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实验报告1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北京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0122

(完整word版)北京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0122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本科三年级学号12070131姓名樊文舟目录:一、实验一—-————--——-————-—-—----—--———--———--—-----—--31。

实验目的———————————--——---————----—-——-——-—-----—-———-——-—--——————-32。

实验内容-———-—-—-—-——---——---———----—-——----———--—-———-—---———---—-33.实验要求-----—-——————-—-——----——-—-———-—-—-—-——---———————-———--—---34.实验设计—--——-——-———--——-——----—--——-—-—--—------—----—--—--————-—-35。

实验程序----———-—-——-————-—-—-—————-——-—-——----—--—--—----—--———-—-36.实验结果——------———--—-—--————------—————-———--————-——-——-—-—--—--—47.实验感想-—--——---—---—-——--—--—--—-—---——--——--—-----—---——-—-—-—--4二、实验二---—--——----—---—-———---—-———-——----———--—--—41.实验目的—--——-——-—-—---——---—--—-——-———------—-—--——-————----——-———52。

实验内容—-—---———---—-—-—-—-———---—-—---—-——-----——————-————-—--—--53。

实验要求-———--——--————---------——-—-----———--—------------———-—----5 4。

实验设计———---———----——-——----————--——---—---——--—---—————-—-—-—--—55.实验程序—--————-——--—-—-———-—-—--—-———-——-——-———----————-—-----——-—66.实验结果—-—-—-——--—----—-—-—--———--——-——--—————--——-—-————-——--——-—77.实验感想———-—----—-—---—--————-—-——---——-—-------—--—----————-——--—7三、实验三-——---———-——-—--——------——--————-----—--—----81。

北京工业大学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班号彩虹人实验一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实验二、实验内容1、传递函数102102)(1++=s s G s图像结果:代码: num=[10]; den=[1 2 10];damp(den)Eigenvalue Damping Frequency -1.00e+00 + 3.00e+00i 3.16e-01 3.16e+00-1.00e+00 - 3.00e+00i 3.16e-01 3.16e+00 (Frequencies expressed in rad/TimeUnit)step(num,den)理论值计算:%13.12%100445147.3%%07.16%10033518.2%%21.0%100047.1047.10492.1%%0074.0%100351.1351.13509.1%4/43/3047.11/351.11212121/maxth 2=⨯-==⨯-==⨯-==⨯-======-==+=--ath ath p n ath n ath n pth t t t c st s t s t eC ΔΔΔΔξωξωωξπξξπ2、3、4、1022123)s (3+++=s s s G :102431234)(4++++=s s s s G s :七、实验报告要求:(1)分析系统的阻尼比和无阻尼振荡频率对系统阶跃响应的影响 答:阻尼比决定了振荡特性,0<ξ<1越小,其阶跃响应超调量越大,上升时间越长。

,0<ξ<1, 有振荡ξ>1,无振荡。

系统无阻尼振荡频率越大,阶跃响应的反应速度越快.(2)分析响应曲线的零初值,非零初值与系统模型的关系答:当分子、分母多项式阶数相等时响应曲线初值不为0,当分子多项式的阶数低于分母多项式的结束时相应曲线的初值为零初值。

(3)分析响应曲线的稳态值与系统模型的关系答:当分子、分母多项式阶数相等时响应曲线稳态值为零;当分子多项式的阶数低于分母多项式的结束时相应曲线的稳态值为1.八、思考题:分析系统零点对阶跃响应的影响答:当系统存在不稳定零点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可能有向下的峰值,,零点的存在使振荡响应增加。

北工大实验报告

北工大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数据结构实验二:链表的基本操作二、实验目的1. 理解链表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3. 提高编程能力,巩固数据结构知识。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C++3. 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9四、实验原理链表是一种常见的线性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链表具有以下特点:1. 无固定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添加或删除节点。

