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簇合物中金属-金属键

合集下载

金属四重键和五重键

金属四重键和五重键


其他簇合物
原子簇化合物的反应性能
配位体置换反应 (1)
M M' M
+CO,NO RNC (8)配位 (7)氧化还原
(2)加成 +M’
M
σ2π4δ2
M
(3)环化
+M M
M M
M M
低键级化合物
±e
(6)催化 hν
(4)加成 +H+
M
H M
★具有 M
M四重键的化合物,可以进行置换、加成、环化、氧化还原多种形式
上述 Cr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的结构及其 性质相符合。实验测定Cr~ Cr间的键长 183.51pm 比已测定结构 的c-cr四重键 的键 长要 短在 2 —300K 温度下测定的Ar CrCrAr 磁化率不随温度改变以及数值很小等数据, 符合两个 cr原子的d5-d5成键配对结合成五重 共价键的结构。
+
+
+
+
+
+
dxz
+
-
-
+
d z2
z
+

+
+
+
+
+
x
y
为什么是重叠型而不是交错型?因为重叠型使 dxy和dxy(或dx2-dy2与dx2-dy2)能进行有效的δ重 叠,但交错型时,这种重叠趋势趋于0,重叠型的 δ重叠结果使Re与Re之间形成一条δ、两条π和一 条δ四重键,因而键距很短,键能很大,约为300 到500kJ.mol-1,比一般单键或双键能都大,故能稳 定存在。
综合上所
述结构所 得的分子 化学结构 式示于右 图

第9章金属原子簇和金属-金属键

第9章金属原子簇和金属-金属键

每个Nb为40/6, 同样很难用18或
16e规则描述。
如果把12个Cl-去掉,则6个Nb还剩 下16个价电子。八面体有八个面,相当 于每个面只有2个e-,即形成的是三中心
2e- 键。
Nb
Nb 2eNb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the [Zr6Cl18H5]3Cluster Anion. Determination of the Number of Cluster Hydrogen Atoms Linfeng Chen, F. Albert Cotton,* and William A. Wojtczak
(1)氧化还原
6[RhC16]3-+23OH-+26 CO+CHC13
0.1MPa, 298K CH3OH
[Rh6(CO)15C]2-+11CO2+39C1-+12H2O 14 NbC15+16Nb+20NaC1
1123K
5 Na4Nb6C118
(2)氧化还原缩合
Rh4(CO)12 +Rh(CO)4
Mo6C184+:
Mo612+ = 6×6-12 = 24;
8C1- = 16; 总数= 40,每个Mo为40/6,这很难用
18或16e规则描述。
其中六个钼原子构成一个八面体,在 八面体的每个面上方有一个氯原子。因 此,Cl- 离子应为面桥基配位,Mo6C184+ 应写作Mo6(3-C1)84+。
Mo6S84–
9.1.4 无配体金属原子簇
无配体金属原子簇(non-ligang
metal ciuster)也称为裸原子簇(naked

第6章 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及原子簇合物

第6章 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及原子簇合物

6.4.1 硼烷及杂硼烷的结构理论 1. 硼烷簇合物的结构 硼烷簇合物可以分成三大类 (1)BnHn2-(BnHn+2),顶点全被硼原子占据,构 成“闭式”多面体笼形结构,用closo表示。 (2)BnHn4-(BnHn+4),空出一个顶点形成的笼开 一个口子,称“巢式”结构,用nido表示。 (3)BnHn6-(BnHn+6),空出两个顶点,称“网式” 结构,用arachno表示。
表6-2 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数据
CO类型
游离CO 端基CO μ2-CO μ3-CO
IR(cm-1)
2143 1850-2120 1700-1860 1600-1700
6.4 原子簇合物的结构理论与Wade规则 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一般是由三角形面构成 的多面体,由成簇的过渡金属原子构成骨架,两个 过渡金属原子之间构成骨架边。对于那些由4个以 下的过渡金属原子组成的簇合物,骨架边是由两电 子双中心构成的化学键,它们都符合EAN规则。但 是,对于含有5个或5个以上的过渡金属原子组成的 簇合物,金属-金属成键的数目增加,明显偏离EAN 规则。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过渡金属羰基 簇合物与多面体硼烷,杂硼烷等的电子结构上有共 性。七十年代,Wade等人提出的解决多面体硼烷, 杂硼烷结构问题的骨架成键电子对理论,它同样也 适合于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
1 光照或加热法
2Fe(CO)5
3Fe2(CO)9
hv
Fe2(CO)9
2Fe3(CO)12 +
+
CO
hv或
3CO
2Os(CO)5
hv或
Os2(CO)9
+
CO
2 还原偶联法:
Na/Hg 5Ni(CO)4 NaOH/MeOH

