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写作指导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命题审题立意分析及写作示例

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命题审题立意分析及写作示例

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命题审题立意分析及写作示例题目再现:(小作文)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微信朋友圈有“点赞”功能。

有人关注“点赞”数量,有人热衷于给人“点赞”……对“点赞”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例文:在我看来,微信朋友圈的“点赞”功能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潜在问题。

一方面,点赞是对他人分享内容的认可和鼓励,有助于增进友谊和社交互动。

另一方面,过度关注点赞数量可能导致虚荣心的滋生,甚至影响真实的自我表达。

因此,我们应理性看待点赞,用它来传播真相传递公平正义,而非成为虚荣心的奴隶。

(2)年级准备开展“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计划在目的地研学两天,现征询同学们对目的地的建议。

你建议去哪里?请说说理由。

要求:明确写出名人及其故乡,重点陈述理由,理由合理。

例文:选择绍兴作为研学目的地的理由如下:首先,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巨擘,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走进鲁迅的故乡,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成长背景、创作环境以及思想形成过程,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

其次,绍兴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观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历史文化遗迹,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绍兴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

我们可以游览东湖、鉴湖等自然景观,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

这样的研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够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综上所述,我建议将“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的目的地定为浙江绍兴。

(3)请以“月的独白”为题目,用月亮的口吻,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例文:月的独白我是那高悬夜空的明月,静静洒下银白的温柔。

我见证了多少离合悲欢,却只能默默无言,静静守望。

我在夜空中独自轮转,穿越云层,历经风霜。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知识梳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是对命题材料内涵的挖掘,对材料背后引导语的领会,对作文写作要求的理解;是审清命题材料的层次、关系、内涵、性质、情感、意图、褒贬,审清引导语对对象、情境、表现形式等层面的界定,审清写作要求对主题、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的规定。

立意是审题的结果,是作文题目要求之下所要明确的看法和态度,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一、多元思辨作文审题立意(一)概念解读: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材料往往是具有“争议性”的,这里的“争议性”就是指站在哪个角度看都有一定的道理,"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如新与旧,得与失,拙与巧等等。

审题时,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现思辨,准确立意。

(二)高考真题分析2020·新I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以疫情为背景,思考“距离“联系”两者间深层关联。

2020·全国I卷:在齐桓公、管仲和绝叔牙三人的对比分析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位来写,对比分析是多层关系主体的思考2020年正式起步:2020年教育部命制的这两道作文题目,掀起了高考思辨作文热潮。

2021·新I卷:体育之强弱2021·新II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

2021·甲卷:可为与有为2021·乙卷:修身、矫思、立义2021,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2021,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2021·浙江卷:取与舍2021年全面开花,4套为二元思辩,3套为三元思辩,材料引出的论题中有二元或三元关系。

二元和三元之间以存在着一定逻辑关系;且论题都有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

2022·新I卷:本手、妙手、俗手2022·新II卷:选择、创造、未来2022·甲卷:移用、化用、独创2022·乙卷:跨越、再跨越2022·上海卷:发问与结论2022年思辩变复杂,审题要求都提高一个层次,更侧重对三元关系思辨的考查。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指导:如何审题立意+课件33张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指导:如何审题立意+课件33张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 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 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开头句 结尾句 对话句 结语句
例1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
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 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 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 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 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 个!”
(一)一类卷:48~60分切合题意,能够从材料出发,概括提炼出“面对自身缺陷不 回避,直面不足”“运用智慧,灵活应变”“抓住关键,化解难题”“运用智慧,善于 思考”“思维开拓与创新”等紧扣材料中心的观点;能够立足自我,从“当今学子”这 一角度来写,考生身份特征明显,时代气息浓厚;结构严谨,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语 言表达有表现力。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立意: • 1、因付出而重要(珍贵、不同寻常)|付出,
让你的收获更显珍贵 • 2、因为用心而美丽(独特、独一无二) • 3、美,只因自己用血汗浇灌过 • 4、有所倾注,才有所不同
多则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知识梳理
一、相同型
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对策:求同法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 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 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 意所在。
【材料】 1.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
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 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 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 可以长到一尺长。
2.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 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 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 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 生存下来。
(四)四类卷:25~35分偏离题意,如写心灵美、读史、选择、技术等。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审题立意 课件25张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审题立意 课件25张
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 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 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审材料:抓住关键,读懂内容,全面把握①抓住关键:鲍叔(齐 桓公、管仲、鲍叔三人选一人)——辅佐、对桓公说、甘居其下等; ②读懂内容:材料讲述了齐桓公在管仲、鲍叔的辅佐下一匡天下 的故事;③全面把握:结合“终成一代霸业”“多鲍叔能知人” 等细节,我们可以初步得出鲍叔善于举荐贤才的观点。
真题
[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 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的内涵与现实意义,深入思考。 a.联系时代:体现 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业绩观 b.联系文 化:这是家国天下的情怀
c.联系个人:我们应知人知己,了解时代的需求, 胸怀宽广,以天下为己任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09.27月考模拟考) 近日,《环球时报》披露了这样一则新闻:某知名电视台做了 一份题为“你会和父母从事相同的职业吗?”的青年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仅有11.8%的受访者表示“会”,其余88.2%的受 访者均表示“不会”。 实际情况是,不少人经过权衡,最终选择了和父母从事相同的 职业。比如,袁隆平的儿子袁定阳表示将继承父亲的遗志,继 续推进“袁梦计划”。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 “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 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 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一、审题立意提取材料当中的关键词,思考关键词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之上去确定文章的立意。

