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的应用效果探讨

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的应用效果探讨发布时间:2021-02-24T14:52:00.5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3期作者:薛小萍[导读] 研究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上的临床效果。
薛小萍兴化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兴化 225700【摘要】目的研究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上的临床效果。
方法共选取我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5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
对照组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将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运用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上可获得颇为理想的效果,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较为突出,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益生菌;美沙拉嗪;炎症性肠病;临床疗效炎症性肠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肠道炎症疾病,多累及直肠、结肠和回肠,主要是因患者黏膜免疫系统无法对肠内抗原物质正常应答所致,患者伴有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血便。
用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用药方案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治疗效果,同时也影响用药治疗的安全性[1]。
本研究共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旨在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的治疗效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是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内开展的,选取该时间段内在我院就诊的5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每组25例。
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0~74岁,平均(48.15±3.26)岁;病程1~6年,平均(3.22±0.18)年。
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1~75岁,平均(48.68±3.24)岁;病程1~6年,平均(3.24±0.16)年。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性肠病临床疗效分析

2020年11月 第17卷 第21期炎症性肠炎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
如果情况严重,病患还会发生血便。
常见类型包含非特异性溃疡性肠炎以及克罗恩病。
该疾病主要指的是包含各类肠道炎症性改变。
疾病通常累及人体的结肠、回肠以及直肠等[1]。
现如今,临床上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方法诸多,包含手术、药物、一般支持性治疗等。
本文全面探究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性肠病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9月—2019年9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19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96例。
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46例,年龄均值(42.35±1.08)岁,病程均值(5.77±0.39)年。
观察组:男性52例、女性44例,年龄均值(42.36±1.65)岁,病程均值(5.47±0.35)年。
经对比证实,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患者自愿参加研究调查,同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经过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性肠病临床疗效分析官川博,张毅宏天津市北辰医院消化内科,天津 300400[摘要]目的:分析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性肠病临床疗效情况。
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9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19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每组96例。
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病理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I)分数及相关炎症指标。
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低于对照组(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益生菌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

及免疫 抑制剂等 , 是存 在着安全性不高 、 但 疗效不够 理想 、 价 格 昂贵 、 复发率 高等各种各 样 的缺 陷 , 迫切需要 新 的安全 有
效 的治疗办法 。近年 来 , 着对 ID的 深入 研 究 以及 免疫 随 B 学 、 传学的发展 , 型生物 制剂应用 于 ID治疗受 到广泛 遗 新 B 关注 。基于对炎症性肠病 患者肠道有益菌含量减少 的认 识 , 尤其是双歧杆菌 与乳 酸杆 菌 , 我们一直在尝试 以益 生菌来治 疗 I D, 面浅谈几 点益生菌与 ID治疗的关系 。 B 下 B
3 益生菌治疗 ID的可能机 制 B 益生菌能改变肠 道 菌 群 比例 、 化 某些 肠 内物质 。例 转
如 : 性期 C 急 D患 者 肠 道 内 的微 生 态 环 境 明 显 失 衡 , 杆 菌 肠
益 生菌是指“ 含有活 的、 达到一定数量 的特定微生物 , 能
通过种植 或定植改变宿 主某一部 位 的微环境 从而发 挥有 益 的健康效应 的制 剂或 产 品” 。益 生菌 对 于 胃酸和肠 道 酶 … 的消化有抵抗作 用 , 其对黏膜免疫反应 的调节作用则是通 过 黏 附于肠道 粘膜表面来完成 , 由此进 而改变肠道微生物 之间 的平衡 , 起到治疗炎症性肠病 的作用 。益 生菌具有增强肠 黏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
2 1 年 01
第3 2卷
第6 期
40 ・
J OURNAL OF MUDANJANG ME CAL UNI I DI VERSTY Vo. 2 NO. 2 I 13 6 01 1
益 生 菌 与炎 症 性 肠病 的治 疗
崔 江 河 粱
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制剂对炎症性肠病的疗效观察