2. 链接方式灵活,便于实现各种操作。

3. 适合存储具有动态变化的数据。

本实验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 创建链表:根据用户输入的数据,创建一个单链表。

2. 插入节点:在链表的指定位置插入一个新节点。

3. 删除节点:删除链表中的指定节点。

4. 查找节点:在链表中查找一个指定的节点。

5. 打印链表:遍历链表并打印所有节点数据。

五、实验步骤1. 创建链表```cppstruct ListNode {int data;ListNode next;ListNode(int x) : data(x), next(nullptr) {}};ListNode createList() {ListNode head = nullptr, tail = nullptr;int data;cout << "请输入链表数据(输入-1结束):" << endl; while (cin >> data && data != -1) {ListNode node = new ListNode(data);if (head == nullptr) {head = node;tail = node;} else {tail->next = node;tail = node;}}return head;}```2. 插入节点```cppvoid insertNode(ListNode head, int data, int position) { ListNode node = new ListNode(data);if (position == 0) {node->next = head;head = node;} else {ListNode current = head;for (int i = 0; i < position - 1; ++i) {if (current == nullptr) {cout << "插入位置超出链表长度!" << endl; return;}current = current->next;}node->next = current->next;current->next = node;}}```3. 删除节点```cppvoid deleteNode(ListNode head, int position) {if (head == nullptr) {cout << "链表为空!" << endl;return;}if (position == 0) {ListNode temp = head;head = head->next;delete temp;} else {ListNode current = head;for (int i = 0; i < position - 1; ++i) {if (current == nullptr) {cout << "删除位置超出链表长度!" << endl; return;}current = current->next;}if (current->next == nullptr) {cout << "删除位置超出链表长度!" << endl;return;}ListNode temp = current->next;current->next = temp->next;delete temp;}}```4. 查找节点```cppListNode findNode(ListNode head, int data) { ListNode current = head;while (current != nullptr) {if (current->data == data) {return current;}current = current->next;}return nullptr;}```5. 打印链表```cppvoid printList(ListNode head) {ListNode current = head;while (current != nullptr) {cout << current->data << " ";current = current->next;}cout << endl;}```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步骤,成功实现了链表的基本操作。

北京工业大学 数据库原理 实验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 数据库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实验人学号:******xx 姓名:xxx 实验完成日期:2014年5月20日报告完成日期:2014年5月20日目录目录 (2)实验准备 (3)系统描述: (3)ER图: (3)关系模式: (3)字段类型设置: (4)业务需求: (5)实验一数据库实施:创建数据库及其对象 (5)一、实验目的 (5)二、实验内容 (5)三、实验要求 (6)四、实验装置 (6)五、实验步骤 (6)六、个人实验过程: (6)七、思考题 (11)实验二: 数据的增删改 (12)一、实验目的 (12)二、实验内容 (12)三、实验要求 (12)四、实验装置 (12)五、实验步骤 (12)六、思考题 (17)实验三: 数据库查询 (18)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内容 (18)三、实验要求 (18)四、实验装置 (18)五、实验步骤 (19)六、思考题 (20)实验四: 创建和删除视图 (21)一、实验目的 (21)二、实验内容 (21)三、实验要求 (21)四、实验装置 (21)五、实验步骤 (21)六、思考题 (23)个人总结 (24)实验准备系统描述:在医院服务管理系统中,需要对医生、病人、科室和病房进行管理。

其中,一个科室有多个病房、管理多个医生;一个病房只能隶属一个科室;一个医生只能属于一个科室;一个医生可负责多个病人的诊治;一个病人的诊断也可以由多个医生共同完成;一个病房可以住多个病人,但一个病人只能住在一个病房。

ER 图:医生病房科室病人工作证号姓名性别职称年龄性别病历号年龄姓名科室名科室地址电话主任姓名病房号诊断管理住院隶属挂号单号诊断日期看病花费药品花费关系模式:医生(工作证号,科室名,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病人(病历号,病房号,姓名,性别,年龄 看病花费,药品花费)科室(科室名,科室地址,电话,主任姓名)病房(病房号,科室名)诊断(工作证号,病历号,挂号单号,诊断日期)字段类型设置:科室业务需求:查询:医生基本信息,病人基本信息,病房基本信息,科室基本信息;查询:病房的分配信息,科室对医生的管理信息,医生收入信息,科室收入信息,病人住院信息打印:病人的住院信息及诊断结果。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报告1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报告1

1.有一硅单晶片,厚0.5mm,其一面上每107个硅原子包含两个镓原子,另一个面经处理后含镓的浓度增高。

试求在该面上每107个硅原子需包含几个镓原子,才能使浓度梯度为2×10-26原子/m3m硅的晶格常数为0.5407nm。

2.为研究稳态条件下间隙原子在面心立方金属中的扩散情况,在厚0.25mm的金属薄膜的一个端面(面积1000mm2)保持对应温度下的饱和间隙原子,另一端面为间隙原子为零。

测得下列数据:温度(K)薄膜中间隙原子的溶解度(kg/m3)间隙原子通过薄膜的速率(g/s)122314.40.0025113619.60.0014计算在这两个温度下的扩散系数和间隙原子在面心立方金属中扩散的激活能。

