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第1章 绪论(水文)

点: (1)水文现象的确定性规律; (2)水文现象的随机性规律; (3)水文现象的地区性规律。
1.2水文现象及其研究方法
1.2.1水文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1)水文现象的确定性规律 水文现象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两方面,在水文学中通常称必然性为
确定性,称偶然性为随机性。 河流每年都有洪水期和枯水的周期性交替;冰雪水源河流具有以日为周期的水量变化。产
0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02 水文学现象及其研究方法 03 课程主要任务与内容
PART 0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水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一种资源。各时期对水资源的
含义存在着不同的见解,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给出了水资源的涵义: “水资源是指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 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3我国水资源状况 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 m³ 。在充分考虑节
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m³ ,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 m³ ,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2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循环性、多用途性、有限性、分布的不均匀性
和利害两重性。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为了自身和环境的需要在不断地认识和开发 利用水资源,其开发利用包括兴水利、除水害和保护水环境。
兴水利主要指农田灌溉、水力发电、城乡给排水、水产养殖、航运等; 除水害主要是防止洪水泛滥成灾; 保护水环境主要是防治水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留一片绿 水青山。
1.2水文现象及其研究方法
1.2.1水文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1)水文现象的确定性规律 水文现象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两方面,在水文学中通常称必然性为
确定性,称偶然性为随机性。 河流每年都有洪水期和枯水的周期性交替;冰雪水源河流具有以日为周期的水量变化。产
0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02 水文学现象及其研究方法 03 课程主要任务与内容
PART 0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水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一种资源。各时期对水资源的
含义存在着不同的见解,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给出了水资源的涵义: “水资源是指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 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3我国水资源状况 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 m³ 。在充分考虑节
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m³ ,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 m³ ,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2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循环性、多用途性、有限性、分布的不均匀性
和利害两重性。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为了自身和环境的需要在不断地认识和开发 利用水资源,其开发利用包括兴水利、除水害和保护水环境。
兴水利主要指农田灌溉、水力发电、城乡给排水、水产养殖、航运等; 除水害主要是防止洪水泛滥成灾; 保护水环境主要是防治水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留一片绿 水青山。
绪论第一章

一、火力发电厂
(3) 电气系统 包括发电机、励磁装置、厂用电系统和 升压变电站等。
一、火力发电厂
一、火力发电厂
电能生产过程
电气系统
燃烧系统
汽水系统
一、火力发电厂
4. 类型
(1) 按燃料分 燃煤发电厂 燃油发电厂 燃气发电厂 余热发电厂 垃圾发电厂 工业废料发电厂
第一条500kVAC: 1981年12月河南平 顶山-湖北武昌。
第一条±500 kVDC:1989 年9月,湖北 葛洲坝-上海 南桥。
六、电力工业发展前景
电力工业的基本任务:
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提供充足、可靠、 优质、廉价的电能。
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
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实现高度自动化,西电东 送,南北互供,走向联合电力系统。
四、最大发电厂(截至2011年)
最大火电厂:
上海外高桥电厂 4×300+2×900+2×1000 =5000MW 浙江省宁波北仑港电厂,5×600MW+2×1000= 5000MW 华电邹县电厂,4×335+2×600+2×1000 = 4540MW
最大水电厂:
三峡电厂(14+12(+6))×700 MW = 18200(+4200)MW 二滩水电厂6×550MW = 3300MW
最大核电厂:
秦山核电站1×300+2×650+2×700 = 3000MW
最大抽水蓄能电厂:
广东抽水蓄能电厂8×300 MW = 2400MW
五、电力系统的发展
建国初期:
大多是大城市发、供电系统; 跨地区的电力系统有:
第一章 绪论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形 成 期 ( 1956-1970年)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知识应用期 ( 1970-1988年) 集成发展期 ( 1986年至今)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创立了演绎法。他提出的三段论至今仍然是演绎推理的 最基本出发点。
AI的严格定义依赖于对智能的定义,即要定义人工智能,首先应该定义智能;但 智能本身也还无严格定义。
一般解释: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称机 器智能、计算机智能。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知识与智能 知识 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知晓的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包括事实、
能理论框架,使人工智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AI研究
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艰难成立,其后长期得不到国内科技界的认同,只能 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直到2004年,才得以“返祖归宗”,挂靠到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
1985年前,人工智能在西方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苏联却受到批判;我国人工智 能也与“特异功能”一起受到质疑,人工智能学科群专著不能公开出版。
(表处理语言)。 1961年,明斯基发表了“走向人工智能的步骤”的论文,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1965年,鲁宾逊提出了归结(消解)原理。费根鲍姆开发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
