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经济输送容量选择输电线路导线截面
送电线路培训知识之一线路基本常识

第一节国家电网及山东电网输电线路概况一、国家电网概况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形成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五个区域电网,华东和华中电网之间实现了跨大区直流联网,东北~华北~华中电网之间实现了交流联网。
随着华中和西北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的投产运行,标志着全国联网的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第一个750 kV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直流国产化工程和可控串补国产化示范工程均顺利投产并稳定运行。
公司正在规划以百万伏交流和±800kV级直流为依托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的国家电网,以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截止到2005年12月底,国家电网公司共有110(66)kV及以上线路共计17583条,总长度为369551.132km。
其中:750kV线路一条,长度为140.705km;±500kV直流线路4条,长度为1722.41km;500kV线路479条,长度为43699.65km;220kV线路4570条,长度为144487.8km;110kV线路10501条,长度为166481.6km;66kV线路1857条,长度为26982.96km。
二、山东电网概况我省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是随着大容量、远距离电能的输送,而不断提高的。
1957年2月,山东电网首次出现了110kV线路,从博山神头电厂至济南的神济线投运;随着莱芜电厂125MW机组的建设,配套送出的莱芜电厂到淄博魏庄站的220kV莱魏线于1973年12月投运;500kV超高压电压等级的出现,是由于邹县电厂300MW机组的建成投产,我省第一条500kV邹县电厂~济南~潍坊线路于1987年11月投运,长度376 km。
目前,山东电网主网架仍处于220kV到500kV的过渡期,部分500kV/220kV电磁环网具备开环运行条件。
2005年3月1日,山东电网与华北电网成功联网。
山东省电源集中分布于煤炭资源丰富的鲁西南地区,负荷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山东电网西电东送、南电北送格局依旧,近期不会改变。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和校验

一.架空送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和校验架空送电线路导线截面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并根据电晕,机楔强度以及事故情况下的发热条件进行校验。
必要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但对超高压线路,电晕往往成为选择导线截面的决定因素。
1.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用的饿输送容量,应考虑线路投入运行后5~10年的发展。
在计算中必须采用正常运行方式下经常重复出现的最高负荷,但在系统发展还不明确的情况下,应注意勿使导线截面顶得过小。
导线截面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S---导线截面(MM)P---送电容量U---线路额定电压J---经济电流密度我国1956年电力部颁布的经济电流密度如表7-7所示。
经济电流密度的确定,涉及到电力和有色金属部门的供应,分配和发展等国民经济情况,目前有待统一修订标准。
2.按电晕条件校验导线截面在高压输电线中,导线周围产生很强的电场,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导线周围的空气就发生游离,形成放电,这种放电现象就是电晕。
在高海拔地区,110~220KV线路及330KV 以上电压线路的导线截面,电晕条件往往起主要作用。
导线产生电晕会带来两个不良后果:①增加了送电线路的电能损失;②对无线电通信和载波通信产生干扰。
至于电晕对导线的腐蚀,从我过东北系统154KV升压至220KV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没有明显的影响,可暂不考虑。
关于电晕损失,若直接计算出送电线路的电晕损失,其优点是数量概念很清楚,缺点是计算较繁。
目前已很少采用这种方法。
现在趋向于用导线最大工作电场强度Em(单位为/cm)与全国电晕临界电场强度E。
之比植来衡量。
许多国家(如瑞典,前苏联等)认为,三相平均的导线表面最大工作电场强度与全国电晕电场强度之比若小于0.9,即,则认为是经济的。
