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区域性差异的背景分析锡林郭勒盟为例

合集下载

草原畜牧业要走兼顾生态的新路子—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报告

草原畜牧业要走兼顾生态的新路子—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报告
这 个方 向走 的 : 国内 的游牧 派 持相 反 的 观点 :祖 祖 辈 辈 传 下 来 的 游 牧 是 利 用 天 然 草 原 的 最 佳 方 式 但 至 少在 今 日之 中国 。这 两个 极端 都 不 是 现 实 .将 来 会走 到 哪一 步 ,现 在 还说 不 准 ,但 天然
政 府 拿 钱 可 以 比较 快 地 推 动 一 项 事 业 发 展 。
区 、城 市 进入 牧 区从 事第 一 产 业 的人 口。控 制牧
主经 济 、发展 牧 户 经济 ,是 减 轻草 原压 力 的一 大 措 施 。一 半 的牧 民迁 移 出来 。甚至 绝 大 多数 的牧 民 出来 了 。草原 的问题 就 比较好解 决 。
欧 洲 发达 国家 的天然 草 场 一般 不再 放 牧 。不
原 畜牧 业早 已成 为历 史 :以游 牧为 主 的传 统 草原
降水 少 干旱 严 重 ,不是 高 寒 就是 风 沙 大 ,种 不 了 粮 、长 不起 树 ,只有靠 天 然 牧草 养 畜 。 超载 过 牧 情 况 比较普遍 。减少 牲 畜 、迁 出牧 民相 当困难 。
农 区 、牧 区取 长补 短 能 否 找到 出路 ?关 于 区 域 发 展 有不 少理 念 .但 基 层 需要 的不 是 概念 ,而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3期

草原 畜牧业要走兼顾生态的新路子
— —
来 自内蒙古 锡 林 郭 勒 草 原 的报 告
。 国务 院 发展 研 究 中心 潘耀 国


草 原畜 牧 业处在 传统 与现 代 的结合 点
发 展 。随之 而来 的草场 过 牧 成为 最 大 问题 为解 决 草 场 “ 锅饭 ”问题 .继2 世 纪 8 年 代 “ 畜 大 0 0 牲 作 价 .户有 户养 ”之后 .9 年 代 “ 0 草场 公 有 .牧

锡林郭勒盟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调研报告

锡林郭勒盟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调研报告
2 1 年第 7 00 期
XN 0 G U IN N C N
锡林郭勒盟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调研报告
崔 志 刚 索 琼 玉
( 锡林 郭勒盟农 畜产品质量安 全 中心( 农牧 业科 学研 究所 ) 内蒙古锡 林浩特 0 60 ) , 20 0
摘 要 :本文 对锡林 郭勒 盟 农蓄 产品 质量 安全 的概 况 、从 在 的主要 问题 进行 调研 并针 对存 在 问题提 出 了建议 和今 后 农畜 产品 质量 安全 的监 管重点 。 以利 于 当地 畜牧 业经 济发展 的 需要 。 ’ 关键 词 :农 蓄 产品 质 量安 全 调研 问题 建 议


