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_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放映中的投影仪屏幕B.明亮刺眼的玻璃幕墙C.播放节目的电子大屏幕D.正月十五皎洁的满月2.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小孔成像实验探究的人。
下列关于小孔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C.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D.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只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3.如图所示,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扁”了,以下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其成因的是()A.B.C.D.4.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雨后空中的“彩虹”B.水中的筷子弯折C.“熊猫”的影子D.猫在镜中的像5.如图所示,渔夫叉鱼时,应瞄准哪个方向才能叉到鱼?()A.看到的鱼的前方B.看到的鱼的方向C.看到的鱼的上方D.看到的鱼的下方6.如图小明正在照镜子,又远离镜子后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小明远离镜子1m,像也远离镜子1mC.小明离镜子越远,像越小D.平面镜的上端向小明倾斜,像位置不变7.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上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
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增大B.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能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可见光B.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原色混合而成的C.疫情期间测温枪可以快速对人体进行非接触式体温测量,它是利用红外线进行工作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都有好处二、填空题9.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三角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经过这个小孔,这时在地面看到(选填“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小亮斑,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沿传播。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光现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对于声和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指利用声音获得身体信息B.声波能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密机械C.“震耳欲聋”指声音响度很大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2.光从空气倾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折射角可能为A.0° B.35° C.60° D.90°3.下列对有关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某教学楼每层楼高为3500cm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km/sC.一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50N 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450g4.一个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的同学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走去,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与本人相比,高矮变化是A.变矮B.变高C.不变D.无法判断5.如图所示,将圆柱形的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的柱形玻璃杯内,从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像可能是A.B.C.D.6.舞台上的演员,当红光照射在她们的身上时,衣服呈红色,等一下绿光照在她们的身上又呈绿色,可知她们穿的衣服是A.红色B.绿色C.白色D.黑色7.如图所示是一款凉凉杯,它能在短时间内使杯内的温度急剧下降,在炎炎夏日给我们增添了凉爽。
关于凉凉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凉凉杯的底座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导体B.通过杯子外表面看到的自己的像是光的漫反射形成的C.凉凉杯工作时表面结霜,这是升华现象D.用干毛巾擦拭塑料底座时会使塑料带电,这是摩擦起电现象二、多选题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背日喷乎水,成霓虹之状”,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B.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有时不等于入射角C.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花能发出黄色的光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9.雨后晴朗的夜晚,月亮挂在天空,人在月光下行。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水,暗处是地面B.人背着月光走时,亮处是水,暗处是地面C.人迎着月光走时,暗处是水,亮处是地面D.人背着月光走时,亮处是地面,暗处是水10.光线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线的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B.光线的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C.当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当光线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1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B.平面镜所成的像就在平面镜上,我们看到自己的像是实像C.平面镜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当物体比平面镜大时,物体不可能在平面镜中成一个完整的像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太阳光在月亮的表面发生了反射B.小孔成像成正立的实像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D.人到镜面的距离是1m,像到人的距离是2m三、实验题13.小红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4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基础卷) 带解析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基础卷)(解析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午12:00时,若太阳光垂直射入纸板上一个很小的“△”形孔,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形状是()A.“”形B.“”形C.“△”形D.“”形【答案】A【分析】当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很小的孔时,就能形成物体倒立的像,这就是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解: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刻有一个很小的“Δ”形孔的纸板上,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像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一样,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双阳“彩虹桥”的美丽夜景如图所示,其水中“倒影”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答案】A【分析】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解答】解:平静的水面上有“彩虹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A。
3.2022年11月8日,延边出现了美丽的月食,下列现象中与月食成因相同的是()A.雨后彩虹B.形影不离C.水中倒影D.池水变浅【答案】B【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逐项分析各情景运用的光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解:月食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形影不离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与月食成因相同,故B符合题意;C.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池变浅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小明站在竖直的玻璃幕墙前20m处,他在玻璃幕墙上的像距他的距离为m,当他走近玻璃幕墙时,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小明上学前站在穿衣镜前2m处整理仪表,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m;当小明向后退了60cm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小芳站在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m;当她走近平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她在镜中成的像是(“虚”或“实”)像。
4.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的眼睛,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填“虚”或“实”)像.5.①岸边树在水中的倒影、②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③池水映明月、④海市蜃楼、⑤中午树荫下的亮斑。