前苏联“330~750KV线路年平均电晕损失计算导则”中提出,当时,电晕损失是非常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我国东北系统的升压线路,刘天关330KV线路在人工气候室的试验表明:当时,起始电晕放电;当0.9< <1时,有较大的电晕放电;当>1时,则全面电晕放电。
浅谈电力线路设计的路径选择与杆塔定位

荷载计算 中是最适合 的参数 。在线 路的设计 中, 常用 的比载 共 有七种 :
( 1 ) 自重 比载 。
1 路路径 的选择与杆塔 的定 位
路径选择 应采用 卫片、 航片 、 全数字摄 影测量 系统等 新技 术, 必要时 可采用地 质遥 感技 术 , 综合 考虑 线路 长度 、 地形 地 貌、 城镇规划 、 环境保护、 交通条件 、 运行和施工等 因素, 进行 多 方 案技术 比较 , 使路径走 向安全可靠 , 经济合理 。路径选择应尽 量避开军事设施 、 大型工矿企业及重要设施等 , 符合城镇规划 , 并 尽 量 减 少对 地 方经 济 发 展 的影 响 。 选 择路径和定位时 ,应注意限制使用档距 和相应的 高差 , 避免 出现杆塔两侧 大小悬殊 的档距, 当没有 办法避免时应采取 必要 的措施 , 提 高安全度 。 与大跨越连接 的输 电线路 , 应结合大 跨越 的选点方案, 通过综合技术经济 比较确定 。 电力线路设计所考虑的气象条件 : 气象条件是电力线路设计 所考 虑的首要 因素 ,因为从 以往 的经验来看 由于未考虑气象因素而导致 的电力线路设计 出现 问 题 的 占到 大 多 数 , 所 以从 实 践 中 可 以 总 结 出来 在 进 行 设 计 的时 候前期一定要考虑气象因素这样可 以减少不 必要的损 失,在最 大程度上保证整个电力线路规划的进行 。气象条件主要包括 : ( 1 ) 最高温度 。 ( 2 ) 最低 温 度 。 ( 3 ) 最 热 月份 的平 均 气 温 。 ( 4 ) 最 大风 速 。 最高温度 用于计算导线的最大弧垂 , 此参数用 以保证 电力 线路 的安全高度 , 确保 电力安全 。最低温度 是最 大应力的基本 条件 , 最热 月份 的平均 气温 , 此参 数可 以验算 导线 的安全载流 量, 为后面的线路设计做基础 。最 大风速用 于确定导线的外 负 荷以及验算导线与所接近的建筑物 的水平安全距 离,因此 , 这 也是在线 路规划设计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压送电线路导线和地线型号的选择

高压送电线路导线和地线型号的选择摘要:在以往的高压送电线路建设中,对导线和地线型号进行选择时,往往只考虑机械强度,输送容量,导、地线配合的要求及防雷问题,而忽视了线损问题,通常情况下也不对热稳定进行校验。
如此一来,可能会使部分已建成的线路在投运之后,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甚至造成安全运行的隐患。
本文以某段33OkV送电线路工程的设计为例,提供一些关于高压送电线路导线与地线型号选择的做法和经验,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高压送电线路;导线型号;地线型号;选择在对导线进行选择时,要考虑两个基本条件:一为机械强度;二为输送容量。
如果高压线路电压在220kV以上,则需要依据电晕条件来进行验算,还要考虑沿线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等特点来选择导线截面。
除此之外,在高压线路建设中,还应该考虑到线损问题,因为它将直接关系到线路在建成之后的经济效益。
在对地线进行选择时,同样要考虑两个基本条件:一为防雷要求;二为机械强度。
根据实际情况,有时需考虑热稳定、节能等问题。
一、导线型号的选择(一)依据经济电流的密度来选择导线截面某段330kV送电线路依据系统的规划,它最大的输送容量是393MVA,3000-5000之间为年最大的负荷利用时间。
钢芯铝绞线的经济电流的密度可到每平方毫米 1.15A,照此计算,导线铝截面需598 mm2,所以,2×300mm2的铝截面导线能满足输送容量标准。
在国标GBI179-83中规定截面是300mm2结构的导线包括LGJ-300/40、LG-300/15等6种[1]。
大致估算,选出LGJ-400/35、LGJ-300/25、LGJ-300/50、LGJ-300/40这四种来进行综合技术的比较。
(二)依据机械的强度来选择导线钢芯第一,过载能力。
线路在建成投运之后,在正常的设计情况下需达到《设计规程》中规定的强度标准,如果发生异常的灾害性天气,则导线要具有一定的过载能力才行。
如果风速为每秒10米,气温为零下5摄氏度,履冰为5毫米当做必要条件,过载的时候导线弧垂的最低点最大所使用的张力可达到其计算的拉断力的60%当做充分条件,得出履冰的厚度,如表1所示。
高压配电网的设计