用于质谱仪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由于一些人工智能研究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乐观,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和成果做出了过高的预言,而这些语言的失败,给人工智能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 当时的人工智能主要存在下列三个局限性:
第一章 绪论

项目投产后进行 的总结性评价
建设程序示意图
项 目 建 议 书 可 行 性 研 究 初 步 设 技 术 设 计 施 工 图 设 计 建 设 准 组 织 施 竣交 工付 验使
பைடு நூலகம்
计
备
工
收用
投 资 估
设 计 概
修 正
概
算
算
算
施 工 图 预 算
施 工 预
工 程 结
竣 工 决
算
算
算
基本建设程序与概预算对应 关系
1.1.3建设项目的分类
• (三)按在国民经济中的用途划分
1.生产性建设项目。 1)工业建设。 2)农业建设。 3)基础设施。 4) 商业建设
1.1.3建设项目的分类
2.非生产性建设项目。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是指满
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建设项目。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办公用房。
2)居住建筑。
• • • • • • • • • •
• • • •
施工单位需要搞定 1、 施工企业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及注册号; 2、 国家企业等级证书、信用等级证书; 3、 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认可证; 4、 企业法人代码书; 5、 质量体系认证书; 6、 施工单位的试验室资质证书; 7、 工程预标书、工程中标价明细表; 8、 工程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及管理人员资格证书、上 岗证。(上述资料均为复印件) 9、 建设工程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证审查表及上岗证复印件。 (安全员、电工须持建设行业与劳动部门双证) 10、 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和坐标点复核记录; 11、 施工组织设计报审与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2、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13、 建设工程开工报告。
(五)按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和渠道划分
第一章; 绪论 药剂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实用文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简称《中国药典》 1953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国药典》。目前正在实 施的是2005年版。分一,二部,一部专门收载中 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及其 制剂。
3 国外药典 世界上有40个国家编制了药典,另外还有3种区 域药典和WHO装置编制的《国际药典》。如美 国药典简称UP,英国药典简称BP,日本药局方 简称JP,国际药典简称Ph.Int。
界面化学等。 2﹑新剂型及新制剂的开发研究
2.1 常规药物剂型及制剂 2.2 药物传递系统 • 药物传递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在临 床治疗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缓释及控释系统、 靶向给药系统是发展的主流。 2.2.1 缓释和控制系统
实用文档
2.2.2 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靶向给药系统(TDDS)是本世纪后期医药
实用文档
3 按给药途径分类: • 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溶液剂,乳剂,混悬剂,散
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 • 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注射给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 注射,穴位注射等。 呼吸道给药: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 皮肤给药:洗剂,搽剂,软膏剂,贴剂等。 粘膜给药:滴眼剂,滴鼻剂,含漱剂,眼用软膏, 舌下片剂等。 腔道给药: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用于直 肠,尿道,耳道,鼻腔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剂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药剂学概念 药物剂型(dosage form): 适合于临床应用的最佳给药形式。 制剂的含义:1.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2.制剂的研制过程。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剂型的科学,包括: ➢ 基本理论(缓控释、透皮理论等) ➢ 生产技术(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等) ➢ 质量控制(“制备”与“检测”的关系) ➢ 合理使用(剂型和制剂的选择等) 因此,药剂学知识贯穿整个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监控、使用等 领域→药学的主干课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简称《中国药典》 1953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国药典》。目前正在实 施的是2005年版。分一,二部,一部专门收载中 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及其 制剂。
3 国外药典 世界上有40个国家编制了药典,另外还有3种区 域药典和WHO装置编制的《国际药典》。如美 国药典简称UP,英国药典简称BP,日本药局方 简称JP,国际药典简称Ph.Int。
界面化学等。 2﹑新剂型及新制剂的开发研究
2.1 常规药物剂型及制剂 2.2 药物传递系统 • 药物传递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在临 床治疗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缓释及控释系统、 靶向给药系统是发展的主流。 2.2.1 缓释和控制系统
实用文档
2.2.2 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靶向给药系统(TDDS)是本世纪后期医药
实用文档
3 按给药途径分类: • 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溶液剂,乳剂,混悬剂,散
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 • 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注射给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 注射,穴位注射等。 呼吸道给药: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 皮肤给药:洗剂,搽剂,软膏剂,贴剂等。 粘膜给药:滴眼剂,滴鼻剂,含漱剂,眼用软膏, 舌下片剂等。 腔道给药: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用于直 肠,尿道,耳道,鼻腔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剂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药剂学概念 药物剂型(dosage form): 适合于临床应用的最佳给药形式。 制剂的含义:1.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2.制剂的研制过程。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剂型的科学,包括: ➢ 基本理论(缓控释、透皮理论等) ➢ 生产技术(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等) ➢ 质量控制(“制备”与“检测”的关系) ➢ 合理使用(剂型和制剂的选择等) 因此,药剂学知识贯穿整个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监控、使用等 领域→药学的主干课程
化工热力学第一章.