3.一块含0.1%C的碳钢在930℃渗碳,渗到0.05cm的地方碳的浓度达到0.45%。

在t>0的全部时间,渗碳气氛保持表面成分为1%,4.根据上图4-2所示实际测定lgD与1/T的关系图,计算单晶体银和多晶体银在低于700℃温度范围的扩散激活能,并说明两者扩散激活能差异的原因。

5.设纯铬和纯铁组成扩散偶,扩散1小时后,Matano平面移动了1.52×10-3cm。

已知摩尔分数C Cr=0.478时,dC/dx=126/cm,互扩散系数为1.43×10-9cm2/s,试求Matano面的移动速度和铬、铁的本征扩散系数D Cr,D Fe。

(实验测得Matano 面移动距离的平方与扩散时间之比为常数。

D Fe=0.56×10-9(cm2/s))6.对于体积扩散和晶界扩散,假定Q晶界≈1/2Q体积,试画出其InD相对温度倒数1/T的曲线,并指出约在哪个温度范围内,晶界扩散起主导作用。

7.γ铁在925℃渗碳4h,碳原子跃迁频率为1.7×109/s,若考虑碳原子在γ铁中的八面体间隙跃迁,(a)求碳原子总迁移路程S;(b)求碳原子总迁移的均方根位移;(c)若碳原子在20℃时跃迁频率为Γ=2.1×10-9/s,求碳原子的总迁移路程和根均方位移。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实验报告 压控阶梯波发生器(数字类)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实验报告  压控阶梯波发生器(数字类)

北京工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专业班级组号题目1、压控阶梯波发生器2、基于运放的信号发生器设计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成绩年月日压控阶梯波发生器(数字类)(一)设计任务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并调试一个由电压控制的阶梯波发生器。

(二)设计要求1、输出阶梯波的频率能被输入直流电压所控制,频率控制范围为600Hz至1000Hz。

2、输出阶梯波的台阶级数为10级,且比例相等。

3、输出阶梯波的电压为1V/级。

4、输入控制电压的范围0.5V至0.6V。

5、电路结构简单,所用元器件尽量少,成本低。

(三)调试要求利用实验室设备和指定器件进行设计、组装和调试,达到设计要求,写出总结报告。

(四)方案选择在压频转换部分存在两种方案。

1、Lm358组成压频转换电路;2、NE555构成压频转换电路。

方案论证数字电路精确度较高、有较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强,数字系统的特性不易随使用条件变化而变化,尤其使用了大规模的继承芯片,使设备简化,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计算精度方面,模拟系统是不能和数字系统相比拟的。

数字系统有算术运算能力和逻辑运算能力,电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大规模集成,可进行逻辑推理和逻辑判断;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对电路参数要求不严,功能强大。

为了得到更精彩的波形采用数模混合方案。

(五)实验元器件和芯片运算放大器Lm358,TTL电路74LS20、74LS161、74LS175,CMOS缓冲器CD4010,稳压管,二极管1N4148,电位器,电容,电阻。

(六)设计方案整体设计思路:压频转换→计数器→权电阻→运放=>阶梯波利用Lm358组成压频转换电路;使用CD4010缓冲,形成可被数字电路识别的矩形波信号;74LS161与74LS20组合构成十进制计数器;利用74LS175提高负载、整流信号,并组成权电阻网络;最后利用运放放大信号,并输出。

仿真电路图:详细设计: 压频转换部分:V1 2 V C11uFR1100kΩR25kΩR31kΩR4100kΩR5100kΩU174LS161NQA 14QB 13QC 12QD 11RCO 15A 3B 4C 5D 6ENP 7ENT 10~LOAD 9~CLR 1CLK2U274LS175D1D 4CLK 91Q 2~CLR 12D 53D 124D 13~1Q 3~2Q 63Q 10~3Q 112Q 74Q 15~4Q14U3A74LS20D5U4ALM358D32481U5ALM358D 32481U6ALM358D3248134U7A40106BD_5V6R6100kΩKey=A 50%GNDVDD 15V VDD 15V VEE-15VVEE -15VVEE -15VVDD15V VEE VEEVDDVDDR71kΩVCC 5V R81kΩR92kΩR104kΩR118kΩR122kΩKey=A 50%R132kΩKey=A 50%R142kΩKey=A 50%R152kΩKey=A50%1718192021222324VEE VDDR161kΩ0R17680Ω27R182kΩ26XSC1ABExt Trig++__+_1211D11N4148109830729VCCGND D21N575815251228压频转换将一定的输入电压按线性的比例关系转化成频率信号,当输入电压变化时,输出频率也相应变化。

