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北部中带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长6油组3砂组沉积体系及勘探前景

鄂 尔 多斯盆 地 陕北 斜 坡 中部 长 6油 组 3砂 组 沉 积体 系及 勘探 前 景
吴新伟 ,王勇刚 (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 湖北荆州442) 30 3
[ 要 ] 通 过 对 鄂 尔 多 斯 盆地 陕 北斜 坡 中部 长 6 组 沉 积体 系研 究 ,在 成 岩 作 用 和 沉 积 作 用 研 究 的基 础 摘 砂
1 地质 概 况
根据 盆地现 今构造 形态 、基底 性质及 构造特 征 ,鄂 尔 多斯盆 地可划分 为伊 盟隆起 、渭 北隆起 、晋西 挠褶 带 、陕北斜坡 、天 环坳 陷及西缘 冲 断构造带 6个一 级构 造单元 [ 。研 究 区 ( 】 ] 采油 三厂 )位 陕北 斜坡
带 中部 ,处 于安 五油 田和靖安 油 田之间 ,勘探 面积 2 7 k 。 9 8 m
井三角洲前缘 为吴旗一 志靖 河
流三角 洲 体 系 ,砂 体 向南 东 延
伸 。东部 2个 三角 洲 前 缘 朵 状 体 :新 5 6井 一 2 体 和 陕 1 8 2 井一 4 高 8井 一 2 高 2井 三 角 洲前 缘朵 状体 为 安塞 河 流 三 角 洲体 系 ,由北 东 向南 西延 伸 。在 两 大物 源体 系 之 间 ,发 育 分 流河
・
2 08 ・
石 油 天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1 年 2 江 00 月 第3 卷 第 1 2 期 Jun l f l n a eh o g (.P ) Fb 21 V 1 2 N . o ra o dG sT cn l y JJ 1 e.00 o 3 o 1 Oia o .
鄂尔 多斯 盆地延长 组沉 积期处 于 内陆盆地 阶段 ;湖盆经 历 了湖盆初 始发育 、湖 盆扩张 、湖盆持 续发 展 、湖盆 收缩 、湖盆消 亡 5 主要 阶段_ ] 个 2 。长 7 组达 到湖 盆扩 张 的全 盛 时期 ,盆 地广 大 范 围被湖 水 。 油 淹没 ,形成 大面 积的半 深水一 深水 湖泊 ,沉积 厚度 愈百 米 ,发育 富 含有 机 质 的黑 色泥 质 岩及 油 页岩 ,生 油条 件好 ,为盆地 提供 了丰 富的油 源 ,是 盆地最 主要 的油 气来 源[ ;长 6油 组 时期 为湖 盆持 续 稳定 下 4 沉 阶段 ,此 时沉 积速率 与盆地 沉降 速率基本 持平 或前者 略大 于后者 ,因此 长 6油组沉 积时期 在湖盆 周缘 形成 一系列 大型建设 性河 控湖 泊三角 洲沉 积 ,三 角 洲前缘 逐 渐 向湖 盆进 积 ] ,砂岩 发 育 ,范 围广 、厚 度大 ,物性好 ,为 油气成 藏提供 了良好 的储 集 条件 L 。从 区域背 景 分析 ,研 究 区 长 6 砂 组形 成 于湖 盆 6 ] 。 持续 发展期 ,是志靖 一 吴旗河 三 角洲体 系物源 为主 ,受 安塞 河流 三角洲体 系影 响 的三角洲 前缘沉积 [ 。 7 ]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表

和尚沟组
120
棕红、紫灰色泥岩为主夹同色砂岩及含粒砂岩
刘家沟组
380
灰紫、灰白色块状斜层粒砂岩及同色泥质岩、沙砾岩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表
T3y4
海西运动
厚层、块状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及煤层
T3y3
上部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中部细砂岩为主,下部炭质页岩、油页岩发育
T3y2
深灰、灰黑色泥岩与灰色粉砂岩,上部夹块状细砂岩,陕北有黑页岩
T3y1
肉红色、灰绿色长石砾岩(具"麻斑"构造)夹紫色泥岩
中统
纸坊组
500
上部灰绿、棕紫色泥质岩夹砂岩,下部为灰紫色砾岩、沙砾岩
洛河组
400
桔红色块状交错层砂岩,局部夹粉砂岩
盆地北部及西部见油苗
宜君组
50
杂色砾岩层
侏罗系
上统
芬芳河组
1100
燕山运动II
棕红、紫灰色块状砾岩、巨砾岩夹砂岩、泥质粉砂岩
中统
安定组
250
紫红色泥岩、顶部为泥灰岩,底部为灰黄色细砂岩
直罗组
300
印支运动
灰绿、紫红பைடு நூலகம்泥岩与浅灰色砾岩互层,上部泥岩为主,底部为砂砾岩
地层时代
厚度
主要地壳
运动
岩性描述
油气显示
界
系
统
组
中
生
界
下白垩系
志丹系
泾川组
120
燕山运动III
上部桔红棕黄、灰绿、色砂岩为主夹泥灰岩,下部砂质泥岩为主
罗汉洞组
180
中至厚层状桔红、土黄色交错层砂岩,夹少量泥岩
环河组
240
黄绿色砂质泥岩与灰白色、暗棕黄色砂岩、粉砂岩互层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长区块储层流体识别