11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0月上第20卷第28期·食疗理论研究·作者简介:安国兴(1983.10—),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消化内科疾病诊疗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制剂对炎症性肠病的疗效观察安国兴(武威市中医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摘要】目的:观察炎症性肠炎患者选取益生菌与肠内营养制剂联合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7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就诊时间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随机分组,对照组行肠内营养制剂干预,观察组行益生菌与肠内营养制剂联合干预。
结果:观察组疗效97.22%优于对照组77.78%,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PLT、LY、Hb、K+、TP、PA 等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经益生菌与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可有效抑制炎症,提升肠内营养。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益生菌;肠内营养制剂;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6-5249(2022)28-0011-03肠道疾病中,炎症性肠病较为常见,可于直肠、结肠或回肠发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与炎症性肠病两种。
临床认为,炎症性肠病是由易感个体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慢性炎性非特异性病变,目前为止,临床已发现200个与炎症性肠病相关基因位点,但仅能解释19%~26%左右遗传变异性肠病[1]。
近年来,临床致力于研究炎症性肠病环境危险因素,通过DNA 测序技术研究分析肠内环境因素在炎症性肠病中作用机制,相关学者认为,炎症性肠病病因与遗传易感因素、免疫因素及环境因素(肠内菌群)等有关,经临床实践证实,发生炎症性肠病后,患者肠腔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消化性链球菌等数量显著降低[2]。
因此,炎症性肠炎患者诊治期间,补充益生菌,可有效改善肠内微生态环境,有利于控制病情。
本文抽选炎症性肠病患者72例,探究益生菌与肠内营养制剂联合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选取7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组。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分析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8-07-25T10:20:49.15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作者:詹冰[导读] 炎症性肠病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其发病机制并未明确,有学说是指机体免疫学说:因机体免疫反应致炎性病理学形成[1]。
龙岩人民医院福建龙岩 364000【摘要】目的:分析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整体筛查法抽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85例,根据数字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治疗组43例(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和对照组42例(单独美沙拉嗪治疗。
)。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治疗组治疗后病变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情况,仅个别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等不适感,P>0.05。
结论: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深入研究。
【关键词】益生菌;美沙拉嗪;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其发病机制并未明确,有学说是指机体免疫学说:因机体免疫反应致炎性病理学形成[1]。
临床根据免疫学说而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采取免疫抑制剂、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虽然用药期间能缓解患者症状,但药后疾病容易复发,该病长期存在反复发作,则会致机体出现较多不良反应。
生物制剂是在临床对炎症性肠病研究日渐深入后采取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一定效果,本文就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采取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其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随机整体筛查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85例,经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技术等综合诊断,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2]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相符合;患者自愿签署本次研究同意书;医院伦理会同意本次研究并审批通过;按照数字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20-65岁,平均是在(36.1±2.8)岁;病程范围在1-12年,平均是在(4.82±1.36)岁;治疗组43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在20-68岁,平均是在(37.8±2.9)岁;病程范围在1-12年,平均是在(4.90±1.5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构成比经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可进行比较。
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

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发表时间:2017-02-07T15:33:03.5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作者:胡林颜开华樊翠翠[导读] 发病机制以不甚清楚,多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只要包括环境、感染、遗传、免疫等因素。
(张家港澳洋医院江苏苏州 215600)【摘要】目的:探究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效果及进展。
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美沙拉嗪,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分别为150±11g/L、0.55±0.41、31.3±8.4g/L,血沉、C反应蛋白分别为21.4±7.2mm/h、8.54±3.83mg/L;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分别为140±11g/L、0.35±0.11、30.6±9.4g/L,血沉、C反应蛋白分别为23.5±6.2mm/h、8.63±3.79mg/L。
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沉、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益生菌;美沙拉嗪【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44-02目前对于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以不甚清楚,多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只要包括环境、感染、遗传、免疫等因素。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研究

