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报告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报告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报告示例文章篇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报告》嘿,同学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讲讲我做的那个超有趣的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速度的实验,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实验前,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围在实验桌旁,眼睛都盯着那些实验器材,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这能测出小车的速度?”我心里直犯嘀咕。

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我听着听着,感觉有点晕乎,这可比数学课上的难题还让人头疼呢!不过,我可不能退缩,我暗暗给自己打气:“怕什么,别人能搞懂,我也能!”终于,轮到我们自己动手啦!我们小心地把小车放在轨道上,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好,连接上电源。

我紧张得手都有点发抖,“这要是弄不好可咋办呀?”“准备,开始!”随着小组同学的一声令下,我推动小车,那打点计时器就“哒哒哒”地响起来,纸带上留下了一串密密麻麻的点。

“哎呀,这都是些啥呀?”我看着纸带,一脸懵。

小伙伴们也都凑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这是不是表示小车的运动轨迹啊?”“我看不像,应该是速度的记录。

”我们对照着老师讲的方法,开始测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

这可真是个细致活,眼睛都快看花了。

“哎呀,我眼睛都酸了,还没量完呢!”我忍不住抱怨道。

好不容易量完了,开始计算速度。

这计算也不简单啊,一会儿用这个公式,一会儿用那个公式。

“这公式咋这么复杂呀,头都大了!”我抓着头发,都快抓狂了。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算出了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

“哇,原来小车的速度是这样变化的呀!”我们兴奋地叫起来。

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做实验可不能马虎,要认真仔细,不然得出的结果就不准确啦。

而且,团队合作也特别重要,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努力,才能完成实验。

这就是我的实验经历,你们觉得有趣吗?反正我是觉得又累又有趣,还学到了好多知识呢!我觉得这样的实验以后要多做,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示例文章篇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报告》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讲讲我们在学校做的那个超有趣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开始前,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

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

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

实验报告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打点计时器引言:打点计时器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器材,用于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和速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时间,并分析其对运动速度的影响。

实验目的:1. 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2. 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时间;3. 分析运动速度与条件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2. 物体(如小球、石块等)3. 直尺4.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放置在水平台面上,并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

2. 准备物体,并将其放在打点计时器上方的起始位置。

3. 轻轻释放物体,使其自由下落,并同时按下打点计时器上的按钮,开始计时。

4. 当物体触碰到平台面时,立即松开按钮,结束计时。

5. 记录下计时器显示的时间,并重复上述步骤3-4,进行多次实验。

6. 改变物体的起始位置、质量等条件,重复步骤3-5,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时间,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以下是一些实验结果的示例:条件1:物体起始位置相同,质量相同实验1:时间1 = 0.5秒实验2:时间2 = 0.6秒实验3:时间3 = 0.55秒条件2:物体起始位置不同,质量相同实验1:时间1 = 0.4秒实验2:时间2 = 0.45秒实验3:时间3 = 0.42秒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的起始位置对运动时间有一定影响。

在条件1中,物体的起始位置相同,但运动时间有所不同。

这可能是由于物体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初速度,从而影响了其运动时间。

2. 物体的质量对运动时间的影响较小。

在条件1和条件2中,物体的质量相同,但运动时间变化不大。

这表明物体的质量对其自由下落的运动时间影响较小。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了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时间,并分析了运动速度与条件之间的关系。

我们发现物体的起始位置对运动时间有一定影响,而物体的质量对运动时间的影响较小。

打点测速实验报告

打点测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测量速度中的应用。

2. 掌握通过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3. 学习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体运动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打点计时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或电火花原理在纸带上打点的计时仪器。

它通过交流电源驱动,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等时间间隔的点,从而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

通过测量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计算出物体在相应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三、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2. 纸带3. 砝码4. 刻度尺5. 滑轮6. 细线7. 小车8. 电源9.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桌上,确保其稳定。

2.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留出一定长度以便后续测量。

3. 将小车放在实验桌上,通过滑轮连接砝码,使小车受到一定的拉力。

4. 接通电源,打开打点计时器,观察纸带上的点是否均匀分布。

5. 释放小车,让小车在实验桌上运动,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等时间间隔的点。

6. 实验结束后,断开电源,取出纸带,并记录纸带上打点的数量。

7. 使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

五、数据处理1. 根据纸带上打点的数量和打点计时器的频率,计算出实验中物体的运动时间。

2. 根据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物体在相应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体运动的规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纸带上打点的数量与打点计时器的频率成正比,即打点数量越多,时间越长。

2. 实验结果显示,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成正比,即距离越大,速度越快。

3.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在实验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如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等。

