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 体会小说语言总复习【精选】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_《红船女子》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_《红船女子》
第二天一早,王会悟乘早班火车赶到嘉兴,安排代表们去鸳湖旅社歇息, 在同车到达的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陪同下,到南湖烟雨楼实 地观察,确定画舫的停靠位置。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王会悟让旅社账房先生帮忙租了画舫,在离开旅社前往南湖时,向旅社 借了麻将带上。
身着素色衣裙的王会悟在前边引路,边走边介绍南湖的环境,十几位西 装革履的外地“游客”,悠闲地随在其后,步入船舱。
查。一阵混乱后,没找到任何证据,只好悻悻地撤 的建议被采纳;湖面
退了。
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
那个穿灰色长衫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密探,
→王会悟示警,了解 情况后解除警报,会
正是因为王会悟的警惕,代表们才得以及时疏散。 议继续进行。
事后,马林称赞王会悟说:“这个女孩子很机警,要好
好培养。”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嘉兴南湖的一艘红 船上
屋里开会的十五个神秘人物站放哨。这个秘密
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人物:王会悟、李达
及与会代表、巡捕房
密探、巡捕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30日晚,进行第六场会议时,王会悟看到一个
身穿灰色长衫的陌生人,从厢房虚掩着的后门闯入 【理情节】
径直往楼上走,便立即叫住他,问他是谁。这人支 吾了一句,说声对不起,神色慌张地下楼走了。这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午后,雨打湖面,游人渐渐散去,南湖少有的清 【悟主题】
静。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 本文通过叙述王会悟
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雨停 协助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代表大会参会人员
了,一抹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涂在红船上,依在

名校版初中小说阅读分析知识点(附小说和答案)

名校版初中小说阅读分析知识点(附小说和答案)

名校版初中小说阅读分析知识点(附小说和答案)中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知识点1:走近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知识点2:小说的考点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

知识点3: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 .“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 .“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 .“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 .“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 .“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 .“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

知识点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类 小说阅读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类   小说阅读

考点二: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 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之为典型人物, 他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 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 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 遍的代表性。
(一)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正面描写 描写角

内容
作用
畏惧。
《故乡》运用了倒叙 ①设置悬念,吸引
的手法,先描写现在 先写结果或把 读者,激发阅读兴
的杨二嫂,然后才“想 事情发展过程 趣;②避免叙事平
起”她曾经被人称作 倒 中的某一突出 板单调,增强文章
“豆腐西施”,形成强 叙 情节提到前面 的生动性;③强调
烈反差,突出了杨二 来写,然后从 主要内容,突出中
【典型题型】结合文中的对话描写,概括人物 形象的特点。 答题技巧: 1.推敲标点符号。如问号、省略号、叹号等。 2.推敲词语。推敲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3.推敲句子。如句式、语气、句子长度等。 4.推敲说话方式。如发话、接话、插话、打
如在契诃夫《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挤进 人群后的问话中,连用三个问句,厉声呵斥, 语气咄咄逼人,不容对方回答,他的专横跋扈 展现无遗。在得知小狗可能是将军家的之后, 他的话语中多处使用省略号,不断转移话题, 表明他此时说话支支吾吾,心情紧张,体现了 他的虚伪。而叶尔德林的话语句子短,且语气 恭敬,如“好像出乱子了,长官!”“拿得准,
嫂现在的刻薄麻木, 头来记叙 心,增强文章的生
突出黑暗的社会对人 动性
性的扭曲。 《故乡》中长大后的 在叙述中为了 ①交代故事内容; 迅哥儿在与母亲谈论
《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
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
了生辰纲。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

