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的认识
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与集约利用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与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村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1. 科学规划耕地利用科学规划耕地利用是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的基础。
政府应加强对耕地流失的控制,推进土地整治和耕地复垦工程,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同时,科学合理地划分耕地、林地和草地,避免土地过度开发和滥用现象的发生。
2. 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是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设备,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使用温室、水肥一体化、滴灌等节水技术,也能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修建水库、坝塘、渠道等水利设施,可以改善灌溉条件,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率。
另外,合理的灌溉制度和水资源管理,也能够减少用水浪费,避免土地因为缺水而导致废弃。
二、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1.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在土地上进行规模化种植、养殖等经营活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同时,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增加土地的附加值。
2. 实施农田土壤改良农田土壤改良是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施加有机肥料、配合合理的轮作和休耕制度,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科学调控土壤酸碱度和微生物群落平衡,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也具有积极意义。
3. 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的土地权属登记和流转机制,促进土地的集约使用和流动,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灵活性与效率。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节约集约利用的含义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
度简单的来说就是将土地集中交付给少数人来统筹管理、统筹生产、利用,以发挥土地的更大的使用功能;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二、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背景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实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动态监控,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审核、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提供依据,也是我国土地基本国情(土地总量有限,人多地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的客观需求。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以下简称《通知》),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推动科学发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件。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做好《通知》的学习贯彻落实工作。
三、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评比活动3.1创建活动评比活动情况介绍以“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工作作风,开展创建活动试点工作。
一是经2010年第8次部长办公会审议,制定了创建活动方案和2010年度实施方案,各省级和试点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也参照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创建活动工作方案。
二是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机构。
部专门成立创建活动办公室,由18个司局和单位组成。
目前,已初步形成第二批专家库。
以建立双管齐下的激励约束导向机制为目标,构建创建活动指标标准体系。
一是依托部已有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有制度及相关研究成果,形成了创建活动指标标准体系框架。
二是构建了土地和矿产资源节约集约指标标准体系。
三是各省按照部下发的指标标准体系框架,积极探索,制定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指标标准体系。
浅谈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

存 在的 问题 , 了解不 同功 能区土地利用布局和利用 强度 , 了解某
一
用 的实际状况的用地项 目一律不批 , 从源 头制止浪费土地现象 ; 2 ) 要充分利用 闲置土地, 积极盘活存量土地, 提 高土地利用
效 率 要 定 期 开 展存 量 建 设 用 地 资源 普 查 , 制 定 鼓励 盘 活 存 量 土 地 的政 策 措 施 。 改造 中 、 低产 田, 整 治 闲散 地 和 废 弃 地 , 提 高 土 地 利
具体 地 块 开 发 利 用 潜 力 , 从 而 科 学 地 制 定 土地 利用 指 导 方针 和
对策, 合理布局用 地 , 制 定最佳开 发方案 , 发 挥土地利 用最大 效
益。
1 . 4土地节约集 约利用有利于土地市场发展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 , 人们对土地利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地 资源优化配置 , 使资源共享 、 功能互补 。 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 相 结合 的土地优 化配 置原则 , 能有效抑制 因盲 目性、 随意 性而 造 成行 为失当, 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
果。
4 ) 监 管机 制 不 健 全 , 执 法 监 察 不 到位 有 些 地 方 节 约 集 约 用 地 责任意识 淡薄 , 没有建立 监管机 制、 动 态巡查机 制 , 建 设 用 地 批 前、 批 中、 批 后 动 态 巡 查 不及 时 , 对 各 种违 法 违 规 用 地 执 法 监 察 不 到位, 影 响 节 约 集约 利 用 土 地 实 际 效 果 ; 5 ) 后 备 资源 、 土地 开 发 复 垦 整 理 空 问不 足 由于 国 民经 济 的 飞 速发展, 一些耕地、 林地、 草地 、 山地 等 资 源 均 被 利用 , 后 备 资 源 潜
用地, 大 力 提 倡 节 约 集约 用 地 水 平 。不符 合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计划 、 国家 产 业 政 策 、 土 地 利 用 总体 规 划 以及 建 设 用地 和 土 地 利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概念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概念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生产力和综合效益的利用。
它强调在土地利用中注重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综合规划:在土地利用中,要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根据土地的不同特点和用途需求,合理确定土地的利用模式和布局,避免土地的重复开发和浪费。
2. 高效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注重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将土地的利用密度提高到最高限度,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多功能利用:土地集约利用要注重实现土地的多功能利用,即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使土地在满足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的需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4. 节约用地:土地集约利用强调要合理节约用地,避免不必要的土地占用和浪费,采取节约用地的措施,如多层建设、土地复用等,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
