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链线方程

合集下载

系泊系统悬链线方程

系泊系统悬链线方程

系泊系统悬链线方程引言系泊系统是一个用于固定船只或其他浮动物体的装置。

在海洋工程中,悬链线常被用作系泊系统的一部分,用于支撑和固定船只。

了解悬链线方程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设计和计算系泊系统,以确保船只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悬链线的概念以及如何推导悬链线的方程。

我将向您解释悬链线的基本原理,并提供一个简单的数学推导,从而得出悬链线的方程。

悬链线的基本原理悬链线是指在自由悬挂的条件下所呈现的线形。

当在自由空间中的两个点之间拉起悬链线时,其形状与悬链线的长度和两个拉力有关。

悬链线形成的原因是张力与重力在平衡状态下相互作用。

在船只的系泊系统中,悬链线呈现出类似于倒钟的形状。

这是因为船只的重力在悬链线上形成一个上向的张力,而风力和浪力则在悬链线上形成一个下向的张力。

这种平衡状态使船只能够固定在一个位置,并抵抗外部的力量。

推导悬链线的方程为了推导悬链线的方程,我们可以使用悬链线微元的分析方法。

假设有一段长度为ds的悬链线,在这段悬链线上的张力为T,重力为dF。

考虑到悬链线的长度非常小,我们可以使用近似的方法进行推导。

首先,我们可以将悬链线微元的受力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量。

垂直方向的受力平衡可以表示为:T * cosθ = dF其中,θ表示悬链线微元的倾角。

我们可以将dF表示为悬链线微元的重力分量dm乘以重力加速度g,即dF = dm * g。

然后,我们可以将水平方向的受力平衡表示为:T * sinθ = T * dθ悬链线微元的弧长长度可以表示为:ds = R * dθ其中,R表示悬链线微元与悬链线中心线的距离,也就是悬链线的半径。

将上述方程联立解得:T * cosθ = dm * gT * sinθ = R * dθ我们可以进一步将cosθ与sinθ之间的关系表示为:sinθ = √(1 - cos²θ)将这个关系带入前面的方程,我们可以得到:dm * g = R * dθ * √(1 - cos²θ)对上述方程进行微分运算,并将dm表示为dM/dθ:g * dM/dθ = R * dθ * √(1 - cos²θ)将上述方程进行变量分离和积分运算,得到:∫dθ/√(1 - cos²θ) = ∫g * R / M dM其中,M表示总质量等效值。

悬链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悬链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悬链线方程的推导过程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悬链线方程的推导过程,这可有意思啦!咱先来说说啥是悬链线。

你看那悬挂起来的链条,它自然下垂形成的那个曲线,就是悬链线啦。

就好像咱平时看到的晾衣绳,或者那种古老的吊桥的铁链,它们垂下来的样子。

那为啥要研究它的方程推导呢?这可重要啦!它在好多地方都有用武之地呢,比如建筑设计呀,桥梁工程呀。

要是咱能搞清楚它,那不是能让好多东西建得更漂亮更稳固嘛!那怎么推导呢?咱先从最基本的开始。

想象一下,把这个悬链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

每一小段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对吧?然后呢,再考虑这些小段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就好像拼图一样,一块一块地拼起来,慢慢地就能看出整个图案啦。

咱再深入一点。

这些小段之间的力呀,得平衡才行。

这就好比拔河比赛,两边的力量得差不多,不然不就被拉跑啦。

通过研究这些力的平衡,就能找到一些规律。

然后呢,咱就可以用一些数学知识啦。

什么微积分呀,函数呀,都可以派上用场。

就好像是给这个悬链线穿上了一件数学的外衣,让它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你说这是不是很神奇?从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链条,通过一点点的分析和推导,就能得出一个那么复杂又那么有用的方程。

这就好比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最后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而且啊,这个推导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哟!有时候会遇到难题,就好像爬山的时候遇到了陡峭的山坡。

