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美育PPT

西园
网师园
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 宅园林。作为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 型,网师园 东宅西园,有序结合。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 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 五部分组成。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 境界各异。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 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
太 湖 石
太湖石是中国传统园林之魂。
宋代米芾用“透、漏、皱、瘦”四字来品评太湖石,其中折射出江 南园林乃至东方美学思想。 瘦者:中国艺术强调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浓。从淡瘦中而不是从 艳丽中获取沉雄朴茂的生命力。 漏者:艺贵通,通则灵,通则有性灵回旋往来,灵气往来则生气勃 勃。 透者:玲珑剔透,细腻温润; 皱者:起伏不平,明暗多变,富有内在生命节奏。
的文化底蕴,典雅的园林气息,当 之无愧地作为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 的代表作品,成为“小园极则”,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池南主厅小山丛桂轩位于峰石 木樨间,有廊左通住宅的轿厅,右 达西侧的亭榭。西南侧的濯缨水阁 和东北岸的竹外一枝轩隔水相望, 东侧的射鸭廊和西侧的月到风来亭 遥遥相对。这些建筑形体各殊,装 修精丽,其倒影又与天光浮云交映 于碧波之中,增添了园中秀丽景色。 再北为集虚斋、五峰书屋和殿春簃 等建筑,都是旧日园主读书作画之 所,布置疏朗清幽。
网
师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 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 没于花木扶疏之中,古树名木令人叫绝,厅堂楼阁 更是精巧细致,无愧为吴中名园。狮子林的古建筑 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 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依山傍 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 主厅燕誉堂,结构精美,陈设华丽,是典型的鸳鸯 厅形式;指柏轩,南对假山,下临小池,古柏苍劲, 如置画中;见山楼,可览群峰,山峦如云似海;菏 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 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耐人观赏。园内四周长 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 品70余方,至今饮誉世间。
大学美育-【本科课程PPT】-第二章

安迪:《雪村; 向雷锋同志学习》
毕加索《抽烟斗的男孩》
(五)美在关系
狄德罗:我认为组成美 的,就是关系。 美确乎……是随 关系而开始、增长、 变化、衰落、消失 的。
高乃依:《贺拉斯》
《唐伯虎点秋香》剧照
二、美何以难解? ❖ 首先,美的事物的繁复性、多样化
❖ 其次,美要求从美感得到确证,而美感具有 偶然性和相对性
❖ 花的红≠花的美
❖ 再次,美的本质论歧异丛出
“美在形式”的观点的功绩: 肯定了美必然具有感性形式。 它促进了形式美的研究。 “美在形式”的观点促进了实验美学的兴起 。
“美在形式”的观点的局限性: ❖ 不能解释美的历史性 ❖ 只适用于形式美,忽略了美的社会内容 ❖ 实验美学打破了审美的完整性
(二)美在理念
柏拉图:这美本身, 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 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 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 木头,一个人,一个神, 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
——列夫·托尔斯泰
(一)美在形式
❖ 主张从美的事物本身去寻找美的 本源,主张美是事物本身的某些 属性、形式、结构或法则等 。
❖ “数乃万物之原” ❖ “黄金分割” ❖ “大宇宙”与“小宇宙”
❖ 荷迦兹(illiam Hogarth,1697-1764)
❖ 构成美的规则是“适应、多样、统一、单纯、复 杂和尺寸——所有这一切都参加美的创造,互相 补充,有时互相制约”
❖ “美在主观 ”的片面性 ❖ 首先,完全抹杀了美的对象的特点。
❖ 其次,将美归结为快乐的做法很容易导致美 学上的“官能主义” 。
(四)美在生活
❖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 “美是生活”;“任 何事物,凡是我们在 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 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 生活,那就是美的; 任何东西,凡是显示 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 生活的,那就是美 的”。
美育ppt课件大学

艺术教育是一种通过艺术手段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的教育方式。
特点
艺术教育具有审美性、创造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能够通过艺术作品和 艺术活动来激发人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培养人的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提高人 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术教育注重通过艺术手段来培养人的审美能 力和创造力,而美育则更注重通过各种审美活 动来培养人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
艺术教育与美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作 用于人的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在大学美育中的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艺术教育,大学生能够更 加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 形式,提高自己的审美判断力 和鉴赏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念和审美趣味。
美育ppt课件大学
目录
• 美育概述 • 美的本质与特征 • 大学美育的目标与任务 • 艺术教育与美育 • 美育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大学美育案例分享
01
美育概述
美育的定义
定义
美育是通过培养人对美的认知、欣赏 和创造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 种教育方式。
目的