七、实验误差分析1. 打点计时器的误差:打点计时器的打点精度受到电源频率和计时器本身精度的影响。

2. 测量误差:测量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时,由于人为因素和测量工具的限制,存在一定的误差。

1.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1.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1
高 一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打点计时器的原理
如右图示,当线圈通以50赫6-8伏交流电时(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赫),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

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
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振动片的一端装有打点针,当纸带从针尖下通过时。

便打上一系列点。

这就是打点计时器的原理。

f=50hz T=1s/50=0.02s
二.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接到低压交流电源上,电压旋钮打到6-8伏位置。

2、安装好纸带。

3、启动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然后迅速关闭电源。

4、取下纸带,进行测量。

①测平均速度:
Δx= Δt= x
v t
∆==∆ ②测瞬时速度
如图示意,4、6两点的时间极短,故可以将4、6两点间的
位移Δx 除以对应时间Δt 近似认为是5点的瞬时速度V 5。

如此下去,测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请根据你实际打出的纸带进行测量,并将数据记在表格中,完成计算。

计数点
1 2 3 4 5 6 与计数点对应的时刻 t /s 与计数点相邻的两点间距离Δx/m 与计数点相邻的两点间平均速度 计数点的瞬时速度V
③作v-t 图象?
Δx
0 2 3 1 7





t/s
V /(m.s -1)。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数据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数据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数据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运用打点计时器的力学实验研究实验报告篇二: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实验课题: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目的:(1)认识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根据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3)根据纸带上的点迹求平均速度及粗略的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4)能认识、描绘v--t图象,并根据v--t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斜面、小车、钩码)刻度尺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通过打点来计时的一种仪器。

当通有交流电(4~6V)时,线圈变为一电磁铁(N极,S极不断变化),与永久磁铁相互作用,造成振片上下振动,带动振针在运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由于交流电为50Hz,故打下的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打下的点不仅记录了物体的位置,也记录了运动所用的时间。

2、测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取纸带上某两点之间为研究对象,用刻度尺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Δx,通过两点之间的间隔数n,求出该段位移所用时间Δt=n×0.02s,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该位移的平均速度。

3、粗略测量瞬时速度:测量某点(位置)瞬时速度时,在其两侧(包含该点)取一段小位移,求出其平均速度,可以粗略的代替该点的瞬时速度。

实验步骤:1、认识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熟悉实验仪器。

(2)用导线将学生电源与打点计时器连接(学生电源处于关闭状态)。

(3)装好复写纸片及纸带,启动电源,用手水平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

如果数出n个点,由间隔数计算出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运动时间。

(5)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由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测量瞬时速度:(1)、取纸带上某一点为计时零点,每隔0.1s(5个间隔)取一测量点,分别用数字0,1,2,3,4,5标出这些“测量点”。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概述:打点计时器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器材,用于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速度,并探讨运动速度与物体质量、施加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打点计时器、不同质量的小球、斜面、测量尺等。

首先,将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调整斜面的角度为一定值。

然后,将小球放置在斜面上,并记录小球从斜面顶端滚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

为了准确测量时间,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

在每次实验前,需要确保斜面和打点计时器的表面干净,以避免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质量小球在不同斜度斜面上滚动所用的时间数据。

将这些数据整理并绘制成图表,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小球质量与滚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小球的质量越大,滚动所用的时间越长。

这是因为质量较大的小球具有更大的惯性,需要更多的力来改变其运动状态。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斜度的斜面对小球的滚动时间也有影响。

当斜面角度较小时,小球滚动所用的时间较短;而当斜面角度较大时,小球滚动所用的时间较长。

这是由于斜面角度的增加会增加小球下滑的速度,从而减少滚动所用的时间。

实验中还观察到了施加力对小球滚动时间的影响。

通过在实验中施加不同大小的力,我们发现施加更大的力会导致小球滚动所用的时间减少。

这是因为施加更大的力会增加小球的加速度,使其更快地滚动到底端。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小球的质量与滚动时间成反比关系,质量越大,滚动时间越长。

2. 斜面角度的增加会导致小球滚动时间的增加。

3. 施加更大的力会导致小球滚动时间的减少。

实验的局限性与改进:本次实验虽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中未考虑到空气阻力对小球滚动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其次,实验中只考虑了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情况,而未考虑其他形式的运动。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近日,我们在实验室进行了一个小型的打点计时器实验。

本实验旨在探究如何设计和制作一个能够准确计时的小型设备,以及应用场景和优化方向等。

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所用的装置主要由计时器、真空吸球、钢珠、蒟蒻块和支架等组成。

其中,计时器的型号为 00.001.1,采用电子计时方式,精度可达到微秒级别。

真空吸球和支架用于固定计时器,钢珠和蒟蒻块用于触发计时器。

2. 实验步骤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将计时器置于支架上,然后将真空吸球吸附在计时器上。