但咱可不能退缩呀,得鼓起勇气往上爬。

当我们终于推导出来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呀,简直无与伦比!就好像是解开了一道超级难的谜题,心里那叫一个痛快!所以说呀,悬链线方程的推导过程虽然有点复杂,但真的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它让我们看到了数学和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

大家不妨也去试试,说不定你也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呢!。

悬链线方程

悬链线方程

通常任何材料包括导线在内,都具有一定的刚性,但由于悬挂在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相对较长,因此导线材料的刚性对其几何形状的影响很小,故在计算中假定:(1)导线为理想的柔索。

因此,导线只承受轴向张力(或拉力),任意一点的弯矩为零。

这样导线力学计算可应用理论力学中的柔索理论进行计算。

(2)作用在导线上的荷载均指同一方向,且沿导线均匀分布。

一、悬链线方程及曲线弧长1.悬链线方程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先从悬挂点等高,即相邻杆塔导线悬挂点无高差的情况讨论导线的应力及几何关系。

实际上,导线悬在空中的曲线形态,从数学角度用什么方程来描述是进行导线力学分析的前题。

由于假定视导线为柔索,则可按照理论力学中的悬链线关系来进行分析,即将导线架设在空中的几何形态视为悬链形态,而由此导出的方程式为悬链线方程。

如图2-5所示,给出了悬挂于A、B两点间的一档导线,假定为悬挂点等高的孤立档,设以导线的最低点O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图2-5导线悬链线及坐标系同时假定导线固定在导线所在的平面,可随导线一起摆动,显然这是一个平面力系。

根据这个坐标进行导线的受力分析,可建立导线的悬链线方程。

我们先从局部受力分析开始,再找出其一般规律。

首先在导线上任取一点D(x,y),然后分析OD段导线的受力关系,由图2-5所示,此OD段导线受三个力而保持平衡,其中D点承受拉力为T x=σx S,它与导线曲线相切,与x轴夹角为α;O点承受拉力为T0=σ0S,T0为导线O点的切线方向,恰与x轴平行,故又称水平张力;此外还有OD段导线自身的荷载为G=gSL x,其中L x为OD段导线的弧长。

将OD段导线的受力关系画为一个三角形表示,如图2-6所示,图2-6导线受力情况由静力学平衡条件可知,在平面坐标系中,其水平分力,垂直分力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或沿x轴或y轴上分力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垂直方向分力G=T x sinα=gSL x;水平方向分为T0=T x cosα=σ0S。

关于悬链线计算公式的讨论

关于悬链线计算公式的讨论

关于悬链线计算公式的讨论
悬链线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架空线路中导线长度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悬链线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尽管它也是一种近似计算。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悬链线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悬链线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架空线路的导线视为一条理想的无刚度、无自重的链条,根据链条的自然形态来计算导线长度。

在实际工程中,导线受到水平张力H、每米自重W以及高差的影响。

因此,悬链线计算公式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悬链线计算公式如下:
L = 2 * √(H * f / W)
其中,L表示导线长度,f表示导线的弧垂。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根据导线的档距l和高差角来计算弧垂f。

高差角α的计算公式为:
α= arcsin(√((H^2 + l^2) - 2 * H * cos(θ)))
其中,θ表示导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有了高差角α和档距l,我们可以计算出弧垂f,然后代入悬链线计算公式,求得导线长度L。

值得注意的是,悬链线法虽然考虑了导线的自重、水平张力以及高差等因素,但仍然是一种近似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工程需要和精度要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导线长度的计算。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可以考虑采用更为精确的数值模拟方法或其他近似计算方法。

总之,悬链线计算公式是一种应用于架空线路工程中的常用计算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确保计算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悬链线公式范文

悬链线公式范文

悬链线公式范文悬链线曲线可以通过悬链线公式来描述,该公式是一种二次积分方程。

悬链线公式的推导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最早由数学家伽利略提出。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两个重要参数,悬链线的弧长和张力。