切忌随意替换关键词概念,随意拓展关键词范围,随意抽象关键词含义。

比如材料让你谈论如何实现你的理想,那你就不能只谈什么是你的理想。

材料关键词是实现理想的方式方法,而你理解成了理想,实际上把关键词的范围扩大化了。

二、标题什么样的标题是好标题。

我们一向对好标题没有什么定义,大家一致认为我们一窝蜂地流行什么标题,什么就是好标题。

显然,这些年大家对《人民日报》社评情有独钟,于是顺便也就对对仗似乎格外亲昵了。

其实,标题也是有风格的。

标题跟文章的风格相一致。

文章如果生动诙谐,文章就不妨叫《拿来主义》《反对党八股》。

前一个题目妙在大词小用,后一个题目妙在巧用比喻。

如果是实实在在的实用类文本,那就叫《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也不见得水平低。

所以说,好标题的标准最好是要和文章的内容风格保持一致,至少是要和文章的内容保持一致。

我们现在很多学生的文章标题是标题,内容是内容,二者可以不沾边,或者只反映文章的某个侧面。

一些标题能够概括文章的内容,当然只是标题的一种类型。

其他标题比如《从×××说开去》,就是文章的一个引子。

但是如果你要把标题定位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那就必须把标题说全面。

否则就是犯了文题不符的毛病。

就像我们说一篇文章好不好,首先看的是你的文通字顺,表达正确,观点,结构,而不是你的文采一样,好的标题当然也不是看你是不是采用了对仗的形式。

三、结构文章贵在有文理。

结构是文章核心骨架,它决定着文章的筋络,血管,皮肤,形体的走向和样貌。

没有结构的文章不叫文章,叫文字。

文字不能叫一篇,应该叫一堆。

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决定文章的形式。

结构当然包括在形式当中。

我们以高考作文为例:如果材料是陈述评价类(意思是说材料已经给了足够的陈述和评价,观点已经定型,你只需要演绎就可以了),比如双奥之城材料,你的探究空间是有限的,这个时候最好采用并列式分论点结构模式。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指导高考作文是中国高中生最为重要、关注度最高的考试之一,它不仅考验学生的语文水平,更考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那么针对高考作文,如何进行写作呢?下面,笔者将为大家介绍高考作文的写作方法,希望对广大高三学生有所帮助。

首先,高考作文的写作方法可以总结为三步,即:审题、构思、写作。

下面,我们详细地讲述这三个步骤。

第一步:审题审题是写好高考作文的第一步。

只有深刻理解文章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才能确立写作的方向和思路。

在审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要认真读题。

有时题目不够明确,甚至存在歧义,就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思考和组织,以尽量符合题意的方式完成作文。

2.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

高考作文题目中包含的关键词往往会涉及到问题的核心,例如命题、主题等,需要认真理解、熟练应用。

3.确认命题人的意图。

这一步主要是考虑是阐述问题,还是表现故事,还是阐明道理,以及在人物塑造、情感表现、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要求。

第二步:构思构思是高考作文写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构思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出如何展开文章,整合和深化已有的素材和知识,形成创意和思维,为接下来的写作作准备。

下面是几个有用的构思方法:1.列提纲。

提纲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思路的简要梳理,也是厘清文章脉络的重要方法。

2.搜集素材。

通过阅读、检索、采访等方式,收集自然、社会、政治、文化等各种信息素材,以增强思考和写作的深度。

在搜集素材时,需要注意信息来源必须可靠,内容必须真实具体。

3.进行思维拓展。

思维拓展是一个有计划的思考过程,通过思维的层层深入,形成思维的层次性。

第三步:写作写作是审题和构思的产物,是表达和演绎思想和感情的过程。

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要立意。

写作必须要有态度、思想、情感和主题,留出自己的空间。

2.注意语言准确性。

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必须为读者所理解,具有记忆性、感染力和创新性。

3.注意文章结构。

2024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写作指导


6.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发掘新问题 7.善用科技之翼,做人工智能主人 8.莫被人工智能异化心灵,成为它的奴隶; 9.君子善假人工智能;丰盈你我人生 10.于善问中求思,于求思中致远
名言金句
1霍金曾言:“人工智能的崛起,或成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亦或是最糟糕 的。”这句话警示我们,面对AI的飞速发展,既要看到其巨大潜力,也要警惕潜 在风险。
2024全国Ⅰ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的 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 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便利让我们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无疑提高了效率; 但另一方面,这种便捷性也可能导致我们在面对问题时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 限制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文章。例如,可以讨论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了我们对待问 题的态度,是否让我们变得更加急功近利,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和深层含义。也可以探 讨在科技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持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广泛探索,以及如何平衡科技的 便利性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如何避免被人工智能“矮化”等。
4.人工智能的崛起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 ,也带来了深深的忧虑。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AI的精确与迅速无疑极大地推动 了社会的进.,但我们也必须警惕,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我们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 的能力。
5.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在解答复杂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其强大的计算 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这种便利性也可能让我们忘记 问题的本质,甚至可能削弱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命题作文的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高考命题作文的作文审题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命题作文的基本审题立意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高考作文的得分技巧。