(1 .陕西 省 地 矿 局 物 化 探 队 ,西 安 延安 7 0 4 }2 1 0 3 .延 长石 油 集 团 油 气 勘 探 公 司天 然 气 勘 探 开 发 部 , 70 6 10 5) 7 6 0 ,3 1 00 .西 安 石 油 大 学 油气 资源 学 院 ,西 安
减 等方法 进行 流体识 别 ,其 结果 经 20 探井 验证 ,取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09年
2 地 质 背 景
延 长三维 地震 区块位 于鄂 尔多斯 盆地 陕北斜 坡东 部延安 单斜 的 中间部位 ,前人 研究 结果
收 稿 日期 :2 l— 0 一 1 O1 g 8
作者简介 :申安斌 ,男 ,5 0岁 ,高级工程师 ,毕业于长安大学 物探 系,从事物化探管理工作 。
第 2期
申安斌等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 坡延长区块储层流体识别
6 l
表 明 ,研 究 区内发育 的 中生界 、古 生 界地 层 为极平 缓单 斜 ,除极个 别 区域 外 ,地层倾 角一般 小于 1 ,西倾 向 ,无 大型应 力 构造 ,断 裂不 发育 ,以发育 小型 鼻状 构造 特征 为主[ ] 度 1。
1 引 言
延长气 田天然 气 勘探 工 作 起 始 于 2 0 0 3年 , 目前 在 区块 内完 成数 字二 维 地 震 弯 线 2 5 35 k m,直 测线 6 3 . m,三维 地 震 3 4 k ,天然 气 预 、详 探 井 共 1 7口 ,试 采 井 8 0 5 9k 4 m。 2 7口。 这些 工作 的完成 ,既 掌握 了区块 内构造 及储 层等发 育特 征 ,也 在 区块 内取 得天 然气勘 探 的重 大 突破 ,在完成试 气工 作 的 1 2 中,有工业 开 采 意义 的井有 7 4井 4口 ,为 天然 气 的进一 步 勘
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地质导向的意义及技术研究

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地质导向的意义及技术研究欧阳诚;杜洋;彭宇;张小全;彭湃【摘要】苏里格气田为低孔低渗低丰度大型气田,为提高单井产量达到产能规划目标,采用水平井技术对苏里格气田进行整体开发势在必行,而砂体钻遇率是水平井单井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根据前期综合地质研究成果,运用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结合随钻测井曲线预测砂体走势并及时调整钻进轨迹,大幅提高了砂体钻遇率,使水平井产量达到了直井的3倍~5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1(034)003【总页数】3页(P69-71)【关键词】苏里格气田;水平井;砂体钻遇率;地质导向技术【作者】欧阳诚;杜洋;彭宇;张小全;彭湃【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苏里格气田位于伊陕斜坡西北侧的苏里格庙地区(图1),区域构造属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北部中带,行政区属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乌审旗和鄂托克旗所辖,勘探范围西起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北抵鄂托克后旗的敖包加汗[1],勘探面积约2×104km2。
苏里格气田主要含气层位为二叠系中统、下统石盒子组(P2h)和山西组(P1s1+2),地层岩性主要为一套河流-三角洲相沉积的砂泥岩[2],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中砂岩、含砾粗砂岩、细砾岩。
气藏埋深为3150m~3460m。
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研究,对苏里格气田的主要认识为:“低孔、低渗、低丰度、单井低产气田”;储层总体表现有“薄、多、散、杂、连续性差”等特点[3]。
目前规划苏里格气田实现200×108m3的产能规模且稳产10年以上,由于直井单井产量低,平均单井日产气约1万方,要实现上述目标,需在2.0×104km2的范围内钻约3万口直井,那鄂尔多斯盆地将会是千疮百孔,美丽的草原将不复存在。
长庆苏里格气田欠平衡及小井眼固井技术

文章编号:100125620(2006)0520064203长庆苏里格气田欠平衡及小井眼固井技术王文斌1 马海忠1 魏周胜1 陈小荣1 李波1 常占宪2 邢鹏举2(1.长庆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陕西西安;2.长庆石油勘探局钻井总公司,陕西西安)摘要 苏里格气田属于低压、低渗、低产、低丰度的“四低”气田,面积约20000km 2,气藏资源丰富,开发难度大。
根据高效低成本开发苏里格气田的要求,进行了欠平衡及小井眼钻井,为低成本开发苏里格气田做前期技术准备。