5. 生态保护:土地集约利用要注重生态保护,保护好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生态效益,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指在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多功能利用和节约土地占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这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向。
关于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的探讨

关于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的探讨作者:叶晓林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针对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不足,耕地数量每年逐渐减少等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要性。
并通过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达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措施Abstract: In our country, person much ground is little, person ground contradiction is increasingly acerb today, according to land in land use structure and layout unreasonable, construction land extensive, land utilization rate is low, mothball resource is little, land development space, farmland amount every year gradually reduce such problems, we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saving and intensive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land. Through the planning, planning and regulation, make full use of idle land, construction land reserve system shall be perfected, make land development to arrange the job,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responsibility, make everyone aware of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1800000000 acres of arable land to adhere to the red line.Key words: land resources; intensive use; measures;中图分类号:DF453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3。
关于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

加强土地执法监察
02
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占地和违规建设行为,维护
土地管理秩序。
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
03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土地利用情况,及
时发现和纠正土地浪费现象。
03
集约利用土地的方法与措施
推进土地集约化利用
1 2
制定土地集约化利用标准
根据不同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制定土地集约化 利用标准,明确土地利用强度、建筑密度、绿地 率等指标。
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中,需要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节约和 集约利用土地,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02
节约土地的方法与措施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
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和用地布局, 优化城市功能分区,提高土地利用效 率。
完善园区配套设施
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包括交通、物 流、通讯、环保等设施,提高园区 综合承载能力。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加强土地供需调控
通过土地供应计划和供地政策,加强土地供需调控,保持土地市 场平稳运行。
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
健全土地价格评估体系,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在土地 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加强城市更新和改造
通过城市更新和改造,盘活低效用地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 效益。
在城市规划中,应明确各类建设用地 的规模和布局,限制无序蔓延和过度 扩张,防止土地浪费。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推广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
鼓励在城市中心区和商业区建设多层、高层建筑,提高土地集约 化利用水平。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方法分析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方法分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一。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压力和挑战。
如果不能有效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就将会给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研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必要性和方法,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保护土地资源的生态和环境功能土地不仅是经济资源,也是生态资源。
土地生态系统对于生产生态物质、维持水循环、适宜气候、控制氧气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
土地草地生态、森林生态和湿地生态等的保护需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2. 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稳定土地利用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对于增进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此,保持城市和乡村之间农产品、原材料等的平衡来源,改善农村居民和农民的生产与生活。
3. 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土地利用不仅是国际社会对于自然环境的和治理理念的主流,同时也是新领域对于生态文明发展和建设的创新成果。
以此,实现资源利用优化、生产能力提升和社会资源效益提高等,为未来人群保留资源。
1. 实施土地利用整理土地利用整理是利用整理技术,对土地进行分类、整合、规划和开发的一种方法。
可以通过整理合并不必要的地块,拓展土地利用规模;通过整地改善,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规划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 推行节约用地战略节约用地战略是在确保生态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提高经济效益来减少用地面积。
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地下室、高层建筑、地上公共设施共享等。
3. 推行土地流转和产业集群土地流转是指把土地的经营权或使用权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的行为。
实行土地流转,可以使地理位置相近、资源能够共享的农户、企业或居民进行联合开发,形成产业集群,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和资源优化。