目录摘要 (1)第一章高压配电网的设计任务 (2)1.1 配电网的概述]1[ (2)1.1.1 电力系统的划分 (2)1.1.2 配电网的特点 (2)1.2 高压配电网的规划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高压配电网的设计内容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设计文件及图纸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原始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高压配电网的有功功率平衡计算.. (4)2.1 有功平衡计算的目的 (4)2.2 电力负荷的分析 (4)2.2.1 用电量和用电负荷的计算 (4)2.2.2 系统供电负荷和发电负荷计算 (5)2.2.3 有功平衡计算的内容和方法 (6)2.3 电网有功功率平衡计算]3[ (8)2.3.1 在最大负荷情况下的发电负荷 (8)2.3.2 在最小负荷情况下的的发电负荷 (8)第三章一次接入系统的设计 (10)3.1 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确定]4[ (10)3.2 电力网接线方案的选择 (11)3.2.1 接线形式]3[ (11)3.2.2 电力网接线方案的选择]5[ (12)3.2.3 导线截面积的选择]2[]7[ (14)3.3 导线截面计算 (19)3.3.1 确定不同负荷曲线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树Tmax。
(19)3.3.2 确定初步方案的导线截面积 (20)第四章主变压器的选择 (26)4.1 主变压器型式的选择]4[ (26)4.1.1 相数的确定 (26)4.1.2 绕组数的确定 (26)4.2 主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的确定原则 (27)4.2.1 发电厂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原则]9[ (27)4.2.2 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原则 (27)4.2.3 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原则 (28)4.3 计算变压器容量并确定主变的台数 (28)第五章潮流计算 (30)5.1 简单电力系统潮流分布计算的概述]3[ (30)5.2 辐射形网络潮流分布的计算原理]3[ (31)5.3 闭式网络潮流分布的计算原理 (32)5.4 电力线路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计算原理 (33)5.5 潮流分布计算 (34)5.5.1 计算输电线路参数并确定等值电路图 (34)5.5.2 计算变压器各参数 (36)5.5.3 确定各变压器功率损耗: (37)5.5.4 计算变压器损耗 (37)5.5.4 潮流分布计算: (39)5.5.5 系统潮流分布图 (60)第六章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61)6.1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61)6.1.1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61)6.1.2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步骤 (61)6.1.3 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61)6.2 发电厂、变电所主接线设计]9[ (62)6.2.1 主接线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62)6.2.2 发电厂主接线设计 (68)6.2.3 变电站主接线设计 (68)6.3 电气主接线方式图 (69)第七章无功功率的补偿与电压调整 (70)7.1 无功功率的补偿 (70)7.1.1概述 (70)7.1.2无功功率的平衡与补偿 (70)7.1.3无功补偿设备的选用 (71)7.2 电压调整 (72)7.2.1电压的允许偏差值 (72)7.2.2 电力系统的调压措施]10[ (73)7.3 调压计算 (74)7.3.1 最大运行方式下各变电所电压 (74)7.3.2 最小运行方式下各变电所电压 (75)参考文献 (76)致谢 (77)附录 (78)附录一 (78)附录二 (78)高压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摘要随着电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日益突出,电网建设与发展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导线截面积的选择和电缆的铺设方法

导线截面积的选择和电缆的铺设方法一导线截面积的选择输电线路导线截面积的选择对电网的技术经济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导线截面的选择首先满足最基本的技术要求,如不发生电晕,保证一定的机械强度,满足热稳定条件,电压损耗不超过容许值。
其次,还要考虑经济方面的问题,如截面的选择不应使功率损失过大,不应使投资过大以及降低有色金属的消耗等等。
因而导线截面积的选择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需要在设计时从各个方面去综合考虑,通过方案比较找出最优的方案。
1.1导线截面选择的技术条件选择导线的技术条件是指电晕放电,机械强度,发热温度及容许电压损耗等条件。