美育旨在培养人的审美素养、提高人 的审美趣味和创造力,帮助人建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古代美育
未来美育
古代的美育思想和实践主要集中在艺 术、音乐、文学等领域,强调通过艺 术教育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审美素 养。
未来美育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 等新技术的应用,以更加灵活多样的 方式培养人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现代美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现代 美育逐渐从艺术领域扩展到各个领域 ,强调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培养人的综 合素质和创造力。
03
大学美育的目标与任务
特点
艺术教育具有审美性、创造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能够通过艺术作品和 艺术活动来激发人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培养人的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提高人 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术教育注重通过艺术手段来培养人的审美能 力和创造力,而美育则更注重通过各种审美活 动来培养人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
艺术教育与美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作 用于人的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在大学美育中的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艺术教育,大学生能够更 加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 形式,提高自己的审美判断力 和鉴赏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念和审美趣味。
美育ppt课件大学
目录
• 美育概述 • 美的本质与特征 • 大学美育的目标与任务 • 艺术教育与美育 • 美育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大学美育案例分享
01
美育概述
美育的定义
定义
美育是通过培养人对美的认知、欣赏 和创造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 种教育方式。
目的
美育旨在培养人的审美素养、提高人 的审美趣味和创造力,帮助人建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古代美育
未来美育
古代的美育思想和实践主要集中在艺 术、音乐、文学等领域,强调通过艺 术教育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审美素 养。
未来美育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 等新技术的应用,以更加灵活多样的 方式培养人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现代美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现代 美育逐渐从艺术领域扩展到各个领域 ,强调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培养人的综 合素质和创造力。
03
大学美育的目标与任务
大学美育-【本科课程PPT】-第二章

(五)美在关系
狄德罗:我认为组成美 的,就是关系。 美确乎……是随 关系而开始、增长、 变化、衰落、消失 的。
高乃依:《贺拉斯》
《唐伯虎点秋香》剧照
二、美何以难解? ❖ 首先,美的事物的繁复性、多样化
❖ 其次,美要求从美感得到确证,而美感具有 偶然性和相对性
❖ 花的红≠花的美
❖ 再次,美的本质论歧异丛出
三、“美”在当下——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 (一)广告的审美化倾向
恒源祥“雷人”广告
飘柔洗发水广告
❖ (二)艺术领域的日 益商业化
1.艺术品收藏的巧妙诈骗
2.艺术品证券化的潜在风险
白庚延《燕塞秋》
3.艺术品拍卖的真实谎言
《鸟》(叶永青)
方力钧“光头”
张晓刚 2006年作《 血缘——大家庭:全家福2号 》 市场行情: 2012-04-02HK苏富比成交价: 4600万港币
❖ “美在主观 ”的片面性 ❖ 首先,完全抹杀了美的对象的特点。
❖ 其次,将美归结为快乐的做法很容易导致美 学上的“官能主义” 。
(四)美在生活
❖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 “美是生活”;“任 何事物,凡是我们在 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 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 生活,那就是美的; 任何东西,凡是显示 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 生活的,那就是美 的”。
安迪:《雪村; 向雷锋同志学习》
毕加索《抽烟斗的男孩》
“美在形式”的观点的功绩: 肯定了美必然具有感性形式。 它促进了形式美的研究。 “美在形式”的观点促进了实验美学的兴起 。
“美在形式”的观的局限性: ❖ 不能解释美的历史性 ❖ 只适用于形式美,忽略了美的社会内容 ❖ 实验美学打破了审美的完整性
(二)美在理念
柏拉图:这美本身, 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 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 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 木头,一个人,一个神, 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
《大学美育第二讲》课件

媒体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 宣传美的理念,提高全社会的 审美意识。
企业参与
鼓励企业参与美育活动,如赞 助艺术展览、提供艺术培训等
,推动社会美育的发展。
家庭美育实践
家庭氛围
艺术启蒙
家长应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如布 置家居、选择艺术品等,潜移默化地影响 孩子的审美观念。
鼓励孩子参与绘画、音乐等艺术活动,培 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现。
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创作过程也是读者和作者内心世界的交流和
03
自我实现的过程,能够引发读者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
舞蹈的美
舞蹈是身体的艺术,通过身体 的动作、姿态和表情等元素, 创造出具有美感的舞蹈作品。
舞蹈的美表现在对人类情感 和思想的深刻表达,以及对 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舞蹈的表演和创作过程也是舞 者内心世界的表达和自我实现 的过程,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