农畜 产 品质 量安 全概况
1农畜产 品 “ . 三品 一标 ”认 证情况 。锡林 郭勒盟 是一个 以畜牧 业生 产 为主 体 的畜牧 业 大盟 ,是 国家 重要 的 畜产 品
无害化 生产提供 了有 利的基础 条件 。 近 年 来 ,锡 林 郭 勒 盟 大 力 转 变 农牧 业 生 产 经 营 方 式 , 由传 统 展 ,更 加
测面 积达 1 0 万亩 ;共有 6家生 产企 业 的 2 02 0个产 品获得 有机食 品认证 ,1家企业 2个产 品 ( 种植 业)获 得有 机转换 产品认证 ,其 中 肉类 产 品 1 个 ,饲 草料 1 4 个产 品 ,水产品 5个 。年产总 量 19 .2万吨 ,年产 值达 03 .6亿元 ,出 口创汇
生 产基 地 。全盟 每 年平 均 出栏 牲畜 8 0万头 只 ,出栏率 达 注重 提 高农 畜产 品质 量 ,走 品 牌 战略 ,以质 量 取胜 ,增 强 0 9 .%。 肉类 、鲜 奶 、毛 绒 和 皮 张 年 生 产 能 力 分 别 达 到 市 场 竞争 力 ,促 进农 牧 民增 收 、农牧 业 增效 。采取 多种 措 28 1. 万吨 、3 . 万吨 、1 86 39 . 3万吨和 7 51 6 . 万张 。畜牧 业总产 施 加 大 了牲 畜疫 病 防控 和农 畜产 品监管 力度 ,加速 发展 无 值 达 4 20 0 1 8万元 , 占地 区生 产总 值 的 l . ;种 植 业产 公 害 农畜 产 品 、绿色 食 品和 有机 农 产 品的 产 品认证 数 量和 87% 0 9年 , 自治 区农牧 业 厅 、农业部 农产 品 品生 产总 量为 1 9 6 . 0 2 24万公 斤 ,其 中粮 食 、油料 、蔬 菜瓜 产 地认 定规模 。2 0 果 的年生 产能 力分 别 为 2 3万吨 、15万 吨 、8 . 吨 ,农 质 量 安全 监督 检 验 中心对 锡 盟农 畜 产 品的例 行 监测 结果 显 . 48万 示 ,我盟 的锡 林 浩特 市 和太 旗两 个 蔬菜 主产 区的蔬 菜产 品 业总产 值达 2 1 1 元 ,占地 区生 产总值 的 93%。 0 2 0万 . 51 61 自20 0 1年 国家 启动 “ 无公 害食 品行动 计划 ”以来 ,盟 质 量 合格 率 分 别为 9 .%和 9 .%;抽检 的 畜 产 品 、水 产 0 %,表明锡 盟的农 畜产 品质 量安全状 况 农 畜产 品质 量安 全 中心 在盟 农牧 业 局和 自治 区农 畜产 品质 品的合格 率均为 1 0 量 安全 中心 的直 接领 导 下 ,按照 农 业部 和 自治 区农 牧 业厅 处 于较高水 平 。 3采取 的主要措施 . “ 三位一体 ,整 体推 进 ”的工作 部署 ,积极 开展 无公 害农畜 31建立 健全 了盟旗 两级 农畜产 品质 量安全 管理 体 系队 . 产 品 、绿 色 食 品 、有 机 农产 品的 申报 、认 证 、管 理工 作 。 截至 2 0 1 0年末 ,全 盟共有 2 6万亩 种植业 生产 产地 和盟所 伍 ,强 化 了工 作职 能 。盟 一级 成 立 了农 畜产 品质 量 安全 中 3 区) 农牧 业 局也 相应 设 定 了分管 领 导和 专 辖的 l 个 旗县 市 ( 3 区) 的畜产 品生 产基地 均获 得无 公害农 心 ,各旗 县市 ( 产 品产 地认 定 ,有 8 渔业 水 面获 得无 公 害农 产 品产 地认 职 工作 人 员 ,为 保证 全盟 农 畜产 品质 量 安全 各项 工作 的 顺 个 定 ,认定 面 积达 4 8 . 顷 ;累 计有 9 9 66公 7个 产 品获 得无 公 利进 行 ,提供 了机 制保 障。 32切实 加强组 织领 导 。为切实抓 好 农畜产 品质 量安 全 . 害农 产 品认证 ,涉及 生产 单 位 3 2家 ,其 中种 植业 4 2个 产 品 ,畜牧 业 3 8个产 品 ,渔 业 l 7个 产品 。年 总产 量 1 5万 工 作 ,落 实 农 畜 产 品监 管 责 任 ,保 障 农 畜 产 品质 量 安全 , 0 盟 农牧 业局 与 各旗 县 市 ( )农牧 业 局签 订 了农 畜产 品 质 区 吨 ,年产 值达 1 0 8 . 元 ,出 口创 汇 1 0 1 5 36万 2 0万 美 元 ;共 有 9家企 业 2 3个 产 品 获得 绿 色 食 品认 证 ,其 中 肉类 产 品 量 安全 监管 工 作责 任状 。明 确了 责任 分 工 ,形成 了 由主 要 l 2个 ,油料 产品 1个 、蔬 菜产 品 1个 ,鲜奶 产 品 1 ,食 领 导 亲 自抓 ,分管 领 导具 体抓 的 领导 工 作机 制 ,以 确保 农 个 品添 加剂 8个 产 品。年总 产量 4 . 25万吨 ,年 产总 值达 45 畜产 品质量 安全监 管责任 的具体 落实 。 .6 33加大监 管力 度 ,保障农 畜产 品质 量安全 。一 是对 获 . 亿元 ,出 口额达 7 69万 美 元 。绿 色 食 品原 料基 地 环境 监 8.