属于光的反射是,属于光的折射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是。
(填序号)6.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为;如果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7.近些年来,潜水颇受年轻人的青睐,潜入水中的潜水者看到岸上的树木位置变高了。
下图中的四幅光路图中,那一幅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A.B.C.D.8.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º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则原来的入射角是()A.20ºB.25ºC.30ºD.45º9.在平静的水面上空,一只鱼鹰正在斜向下俯冲捕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鱼鹰在水中的自己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鱼鹰看到的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鹰在俯冲过程中,它在水中的像变大D.鱼鹰应向它看到的鱼的下方俯冲才可能捕捉到鱼10.如图所示,小梦用激光笔对准看到的小鱼照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到了鱼身上B.不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到鱼身的上方C.不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到鱼身的下方D.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到鱼的像上,使像反射的光变强11.小明同学在课外用直径不同的纸筒制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外筒左侧中央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点燃蜡烛并置于小孔前一段距离,贴在内筒左侧半透明纸上能看到清晰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光现象成因与“小孔成像”的成因相同的是()A. 海市蜃楼B. 一叶障目C. 杯弓蛇影D. 镜花水月2. 对于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后视镜中的像,其中()A.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B. 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C.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D. 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3. 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人们看到玫瑰花呈鲜艳的红色,这是因为玫瑰花()A. 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红光B. 发出了太阳光中的红光C. 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光D. 透过了太阳光中的红光4.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B.地球C.月亮D.房屋5.下列不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的是A.看不到不透明体后的物体B.日食和月食C.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能看见D.人的身影早晚长,中午短6.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也为3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一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7.如图所示,向右匀速行驶的动车桌面上有杯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人射光方向不变.动车减速时( )A.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B.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C.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大D.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8.喷水鱼因特殊的捕食方式而得名,能喷出一股水柱,准确击落空中的昆虫作为食物,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喷水鱼看到的昆虫像的光路图是()A. B. C. D.9.电焊工人在焊接时,要戴上防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 ( )A.防止火星飞溅到眼睛上,把眼睛烫伤 B.防止紫外线对人眼的伤害C.防止红外线对人眼的伤害 D.为了使眼睛看到焊接点10.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B.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C.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D. 人越靠近平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大11.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水中的月是像(填实或虚)。
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检测题答案解析

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B. C. D.【答案】A【解析】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CD正确,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故选A.2.科学家设想,人类将来可能移居月球,如果能实现的话,月球上的居民则可看到( )A. 月食现象B. 日食现象C. 日食和月食现象D. 看不到日食和月食【答案】B【解析】月食是因为地球挡住了太阳光造成的,人在月球上是看不到月食的.日食是由于日、地、月同线,月球档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形成的(人在地球上看),同理人在月球上时也可以看到日食.故选B.3.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大熊猫通过平面镜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关于镜面对称,通过观察,只有选项D符合这一特点。
4.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A. 步枪瞄准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A错误.B. 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错误.C. 看水中的物体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正确.D. 潜望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错误.故选C.5.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只决定于A.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B. 物体的大小C. 平面镜的大小D. 观察者的位置【答案】B【解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平面镜放置的方向、观察者的位置、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故选B.6.如图表示的是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射入厚玻璃的光路图,MN是界面,α和β分别代表入射角和折射角,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A. B. C. D.【答案】C【解析】光从空气中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β<α.故选C.【点评】熟记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斜射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7.如图中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A只反映了光的折射路径,B只反映了光的反射路径,C即反映了光的折射路径还反映了光的反射路径,D 的折射路径错误,反射光线应该偏向法线.故选C.8.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A. 30°B. 60°C. 90D. 120°【答案】A【解析】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所以反射角为90o-60o=30o,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为30°,即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30°,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同时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且要会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进行有关的计算.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小灯泡放在凹面镜焦点上,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面镜反射后,成平行光射出B. 用太阳灶烧水,壶应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C. 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司机可以从镜中观察到汽车后较大范围D. 平面镜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球面镜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答案】D【解析】A. 小灯泡放在凹面镜焦点上,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面镜反射后,成平行光射出,A正确.B. 用太阳灶烧水,壶应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B正确.C. 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司机可以从镜中观察到汽车后较大范围,C正确.D. 平面镜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球面镜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错误.故选D.10.