针对地层特性、储层特点、井身结构、固井难点及固完井要求,依据平衡压力固井及防气侵气窜原理,采用正注返挤固井工艺技术,使用双凝防气窜水泥浆进行封固。
使用该技术在苏里格气田固井7口(4口欠平衡井、3口小眼井),固井质量优质率达100%,基本解决了苏里格气田的固井难题,确保了固井质量,降低了固井成本。
关键词 固井 固井水泥浆 欠平衡钻井 小井眼钻井 正注返挤 苏里格气田中图分类号:TE256.5文献标识码:A 苏里格气田属于低压、低渗、低产、低丰度的“四低”气田,位于长庆靖边气田西侧的苏里格庙地区,区域构造属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北部中带,地表为沙漠、碱滩和草地,气藏资源丰富,开发难度大。
根据高效低成本开发该气田的要求,进行了欠平衡及小井眼钻井。
采用正注返挤固井工艺技术,在该气田应用7口井(4口欠平衡井:苏3921421、苏3921424、苏38219、苏621128;3口小眼井:苏40219、苏39220、苏3328),固井质量优质率达100%,基本解决了该气田的固井难题,总结出了一套存在多级压力层系、低压易漏失、水层活跃、气层段长及压力大的欠平衡及小井眼井固井工艺技术。
1 储层特点与工程概况1.1 储层特点苏里格气田的主力气藏是上石盒子组盒8及山2组,属岩性气藏,经历了机械压实、蚀变和粘土矿物重结晶作用等多种成岩演化。
SEM 和XRD 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内自生的粘土矿物主要以伊利石、高岭石为主,含少量绿泥石混层,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为70%~90%,气藏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达88%~96%),属无硫干气,压力系数仅为0.8左右,平均渗透率为10×10-3~14×10-3μm 2,具有强水锁、中偏弱速敏、弱水敏、无酸敏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北部下二叠_省略_段和盒_8段物源分析及其地质意义_蔺宏斌,2009

收稿日期:2008-11-26;修订日期:2008-12-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739901)资助作者简介:蔺宏斌(1965-),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油田勘探开发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E-mail :dguiyuchengdu@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第28卷第4期2009年4月Vol.28,No.4Apr .,2009苏里格气田位于长庆靖边气田西侧的苏里格庙地区,区域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北部中带,行政区划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和鄂托克旗所辖,勘探范围西起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北抵鄂托克后旗的敖包加汗,勘探面积约20000km 2。
2000年经国家储委审批的探明储量为2204.75×108m 3,2003年通过的天然气储量为3131.77×108m 3,累计天然气探明储量5336.52×108m 3,叠合含气面积4295.5km 2[1]。
本文的研究范围属于苏里格气田北部地区(图1),西起毛盖图,东至乌拉庙,南至乌审旗,北至杭锦旗,主力产气层位为山西组的山1段和下石盒子组的盒8段,目前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期间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苏里格气田自发现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研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北部下二叠统山1段和盒8段物源分析及其地质意义蔺宏斌1,2,侯明才1,陈洪德1,董桂玉1LIN Hong-bin 1,2,HOU Ming-cai 1,CHEN Hong-de 1,DONG Gui-yu 1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2.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21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Sichuan,China ;2.Changqing Oil field Branch Company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Xi'an 710021,Shaanxi,China摘要:随着苏里格气田北部山1段、盒8段碎屑岩气藏的不断发现,其物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鄂尔多斯盆地