农牧交错区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农牧交错区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农牧交错区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3─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宝音陶格涛133 白永飞2(1内蒙古大学自然资源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21;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931)【摘要】 对农牧交错区典型地段内蒙古多伦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不合理,要求多伦必须走压缩一产(主要指规模)提高二产和鼓励发展三产的经济发展道路,并着重提高生产效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要求必须减少耕地面积,扩大林地、草地面积.在资源利用上,应着重抓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农牧区资源互补的优势,发展高效益、集约型的农牧业.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土地利用 资源文章编号 1001-9332(2004)02-0245-04 中图分类号 S8-05 文献标识码 AProblems i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2animal husb andry ecoton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BAO YIN Taoge 2tao 1,BAI Y ongfei 2(1Institute of N atural Resources ,Inner Mongolia U niversity ,Hohehot 010021,Chi 2na;2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931,China ).2Chin.J.A ppl.Ecol .,2004,15(2):245~248.Problems in development of Duolun ,a typical agriculture 2animal husbandry ecoton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Economic structure was not rational in Duolun ,and it should develo p industry and commerce ,limit the scop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and actively increas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The structure of land use was not rational ,and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were to increase area of forestland and grassland ,and decrease cultivated area.On resources use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were to exploit water resource rationally and bring into play resource superiority of mutually benefits o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w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 y for sus 2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 2animal husbandry ecotone.K ey w ords Agriculture 2animal husbandry ecotone ,Land use ,Resources.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 20000186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760024)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知识创新资助项目(K SCX 1208).33通讯联系人.2002-03-10收稿,2002-08-20接受.1 引 言农牧交错区(agriculture 2animal husbandry eco 2tone )也称半农半牧区(semi 2agricultural and semi 2pastoral area )[11],是因自然、历史、人为等诸多因素综合而形成的,在土地利用方式上耕地与草地共存,在生产经营模式上农业与牧业并举的一种复合的生产、生活系统.因其土地利用方式和生产经营类型的复杂多样,所形成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我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区北起科尔沁草原,沿长城南下,分布到宁夏盐池、灵武一带,包括传统上的科尔沁草原、冀辽山地北部、察哈尔草原、河北坝上、内蒙古乌盟前后山地区、晋西北、毛乌素沙地和宁夏河东沙地,总面积约2.40×106km 2,占国土总面积的1/4[19].农牧交错区中以内蒙古锡盟南五旗[13]、乌盟后山地区和河北坝上地区最为典型.为此,我们选择内蒙古多伦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有关本地区的研究,李继云[7]提出土壤肥力是提高农牧交错区生产力的重要措施.白永飞等[1,2]对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本区的畜牧业、农业、草业等都有人进行了专项研究[6,8,10~12].2 多伦县基本情况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处内蒙古波状高平原南缘、阴山山脉的北坡和浑善达克沙地尾缘的交错地区,东部与大兴安岭向西南延伸的余脉衔接,地理位置115°51′~116°54′E ,41°46′~42°36′N ,总土地面积3773km 2.多伦县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区,大陆性气候.年均温1.6℃(9.1~-5℃),年降水量386mm. 多伦县现有人口1.03×105人,耕地1.08×106hm 2,天然草地1.35×105hm 2,林地1.1×104hm 2.农牧业是多伦社会经济的主体产业,其产值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80%以上,而其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又占农业产值的9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地区.应用生态学报 2004年2月 第15卷 第2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Feb.2004,15(2)∶245~2483 多伦县存在的主要问题311 产业结构不合理 多伦县国民生产总值中农牧业产值比例过大.以1999年为例,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9×108元,其中农牧业产值2.8×108元,占72%,工业产值0.7×108元,占18%,是一个典型的以农牧业为主的经营类型[15].312 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分布不合理 由于多伦县地域及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过渡性,土地资源的这些特征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起到了导向性作用,使土地利用方式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多伦现有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耕地、其他类型土地(包括沙地、沼泽地、盐碱地、裸地)、林地、水域的面积各占多伦土地总面积的36%、28.6%、29.8%、2.9%和2.7%,其中沙地12.3×104hm2,占32.6%.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比例高于全国28%、13.7%和4.4%的水平,而林地则低于全国23.9%的水平(森林覆盖率为14%)[5].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多伦县草地、耕地和沙地多,而林地少.由于耕地过分集中连片和坡梁地的大面积开垦,在减少草地面积的同时,因风蚀、水蚀形成水土流失及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增大.因此,必须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遵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对现有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景观设计.313 资源利用不合理 草地资源是多伦县主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和保障.但是,由于利用不合理,草场超载过牧严重.按1999年大小畜420580头(只)折合6.81×105只羊单位计算,每hm2载畜量72只羊单位,即每只羊单位仅0.014hm2天然草场,致使草场大面积退化.另外,草地的开垦是草地面积减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这样在单位家畜占有草地面积减少的同时,草地产草量也在下降,草地承载能力下降.在上述双重作用下,减弱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能力和草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在耕地中,旱地、坡梁地所占比例过大,生产效益低下,是一个典型的靠天吃饭、广种薄收、低效益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同时,农业生产良种率、农业新技术使用、农业基本建设等方面投入不够,也是农业生产效率低的另一重要原因. 多伦畜牧业存在的问题除草地退化造成的畜牧业发展基础薄弱外,还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多年以来,由于受农业为主体经营思想的影响,畜牧业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农业区,家畜饲养被当作副业来对待,规模小,牲畜品质差;其次,在北部牧区,由于片面追求牲畜头数,而不注重畜牧业经营周转率和商品率,致使草地资源过度消耗,畜牧业经营效率不高;另外,家畜品种品质差,畜产品档次低,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经济效益低. 作为农牧交错区,多伦的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而形成了一方面草地因过度利用而退化,另一方面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因得不到利用而浪费的不合理局面. 多伦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常年性河流47条,大小湖泊62个.水域总面积1.08×104hm2,地表水年径流量1.343×108m3,地下水储量3.73×108m3.如此多的水资源除部分用于发电外,在农牧业生产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水浇地仅占耕地面积的4%,基本没有灌溉高产饲料地和灌溉草地.这也是农牧业生产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314 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问题突出 由于多年来农牧业生产中重使用、轻养护、重产出、轻投入的错误经营理念和对土地和草地资源的掠夺性经营,致使本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呈逐年恶化的趋势,而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脆弱的生态系统又严重地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天然草地退化严重.由于畜牧业的不合理经营和对草地的过度利用,多伦目前退化草地面积已达到11.2×104hm2,占草地总面积的86%,同时天然草场生产力也由20世纪50年代的3750~4500kg・hm-2降到目前的375~1500kg・hm-2,降低近60%~70%,并且优良牧草数量明显减少,质量变劣,生物多样性下降[2,9],严重的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2)沙地及沙化土地面积增加.多伦现有沙地12.3×104 hm2,其中流动、半流动沙地占55%,如包括沙化土地、沙漠化土地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10.67×104 hm2发展到目前的33.65×104hm2,占总面积的89.2%.土地沙化减弱了多伦区域性生态防护功能的发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严重地威胁着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如果不加以治理,恢复其植被,多伦以农牧业为主体、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将遭到破坏,占总人口80%以上的农牧业人口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将逐渐减少,生活水平也就无法提高.3)自然气候条件变差.据气象资料统计,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26℃(图1、2),年平均降水量减少了52.8mm,降水天数减少了52d.气候条件的逐年变642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5卷化,已成为以水分为主要限制因子的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和旱作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图1 多伦历年平均温度(℃)Fig.1Averagetemperature.图2 历年降水量Fig.2Rainfall in every year.4 发展方向及解决途径411 行产业结构调整 多伦县的环境资源条件、经济结构组成、产业生产特点都说明,必须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变过去仅仅依靠资源消耗为主的经济生产模式,依靠科学技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发挥地缘优势和农牧区资源优势,走低消耗、高效益、农牧结合型的外向型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产业结构调整应本着压低一产(以压缩规模为主)、增加二产、鼓励发展三产的原则,改变过去依靠资源消耗为基础的,以低效农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组成,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变原料输出型为产品输出型,发展外向型经济.另外,应充分利用临近京津地缘优势和自然生态景观多样的资源优势,以生态旅游为龙头,带动服务行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发展绿色产业,以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作为多伦农牧业经济发展的方向,通过绿色资格认证及品牌宣传,提高农畜产品的附加值. 农业应改变目前这种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粗放经营方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搞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单位面积农业产值.