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经典案例报告
未来十年移动通信发展机遇和趋势前瞻

未来十年移动通信发展机遇和趋势前瞻当我们谈论未来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在9月末的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的开幕论坛上,我突然想起了这句话,因为开幕论坛的主题正是“论道下一个十年”。
各位受邀嘉宾(软件开发商、设备商、咨询公司)纷纷就这一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初初听完感觉无比广阔,细细思量,却发现通信运营所能分到的价值越来越低,且移动通信从高利到低利甚至微利的越发明显。
最近听到一个词叫“数字赤字”,也就是因数字化与移动化的替代作用导致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变少,就如电商对实体商城的替代,手游对传统游戏的替代。
很不幸正处在数字赤字重灾区,OTT应用导致话音、短彩信收入的快速下降,且预计近两年趋势会进一步加速。
但相对幸运的是移动宽带的需求(数据流量需求)快速增长,结果移动运营商还能够活下去,只是与以前相比日子更为艰难。
作为通信运营商中的一员,见证了近二十年来移动通信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通信变革更是带动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技术革新的浪潮中,一直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下一个十年,我们会变得更好还是更坏?因为变化太快,所以很难做一个准确的。
但并不妨碍把过去与现在连成线,然后通过延长线去做各式各样的猜测。
即便无法猜测,也可以把现阶段的各种观点结论做一个总结,让大家去思考判断。
下面将从网络技术演进、物联网、云与影响这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尝试做一个回答。
一、LTE将会长期存在,ONELTE将会成为主流2014年普遍被认为是中国的元年,正式商用的第一年,全球的LTE元年应该是2010年,基本上业界普遍认可中国移动对4G的大力投入推动整个产业链向前发展。
有几个数据可以让选用TD-LTE技术的中国移动振奋一下,终于回归到主流了。
全球已经有41个TD-LTE商用网(其中18个为TD/FDD联合组网),全球150家领先运营商中超过一半会用上TD-LTE网络,全国1-8月份TD-LTE出货量达6700万部,中国移动TD-LTE用户超过4000万户。
中国移动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案例分析

中国移动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案例分析在物联网领域,中国移动是一家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他们成功地实现了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应用。
本文将分析中国移动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案例,并探讨其对行业带来的影响。
一、NB-IoT技术的应用中国移动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案例之一是NB-IoT技术的应用。
NB-IoT是一种适用于窄带物联网的低功耗、低成本、广覆盖的无线通信技术。
中国移动在2016年率先推出了NB-IoT商用网络,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推广。
通过NB-IoT技术,中国移动成功解决了传统物联网技术的一些瓶颈问题,如电量消耗高、成本昂贵、信号覆盖不足等。
在水表、电表等传统领域中,NB-IoT技术的应用使得设备可以长时间工作,大幅度节约了能源成本。
同时,NB-IoT技术还扩大了物联网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除了NB-IoT技术,中国移动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物联网设备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探索中,引入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使得家庭设备可以通过语音或者图像指令进行操作,实现了智能家居的智能化管理。
这种创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为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
三、5G技术的应用在物联网领域,5G技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在物联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移动积极推进5G技术的发展,并将其应用于物联网领域。
通过5G技术,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延迟时间大大降低。
这为物联网设备的实时传输和互联互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在智能交通领域,5G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的车辆定位和交通信息共享,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数据安全技术的保障在物联网领域,数据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国移动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注重物联网数据的安全保障。
SWOT分析案例-以中国移动通信为例

SWOT分析案例-以中国移动通信为例引言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用于评估一个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本文将以中国移动通信作为案例,进行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通信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完善的网络覆盖。
- 公司在过去几年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了先进的移动通信服务和产品。
- 中国移动通信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价格优势,能够提供相对较低的服务费用,吸引大量用户。
劣势(Weaknesses)- 与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移动通信的运营成本较高,这给公司的利润率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 公司规模庞大,决策过程相对缓慢,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 在面对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时,中国移动通信的市场反应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机会(Opportunities)-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市场的需求持续增加,为中国移动通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中国移动通信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增值服务的机会。
