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音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物理现象。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的。
以下是初中物理中关于声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振动,形成了密度的周期性变化,从而产生了声音波。
声音的产生需要有进行振动的物体,振动物体越快,产生的声音频率越高。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的,一般来说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340米。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和音调:频率是声音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1Hz代表每秒振动一个周期。
2.声量和音量:声音的强弱程度被称为声量,也称为音量。
声音的声量与声音波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声音的声量的单位是分贝(dB)。
3.回声:回声是指当声音遇到一个障碍物后,一部分声音被反射回来形成的现象。
回声的产生需要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回响时间。
4.声音的直接传播和空气中的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传播方式不同。
在固体和液体中,声音通过分子振动传播;在气体中,声音通过分子的碰撞和压缩传播。
5.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衰减的程度取决于传播介质和距离。
声音的衰减是因为振动物体的能量逐渐被介质吸收和散射。
三、声音的利用2.舞台上的声音:舞台上的声音利用了声音的传播和干涉原理。
舞台中的声音设备如音箱、麦克风等可以放大和调节声音的强度和方向,使演员的声音可以传到听众的耳朵中。
3.声纳:声纳是利用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原理来判断目标位置的装置。
它广泛应用于水下探测和导航领域。
4.音乐乐器:音乐乐器利用振动产生声音,包括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
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和音色不同。
5.声波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遇到不同介质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这种现象在声学中被广泛应用,比如声纳、雷达等。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详解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使人们能够听到声音。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物理中与声学相关的知识点。
一、声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发生振动,产生机械波。
常见的声源有声音箱、乐器等。
声音的产生需要有物体的振动,振动方式不同,声音的音调也会不同。
二、声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固体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
例如,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声音传播的路径主要有直接传播、反射和折射。
直接传播是指声音从声源传播到听者的路径,反射是指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折射是指声音在介质的密度不均匀区域传播时发生偏转。
三、声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和振幅两个重要的特性。
1. 频率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kHz。
2. 振幅振幅是指声音振动的幅度大小,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响度。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就越轻柔。
振幅可以用分贝(dB)来表示。
四、声的性质声音具有传播、干涉、衍射和共振等性质。
1. 传播性由于声音是机械波,它能够在介质中传播。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介质的密度有关,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有所不同。
2. 干涉性当两个或多个声音波同时传播时,会相互干涉产生新的声音效果。
干涉有增强和消弱两种情况,会影响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3. 衍射性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即沿着障碍物的边缘传播。
衍射使声音能够传播到遮挡物后面,让人们能够听到声音。
4. 共振性共振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作用力频率与自身固有频率相同时,会发生共振现象。
共振会增强物体的振动幅度,使声音更加响亮。
五、声音的利用声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声学部分)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声学部分)
第一部分:声学部分
一、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发生的条件: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生也就停止。
2.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播。
3.传播的速度:在15℃的空气中声速为V=340m/s
4.声音的反射——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才可分开.