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并重的种植业结构转变.鼓励和培育设施农业的发展,利用靠近京津大城市的地缘优势,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展高效农业[12]. 作为多伦未来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之一的畜牧业是以绿色植物生产为基础的产业,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经营规模的大小,经营效率的好坏,都直接影响本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和牧业经济的发展.因此,畜牧业即是多伦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之一,必须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走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道路[6,8].针对多伦实际情况,畜牧业发展应有以下几个方向:1)草地畜牧业.多伦草地面积13.6×104hm 2,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环境条件.今后多伦草地畜牧业应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完成从头数型畜牧业向效益型畜牧业转化.通过增加良种率,提高出栏率(特别是羔羊、牛的育肥),增加畜群母畜比例等方面入手,减少因牲畜饲草转化效率低、冬季掉膘等造成的损失,切实提高畜产品的商品率,增加牧民收入.2)农区畜牧业.多伦县农区具有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和潜力,特别是发展舍饲、半舍饲集约化畜牧业或季节畜牧业更有广大草原牧区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农区有大量的饲料资源:多伦现有耕地面积10.8×104hm 2,农作物播种面积10.0×104hm 2,每年约可生产农作物秸杆32.4×104t.这些秸秆经过微贮、氨化等,可为家畜饲养提供饲料保障.当前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今后将有大面积的耕地变为人工草地和高产饲料地,更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农区畜牧业应着重发展舍饲化农区畜牧业和以育肥为主的季节畜牧业.412 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的调整 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必然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给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为了能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调整用地结构,提高经济效应.目前,多伦县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耕地和沙地多而林地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主要应压缩耕地,特别是农用耕地,使目前耕地的40%成为牧业用地和水土保持等公益性用地(即一二年生、多年生人工草地等饲料用地和水保用地).特别是≥15°的坡耕地和沙丘间及临近沙地的7422期 宝音陶格涛等:农牧交错区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耕地,应坚决退耕,恢复植被.北部牧区的耕地也应以种植多年生牧草和饲料为主.2)加快人工草地建设.畜牧业做为本地区的一大经济支柱,在整个经济份额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针对目前多伦耕地较多、草场超载过牧的实际,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地,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人工草地建设应本着因地制宜的方针,对地处坡上和易风蚀沙化地段的耕地坚决退耕还草,发挥混播优势,以建设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为主[4,14].同时,人工草地应与绿色饲草基地建设相结合,发展绿色饲草种植业.413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伦是我国北疆,特别是京津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的优劣关系到子孙后代和周边地区,为此必须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对多伦县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京津地区、海河流域和栾河上游水源地的保护也将产生积极影响.生态环境建设应着重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沙地植被恢复.沙地植被恢复和沙地治理应通过研究不同景观单元的水分特点和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搞清环境容量.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和生理特性,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沙地综合治理工程进行整体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对不同景观单元的物种进行合理配置,对沙地进行综合治理.2)退化草地的改良与人工草地的建立.针对本区域草原环境状况和草地退化现状,必须对退化草地进行恢复改良.退化草地改良措施包括围封保护自然恢复、草地土壤耕作改良(松耙、浅耕翻、划破草皮)、补播优良牧草、草地施肥、草地灌溉和化学除杂草等,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天然草地植被的情况下,对草皮进行划缝处理改善土壤环境[3,4,14].3)生态公益林建设.防护林建设重点在沙地边缘地区,以治沙种草为主,种草的同时种植一定比例的灌木、在道路两旁种植防护林、农田四周建农田防护林以及河流两岸的护岸林等.4)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应与草地建设、林业建设相结合,重点抓坡耕地退耕改造(坡改梯)和丘陵区植被恢复建设上.参考文献1 Bai Y2F(白永飞).1999.An experimentation studie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intension stock raising in north agriculture2animal husbandry ecotone.Liu G2S(刘公社),Wang Z2Y(王志远)eds.Studie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North Agriculture2Animal Husbandry Ecotone.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16~120(in Chinese)2 Bai Y2F(白永飞),Xu Z2X(许志信),Li D2X(李德新).2000.Study on a diversity of four communities in Inner Mongolia Plateau.Chi n Biodiv(生物多样性),8(4):354~356(in Chinese) 3 Baoyin T2G2T(宝音陶格涛),Chen M(陈 敏).1993.The study ondynam ics succession of community in degenerated steppe of A neurolepidi2 um chinense after shallow plouyning Nei M ong ol.J Inner Mongolia Univ (内蒙古大学学报),24(2):204~207(in Chinese)4 Baoyin T2G2T(宝音陶格涛),Chen M(陈 敏),Guan S2Y(关世英).1997.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Ely m us dahuricus Thr.and Medicago,Nei Mongol.J Inner Mongolia U niv(内蒙古大学学报),28(2):223~227(in Chinese)5 Baoyin T2G2T(宝音陶格涛),Bai Y2F(白永飞).2000.The analyses of status qu o of using land on Du olun C ounty,Nei M ong ol.J Inner Mongo2 lia Univ(内蒙古大学学报),31(5):529~533(in Chinese)6 Daoeer J2P2L2M(道尔吉帕拉木).1999.An necessity sele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intension stock raising on steppe.Liu G2S(刘公社),Wang Z2Y(王志远)eds.Studied of Sustainable De2 velopment on North Agriculture2Animal Husbandry Ecotone.Bei2 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6~8(in Chinese)7 Li J2Y(李继云)1999.The important measure for developmental a2 griculture2animal husbandry by raising fertility of soil.Liu G2S(刘公社),Wang Z2Y(王志远)eds.Studied of Sustainable Develop2 ment on North Agriculture2Animal Husbandry Ecotone.Beijing: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30~36(in Chinese)8 Li K(李 魁).An propose for intension stock raising on steppe in2 tension stock raising on steppe.Liu G2S(刘公社),Wang Z2Y(王志远)eds.Studie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North Agriculture2 Animal Husbandry Ecotone.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0~12(in Chinese)9 Li Z2H(李政海),Zhong Y2K(仲延凯).1996.The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rules of soil moisture in artificial grassland.J Inner Mon2 golia U niv(内蒙古大学学报),7(2):232~241(inChinese)10 L i Q2F(李青丰),Li F2SH(李福生)Use planting technology in husbandry and Husbandry Sastainabie Development.Liu G2S(刘公社),Wang Z2Y(王志远)eds.Studie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North Agriculture2Animal Husbandry Ecotone.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05~108(in Chinese)11 Liu G2S(刘公社),Feng S2J(冯守杰),Zhang J2J(张久均).1999.The background analysis on typical regional of North agriculture2 animal husbandry ecotone and Duolun.Liu G2S(刘公社),Wang Z2 Y(王志远)eds.Studie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North A2 griculture2Animal Husbandry Ecotone.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21~127(in Chinese)12 Ren J2ZH(任继周),Hou F2J(侯扶江).1999.Changed traditional thinking about food grain production and use food equivalent in yield measurement.Acta Pratacul Si n(草业学报),8(suppl.):55~58(in Chinese)13 Shi P2J(史培军).1989.The rainfall changed and fluctuation agri2 culture2husbantry on North of China.J A ri d L and Resour Envi r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3:3~9(in Chinese)14 Wang W(王 炜),Liu Z2L(刘钟龄),Hao D2Y(郝敦元).1996.Research the restoring succession of degenerated grassland in InnerMongolia—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ge for restoration of the degenerated grassland.Acta Phytoecol Si n(植物生态学报),20(5):450~459(in Chinese)15 Wang Z2Y(王志远),Liu G2SH(刘公社).1999.The stragam stud2 ie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arming2herd on Duolun County.Liu G2S(刘公社),Wang Z2Y(王志远)eds.Studie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North Agriculture2Animal Husbandry Ecotone.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7~19(in Chinese) 16 Zhao M2X(赵明旭).1999.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inten2 sion stock raising on steppe on agriculture2animal husbandry eco2 tone.Liu G2S(刘公社),Wang Z2Y(王志远)eds.Studied of Sus2 tainable Development on North Agriculture2Animal Husbandry E2 cotone.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93~95(in Chinese)17 Zhao G(赵 刚).The Season husbandr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2 opment on intension stock raising on grassland.Liu G2S(刘公社), Wang Z2Y(王志远)eds.Studie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North Agriculture2Animal Husbandry Ecotone.Beijing:China Sci2 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09~113(in Chinese)18 Zhu Z2D(朱震达).1994.Desertification Land of China.Beijing: Science Press.(in Chinese)作者简介 宝音陶格涛,男,1961年生,教授,主要从事草地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E2mail:baoyin @或bytgt@842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5卷。