-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行业监管的加强为中国移动通信提供了更稳定的市场环境。
威胁(Threats)- 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中国移动通信面临来自其他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竞争压力。
- 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可能导致中国移动通信的某些服务和产品变得过时。
- 安全和隐私问题的增加可能影响用户对中国移动通信的信任和忠诚度。
结论通过SWOT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移动通信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如用户基础和网络覆盖;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竞争压力和技术变革。
为了保持竞争力并继续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应该利用机会,加强创新能力,并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响应和满足度。
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鹣 动通 信 产 业 发 展 坝 爿 】 l c 与 未 来 发 展 趋 势
中国 电信 股份 有 限公 司汕 头分公 司 刘忠明
[ 摘 要] 目前 , 移动通信 产业 已经成 为我 国高速发展 的经济增长点之 一 , 在政治 、 军事上都起着至 关重要 的作用 , 伴 随着3 G的大规 模 商业使 用, 其深入影 响大众 生活的趋势 已不可逆转 , 因此 , 我们 必须要对移 动通信产业发展 现状与 未来发展趋 势进行 深入研 究。 本 文笔者通过移 动通信 产业发展历 史 、 目前呈现的新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通信产业的未来发展 趋势进行探 讨。 [ 关键词 ] 移动通信 移 动通信 产业 3 G技 术
2、 移 动 通 信 产 业 发 展 呈 现 的新 特 点 ( 1 ) 3 G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从 T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的数据显示 , 2 0 1 3 年1 — 5 月投入 3 G基础设
施 服务 、 固定 资产投资额 3 5 8 1 亿元, 同 比增长 8 . 7 %, 其中5 月份完 成投 资1 0 0 3 . 9 亿元, 同 比增长 9 . 2 %, 1 - 5 月份移动 电话用 户平均每月净增 突 破 1 0 0 0 万户, 总数达 ¨. 6 5 亿户, 其中3 G移动 电话 用户 总数突 破 3 亿 户, 今年 累计净增 7 1 5 6 . 9万户 , 接 近去年全 年净增量 的 7 0 %, 达3 . 0 4 亿 户, 对移 动电话用 户 的渗 透达 到 2 6 . 1 %, 并将继 续保持 高速增 长态势 。 1 — 5 月 移动 互联 网接 人 流量 4 7 2 2 1 . 6 万 G, 同 比增长 6 0 . 9 %, 继续 保持 5 0 %以上 的增长速 度 , 其中3 G用户 消费的流量 比重达到 5 0 %, 随着 3 G 电话用户渗透率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 3 G网络接入移动互联网。 ( 2 ) 移动通信应 用发展迅 速 3 G 技术 的快速 发展为各种移 动通信应用提供 _ 广 硬件基础 , 提 升了 网络访 问速度 , 降低 了网络运 营成本 , 丰富了用户体验感知 。随着手机 超市、 G P R S 定位 服务 、 手 机电视 、 手 机支付 、 手 机远程等新 应用不断涌 现, 2 0 1 3 年1 — 5月 , 移 动通信业 务收 入中 , 移动数据 和互联 网接人业务 收入 达到6 9 7 . 6 亿元 , 同比增长 5 6 . 8 %, 占总 收入 比重提升至 1 5 %。移动 通信运 营商充分发挥 网融合 ( 移动通信 网 、 互联 网 、 电话网 二 三 网融合 ) 的优 势 , 在政府 办公 、 城 市管理 、 金融 、 教育 、 医疗等公共领 域为我们提 供便 捷 , 目前统计 到全国 已建成 的全国性信息 系统就 有 3 5 0 多个 , 催生
中国移动案例分析报告

中国移动案例分析报告华南师范⼤学课程论⽂题⽬:中国移动案例分析课程名称电⼦商务案例分析考查学期2010-2011学年第⼆学期考查⽅式课程论⽂姓名、、、学号专业成绩指导教师⽬录第2章中国移动案例分析2.1 中国移动概况2.1.1 中国移动的简介2.1.2 中国移动的企业⽂化理念体系2.1.3 中国移动的历史进程--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度中国移动⼤事记2.2 中国移动商业模式2.2.1 中国移动⽀付混战瞬间爆发2.2.2 全球移动⽀付发展启⽰录2.2.3中国移动⽀付先⾏军调查2.2.4 新的商业模式是中国移动的最⼤增长驱动⼒2.3 中国移动产品与服务2.3.1 产品2.3.2 服务2.4 中国移动技术模式2.5 中国移动经营管理模式2.5.1 中国移动管理模式2.5.2 中国移动经营模式2.6 中国移动营销策略2.6.1 移动通信⾏业市场现状分析2.6.2 中国移动通信⽬前营销策略分析2.6.3 中国移动实施新营销策略,提升基于客户资本的核⼼营销能⼒2.7 结论与建议第2章中国移动案例分析2.1 中国移动的概况2.1.1 中国移动的简介中国移动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CMCC )的简称,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重要⾻⼲企业,于2000年4⽉20⽇成⽴,注册资本518亿元⼈民币,资产规模超8,000亿元⼈民币,⽹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均居世界⾸位的⽬前全球市值最⼤的电信运营公司。
以下为中国移动的企业Logo:中国移动已连续六年⼊选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排⾏榜(表1.1),并跻⾝于全球电信运营商的第⼀梯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在英国《⾦融时报》最新“全球最强势100品牌”排名榜中,中国移动以品牌价值392亿美元⾼居第四;中国移动还是连续三年⼊榜《福布斯》“全球400家A级最佳⼤公司”的唯⼀中国企业(表1.2)。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与3G应用前景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与3G应用前景一、标题: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历程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已经经历了从1G、2G、3G到4G的跨越式发展,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之一。
本文将从政策、技术、市场等多个角度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历程,解析其崛起的原因。
