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经典ppt讲课教案57页PPT
《望海潮》优秀PPT课件

断桥残雪
.
5
柳浪闻. 莺
6
花港观鱼
.
7
雷峰夕. 照
8
南屏晚. 钟
9
三潭印. 月
10
江南水乡
人间天堂
杭州
.
11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
12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 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这样描写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 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南 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 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本节课, 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宋朝,感受流光溢彩的 诗风词韵,一起欣赏著名词人柳永的都市 生活画卷——《望海潮》。
凤池/夸。
.
17
❖参差 (cēn cī) 绕堤沙 (dī)
❖天堑 (qiàn)
珠玑 (jī)
❖罗绮 (qǐ)
竞豪奢 (shē)
❖重湖叠 巘 (chóng yǎn)
❖羌管 (qiāng)
千骑 (jì)
.
18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释义)
❖1、清嘉;2、吟赏;3、形胜;4、高 牙;5、异日图将好景。
❖ 1、清秀;2、吟诵和欣赏;3、地理条件 优越;4、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 为饰而得名词中指高官孙何;5、图,画 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点
居住环境华美,钱塘景观壮阔,百姓生活富有 (分)
——染 重湖叠巘清嘉(总) ——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莲娃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分)
—— 染
《望海潮》ppt课件

者
柳永被誉为“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
与李清照、晏殊、李煜并称 “婉约派四大旗帜”
仕途坎坷的柳永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少年时到汴京 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 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 作风。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 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 面。”
1、柳永,北宋 婉约派 词人代表人物, 排
知 行第七,世称 柳七 。因为官屯田员外郎。
人 世称 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2、是北宋第一个 专力作词 的人,其词多
: 描绘 城市风光 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 走 旅行役之情。
3、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创
近 作了大量的 慢词 (长调),发展了 铺叙手 作 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有《乐
后还要听音乐,把饮宴之乐推向了极点。
吟赏:写山水之乐。(达官)面对着“烟霞” 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赏、啸歌。
这既表现了达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出了湖山的美丽。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作者首先通过“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描写出了“钓叟”(渔翁)“莲娃” (采莲姑娘)的渔家生活场景。”弄晴“”泛夜“互文见义,说明无论白天或夜 晚,湖面上都弥漫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
形容楼阁高下不齐
名句鉴赏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烟柳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烟柳:春天繁多茂密,如烟如雾,生机盎然的柳树。
烟柳画桥——江南水乡的典型景象 柔密、轻盈的柳树与河桥相依,如烟如画,形象地表现了杭州街巷河桥的美丽。
风帘
望海潮经典ppt优秀课件

望海潮经典ppt优秀课件一、引入1.1 PPT背景音乐用具有渔村特色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们在音乐中进入到渔村文化的氛围中。
1.2 引导问题1)引导学生们回答以下问题:2)你们知道什么是《望海潮》吗?3)你们喜欢听这首歌吗?4)你们知道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吗?二、正文2.1 《望海潮》的歌词展示《望海潮》的歌词,帮助学生们了解这首歌曲的主要内容。
2.2 《望海潮》的故事介绍《望海潮》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到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帮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渔村文化。
2.3 《望海潮》的历史介绍《望海潮》的历史,让学生们了解到这首歌曲在中国音乐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4 《望海潮》的艺术价值讲解《望海潮》的艺术价值,从音乐、词曲、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艺术价值有更深入的认识。
2.5 《望海潮》的传承和发展介绍《望海潮》的传承和发展,从历史演变、歌曲改编、艺人演绎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到这首歌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和发展。
三、案例展示3.1 望海潮文化节介绍望海潮文化节的活动内容和意义,让学生们了解到如何通过文化活动的方式推广和传承《望海潮》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3.2 望海潮音乐会介绍望海潮音乐会的表演形式和内容,让学生们感受到这首歌曲的音乐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了解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和价值。
四、总结4.1 总结回顾通过问答形式回顾本次关于《望海潮》的经典PPT课件的内容,让学生们加深对这首歌曲的认识和了解。
4.2 思考问题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1)你们认为为什么《望海潮》能够成为经典?2)你们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望海潮》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3)你们学到了什么?五、结束语通过这次关于《望海潮》的经典PPT课件的学习,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到这首歌曲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也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渔村文化的特色和价值。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望海潮》PPT解析PPT精品课件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 散;“十里”是说湖中荷花种植范围广,逢到 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了。
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 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2021/3/1
19
1.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
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
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2021/3/1
11
诵读
第一遍,齐读,读准字音。
第二遍,配乐朗读,同学们美美地 聆听划分节奏。
第三遍,美读:指名读词,把握节 奏,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2021/3/1
12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
景202致1/3大/1,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15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2.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环境美丽、经 济繁荣、生活 安定的都市生 活图景
2021/3/1
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2021/3/1
10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 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 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 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 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的段落叫:阕或 片
柳永《望海潮》ppt课件

