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体施工法》

合集下载

平转法转体施工工法

平转法转体施工工法

平转法转体施工工法平转法转体施工工法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盘锦至营口客运专线是哈大客专与京沈铁路之间的联络线,其中盘锦特大桥124#〜127#墩设计为(80+ 128+ 80) m现浇连续梁,其中124#〜125 #墩跨林丰路,125#〜126#墩跨既有沟海线和电厂专用线,与沟海线斜交角度167° 10’, 126#〜127#墩跨石油管廊。

该梁平面位于半径5500m的圆曲线上,纵面位于半径25000m的竖曲线上,线路纵坡由%至%。

为减少上部结构施工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该桥采用转体(平转)的施工方法。

即先在铁路一侧浇筑梁体, 然后通过转体使主梁就位、调整梁体线形、封固转动体系的上、下转盘,最后浇筑合拢段,使全桥贯通。

转体段梁长(63+63)m 转体角度125#墩为12° 23“ 126#墩为12° 10";转体重量12000t。

为抵消转体时曲梁的横向不平衡弯矩,转动中心横向偏离桥墩中心7cm。

平转法转动体系主要由承重系统、顶推牵引系统和平衡系统三部分构成。

承重系统由上转盘、下转盘和转动球铰构成;顶推牵引系统由牵引索、牵引设备、牵引反力支座、助推反力支座构成;平衡系统由结构本身、上转盘的钢管混凝土圆形撑脚、大吨位千斤顶及梁顶配重等构成。

2.工法特点实用性强,有效改善施工条件,尤其适用于跨越营业线路、立交,水深流急和深谷、风景胜地、自然保护区等施工受限制的现场,与梁下空间无关,极大的改善施工条件。

施工过程安全性较好。

因为转体施工是在跨越障碍两侧施工,从安全方面比在障碍物上空作业要更安全。

而且,不会对桥梁下部的铁路、公路、立交、通航等造成影响。

梁部施工工艺灵活多样。

采用转体施工时,梁部可以采用挂篮悬浇、支架现浇或预制拼装进行施工。

施工工艺和所用施工机械简单,仅需千斤顶牵引,上转盘盘转动即可使上部结构在短时间内转体就位,简便易行,易于控制,便于推广。

《转体施工法》

《转体施工法》

《转体施工法2010年9月30日》《转体施工法》简介:第五节转体施工法桥梁转体施工是本世缆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

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成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转体施工法》正文开始>> ---第五节转体施工法桥梁转体施工是本世缆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

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成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完成,之后以桥梁结构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桥转体到桥位轴线位置合拢成桥。

转体施工一般适用于单孔或三孔的桥梁。

转体的方法可以采用平面转体、竖向转体或平竖结合转体.目前已应用在拱桥、梁桥、斜拉桥、斜腿刚架桥等不同桥型上部结构的施工中。

用转体施工法建造大跨径桥,可不搭设费用昂贵的支架,减少安装架设工序,把复杂的、技术性强的高空作业和水上作业变为岸边的陆上作业,不但施工安全、质量可取,而且在通航河道或车辆频繁的跨线立交桥的施工中可不干扰交通、不间断通航、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减少施工费用和机具设备,是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我国研究转体施工始于1975年。

1977年四川省公路部门首创拱桥使用四氟板平面转体施工,建成了净跨70m的箱形肋拱桥,转体重力12000kN。

1979年四川阿坝地区第一次用砼球面铰和钢滚轮的转体装置建成了曾达独塔斜拉桥。

1985年在山东和江西用转体法建造了立交桥和跨越铁路的立交桥,拓宽了转体施工的使用范围。

1989年四川省建成跨度达200m的钢筋砼箱形拱桥,采用天平衡重水平转体,并采用双箱对称同步转体施工,给转体施工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由于钢管砼拱桥在国内快速发展,为钢管砼拱桥转体法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1994年建成的浙江省新安江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

1996年建成的三座对外公路上三座钢管砼拱桥,莲花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黄柏河大桥和下牢溪大桥均采用水平转体施工。