二、标题:中国3G应用前景的探讨3G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无线宽带的时代已经到来。
本文将从3G技术的发展历程、3G应用的市场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角度进行探讨,分析3G应用在中国市场的前景,以及未来3G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标题: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现状与竞争格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之一,但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本文将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市场规模、企业竞争格局、用户需求等多个角度,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现状与竞争格局,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四、标题:3G技术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应用案例研究3G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渐普及,涉及范围广泛,应用场景丰富。
本文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实际案例,分析3G技术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应用情况、应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企业提供参考。
五、标题: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虽然规模庞大,但也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政策、技术、市场等多个角度,剖析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历程1.1政策的影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崛起与政策密不可分。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引进移动通信技术,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适应市场的政策,如《电信条例》和《通信管理条例》等,逐步打破了原来的行政垄断体系,为市场创造了自由竞争的环境。
此外,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成为推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1.2技术的进步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从1G、2G、3G到4G的飞速发展,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基础。
中国移动营销案例

中国移动营销案例随着全国通信运营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中国移动通信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为进一步提高竞争力,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必须详细的分析市场环境,结合自身的有利条件,确定出独特而完整的营销策略;同时继续积累客户资本,打造核心营销能力,以保证未来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中国移动营销案例,欢迎参阅。
中国移动营销案例1一、移动通信行业发展分析1.1我国移动通信运营行业现状1.中国移动仍然处于“一家独大”的局面,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2013年,中国移动业务收入6302亿元,是中国联通的2.13倍。
净利润1217亿元,是中国联通的11.8倍,中国移动市场占有率70%,中国联通市场占有率30%。
这种局面的形成,导致了双方在营销战略的很多方面更加趋于理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内的两家移动运营商在市场营销战略上已经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战略一一不再一味地进行价格战,更加强调品牌推广和消费者研究。
2.客户品牌现状中国移动整合出“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等三个客户品牌,在新产品的推出上更加强调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精确的产品设计,基本上做到了“以客户为导向”。
3.企业品牌推广移动公司更加强调“品牌美誉度”的提升,同时基本上做到了公司品牌和产品平牌的良好结合。
4.渠道建设中国移动从2004年开始加速自有营业厅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强化对渠道的掌控。
5.市场战术中国移动强调全国统一行动,60%的消费者在选择移动通信服务商时首先看中的是企业品牌和网络覆盖,其次是资费标准和其他方面。
同时,随着移动运营商对客户维护的投入增加和日常客户服务的加强,消费者越来越看重“转网成本”,在网稳定性逐步提升。
6.竞争性分性中国移动更加强调市场运作的稳定性,在增加客户维护成本的同时强化“定制手机”推广,在稳定中高端客户的同时加强低端客户的发展,以此进一步提升其市场份额。
7.营销创新特征移动运营商更加强调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加强“行业应用型”产品的设计和推广,并且在传统集团客户概念的基础上强化“虚拟集团”的开发,谋求规模性客户定制产品的研发、推广。
中国电信天翼大讲堂系列-移动通信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手机Web 电子邮件 应用软件
票务?打折票
照相机 红外线 和弦
NFC类应用
之外、mail/Web互动、EC、各种信息提供???
终端技术融合、接入技术的多样化、网 络的融合
传感器网的应用领域
传感器结点将真实世界信息连接到全球网络
IPv6无线家庭网络——光纤+无线
IPv6
终端技术融合、接入技术的多样化、网 络的融合
从 龟 壳、纸 到 互 联 网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莱茵罗克 (Leonard Kleinrock)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 的论文,该技术后来成了互联网的标准通信方式 ; ? 1969年:美国国防部开始起动具有抗核打击性的 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ARPANET”, 此后 ARPANET的技术开始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 ? 1971年:美国BBN科技公司的工程师雷·汤姆林森 (Ray Tomlinson)开发出了电子邮件;
关于无所不在的网络
学习
人与人的通信
工 作
人与机器通信 人与物的通信 物与物的通信
生 活
娱乐
关注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出现!
