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离子反应》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特点和表达方式;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认识离子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理解和解释离子反应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使学生对离子反应在化学实验与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有深刻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知识,复习离子的定义和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
2. 感知(10分钟)通过示意图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离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行为和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思考。
3. 理解(15分钟)讲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离子反应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通过生动的例子,向学生解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和规则,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能力。
4. 实践(20分钟)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离子反应。
例如,可以利用酸和碱溶液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产生的离子与反应物离子的变化,并引导学生书写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5. 拓展(15分钟)通过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如电池、电解等,引导学生认识离子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让学生思考离子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展开更深入的探究。
6.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强化对离子反应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离子反应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四、课堂互动1.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离子反应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2. 利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离子反应相关问题。
3. 组织学生开展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推导离子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说课稿6篇

Those who look glamorous, only they know how much training they have gone through behind their back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离子反应说课稿6篇离子反应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好,我是__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离子反应》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单元课题二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在知识学习上学生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等诸多特点。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离子反应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离子共存问题,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常见离子反应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探索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精品模板】离子反应说课稿三篇

离子反应说课稿三篇离子反应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的必修本一《化学》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是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线索之一。
研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书写,对以后的学习或是进一步深造都是很有必要的。
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通常情况下都能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基本知识,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映的实质。
所以,本节内容在__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交流、发言、实验等磨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结论”的程序,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了实验是学习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善于观察,敢于实践。
3.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
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三、教学构思(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设想精心设计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精心设计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我首先设计一个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的实验,其次设计了一个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的flash画面,用来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高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然后又设计了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最后设计了中和反应实验,利用颜色的变化及Flash 动态画面又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体验反应的进行,最终达到了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生沉淀、气体和水。
精选离子反应说课稿四篇

精选离子反应说课稿四篇离子反应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说教学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离子反应》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到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从教材体系来看:他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为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选修4奠定了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新考纲明确指出“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在教材处理上我将让学生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初步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过渡语】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为中心”,学生学情不能忽视2、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第一课时学生已经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和“电离方程式”的知识,已经意识到用实验的方法去进行化学探究,但学生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储备不足,物质离子式不熟悉,所以本节课在完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不能随意拔高难度(2)认知基础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高中生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辩证思维也迅速发展,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前期,但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稍弱,不能直接给出概念或结论,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
【过渡语】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内容: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B、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的离子方程式,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C、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4、重、难点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学生分不清哪些需要拆成离子式,哪些仍然写化学式,需要借助教师归纳,并不断练习强化)【过渡语】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二、教法、学法1、说教法【过渡语】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则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法”引导学生通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对“离子反应和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探究,针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多过手练习,从而突破难点内容2、说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学习,遵循由感性----理性的认知规律【过渡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将从四个环节展开教学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通过一则小故事拉开本节课的序幕“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军士们误饮了哑泉,后又喝了泉水才转危为安”,吸引学生眼球,再让学生回顾“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实质”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目的:从原有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吸收)2、实验探究,获得新知(30min)A、[创设问题情境一],让学生思考“是否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进行猜想,做探究实验验证猜想【实验2-1】 a、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 稀KCl溶液b、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BaCl2溶液现象:a中没有现象b有白色沉淀生成分析:a中Na2SO4电离出的Na+和SO42-与KCl电离出的K+和Cl-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中Na2SO4、BaCl2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Na+与Cl-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SO42-与Ba2+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个反应的实质是:SO42-+Ba2+====BaSO4 从而得出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离子反应,有些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并没有参与反应”,进而引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离子反应说课稿

化学离子反应说课稿化学离子反应说课稿1 一、说教材1、地位、作用《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离子反应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⑶能够分辨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
⑷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⑵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⑵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
教学难点电解质的概念。
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哪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二、说教法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11篇)

离子反应说课稿《离子反应》说课稿(11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离子反应》说课稿(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离子反应说课稿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县xx中学的化学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一章第二节内容。
《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习化学,通过第二章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
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
一课时讲电解质。
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二。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②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过程与方法:③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④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021年离子反应说课稿9篇

2021年离子反应说课稿9篇离子反应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本节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定义的引出。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依据美国布垆坶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含义;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本质的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稿《离子反应》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稿《离子反应》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
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并且,要求学生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②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
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说教法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2.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顺利导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
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并且,要求学生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②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
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顺利导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是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
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
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
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
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1.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书写步骤的教学:本节课,我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分组,做Na2SO4与KCl,BaCl2的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做这个实验的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Na2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2-和Ba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
2.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实验:NaOH,HCl的中和反应,和几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从而加深对离子反应本质的认识。
3.最后有选择性的通过实验CuSO4和NaOH,Na2CO3和HCl的复分解反应,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这也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文档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