1997年建成的江西省索都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

转体法

转体法
• 5 转体前应进行转体结构稳定、偏心及牵引力计算。牵引 设备应按计算牵引力的2倍配置
正式转体
平转到位
封铰
• 梁体转体就位后,在两端利用已架设好的临时支 墩固定梁体以保证梁体的稳定性,然后进行封盘 施工。采用帮条焊焊接预埋基础和实体块中的钢 筋,焊缝长度满足规范要求。采用第二次封盘, 第一次先封上盘混凝土,在与上部墩身的接口预 埋压浆浇注钢管,待封盘混凝土凝固后用灌浆法 填补因混凝土收缩留下的空隙,保证墩身与上下 盘间混凝土的整体性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分类
• 转体施工分为竖转法、平转法和平竖结合法。 • 平转法是将桥体上部结构整跨或从跨中分成两个 半跨,在桥台处设置转盘,将预制的整跨或者半 跨悬臂桥体置于其上,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脱架,以桥台和锚锭体系或锚固桥体重力平衡, 再用牵引系统牵引转盘,使桥体上部结构平转至 对岸成跨中合龙。再浇灌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 强度后,封固转盘,完成施工。 • 竖转法主要适用于转体重量不大的拱桥或某些桥 梁预制件。其转动体系由转动铰、提升体系、锚 固体系等组成。
平转法施工流程
下部承台施工
球铰安装
• 下部球铰安装 • (1)在安装前先检查球铰表面椭圆度、结构尺寸、规格等 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出厂前应有验收检查,运至现场安装 前还应检查,防止运输、搬运的变形、磕碰损伤等(下球 铰的现场组装,主要是锚固钢筋及调整螺栓的安装)。 • (2)精确定位及调整:利用固定调整架及调整螺栓将下 球铰悬吊,调整中心位置,然后依靠固定调整螺杆上下转 动调整高程。 • (3)固定:精确定位(中心、高程、水平)调整完成后 即可固定。
• 上球铰安装 • (1)清理上下球铰球面。(施工中要始终保持清洁、无 灰尘)。 (2)在定位销中心套管放入黄油四氟粉等润滑 剂,将定位销放入中心套管中,调整好垂直度和周边间 隙。 • (3)在下球铰球面上安装聚四氟乙烯滑板(由内向外), 用黄油四氟粉(或二硫化钼等)填满聚四氟乙烯滑板之间 的间隙,使黄油面与四氟滑板面平。 • 4)将上球铰吊装到位,套进中心销轴内,并调整水平、 与销轴间隙(居中)。 • (5)球铰安装完成后对周边进行防护,确保杂质进入不 到摩擦面内。

转体法施工

转体法施工

转体法施工1 工艺概述转体法施工它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工艺简便、施工设备少、节约施工用料、安全可靠、合拢速度快等特点,特别适合于施工场地狭窄,地势陡峭的山谷、宽深河流、施工期水位变化频繁不宜水上作业及跨线的铁路拱桥。

转体法施工可采用平面转体、竖向转体或平竖结合转体。

拱桥采用转体法施工主要是在山谷、河流的两岸或适当位置,利用地形或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拼装完成,然后以桥梁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跨拱转动到桥的轴线位置合龙成桥的施工方法。

转体系统由半跨钢管拱、交界墩索塔、扣索背索系统、上盘及平衡重;转台、环道、撑脚和基础、拽拉牵引系统等组成。

本工艺重点介绍拱桥转体施工,有关拱肋内混凝土压注施工的内容可参考本章其他工艺。

2 作业内容转体法施工内容主要是转体部分的施工、牵引转动体系的安装、线型测量及内力的监控、扣背索及预应力筋的张拉、半跨钢管拱转动到位及位置偏差的调整、转盘锁定及合拢段的临时锁定、主管合拢段的安装、拱脚及转盘间混凝土的封填、扣背索及预应力筋的交替拆除、拱座片石混凝土的回填。