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改进,悬链线公式逐渐完善起来。

y = a * cosh(x/a)其中,y表示曲线上其中一点的纵坐标,x表示该点距离对称轴的横坐标,a是曲线的挂链长度。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悬链线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解析法或数值计算的方法,确定悬链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首先,我们考虑悬链线上其中一点的切线斜率。

根据物理学知识,悬链线上任意一点处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处曲线的斜率。

而曲线的斜率可以通过曲线的微分方程来表示。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微分方程计算出悬链线上其中一点的切线斜率。

接下来,我们将斜率表示为dy/dx的形式,并对其进行积分得到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

为了求解这个积分方程,我们使用变量代换来简化计算。

最后,我们对积分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悬链线公式。

悬链线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物理学中,它可以用来描述悬链线的形状和张力分布。

在工程学中,悬链线公式可以应用于吊桥、电线杆、挂钟和索道等结构设计。

悬链线的形状对于这些结构的稳定性和载荷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悬链线公式是一种描述悬链线形状的数学公式。

它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运用高等数学知识。

悬链线公式的应用涵盖了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对于研究结构的稳定性和计算载荷分布非常重要。

悬链线方程的推导

悬链线方程的推导

1 悬链线方程的推导 锚链一端受到水平预张力()0T KN ,并在其均匀分布的自重力作用下产生下垂。

设锚链水中 单位重力为()/W KN m ,建立如图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并设锚链曲线对应的函数为()y f x =。

对于横坐标上0至x 这段锚链,长度为L ,则G wL =,顶端拉力为T ,该力倾角为θ,水平张力0T ,根据力学原理可知,T ,G 和0T 三力平衡。

可知0tan /G T θ=(图2). 图1图2假定该水平张力在锚链上处处相等,对于任意一段锚链L ,该平衡均成立,0tan wL T θ=,而tan dy dxθ=,对该式取微分,则有()()00tan x w d d L T θ===(1) 弧长微分ds=1)分离变量后并积分: 0tan d w dx T =⎰(2) 对式(2)积分后得到:10tan w sh x c T θ⎛⎫=+ ⎪⎝⎭(3)对式(3)再次分离变量后,得10w dy sh x c dx T ⎛⎫=+ ⎪⎝⎭(4)并积分,10w y sh x c dx T ⎛⎫=+ ⎪⎝⎭⎰(5)查积分公式可得:0120T w y ch x c c w T ⎛⎫=++ ⎪⎝⎭(6) 式(6)即为锚链悬链线的一般方程。

假设锚链末端拖地,并设拖地点为原点,则对于拖地点有,0,0,tan 0x y θ===,代入式(3)和(6),联立方程后,可解得:10c =,2T c w=,代入式(6)得: 001T w y ch x w T ⎛⎫=- ⎪⎝⎭(7) 式(5)即为拖地点为原点的悬链线一般方程。

而对于悬挂点为原点的悬链线方程,仅系数有所变化,如下式表示,推导过程不再叙述。

该方程对于有悬锤的悬链线更适用。

0,0,tan wL x y Tθ===,代入式(3),(6)可解得: 002cosh sinh wL T a T c w⎡⎤⎛⎫⎢⎥ ⎪⎝⎭⎣⎦=(8) 式(8)即是以悬挂点为原点的悬链线一般方程。

悬链线方程及曲线弧长

悬链线方程及曲线弧长

第二章导线应力弧垂分析第三节悬点等高时导线弧垂、线长和应力关系一、悬链线方程及曲线弧长1.悬链线方程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先从悬挂点等高,即相邻杆塔导线悬挂点无高差的情况讨论导线的应力及几何关系。

