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讲化学能与热能6.1.1焓变与反应热考点课件新人
2019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讲化学能与热能6.1.1焓变与反应热考点课件新人教版

三、反思归纳
1.正确运用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2.熟悉掌握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
再见
考查③C视O角和对O 化生成学了反具应有过极程性中共的价能键量的变C化O2进( 行了) 综合考查。 高考④状启态示Ⅰ透→彻状态地Ⅲ理表解示好C教O材与中O焓2 反变应与的反过应程热( 的关) 系图示并能
二、典例剖析
3.(2018·邯郸期末)已知
焓变 = 反应物的总键能 - 生成物的
化学键 键能/(kJ·mol-1)
焓变与反应热
01 教材 高考 02 典例剖析 03 反思归纳 04 拓展提升
一、教材 高考
2.(溯源题)(2015·北京理综,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 X 射线激 CO 与 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CCO 和 O 生成 CO2 是吸热反应( ) ②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 C 和 O( )
C—H C—F H—F F—F 414 489 565 158
CH4(g)+4F2(g)===CF4(g)+4HF(g) ΔH=a kJ·mol-1。则a等 A.-1 928 B.+1 928 C.+1 838 D.-1 838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及反应可知,ΔH=414 kJ·mol-1×4+15 1×4-489 kJ·mol-1×4-565 kJ·mol-1×4=a kJ·mol-1,解 928,故选A。
高考理综高三一轮高考化学复习 第6章 第1讲 化学能与热能

第1讲化学能与热能[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焓变与反应热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
(2)符号:ΔH。
(3)单位:kJ·mol-1或kJ/mol。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常见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
(4)常见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
深度思考1.同质量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和在纯氧中燃烧,哪一个放出的热量多,为什么?答案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因在纯氧中燃烧火焰明亮,转化成的光能多,故放出的热量少。
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反应(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3)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4)吸热反应在任何条件都不能发生( )(5)Na转化为Na+时,吸收的能量就是该过程的反应热( )(6)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 )答案(1)×(2)√(3)×(4)×(5)×(6)×解析(5)(6)是物理变化过程,其能量变化不能称为反应热。
【推荐ppt】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6.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件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步骤。
-22-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注意事项。
-23-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4-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自主巩固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对于 SO2(g)+12O2(g) SO3(g) ΔH=-Q kJ·mol-1,增大压强平 衡右移,放出的热量增大,ΔH 减小 ( × ) (2)已知 N2(g)+3H2(g) 2NH3(g) ΔH=-a kJ·mol-1,现向一密闭 容器中加入 1 mol N2 和 3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热为 a kJ ( × )
-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焓变、反应热与能源
1.焓变与反应热
(1)反应热与焓变的定义:反应热是化学反应中 吸收或放出 的
热量。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称之为焓变,符号为 ΔH ,单位
为 kJ·mol-1
。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ΔH<0
吸热反应ΔH>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5-
第六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3-
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 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 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 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焓变(ΔH)与反应热的含义。 6.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6章 第1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热能

返回导航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
2.化学反应与电能 (1)能举例说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例及其应用。 (2)掌握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3)了解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及常用的化学电源。 (4)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返回导航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初步了解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2.化学反应的限度 (1)认识可逆反应及其特征。 (2)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
新课情景呈现
返回导航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
700多年前,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看见中国人 烧煤炼铁,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煤做燃料,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记 载了这件新鲜事。书中写到,中国有一种黑色石头,能燃烧,着起火来 像木柴一样,而且终夜不灭。现代科学可以这样解释,煤中含有大量的 碳,燃烧时放出热能。你一定想知道,这种能量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 质和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请随我一起走进教材学习化学反应与热能。
返回导航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
2.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方面问题
(1)其短期内不可再生,储量有限;
(2)煤和石油产品燃烧排放的粉尘、SO2、NOx、CO等是大气污染物 的主要来源。
3.在燃料利用过程中,节能的主要环节
(1)燃料燃烧阶段——可通过改进锅炉的炉型和燃料空气比、清理积
解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属放热反应,则
高考化学总复习 必修部分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讲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件 鲁教版

五、燃烧热和中和热 比较项目
燃烧热
中和热
能量变 _放__热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相同点 化
ΔH
ΔH__<__0,单位:k_J_·_m__o_l-1
反应物 _1__ mol 可燃物 可能是 1 mol,也可
的量 不同点
生成物 的量
(O2 的量不限) 不限量
能不是 1 mol _1__ mol H2O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核心提炼]
(1)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①E1 为正反应活化能,E2 为逆反应活化能,ΔH=E1-E2; ②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2)能量变化数值的描述 对于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数值就是“ΔH”的数值(注意与物 质的量对应);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数值是“ΔH”的绝 对值。
四、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类型 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定义 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 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大___于_生成物具有的总能
量Leabharlann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_小__于_生成物具有的总能
量
与化学 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总 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总 键强弱 能量大__于__反应物化学键 能量小 ___于_反应物化学键
的关系 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类型 比较
表示方法
放热反应 ΔH<0
吸热反应 ΔH>0
图示
或
或
类型 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①可燃物的燃烧; ②酸碱中和反应; 常见的 ③大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类 ④活泼金属与水或酸反 型 应; ⑤物质的缓慢氧化; ⑥铝热反应
2019年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1化学能与热能(116张PPT)语文