3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0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铁路钢桥保护涂装及涂料供货技术条件》(TB/T 1527-2011)《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2012)《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207:2006)4 工艺流程图以北盘江大桥为例转体法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施工准备下盘、球铰、转台和上盘施工钢管拱预拼场布置及预拼支架安装钢管拱工厂内制造、预拼及涂装安装临时铰,于工地支架上拼装、焊接钢管拱肋半跨钢管拱拼装焊接成型、安装前扣点上下锚梁及鞍座支承体系安装扣索、背索、上盘剩余纵向预应力筋半跨成型钢管拱脱拱、调整及转动牵引体系安装、调试两岸钢管拱同时转体到位吊装合拢段主钢管、按设计要求焊接安装拱脚处拱肋嵌补段、临时转动铰固结封填拱脚及灌注上下盘间混凝土拆除扣索、背索、上盘后批纵向预应力筋等回填拱座片石混凝土图 4.1钢管拱桥转体法施工流程图5 工艺步骤及质量控制以北盘江大桥为例就转体法施工工艺步骤及质量控制分述如下:一、上下转盘、球铰、转台和交界墩施工1.拱座基坑的开挖,应满足以下要求:基坑开挖尺寸控制;基坑平面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欠挖,对边坡高度 H<8m,+0~+0.2m;8≤H<15 时,+0~+0.3;H≥15m,+0~+0.5m。

桥梁上部结构转体施工方法

桥梁上部结构转体施工方法

桥梁上部结构转体施工方法(1)概述①转体施工一般适用于各类单孔拱桥的施工,其基本原理是:将拱圈或整个上部结构分为两个半跨,分别在河流两岸利用地形或简单支架现浇或者预制装配半拱,然后利用动力装置将其两半拱体转动至桥轴线位置合拢成拱。

分为平面转体、竖向转体和平竖结合转体三种。

②平面转体:按照拱桥设计标高先在两边预制半拱,当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借助设置于桥台底部的转动设备和动力装置在水平面内将其转动至桥位中线处合拢成拱。

③竖向转体:在桥台处先竖向或者在桥台前俯卧预制半拱,然后在桥位垂直平面内绕拱脚将其合拢成拱。

根据河道情况可以:竖直向上预制半拱,然后向下转动成拱,其特点是施工占地少,预制可采用滑模施工,工期短,造价低;在桥面以下俯卧预制半拱,然后向上转动成拱,适于河内无水条件下使用。

④平竖结合转体:由于受河岸地形条件限制,采用转体施工时,前述两种方法均难以实施,只能在适当位置预制后,平转与竖转相结合,实现两个半拱桥位合拢。

(2)有平衡重平面转体施工1)转动体系构造①转动体系主要由底盘、上转盘、锚扣系统、背墙、拱体构造、拉杆等组成。

②底盘与上转盘:是桥台基础的一部分,地盘固定,上转盘与转体形成整体并可在底盘上旋转,从而实现拱体转动。

③锚扣系统:目的是把支承在支架、环道或滚轮上的拱体与上转盘、背墙全部连接成一个转动体系并脱离周边支承,形成一个支承在转动轴心或铰上的悬空平衡体。

④背墙:桥台的一部分,作为转体阶段的拱体扣索或拉杆的锚碇反力墙。

⑤拱体:预制完成的半拱。

⑥拉杆(拉索):连接半拱与台背的螺杆或者缆索。

2)有平衡重转体施3232序制作底盘一制作上转盘一布置牵引系统的锚碇及滑轮,试转上盘一浇筑背墙一施工支架,浇筑主拱圈上部结构(用预制构件组拼)+张拉脱架+转体合拢+封上下盘、封拱顶一松拉杆。

(3)无平衡重转体施工1)无平衡重转体一般构造①无平衡重转体施工具有锚固、转动、位控三大体系。

②锚固体系:由锚碇、尾索、平撑、锚梁(或锚块)及立柱组成。

转体施工工法

转体施工工法

转体法施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工法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1 前言随着国家的交通道路网的迅速发展,转体法施工大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已经广泛应用于一些横跨主要陆地交通道路和水上交通道路的桥梁施工。

转体法施工在整个桥梁施工过程中几乎不会对其跨的交通道路或水路造成任何影响。

其技术性能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工程造价等因素。

转体施工中由于转体T构重量大,转体对磨心、滑到、环道的制作精度和转体过程中对转体角度和转体后合拢精度要求较高,所以磨心、滑到、环道的施工以及箱梁施工中标高及线形的控制是桥梁是否能够顺利转体并精确就位的关键.2006年由中铁十五局集团承建的苏州市兴郭路跨苏嘉杭高速公路大桥工程主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具体结构形式见图1—1)转体施工中,借鉴以往转体施工中的实践经验并在磨心、滑到、环道以及在箱梁转体施工中自主创新,避免在以往转体桥梁施工中的通病:滑到在箱梁转体过程中全部被支腿挤压变形、箱梁转体后梁端高差过大、箱梁转体后线形不顺畅等问题,顺利转体,就位准确.合拢后两个转体T构梁端高差最大仅为9mm,完全小于国家规定20mm。