4. 加强土地监管加强土地监管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保障之一。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方法分析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方法分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日益凸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及必要性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但是它是有限的,无法无限制地增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土地资源的紧缺性变得愈发显著,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土地的消耗主要来自于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等,这些活动都在加速土地的消耗和破坏,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使用的浪费和盲目开发,从而减缓土地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需要。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也能够提高土地资产的价值,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来实现,包括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农村规划等。
在国土规划中,要严格控制土地资源利用总量,合理划定各类用地功能区,保护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避免土地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城市规划要科学设置城市用地布局,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农村规划要科学规划农村用地,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同时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 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对耕地、林地、水域等重要土地资源的保护,禁止盲目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的生态功能和自然特征。
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土地开发和利用的监管,整合土地资源的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3. 推动城乡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土地综合整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通过整合城乡土地资源, 强化土地功能的协调性和集约性, 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土地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的认识摘要:我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人口众多,所以土地资源相对来讲是匮乏的,加之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发展和建设必然要用地,所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土地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大,人多地少的矛盾不断激化,而同时我国人均耕地水平处于落后地位,粮食安全要求我们必须确保耕地红线不动摇。
因此,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确保国民经济高速的、可持续的发展,而在开展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土地资源的节约与集约利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可持续;利用;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大力发展工业,推进城镇化进程来不断增强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土地需求的不断增大,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现阶段正是实现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阶段,综合实力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GDP翻两番,工业化和城市化基本实现的阶段,土地的开发利用和建设活动不断增加,对土地资源的要求越来越大,而同时我国人均耕地水平处于落后地位,粮食安全要求我们必须确保耕地红线不动摇。
面对如此严峻的土地现状,节约与集约用地显得极端重要。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可以给我们提供可观的土地资源,通过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我们才可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开展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过程中,虽然我们有着不小的成果,但是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1.我国现阶段推进节约与集约用地中的问题:近年来,虽然通过各方面不懈的努力我们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如节约了一定耕地的面积、降低了土地利用成本和保障了可持续发展等等,但从某些方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1在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方面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现阶段大多民众甚至部分国土部门用地观念滞后,缺乏进行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急迫感、责任感。
从目前情况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观念还不能完全深入人心,一些地方领导还错误的认为,土地供给问题是阻碍其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原因,在严格落实土地政策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上的工作进展缓慢。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相应带来了资源紧缺的问题,但是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因过分追求经济发展,急于求成,往往用资源代价换取短暂的经济繁荣,利用有限的甚至是紧张的土地资源进行招商引资、进行大面积的房地产开发等等,导致了土地利用中的浪费、闲置,造成空置率居高不下,使约与集约利用土地成为空谈,直接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集约节约用地共识仍未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目前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文件上和试点区上,并未成为企业和民众觉行为,更不要说是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果没有用地者的自觉遵守、主动参与,节约集约用地只能是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一厢情愿的事,所达到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1.2闲置土地和违法用地是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必须克服的难题;由于近几年招商引资活动与城市建设活动比较频繁,所以现阶段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现象较为突出,为了加快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各地或多或少实行了以地融资的政策,开发区为了招商引资等,造成了部分土地的无效扩张,影响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整体提升。
虽然法律法规对闲置土地规定了处置办法,闲置一年以上要收取闲置费,闲置二年以上要依法无偿收回,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受地方利益的保护,政府职能部分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政策,同时也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土地批后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往往是企业取得土地后,想怎么用就怎么用,造成了大量土地的闲置和低效利用。
相对于闲置土地的行为,违法用地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土地利用动态巡查、跟踪管理不到位,存在土地违法利用现象,违法案件执法不到位,在农村强行占用、征用耕地建房、建厂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区内违法改变土地用途的现象随处可见。
总之,土地违法使用的情况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3用地结构不够合理,城市土地低效无序,农村土地浪费严重;在前一发展阶段,大部分工业项目用地基本上以传统独立式院落为主,且面积较大,工业规划区块内标准厂房及多层厂房等先进的空间组织形式所占的比例比较低,土地空间未得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工业用地除生产及生产辅助设施用地外,其内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等非生产性用地所占比例过大,致使建设用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而在农业发展上,农民建房是用地大户,随着农民不断沿村庄外围建房,在村内产生了大量的空闲地、空地、荒地、劣地;另外,由于农村的监管措施与管理力度不够,有很多一户多宅的现象产生,更有甚者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进行建设活动。