专题08 赏析小说的语言艺术-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8  赏析小说的语言艺术-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答案 第三段将丁大爷拒绝出售藏品的对话以及纪项被拒绝后的内心独 白,都融合到叙述语言中。这样样处理还增强了叙述语言口语化、生活化的 特点,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 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
民国十几年,盐河入海口处,盘踞在太阳山上的匪首钱三爷,偏偏就弄来那样
一位温文尔雅的匪师。(节选自相裕亭《匪师》,有删改)
简要赏析第一段的语言特点。
答案 ①文白相杂。在现代汉语的叙述中夹杂着“何师之有”这样的文 言句式,使语言凝练又通俗易懂。 ②方言口语化。如“穷极了眼”“抄起家伙”体现了民初地方特色。 ③多用短句。如“土匪好做,匪师难求”,语言通俗易懂、活泼自然, 有市井烟火之气。 ④整散结合。整句使语言凝练优美,散句使语言自然流动,整散结合, 相得益彰。(若答多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亦可)
(节选自谈歌《秦琼卖马》,有删改)
最后一段是杨成岳和王超杰的对话,赏析他们的说话艺术。
答案 用语考究,古朴典雅,有种舞台的味道,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极 为相符。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自从母亲中风后,我就不怎么顶撞她了,她的脾气也被我惯得没了边儿,动不动 就指责我训斥我,在我跟前耍尽威风。
⑩第二天,小柳被判决吃三天冷水饭。冷水饭是一个恰当的名词。翻译这名词的 人,一定是一个有着精妙的感觉的人。这不是在你吃的米饭里放些冷水的意思,而是原 来只能吃到半饱的定量的米饭,每顿要再减少一半,或三分之二。两三口吃完一顿饭以 后,眼睛贪馋地望着空的盛饭的洋铜罐,全身真像淋了一大瓢冷水。
⑪去年冬天很冷。小柳扯下了牢牢地缝在棉裤腰上的一条紧裤的带子,每天晚上 用来扎紧盖在脚上的绒毡,免得被掀开,透进风来,吹得全身整夜都冰冷。后来二十 七号查到了这一条带子,他认为这是小柳想要自杀的证据,他很郑重地从别的牢监里 叫了一个懂得外国话的囚人,替他做翻译。他首先问小柳为什么忽然想要上吊了。小 柳很吃惊,说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要这样,只是怕冷。他不相信。小柳告诉他,自杀的 行为是和他的人生观绝不相容的。还是不相信。不知道为什么,二十七号在那天显得 特别的仁慈、和蔼和聪明,非常爱说话。他向小柳开始了一篇相当长的,关于“家庭 和自杀”的讲演,首先他赞美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念的可贵,其次说明了英美的家庭 和中国的家庭的不同;这中间,为了增加他的演辞的风趣,他还用上低音唱了一曲不 知谁作的《甜蜜的家》的短歌,并且引证说,孔夫子也曾经说了“甜蜜的家”是很重 要的。孔夫子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说过“甜蜜的家”的呢?我没有读过《论语》,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
【小说】历史、诗化小说
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小说 】
新高考I卷:陈村《给儿子》
【小说】书信、知青小说【
新高考Ⅱ卷:沈从文《社戏》(节选) 小说 】
提示:近三年新课标卷命题素材均以小说为主,侧重国内名家的文本,还未 出现外国小说,其中有些作者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作者。
14
(2) 隐性关联:阅读材料与试题材料有关联
2021——2023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览表
卷别 2023新高考I卷 2023新高考II卷
篇目 《给儿子》 《社 戏 (节选)》
作者 陈村 沈从文
2023全国甲卷 2023全国乙卷 2022新高考I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江上》
作品简要分析。
全国甲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 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2020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 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
考查对小说情节安 排及其作用的分析 能力。
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考查筛选并概括文
全国乙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信息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的整体阅读
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 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杰出的小说是文明赠予我们的礼 物。它们让你完全沉浸在床头的台灯能够照射到的小小空 间之中,摒除了喧哗的世界。本来你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它们却让你了解自己的孤独,了解自己的悲哀,了解自己 在永恒时光中小小的位置。
小说阅读有问题 想说爱你不容易
1.不曾经历的人生让我们产生隔阂 2.专注于故事情节让我们忽略鉴赏 3.艰深的主题意蕴让我们难以把握

小说阅读六大考点

小说阅读六大考点

小说阅读六大考点(一)技巧概念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表现手法比喻、排比、夸张、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人称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不同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各种描写(见人物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常用开头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

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

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小说结局※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

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把握赏析散文语言特色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把握赏析散文语言特色

③用词精练。“泻”浮”“洗”“笼”等动词以动写静,语动中含静,
写出月色柔和美妙,朦胧缥缈,如梦如幻的幽静之美;静静、 薄薄"
等叠字传神地摹写出眼前之景,而且具有音韵之美,既加强了语意,
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描写 修辞 用词
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用词之美
动词、形容词、叠字、叠词、反复、 化用成语或古语等