该工程顺利竣工验收后,工程质量得到业主和苏州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2008年8月结合该工程进行研究的科技开发项目《跨线桥连续性箱梁转体施工技术研究》经专家评审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总结后形成本工法。

图1—1 主桥箱梁结构布置图2 工法特点2.1本工法采用千斤顶直接顶推比传统牵引系统转体方案节省了大量的地锚工程,节约了资金,缩短了工期。

2.2本工法整体施工过程中仅在中跨合拢安装和拆除吊架时临时封锁了高速公路的一个车道,整个主桥施工没有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车.2。

3 本工法施工机具简单,便于操作,转体所用机具采用箱梁施工中的张拉机具就可以,无需投入专项机械;在箱梁施工中采用更为成熟、安全的满堂支架法进行施工,同以往的跨线桥的挂篮施工相比更为安全可靠。

转体施工法名词解释

转体施工法名词解释

转体施工法名词解释
转体施工法就是利用桥位地形,在岸墩或桥台陆地上预桥跨结构,并旋转就位的施工方法。

可分成三个阶段,即陆地构件的预测、预构件的转体和桥跨结构的就位。

具有设备少,工艺简便,用材节约,安全(变高空作业为陆地作业),速度快,造价低等一系列优点。

但是,目前转体施工法仅限于单跨桥梁的施工,转体施工的主要施工工艺转体技术和设备,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以便使转体施工法在各种桥型中的应用更加普及和深入。

桥梁转体施工是在建高铁遇到障碍时,采用的一种施工方法。

例如,高速铁路在跨越既有铁路、公路等障碍时,如果采用常规方法施工如有物体掉落会危及通行的火车、汽车、行人的安全,也可能对电气化铁路的高空线路形成威胁,电气化铁路的高压线还会对上方进行连续梁施工作业人员
形成危险等。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工程师们创造性地发明了转体施工法。

所谓的转体施工,就是连续梁在与障碍物平行的方向上施工,这样桥梁施工对运营线路没有任何影响,但是需要在连续梁的桥墩下部设置一个转轴,当桥墩以及上方的两侧待悬臂梁体施工完成后,可以用转轴转动,实现跨越障碍的目的,这个过程称为转体。

转体过程一般需要1~2小时。


了安全,在转体过程中,运营的线路临时中断,转体完成后就可以恢复通车了。

转体施工方法及应用

转体施工方法及应用

合拢
转体合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严格控制桥体高程和轴线,误差符合要求,合 拢接口允许相对偏差可参照悬浇连续梁(刚构) 要求。
• 2合龙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和龙时的温度与设 计要求温度不一致时,应计算温度影响,修正合 拢高程等。合龙的其他要求应按设计或悬浇连续 梁(刚构)要求控制。
平竖结合转体施工步骤
• (3)在下球铰球面上安装聚四氟乙烯滑板(由内向外), 用黄油四氟粉(或二硫化钼等)填满聚四氟乙烯滑板之间 的间隙,使黄油面与四氟滑板面平。
• 4)将上球铰吊装到位,套进中心销轴内,并调整水平、 与销轴间隙(居中)。
• (5)球铰安装完成后对周边进行防护,确保杂质进入不 到摩擦面内。
上部承台施工
• 转体法相比传统方法优点
• (1)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少、施工简单、操作安全。
• (2)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力学性能好。
• (3)转体法能较好地克服在高山峡谷、水深流急和经常 通航的河道架设大跨度构造物的困难,尤其是对修建处于 交通繁忙的城市立交桥和铁路跨线桥,其优势更加明显。
• (4)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节约投资。
• 2)采取措施(如搭设平台,操作人员在平台上工作)不 得扰动下球铰;
• 3)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和浇筑后应随时检查、调整下球铰 的中心位置、水平、高程等。
• 上球铰安装
• (1)清理上下球铰球面。(施工中要始终保持清洁、无 灰尘)。 (2)在定位销中心套管放入黄油四氟粉等润滑 剂,将定位销放入中心套管中,调整好垂直度和周边间 隙。
• 4 试转。全面检查牵引动力、转动体系、位控体系、防倾 保险体系,建立主墩转动角速度与悬臂端部转动线速度的 关系,以便在转动过程中,把转动速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体施工法2010年9月30日》《转体施工法》简介:第五节转体施工法桥梁转体施工是本世缆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