化工热力学是理论和工程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
化工热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化工热力学解决的实际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类: (1) 过程进行的可行性分析和能量的有效利用; (2) 相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问题; (3) 测量、推算与关联热力学性质。
化工热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2. 热力学在化工过程开发中的作用
局限:对物质结构必须采用一些假设的模型,这 些假设模型只是物质实际结构的近似描写。
化工热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四、化工热力学研究内容及在化工过程开发中的作用 1. 化工热力学的研究内容
化工热力学的主要任务是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为基础,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及其有效利 用的规律,研究物质状态变化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 物理或化学变化达到平衡的理论极限、条件和状态。
7 了解热力学在化工过程中的主要实际应用。
化工热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预备知识(复习名词、概念)
体系与环境
体系:研究的对象 环境:研究对象以外的部分
敞开体系(开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有能量与物质的交换。
体系 封闭体系(闭系):体系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的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交换也无物质的交换。
化工热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过程与循环
过程:状态的变化历程 按可逆程度分: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 按状态参数变化分:等温、等压、等容、等焓、绝热过程等。
循环: 正向循环:热能变为机械能的热力循环。PV图上以顺时针 方向循环。所有热机都是。
逆向循环:消耗能量迫使热量从低温流向高温。 V图上以逆 时针方向循环。所有制冷、热泵都是。
3.化工热力学在化工过程开发中的作用
降低原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降低能耗(利用夹点技术); 提高产品的质量(利用新型分离技术); 为化工单元操作提供多元相平衡数据; 为实验成果的放大,实现工业化提供基础
化工热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化工热力学解决的实际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类: (1) 过程进行的可行性分析和能量的有效利用; (2) 相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问题; (3) 测量、推算与关联热力学性质。
化工热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2. 热力学在化工过程开发中的作用
局限:对物质结构必须采用一些假设的模型,这 些假设模型只是物质实际结构的近似描写。
化工热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四、化工热力学研究内容及在化工过程开发中的作用 1. 化工热力学的研究内容
化工热力学的主要任务是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为基础,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及其有效利 用的规律,研究物质状态变化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 物理或化学变化达到平衡的理论极限、条件和状态。
7 了解热力学在化工过程中的主要实际应用。
化工热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预备知识(复习名词、概念)
体系与环境
体系:研究的对象 环境:研究对象以外的部分
敞开体系(开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有能量与物质的交换。
体系 封闭体系(闭系):体系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的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交换也无物质的交换。
化工热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过程与循环
过程:状态的变化历程 按可逆程度分: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 按状态参数变化分:等温、等压、等容、等焓、绝热过程等。
循环: 正向循环:热能变为机械能的热力循环。PV图上以顺时针 方向循环。所有热机都是。
逆向循环:消耗能量迫使热量从低温流向高温。 V图上以逆 时针方向循环。所有制冷、热泵都是。
3.化工热力学在化工过程开发中的作用
降低原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降低能耗(利用夹点技术); 提高产品的质量(利用新型分离技术); 为化工单元操作提供多元相平衡数据; 为实验成果的放大,实现工业化提供基础
绪论、第一章

七 动物学学习方法和主要参考书
1. 从动物体结构和机能适应方面理解 2.从动物与环境的适应方面理解 注意总结各类群新出现的特征, 3. 注意总结各类群新出现的特征,从进化方面加以理 解.