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电晕会引起电能损耗和无线电干扰,为了避免电晕的发生,导线的外径不能过小,根据理论分析及试验所得的结果,各级电压下的按电晕条件所规定的导线最小外径如下表所示:架空线路的导线在运行时要承受各种机械负载,如导线的自重,风压,冰重等,此外,还要有具有适应外界偶然负载的过载能力,这就要求导线截面不能过小,否则就难以保证应有的机械强度。
架空线路根据其重要程度一般可分为三个等级,通常35KV以上线路为I类线路,1~35KV 为II类线路,1KV以下为III类线路。
电流通过到现实,在导线上的电阻会缠身有功功率损耗,导线的有功功率损耗将转换为热能使导线的温度上升。
当损耗的热能与周围发散的热能相等时,温升达到稳定值。
在一定的容许条件下,各种型号的导线容许通过的电流时不同的。
总所周知,当线路上输送的功率一定时,导线截面积小则线路的电阻,电抗愈大,从而线路的电压损耗也愈大,电压损耗过大会给调压带来困难。
为了保证电压损耗在容许范围之内,通常可按容许电压损耗选择导线截面,这一点对地方电网尤为重要。
1.2导线截面积选择的经济条件为了节约投资降低线路的造价及折旧维修费用,导线截面应愈小愈好。
但当导线截面愈小时,在输送功率相同的条件下又会使电能损耗增大,从而增加发电厂的投资,燃料消耗以及整个系统的运行费用支出。
220kV架空输电线路规划设计要点

220kV架空输电线路规划设计要点输电线路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通过自身的运行,将电能输送至各个用电单位,将复杂的电力系统用输电线路网络的形式连接起来,因此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整个电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标签:22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要点引言电力线路的种类可分为:特高压、超高压、高压、低压四种,其中220kV 输电线路是我国最常用的高压输电线路之一,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220kV输电线路已经成为城市供电的主要方式。
1导线选型1.1按经济电流密度和载流量选择截面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电网供电安全采用N-1准则,正常运行状态,3×180MV A主变经济负载率按67%取值时,持续工作电流为950A,按现行规范中的经济电流密度(计算取经济电流密度1.15A/mm2)选择导线截面。
经计算,经济输送的截面为826mm2。
1.2按载流量选型根据系统输送容量情况,根据导线持续载流量计算导线输送容量来选择导线载面,拟按JL/G1A-300和JL/G1A-400两种型号导线进行持续载流量对比选择,JL/G1A-300导线在环境温度40℃,导线温度70℃时持续载流量最低,本工程线路拟采用双分裂导线,载流量按此最低值计算,线路持续输送容量可达403MV A,可达3×180MV A主变负载的75%左右,满足系统输送容量的要求。
相同条件计算JL/G1A-400导线,其持续载流量可达约464MV A,达到3×180MV A主变负载的86%。
综合考虑到电网规划、发展趋势及系统潮流走向情况,本工程线路导线截面按2×400mm2设计,双分裂导线,型号为2×JL/G1A-400/35钢芯稀土铝绞线。
222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要点2.122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中线路路径的设计22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中的线路设计包含了输电线路的技术性、经济性、可行性以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关系整个输电线路的质量,也是整个22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础。
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

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各级电压电力线路输送容量及距离的大致范围额定电压(KV) 输送功率(KW) 输送距离(Km)0.22 50以下0.15以下0.38 100以下0.6以下10 200—2000 6-2035 2000-10000 35-5063 10000-20000 60-100一.根据设计经验,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⒈10KV及以下高压线路及低压动力线路①按发热条件来选择截面;②校验电压损耗;③校验机械强度;④对于绝缘导线和电缆还应满足工作电压的要求;2.低压照明线路①按电压损耗条件选择截面;②校验发热条件;③校验机械强度;④对于绝缘导线和电缆还应满足工作电压的要求;3.对长距离大电流及35KV以上的高压线路①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经济截面;②校验电压损耗;③校验发热条件; ④校验机械强度;⑤对于绝缘导线和电缆还应满足工作电压的要求; 二.选择导线和电缆的条件说明 1. 发热条件①三相系统相线截面的选择导线和电缆(包括母线)在通过正常最大负荷电流即计算电流时产生的发热温度,不应超过其正常运行时的最高允许温度。