用光学知识来解释“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原因是A. 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B. 桃花吸收红光C. 桃花反射红光D. 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解析】解:花是不透明的物体,桃花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可以反射红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11.如图所示,字母“F”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哪个图是镜中“F”的像()A. B. C. D.【答案】A【解析】把像与物上对应的点连接,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该是:连线与镜面垂直,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根据这两条判断出选项A符合.故选A.12.晴朗天空,在树阴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面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它们是A. 太阳的影子B. 太阳光照到树叶上小水珠闪烁而成的C. 小孔成像所成的太阳的实像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太阳的实像,像和太阳的形状是一样的,是圆形的.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知道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13.对下列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 在路灯下走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是因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 日食的形成是温反射现象C. 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到物体上D. 当入射角为0°时,入射线.反射线.法线重合【答案】D【解析】A、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B、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造成的,故B错误.C、人能从不同方向看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故C错误.D、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入射角为0°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0°,这时三线重合,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常见光学现象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之一.14.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小聪通过小洞向外看,当他的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时,他看到外面景物的范围A. 变小B. 变大C. 不变D. 先变大,后变小【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所考查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将眼看作一个点,通过做光路图来判断所看到景物范围的大小变化.解答:解: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眼镜向小洞靠近时,所看外面景物范围的大小变化如图:因此,看到外面的景物范围逐渐变大,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15. 试卷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我们能看清字的主要原因是()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B. 白光射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C. 白光射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D.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答案】C【解析】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白色的物体能反射光,而黑色物体把光吸收了,不反射光.解: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的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与白纸形成对比,所以我们可以同时看清白纸和黑字,只有选项C的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光决定,什么颜色的物体反射什么颜色的光,而黑色物体是把光吸收了,没有光线反射到人眼里,故感觉是黑色.二、填空题16.太阳、月亮、萤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复习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30分)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立竿见影B.水中倒影C.一叶障目D.小孔成像2.下列现象中,与月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手影B.平面镜中的像C.钢笔错位D.汽车后视镜中的像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线垂直照射在界面上,入射角是90°B.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30°D.漫反射的光路不具有可逆性4.雨后夜晚,地上有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发暗的是水,光在水面上发生漫反射B.迎着月光走,光在水面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背着月光走,月亮在积水中不成像D.背着月光走,发亮的是地面,光在地面上发生漫反射5.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形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6.下列现象属于成像现象且所成的像为实像的是()A.利用日晷计时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C.看到夜空的星星闪烁D.山在水中的倒影7.如图所示,颐和园玉带桥半圆形桥孔通过平静的水面成像,桥与其像合在一起构成“大圆”。
已知该桥长约11m,正中“大圆”直径为10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桥孔通过平静的水面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桥孔通过平静的水面成虚像C.桥洞顶部到水面的距离为10mD.桥长在水面的像长22m8.关于平面镜的使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潜望镜成放大的实像B.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C.晚间照镜子时,灯应该放置在镜旁并对着脸,看到自己的像才更清晰D.轿车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避免车外景物在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视线9.为完成2022年秋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6mD.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10.一束光与水平面成60°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可以确定,此时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与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A.等于120°B.小于120°C.大于120°小于150°D.大于150°11.一束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图所示,其中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C 是折射光线。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A.镜中花 B.水中月 C.林中影 D.缸中鱼2.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c表示的是小孔成像情况,屏幕上出现的是物体倒立的虚像D.图d表示能看到掉在地面上的书,是因为书发生了镜面反射3.如图所示,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也为30°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若把反射面更换为粗糙表面,该反射将不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4.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水平向左移动B.水平向右移动C.竖直向上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5.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的像在平面镜中()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6.深圳秋冬温暖的天气吸引了无数南迁的候鸟,为深圳人带来一场场海景盛宴。