簇状配合物.

簇状配合物.
②桥基:与两个金属原子结合的配体称为“线桥基” (M—L—M)或简称“桥基”。以μ2—L表示。
③面桥基:与多面体中同一面的几个金属原子相连 的配体称为“面桥基”以μx—L表示。 由于簇状配合物的结构多以三角面为基本结构单元, 故面桥基以μ3—L最为常见。
例如:
[Fe4(µ3-CO)(µ2-CO)3(CO)9]2- M4(µ2-CO)3(CO)9(M=Co,Rh)
3. 键能 一般规定M—M键能达到20Kcal∕mol附近即认
为金属键存在。
注意:不同金属M-M键能的比较一般须在同 类配合物及同种测定方法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判断。
三、结构特点及表示形式 1. 结构特点
(1)簇状配合物的结构是以成簇的金属原子所 构成的金属骨架为特征,骨架中的金属原子以一种 多角形或多面体排列着。
在簇状配合物中三种键合状态的羰基——端羰基、桥 基、面桥基可由红外光谱的羰基伸缩频率来区别。
C-O基类型 C-O键长(埃) 频率(cm-1)
端基
1.12-1.19
2150-1950
桥基
1.165-1.20
1900-1750
面基
1.19-1.22
1800-1700
由端基→桥基→面基红外光谱的羰基伸缩频率逐 渐减小。
Re3X9L3类三原子簇中M—M成键分子轨道
在Re3X9L3中1个Re3+为5d4,3个Re3+离子共有 12个电子,这12个电子全部填充在成键轨道上, 因此成键轨道全部占满。具有最大的M—M键合 为双键,成键电子都配对,化合物是反磁性的。
若从电子配对法来看,由于有6对电子配给Re3三 角形的3个Re—Re边,每个边可分到2对电子。所 以每个Re—Re键是一个双键,组成一个σ键和一个 垂直于Re3平面的π键。

第五章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和过渡金属簇合物教材

第五章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和过渡金属簇合物教材

Os(CO)5 Ir2(CO)8
Hf
Ta W(CO)6 Re2(CO)10
Pt
Au
Os3(CO)12 Ir4(CO)12
不稳定的羰基化合物如Ti(CO)6,Pb(CO)4,Pt(CO)4,Fe(CO)4,Ni(CO)3 等,可利用CO与金属原子在稀有气体基质中低温合成,这种技术称为基 质隔离法,在类似的条件下使稳定的羰基化合物发生光分解作用也能够制 备这类化合物。
17
§5.2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
1. 概 述
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与一氧化碳反应(直接或在还原剂存在
下),生成羰基化合物,一些典型的二元羰基化合物的合成:
Fe + 5CO
200℃ 高压
Fe(CO)5
250℃
OsO4 + 5CO 3.5 MPa Os(CO)5 + 2O2
115℃,7 MPa
2CrCl3 + 12CO + LiAlH4 乙醚 2Cr(CO)6 + LiCl + AlCl3 + Cl2 + H2
若只考虑价层电子,则金属价电子数加上配体σ电子数 的总和等于18的分子是稳定的,EAN规则亦称为18电子规则。
对于第二、第三系列过渡金属d8组态离子,它们的p轨 道能量较高,不能全部参加成键,以致生成平面正方形配合 物时16或14电子比18电子更稳定。
9
3. 配体分类和电子数计算
根据配体与金属键合的本质将配体分为:
挥发性
[LiMe]4 [BeMe2]x [AlMe3]2
21.96 39.08 72.09
四面体型聚合物
难熔
线型聚合物
在200℃升华
二聚物
在15.4 ℃熔化