畜牧业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养殖实践和市场

畜牧业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养殖实践和市场

畜牧业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养殖实践和市场畜牧业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养殖实践和市场从古至今,畜牧业一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畜牧业的发展和实践在不同地区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本文将探讨不同地区的畜牧业养殖实践和市场情况,并分析其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北方地区的畜牧业差异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畜牧业以养殖牛、羊为主。

北方地区拥有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草料资源,适宜发展牧草养殖业。

同时,寒冷的冬季也为北方地区的畜牧业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条件。

在北方地区的养殖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定期放牧和集中饲养相结合的方式。

春夏季节,牛羊会被放牧到草原上,以获取新鲜的草料和阳光。

而在严寒的冬季,人们则会将牛羊集中在暖棚内饲养,提供稳定的饲料和温暖的环境。

北方地区畜牧业市场的特点是稳定且规模较大。

牛羊肉在北方地区是主要的肉类消费品,相应的市场需求也较为稳定。

同时,北方地区的畜牧业还涉及到毛皮和奶制品等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二、南方地区的畜牧业差异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发展禽类养殖业。

养殖实践中,南方地区主要养殖鸡、鸭、鹅等禽类。

南方地区养禽业的特点是密集型养殖,通过规模化的生产方式,满足市场对禽肉的需求。

由于南方地区气候条件的优势,养禽业常年生产,对不同的品种进行精密管理,以保证禽肉品质的稳定和产量的增长。

南方地区还发展了禽蛋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满足了全国各地的市场需求。

南方地区的畜牧业市场是多元化和竞争激烈的。

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南方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较为迅速,养禽业市场规模很大。

同时,南方地区也面临着市场竞争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政策与措施。

三、区域差异的原因区域差异主要受制于气候、地理和文化因素。

北方地区的冬季寒冷,适宜牛羊养殖;而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禽类养殖。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畜牧业种类和养殖方式的选择,既与当地的环境要素相适应,也与历史文化传统有关。

此外,区域差异还受到市场需求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锡盟草原畜牧业生产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锡盟草原畜牧业生产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锡盟草原畜牧业生产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作者:王利斌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3期摘要:本文对锡盟草原畜牧业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目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问题;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Bdoi:10. 3969/j. i ssn. 2096-3637. 2018. 03. 169锡林郭勒盟是以草原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礼会发展水平的提升,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以及先进管理方法逐步应用于锡盟地区草原资源的开发、管理和生产应用,草原畜牧业生产逐步走向了稳定、持续发展的道路。

1畜牧业生产现状近年来,锡盟成功应用国内外草原畜牧业生产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气候、地理位置等特点,提出了发展集约化草原畜牧业的战略构想,使得全盟草原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