2.句式之美
答案(1)用词之美。善用动词,如“洗”;善用叠词,如“密 密簇簇”。(2)句式之美。长短句交错运用,错落有致。短句, 如“它们密密簇簇,横拓出去,遮盖了村落前大半个稻场”;长 句,如“填满叶与叶之间缝隙的,不仅有被春雨洗亮的阳光,更 有比田间的蛰声更为轻盈的鸟鸣”。(3)修辞之美。运用拟人 等修辞手法,如“每一根都分明留下铁打铜铸的英雄气”。(4) 描写细腻,形象优美。描写樟树时用语十分细腻,对它的主干、 枝丫和叶子都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形象优美。
长短句结合:能使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 朗上口。
2、整句:指一组或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排比、 对偶、反复);散句:形式错落、结构不同,表意灵活、自 然。
整散句结合:结构多变,形式灵活,避免单调。
例题:
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 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时鉴赏。 1. 句式的灵活使用可让文字表达更灵动优美。请从句式的角度对画横 线句进行赏析。(4分)
修辞 用词
选择角度赏析句子
例2:“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 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 只有坚强。”(选必下第二单元《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答案:①先散后整,句式长短不一,自由、活泼、生动,语气平和舒 缓。②第二句句式短小精练,对称整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富有 节奏感。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鼠巍草人的精神品格,通过 对比的方式把鼠巍草的纯洁坚强有力地凸显出来。

【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一、情节(一)一般情节的作用: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中看到了wúyǔlúnbǐ

