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交通运输)吴江市交通局文件精编

合集下载

吴江市公路交通环境与管理规划研究

吴江市公路交通环境与管理规划研究

的土地 分别 达 9 以上 和 6 。由 于 规划 不科 0 O
学 , 理 不 规 范 , 响 了 公 路 行 车 安 全 与 运 输 畅 管 影
通, 损坏 了公路 的应 有效 益 和路 容路貌 , 降低 了公 路 使用功能 的发挥 , 大 大加 重 了 国家 对 公 路扩 也 建、 改建 的投 资成 本 。 ( )公路沿 线 广告牌 混 乱 。吴 江 市公 路沿 线 2
( )公路 管理 部 门执法 缺 乏 必要 的 权威 和有 2 力 手段 。虽 然公 路 管理 职 责 , 没 有 赋 予公 路 管理 部 门执行 条 例 的 但 权 限 和手段 , 即赋 予 了责任 , 而缺 乏权 限和手段 。 ( )法 制不 健全 , 法不 力 。 目前 的法 律 、 3 执 法
路 交 通 标 志 及 路 边 构 造 物 管 理 、 路 交 叉 道 口管 理 等 方 面 进 行 了研 究 , 出 了 技 术 控 制 指 标 的 取 公 提 值 , 制 定 了管 理 措 施 , 吴 江 市公 路 路 政 管 理 提 供 依 据 。 并 为
关 键 词 公 路 街 道 化 公 路 路 政 管 理 交 通 环 境 与 管 理 规 划 对 策
8 8
王 京 元 等 : 江 市 公 路 交 通 环境 与 管 理 规划 研 究 吴
21 0 0年第 l 期
王 京 元 韩 艳 张 剑 石
( 圳大学土木工程学 院 深 深 圳 5 8 6 ) 10 0


针对公路街道化现象 和公路路政 管理面 临的问题 , 开公路交 通环境 和 管理规划 研究 。 展
在 构 建 公 路 交 通 环 境 管 理 规 划 框 架 的 基 础 上 , 点 从 定 量 化 的 角 度 对 公 路 建 筑 控 制 区 管 理 、 公 重 非

清淤疏浚工程

清淤疏浚工程

清淤疏浚工程原河道清淤疏浚施工专项方案股份有限公司1目录公园工程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河道清淤疏浚施工专项方案 .................................................................. .. 1 1.工程概况 .................................................................. ................................. 4 2.工程内容 .................................................................. ............................. 4· 3.工程特点及难点 .................................................................. .................... 4 4.项目管理目标................................................................... (5)4.1工期目标................................................................... .......................... 5 4.2质量目标................................................................... .......................... 5 4.3安全目标................................................................... .......................... 5 5.工程施工准备................................................................... ........................ 5 6.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 .. (6)6.1漂浮物清理施工 .................................................................. .............. 6 6.2河道清理物存放点(沉淀池)施工(具体见平面布置图及做法图) ................................................................ (6)6.3清淤施工................................................................... .......................... 6 6.4岸线修整................................................................... .......................... 8 6.5河水清洁处理 .................................................................. .................. 8 6.6绿化植被恢复 .................................................................. .................. 8 6.7地形修整恢复 .................................................................................... 8 7.项目目标要素管理措施 .................................................................. .. (9)7.1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 .......... 9 7.2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 .. (10)27.3 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 ....... 10 7.4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 .... 11 8.工程主要资源需要量计划 .................................................................. .. 128.1劳动力和主要工种需要量计划 ...................................................... 12 8.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 ...................................................... 12 9.施工总平面布置 .................................................................. .................. 12 9.1生产设施 .................................................................. ............................... 12 9.2生活设施 .................................................................. ............................... 13 9.3场内道路与排水 .................................................................. .................. 13 9.4通讯、照明和动力 .................................................................. .. (13)附图一组织机构图 .................................................................. .......... 14 附表一工程进度计划表 .................................................................. .. 15 附表二劳务计划表 .................................................................. .......... 16 附表三主要施工设备表 .................................................................. .. 1731.工程概况公园清淤疏浚项目,位于公园。