目前全盟草原建设总面积达到100万hm2,其中人工草地建设面积达到5 33万hm2;围栏草场达到1067万hm2,占全部可利用草场面积的一半以上。

为了合理利用、管理草地资源,坚持“以牧为主、草业先行、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发展方向,提出草畜双承包的生产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逐级落实草地载畜量指标,使全盟、盟内各级部门,各户牧民明确自己管辖或承包的草地内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能够生产多少草、能够养活不同种类的牲畜数目,指导各级各部门以及各牧民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的养殖。

2 畜牧业生产问题分析21草地退化问题锡盟地区是我国草原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地区,也是我国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一项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末期相较于70年代全区可利用草地面积减少了39.3%;锡盟地区草地退化面积达到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0%以上。

2004年对全区的沙漠化、荒漠化的监测结果显示全区荒漠化面积已经达到了0.62亿hm2。

2 2畜产品质量问题由于我区生态环境恶化、矿业开采增多,使得草场退化、草地质量下降,使得可供牲畜食用的优质牧草产量和种类均不断减少,造成牲畜营养不良、优质品种的牲畜数量减少,畜产品质量下降。

锡林郭勒盟草原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思考

锡林郭勒盟草原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思考
0 . 1 ~ 0 . 2千克 饲料 。2 0 3 0天后按 照每 2 0只母羊 一个
主的两 大 肉类产 品 已经走 向国际市 场 。
2 草原畜牧 业产 业化经 营的方 向
2 . 1遏 制 草 原 退 化
我 们 对 草原 的认 识 往 往局 限 在 草原 是 畜 牧 业 的
墼 啦 一 早 l l t . , . I 经 价 圳 E
保护 方 面 , 锡林 郭 勒盟 在全 国率先 成立 了草 原警察 保 护 中队 。各 旗县 有 草原 局 , 苏 木 乡镇设 草 原 监 理所 。 所 有 的机 构设 置 为草 原 的保 护 提 供 了保 障 。科 技 对 草 原 的投 入 比较 少 ,草 业科 技 不 能在 第 一线 发 挥 作 用 。草地 改 良 、 人 工草地 建设 、 草地 施肥 、 牧草 种业 等 方 面与 草 原 的利 用者 没 有形 成有效 的契人 点 。科 技 的投 入 应 该是 多元 化 的 , 借 助科 技 这一 纽 带 , 形 成 圈
种 公羊 的 比例混入 种 公羊进 行 自然 交配 4 0天 。受孕 期 有宽 敞卫 生 的运 动场 地 , 保 证 自由饮 水 , 饲 草 每羊
每 日1 . 0 ~ 1 . 5千 克 , 饲料 0 . 2 ~ 0 . 3千克 。夏季 有 防暑措
兀 。
肉羊 的育 肥 。 同时也 为 草 原畜 牧 业 产业 化 奠 定 了坚
实 的基础 。 改 变饲 养 方式 。锡林 郭勒 地 区依 据 草 场类 犁 和 自然环 境 因 素 的不 同 ,舍饲 圈 养 时期 一 般 为 4 ~ 6个 月 。虽然 时期不 同 , 但 在畜 牧业 的生 存 中共 同有 一个 “ 夏壮 、 秋肥 、 冬瘦 、 春弱 ”的经历 。这 与 自然 的四季

锡林郭勒盟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以2016年锡林郭勒盟为例

锡林郭勒盟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以2016年锡林郭勒盟为例

244 2017, V ol.37, No.22农业与技术※气象科学锡林郭勒盟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2016年锡林郭勒盟气温偏高,年总降水量比常年偏多。

冬季冰雪覆盖,大部地区发生严重雪灾,特别是白旗出现白灾,交通运输、设施农业受到严重影响;春季降水偏少,大风、沙尘天气频发;夏季北部地区降水偏少,出现高温天气,发生干旱,致使牧业遭受损失。

1 2016年气候概况1.1 气温、降水锡林郭勒盟2016年平均气温3.4℃,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0.4℃,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高值第10位。

各地年平均气温为1.0~5.8℃之间,接近常年或偏高1℃。

1月份锡盟出现极端低温,锡林浩特、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太仆寺旗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

春季锡林郭勒盟各地平均气温3.7~7.9℃之间,比常年同期偏高1~2℃。

夏季锡林郭勒盟各地平均气温18.0~23.4℃之间,比常年同期偏高1~2℃。

其中7、8月份,北部地区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乌拉盖、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锡林郭勒盟2016年降水量194~450mm之间,总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值偏多11%。

夏季南部地区降水量为189.7~311.1mm,北部地区93.0~174.3mm。

与常年同期值相比:北部地区偏少13%~46%,南部地区偏多10%~57%。

进入7月份,盟北部地区持续少雨,7月16日后北部大部地区一直无有效降水,致使北部大部地区出现中旱。

1.3 大风、沙尘锡林郭勒盟2016年大风日数,北部地区31~77d,南部地区18~23d。

大风日数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2~55d。

大风、沙尘天气主要集中在春季。

春季各地大风日数为11~47d,比常年偏多1~25d;各地沙日数4~40d;西乌珠穆沁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多伦未出现沙尘暴天气,其余地区1~9d。

2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2.1 暴雨、山洪、冰雹灾害夏季短时强降雨多发,局地暴雨天气较多,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及阿巴嘎旗发生了暴雨、洪涝、冰雹灾害,较常年和去年同期偏少,灾害主要发生在6、7月。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饲草料地流转现状改进措施分析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饲草料地流转现状改进措施分析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饲草料地流转现状改进措施分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区域,牧草资源丰富,饲草料地的流转管理对于发展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饲草料地的流转存在一些问题,如流转不活跃、流转手续繁琐等,这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饲草料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一、饲草料地流转现状分析1. 流转不活跃目前,锡林郭勒盟的饲草料地流转相对不活跃。