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成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转体施工法》正文开始>> ---第五节转体施工法桥梁转体施工是本世缆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

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成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完成,之后以桥梁结构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桥转体到桥位轴线位置合拢成桥。

转体施工一般适用于单孔或三孔的桥梁。

转体的方法可以采用平面转体、竖向转体或平竖结合转体.目前已应用在拱桥、梁桥、斜拉桥、斜腿刚架桥等不同桥型上部结构的施工中。

用转体施工法建造大跨径桥,可不搭设费用昂贵的支架,减少安装架设工序,把复杂的、技术性强的高空作业和水上作业变为岸边的陆上作业,不但施工安全、质量可取,而且在通航河道或车辆频繁的跨线立交桥的施工中可不干扰交通、不间断通航、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减少施工费用和机具设备,是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我国研究转体施工始于1975年。

1977年四川省公路部门首创拱桥使用四氟板平面转体施工,建成了净跨70m的箱形肋拱桥,转体重力12000kN。

1979年四川阿坝地区第一次用砼球面铰和钢滚轮的转体装置建成了曾达独塔斜拉桥。

1985年在山东和江西用转体法建造了立交桥和跨越铁路的立交桥,拓宽了转体施工的使用范围。

1989年四川省建成跨度达200m的钢筋砼箱形拱桥,采用天平衡重水平转体,并采用双箱对称同步转体施工,给转体施工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由于钢管砼拱桥在国内快速发展,为钢管砼拱桥转体法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1994年建成的浙江省新安江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

1996年建成的三座对外公路上三座钢管砼拱桥,莲花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黄柏河大桥和下牢溪大桥均采用水平转体施工。

1997年建成的江西省索都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

广东省南海市的雅瑶立交桥和谢叠大桥均为了T型刚构,采用水平转体施工。

在表10—1中列出我国部分转体施工的桥梁。

平面转体可分为有平衡重转体和无平衡重转体。

有平衡重转体一般以桥台背墙作为平衡重,并作为桥体上部结构转体用拉杆的锚碇反力墙,用以稳定转动体系和调整重心位置。

为此,平衡重部分不仅在桥体转动时作为平衡重量,而且也要承受桥梁转体重量的锚固力。

无平衡重转体不需要有一个作为平衡重的结构、而是以两岸山体岩土锚洞作为锚碇来锚固半跨桥梁悬臂状态时产生的拉力,并在立柱上端做转轴,下端设转盘,通过转动体系进行平面转体。

二、拱桥竖向转体施工当桥位处无水或水很少时,可以将拱肋在桥位进行拼装成半跨,然后用扒杆起吊安装。

当桥位处水较深时,可以在桥位附近进行拼装成半跨,浮运至桥轴线位置,再用扒杆起吊安装。

三峡莲沱大桥属基本无水安装,浙江新安江大桥和江西索都大桥均采用船舷浮运至拱轴线位置起吊安装。

以下介绍莲花大桥竖向转体的施工方法。

莲花大桥全长341.9m,桥面宽18.5m,主桥跨径为48.3m+114m+48.3m的三跨钢管砼系杆拱桥。

中跨为中承式无铰拱,两边跨为上承式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拱。

拱肋断面为哑铃形,由直径为1—2m的上、下钢管和腹板构成,拱肋高为3m。

两拱肋之间设有钢管砼横斜撑联系。

半跨拱肋的拼装就在桥轴线位置立架安装。

(一)钢管拱肋竖转扒杆吊装的计算钢管拱肋竖转扒杆吊装的工作内容为,将中拱分成两个半拱在地面胎架上焊接完成,经过对焊接质量、几何尺寸、拱轴线形等验收合格后,由竖在两个主墩顶部的两副扒杆分别将其拉起,在空中对接合拢,如图10—41所示。