机对机/传感器网
在IPv6平台上的大量传感器和电子标签
RFID FeliCa与手机相结合、大致形成了六大服务领域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通信业务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较
GDP 增长率
通信收入增长率
59.1 48.7 42.3 31.4 43.7 35.4 33.1 24.6 14.1 13.1 12.6 14.6 13.9 12.6 11.5 11.711.4 9.1 7.3 9.1 10 10.1 9.8 10.510.9 35.7 40.8 4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作者: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一、移动通信运营业迅猛发展我国通信运营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经过5年的努力,电信运营业的发展模式已由垄断经营向竞争开放转变,通信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已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技术水平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个覆盖全国、联通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国家现代通信网基本形成,全网实现了数字化,网络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从1994年开始起步,国内用户数以年均30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目前已达到6000多万户,跃居世界第二位。
2003年1月-4月,全国新增电话用户3452.9万户,总数达4.55亿户,其中固话用户达2.2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26亿户。
全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比增长48.4%,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7.9%。
图1 1995年—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及移动电话普及率发展情况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从1987年我国引进第一套移动通信设备至今的16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1987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只有700多户;而10年之后的1997年8月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1000万户;此后又用了3年的时间在2001年4月用户数达到了1亿户,并于同年7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2亿户。
截止到2003年4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2.26亿户,普及率为16.2%。
图2 1996年—2002年全国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万户)目前,我国的GSM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祖国内地的所有地(市)和99%以上的县(市)。
我国不仅拥有世界最大的GSM移动通信网,而且0.33%的掉线率使得我国的GSM网络质量也已超过了欧洲发达国家。
我国GSM用户占全球总用户的1/3,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已经成为GSM网络大国。
1998年以来,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容量平均每年以接近60%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合计2.7亿户。
图3 1998年—2002年移动通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亿元人民币)2002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457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14.4%,5年平均增长达20.1%,收入规模是1997年的2.5倍。
其中,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迅猛,占电信业务总收入的47%,成为第一支柱业务;全国移动电话本地通话量占本地话务总量的89.3%,明显分流了固话业务;移动长话占长话总时长的27.9%。
图4 移动通信收入及在全国电信收入中所占比重二、移动通信制造业快速崛起总体发展情况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带动了移动通信制造业。
目前国内通信整机生产企业有43家(含三资企业25家),其中手机生产商37家(含22家三资企业),已形成年产手机1.5亿部的生产能力,2002年实际生产移动交换机9053万户,移动基站458万信道,手机1.3亿部。
其中国产品牌移动交换机、基站、手机分别占生产总量的33%、22%、12.3%,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尤其是国产手机已从1998年零的突破达到了如今超过30%的市场份额。
我国移动通信产品以优良的性价比、个性化的设计赢得了市场和用户。
2002年我国通信类产品出口92亿美元,增长34.7%;生产手机1.1亿部,其中出口3968万部,占生产总量的46.7%;出口金额41.25 亿美元,同比增长56.3%。
移动通信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和壮大,对我国移动运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降低了产品价格,节省了网络建设费用,拓宽了业务范围,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图5 1999年—2002年我国手机产、销及出口情况(万部)图6 1997年-2001年我国基站产、销及出口情况(万信道)图7 1999年-2001年我国移动交换机产、销及出口情况(万线)2002年,我国移动通信基站出口额达到47062万美元。
1998年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总规模仅为100多亿元人民币,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约2000亿元人民币,3年增长了20倍,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手机生产企业从1997年的5家发展到2002年的37家,其中GSM生产企业29家,CDMA生产企业20家,手机生产规模到2002年已达年产1.1亿部以上。
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据统计仅最近3年就为社会提供了近6万个就业岗位。
移动通信整机的发展带动了配套元器件、材料、专用设备业的发展,形成上下游产品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并延长了产业链。
继2002年我国手机制造业取得巨大成就后,2003年我国手机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最近对信息产业部监管的37家企业的数据统计,今年1月-4月份生产移动电话2779.03万部,同比增长同比增长60.3%,出口额46.2亿美元,主要出口产品为移动手机、基站和交换机。
移动通信产品研发获群体突破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各位部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我司会同信息产业部清算司及有关司局自1999年开始,在财政部及原国家计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实施了《国家移动通信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专项》(以下简称“移动专项”)。