部分农牧民对饲草料地的流转意识不强,更倾向于自己耕种、利用;另由于信息交流渠道有限,不少具备流转需求的畜牧业从业者难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饲草料地供应方。

2. 流转手续繁琐在锡林郭勒盟,饲草料地的流转手续繁琐。

涉及到流转的合同、土地证明、备案等环节,需要多次跑腿,导致流转时间较长、成本较高。

这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也影响了流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二、改进措施分析1. 完善信息交流平台为了提高饲草料地的流转活跃度,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互联网、手机应用等形式,方便畜牧业从业者了解有关饲草料地的供求信息,以便及时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饲草料地供应方。

政府可以发起相关培训,提高农牧民对饲草料地流转的认识和意识。

2. 简化流转手续为了减少流转手续的繁琐程度,政府可以加大力度简化流转手续。

通过建立专门的饲草料地流转服务机构,集中办理流转手续,提高效率。

推动相关政策的创新,减少流转所需的审批环节和证明材料,降低农牧民流转的成本,增加流转的吸引力。

3. 建立长期流转机制为了增加畜牧业从业者对饲草料地流转的信心,可以建立长期流转机制。

政府可以鼓励土地承包期限的延长,提供更长时间的使用权,以便减少流转中的不确定性。

政府还应加大对饲草料地流转合同的监管力度,确保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三、观点和理解对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饲草料地流转现状的改进措施,我持支持态度。

通过完善信息交流平台,简化流转手续以及建立长期流转机制,可以促进饲草料地流转市场的活跃度,提高畜牧业的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牧业区域性差异的背景分析:锡林郭勒盟为例苏德斯琴(内蒙古大学 蒙古学研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摘要:同一种决策的实施,在自然与社会基本条件不同的地区所带来的效应或影响往往产生惊人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通常影响整体的效应,使决策偏离预期的目标,甚至陷入某种困境。

因此,为了使我们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更加有效,应该重视各地方之间的自然与社会之不平衡性。

本论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畜牧业地区为例,运用GIS平台分析了旗县级区域之间国土面积、人口密度、草场拥有量、畜牧业经济规模等诸多不平衡性特征。

关键词:不平衡性;因地制宜;畜牧业地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图分类号码: S819 文献标识码:A一、 前言锡林郭勒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北方生态系统的枢纽之地,一直以来得到了学术界极大关注。

尤其,近几年,随着草原生态的持续恶化,各方学者围绕草场利用、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回复等问题,从不同学科视角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

在此筛选近期科研成果,把握其特征与最新动态。

徐广才(2011)等[1]利用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变化,考察了气候、地形、区位和人类活动与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地形因素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金良(2011)[2]以TM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别从土地类型变化速率和变化方向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草场和水域面积减少的同时耕地、居民点等面积的增加趋势问题。

邵玉琴(2011)等[3]通过平板计数考察了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得出了适当放牧有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的结论。

董婷(2011)[4]通过归纳梳理和分析先行研究,论述了牧业地区超载放牧问题,指出自然与认为因素造成的超载仍然是困扰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恢复的主要因素。

王学强(2011)等[5]根据锡林郭勒盟15个气象观测站从1961年至2009年季和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近49年该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指出整个地区气温明显上升,年和四季平均气温存在突变现象,气温从相对较冷的平均态变为相对较暖的平均态问题。

于国茂(2011)[6]针对宏观生态环境及其恢复现状,论证气候变化并非草场退化主导因素,而人口增加和过度放牧是其生态环境恶影响较大,同时近期生态环境恢复中存在评估体系和指标混乱问题。

董智(2010)等[7]采用野外调查和风雪流实测方法,对于锡林郭勒盟大针茅典型草场风雪流与植被高度和覆盖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阐述了随着草场退化程度的增加,风吹雪灾害形成的可能性增大,有必要加强草场保护与建设等。

杨志勇(2010)[8]对于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业现状及其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性和目前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粗放性和自发性、被动和低层次和分散性等问题,提出了环境教育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正如上述,各方学者从地理环境、生态系统、经济运行、旅游业开发、气象变化、草原植被等不同视角,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为酝酿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恢复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根据。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极其重要而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即,畜牧业地区自然环境、人口及社会经济层面的不平衡性。

而这种不平衡性往往是同一种制度或政策在不同地区导致不同效应的原因所在。

因此,从各区域的比较中准确把握旗县级区域之不平衡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运用GIS平台,就锡林郭勒盟境内畜牧业地区中存在的不平衡性加以分析与讨论。

二、 研究区域位置及其概况研究区域选定为锡林郭勒盟牧业地区。

众所周知,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境内具有不同特征的12个旗县级行政划分区域。

如图1所示,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形特征为南部高中部和北部低,兼有多种地貌单元组成的地区。

总面积约20.3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8万平方公里。

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大部地区降水量为200-300毫米,自东向西递减。

草场类型多,水草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畜牧业自然条件。

锡林郭勒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区地重要组成部分,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核心部分,也是亚洲东部草原亚区保存比较完好的原生态草原部分。

[9]是中国唯一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国家级草原生态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四大草原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天然草场。

[10]2009年末总人口为103.6万,其中蒙古族及其它少数民族人口为34.7万。

自古以来,以蒙古族牧民为主的各民族人民,依赖草原畜牧业经营繁衍生息之地,是自治区内最美丽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

一直到上世纪60 年代初,锡林郭勒草原曾以植物繁茂、物种丰富、水分充裕、草场肥美和沙地固定程度高而著称于世。

但,进入70 年代以来,开始不断退化、沙化,到80 年代这种现象变得日趋严重。

据相关资料统计,1984 年退化草原面积占草地面积的48.6%,到目前为止,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面积已达到草地总面积的75.14%,其中退化面积占草地面积57.93%,沙化面积占草地面积13.22%,盐渍化面积占草地面积3.99%。