由于两边拱处地形较高,故边拱拱肋直接由吊车在胎架上就位拼装。

扒杆吊装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为;起吊及平衡系统的计算;扒杆的计算;扒杆背索及主地锚的计算;设置拱脚旋转装置等。

以下分别给予介绍。

1.起吊过程中扒杆系统最大受力计算扒杆吊装系统的计算,以起吊三斗坪侧半拱为例,计算简图如图10—42所示。

图中轨为半拱拱肋和横熙撑及附件等重力,共2522kN,G2为平衡梁重力53kN。

考虑到施工荷载以及起吊过程中的冲击荷载,起吊荷载为2880kN。

由图10—42所示,可计算出各部钢丝绳的受力:吊索受力P1=3122kN;起重索受力P2=3455kN;扒杆背索受力P3=2919kN。

经计算知,由起始位置计算出的上述各力均为最大值。

2.起吊及平衡系统的计算起吊系统包括:卷扬机、起重索组等;平衡系统包括:平衡梁、吊索等。

(1)起吊系统的计算根据起重索受力P2的值,起吊系统选用2对2000kN的滑轮组,起重索选用Ф39mm的钢丝绳,采用双联穿法,通过平衡梁上的导向滑轮将两对滑轮组串联起来。

每对滑轮组绕8圈钢丝绳,共有34道钢丝绳受力。

经计算得到2个跑头的拉力均为T=142kN.故选用2台200kN的卷扬机。

起重索的安全系数为K=5.55。

(2)平衡系统的计算平衡梁采用36mm厚为16Mm钢板焊接而成,上下端的吊耳通过轴销分别与起重索和吊索的滑轮相连。

经计算,平衡梁具有足够的强度,并具有较大的刚度,在起吊过程中起到一个刚性扁担的作用。

根据P1的值,吊索选用Ф56mm 钢丝绳,每边走6道,两边等长且在起吊过程中保持定长。

吊索与拱轴线之间的水平夹角为14。

G经计算吊索的安全系数为K=6.12。

3.扒杆的计算扒杆的结构如图10—42所示,两根立柱采用钢板卷制的钢管,钢管直径为4800mm,顶部横梁为钢板箱梁。

扒杆的计算高度为35m,顶部立柱中距2.7m,底部为16.8m。

扒杆底部为一块1400mm×1200mm×36mm的钢板,并与立柱焊连。

扒杆面内设有横向和剪力撑,面外设有槽钢,以加强其刚度。

扒杆属于偏心受压构件,因此按偏心受压进行整体稳定性检算。

由于扒杆底脚板是放置于墩顶的,且脚板下铺设5cm厚的木板,在起吊拱肋时允许其有微小转动,故按铰支考虑,4.扒杆背索及主地锚的计算已知背索所承受的最大总处力为2919kN,每副扒杆有四副背索,每副背索承受730kN的拉力。

考虑到起吊过程中四副背索可能张力不均匀,取0.85的不均匀折减系数,故每副背索按的860kN受力计算。

每副背索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用Ф56mm的钢丝绳走2道,下段用一对1000kN的滑轮组,以便调整背索的受力。

钢丝绳采用Ф26mm,走12道。

主地锚按3100kN承载能力计算,采用L型卧式钢筋砼地锚,长15m,高2.8m,底板宽4.5m,厚55cm,背墙厚35cm。

地锚的抗滑、抗倾覆、抗拔安全系数均大于2。

5.拱脚旋转装置拱肋在竖转吊装过程中,拱肋需绕拱脚旋转。

旋转装置采用厚度为36mm的钢板在工厂进行配对冲压而成,这样使两个弧形钢板较密贴。

在两弧形钢板之间涂上黄油,以减小摩阻力。

拱脚旋转装置如图10—43所示。

(二)钢管拱肋坚特吊装1.竖转吊装的工作顺序安装拱肋胎架.安装拱脚旋转装置,安装地锚,安装扒杆及背索,拼装钢管拱肋,安装起吊及平衡系统,起用三斗坪侧半拱,起吊宜昌侧半拱,拱肋合拢,拱肋标高调整,焊接合拢接头,拆除扒杆,封固拱脚。