北工大校内实习报告

北工大校内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学院专业学号姓名实习单位实习日期指导教师XXXX年 X月目录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二.实习任务与要求 (1)三.实习方式 (1)四.实习内容及过程 (2)五.实习成果 (2)5.1 粉芯丝材的制备 (2)5.1.1 粉芯丝材简介 (2)5.1.2 粉芯丝材的轧制流程 (4)5.1.3 填充率的校核 (4)5.2 电弧喷涂实验 (5)5.2.1 电弧喷涂简介 (5)5.2.2 喷砂预处理 (6)5.2.3 电弧喷涂 (7)5.3 样品制备 (8)5.3.1 样品切割 (8)5.3.2 样品镶嵌 (8)5.3.3 样品磨光 (9)5.3.4 样品抛光 (10)5.4 样品显微观察 (10)5.4.1 设备及操作方法 (10)5.4.2 显微组织分析 (11)5.4.3 涂层厚度测量 (11)5.5 样品显微硬度测量 (12)5.5.1 显微硬度简介 (12)5.5.2 涂层硬度测定 (14)5.5.3 基体硬度测定 (15)5.6 3D打印简介 (15)5.7 3D打印实验流程 (17)5.7.1 建模 (17)5.7.2 切片 (17)5.7.3 打印 (17)5.8 样品制备及密度测定 (18)5.8.1 密度测定 (18)5.8.2 样品制备 (19)5.9 样品显微观察 (20)5.10 样品显微硬度测量 (21)六.小结与建议 (22)一.实习目的及意义工作实习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重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达成毕业要求、实现培养目标必需的教学过程。

通过工作实习,掌握工程设计和材料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的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多因素影响。

能够正确评价和分析材料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正确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懂得工程职业道德,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北京工业大学大二下直流电机测速实验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大二下直流电机测速实验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大二下直流电机测速实验报告北京工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学院:__df_电控学院___专业:_电子科学与技术__班级:_120231_组号_16_题目:1_直流电机测速___2_小型温度控制系统_姓名:__王宁______学号:__12023110____指导教师:___杨旭东__成绩___________目录一、前言﹍﹍﹍﹍﹍﹍﹍﹍﹍﹍﹍﹍﹍﹍﹍﹍﹍﹍﹍﹍﹍﹍﹍﹍﹍﹍﹍﹍3(一)设计题目﹍﹍﹍﹍﹍﹍﹍﹍﹍﹍﹍﹍﹍﹍﹍﹍﹍﹍﹍﹍﹍﹍﹍﹍﹍3(二)课题背景 (3)二、设计要求 (3)(一)设计任务 (3)(二)设计框架图 (4)(三)参考元器件﹍﹍﹍﹍﹍﹍﹍﹍﹍﹍﹍﹍﹍﹍﹍﹍﹍﹍﹍﹍﹍﹍﹍﹍4 (四)设计要求 (4)1、电源模块 (4)2、信号处理模块 (4)3、功率放大模块 (4)(五)发挥部分 (5)三、设计原理 (5)(一)设计原理说明 (5)(二)电源模块 (5)1、方案选择 (5)2、原理分析 (6)(三)变送器模块 (9)1、方案选择...............................................................................................- 9 -2、原理分析 (10)(四)驱动器 (11)1、方案选择 (11)2、原理分析 (11)四、系统调试及实物图 (11)(一)调试顺序说明 (11)(二)电源模块调试 (11)(三)变送器模块调试 (12)(四)驱动器模块调试 (12)五、实物图﹍﹍﹍﹍﹍﹍﹍﹍﹍﹍﹍﹍﹍﹍﹍﹍﹍﹍﹍﹍﹍﹍﹍13六、实验中问题分析及解决 (14)(一)稳压电源电路板 (14)(二)变送器电路板 (14)(三)驱动电路板 (15)七、数据与误差分析 (15)(一)稳压电源电路板 (15)(二)变送器电路板 (16)(三)驱动器模块电路板 (16)八、附录 (17)(一)系统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17)(二)元器件识别方法和检测方法 (17)(三)参考资料 (18)九、心得体会 (19)一、前言(一)设计题目小型闭环温度控制系统(二)课题背景电子工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一套小型的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其中包含有三个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一硅单晶片,厚0.5mm,其一面上每107个硅原子包含两个镓原子,另一个面经处理后含镓的浓度增高。