二、教学内容1. 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原则。

2. 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3. 高考命题作文的实战演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高考命题作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审题立意。

2. 讲解:讲解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原则,如准确、深刻、新颖、贴切等。

3. 示范:以一篇高考真题为例,演示如何进行审题立意。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对不同的高考真题进行审题立意。

5.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高考命题作文,检验审题立意的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创新表达。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课程中的作文进步,评估教学成果。

五、教学资源1. 高考真题作文题目。

2. 参考范文和评析。

3. 教学PPT和辅助材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点评六、教学内容1. 高考命题作文的常见陷阱。

2. 如何避免陷入陷阱。

3. 案例分析:分析近年高考真题中的陷阱及学生易犯错误。

七、教学过程1. 讲解:详细讲解高考命题作文中的常见陷阱,如表面意义、比喻象征、限制性要求等。

2. 示例:分析近年高考真题中的陷阱及学生易犯错误,引导学生认识到陷阱的存在。

3. 练习:让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陷阱,设计相应的审题立意策略。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策略,互相学习。

5.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策略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建议。

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分析一篇高考真题,识别其中的陷阱并给出审题立意策略。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识别陷阱的能力。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课程中的作文进步,评估教学成果。

九、教学资源1. 高考真题作文题目及分析。

【高考写作指导】单则材料作文简易实用审题立意七招


综观全篇材料,重点和主要篇幅在后面的对比, 体育只是引出后文观点的一个比方。人的身体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强弱只是暂时的,后天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先天客观的形势。滥用 其强者会变弱,勤于锻炼者会变强,由此蕴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后天 努力可以改变先天条件,这是自立,是人定胜天的自信。“生而强 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这是不认命不服输的自尊。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我生来就弱, 也许这是上天在暗示我要多加锻炼(深层义为后天的努力作为)让 我变强。这是逆境中不甘沉沦、强手面前不怕失败的自强。从这三 个层面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自尊、自信、自强,是面对强者不怕挑 战、面对困境敢于破局的志气和勇气。
• 二、抓关键句法
• 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兼有议论、表达观点)语句 及命题者的提示性语句,如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 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 步骤:
• 第一步阅读材料,按上述思路查找勾画关键词、句。
• 第二步以关键词语为中心话题进行联想扩展,确定立意。即“我”要写的东 西。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 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多角度入手:
: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 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 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 审题的基本原则
即审题立意时要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材料 的意旨。最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断章取义,脱离材料立意。
材料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角度可以 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读材料。(多人物、多 说法)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五大技巧专题01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含解析

专题01 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一、审题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如何审题始终困扰着很多的同学,如今,笔者提炼出几种审题方式,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找对象看看材料社稷的对象有几个,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假如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当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确定要辨析清晰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含意有些材料运用比方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当细致分析,细致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依据。

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发觉,虽然很多同学理清了关系,还是提炼不出来重点,对于材料似乎是理解了,但是不知道写什么。

那么,你就用下面的方法进行确认吧。

二、用确定的思维方法解析材料下面我介绍的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法”,是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1、概括中心:人物或者主体﹢事务﹢结果2、询问缘由、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也要学会问为什么)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说白了,就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是怎样。

三、立意古人云:“文贵立意。

”“每个人各自的想法”即是指文章的立意。

只有先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要写什么,须要些什么来写,且它的好坏关系着整篇文章的成败。

1.抓关键句法关键句经常有示意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经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原委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确定不能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写作指导
一、近五年高考命题作文分析:
1.2006年各地命题作文
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
天津卷:愿景
湖南卷:谈意气(定体:议论文)
辽宁卷:肩膀(诗歌除外)
江苏卷:人与路(诗歌除外)
北京卷:北京的符号
2.2007年各地命题作文
四川:一步与一生
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
福建卷:季节
湖南卷:诗意地生活
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嘴边
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
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辽宁卷:我能
江苏卷:怀想天空
3.2008年各地命题作文
上海卷:他们
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
天津卷:人之常情
浙江卷:触摸城市、感受乡村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
江苏卷:好奇心
4.2009年各地命题作文
北京卷: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湖南卷:踮起脚尖
福建卷:这也是一种
四川卷:熟悉
山东卷:见证
天津卷:我说九零后
湖北卷:站在____门口
江苏卷:品味时尚
重庆卷:我与故事
5.2010年各地命题作文
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广东卷:与你为邻
江苏卷:绿色生活
湖南卷:早
江西卷:找回童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