按发热条件选择三相系统中的相线截面时,应使其允许载流量I al 不小于通过相线的计算电流I 30,即:I al ≥I 30 其中I 30=ϕUCOS P 3P —负载功率(W) U —负载线电压(V) ϕCOS --负载功率因率如果导线敷设地点的环境温度与导线允许载流量所采用的环境温度不同时,则导线的允许载流量应乘以温度校正系数。
(即I al *K θ)K θ=θθθθ-'-al alalθ--导线额定负荷时的最高允许温度; 0θ--导线的允许载流量所采用的环境温度;'0θ--导线敷设地点实际的环境温度;在室外,环境温度一般取当地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 在室内,环境温度一般取当地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加5℃;对土中直埋的电缆,取当地最热月地下0.8—1m的土壤平均温度,亦可近似地取当地最热月平均气温;附表一:导体在正常和短路时的最高允许温度及热稳定系数②中性线和保护线截面的选择A. 中性线(N线)截面的选择一般三相四线制线路的中性线截面A0,应不小于相线截面Aϕ的50%,即A0≥0.5 Aϕ对于由三相四线线路引出的两相三线线路和单相线路,由于其中性线电流与相线电流相等,因此它们的中性线截面A0应与相线截面Aϕ相同,即A0=AϕB.保护线(PE线)截面的选择根据短路热稳定的要求,保护线(PE线)截面A PE,按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规定:(1)当Aϕ≤16mm^2时A PE≥Aϕ(2)当16mm^2< Aϕ≤35mm^2时 A PE≥16mm^2(3)当Aϕ>35mm^2时 A PE≥0.5 Aϕ★通信行业要求: A PE=35mm^2C.保护中性线(PEN线)截面的选择保护中性线兼有保护线和中性线的双重功能,因此其截面选择应同时满足上述保护线和中性线的要求,取其中的最大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导线是架空输电线路的主要元件之一,在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导线截面大小直接影响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如何合理地选择导线截面积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导线截面积,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
中国解放初期没有自己的标准,是按前苏联的标准选择经济电流密度。
中国在5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及认识的提高,两次颁发了经济电流密度。
使电力设计工作者有标准可依,使之更接近客观实际情况。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经济电流密度;导线截面选择导线是架空输电线路的主要元件之一,在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导线截面选择过大,不仅增加有色金属的消耗量,而且还显著地增加线路的建设投资。
导线截面选择过小,则运行时在线路中的电压和电能损耗加大,使电能传输受限和运行经济性变差。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截面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并根据电晕,机械强度和事故情况下的发热条件进行校验。
必要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对超高压线路,电晕往往是选择导线截面的决定因素,应进行选择导线截面的技术经济专题论证。
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时,一般考虑线路投入运行后5~10年的输送容量,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
在进行系统设计、系统专题论证(如电站接入系统,向大用户供电,联网专题等)时,一般是先按输送容量,根据经济电流密度初选导线截面,然后可按照具体条件进行两个以上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最后确定导线截面。
故在一定的输送容量条件下,经济电流密度是选择输电线路导线截面的基本依据。
本文主要是论述按经济电流密度初选导线截面问题,并根据中国1987年修订后颁布的经济电流密度,编制了在不同电压等级(6 kv、10 kv、35 kv、110 kv、220 kv),不同利用小时数(2 000 h ~7 500 h),不同输送容量情况下查选导线截面的简易表。
以供在电力系统规划、系统设计、系统专题论证中初选导线截面时使用。