参考书: 参考书:
江静波主编: 无脊椎动物学》 (1)江静波主编:《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 任淑仙编著: 无脊椎动物学》 (2)任淑仙编著:《无脊椎动物学》 华中师大等主编《无脊椎动物学》 (3)华中师大等主编《无脊椎动物学》 (4)堵南山 《无脊椎动物学
二,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
动物学(zoology):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 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 动物学 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 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是一门基础 非常广博的基础学科. 非常广博的基础学科. 动物学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内容:动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 根据研究内容:动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胚胎 生态学,地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进化. 学,生态学,地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进化. 根据研究对象:无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鸟类学, 根据研究对象:无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鸟类学, 鱼类学,昆虫学,蛛形学,软体动物学,甲壳动物学, 鱼类学,昆虫学,蛛形学,软体动物学,甲壳动物学, 原生动物学,贝类学,哺乳动物学等. 原生动物学,贝类学,哺乳动物学等. 按照研究的重点和服务范畴:古生物学,理论动物学, 按照研究的重点和服务范畴:古生物学,理论动物学, 应用动物学,医用动物学,资源动物学,畜牧学, 应用动物学,医用动物学,资源动物学,畜牧学,桑 蚕学和水产学等. 蚕学和水产学等.
五,动物学研究方法
观察描述法:观察和描述是动物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描述法:观察和描述是动物最基本的方法. 主要通过观察将动物形态结构, 主要通过观察将动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系统的 记录描述.从动物群落,种群,个体,组织, 记录描述.从动物群落,种群,个体,组织,细胞 及其细胞器等超微结构. 及其细胞器等超微结构. 比较法:通过对不同动物的系统比较来研究其异 比较法: 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动物生存和进化 规律. 规律. 实验法:是在一定人为控制条件下, 实验法:是在一定人为控制条件下,对动物的生 命活动或结构机能进行观察和研究. 命活动或结构机能进行观察和研究. 综合研究法: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对动物 综合研究法: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 在不同层次和水平进行综合研究, 在不同层次和水平进行综合研究,揭示动物生命活 动规律. 动规律.
第一章 微生物绪论

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 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食品微生物学等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核生物学、自养菌生物学 和厌养菌生物学等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 物学、水微生物学和宇宙微生物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生命科学开辟了新的研 究领域,如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功 能基因组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微生物学、医学和免疫 学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对于后基因组时代,研究 基因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起着重大作用。 微生物作为理想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组测序 技术和方法对于高等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具有 重)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期)
J.D.Waston, H.F.C.Crick 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提出 双螺旋模型
成熟期特点
• 微生物学成为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 • 微生物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对象 • 生物工程中,发酵工程是最成熟的应用 技术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微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的 研究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在短期内取得了多方面的 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分子微生物学。即利用分子生 物学的技术方法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生 态、分类等基本生物学规律。 1995年,美国首先测定了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的全基因组序列。从此, 微生物基因组(genome)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目前, 已经完成了100多种微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他们分属于Woese系统发育树中的细菌、古菌和真 核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 詹氏甲烷球菌等。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核生物学、自养菌生物学 和厌养菌生物学等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 物学、水微生物学和宇宙微生物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生命科学开辟了新的研 究领域,如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功 能基因组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微生物学、医学和免疫 学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对于后基因组时代,研究 基因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起着重大作用。 微生物作为理想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组测序 技术和方法对于高等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具有 重)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期)