2.扒杆安装为了便于安装,扒杆分段接长,立柱钢管以9m左右为一节,两节之间用法兰连接。

安装时先在地面将两根立柱拼装好,用吊车将其底部用于墩顶扒杆底座上,井用临时轴销锁定,待另一端安装完扒杆顶部横梁后,由吊车拾起扒杆头至一定高度,再改用扒杆背索的卷扬机收紧钢丝绳将扒杆竖起。

3.拱肋吊装起吊采用两台200kN同步慢速卷扬机,待拱肋脱离胎架10cm左右,停机检查各部运转是否正常,并根据对扒杆的受力与变形,钢丝绳的行走,卷扬机的电流变化等情况的现谢结果,判断能否正常起吊。

当一切正常时,即进行拱肋竖向转体吊装。

拱肋吊装完成后,进行拱肋轴线调整和踌中拱肋接头的焊接。

有平衡重转体施工的特点是转体重量大,施工的关键是转体。

要把效百吨重的转动体系顺利、稳要地转到设计位置,主要依靠以下两项措施实现:正确的转体设计;制作灵活可靠的转体装置.井布设牵引驱动系统。

目前国内使用的转体装置有两种,都是通过转体实践考验,行之有效的。

第一种是以四氟乙烯作为滑板的环道平面承重转体;第二种是以球面转轴支承辅以滚轮的轴心承重转体,见图10—44。

第一种转体装置是利用了四氟材料摩擦系数特别小的物理特性,使转体成为可能。

根据试验资料,四氟板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0.035一0.055,动摩擦系数为0.025一0.032,四氟板与不锈钢板或镀铬钢板之间的摩擦系数比四氟板间的摩擦系数要小,一般静摩擦系数为0.032一0.051,动摩擦系数为0.021一0.032,而且随着正压力的增大而诚小。

第二种转体装置是用砼球面铰作为轴心承受转动体系重力,四周设保险滚轮.转体设计时要求转动体系的重心落在轴心上。

这种装置一方面由于铰顶面涂了二硫化钼润滑剂,减小了牵引阻力(根据几座桥实测,动摩擦系数约为0.06),另一方面由于牵引转盘直径比球铰的直径大许多倍,而且又用了牵引增力滑轮组,因而转体也是十分方便可取的。

四川曾达斜拉桥、湖南洞口石背桥等都是用这种转动装置实现转体的。

从我国40余座桥梁转体施工的实践证明;桥梁转体施工不但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实际施工中也是容易实现的。

(一)转动体系的构造从图10—44中可知,转动体系主要由底盘、上盘、背墙、桥体上部构造、拉杆(或拉索)组成。

底盘和上盘都是桥台基础的一部分,底盘和上盘之间设有能使其相互间灵活转动的转体装置。

背墙一般就是桥台的前墙,它不但是转动体系的平衡重,而且还是转体阶段桥体上部拉杆的锚碇反力墙。

拉杆一般就是拱桥的上弦杆(桁架拱、刚架拱),或是临时设置的体外拉杆钢筋(或扣索钢丝绳)。

转动体系最关键的部位是转体装置桥台的下部。

1.聚四氟乙烯滑板环道这是一种平面承重转体装置,它由设在底盘和上转盘间的轴心和环形滑道组成,具体构造见图10—45。

图中a)为环形滑道构造;b)为轴心构造,其间由扇形板联结。

(1)环形滑道这是一个以轴心为圆心,直径7—8m的圆环形砼滑道,宽0.5m,上、下滑道高度约0.5m。

下环道砼表面要既平整又组糙,以利铺放80mm宽的环形四氟板。

上环道底面嵌设宽100n1m的镀铬钢板。

转独和环通上灵活转动的上转盘。

这种装置平稳、可靠,承受转体重量大,转动体系的重心与下转盘轴心可以允许有量的偏心值。

(2)转盘轴心由砼轴座、钢轴心和轴帽等组成。

轴座是一个直径1tom左右的25号钢筋砼矮墩,它不但对固定钢轴心起着定位作用,而且支承上转盘部分重量。

合金钢轴心直径0.1m,长0.8m,下端0.6m固定在砼轴座内,上端露出0.2m车光镀铬,外套10mm厚的聚四氟乙烯管,然后在轴座顶面铺四氟板,在四氟板上放置直径为0.6m的不锈钢板,再套上外钢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