实际上,导线悬在空中的曲线形态,从数学角度用什么方程来描述是进行导线力学分析的前题。

由于假定视导线为柔索,则可按照理论力学中的悬链线关系来进行分析,即将导线架设在空中的几何形态视为悬链形态,而由此导出的方程式为悬链线方程。

如图2-5所示,给出了悬挂于A、B两点间的一档导线,假定为悬挂点等高的孤立档,设以导线的最低点O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图2-5导线悬链线及坐标系同时假定导线固定在导线所在的平面,可随导线一起摆动,显然这是一个平面力系。

根据这个坐标进行导线的受力分析,可建立导线的悬链线方程。

我们先从局部受力分析开始,再找出其一般规律。

首先在导线上任取一点D(x,y),然后分析OD段导线的受力关系,由图2-5所示,此OD段导线受三个力而保持平衡,其中D 点承受拉力为T x=σx S,它与导线曲线相切,与x轴夹角为α;O点承受拉力为T0=σ0S,T0为导线O点的切线方向,恰与x轴平行,故又称水平张力;此外还有OD段导线自身的荷载为G=gSL x,其中L x为OD段导线的弧长。

将OD段导线的受力关系画为一个三角形表示,如图2-6所示,图2-6导线受力情况由静力学平衡条件可知,在平面坐标系中,其水平分力,垂直分力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或沿x轴或y轴上分力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垂直方向分力G=T x sinα=gSL x;水平方向分为T0=T x cosα=σ0S。

其中σ0、T0为导线最低点的应力和张力,σx、T x为导线任一点的应力和张力,S、g为导线截面和比载。

将上述二式相比,则可求得导线任意一点D的斜率为:(2-10)由微分学知识可知,曲线上任一点的导数即为切线的斜率。

式(2-10)是悬链曲线的微分方程。

我们要用坐标关系表示出导线受力的一般规律,还需要将不定量L x消去,因此,将式对x微分得:(微分学中弧长微分公式为dS2=(dx)2+(dy)2)将上式移项整理后,两端进行积分这是个隐函数,因此,再进行分离变量积分,查积分公式有:(2-11)再进行分离变量积分,有于是,导线任一点D的纵坐标为:(2-12)式(2-12)是悬链方程的普通形式,其中C1和C2为积分常数,其值可根据取坐标原点的位置及初始条件而定。

悬链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悬链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悬链线方程的推导过程悬链线是一种曲线,其形状类似于悬链。

悬链线最早由德国数学家焦若贝利在1725年所提出,也被称为Catenary(猫enary)曲线。

这条曲线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领域,因此悬链线的推导过程也非常有趣。

悬链线的推导涉及到一些微积分和几何的知识。

在这里,我将尽量简明扼要地介绍悬链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第一步:设定问题和坐标系我们假设有一根不可伸长、重力平均作用于其上的悬链线。

我们希望找到这条悬链线的方程。

为此,我们首先将悬链线放在一个笛卡尔坐标系中。

设悬链线的轴线为x轴,y轴垂直于轴线。

第二步:表示悬链线的参数方程为了表示悬链线,我们引入参数t,表示悬链线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我们假设悬链线的最低点为原点O(0, 0),则悬链线的参数方程可以表示为:x = at, y = bch(a),其中a和b是任意的正数,c是一个常数,表示悬链线的形状。

第三步:应用欧拉-积分方程为了求解悬链线的参数方程,我们需要应用欧拉-积分方程。

欧拉-积分方程是描述弹性形体的自平衡状态的一个重要方程。

我们令L表示悬链线的弧长,则有:L = ∫√(1 + (dy/dx)²)dx将悬链线的参数方程带入上式,可以得到:L = ∫√(1 + (a² + b²ch²(a)²)dt第四步:求解悬链线弧长的积分通过对上式中的积分进行变量替换和一些微积分的技巧可以求得L的积分形式。

最终我们得到:L = ∫csch(a)da,其中csch(a)是双曲正弦函数的倒数,定义为csch(a) = 1/sinh(a) = (2e^a)/(e^2a - 1)第五步:应用数值积分方法由于上述积分无法通过标准的解析方法求解,我们可以应用数值积分方法来计算L。