试求在该面上每107个硅原子需包含几个镓原子,才能使浓度梯度为2×10-26原子/m3m硅的晶格常数为0.5407nm。

2.为研究稳态条件下间隙原子在面心立方金属中的扩散情况,在厚0.25mm的金属薄膜的一个端面(面积1000mm2)保持对应温度下的饱和间隙原子,另一端面为间隙原子为零。

测得下列数据:
温度(K)薄膜中间隙原子的溶解度
(kg/m3)
间隙原子通过薄膜的速率
(g/s)
122314.40.0025
113619.60.0014
计算在这两个温度下的扩散系数和间隙原子在面心立方金属中扩散的激活能。

3.一块含0.1%C的碳钢在930℃渗碳,渗到0.05cm的地方碳的浓度达到0.45%。

在t>0的全部时间,渗碳气氛保持表面成分为1%,
4.根据上图4-2所示实际测定lgD与1/T的关系图,计算单晶体银和多晶体银在低于700℃温度范围的扩散激活能,并说明两者扩散激活能差异的原因。

5.设纯铬和纯铁组成扩散偶,扩散1小时后,Matano平面移动了1.52×10-3cm。

已知摩尔分数C Cr=0.478时,dC/dx=126/cm,互扩散系数为1.43×10-9cm2/s,试求Matano面的移动速度和铬、铁的本征扩散系数D Cr,D Fe。

(实验测得Matano 面移动距离的平方与扩散时间之比为常数。

D Fe=0.56×10-9(cm2/s))
6.对于体积扩散和晶界扩散,假定Q晶界≈1/2Q体积,试画出其InD相对温度倒数1/T的曲线,并指出约在哪个温度范围内,晶界扩散起主导作用。

7.γ铁在925℃渗碳4h,碳原子跃迁频率为1.7×109/s,若考虑碳原子在γ铁中的八面体间隙跃迁,(a)求碳原子总迁移路程S;(b)求碳原子总迁移的均方根位移;
(c)若碳原子在20℃时跃迁频率为Γ=2.1×10-9/s,求碳原子的总迁移路程和根均方位移。

8.假定聚乙烯的聚合度为2000,键角为109.5°,求伸直链的长度为L max与自由旋转链的均方根末端距之比值,并解释某些高分子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很大变形的原因。

(l=0.154nm,h2=nl2)
9.已知聚乙烯的Tg=-68℃,聚甲醛的Tg=-83℃,聚二甲基硅氧烷的Tg=-128℃,试分析高分子链的柔顺性与它们的Tg的一般规律。

10.试分析高分子的分子链柔顺性和分子量对粘流温度的影响。

11.有两种激活能分别为E1=83.7KJ/mol和E2=251KJ/mol的扩散反应。

观察在温度从25℃升高到600℃时对这两种扩散的影响,并对结果作出评述。

12.碳在α-Ti中的扩散速率D(m2/s)在以下测量温度被确定:736℃时为2×10-13;782℃时为5×10-13;835℃时为1.3×10-12。

(a)试确定公式D=D0exp(-Q/RT)是否适用;若适用,则计算出扩散常数D0和激活能Q。

(b)试求出500℃下的扩散速率。

13.在950℃下对纯铁进行渗碳,并希望在0.1mm的深度得到0.9wt%的碳含量。

假设表面碳含量保持在1.20wt%,扩散系数Dγ-Fe=10-10m3/s。

计算为达到此要求至少要渗碳多少时间。

14.在NiO中引入高价的W6+。

(a)将产生什么离子的空位?(b)每个W6+将产生多少个空位?(c)比较NiO和渗W的NiO(即NiO-WO3)的抗氧化性哪个好?15.已知Al在Al2O3中扩散常数D0=2.8×10-3(m2/s),激活能477(KJ/mol),而O 在Al2O3中的D0=0.19(m2/s),Q=636(KJ/mol)。

(a)分别计算两者在2000K温度下的扩散系数D;(b)说明它们扩散系数不同的原因。

16.在一富碳的环境中对钢进行渗碳,可以硬化钢的表面。

已知在1000℃下进行这种渗碳热处理,距离钢的表面1mm处到2mm处,碳含量从5at%减到4at%。

估计在近表面区域进入钢的碳原子的流入量J(atoms/m w2s)。

(γ-Fe在1000℃的密度为7.63g/cm3,扩散常数D0=2.0×10-5m2/s,激活能Q=142kJ/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