1
³ á Ä ¶ ð Ð ¿ Ð Ä
23
30
39
50
88
29
3
石油资源序列状况
截止2001年10月底,探明油田33个,探明地质储量10.185×108t,可采 储 量 2.1094×108t ; 控 制 地 质 储 量 3.2965×108t , 可 升 级 的 控 制 储 量 2.7833×108t ; 预 测 地 质 储 量 6.496×108t , 可 升 级 的 预 测 储 量 3.7209×108t ; 潜 在 资 源 量 10.6672×108t , 可 升 级 的 潜 在 资 源 量 6.2788×108t ;推测资源量 55.2353×108t ,总资源量 85.88×108t 。 2002 年 计 划 探 明 石 油 地 质 储 量 1×108t , 石 油 资 源 潜 力 比 为 1∶2.8∶3.7∶6.3∶55.2。盆地石油资源结构合理,勘探潜力大。
2009年中国七大盆地天然气产量图
250 208.1 200 150 100 50 0 鄂尔多斯 塔里木 四川 松辽 柴达木 渤海湾 准葛尔 44.2 43.1 43.04 36.2 194.4
180.3
亿立方米
2002Ä êÄÄ úÄ ÷ÄÄÄÄÄÄ úÄ
6000 5000 4000
50
13
Ö ò´ Í
26 43 50 0
72
39
38
1
38
4
8
7
21
25
18
60
14
65
97
15
Ê ¤ Ö Ð ½ û Ô
· Ó Á Ï
º ·
º Ë Õ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

12
三、实验结果与实习报告
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 (一)单井层序地层划分与多井等时地层格架
实验步骤:
1、识别韵律层、准层序、准层序组、体系域、层序 2、进行多井层序界面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
实验方法:
1、韵律层、准层序、准层序组、体系域、层序的识别标志: 2、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原则;
实验结果:
第五段 T3y5
第四段 T3y4 三 延 上
长2
K8
中上 部 上 底 中
较明显
长3 长 4+5
K7 K6 K5
叠
系
第三段 T3y2 第三段 T3y1 中 统 纸 坊 组
长8 长9 长 10 顶 明显
4
3、延长组古地理特征
长8期沉积相 期沉积相 长7期沉积相 期沉积相 长6期沉积相 期沉积相
长4+5期沉积相 期沉积相
1、单井层序地层划分成果图 2、多井等时地层对比格架
(二)……层序……体系域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 (二)……层序……体系域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
实验步骤:
1、识别砂泥岩剖面各类岩性 2、统计各个体系域的砂地比值 3、绘制各个体系域的沉积相图
实验方法:
1、砂、泥岩的识别标志: 2、绘制各个体系域的砂地比值等值线图(砂岩百分比>50%,砂体连 、绘制各个体系域的砂地比值等值线图(砂岩百分比>50%,砂体连 续,呈席状或宽带状分布;30%~50%,砂体局部连续,呈带状分布; 续,呈席状或宽带状分布;30%~50%,砂体局部连续,呈带状分布; <30%,砂体不连续,呈孤立状或窄带状分布); <30%,砂体不连续,呈孤立状或窄带状分布);
2
Hale Waihona Puke 一、区域地质介绍1、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北部中带
[摘要]为了落实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北部中带-苏10区块有利储集相带,明确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接替资源潜力。
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利用现有资料,结合邻区地层和沉积相研究成果,落实苏10低渗透区块沉积背景、沉积类型及物源方向。
依据沉积物源方向预测沉积相分布规律,预测储层有利区,为井位部署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相苏10区低渗透
1沉积背景
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整个华北地台的西部,山西组—石盒子组沉积时期,盆地地势整体上为北高南低,发育自北而南延伸的水流体系,苏里格地区物源主要来自杭锦旗以北的元古界地层,从北向南依次发育冲积平原——河流——三角洲——湖相沉积,并随湖泊的扩张和收缩在垂向上形成多旋回沉积。