美感的音响。
音乐的美表现在对人类情感和思 想的深刻表达,以及对自然和生
活的独特感悟。
音乐的演奏和创作过程也是艺术 家内心世界的表达和自我实现的 过程,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
考。
文学的美
0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通过文字和语言的运用,创造出具有美感 的文学作品。
02
文学的美表现在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深刻揭示,以及对自然和
总结词
古典美学强调秩序、和谐和比例,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美学思想为代表。
详细描述
古典美学认为美是秩序、和谐和比例的体现,这种美学思想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和建筑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如帕特农神庙、维纳斯雕像等。
近代美学
总结词
近代美学强调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以浪漫主义和印象派为 代表。
大学美育课件ppt

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美育的基础途径,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培养学生的审美 感知和审美情感。
审美体验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户外探险、旅游观光等途径,让学生亲近自然 、感受自然之美。
审美体验应注重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培 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理解力。
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 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 工作室等,为学生提供丰 富的艺术实践机会。
课程开发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 开发具有特色的美育课程 ,同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 交叉融合。
课程更新
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 和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 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06
美育的未来发展
美育与科技融合
数字艺术教育
总结词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和价值,它体现了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智慧。
详细描述
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它包含了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手法和智慧。艺术美不 仅体现在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上,还体现在作品的主题、构思、表现手法等方面。欣赏艺术美需要我 们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自然美
内涵美
总结词
内涵美是指艺义,它通过作 品的内容和主题来体现。
详细描述
内涵美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它反映了创作者的观念、情感和价值观。欣赏艺术作 品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更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感受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艺术美
跨学科的美育
将美育与其他学科如文学、历史、哲学等相结合 ,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社区艺术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艺术活动,将美育融入日常生 活,提高社会参与度。
美育国际化发展
大学美育课件基础PPT

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如道德、伦理、制度等。它 具有人文性、道德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能够促进社会的和 谐与进步。
美的创造与欣赏
美的创造
美的创造是指通过艺术创作和设计等方式创造出美的作品。 它需要创作者具备创新思维、艺术修养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 素质和能力。
美的欣赏
美的欣赏是指对美的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它需要欣赏者具备 一定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 达的美和意义。
发展
现代美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同时,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迁,美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
02
美学基本原理
美的本质与特征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指美的内在属性和特性,是美的根源和基础。它涉及到美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以及美的 基本规律和特点。
美育在学生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培养审美素养
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评 价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
美观念。
促进个性发展
美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 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有助 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提升综合素质
美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审美素养,还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表 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提 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构
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艺术鉴赏、实践创作等多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 生的需求。