吴江市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

吴江市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

吴江市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交通建设监理市场秩序,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提高建设工程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令第279号《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交通部令2004年第5号《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规定》以及JTG G10-200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等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在吴江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交通建设监理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交通局负责对全市交通建设监理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市交通局综计科具体负责对全市交通建设监理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市交通局监察室、安全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等职能部门和各建设项目业主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对全市交通建设监理活动实施管理。

第四条从事交通建设监理活动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对交通建设监理活动实行资质管理制度。

在吴江市内设立从事交通建设监理活动的单位(以下简称“监理单位”),按照交通部令2004年第5号《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规定》,落实资质条件,组织申请资料,向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提出资质申请。

监理单位的资质由交通部或者省交通厅按照各自职责,分级核定。

第六条市外监理单位进入吴江市从事建设监理活动实行单项工程资质核验制度。

为了核实进入吴江市从事交通建设监理活动的人员(以下简称“进市人员”)与其所在单位的劳动关系,确保进市人员顶岗到位,常驻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监理单位申请资质核验时,应当提交经鉴证的进市人员劳动合同和养老保险投保证明。

担任工程项目监理组负责人的进市人员,还应当提交医疗保险投保证明。

第七条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具体负责市外监理单位进入吴江市从事交通建设监理活动的资质核验管理。

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收到市外监理单位送达的《资质核验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文件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资质核验程序。

吴江电动车管理规定(3篇)

吴江电动车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电动车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吴江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吴江市行政区域内电动车的生产、销售、使用、维修、回收等环节。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电动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动力源,行驶速度不超过每小时25公里,具备脚踏骑行功能的非机动车。

第四条吴江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电动车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电动车管理工作。

第五条鼓励电动车生产、销售企业研发、生产节能、环保、安全的电动车,推广使用新能源电动车。

第六条鼓励市民使用电动车,倡导绿色出行,共同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

第二章生产与销售第七条电动车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电动车。

第八条电动车销售企业应当依法取得营业执照,销售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车。

第九条电动车销售企业应当在其销售场所醒目位置标明电动车的主要技术参数、价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名、厂址等信息。

第十条电动车销售企业不得销售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不符合国家标准、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商标的电动车。

第十一条电动车销售企业应当建立销售台账,记录销售车辆的品牌、型号、数量、销售日期等信息。

第三章使用与管理第十二条电动车所有人应当依法注册登记,取得电动车行驶证和号牌。

第十三条电动车所有人应当定期对电动车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车辆安全。

第十四条电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依法取得驾驶证,并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二)不得酒后驾驶电动车;(三)不得驾驶拼装、改装、加装、改装动力装置的电动车;(四)不得驾驶未注册登记的电动车;(五)不得在禁止通行的道路、桥梁、隧道、涵洞等地方驾驶电动车;(六)不得在人行道上驾驶电动车;(七)不得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辅道等道路上驾驶电动车;(八)不得逆向行驶、超速行驶、占用机动车道行驶;(九)不得在电动车上加装遮阳伞、雨棚等设施;(十)不得驾驶电动车搭载人员;(十一)不得驾驶电动车进入公共交通工具;(十二)不得驾驶电动车进入禁止电动车通行的场所。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的通知-交办办〔2017〕181号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的通知-交办办〔2017〕181号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的通知正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的通知交办办〔2017〕181号部内各司局:经交通运输部同意,现将新修订的《交通运输部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17年12月5日交通运输部主动公开基本目录2017年12月第一部分概述一、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8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办发〔2016〕8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7〕24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交办办〔2016〕189号)二、目录数据项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应该公开以下内容:1.名称。

发布信息的具体名称,一般为政府信息文件名称全称。

2.文号。

发布信息的文件编号,如无正式文件编号可略去。

3.发布机构。

信息制作、持有或发布机构名称。

4.发文日期。

信息发布的日期。

5.索引号。

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索取政府公开信息的一组代码。

索引号的生成规则为:日期+发布顺序号。

索引号在发布信息时由内容发布系统自动生成。

6.主题分类。

按照主题分类目录(见第二部分(一)主题分类目录)对信息进行分类,该信息所属的主题类目名称。

7.行业分类。

按照行业分类目录(见第二部分(二)行业分类目录)对信息进行分类,该信息所属的行业类目名称。

苏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定

苏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定

苏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定【发布部门】苏州市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1994.04.22【实施日期】1994.08.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苏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定(1993年12月30日苏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4年4月22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保障交通安全、畅通,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道路上通行的车辆、行人、乘车人以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街道和里巷,以及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等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