由于部内各有关司局密切配合,各项目承担单位奋力拼搏,专项执行取得了很大成绩,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群体突破,不仅推动了国内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发展。
“移动专项”研发的各类通信产品迅速产业化,为各大运营商的网络建设节省了大量资金,有效扩大了多元化业务与运营服务,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移动通信产品研发专项执行简况:(1)产品研发项目及资金到位情况自1999年至2002年末,财政部共批复我部“移动专项”资金10.31亿元人民币。
移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①移动通信系统(交换与基站)、手机、多媒体信息终端研发及产业化;为移动通信整机配套的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等基础电子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②移动通信网络管理软件和增值服务系统开发;③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标准制订;④为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等。
4年总计安排了84个项目,由近百家行业骨干企业承担了这些项目。
在国家移动专项资金引导下,这些项目承担单位自筹60多亿元人民币资金投入,用于移动通信产品及其配套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
(2)移动专项主要进展和成果移动专项整体进展良好,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在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通过移动专项的支持,国内移动通信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移动通信产品研发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外的差距逐步缩小。
从2G的被动贴牌,到2.5G的跟踪研发,再到3G的争取主动,国内骨干移动通信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国内移动通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
一些骨干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寻求国际化发展,扩大产品出口,经过艰辛努力,并已初见成效。
1999年我国移动通信产品在市场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到2002年末国产移动交换机、基站和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0%、70%和30%,今年1月-5月,国内手机占到半壁江山。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与运营服务,繁荣了移动①移动通信系统项目关于GSM/GPRS和CDMA IS95/2000 1X两种制式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基站、基站控制器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基本完成了项目要求的任务,产品投入市场并且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如:中兴、华为公司生产的GSM系统打破了外国公司长期独占国内GSM市场的局面,2002年在移动通信边际网市场中占有主要份额,并打入国际市场,成为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
中兴通讯的CDMA系统设备在2001年中国联通一期主设备招标中取得7.5亿元人民币合同,占7.5%的市场份额,在2002年中国联通二期招标中又签下18亿元人民币定单,所占市场份额已超过15%。
华为公司CDMA系统在国际市场也取得很好效益。
东方通信、大唐电信、首信集团研发的两种制式的移动通信基站及系统也已完成样机开发设计工作,有部分产品实现小规模商用。
②移动通信终端研发项目◆手机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这是移动专项投入资金最多,也是难度最大的项目。
国内有10多家主要手机生产厂商都参与了此项目。
目前基本掌握了手机协议栈软件、应用软件的开发以及整机造型的自主设计和大生产技术,一些厂商还掌握了基带芯片设计、物理层软件开发技术,并拥有整机参考设计能力,使我国手机研发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在市场上得到普遍认可,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今年1月-4月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超过50%。
◆移动多媒体信息终端研发和无线笔记本电脑及专用终端开发项目。
这是2002年移动专项设立的研发项目,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了产品的总体技术方案设计,正在进行应用软件开发和生产前期准备工作。
进展较快的已完成样机生产,如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的无线移动笔记本电脑及专用终端项目、成都先锋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的GPRS移动数据接入模块项目、联想移动通信科技公司研制的无线掌上电脑项目等,都已完成样机开发,进行测试并准备投入小批量试制。
③为手机配套的元器件开发及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手机用SIM卡、砷化镓射频开关电路、LCD显示屏、锂离子电池、片式电阻、电容、电感、片式钽电容、片式变压器、片式发光二极管、片式三极管、微波介质器件和声表面波器件、滤波器、温度补偿石英晶体振荡器(TCXO) 、印制电路板、送受话器等均已实现批量为国内外移动通信制造企业配套,或已通过相关配套认证。
如大唐微电子自主开发生产的SIM卡已被中国移动采用,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并开始进入中国联通市场。
2002年由北京华虹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承担的“支持增值服务的SIM卡、UIM卡芯片和COS的开发”项目,已根据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不同需求,成功开发出支持移动梦网业务的STK卡、支持空中下载业务的OTA卡、支持联通165业务的UIM卡的操作系统,设计完成32K EEPROM和64K EEPROM智能卡,并已经供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使用。
在移动专项支持下,我国基础元器件产品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高频化、微型化方面取得突破,不仅为国内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还为国际知名品牌产品提供配套。
(3)移动通信产品研发专项支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发项目在移动通信产品研发专项中有关3G项目共安排了7项: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移动通信系统开发及产业化、TD-SCDMA标准及产品研发、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终端(双模)的研发及产业化、移动通信模拟试验环境建设项目、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发及标准制订、TD-SCDMA系统开发和标准制订、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终端(双模)的研发及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