一种常用的数值积分方法是龙格-库塔法则,它可以在较高精度下计算复杂的积分。

第六步:求解悬链线方程通过数值积分得到L后,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方程L=c来求解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常任何材料包括导线在内,都具有一定的刚性,但由于悬挂在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相
对较长,因此导线材料的刚性对其几何形状的影响很小,故在计算中假定:
(1)导线为理想的柔索。

因此,导线只承受轴向张力(或拉力),任意一点的弯矩为
零。

这样导线力学计算可应用理论力学中的柔索理论进行计算。

(2)作用在导线上的荷载均指同一方向,且沿导线均匀分布。

一、悬链线方程及曲线弧长
1.悬链线方程
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先从悬挂点等高,即相邻杆塔导线悬挂点无高差的情况讨论导线的应力及几何关系。

实际上,导线悬在空中的曲线形态,从数学角度用什么方程来描述是进行导线力学分析的前题。

由于假定视导线为柔索,则可按照理论力学中的悬链线关系来进行分析,即将导线架设在空中的几何形态视为悬链形态,而由此导出的方程式为悬链线方程。

如图2-5所示,给出了悬挂于A、B两点间的一档导线,假定为悬挂点等高的孤立档,设以导线的最低点O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图2-5 导线悬链线及坐标系
同时假定导线固定在导线所在的平面,可随导线一起摆动,显然这是一个平面力系。

根据这个坐标进行导线的受力分析,可建立导线的悬链线方程。

我们先从局部受力分析开始,再找出其一般规律。

首先在导线上任取一点D(x,y),然后分析OD段导线的受力关系,由图2-5所示,此OD段导线受三个力而保持平衡,其中D点承受拉力为T x=σx S,它与
导线曲线相切,与x轴夹角为α; O点承受拉力为T0=σ0S,T0为导线O点的切线方向,恰与x轴平行,故又称水平张力;此外还有OD段导线自身的荷载为G=gSL
x,其中L x为OD段导线的弧长。

将OD段导线的受力关系画为一个三角形表示,如图2-6所示,
图2-6 导线受力情况
由静力学平衡条件可知,在平面坐标系中,其水平分力,垂直分力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或沿x轴或y轴上分力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垂直方向分力G=T x sinα=gSL x;水平方向分为T0=T x cosα=σ0S。

其中σ0、T0为导线最低点的应力和张力,σx、T x为导线任一点的应力和张力,S、g为导线截面和比载。

将上述二式相比,则可求得导线任意一点D 的斜率为:
(2-10)
由微分学知识可知,曲线上任一点的导数即为切线的斜率。

式(2-10)是悬链曲线的微分方程。

我们要用坐标关系表示出导线受力的一般规律,还需要将不定量L x消去,因此,将式对x微分得:
(微分学中弧长微分公式为dS2=(dx)2+(dy)2)将上式移项整理后,两端进行积分
这是个隐函数,因此,再进行分离变量积分,查积分公式有:
(2-11)
再进行分离变量积分,有
于是,导线任一点D的纵坐标为:
(2-12)
式(2-12)是悬链方程的普通形式,其中C1和C2为积分常数,其值可根据取坐标原点的位置及初始条件而定。

如果将坐标原点于导线最低点处,则有下述初始条件:
x=0, dy/dx=tgα=0
代入式(2-11)则C1=0,将x=0,y=0,C1= 0 代入式(2-12),,如此,求得坐标原点最低点O处的悬链方程为:
(2-13)
式中σ0—水平应力(即导线最低点应力),MPa;
g—导线的比载,N/m.mm2。

当坐标原点选在其它点(例如选在悬挂点处)时,悬链线方程的常数项将有所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公式。