组织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主题或项目,便于学生系统学习和实践 。
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 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如道德、伦理、制度等。它 具有人文性、道德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能够促进社会的和 谐与进步。
美的创造与欣赏
美的创造
美的创造是指通过艺术创作和设计等方式创造出美的作品。 它需要创作者具备创新思维、艺术修养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 素质和能力。
美的欣赏
美的欣赏是指对美的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它需要欣赏者具备 一定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 达的美和意义。
发展
现代美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同时,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迁,美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
02
美学基本原理
美的本质与特征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指美的内在属性和特性,是美的根源和基础。它涉及到美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以及美的 基本规律和特点。
美育在学生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培养审美素养
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评 价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
美观念。
促进个性发展
美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 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有助 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提升综合素质
美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审美素养,还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表 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提 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构
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艺术鉴赏、实践创作等多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 生的需求。
组织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主题或项目,便于学生系统学习和实践 。
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 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大学美育第二讲》课件

审美提升
通过多种方式的欣赏和体验,提高学习者的艺 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准。
品格塑造
通过品味艺术的过程,培养学习者的自律、坚 韧、耐心、感恩等优秀品质。
美育的重要性
美育在个人素质教育和社会文明进步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人文精神的传承和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1
个人发展Biblioteka 艺术、文化和美育教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课堂教学
既包括学校的正式教育,也包括教育的各种形式和 场所。
欣赏能力
创造力
美育的目的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愉悦、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综合素质优良的人才,提高社会文明水平,推动人类 社会的发展。
情感培养
通过艺术活动培养学习者的情感和情绪,使其 逐渐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
思维启发
通过观察、理解和创造艺术,激发学生的创造 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采用美学原理、环境美学及人性化设计等方法,为
2
社会文明
美育教育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国家实力
美育事业的发展是国家的强大软实力,良好的美育环境是现代化国家社会文明发展的重 要标志。
美育的内容
美育的内容包括美学、艺术史、美术、音乐、戏剧、影视艺术、舞蹈、书法篆刻、美术教育、美学教育与审 美教育等。
美术
是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门类。
美育的案例分析
通过了解优秀的美育教育案例,能更好地了解美育教育的实践方法和效果。
《花木兰》主题创作
以“花木兰的英雄情怀”为主题,让学生表达个人的 领悟和创意。
贝多芬音乐活动
通过表演、欣赏、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音乐情 感与创造力。
草地乐园剧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1
四、关于气
.
92
气脉 ○清王澍《竹云题跋》:“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全具,而后可 为人,书亦犹是。”
气势 ○明项穆《书法雅言》:“苏之点画雄劲,米之气势超动,是其长也。”
气象 ○宋《翰林粹言》:“临书最有功,以其可得精神也。……得形体不如 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
气格 ○清刘熙载《书概》:“灵和殿前之柳,令人生爱;孔明庙前之柏,令 人起敬。以此论书,取姿致何如尚气格耶?”
形质
气
气韵
神采
○清包世臣《历下笔谈》:“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 神乃出。”
.
25
二、风格之美
.
26
平正之美
志隋 》《
董 美 人 墓
.
27
邓 石 如 隶 书 作 品
.
28
奇崛之美
杨 维
桢
作
品
.
29汉
西
狭
颂
.
31
金 农 作 品
.
32
灵秀之美
米
芾
作
品
.
33
○明丰坊《书诀》:“血生于水,肉生于墨, 水须新汲,墨须新磨,则燥湿停匀而肥瘦 得所。”
○清朱履贞《书学捷要》:“血肉生于筋骨, 筋骨不立,则血肉不能自荣。”
.
22
杨 凝 式 书
.
23
林 散 之 书
.
24
○王僧虔《笔意赞》:“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形质 筋、骨、血、肉 神采 韵、味、趣、神、意
.
16
颜 真 卿 书
.
17
黄 庭 坚 书
.