无)与的伦美比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
有一种新东西。
考纲解读
(一)考纲要求:
22.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形象。 (理解)
23.理清作者思路和作品线索。 (理解) 24.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理解) 2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理解) 26.初步欣赏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运用) 27.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运 用) 28.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背景作出自己 的评价。(运用)
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题思路】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 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
语言风格: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 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
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鲜明的地 方色彩(乡土气息、口语化)。 【答题规范】
明手法――阐运用(表达了什么内容) ――析效果。
课堂小结
布置预习
尽心尽力做好《----》一课的 总复习教学案。
16.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 加上评语。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 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3分)
要求与评分:能自选一个角度(内容、 写法、结构、语言)作批注。内容2分,表达 1分。
【A句参考角度】①用排比的修辞,写少年的汗味, 写老树,写蝉儿,写市音,渲染夏日午后昏昏欲睡的 氛围……②用拟人手法,写老柳树懒得摇曳,蝉儿高 调地唱老歌,强调了夏日午后的无聊、慵懒……③用 “蝉儿唱歌”、“远处市音繁忙”来衬托夏日课堂的 单调……
参考答案:
20.(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作 用,对人终生的积极影响。(2分。修辞手法 1分,作用或影响1分。)
(2)示例: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终生快乐。(2分。意 对即可)
模拟考试
二、阅读杨汉光的《成长,有时只是瞬 间的事》,完成1----4题。
【B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心理描写。当听到轻蔑的 话语,“我”的心猛烈地跳动,“住嘴”二字差点脱
口而出,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我”的内心因同学窃窃 的笑声与私语而产生了一股压抑的愤怒……②运用动 作描写。“攥紧”,“低头”、“再低头”、“埋进”
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自卑的“我”因同学的 嘲笑而显得窘迫和无助……
(三)方法总结:
理解并表述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 的含义和作用,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 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
1、能联系具体语境或上下文,体会 句子的含义;
2、联系小说的背景和主题,体会句 子的含义;
3、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句子 的含义;
4、从语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方法, 体会句子的作用。
【常见问题】 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②举例分
3、小说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 虽然都是散文化的语言,但它们是 不同的。
小说是客观性的语言,作者有 什么思想感情,作者并不站出来说, 而是让人物、让情节代作者说;
而散文则是主观性的语言,作 者不站出来说,还不行,作者可以 直抒胸意。
4、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 介,又是欣赏的对象。欣赏小说语言,可从下 面五个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 16. (1)此句生动地描写少年熟
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白自己 没拿东西的情态,(2分)栩栩如生地 刻画了一个被捉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 象。(2分)
(2)此句形象地描绘出少年结结巴 巴、吞吞吐吐的情态,(2分)传神地 表现出他要求主人送画又难以启齿、渴 望得到画像又担心主人不肯给的矛盾心 理。(2分)
了……。
(二)题型剖析:
[2004.广东](三)李晓琴的《糖罐的秘密 》(18分)
15.清根据拼音写出文中应填入的词语。(2分)
A. piānpì( ) B.chuíxián ( )
16、根据语境,第④段划线句“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
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中两个需要重读的词浯是 、
。(2分)
考点突破
(一)知识梳理:
1、小说语言分为“人物语言” 和“叙述人语言”两类:
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人物的对话、 独白;叙述人语言是作者直接叙述事 件,描绘环境,刻画人物,抒发感情 的语言。
2、小说的语言的特点: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 言”。小说的语言,有其形象性和感情色 彩,它是体现小说艺术价值必不可少的基 本条件。其特色分两类:一类是以叙述为 特色,另一类以描写为特色。以叙述为特 色的小说,追求整篇作品的味道;以描写 为特色的小说,追求形象的鲜明性。以叙 述为特色的小说读起来舒畅,它以语感为 先导,吸引读者进入它的艺术世界;以描 写为特色的小说,往往以一个接着一个的 细节或形象抓住读者,吸引读者不断地看
小说阅读专题总复习 ——体会小说语言
基础回放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 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xiè( 琐屑
)便往往触他之怒。
2、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kuìzuò( 愧怍 )。
3、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 rénshēngdǐngfèi( 人声鼎沸 )。
(1)细细咀嚼品味,进入美感享受。 (2)细心玩味,发现其不易察觉的妙处。 (3)联系语境,想像情景,欣赏语言之美。 优秀的小说描写人物语言总是高度个性化的, 欣赏时要听其言,想其人,知其心,更要看作 家是如何把握人物的身份与个性,借助什么样 的场景让人物表现出来。 (4)领悟小说的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 美。 (5)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2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 的句子。(4分)")
参考答案:21.(3分)曾经呵护我们 的母亲已经落伍了(母亲只能在我们童年时 给我们以呵护)(1分),不能再给我们新 的启迪和支持(1分),这是我们对母亲的 浅薄认识(这是我 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 界,寻找自我价值的原因)(1分)。
22.(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 分),把母亲关注我们比喻成老艺人打磨描 绘精品 (把“母亲”比喻成“老艺人’’, 把“我们”比喻成“精品’’)(1分), 生动形象地(1分)写出了母亲对我们的耐 心培育(1分)。
【C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动作描写,“看我一眼”、 “点点头”,传神的写出父亲对“我”开始热爱美术 的理解……②用语准确,“意味深长”、“郑重其事” 两个形容词,体现父亲对“我”的理解与坚定的支 持……
模拟考试
三、阅读毕淑敏写的《回家去问妈 妈 》,回答后面的问题。
21.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 义?(3分)
(二)命题形式:
1、选择题;2、简答题。
(三)命题趋势:
侧重考查那些有生活意义、教育作用和引 起思考感悟类的文章,如对学生成长心路历程 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聚焦、对亲情友情师生 情的诠释等内容的文章。
2007、2008、2009,三年都考了散文, 2010、2011年两年考了小说,2012年也有可能 考小说。若考查小说,一般都要考查“赏析小 说的语言”这一知识点。
模拟考试
一、阅读尤今写的《追寻书籍的味道》, 回答文后的问题。
20.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 们四兄弟妇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 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 丝毫撼动不得。(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2)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 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 值的礼物。(品味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

参考答案: 18、(3分) “我”的行为对秦霜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它所表现出来 的真诚、善良、宽容的品质是 无价的。
(二)题型剖析:
(2010·广东省)《偷父》(刘心武) 15分
15.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4分) 16.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 (4分)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 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 仿佛我是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并 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3分) 18.文章末尾,“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 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请结合全 文分析,这表露出“我”的什么情感愿望?(4分)
5、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和答题规范: (1)常见题型: ①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②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
么作用? ③语言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
表达效果如何? (2)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
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 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3)答题规范: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
17.第⑦段写道:“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地潜
回教室。”请发挥想象,把此刻“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4
分)
我想:

18.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⑨段中划线句“因为,你倒进去的
糖,远远不止值这个数儿。”的含义。(3分)
答:

19.本文以 为线索展开情节,先后写了:喝糖
、 、 等四件事。(4分)
20.请结合本文谈谈自己在做人方面获得的启示。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