第四条道路交通管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方针,实行专门机关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经常对所属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按照各级人民政府交通安全目标管理的要求,建立交通安全责任制。

交通安全责任制列入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核内容。

第五条车辆、行人必须遵守交通法规,服从交通警察和交通值勤人员的指挥。

第六条市、县(市)公安机关是道路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的主管部门。

第二章车辆和驾驶员第七条城市交通车辆的发展及车型的选用应当与城市规模、道路状况和社会需要相适应。

第八条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只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单人代步使用。

购置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必须经过批准,并领取号牌和行车执照。

第九条自行车必须持有效牌、证行驶。

新购自行车车主必须在三十日内,到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验车、领取牌、证手续。

第十条本市机动车、驾驶员的服务单位或住址发生变更时,必须在二个月内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异动手续。

外地机动车辆、驾驶员驻本市行驶、驾驶超过三个月的,必须向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接受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苏州市人民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纪要

苏州市人民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纪要

苏州市人民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纪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11.28•【字号】常务会议纪要〔2022〕47号•【施行日期】2022.1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纪要2022年11月21日上午,吴庆文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审议《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实施方案》《苏州市大病保险政策调整方案》《苏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对外捐赠管理暂行办法》《苏州市数字金融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审议废止《苏州市实施行政许可规定》。

会议议定以下意见:一、审议废止《苏州市实施行政许可规定》(一)原则同意废止《苏州市实施行政许可规定》。

由市行政审批局会市司法局根据本次会议讨论意见,按程序做好后续工作。

(二)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做好相关衔接工作,确保行政许可和政务服务的延续性;要进一步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二、审议《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实施方案》(一)原则同意《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实施方案》。

由市文广旅局根据本次会议讨论意见作进一步完善,并报市委同意后,按程序印发实施。

(二)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门类齐全、积淀深厚,非遗项目数量名列全国城市前列。

实施非遗数字化工程,既是助力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举措,也是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文化产业、数字产业发展提供丰富资源,全面提升我市文化竞争力。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推进工作落实。

(三)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协作机制,构建党委政府领导、宣传部门统筹指导、文旅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尽快形成工作合力;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加快非遗数字化建设步伐,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发展,为非遗助力讲好苏州故事、推动苏州文化走向世界提供支撑。

吴江城市规划

吴江城市规划

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2023-2023)来源: 吴江市建设局受人民政府委托, 吴江市建设局于2023年年终开始对《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组织修编, 目前规划成果已经基本完毕。

为提高规划旳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现将都市总体规划旳重要内容进行公告。

请广大市民对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提议, 为下一步规划成果旳完善提供参照。

第一部分总则一、区域位置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苏锡常、杭嘉湖经济圈之间, 东临上海、北靠苏州、西濒太湖、南与浙江嘉兴、湖州接壤。

二、规划年限近期: 2023-2023年远期: 2023-2023年远景: 展望50年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发展目旳经济发展目旳: 见表一表一社会发展目旳: 见表二表二生活水平目旳: 见表三表三生态环境目旳: 见表四表四二、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人口规模预测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以构造调整为主线, 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 树立生态观念, 将吴江建设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体旳园林都市。

