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

合集下载

研究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

研究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

研究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摘要:黄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黄芩多长于山顶、山坡等向阳干燥的地方。

作为四十种大宗药材之一,其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都有着不错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对于中药黄芩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发现黄芩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炎症甚至肿瘤的治疗中都有着不错的效果。

因此研究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能够给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使其能够在不同疾病治疗中选择更合适的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黄芩;药理作用前言:黄芩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本草纲目》认为黄芩可以治疗风热湿热导致的头疼,可以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等。

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的方剂及其效果,发现黄芩可以广泛应用于很多疾病的临床治疗,并且都有着不错的效果,但是长久以来黄芩具体的药理作用机制并不清楚。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众多中医药工作者在对黄芩的不断深入研究中,人们在有关黄芩药理作用上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本文通过对黄芩的药理研究进行总结,介绍黄芩的药理研究现状的同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中药黄芩的特点和主要应用黄芩又可被称为芩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喜好向阳坡地。

我国是黄芩的主要种植国,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都有着悠久的黄芩种植历史。

《神农本草经》里边就有提到黄芩在感冒、流感、发烧等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草纲目》同样认为黄芩具有“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的作用。

从古至今,黄芩被广泛应用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比如胸闷、发热、湿热蕴结型黄疸、肺热咳嗽、腹痛、湿热泻痢、血热妄行及热毒疮疡等【1】。

2、黄芩的药理作用分析2.1、黄芩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的作用。

有研究发现,当使用浓度为32.25mg/L的黄芩苷对卟啉单胞菌进行干扰时,可以显著抑制和破坏细菌的生物膜结构,并且随着黄芩苷浓度的增加,其作用效果更显著,说明黄芩苷对卟啉单胞菌的杀伤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黄芩的药理分析以及临床研究

黄芩的药理分析以及临床研究

黄芩的药理分析以及临床研究摘要】黄芩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入药部位为根,黄芩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以及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对黄芩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根的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解热镇痛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现将其药理作用以及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黄芩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综述黄芩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于《神农本草经》中始载,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止血安胎等作用,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往的研究对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以及所提取的活性部位之药理作用多有关注,主要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黄芩对肝脏、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也有保护作用。

现对国内外近几年黄芩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研究作如下综述。

1 药理作用1.1 抗菌抗病毒作用:黄芩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的作用,体外对于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另外对许多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抗菌的有效成分是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元。

姚干[1]等通过采用体内、外实验的方法研究芩栀胶囊(黄芩、栀子),发现芩栀胶囊可以明显的延长感染甲、乙型流感病毒、肺炎双球菌小鼠的存活天数,并且可以提高感染小鼠的存活率,使感染小鼠的肺炎性病变发生逆转,同时发现其能够有效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葡萄球菌、奇变杆菌、大肠杆菌、板畸杆菌等17种细菌。

近几年来黄芩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Qian Wang[2]等于体外对黄芩苷-锌复合物的抗HIV-l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芩苷-锌复合物的细胞毒性较低,并且具有较高的抗HIV-l活性,还能较强的抑制重组子的逆转录和HIV-1进入宿主细胞。

1.2 抗炎镇痛作用:黄芩对于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用量15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用量15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又名黄柏、金柏等,是一种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理论中。

黄芩具
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

1. 清热泻火
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在中医中,黄芩常用于治疗热病热毒、热证、痈肿疮疡等症状。

黄芩可以通过清热解毒、降火平肝的作用,帮助治疗这些症状,起到清热泻火的效果。

2. 疏肝理气
黄芩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可以帮助缓解肝气郁结、胸闷不舒、情绪不宁等症状。

黄芩可以调节肝气,促进气机畅通,有助于平稳情绪,改善情绪波动。

3. 利尿消肿
黄芩还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因此,黄芩常用于调理水肿、湿热病证等症状。