自我校对 ①物质 ②能量 ③质量 ④能量 ⑤热能 ⑥热量 ⑦ 恒温、恒压 ⑧热效应 ⑨ΔH ⑩kJ·mol-1 ⑪kJ/mol ⑫吸 ⑬放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反 应。( )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 (3)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4)吸热反应在常温下都不能发生。( ) (5)Na 转化为 Na+时,吸收的能示 参 与 化 学 反 应 的 物 质 的 ①________ 和 ②________ 的 关 系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在 200 ℃、101 kPa 时,H2 与碘蒸气作用生成 2 mol HI 气体时,放出 14.9 kJ 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③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下列说法或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正确的划“√”, 错误的划“×”(注:ΔH 的绝对值均正确)
(1)CH4(g) + 2O2(g)===CO2(g) + 2H2O(g) Δ H = - 890.3 kJ( )
(2)NaOH(aq) + HCl(aq)===NaCl(aq) + H2O Δ H = 57.3 kJ·mol-1( )
4.(2014·海南)(双选)某反应过程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反应过程 a 有催化剂参与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 于 ΔH 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 E1+E2
答案 BC 解析 由图可知,a 是没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过程,b 是有 催化剂参与的变化过程,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所以反应 放热,B、C 项正确。
(6)可逆反应的 ΔH 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 可逆无关。( )
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化学能与热能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件

ΔH=-240.2 kJ·mol-1
第三十四页,共88页。
解析 断裂 1 mol H—O 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 1 mol H—O 键放出的能量相等,1 mol H2O(g)中含有 2 mol H—O 键,断裂 1 mol H2O(g)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 925.6 kJ 的能量, 但题目未标注 H2O 的状态,A 错误。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反 应 2H2(g)+O2(g)===2H2O(g)中断裂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 热量为 2×436.4 kJ+498 kJ=1370.8 kJ,形成生成物中化学 键放出的热量为 4×462.8 kJ=1851.2 kJ,则该反应的 ΔH= -(1851.2-1370.8) kJ·mol-1=-480.4 kJ·mol-1,B 正确。题 目未指明生成 H2O(l)中 1 mol H—O 键放出的能量,无法计 算 C、D 项中反应的 ΔH,故 C、D 错误。
(3)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 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第十二页,共88页。
【基础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 ) (2)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 (3)水变成水蒸气时吸收的能量就是该过程的反应热。 ( ×) (4)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化学能和热能间的相互 转化。( × )
第二十二页,共88页。
解析 状态Ⅰ的总能量为反应物的总能量,状态Ⅲ的总 能量为生成物的总能量,由题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 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 错误;从状态Ⅰ~ Ⅲ的图示可知,反应中 CO 并未断键形成 C 和 O,C、O 原 子之间始终存在化学键,B 错误;由图示可知,CO 与 O 在 催化剂表面形成了 CO2,CO2 分子内存在 C===O 极性共价 键,C 正确;状态Ⅰ→状态Ⅲ表示 CO 与 O 反应生成 CO2 的过程,并不是 CO 与 O2 反应的过程,D 错误。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与热能》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化学反应与热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作为高中必修阶段的化学课程,本章内容的编写力图在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反应相关知识的了解,初步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初步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在此基础上,本章进一步介绍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拓展学生原有的化学反应认识视角。
对于化学反应中的热能,教材除引出化学反应中的吸热、放热反应等热量变化现象和概念外,主要是借助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揭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并探讨其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
其主要内容和思路如下: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概念)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微观解释)吸热、放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的关系(宏观判断)化石能源的贡献与问题及相关应对措施(应用价值)本节的内容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从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引出新知识。
教材利用实验或结合化学反应中热能利用的历史,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出并分析新知识,以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减缓认知坡度。
教材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引出的;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本质的介绍,则利用了学生学过的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及相关数据。
2、注重宏观与微观相互结合、印证。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以化学键重组的微观推理深化学生对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论认识;又以吸热、放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变化关系的宏观分析使抽象理论具体化,便于学生在知识储备较少时,适当应用理论,对具体反应进行分析。
3、利用自主学习渠道,促进学生体验学科价值。
化石能源的利用与面临的问题,教材着墨不多但内涵丰富。
从化石能源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到社会发展与能源需求的关系,从化石能源储量到能源消费需求,再到其燃烧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和开发清洁新能源,这些无一不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均属社会热点问题,是体现学科价值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显/隐ຫໍສະໝຸດ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及反应可知,ΔH=414 kJ·mol-1×4+158 kJ·mol-
试
1×4-489 kJ·mol-1×4-565 kJ·mol-1×4=a kJ·mol-1,解得a=-1
题
928,故选A。
备 选
三、反思归纳
1.正确运用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2.熟悉掌握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
焓变与反应热
01 教材 高考 02 典例剖析 03 反思归纳 04 拓展提升
一、教材 高考
2.(溯源题)(2015·北京理综,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 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 CO 与 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CO没有断键
反应放热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CO 和 O 生成 CO2 是吸热反应( ) ②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 C 和 O( ) ③CO 和 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CO2( ) ④状态Ⅰ→状态Ⅲ表示 CO 与 O2 反应的过程( )
四、拓展提升
解答能量变化图像题的“三”关键
(1)注意活化能在图示中的意义。 ①从反应物至最高点的能量数值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 ②从最高点至生成物的能量数值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2)催化剂只影响正、逆反应的活化能,而不影响反应的ΔH。 (3)设计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时,要切实注意图示中反应物和生成物 的物质的量。
二、典例剖析
3.(2018·邯郸期末)已知
焓变 = 反应物的总键能 - 生成物的总监能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kJ·mol-1)
414 489 565 158
CH4(g)+4F2(g)===CF4(g)+4HF(g) ΔH=a kJ·mol-1。则a等于( A )
A.-1 928 B.+1 928 C.+1 838 D.-1 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