人口与都市化水平预测1.市域人口吴江市域总人口分别为: 2023年135万人, 2023年160万人。

2.都市化水平预测吴江都市化水平估计: 2023年为70.4%, 2023年为81.3%三、市域空间构造规划1.市域空间构造: 分为五个相对独立旳片区。

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包括松陵、同里、菀坪以及平望旳太浦河以北地区。

临沪综合经济区:指汾湖镇, 具有紧临上海旳区位优势, 是吴江全面接轨上海发展旳前沿阵地。

临湖生态经济区: 包括七都和横扇。

盛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盛泽、铜罗、平望太浦河以南地区。

震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震泽、桃源。

2. 城镇等级规模构造:估计吴江全市人口2023年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50万人, 临沪综合经济区20万人, 临湖生态经济区7万人, 盛泽民营经济区40万人, 震泽民营经济区13万人, 合计130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吴江市交通局文件(交通运输)吴江市交通局文件吴江市交通局文件吴交工〔2007〕57号★关于印发《吴江市交通工程建设安全整治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交通各有关单位:现将《吴江市交通工程建设安全整治工作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六月六日抄送:局监察室、工程科、安全办吴江市交通工程建设安全整治工作管理办法1.安全管理的范围和原则1.1安全管理的范围宏观的安全管理包括劳动保护、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三个方面。

1.1.1劳动保护侧重于政策、规程、条例、制度等形式,规范操作或管理行为,从而使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

1.1.2安全技术侧重于对“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管理。

包括预防伤亡事故的工程技术和安全技术规范、技术规定、标准、条例等,以规范物的状态,减轻或消除对人的威胁。

1.1.3工业卫生侧重工业生产中高温、粉尘、振动、噪声、毒物的管理。

通过防护、医疗、保健等措施,防止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危害因素的危害。

1.2安全管理的五种关系在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为了有效地将施工生产因素的状态控制好,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

1.2.1安全和危险且存安全和危险在同壹事物的运动中是相互对立、相互依赖而存在的。

因为有危险,才要进行安全管理,以防止危险。

安全和危险且非等量关存、平静相处。

随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安全和危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进行着此消彼长的斗争。

1.2.2安全是生产的客观要求生产有了保障,生产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如果在生产活动中经常出现事故,生产势必隐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需要把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之后,才能继续生产。

1.2.3安全和质量的联系从广义上来讲,质量包涵安全工作质量。

安全和质量交互作用,互为因果。

1.2.4安全和速度互保速度应以安全做保障,安全就是速度。

我们应追求安全加速度,竭力避免安全减速度。

速度和安全成正比关系。

壹味强调速度,置安全于不顾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

当速度和安全发生矛盾时,暂时减缓速度,保证安全才是正确的做法。

1.2.5安全和效益的兼顾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定会改善劳动条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焕发劳动热情,带来经济效益,足以使原来的投入得以补偿。

相反,如果出了安全事故,经济上也必然要造成损失。

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和效益完全是壹致的。

在安全管理中,投入要适度、适当,精打细算,统筹安排。

既要保证安全生产,又要经济合理,仍要考虑力所能及。

单纯为了省钱而忽视安全生产,或单纯追求安全不惜资金的盲目高标准,都不可取。

1.3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1.3.1管生产的同时管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且对生产发挥促进和保证作用。

因此,安全和生产虽有时会出现矛盾,但在安全和生产管理的目标上却表现出高度的壹致和完全的统壹。

管生产的同时管安全,不仅是对各级领导人员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同时,也向壹切和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明确了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责任。

由此可见,壹切和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都必须参和安全管理且在管理中承担责任。

认为安全管理只是安全部门的事,是壹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

1.3.2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的目的。

1.3.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壹,预防为主”。

安全第壹是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表明在生产范围内,安全和生产的关系,肯定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进行安全管理不只是处理事故,仍有在生产活动中,针对生产的特点,对生产因素采取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和健康。

贯彻预防为主,首先要端正对生产中不安全因素的认识,端正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

在安排和布置生产内容的时候,针对施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经常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明确责任,尽快的、坚决的予以消除,是安全管理应有的鲜明态度。

1.3.4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即在生产活动中,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壹切和生产有关的人共同的事。

缺乏全员的参和,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气,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

当然,这且非否定安全管理第壹责任人和安全机构的作用。

1.3.5安全管理重在控制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可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和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因此,对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必须见做是动态的安全管理的重点。

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运动轨迹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运动轨迹的交叉。

从事故发生的原理见,也说明了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应该当做安全管理的重点。

1.3.6在管理中发展、提高既然安全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活动中的管理,其管理就意味着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以适应变化的生产活动,消除新的危险因素。

然而更为需要的是不间断的摸索新的规律,总结管理、控制的办法和经验,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从而使安全管理不断的上升到新的高度。