[11]图1 锡林郭勒盟地理位置与地形[12]三、国土面积之不平衡性各旗县市国土面积的多少对于所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格局的安排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以畜牧业经营为核心的第一产业盛行的地区,国土面积的拥有量至关重要。

但,由于历史及其它各种原因,各旗县市国土面积界限及大小带有固定不变的性质。

这就要求我们实施某一政策或采取某种举措时,始终要考虑这也固定不变的基本因素。

那么,在此首先运用GIS平台,分析讨论锡林郭勒盟各旗县市国土面积拥有量之不平衡性。

锡林郭勒盟共有12个旗县级行政划区,其中南端的太卜寺旗、多伦县和北部的二连市为非畜牧业地区,其余的9个旗市属于畜牧业区域。

其中位于南部的镶黄旗国土面积最小,全旗总面积为5144平方公里。

为了便于理解,以国土面积最小的镶黄旗为基数进行比较。

图2显示了以镶黄旗国土面积为基数的各旗县市区域国土面积分布情况。

如图中所示,国土面积最高值为东乌珠穆沁旗,同级牧业旗——镶黄旗的9.2倍,而最小值为正镶白旗,只有1.2倍,其它旗市也具有相当不等的特征。

可见,锡林郭勒盟各旗县市之间的国土面积差异非常之大。

当然,除了面积差异之外,自然条件的优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根据自然地理数据表明,除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和阿巴嘎旗北部靠近戈壁的区域,属于荒漠草原地带,具有载畜量低,生态系统较脆弱之外,其它区域没有极端的差异。

而最优良的草场也基本集中在地势平坦的中东部地区。

虽然旗县级国土面积固定不变为客观事实,但它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对于所属地区的社会经济布局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图2 以镶黄旗为基数的各旗市国土面积差异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10版)四、人口分布之不平衡性讨论某一地区国土面积,显然不能离开所属地区人口分布。

如不考虑人口因素也就无所谓面积大小之言。

所以,人口因素是研究区域不平衡性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图3为锡林郭勒盟各旗县市2009年总人口分布示意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盟公署所在地锡林浩特市总人口占据最大值,约17万人之外,其余各旗人口分布较均匀。

最小值为镶黄旗,总人口有3万多人,其它都在3-7万人之间,并未发现极端的差异。

但是,人口总数之比较只是表面且简单的比较而已,它很难说明实质性的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把总人口数量与国土面积联系在一起加以讨论。

即,人口密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重要指标,它能够说明人口分布中存在的区域性差异。

图4显示了2009年度各旗市人口密度情况。

如图所示,这与上面的总人口的分布示意图完全不同。

显而易见,锡林浩特市及南部三个旗人口压力比东部和北部各旗大很多。

其中锡林浩特市和正镶白旗达到每平方公里12人,而东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和苏尼特左旗不足2人,总人口最少的镶黄旗也到达了6人之多。

这足以说明锡林郭勒盟畜牧业地区整体人口分布处于相当不平衡的状态中。

至于形成当今人口密度如此不平衡之原因,当然有很多。

譬如,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在邻近河北省的南部区域所发生的大量农民移居等々都是其背后的原因。

但,这并非本论文范畴之内问题,暂且不论。

图3 各旗市总人口分布图4 各旗市人口密度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10版)五、草场面积之不平衡性畜牧业经济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为草场。

草场拥有量直接影响所属地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未来趋势。

众所周知,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为草原畜牧业。

即,依赖天然草场植被为主的传统畜牧业经济。

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建设高产量牧草或饲料基地的模式似乎不现实。

这并非技术与资金方面的问题,而是自然环境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客观事实。

其实我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曾经提倡人定胜天精神,力图摆脱自然界约束,进行过多次且大规模的各种尝试。

遗憾的是,其效果并非我们所设计那样完美,多数情况下以大片草场的沙漠化为告终,曾受到过或正在持续受到大自然对于人类社会无情的惩罚。

这与蒙古高原与生俱来的地形、水源、风雨等自然环境之特征应该有因果关系。

所以,到目前为止,草场面积的大小依旧是制约或影响各旗市畜牧业经济的核心要素。

因此,正确把握区域之间的草场面积之不平衡性对于安排整个地区的社会发展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5中显示了2009年锡林郭勒盟各牧业旗市乡村户均草场面积情况。

从中可看出,各旗市户均草场拥有量差别之大令人震惊。

位于南部的正镶白旗户均草场面积才665亩,而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和苏尼特左旗等地区的户均草场面积达到10000亩左右,竟然相差15倍之多。

当然,如前章节中所提到,各地区草原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有所区别,比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和苏尼特右旗等区域北部靠近戈壁的荒漠草原载畜量较低。

即使如此我们也可以断定,草场拥有量的不平衡性已经远远超出了草场本身的优劣等级所带来的补充或抵消能力。

图5 各旗市2009年户均草场面积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10版)六、牲畜业经营规模之不平衡性各旗市草场面积之不平衡性必然导致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其表现在于各个区域现有牲畜总头数之不平衡中。

图6显示了各旗市2009年牲畜总头数及其大小畜结构现状。

从图中显而易见,牲畜总头数分布与上述章节中的草场分布之不平衡性基本一致。

南部地区的几个旗牲畜总头数远远少于北部或东部地区。

如镶黄旗总头数仅有30万头,而东乌珠穆沁旗牲畜总头数达到220万头。

草场面积大则牲畜头数多,反之草场面积少则牲畜头数少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为了更加深理解,我们还是有必要把牲畜总头数,与各旗市人口联系在一起分析和讨论。

图7为2009年度各旗市乡村区域户均牲畜总头数分布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