4. 抗菌消炎
黄芩中含有黄芩素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作用。

黄芩可以抑制细菌、病
毒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咽喉炎等。

5. 抗氧化
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提
高人体免疫力。

综上所述,黄芩具有清热泻火、疏肝理气、利尿消肿、抗菌消炎、抗氧化等多
种功效与作用。

在使用黄芩时,应根据中医医生的建议,合理控制用量,遵循药物使用原则,以达到最佳疗效。

黄芩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黄芩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黄芩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研究简介: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鼻塞、喷嚏、鼻痒和流涕等。

黄芩,也称为黄芩素,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中作为抗炎和抗过敏的药物。

本文主要研究黄芩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方面的作用。

1. 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黄芩属于菊科植物,其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和挥发油。

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过敏的作用。

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组胺、抗变态反应和抗炎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2. 黄芩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多项研究表明,黄芩可以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一项临床研究发现,黄芩口服液能显著减少病人的鼻塞、喷嚏、鼻痒和流涕等症状,且治疗效果与西药相当,但副作用较少。

另一项研究表明,黄芩饮片与抗过敏药物相比,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3. 黄芩对过敏炎症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黄芩可以通过抑制特异性IgE的产生和调节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释放来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炎症反应。

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组胺的释放,减少过敏反应,同时还可以抑制白细胞的趋化和粘附作用,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此外,黄芩还可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炎症反应。

4. 黄芩的用法和注意事项黄芩可以口服或外用,口服剂型包括黄芩口服液、黄芩颗粒和黄芩胶囊等。

口服剂型通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外用剂型则适用于鼻腔炎症的治疗。

在使用黄芩时,应注意遵医嘱使用,避免超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结论:黄芩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过敏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和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然而,尽管黄芩相对安全,但在使用时仍需谨慎,特别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黄芩。

此外,对于长期存在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建议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避免过敏原的措施,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功效与作用非常丰富。

黄芩有清热解毒、泻火排脓、止痛止血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理论中。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一、黄芩的基本信息黄芩,学名为栀子黄芩,属于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黄芩的根茎肥大,株高约1米,根部呈黄色,内有黄色汁液。

二、黄芩的化学成分黄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有黄芩苷、黄芩酮、黄芩甙、黄芩苦苷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芩许多药理作用。

三、黄芩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痈疮肿痛等症状。

黄芩中的黄芩酮和黄芩甙具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能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

2. 泻火排脓黄芩可用于治疗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黄芩中的黄芩苷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咽喉的肿痛症状;黄芩酮能够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有助于排脓治疗。

3. 止痛止血黄芩具有止痛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痛、便血等症状。

黄芩中的黄芩甙可缓解胃痛不适;黄芩酮的收敛作用有助于止血。

4. 抗过敏黄芩具有抗过敏作用,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黄芩甙和黄芩苷可减轻皮肤过敏症状,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5. 抗氧化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芩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

6. 抗肝炎黄芩有一定的抗肝炎病毒作用,可辅助治疗肝炎。

7. 抗肿瘤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芩酮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四、黄芩的应用范围1. 常用于临床治疗热毒病、痈疮肿痛、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的治疗。

2. 外用可用于治疗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

3. 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痛、便血等胃肠道疾病。

4. 对于抗肝炎、抗肿瘤等辅助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五、黄芩的用法用量黄芩一般可煎汤内服或外用敷布。

黄芩煎汤时,一般用黄芩30克,水煎服。

六、黄芩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黄芩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应遵医嘱使用。

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芩,又名黄精、黄连、黄柏,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自古以来便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草本药物之一。

黄芩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凉血安胎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日益深入,黄芩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黄芩的药理作用,包括其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心血管保护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并深入探讨黄芩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应用及其机制。

本文还将对近年来黄芩药对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期为黄芩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对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探索黄芩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黄芩,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药理作用广泛且深远。

这些作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特的化学成分。

黄芩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芩苷和黄芩素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成分。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赋予了黄芩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抗菌和抗病毒活性。

黄芩苷和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这一特性使得黄芩在预防和治疗多种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中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黄芩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其黄酮类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有效缓解炎症反应。