18
肉 贵丰满、圆润。
○明项穆《书法雅言》:“犹人之论相者, 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为佳,瘦不露 骨,肥不露肉,乃为尚也。”
○东汉蔡邕《九势》:“藏头护卫,力在字 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
19
米 芾 书
.
20
陆 俨 少 书
.
21
血 水墨丰润、活泼
肉”? 3.如何理解书法中的风格之美? 4.如何理解书法作品中的“气”?
.
9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57
.
58
.
59
.
60
.
61
马 一 浮 尺 牍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王羲之《兰亭序》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14
潘天寿书
.
15
筋 与骨合称“筋骨”,又有“筋脉”。 贵坚韧。
○唐徐浩《论书》:“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 立,肉何所附?”
○宋米芾《海岳名言》:“筋骨之说出于柳,世人但 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
○明丰坊《书诀》:“书有筋骨血肉,筋生于腕,腕 能悬则筋脉相连而有势,指能实则骨体坚定而不 弱。”
宋马之纯《灵和殿前蜀柳》: 此柳栽从蜀郡移,宫中诸柳不能垂。 只缘草木根灵异,非是乾坤雨露私。 轻似行云清似水,软于吹絮细于丝。 风流可爱如何比,最是风生月上时。
气质、气味、气息、气概、气魄 .
93
生气 ○唐张怀瓘《书议》:“夫草木各务生气,不自埋没,况愈兽乎?况人 伦乎?猛兽鸷鸟,神采各异,书道法此。”
.
10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
——苏轼
.
11
这个生气勃勃的自然界的形象,它的本来的形体和生命, 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我们的常识就知道:一个有生命的躯体 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骨”是生物体最基本的间架, 由于骨,一个生物体才能站立起来和行动。附在骨上的筋是 一切动作的主持者,筋是我们运动感的源泉。敷在骨筋外面 的肉,包裹着它们而使一个生命体有了形象。流贯在筋肉中 的血液营养着、滋润着全部形体。有了骨、筋、肉、血,一 个生命体诞生了。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 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 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但在这里不 是完全像绘画,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 线、笔画,使我们从情感和想象里体会到客体形象里的骨、 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情感及身 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
清气
○宋黄庭坚《题林和靖书》:“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 也耶。”
逸气 ○清宋曹《书法约言》:“使笔笔着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 有法。仍须带逸气,令其萧散;又须骨涵于中,筋不外露。”
金石气 ○清姚孟起《字学忆参》:“临汉碑宜有石气,非拳曲之谓,何为石气,曰不可 说。”
倪 瓒 题 画
.
34
跌宕之美
怀
素
作
品
.
35
傅 山 作 品
.
36
散淡之美
八
大
山
人
题
画
.
37
马 一 浮 尺 牍
.
38
三、字形之美
.
39
唐 欧 阳 询 书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书卷气 ○清陆时化《书画说铃·序》:“各立一法,以自成家,归于有笔墨神韵而具书 卷气者,其传必远。”
○清刘熙载《书概》:“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
匠气、腐气、伧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
.
94
思考题
1.书法中的形质与神采指什么? 2.如何理解书法中的“神、气、骨、血、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
12
骨 是形质的第一要求。 贵强、刚、健。
○晋卫铄《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 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 肉微骨着谓之墨猪。”
○唐蔡希综《法书论》:“每字皆须骨气雄 强,爽爽然有飞动之态,屈折之状,如钢 铁为钩,牵掣之踪,若劲针直下。”
.
13
齐 白 石 书
大学美育
中国书法艺术文化
第二讲
查律
.
1
一、笔画之美
.
2
甲 骨 刻 划 笔 画 形 态
.
3
篆 书 铸 拓 笔 画 形 态
.
4
楚 简 笔 画 形 态
.
5
秦 简 笔 画 形 态
.
6
秦《石鼓文》刻拓笔画
.
7
汉《张迁碑》刻拓笔画
.
8
汉简笔画形态
.
9
笔北 画魏
《 始 平 公 造 像 》 刻 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