二、乐音的三个特征(三要素)(乐音:和谐悦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
)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3.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
三、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等级及危害:等级用分贝(dB)来划分
3.减弱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四、声音的应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医用听诊器、回声定位(测距)、医用“B超”等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眼镜;用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乐器的弦琴弓振动、声带的震动等。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是空气。
空气中的分子被声源振动使得分子间产生压缩和稀薄,形成了声波。
3.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分子的相互作用传播。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例如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
4.声音的传播可通过实验验证。
例如用钟表计算声音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需要的时间,或者用手机录音来确认声音的到达。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高低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
2.声音的强弱由声音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小。
3.声音的清晰度受到干扰的影响。
例如,有多个声源同时发出声音会使听到的声音变得模糊不清。
4.声音的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高频率的声音听起来尖锐,低频率的声音听起来低沉。
声音的传导:1.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导。
在固体中传导最好,液体次之,气体传导能力最差。
2.固体中声音的传导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的,分子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传导越好。
所以,坚硬的物体能够更好地传导声音,而软物体则相对较差。
3.液体中的声音传导主要是通过分子的相互作用,液体的密度越大,声音传导越好。
4.气体中的声音传导主要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气体的压力越大,声音传导越好。
声音的衍射和反射:1.声音的衍射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传播现象。
当声波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声音沿着障碍物的缝隙或边缘传播到障碍物后面。
2.声音的反射是指声音遇到平滑表面时的反弹现象。
当声波遇到平坦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声音以与入射角相等且反方向的角度反射。
3.声音的反射经常用于声纳,回声测距仪等技术。
利用声音的反射可以测量距离或者探测物体。
声音的吸收和共鸣:1.声音的吸收是指声音能量被介质吸收,导致声音传播的减弱。
各种材料对声音的吸收程度有所不同,例如软绵绵的材料对声音的吸收能力较好。
物理知识点大全归纳初中

物理知识点大全归纳初中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高,因为女高音发声体振动频率高。
- 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如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的乐器发出相同音调、响度的声音,音色不同,我们能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4. 声的利用。
-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利用B超检查身体等。
- 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二、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⁸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如平静的湖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如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3.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归纳一、声音产生的原因、声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震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振动的橡皮筋能产生声音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震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不能听到铃声(真空铃实验)2、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空气疏密部分的传播形成声波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本身并没有随波向前移动,声波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1)隆隆的雷声—下雨(2)爆竹升天,震耳欲聋(3)听铁轨传声—判断火车的远近(4)听蜜蜂飞行的声音--判断是否采蜜回来(5)回声定位(6)医疗:使用B超、听诊仪;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7)军事:声呐探测潜艇、鱼雷;超声波干扰信号(8)工业:声呐测距;超声波测速;超声波探伤三、声速1、声速是指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温度相同但介质不同时,声速一般不同;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
4、熟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
温度小,声速小。
5、声速、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的关系:s=vt四、回声1、回声到耳朵比原声音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2、利用回声可以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
要听到回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公式:s=vt五、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呢?一、人耳的构造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用途:用来收集声音。
2、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用途:用来传声。
3、内耳:耳蜗(听觉神经丰富)。
用途:用来感知声音。
人耳构造二、人类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略)三、耳聋的两种情况1、传导障碍:鼓膜、听小骨损坏。
2、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
四、认知1、传导障碍可治疗或借助仪器感知声音;2、神经性耳聋不能治疗也不能借助仪器感知声音。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概述一、声音的基本概念1. 声音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传播并能被人耳捕捉到的现象。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3. 声音的接收:人耳通过接收空气中的声波振动来感知声音。
二、声音的物理属性1. 音调(Pitch):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频率高的声音音调高,频率低的声音音调低。
2. 响度(Loudness):响度是声音的强弱,与声波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振幅大、距离近的声音响度大。
3. 音色(Timbre):音色是声音的特征,由声源的振动模式和声音的频谱组成决定。
不同声源的音色各异。
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源振动: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如空气分子)产生压缩和稀疏,形成声波。
2. 声波传播:声波通过介质中的粒子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 声速:声速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受介质种类和温度影响。
在标准大气压和20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速约为340米/秒。
四、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1. 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2. 折射:声波在不同介质或介质密度变化的环境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3. 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包括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
五、声音的应用1. 通讯:电话、广播、声纳等。
2. 医疗:超声波检查、治疗等。
3. 工业:声波清洗、焊接等。
4. 娱乐:音乐、电影声音效果等。
六、声音的控制和保护1. 隔音:通过隔音材料减少声音传播。
2. 吸音:使用吸音材料减少声音反射。
3. 消声:通过消声器降低声源的噪声。
4. 听力保护:佩戴耳塞、耳罩等保护听力。
七、声学实验1. 音调实验:通过不同频率的声波研究音调的变化。
2. 响度实验:探究声波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3. 音色实验:分析不同乐器和声源的音色特点。
4. 声速测量:通过实验测定声速。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及_习题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声音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声音的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初中物理声音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