如图所示是一只琵琶鹭在水面上捕食的画面,在它靠近水面的过程中,琵琶鹭在水中的成像情况正确的是()A.成虚像,像的大小逐渐变小B.成虚像,像的大小逐渐变大C.成实像,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小D.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7.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矮墙的两边,若要在天花板上固定一平面镜使两人在图示位置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平面镜的位置应为()A.aeB.bcC.bdD.cd8.如图是航天员叶光富和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时所穿的宇航服,上面有两个特别的设计——手腕上的小镜子和胸前反印的汉字,这是为了穿着厚厚宇航服的航天员,可以利用手腕上的小镜子看到正常的汉字,准确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1)班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二)姓名得分(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图1所示的光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科学家设想,人类将来可能移居月球,如果能实现的话,月球上的居民则可看到( )A.月食现象B.日食现象C.日食和月食现象D.看不到日食和月食3.如图2-1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2-2中的()4.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5. 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只决定于()A.物体到镜面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C.平面镜的大小D.观察者的位置6.图4表示的是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射入厚玻璃的光路图,MN 是界面,α和β分别代表入射角和折射角,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7. 图5中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8.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A. 30° B. 60° C. 90 D. 120°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灯泡放在凹面镜焦点上,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面镜反射后,成平行光射出B.用太阳灶烧水,壶应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C.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司机可以从镜中观察到汽车后较大范围D.平面镜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球面镜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0.用光学知识来解释“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原因是()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11.如图6所示,字母“F”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哪个图是镜中“F”的像()12.晴朗天空,在树阴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面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它们是()A.太阳的影子 B. 太阳光照到树叶上小水珠闪烁而成的C.小孔成像所成的太阳的实像 D. 无法确定13.对下列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在路灯下走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是因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日食的形成是温反射现象C.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到物体上D.当入射角为0°时,入射线.反射线.法线重合14.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15.试卷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我们能看清字的主要原因是()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B.白光射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C.白光射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22分)16.太阳、月亮、萤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
17.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18.图7是_________成因的示意图。
(选填“日食”或“月食”)。
v19.图8是潜水员在潜水艇里面看水面上的飞机,此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_引起的。
20.太阳光穿过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时,由于折射向地面偏折,因此,早晨我们看到初升的太阳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__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21.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m。
若他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动,经过2s,像到人的距离是;22.小王同学身高1.60m,若他想要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镜子的高度最低应为 m。
若小王能通过平面镜看到小李的脸,那么小李看到小王的脸(填“也能”或“不能”),这是因为的缘故。
23.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的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射而形成的像,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射而形成的像。
24.汽车的车头里装有一个反射灯光的镜,它对光线具有作用。
汽车的驾驶室旁装有一个镜,它对光线有作用,用于扩大司机的。
25.目前,光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种,如建筑物上的玻璃幕墙等。
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26.白光通过棱镜后,能够分解成_______七种色光。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它说明:白光就是由这七种色光_______而成的。
光的三原色是:。
三、探究题(一)作图部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27.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9所示)。
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
(保留作图痕迹)28.图10中的箭头AB,表示平面镜前的物体,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画出AB的像A′B′的位置。
29.如图11,已知入射光线到平面镜上,画出反射光线。
30.如图12所示,MN是平面镜,S是发光点,作出S点发出的能通过P点的光线。
31.如图13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到水面,完成光路图。
32.如图14所示是一条鱼A在水中的实际位置,画出用鱼叉叉鱼时所看到的鱼。
(二)实验探究部分(共30分)33.(3分)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过2.56秒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激光信号,则用此方法测得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为()。
A.7.68×108千米 B.7.68×105千米C.3.84×105千米 D.3.84×108千米34.(9分)如图16所示是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_________,同时还可以确定_________。
实验中我们能确定出像的位置,凭借的镜后的物体与像的视觉效果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的科学方法。
35. (6分) 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理如图17所示,光束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接收器接收,再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若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由S1移向S2,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________,若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光点由S2移到S3,则说明被监视的液面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36.(3分)吴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
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18所示。
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未绝对平行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37.(3分)一天下午,小明向远处的一座大楼望去,他看到一个现象:有的窗户明亮刺眼,而有的却黑洞洞的。
他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那栋大楼有的窗户是开着的,有的是关着的,小明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38.(6分)小东喜欢和同学玩手影游戏。
玩得过程中他们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
他们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于是设计了一个实验来研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装置如图19。
实验中,他们把手电筒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影子的高度随之。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像(如图1—2—7所示),由图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 35 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2=30分)1. A2. B3. D4. C5. B6. C7.C 8. A 9.D 10. C 11. A 12. C 13.D 14. B 15. C二、填空题(22*1=22分)16. 月亮17. 3×10818. 日食19. 折射20. “高”21. 5 622. 0.8 也能反射23. 反射折射24. 凹面会聚凸面发散视野25. 镜面反射26. 红橙黄绿青蓝紫色散复合红绿蓝三、探究题(一)作图部分(3*6=18分)27.28.29.30.31.32.33. C34. 大小像距等效替代35. 上升下降36. C37. 关着的窗户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所以局部看上去很晃眼;打开的窗户阳光照射在屋内墙面,发生了漫反射,发射出来的光线较少,所以看上去较暗。
38. (1) 减小(或变小)(2) 15.5 cm (15.3——15.7均正确)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