这使得黄芩在治疗炎症性疾病如肺炎、肠炎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芩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壁或细胞膜,从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这使得黄芩在防治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黄芩的这些药理作用为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黄芩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精准。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黄芩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全球的草本植物,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它的根和茎具有清热解毒、干燥湿度、冷血止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感冒、咳嗽、痢疾等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黄芩的药用价值,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黄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等,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绿原酸、咖啡酸等,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有机酸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苯甲酸、水杨酸等,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黄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

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苯丙素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抗菌成分。

黄芩还能够增强抗生素的效果,如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合用,能够降低抗生素用量,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黄芩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其抗病毒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和苯丙素类化合物。

在病毒感染初期,黄芩能够抑制病毒的吸附和复制,从而减轻病毒感染的症状。

黄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其抗氧化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类化合物。

长期服用黄芩可以改善身体的抗氧化状态,预防衰老和慢性疾病的发生。

黄芩具有利尿作用,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等症状。

其利尿成分主要是有机酸类化合物。

黄芩可以用于治疗尿道感染、肾炎等疾病引起的水肿症状。

黄芩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内服时,可以单味药煎服,也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治疗各种疾病。

如与知母、栀子等配伍,可以治疗肺热咳嗽;与黄连、半夏等配伍,可以治疗胃热呕吐;与阿胶、地黄等配伍,可以治疗阴虚内热。

在外用方面,黄芩可以用于治疗痔疮、痈疽等疾病。

黄芩在中医美容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普济方》中记载的“三黄散”,就是以黄芩、黄连、黄柏为主要成分的外用制剂,可以治疗面部长疱、皮肤溃疡等。

中药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中药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中药黄芩的作用与功效黄芩是中药中一种常用的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它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尤其在治疗传染病和炎症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功效。

一、黄芩的概述黄芩,学名为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也称为黄苓、野苏子等。

黄芩生长在中国的江苏、山东、河南等地,是中国传统药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黄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包括黄芩苷、黄芩素、黄芩甙、黄芩酰胺等。

二、黄芩的药理作用1. 抗菌消炎作用:黄芩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对呼吸道感染和消化系统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芩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的产生和发展。

2. 抗氧化作用:黄芩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对预防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抗肿瘤作用: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芩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黄芩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抗肿瘤的能力。

4. 抗炎作用:黄芩中的黄芩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治疗炎症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黄芩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来缓解炎症反应。

5. 保护肝脏作用:黄芩可以通过抑制肝脏纤维化和氧化应激反应来保护肝脏,并具有良好的抗肝炎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甙具有调节肝脏功能的作用,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修复。

三、黄芩的药用功效1. 清热解毒: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中暑、急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症状。

2. 抗过敏作用:黄芩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减轻过敏症状。

它在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3. 退热镇痛:黄芩可以退热,镇痛,适用于感冒、发热等症状。

4. 消肿散瘀:黄芩具有消肿散瘀的功能,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淤血瘀滞等症状。

5. 抗衰老作用:黄芩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缓衰老过程,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侵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部位为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活血,安胎的功效。

近年来随着对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根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热镇痛、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关键词】黄芩;黄芩苷;黄芩素;药理作用;综述Abstract:Scutellaria is an herbage plant of multi year growth and its root ca n be for medicine to remove heat,dry wetness,remove fire and toxin,cool blood an d activate circulation,also calm fetus.Recently,with deep study on its active com ponents,it finds that Scutellaria root extract has the activities of anti bacteri a,anti virus,anti tumor,dispelling heat and relieving pain,anti oxidation,r emoving free radical and treating heart blood vessel diseases.Key words:Scutellaria root;baicalin; baicalein;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 rev iew黄芩又名腐肠、泾芩、条芩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入药,性寒,味苦,归肺、胆、胃、大肠等经,具有清热燥湿、泄火清心、凉血活血等功效。

近年来随着对其活性成分黄芩苷及黄芩素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根提取物尤其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热镇痛、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1]。