化学竞赛 过渡金属元素为骨架的原子簇合物

化学竞赛    过渡金属元素为骨架的原子簇合物
式中 v 为金属原子价电子数,x 为 z 个配体 L 提供的总电子数,±c 为所带电荷数,阳离子 用“—”,阴离子用“+”;12 为骨架过渡金属原子有 9 个原子轨道只能有 3 个轨道 6 个 e— 参与骨架成键,余下的 6 个轨道只容纳 12 个 e—(非骨架成键电子)。
簇单位[MLz/a] ±c′,Ps=[(v+x—12)±c′]/2,x 为 z/a 个配体 L 提供的总电子数。 骨架成键电子对数 Ps=aPs′。
【例 3】Fe5(CO)15C Wade 规则:写作[Fe(CO)3]5C,f{[Fe(CO)3]5C}=[5×(8+6—12)+4]/2=7=5+2,属开(巢)式。 NAE 规则:5Fe 满足 18e—需 90e—,而 5Fe 提供 40e—,15CO 提供 30e—,C 提供 4e—,缺 90 —40—30—4=16e—,5 个 Fe 原子间需共用 8 对电子(Fe—Fe 金属键)。Fe5(CO)15C 结构如图
(2)Re3Cl123—:3 个 Re 过程三角骨架,含 9 个 μ1-Cl 键、3 个氯桥 μ2-Cl 键。 (3)(M6X8)4+(M=Mo、W)型的(Mo6Cl8)4+:[Mo6(μ3-Cl8)]4+
(Mo6Cl8)4+中 Mo 的价电子数:Mo612+=6×6—12=24,8Cl—=16,总数 40,每个 Mo 分摊 40/6。 很难用 18e—或 16 e—规则说明。6 个 Mo 原子构成一个八面体,在八面体的每个面正上方有 一个 Cl—以面桥基配位(μ3-Cl)。若把 8 个 Cl—取走,Mo612+=24e—,八面体的棱边正好是 12 个 Mo—Mo 键。 (4)(M6X12)2+型(M=Nb、Ta)的(Nb6Cl12)2+:[Nb6(μ2-Cl12)]2+

金属有机化学2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性质

金属有机化学2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性质

化合物
CH2=CH2 K[Pt(CH2=CH2)Cl3] [Pt(CH2=CH2)Cl2]2 反式[Pt(C2H4)(NH3)Cl2] 反式[Pt(C2H4)(NH3)Br2] [Pd(C2H4)Cl2]2 K[Pd(C2H4)Cl3] [Ag(C2H4)]+ [(C2H4)Mn(CO)3]+AlCl4[(C2H4)Fe(C5H5)(CO)2]+ [(C2H4)Mo(C5H5)(CO)3]+ [(C2H4)W(C5H5)(CO)3]+
很早以前,N.V.Sidgwick提出了一个经验规则: 稳定的过渡金属有机络合物中,金属的电子数与配位体提供的 电子数总和与本周期中的惰性气体的电子数相同。 例如: Ni(CO)4
Ni 原子序数 28,外围28个电子。 4 个CO 2×4=8 个电子 EAN=36,与惰性气体Kr的电子构型相同。 [Ag(NH3)4]+ Ag 原子序数 47,外围46个电子。 4 个NH3 2×4=8 个电子 EAN=54,与惰性气体Xe的电子构型相同。
这种成键的结果,使烯烃的π轨道中电子云密度 降低,而烯烃的反键轨道π*中电子云密度增加, 意味着烯烃键的削弱,或活化。这可从键长数据 看出,正常的C-C双键键长为1.34Å ,而在烯烃 的过渡金属络合物中,烯烃的键长为1.40-1.47 Å ,说明此双键已具有某些单键的性质,即被活 化了。
烯烃-过渡金属络合物红外光谱数据
M
CO
❖ 实验表明这些络合物C-O键比CO中的C-O键长,红外光谱伸 缩振动频率变小,说明被配位的CO中C-O键被削弱,M-C键 键长要比正常单键短。
V(CO)6- Cr(CO)6 Mn(CO)6+ Fe(CO)5
IR(cm-1)