若式(2-13)中x代表档距的时候,则y即为导线的弧垂,因此悬链线方程描述了导线弧垂与应力、比载及档距之间的基本关系,此式称为精确式。

实际上导线的悬链线方程还可以从另一种方式进行推导,下面介绍如下:
由式,对其求导得:
变换为,为找原函数进行积分,
由积分式两边积分,
则有:变为指数形式为
这是个隐函数,为解出,对应有式:
将两式相减则有:
因为双曲正弦函数为:
双曲余弦函数为:
又因为:
最后积分有:
定积分常数,因在坐标原点则,其结果是一样的,即
在线路设计中,为了计算上的方便,一般不使用精确式方程,而是将其展开为泰勒级数形式。

将悬链线方程式(2-13)展开成无穷级数(在x=0点),可得:
(2-14)
2.曲线弧长(或弧长方程)
导线最低点O至任一点的曲线长度叫做弧长,用Lx表示。

将式(2-11)代入式(2-10)中,且积分常数C1=0,得导线的弧长方程为
(2-15)
根据式(2-15)可以计算一个档距内导线的曲线长度(也叫一档线长)将弧长方程式(2-15)展开成无穷级数可得:
(2-16)
一质量均匀分布的绳两端悬挂时绳子所表示的曲线为悬链线。

关于悬链线解析方程的求解,我很早就知道其方程为双曲余弦函数。

然而当时数学水平尚未满足要求。

后来学会关于双曲函数的相关内容后,又由于坚信绳中张力处处相等而推出悖论,本研究就此搁浅。

直到7
月初,我又想起了该曲线的方程求解问题。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绳中张力处处相等要求绳子无质量、绷紧,对于悬链显然不适用。

但受力方向沿着绳是正确的,所以必须结合力的方向来求解。

假设一个无限长的质量均匀分布的绳子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

设绳底端受到拉力为T0,线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g。

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设绳对应的函数为y=f(x)
对于横坐标从0至x这一段的绳,设质量为m,长度L,受重力为G,受顶端拉力大小为T,该力倾斜角为θ
该段绳受三力平衡:T、G、T0,画出受力示意图,有G/T0=tanθ
由导数的几何意义,tanθ=dy/dx,而G=mg=ρgL,故ρgL/T0=dy/dx,ρgL=T0*dy/dx
对上式取微分,得ρg*dL=T0*d2y/dx,而dL=(dx2+dy2)1/2=[1+(dy/dx)2]1/2*dx,代入得
ρg[1+(dy/dx)2]1/2=T0*d2y/dx2=T0*d(dy/dx)/dx,令dy/dx=P,则
ρg(1+P2)1/2=T0*dP/dx,ρg/T0*dx=dP/(1+P2)1/2
对两侧取积分得∫ρg/T0*dx=∫dP/(1+P2)1/2
ρgx/T0=sinh-1P+C1,P=sinh(ρgx/T0-C1),dy/dx=sinh(ρgx/T0-C1)
当x=0时,dy/dx=0,代入得sinh(-C1)=0,C1=0,故dy=sinh(ρgx/T0)*dx
再次积分,得y=T0/ρg*cosh(ρgx/T0)+C2
当x=0时,y=0,故0=T0/ρg*cosh0+C2,C2=-T0/ρg
设k=T0/ρg,则y=kcosh(x/k)-k,若只考虑其形状可忽略常数项,故悬链线方程为
y=kcosh(x/k)-k,其中k=T0/ρg
关于双曲函数的一些说明:双曲正弦函数sinhx=(e x-e-x)/2,双曲余弦函数coshx=(e x+e-x)/2由其定义可得d(sinhx)/dx=coshx,d(coshx)/dx=sinhx,cosh2x-sinh2x=1
其反函数分别为反双曲正弦函数sinh-1x=ln[x+(x2+1)1/2],反双曲余弦函数
cosh-1x=ln[x+(x2-1)1/2]
涉及的一步积分:在∫dP/(1+P2)1/2中,令P=sinht
∫dP/(1+P2)1/2=∫d(sinht)/(1+sinh2t)1/2=∫cosht*dt/cosht=∫dt=t+C=sinh-1P+C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