由于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土地利用结构的竞争,一些单位盲目招商,对项目把关不严,不能从长远角度综合考虑问题,引进的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发展潜力低下,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极不合理。
大多城市的旧城区已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一些房屋破旧不堪,长期空置,街巷纵横交叉;而新区建设更是只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土地利用结构失衡。
另外,有一些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总体规划不能有效的同步衔接,尤其是小城镇建设,居民点分散,缺乏科学规划,只贪图一时方便,缺乏长远规划;忽视规划投资,起点低,摊子大,建筑容积率低,建设随意性强;不能立足当地实际,以外延扩张为政绩,造成土地利用率低,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应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逐年缩小。
但是在农村,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建住宅也不断向外扩张,转移到靠近公路等交通方便的地域,很多老村内形成了“空心村”,对它们的治理利用也有相当的难度。
根据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农村居民点粗放型用地的现象仍旧存在,人均建设用地规模明显偏大,一户多宅或一家多户的情况较为普遍,农村土地管理措施的不到位,使农村成为土地利用效率最为低下的重点环节,节约集约利用问题也最为严重。
1.4规划修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快,以便于开展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等活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造成了社会和经济形势的迅速变化,因此原来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且原规划用地布局较分散,导致了重复建设的现象,不利于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另外,由于许多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满足不了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为追求经济发展不惜过度开垦利用土地、浪费土地、甚至占用耕地的行为。
另外,由于在规划目标、内容等方面缺乏协调,导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特别是城镇规划衔接不够密切,不能很好地控制和引导用地,一些边角地、废弃地长期处于低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的状态,土地资产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因土地利用效率低而引发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凸现。
2.解决土地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的对策:2.1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不高的问题;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树立正确的土地利用观念,使节约与集约用地、先进科学的用地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对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至关重要。
在新的社会和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好的路径是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倡导节约集约用地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良好氛围,全面建设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切实管好土地增量,盘活土地存量,开发后备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质量。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
因此,我们在国土资源管理和创新中,要始终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坚持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路子,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产出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要切实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确立“只有节约与集约用地,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面推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走内涵挖潜的新模式,全面推进资源、资产、资本的圆满结合和数量、质量、生态管控并举的资源管理新机制,真正实现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变,由粗放使用向高效利用转变。
2.2利用相应制度和政策处理闲置土地和违法用地;(1)加强全程调控,把好项目关口,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利用相应制度和政策处理闲置土地;严格把守项目预审与土地供应,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标准,避免闲置用地的产生。
首先,建立项目申报预审制度,提高建设项目用地的“门槛”,有选择地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的项目;对一些投入少、效益低,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要进行否决;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对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非生产用地比例不达要求的项目,要相应核减用地面积,促进企业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
其次,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土地供应政策,按照项目每亩的投入强度进行考核供地,对投资强度达不到要求的项目或固定资产投资低于标准的项目不再单独供地。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挖潜力度,发挥土地最大效能。
从我国现在土地利用现状看,走土地扩张发展的路已经不符合实际,应把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放在盘活存量土地上。
要出台配套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处置力度,促进闲置地的开发利用。
还可以开展以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庄为主要内容的“三旧”用地改造工作,盘活这些建设用地,即可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也实现了节约利用土地的目的。
盘活存量土地要形成制度,要把每年利用存量土地的比例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标准,激励地方官员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2)健全执法机制,加强土地利用监管,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利用相应制度和政策处理违法土地。
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执法管理长效机制,完善由县国土、纪检监察、建设、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执法联动机制,持续开展用地情况执法检查,从查处非法转让、闲置土地和破坏、浪费土地资源等违法违规案件入手,动真碰硬,切实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实效。
对一些违法批地、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破坏耕地、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重大违法案件,要从重从严查处,并公开处理结果。
做到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又查处违法责任人。
该退地还耕的坚决退地还耕,该拆除地面建筑物的坚决拆除,该罚款的坚决罚款,该追究责任人责任的必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