64 金属-金属四重键

64 金属-金属四重键

(1)Mn2(CO)10
每个锰原子有五个空的d2sp3杂化轨道, 可容纳来自五个羰基的孤对电子,含有成单 电子的第六个轨道则与另一个锰原子的同样 的轨道重叠形成Mn-Mn键。
(2)Co2(CO)8
两个CO分别桥接两个钴原子,除此之外, 每个钴原子还和三个端羰基相连。由于两个 钴原子之间还形成Co-Co金属键,所以钴的 配位数也是6。显然,钴与钴是以d2sp3杂化轨 道不寻常的方式重迭,故Co-Co键呈弯曲形。
4(4 2) e 4.90 e
6.6.2 顺磁共振
顺磁共振是研究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如配合 物.自由基和含有奇数电子的分子等顺磁性物质结构 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又称为电子顺磁共振(EPR)或 电子自旋共振(ESR)。 电子的自旋磁矩μ s在磁场方向的分量μ sz为
SZ gmS e
P 1.348 (0.022 ) 10 7 m 3 mol 1
7 3 1
1.370 10 m mol
可判断在该配合物中Mn3+处于高自旋态,有4个未 成对电子,磁矩为:
797 .7 295 1.370 10 7 e 5.07 e
2.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发展概况
6.4 金属-金属四重键
6.4 金属-金属四重键
在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中,金属 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双键,三重 键和和四重键,四重键的形成必须有d 轨道参加,所以它只能在过渡金属原 子之间形成:今以K2 (Re2Cl8 )· 2O 2H 晶体中的Re2Cl82-离子结构为例:
最早发现金属-金属之间存在四重键的化合物是, 金属Re晶体中Re-Re间距276pm,但离子中Re-Re间距 仅224 pm,每个Re与四个Cl形成的四边形配位,一般 情况下两组ReCl4应交错排列,可获得较小的核排斥能, 如C2H6中两组CH3是交错排列,而实验证明在中,两 组却是正重迭排列,这是由于Re-Re 间有多重键存在。 Re原子的电子组态为[Xe]5d56s2,Re以dsp2杂化轨 道与四个Cl-形成σ键外,还有四个d轨道四个d电子, 当两组ReCl4沿z轴方向靠近时,两个dz2轨道重叠形成σ 键,dyz-dyz,dxz-dxz相互重叠形成简并的π键,dzydzy形成δ键。 后来发现Cr2(OCR)4, Mo2(OCR)4等金属簇合物也存 在金属四重键,金属间三重键外,四个羧基与双金属 还形成一个大δ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
b=16 8个3c-2e
Nb