根 据 中 华 医 学 会 消 化 病学 分 会 《对 炎 症 性 肠 病 诊 断 治 疗 规 范 的建 议 >)(2000年 )中的相 关 诊 断标 准l1】,选 择 本 院2005年 1月至2006 年 12月92例 住 院和 门 诊 的轻 中 度IBD患 者 为 研 究 对 象 。根 据 随 机 对 照 原 则 将 患 者 分 为 2组 ,治 疗 组 50例 ,对 照组 42例 ;2组 在 年 龄 、 性 别 、病 种 分 布 、病 情程 度 上 无 显 著性 差 异 (尸均 >0.05)。 1.2 治 疗 方法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24期129投稿邮箱:sjzxyx88@·药物与临床·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分析杨雪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0 引言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肠道病变,其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等相关。
多见于年轻男性。
其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主要是由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肠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炎症性肠病发生后可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目前对抗炎症性肠病的方案较多,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使用较多,但效果欠佳[1],不利于免疫系统的改善,导致炎症性肠病反复发作,继续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分析了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
纳入我院80例2017年3月14日至2018年5月12日炎症性肠病患者。
随机数字表分组,益生菌组40例,对照组40例。
其中,对照组年龄18-66岁,平均(42.23±1.32)岁,病程2-25个月,平均(11.35±2.53)个月。
男20例,女20例。
克罗恩病(CD )和溃疡性结肠炎(UC )分别有18例和22例。
益生菌组年龄18-65岁,平均(42.11±1.78)岁,病程2-25个月,平均(11.32±2.78)个月。
男21例,女19例。
克罗恩病(CD )和溃疡性结肠炎(UC )分别有19例和21例。
对照组、益生菌组基本资料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美沙拉嗪治疗,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每次0.5 g 餐前服用,三餐前服用,治疗2个月。
益生菌组则采取美沙拉嗪加上益生菌治疗。
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给予益生菌胶囊治疗,每次2粒服用,三餐服用,治疗2个月。
1.3 指标。
比较对照组、益生菌组疗效;内镜检查评分结果、疾病活动指数以及肠镜病理检查评分(每一项均是0-3分,0分表示正常,1分轻度异常,2分中度异常,3分重度异常,分值越高则症状越严重);治疗前后患者体液免疫水平;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3-10T15:22:36.2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2期作者:卢永红
[导读] 怀化市洪江市红岩乡卫生院采用益生菌治疗炎性肠病具有很好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在该领域推广使用。
怀化市洪江市红岩乡卫生院 418200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共90例,平均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45例。
对照组采用较为传统的传统的柳氮磺吡啶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用益生菌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益生菌治疗炎性肠病具有很好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在该领域推广使用。
关键词:炎性肠病;临床疗效;益生菌
炎性肠病是一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有文献指出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肠道内黏膜中的免疫系统降低或丧失免疫能力,导致肠道内的抗原反应物质功能出现问题而引发的[1]。
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都是属于炎性肠病[2]。
该病的传统的治疗方式一般都是采用免疫制剂进行药物治疗,例如采用柳氮磺吡啶进行药物治疗,但该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不是十分理想,而免疫制剂一般比较昂贵且容易产生并发症。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可采用柳氮磺吡啶联合益生菌治疗炎性肠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将以我院近期收治的90例炎性肠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用益生菌治疗炎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其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炎性肠病患者90例,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2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1岁,平均年龄(48.68±12.86)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9例,克罗恩病患者31例。
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在例数、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症状方面均无较大区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患者在每日三餐后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每次服用1g左右的药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益生菌对患者进行治疗,所使用的益生菌胶囊主要包括双歧杆菌、粪肠球菌以及嗜酸乳杆菌等各种益生菌成分。
患者每日三餐后除服用1g柳氮磺胺吡啶外,还需要服用2粒益生菌胶囊。
在疗程内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各项体征指数进行周密的观察,若患者使用药物后产生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关措施。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治疗8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
1.3效果判定标准
根据相关单位颁布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标准。
其中显效表示:患者经过2个月时间的药物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肠道黏膜基本上恢复正常;有效表示:患者经过2月的药物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得到有效控制或基本消除,内镜检查结果显示肠道黏膜还存在轻微的炎症或息肉。
无效表示:患者经过2个月的药物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相关体征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或经过治疗后症状更加严重,通过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肠道黏膜炎症未出现好转或更加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2个月的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效率(87.7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观察组有1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并发症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在治疗中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因此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7例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的患者在采取有效措施后均得到痊愈出院。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不断进行改变,人们的生活步伐也不断加快,而为了工作和学习,大多数人的作息时间都不能有规律的进行,这就直接导致人们的胃肠功能遭到普遍下降。
若胃肠功能不健康通常会使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消化不良以及便秘等症状,同时也会造成体内的新陈代谢出现紊乱,易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免疫功能降低等慢性性疾病的发生[3]。
而人体免疫能力的损坏容易造成克罗斯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
近年来,我国居民中炎症肠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该病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并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现代医学中,采用微生态调节剂对消化道菌群进行调节的治疗方法治疗炎症性肠病已经越来越普遍[4]。
由于益生菌具有维护肠道菌群秩序的功能,因此合理利用益生菌,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促进人体的发育,减少亚健康状态。
到目前为止,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十分确定,但一些文献指出可能与环境因素的激发、肠道免疫系统功能的降低以及基因的易感性等因素有关,与宿主肠道微生态菌群紊乱具有密切的联系。
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比较传统的方式一般是利用免疫抑制剂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免疫抑制剂的价格一般比较昂贵,且容易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而其治疗效果也不是十分良好。
而有时,
医生也会为炎症性肠病患者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的合理利用虽然可以为炎症性肠病带来一定的益处,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而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益生菌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的条件肠道菌群失调、改善微生物环境、提高定值抗力、维护肠道的菌体平衡,为慢性胃溃疡,胃炎、炎症性肠病、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提供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式[5]。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同时,联合益生菌胶囊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该治疗方式治疗炎症性肠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领域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但在应用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过程中,还应该对益生菌制剂的安全性产生高胆警惕,益生菌应用不当可能会引起败血病、耐药性转移或产生毒性代谢物等状况[6]。
因此对于益生菌的使用还需要具有科学、谨慎的态度和精神,要加强对益生菌合理应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谭建荣.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4):617-620.
[2]农智新.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29):91-92.
[3]周青美.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30):64-64.
[4]周怡,刘红春.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1):1-3.
[5]李娜.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分析[J].北方药学,2014,(5):24-24,25.
[6]王霄腾,戴金锋,吕宾等.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诱导和维持缓解疗效的meta分析[J].胃肠病学,2015,20(1):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