J.D.Waston, H.F.C.Crick 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提出 双螺旋模型
成熟期特点
• 微生物学成为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 • 微生物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对象 • 生物工程中,发酵工程是最成熟的应用 技术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微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的 研究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在短期内取得了多方面的 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分子微生物学。即利用分子生 物学的技术方法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生 态、分类等基本生物学规律。 1995年,美国首先测定了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的全基因组序列。从此, 微生物基因组(genome)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目前, 已经完成了100多种微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他们分属于Woese系统发育树中的细菌、古菌和真 核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 詹氏甲烷球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爆破作业人员分类及其职责
二、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
(二)爆破员的岗位职责
1、保管所领取的民用爆炸物品; 2、按照爆破作业设计施工方案,进行装药、联网、 起爆等爆破作业; 3、爆破后检查工作面,发现盲炮或其他安全隐患 及时报告; 4、在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配合爆破工程技 术人员处理盲炮或其他安全隐患; 5、爆破作业结束后,将剩余的民用爆炸物品清退 回库。
现了毕氏导火索。 1867年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
了火雷管。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自行研制了、生产了
塑料导爆管及其配套的非电毫秒延期电雷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爆破应用与发展概况
三、爆破技术应用与发展
(一)土岩爆破
利用炸药爆炸能量破碎土壤、岩石的技术。
1.硐室爆破 采用集中或条形硐室装药药包,爆破开挖岩 石的作业。 2.深孔爆破 炮孔直径大于50mm,深度大于5m的爆破作 业。
安全管理规定; 3、民用爆炸物品流向登记规定与储存安全
规定; 4、民用爆炸物品信息管理系统手持机实际
操作技能。
第一章 绪论
一、炸药起源与发展 1865年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
了以硝化甘油为主要组份的代拿买特炸药。 1867年奥尔森和诺宾发明了硝酸铵和各种
燃料制成的混合炸药,工业炸药步入了多品种、 多组分的时代。
我国独创了粉状乳化炸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爆破应用与发展概况
二、起爆器材应用与发展 1799英国人高瓦尔德制成了雷汞;1831年出
1、爆破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2、炸药与爆炸基本理论; 3、 爆破作业人员资格规定; 4、 爆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5、 民用爆炸物品领取、发放、清退安全管 理规定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考核内容
三、保管员考核内容: 1、炸药与爆炸基本理论; 2、 验收、保管、发放、回收民用爆炸物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爆破作业人员分类及其职责
二、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
(四)保管员的岗位职责 1、验收、保管、发放、回收民用爆炸物品; 2、如实记载收存、发放民用爆炸物品的品 种、数量、编号及领取人员的姓名; 3、发现、报告变质或过期的民用爆炸物品。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考核内容
主讲:罗福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爆破应用与发展概况
一、炸药起源与发展 公元803年唐朝出现了较完整的黑火药配方
(一硫磺二硝石三木炭) 11至12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入欧洲 1613年匈牙利人将黑火药用于开采矿石。
其后黑火药作为独一无二的炸药,延续了两百 多年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爆破应用与发概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爆破应用与发展概况 三、爆破技术应用与发展
(二)拆除爆破 采取控制有害效应的措施,按设计要求用爆 破方法拆除建(构)筑物的作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爆破应用与发展概况
三、爆破技术应用与发展 (三)其它爆破 爆炸焊接、冲压、硬化、切割、清除炉瘤、
从医治病,医术高超; 销毁毁旧弹药; 杀伤敌人,实施破坏作业 破碎流冰、冰坝以保护桥梁和水工程建筑物; 抗洪救灾、快速灭火,保护森林。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爆破作业人员分类及其职责
二、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
(三)安全员的岗位职责 1、监督爆破员按照操作规程作业,纠正违章 作业; 2、检查爆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情况,及时发 现、处理、报告安全隐患; 3、监督民用爆炸物品领取、发放、清退情况; 4、制止无爆破作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爆破作业。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爆破作业人员分类及其职责 一、爆破作业人员分类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爆破员、安全员、保 管员。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爆破作业人员分类及其职责
二、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
(一)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的任职条件