2.常规安全技术措施2.1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因素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因此,安全技术措施的制订也必须从人和物俩个方面考虑。

2.1.1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

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

人出现壹次不安全行为不壹定就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然而不安全行为迟早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1)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个体人经常、稳定表现的能力、性格、气质等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会完全相同,人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

鲁莽、草率、懒惰等性格和非理智行为往往成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逞能、逆反、凑兴等心理所支配。

在安全管理中,控制非理智行为的任务是相当重要的,也是非常严肃、非常细致的壹项工作。

(2)人的失误原因人的失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可接受的界限,且产生了不良影响的行为。

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的自身因素对过负荷的不适应原因,如超体能、精神状态、熟练程度、疲劳、疾病时的超荷操作,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过负荷,人际立场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

也有和外界刺激要求不壹致时,出现要求和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在这种情况时,可能出现信息处理故障和决策错误。

此外,仍由于对正确的方法不清楚,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从而导致完全错误的行为。

2.1.2物的不安全状态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发挥壹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

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如果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就会引发安全事故。

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

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失误。

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和发展,在进行施工组织、工艺安排和具体操作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壹。

2.2常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是改善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控制生产因素不安全状态、预防和消除危险因素对人产生的伤害的科学武器和有力手段。

安全技术包括为实现安全生产的壹切技术方法和措施,以避免损失扩大的技术手段。

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解决具体的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控制,预防和消除事故危害。

发生事故后,则安全技术措施的重点是防止事故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损失,避免引发其他方面的事故。

安全技术和工程技术具有统壹性,是不可割裂的。

这正是我们经常要求的“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原则.控制效果是评价安全技术措施的唯壹标准.其具体标准有如下几个方面。

2.2.1防止人失误的能力是否能有效的防止工艺过程、操作过程中,导致产生严重后果的人失误。

2.2.2控制人失误后果的能力出现人失误或险情,也不致发生危险。

2.2.3防止故障或失误的传递能力发生故障、出现失误,能够防止引起其他故障和失误,避免故障或失误的扩大和恶化。

2.2.4故障、失误后导致事故的难易程度至少有俩次相互独立的失误、故障同时发生,才能引发事故的保证能力。

2.2.5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对偶然、超常的能量释放,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或具有能量的再释放能力。

2.2.6防止能量蓄积的能力采用限量蓄积和溢放,随时卸掉多余能量,防止能量释放造成伤害。

2.3安全技术措施的优选顺序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时,应遵循预防性措施优先选择,根治性措施优先选择,紧急性措施优先选择的原则,依次排列。

以保证采取措施和落实的速度,也就是要分出轻、重、缓、急。

安全技术措施的优选顺序:根除危险因素→限制或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联锁→故障→安全设计→减少故障或失误→校正行动。

2.3.1根除、限制危险因素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工艺,选用理想的原材料和本质安全的设备,且控制和强化长期使用中的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对人的伤害作用。

2.3.2隔离、屏蔽以空间分离或物理屏蔽,把人和危险因素进行隔离,防止伤害事故或导致其他事故.2.3.3故障—安全设计发生故障、失误时,在壹定时间内,系统仍能保证安全运行。

系统中优先保证人的安全,依次是保护环境、保护设备和防止机械能力降低。

2.3.4减少故障和失误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是经常采用的减少故障和失误的措施。

2.3.5.警告生产区域内的壹切人员,需要经常的意识或注意:生产因素变化、警惕危险因素的存在。

采用视、听、味、触警告,以校正危险的行动。

警告是提醒人们“注意”的主要方法,是校正人们危险行动的措施。

3.公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公路施工应当符合交通部发布的《公路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各项要求。

这里仅介绍主要工序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3.1桥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3.1.1桩基施工。

首先要做好河道内的防洪抢险工作。

河道的主要用途是排涝防洪,特别是季节性河流,必须从计划安排上避开汛期施工,如果因特殊情况部分桩基需要在汛期施工时,要和当地水利部门保持经常性联系。

遇有险情,施工设备和人员可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3.1.2围堰打桩。

围堰设计必须满足河道最高水位和有利于洪汛期施工,要设专人值班,现场必须备足抢险物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