1中国在不同时期所采用和颁布的导线经济电流密度大家都知道,导线经济电流密度的确定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与国家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政策和生产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要对原定的经济电流密度作必要的修订,以便与当时的经济政策及现状相适应。
中国在选择输电线路导线截面,所采用的经济电流密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第一阶段,解放初(即1949年至1955年)中国没有自己的经济电流密度,故在选择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时,主要是参考前苏联50年代初推荐的经济电流密度,见表1。
该经济电流密度是根据最小年运行费用法求得的,即年运行费用包括电能损耗(导线发热损耗和电晕损耗)费、折旧和维护管理费。
除维护管理费外,其它都随导线截面的大小而变化。
取使得年运行费用为最小的导线截面作为经济截面,对应的电流密度为经济电流密度。
1.2第二阶段,1956年至80年代中期中国1956年电力工业部颁布了经济电流密度,见表2。
注:未计电晕损耗。
这是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经济电流密度。
编制该经济电流密度时,考虑到中国国情,在适当节省建设投资和有色金属消耗的情况下,仍采用最小年运行费用法,计算得出的。
该经济电流密度在中国使用了三十余年,使用时间最长,是工程上惯用的经济电流密度。
1.3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80年代,水利电力部根据中国的技术经济政策和建设、生产运行实践经验,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对中国的经济电流密度进行了修订。
于1987年颁布了《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SDGJ14-86)。
在该文件中公布了修订后的经济电流密度(以曲线形式),见图1。
该次编制,计算经济电流密度是采用动态计算方法,即克服了以前用静态计算的弊端,为不考虑利息、利润、税金、投资收益为零不能返本的缺陷,而考虑了输电线路建设投资与投资回收年限总运行费用之和的总费用(包括为补偿线路能耗的补充装机投资)、投运后获取的利润、贷款的付息、利润的税金以及货币的时间价值诸因素后,取总费用最小和投资经济效果最佳的导线截面作为经济截面,从而导出经济电流密度。
用这种动态计算观点的方法,是当前较为完善和周密的方法。
综上所述,从中国在不同发展时期所采用的导线经济电流密度来分析,可以看出:1)建国初期中国没有本国的经济电流密度,只有参考国外的,当时主要参考前苏联的经济电流密度。
中国1956年和1987年两次颁发的经济电流密度,都是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政策的具体情况制订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认识水平的提高,在计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提高。
前者是用静态方法,后者是用完善、周密的动态方法,使之更加接近客观实际情况。
2)从不同阶段所采用的经济电流密度来分析,在采用同样材料的导线、同样的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情况下,其发展趋势是经济电流密度值在不断递增。
例如,同样采用钢芯铝绞线,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都为4 000小时(3 000~5 000小时)其经济电流密度,中国1956年为1.15 A/mm2,而1987年为1.27 A /mm2,增加了0.12 A/mm2。
前苏联所颁布的经济电流密度。
70年代的修订值也比50年代的经济电流密度增加0.1~0.3 A/mm2(前者为欧洲部分,外高加索外贝加尔及远东地区,后者为中西伯利亚,哥萨克斯坦及中亚西亚地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产水平的提高,电力和有色金属供应的改善等情况的变化,在今后发展的一定阶段,还要对已颁布的导线经济电流密度进行必要的修改。
3)中国经济电流密度,不断修改、完善、周密、实用。
例如中国1956年颁布的经济电流密度表中只有裸铝、钢芯铝线,而在1987年颁布的经济电流密度曲线图中,就进一步分为:曲线1,导线为LJ 型,10 kV 及以下的电力线路;曲线2,导线为LGJ 型,10 kV及以下的电力线路;曲线3,导线为LGJ、LGJQ 型,35~220 kV电力线路。
分得较为细致。
在1956年经济电流密度表中,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只分为三档:3 000 小时以下,3 000~5 000 小时和5 000 小时以上。
而1987年的经济电流密度曲线图中,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由2 000 小时到7 500 小时是连续性的座标,好查对,也细致多了。