1、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 2、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3、无妨碍从事爆破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4、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5、无犯罪记录; 6、具有履行符合《爆破作业单位条件和管理要求 》(GA990—2012)规定岗位职责的能力。
一、爆破员考核内容: 1、炸药与爆炸基本理论; 2、常用民用爆炸物品的品种、性能、使用
条件和及安全管理要求; 3、装药、堵塞、网路敷设、起爆等爆破工
艺及安全技术要求; 4、 爆破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要求; 5、处理盲炮或其它安全隐患的操作程序与
技能。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考核内容 二、安全员考核内容:
第二节 爆破作业人员分类及其职责
二、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
(二)爆破员的岗位职责
1、保管所领取的民用爆炸物品; 2、按照爆破作业设计施工方案,进行装药、联网、 起爆等爆破作业; 3、爆破后检查工作面,发现盲炮或其他安全隐患 及时报告; 4、在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配合爆破工程技 术人员处理盲炮或其他安全隐患; 5、爆破作业结束后,将剩余的民用爆炸物品清退 回库。
现了毕氏导火索。 1867年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
了火雷管。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自行研制了、生产了
塑料导爆管及其配套的非电毫秒延期电雷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爆破应用与发展概况
三、爆破技术应用与发展
(一)土岩爆破
利用炸药爆炸能量破碎土壤、岩石的技术。
1.硐室爆破 采用集中或条形硐室装药药包,爆破开挖岩 石的作业。 2.深孔爆破 炮孔直径大于50mm,深度大于5m的爆破作 业。
安全管理规定; 3、民用爆炸物品流向登记规定与储存安全
规定; 4、民用爆炸物品信息管理系统手持机实际
操作技能。
第一章 绪论
一、炸药起源与发展 1865年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
了以硝化甘油为主要组份的代拿买特炸药。 1867年奥尔森和诺宾发明了硝酸铵和各种
燃料制成的混合炸药,工业炸药步入了多品种、 多组分的时代。
我国独创了粉状乳化炸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爆破应用与发展概况
二、起爆器材应用与发展 1799英国人高瓦尔德制成了雷汞;1831年出
1、爆破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2、炸药与爆炸基本理论; 3、 爆破作业人员资格规定; 4、 爆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5、 民用爆炸物品领取、发放、清退安全管 理规定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考核内容
三、保管员考核内容: 1、炸药与爆炸基本理论; 2、 验收、保管、发放、回收民用爆炸物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爆破作业人员分类及其职责
二、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
(四)保管员的岗位职责 1、验收、保管、发放、回收民用爆炸物品; 2、如实记载收存、发放民用爆炸物品的品 种、数量、编号及领取人员的姓名; 3、发现、报告变质或过期的民用爆炸物品。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考核内容
主讲:罗福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爆破应用与发展概况
一、炸药起源与发展 公元803年唐朝出现了较完整的黑火药配方
(一硫磺二硝石三木炭) 11至12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入欧洲 1613年匈牙利人将黑火药用于开采矿石。
其后黑火药作为独一无二的炸药,延续了两百 多年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爆破应用与发概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爆破应用与发展概况 三、爆破技术应用与发展
(二)拆除爆破 采取控制有害效应的措施,按设计要求用爆 破方法拆除建(构)筑物的作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爆破应用与发展概况
三、爆破技术应用与发展 (三)其它爆破 爆炸焊接、冲压、硬化、切割、清除炉瘤、
从医治病,医术高超; 销毁毁旧弹药; 杀伤敌人,实施破坏作业 破碎流冰、冰坝以保护桥梁和水工程建筑物; 抗洪救灾、快速灭火,保护森林。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爆破作业人员分类及其职责
二、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
(三)安全员的岗位职责 1、监督爆破员按照操作规程作业,纠正违章 作业; 2、检查爆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情况,及时发 现、处理、报告安全隐患; 3、监督民用爆炸物品领取、发放、清退情况; 4、制止无爆破作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爆破作业。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爆破作业人员分类及其职责 一、爆破作业人员分类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爆破员、安全员、保 管员。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爆破作业人员分类及其职责
二、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
(一)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的任职条件
1、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 2、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3、无妨碍从事爆破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4、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5、无犯罪记录; 6、具有履行符合《爆破作业单位条件和管理要求 》(GA990—2012)规定岗位职责的能力。
一、爆破员考核内容: 1、炸药与爆炸基本理论; 2、常用民用爆炸物品的品种、性能、使用
条件和及安全管理要求; 3、装药、堵塞、网路敷设、起爆等爆破工
艺及安全技术要求; 4、 爆破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要求; 5、处理盲炮或其它安全隐患的操作程序与
技能。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考核内容 二、安全员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