综合黄芩药理作用研究现状简述如下。

1 药理作用1.1 抗菌、抗病毒黄芩苷16ng/ml与苄基青霉素合用可使对新霉素和青霉素的金葡抗性株的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从125ng/ml和250ng/ml下降为4ng/ml和16ng/ml,并有量效关系对这类β内酰氨抗生素抗性株加用16ng/ml的黄芩苷,可恢复其抗菌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这类抗生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黄芩苷在低于细胞毒浓度时可以抑制T细胞和HIV 1型Env蛋白,而且在HIV 1被吸附之初黄芩苷可以阻止其复制,其作用机制和主要环节在于干预HIV 1攻击靶细胞,因此可开发成为新的抗艾滋病药物[2]。

1.2 抗肿瘤作用黄芩茎叶总黄酮及野黄芩苷对肿瘤细胞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芩茎叶总黄酮是黄芩茎叶的主要有效成分而野黄芩苷是黄芩茎叶总黄酮的主要单体成分,黄芩茎叶总黄酮及其主要单体成分野黄芩苷在25μg/ml浓度下对LA795细胞的活性抑制百分率分别为25%和9%[3]。

1.3 解热镇痛作用黄芩血清及黄芩苷通过抑制单核细胞DNA,Pr合成及Ca2+内流,阻止内生致热源的产生,使其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黄芩煎剂和浸剂都能够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黄芩苷可抑制小鼠自发活动,表现明显的镇静作用[4]。

而从黄芩茎叶中提取分离的总黄酮,明显抑制醋酸引起小鼠扭体次数,提高钾离子透皮所致大鼠疼痛的域值,但作用弱于阿司匹林。

1.4 对自由基的作用从黄芩中提取的黄芩苷元、黄芩苷和汉黄芩素,对紫外线照射产生的氧化作用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通过光照射对脂质过氧化作用比较黄芩苷抑制效应发现,黄芩提取物抑制脂质过氧化是通过减少缺氧状态下线粒体能量消耗,减少琥珀酸氧化的限制和保护线粒体膜的完整性外,黄芩苷元参与过氧化氢的代谢,抑制膜系统的氧化,降低脂质过氧化;黄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脂质过氧化损伤有较强的保护作用,降低心肌组织中MDA水平,提高SOD活性,保护Na+ 2K+2ATPase活力,降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

从黄芩中提取的黄酮(Bax)显示了对神经细胞株HT222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HT222在葡萄糖氧化酶产生很低水平H2O2 24h就会死亡,而黄芩酮50mg/ml使细胞存活率升高85%±5%,它抑制HT222损伤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利用大鼠胆管节扎或四氯化碳诱导纤维化模型发现。

黄芩甲醇提取物显著降低肝羟脯氨酸和MDA 水平,改善肝细胞形态学异常变化,具有抑制胆管和阻止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和脂质过氧化作用[5 6]。

从黄芩茎叶中提取的总黄酮,对不正常自由基代谢有较强的调节作用,用四氯化碳制备小鼠肝损伤和慢性铝中毒模型,发现黄芩茎叶总黄酮能够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和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不正常自由基代谢。

神经细胞体外培养发现,含黄芩茎叶总黄酮的大鼠血清提高H2O 2和KCN作用下PC12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脂质过氧化增加和SOD活性的降低,对H2O2损伤心肌细胞有同样的保护作用[7 8]。

1.5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贺海平等[9 10]分别对新发现的一种黄芩类黄酮3,5,6,72四羟基22,82二甲氧基黄酮(TDF)和黄芩中纯化的3′,5,6,72四羟基2′,82二甲氧基黄酮、2′,52二羟基6,6′,7,82四甲氧基黄酮、5,7,82三羟基黄酮、(2R,3R)22′,3,5,6′,72五羟基黄烷醇、黄芩甙和黄芩酮6种类黄酮成分的免疫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检测这些黄酮对人体多形核细胞(P MN)、单个核细胞(MNC)的化学发光反应、化学趋向性和PHA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TDF本身不能激活PMN和MNC的氧呼吸爆发,对PMN和MNC无毒性作用,但当TDF与PMN或MNC预先孵育后,TDF能明显地抑制FMLP、OZ激活PMN、FMLP激活MNC的氧呼吸爆发,其抑制强度与孵育剂量成正比关系;TDF对PMN的抑制能力大于MNCTDF身对PMN和MNC没有明显的趋化作用,但PMN和MNC与TDF预先孵育后,PMN或MNC对ZAS的化学趋向性明显增强,对FMLP的化学趋向性不明显TDF浓度为1125×10-4~5×10-4mol/L时,能显著抑制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达31%~100%除(2R,3R)22′,3,5,6′,72五羟基黄烷醇外,其他5种类黄酮均能抑制N2Fomyl2Met2Leu2Phe(FMLP)激活的PMN和MNC,或调理酵母多糖(OZ)激活的PM N产生的化学发光,也能显著地抑制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