2按经济输送容量选择输电线路导线截面根据传输容量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运用查不同电压级、不同型号导线的经济输送容量表,选择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
在电网规划设计中,都会遇到各种电压级若干条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问题,如果要用经济电流密度表或曲线来选每条线路的导线截面,则要将传输容量换算成电流值,然后根据不同的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查出对应的经济电流密度,最后用传输的电流除以经济电流密度,才得到相应的导线截面。
比较复杂繁琐。
为了方便系统规划设计工作者,在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经济电流密度值的基础上,简便、快速地初选导线截面,本文特根据中国80年代中期颁布的经济电流密度曲线,编制了35~220 kV 钢芯铝绞线(LGJ、LGJQ)经济输送容量表(见表3)。
10 kV及以下钢芯铝绞线(LGJ)和铝绞线(L J)经济输送容量表(见表4)。
供参考使用。
在使用表3、表4时,请注意:1)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用的输送容量,应考虑线路投运后5~10 年的发展。
在计算中必须采用稳定的经常重复的最高负荷,在系统发展还很不明确的情况下,应注意不要使导线截面定得过小。
2) 在查表前根据输送容量,输送距离,供电可靠性要求等情况,先考虑采用的输电电压级和输电线路的回路数。
以便进行查表。
一般各级电压合理输送容量和输电距离可参考表5。
3) 表3、表4对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分的比较细,2 000~7 500小时,每1 000小时为一档,并增加了常遇到的5 500小时一档。
在考虑输电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值时,应根据该条线路在电网中的作用而定。
3选输电线路导线截面的几点体会1) 对一般的输电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可根据线路投运后5~10 年的输送容量,按经济电流密度进行选择,必要时对电晕、发热和机械强度进行检验;但对有些线路除了按上面定量的方法选择导线截面外还应根据输电线路在电网中的位置、作用和性质,从宏观发展方面,从丰水期、枯水期多种运行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分析、研究、核定所选的导线截面是否合理。
例如一般由水电、火电基地向负荷中心送电的输电线路、电网中构成骨干网架的输电线路,电源中心(包括500 kV降压站,地区电网中的220 kV枢纽变电站)向主要的或紧邻的变电站供电的输电线路,向暂时负荷不大,但却有较快发展速度、有发展前途的地区供电的输电线路等在选导线截面时,都应考虑有一定裕度,或者直接按经济电流密度所选的导线截面大一级的导线截面。
而对电网边远地区供电,或向发展不快的农村供电,则适宜选小一些的导线截面。
2) 在电网建设中,为了定型化设计,为了方便运行和检修,减少备品备件种类,建议在电网中各种电压级应选用较少的几种类型导线截面。
根据电网实际情况,推荐采用《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中各级电压的导线截面型号。
如下表6、表7。
3) 对220 kV线路,根据送电容量,送电距离,必要时可采用分裂导线:2×400、2×30 0、2×240或2×185。
过去,在电网建设中,由于种种原因,在各级电压导线截面选择上,除了220 kV 线路一般选用LGJ-300,LGJ-400或LGJ-2×300 导线型号比较少,比较规外,其余在配网110 kV、35 kV和10 kV中,各级电压的导线截面型号偏多、偏乱,不少线路已运行20~30 年,线路破归,导线截面偏小,满足不了电网发展的需要,急待在电网建设中逐步加以改造或更新。
3) 对电网规划中的主干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选择,一般用经济输送容量查表法来选,必要时再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
有时会遇到在某一输送容量和送电距离,两种电压级均可采用时,就必须先电压等级论证,后进行导线截面选择。
参考文献1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SDGJ14-86.(87)水电电规技字第4号.(87 )水电机字第4号.2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DJ161-85试行.(85)水电电规字第63号.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业委员会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4中国电力百科全书.输电与配电卷.:中国电力,199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