(2) 将蒟蒻块粘在地面上,并在其中央放置一颗钢珠。

(3) 轻轻扭动钢珠,使其离开蒟蒻块,在自由落体状态下落。

(4) 当钢珠从地面反弹起来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5) 钢珠落下并再次反弹时,计时器停止计时。

(6)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记录计时器读数。

3.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1) 落地时间:0.350、0.345、0.350、0.355、0.360 秒。

(2) 上升时间:0.218、0.218、0.220、0.215、0.216 秒。

(3) 振动周期:0.568、0.563、0.570、0.578、0.580 秒。

(4) 自由落体高度:0.95 米。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得出平均落地时间为 0.352 秒,上升时间为 0.217 秒,振动周期为 0.572 秒。

其中,计算公式如下:平均落地时间:(0.350+0.345+0.350+0.355+0.360)/5=0.352上升时间:0.568/2 - 0.352/2=0.217振动周期:0.350-0.217=0.133,即振动周期为0.133*2=0.5724.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1) 计时器精度较高,可达到微秒级别。

(2) 钢珠自由落体的时间是和高度无关的,落地时间和上升时间分别为0.352秒和0.217秒。

(3) 钢珠的振动周期为0.572秒,振幅越大,周期越长。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打点计时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器材。

它基于位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利用物理学中的速度公式 v=s/t,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t 和物体位移 s,从而计算出物体的速度 v。

实验过程:本实验需要使用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电源线、导轨、计时器放置器和小车等。

步骤如下:1. 将导轨放置在实验室桌面上,并调整好水平度。

2. 在导轨上安装小车,确保小车能够自由滑动,并放置计时器放置器在距离小车起点 10 厘米左右的位置上。

3. 选择一个平滑的簿子用于计算小车运动的位移。

将小车沿着导轨的起点处拉后,松手后小车开始运动,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4. 等到小车运动到计时器放置器处时按下计时器停止键,记录下计时器的时间值 t 和小车的位移 s。

5. 重复以上实验过程,每次记录下小车的运动时长t 和位移s,至少需要进行 5 次实验。

实验结果:记录下所有实验数据,并计算出小车平均运动速度 v。

得到的数据如下:实验次数计时器采集到的时间值 (s) 小车位移 (cm) 速度 (cm/s)1 3.2 40 12.52 3.1 38 12.263 3.3 41.6 12.64 3.0 37.4 12.55 3.2 40.1 12.53平均速度:12.48 cm/s实验结论: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来测定小车的运动速度,本实验测得小车平均运动速度为 12.48cm/s。

同时本实验还通过实验数据的计算,验证了 v=s/t 的物理公式的正确性。

结合实验中的实际操作,学生对速度概念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增强了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理科学科素养和认识科学实验的意义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验 报 告
班级 姓名
实验课题: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目的:(1)认识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根据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根据纸带上的点迹求平均速度及粗略的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 (4)能认识、描绘v--t 图象,并根据v--t 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斜面、小车、钩码)刻度尺 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通过打点来计时的一种仪器。

当通有交流电(4~6V )时,线圈变为一电磁铁(N 极,S 极不断变化),与永久磁铁相互作用,造成振片上下振动,带动振针在运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由于交流电为50Hz ,故打下的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打下的点不仅记录了物体的位置,也记录了运动所用的时间。

2、测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取纸带上某两点之间为研究对象,用刻度尺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Δx ,通过两点之间的间隔数n ,求出该段位移所用时间Δt=n ×0.02s,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该位移的平均速度。

3、粗略测量瞬时速度:测量某点(位置)瞬时速度时,在其两侧(包含该点)取一段小位移,求出其平均速度,可以粗略的代替该点的瞬时速度。

实验步骤:
1、 认识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熟悉实验仪器。

(2) 用导线将学生电源与打点计时器连接
(学生电源处于关闭状态)。

(3) 装好复写纸片及纸带,启动电源,用手水平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
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 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

如果数出n 个点,
由间隔数计算出第一个点到第n 个点的运动时间。

(5) 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n 个点的距离,由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该段
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3、 测量瞬时速度:
(1)、取纸带上某一点为计时零点,每隔0.1s (5个间隔)取一测量点,分别用数字0, 1,
2,3,4,5标出这些“测量点”。

(3)将上表中的瞬时速度在v —t 图中描点连线,画出v —t 图象。

注意事项:
1、实验时注意人身安全及仪器安全, 打点计时器应使用10V 以下交流电源。

2、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实验 完毕立即关闭电源。

4、 手拉纸带时,速度应快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5、 利用小车时,应用手接好小车,防止小车落地损坏实验仪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