TDF浓度为215×10-4mol/L时,其对化学发光的抑制率可达41%~99%;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可达89%~99%。

由此可见,从黄芩中分离出的类黄酮对PMN,MNC和淋巴细胞有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黄芩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有关系,也显示这些成分有可能成为新的抗炎或免疫抑制药物。

1.6 其他作用黄芩苷对缺氧缺糖性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明显地抑制AR的活性,并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11]。

体外酶动力学抑制实验中观察到黄芩苷对牛睾丸纯化AR(醛糖还原酶)的抑制类型属混合型抑制,其抑制常数Ki=510μg/ml;黄芩素还具有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血压增高的作用。

因此,黄芩作为ARIS的应用意义很大,可望成为治疗糖尿病辅助药物,治疗因糖尿病引起的血压增高[12],黄芩黄酮可能通过有效清除亚硒酸钠间接产生的活性氧来防止白内障的发生,并使亚硒酸钠对晶状体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得以消除[13],此外,黄芩及其有效成分还具有解热、保肝和防辐射、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凝聚等作用。

2 结语及展望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以及解热和保肝等生物活性之外,近年来对其抗氧化、抗肿瘤和抗HIV21病毒的研究日趋深入,开发黄芩及其活性成分作为抗血栓、降血压、治疗冠心病和糖尿病以及防治肿瘤和艾滋病药物的前景十分广阔。

在黄芩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方面,得到系统研究并得以应用的多是黄芩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而大部分含量相对较低的黄酮类化合物,其药理特性未能得到充分的研究,其潜在的独特的药理作用也没有被发现利用。

研究报道最多的都是正品黄芩,其他种类黄芩的研究报道很少,这些都可作为今后黄芩研究工作的方向。

在充分发掘黄芩潜在药理作用的同时,还应注重研究黄芩黄酮类化合物所具有的药理活性的化学理论基础及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1]杨娟,傅军鹏.黄芩活性成分及药效研究近况[J].实用医药杂志,2004.21(3):271 273.[2]胡世林,冯学锋.黄芩研究的某些新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11):728 7 31.[3]杨鹤松,高巍,邓淑华,等.黄芩茎叶总黄酮及其部分单体的抗肿瘤作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0.17(3):16 18.[4]Martin J ,DusekJ.The Baikal scullcap(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a pot ential source of new drugs[J].Ces2ka Slov Farm ,2002,51(6):277.[5]罗德生,郑红花,罗丽丹,等.黄芩煎剂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陕西中医,2004,25(2):184.[6]Nan JX,Park EJ,KimYC,etal.Scutellariabaicalensis in2hibits liver fibros is induced by bile duct ligation or carbon te2trachloride in rats [J].J Pharm Pha rmacol ,2002,54(4):555.[7]李素婷,杨鹤梅,石艳华.黄芩茎叶总黄酮保肝作用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7):593.[8]周晓惠,杨鹤梅,李素婷,等.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2O2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23.[9]贺海平,秦菁,陈明,等.一种新的黄芩类黄酮3,5,6,72四羟基22,82二甲氧基黄酮的体外免疫作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3):353 355.[10]贺海平,秦箐,陈明.黄芩类黄酮对人免疫细胞化学发光及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2):84 86.[11]刘桦,吴晓冬,阎倩,等.黄芩苷对缺氧缺糖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1):55 57.[12]董虎,钱微微.黄芩甙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2):915 917.[13]刘新文,李欣,杨燕宁.黄芩黄酮对硒性白内障晶状体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2,18(4):511 5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