柳永的《望海潮》在题材上突破了传统词的限制,以都市生活为题 材,为后世词人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向。
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该词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铺叙、白描等手法,使得词作更加生动形 象,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宋词的发展
柳永作为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其《望海潮》等作品在文学史 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推动宋词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意义与价值
《望海潮》不仅展现了北宋都市的繁华和人民的富庶生活,更通过细腻的笔触 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韵味和感情的世界。这首词在文学史上 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
柳永文学风格与特点
文学风格
柳永的词以婉约为主,情感细腻,善于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来描绘景物和抒发感情。他的词语言优美、音律谐婉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主要成就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 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 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望海潮》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柳永创作的《望海潮》是一首描绘北宋都市繁华景象的词。当时,柳永希望得 到旧友孙何的引荐,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请求歌女楚楚在孙何面前歌唱,以引 起孙何的注意。
06
现代传承与应用拓展
在教育领域中的推广与实践
诗词教学
将《望海潮》作为经典诗 词引入中小学课堂,通过 赏析、朗诵等形式让学生 感受其艺术魅力。
历史文化传承
通过解读《望海潮》中的 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 导学生了解宋代都市风貌 和市民生活。
跨学科融合
将《望海潮》与音乐、美 术等学科相结合,开展多 元化的艺术教育活动。
05
《望海潮》PPT教学课件

每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 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 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 违背。
因此,我们称写词为填词;词往往分段,我们 又称之为“阕”或“片”。
白衣卿相的悲欢歌唱
❖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 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 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 柳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 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 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 柳词”,有《乐章集》。
❖ 《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 《望海潮·东南形胜》《鹤冲天·黄金榜上》 ❖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俞文豹《吹剑录》
投赠之作——《望海潮》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 (今河南开封)应考,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 永与孙何曾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 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 柳永一个平民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柳永就写下 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 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问题探究
1、这首词在写景上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 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来?
u 这首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钱塘自古繁华
都市繁华之美
烟柳画桥,风帘翠 幕,参差十万人家。
自然风光之美
云树绕堤沙,怒涛 卷霜雪,天堑无涯。
英语课件: . /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 . /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 . /kejian/kexue/ 物理课件: . /kejian/wuli/
《望海潮》ppt课件

如何夸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烟柳:写垂柳颜色鲜嫩润泽、姿态轻柔灵动,望之朦胧迷离、数量上成片成 林;写出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风"修饰"帘",与前文“烟"字照应,更具动态 美,引人遐想帘后的风情;风吹帘动,摇摆轻曳。“翠"幕,颜色浓郁,与烟柳 形成色彩.上浓淡相宜的层次,使整幅画面更美,由景而人,引出“参差十万 人家”,人烟阜盛,怡然安详。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如奢何。夸
➢ 重湖叠巘清嘉,
点
➢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何夸
写作背景
吴熊和《柳永与孙沔的交游及柳永卒年新证》考证此词为柳永在杭州赠资政殿学 士、知杭州孙沔作。孙沔向误作孙何。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十一引杨湜《古 今词话》: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 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 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 即日迎耆卿预坐。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 己举荐。
如何夸
点染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染
风紧,
雁南飞。
谁染霜林醉?
点
总是离人泪。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染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点
断肠人在天涯。
如何夸
思考:本诗中,何处使用了点染手法?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点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染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如何夸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拥"是簇拥,点明人物身份,表现人物威势; “乘醉听萧鼓"写宴酣之乐、音乐之乐; “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表现官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山水的美丽。
《望海潮》ppt课件

海
潮 (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jì)/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初读感悟: 1.词人笔下的钱塘(杭州)是怎样的呢?哪 两 个 词 语 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
合作探究:
词人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形 胜”“繁华”?请同学再读诗歌,完成填 空。(可从典型意象/炼字/手法等角度赏 析,言之成理即可)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开头三句,从三方面概括杭州特点:山川壮
美、社会条件优越、长期繁华。揭示出所咏主题,
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 繁华
点睛之笔,总领对杭州的赞美。以博大的气势笼
罩全篇,引出下文对杭州的铺叙。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手法。
词的相关知识
词的起源 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 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词牌和标题 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 容的集中体现。
人
物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
介 人”,“慢词之祖,婉约之宗”,代表作《望海潮》《
绍 雨霖铃》。
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 都市风光和市井生活;普通男女的爱恨情长; 羁旅行役的愁苦忧伤。
柳永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 柳词”。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 小令。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首创或首用 词牌1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