Nb Nb
Rh6(3-CO)4(CO)12 g=69+42+122
=86
b=11 3个2c-2e Rh-Rh键
4个3c-2e
Rh

Rh Rh
5. 六核以上
三、等同键价和等同结构
8电子规则(八隅律):主族元素
18电子规则
:过渡金属元素
结合起来
含n1个过渡金属原子 n2个主族元素原子
291~336pm (d) Ag2C2·5AgNO3
271~336pm (e) Ag2C2·6AgNO3
295~305pm (f) Ag2C2·8AgF
郭国聪,周公度,麦松威,JACS, 121, 3136~3141(1999)
3. 金属线分子
(a) 镍线
(b) 金线 (c) 铬线 [Cr5(tpda)4Cl2]·2Et2O·4CHCl3
4个3c-2e 键
M
M M键
和Rh6(3-CO)4(CO)12相似
其他等同键价和等同结构系列举例
四、簇合物的催化功能
金属簇(Mn)键价(b)不变,几何形状不变,为反应 物分子提供活动的舞台。具有不断接纳反应物放出产物 的催化功能。
例1 Ru3(CO)12催化水煤气反应 CO + H2O CO2 + H2
反键轨道Βιβλιοθήκη LUMO能隙较大非键、成键轨道
HOMO
2. 簇合物中金属簇的键价及其计算
簇合物:[MnLp]q金属簇:Mn 即n个金属原子 键价(b):n个M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总数
二中心二电子键 2c-2e
MM
三中心二电子键 3c-2e
M
MM
补偿2个电子
(CO)5Mn-Mn(CO)5 b=1
补偿4个电子 [Nb6Cl18]4-中的三角形面
2. 亲银作用(argentophilicity)
和亲金作用相似,在银簇合物和金银混合簇合物中呈现亲银作用。
乙炔银复盐中包藏C22-的 银多面体结构 (a) Ag2C2·2AgClO4·2H2O
Ag···Ag(实线) (b) Ag2C2·2AgNO3
292.5pm (c) Ag2C2·5.5AgNO3
Re4(CO)162g=62 b=5
Os4(CO)16 g=64 b=4
3. 五核
4. 六核
3种六核簇合物的结构和化学键
[Mo6(3-Cl)8Cl6]2g=66+85+61+2
=84
b=12 12个2c-2e Mo-Mo键
[Nb6(2-Cl)12Cl6]4g=65+123+61+4
b=2
键价 b= (18n-g)/2 g包括: (1) n个M原子的价电子
(2) 配位体提供的价电子 (3) 簇合物的净电荷
配位体提供给分子骨干的电子数目 (骨干原子作不带净电荷计算)
二、键价和几何构型
1. 三核
2. 四核
3种四核过渡金属簇合物的键价和结构
Ir4(CO)12 g=60 b=6
组成的簇合物骨干的键价
b

1 2
(18n1

8n2

g
)
金属碳硼烷
(BH)
(CH)
Ru(CO)3
(BH)62g=26
(BH)4(CH)2 g=26
[Ru(CO)3]4(CH)2 [Ru(CO)3]62-
g=66
g=86
b=11
b=11
b=11
b=11
3个2c-2e 键 M-M 键 (M=B, C, Ru)
例2 [Ru3H(CO)11]-1 催化羰基化反应
RHC=CH2 + CO + H2 RCH2CH2CHO
例3 Ni4(CNCMe3)7 催化乙炔合成苯
3C2H2 C6H6
五、金属-金属相互作用
1. 亲金作用(aurophilicity) 亲金作用指在一价金的簇合物分子中,非键的Au(I)原子间 的相互吸引作用。
通过Au···Au相互吸引作用聚合
一价金的电子组态为闭壳层结构Au(I): [Xe]4f145d106s0 按常理,非键的同类原子应相互推斥,原子间距离大于范德华 半径和: 2 166pm = 332pm 是什么原因导致亲金作用,使 Au···Au 距离缩短?是相对论效 应导致 6s 轨道收缩形成(6s5d)10不呈现闭壳层结构
过渡金属簇合物中 金属-金属键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周公度
过渡金属簇合物中 金属-金属键
过渡金属簇合物是由3个或3个以上过渡 金属原子直接成键,形成多面体或缺顶 多面体的骨架,周围连接配体的化合物。
一、18电子规则和M-M键的键价
1. 18电子规则
在簇合物分子中,每个过渡金属原子倾向于在9个价 轨道[5个(n-1)d, 1个ns, 3个np]中填满18个电子。即分 子的全部成键分子轨道和非键轨道都填满电子, HOMO和LUMO间有较大能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