2沉积相标志
2.1岩石相特征
苏里格地区岩性多为浅灰色粗砂岩、灰白色细砂岩、灰白色中砂岩、紫红色泥岩组成[1]。
砂体主要由含砾粗砂岩组成。
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古生物化石少见,含丰富的植物叶页,且叶片保存完好,呈原地堆积状,没有明显的搬运破碎痕迹。
冲刷面、河床底砾岩、渐变正粒序发育及中小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发育,反映河流相沉积特征。
根据苏里格地区取心井资料,将该区划分出16种岩石相类型:灰色块状砾岩相、灰色含泥砾块状中粗砂岩相、灰白色块状(含砾)粗砂岩相、灰色块状中砂岩相、非均质岩石相(灰色中/粗砂纹层状互层岩相)、灰(绿)色板状交错层理中细砂岩相、灰(绿)色块状中细砂岩相、灰(绿)色平行层理中细砂岩相、灰色槽状交错层理中砂岩相、灰色富含炭屑纹层中细砂岩相、灰(绿)色中细砂岩、泥岩混杂岩相、灰绿色粉砂岩相、灰绿色波状纹层泥质粉砂岩相、(灰)黑色块状泥岩相、灰绿色泥岩相、杂色泥岩相。
2.2粒度特征
2.2.1粒度曲线特征
依据取心井粒度分析资料,编制粒度曲线。
累积曲线为不完整的“S”型,表现得较平缓,反映出粒度分布范围较宽,分选差的特点。
概率累积曲线以两段式类型为主,由跳跃和悬浮总体组成。
山西段概率累积曲线两段式类型为主,由跳跃和悬浮总体组成,悬浮总体占50%-63%,细截点位于1-2φ之间。
盒8段概率累积曲线以两段式类型为主,由跳跃和悬浮总体组
成,悬浮总体占50%-57%,细截点位于0-1φ之间。
[2]
3沉积相研究
3.1沉积模式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构造和岩石相类型、依据沉积结构、测井相特征,综合沉积环境分析:山1段为曲流河沉积,盒8段为辫状河沉积。
3.2沉积微相的划分及测井相标志
盒8段微相划分:研究表明,盒8段为辫状河沉积。
根据各井层的沉积特征、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厚度变化情况,可细分为以下几个微相:河道砂、心滩坝。
3.2.1心滩坝微相
心滩坝位于河道之间,是河道在游荡迁移过程中堆积形成。
为该区主要的沉积砂体。
沉积物源较为丰富,水体能量较强,沉积速率较快。
根据曲线形态可进一步分为齿状箱形与光滑箱形。
根据水体能量分为高能水道心滩和平流水道心滩,高能水道心滩砂体主体为(含砾)粗砂岩相,以块状层为主,内部结构较均匀,一般不含泥质、泥质粉砂夹层,伽玛曲线为较平滑的箱状。
3.2.2河道微相
河道充填沉积因河道迁移形成,主要沉积构造为槽状交错层理,岩性多为中细砂岩,整体粒度较细,自然伽马曲线表现为钟形、箱形组合。
山1段微相划分。
山1段为曲流河沉积,利用测井相模式、单井相模式及平面上所处位置可划分为以下几种微相:河道砂、边滩、决口扇。
(1)边滩微相。
边滩沉积发生于曲流带凸岸一侧。
这是曲流砂坝侧向迁移导致。
自然伽玛曲线、电阻率曲线多呈箱形、钟形—箱形组合为主,齿化、微齿化,中、高幅。
(2)河道微相。
曲流河河道由不连续的、厚度不大的细砂砾岩与中-细砂岩组成,自然伽玛多呈小钟形或指形,钟形、钟形—箱形组合为主,齿化、微齿化,中高幅。
(3)决口扇微相。
决口扇是在洪泛时期河流决口而在泛滥平原上形成的扇状砂体,以波状层理、交错层理为主,顶底界面突变电性曲线呈指状或略呈漏斗状。
3.3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根据单井相的划分,结合沉积构造、结构、岩性特征及测井曲线特征,在砂体分布的基础上,研究绘制了盒8段、山1段的沉积相平面图。
盒8段为辫状河沉积,各小层发育多条河流,山1段为曲流河沉积。
总体由西而东发育有5条河道,河道宽度一般在1000-3400m,中部、西部河道不完整,东部发育两条河道,由北向南条带状展布。
在河道内发育有多处心滩沉积,规模不等,最大4.3Km2,最小0.3Km2。
(如图)
山西段:发育三条曲流河,在工区内呈由北向南展布。
边滩沉积发育较山1-7小层差,最大10.2Km2,最小2.2Km2。
在河道间多发育河漫滩、河漫湖泊微相,发育多个决口扇沉积。
4结论
(1)苏里格地区岩性多为灰白色中砂岩、浅灰色砾状砂岩、灰白色细砂岩、紫红色泥岩组成,盒8段主要以粗砂为主,山1组主要以中砂岩、细砂岩为主。
(2)根据苏10区块完钻井的钻测资料和岩心资料,结合本次研究成果,认为整体处于水上环境,属于河流相沉积,盒8段为辫状河沉积。
山西段属曲流河沉积。
参考文献
[1]涂彬;李杰.苏里格气田流动单元产能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年11期.
[2]张明禄,达世攀,陈调胜;苏里格气田二叠系盒_8段储集层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天然气工业;200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