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大暑的风俗及养生指南

二十四节气大暑的风俗及养生指南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天气炎热到了极点,阳光炽热,高温潮湿,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不仅有着独特的风俗,还有着重要的养生之道。
大暑的风俗多种多样,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一些地方,有“送大暑船”的习俗。
这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人们精心打造一艘“大暑船”,然后将其送出渔港,以此祈求平安和丰收。
这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晒伏姜也是大暑常见的风俗之一。
在大暑这天,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放在太阳下晾晒。
伏姜具有温暖脾胃、散寒祛湿的功效,是民间传统的保健良方。
饮伏茶同样是大暑时节的特色。
伏茶通常由金银花、夏枯草、荷叶等多种草药煮成,免费提供给路人饮用。
它能够帮助人们清热解暑、解渴生津,在炎热的夏日里为人们带来一丝清凉。
而吃仙草则是南方地区流行的风俗。
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具有消暑解渴的功效。
将其做成仙草冻,口感爽滑,是大暑天里美味又消暑的小吃。
除了丰富多样的风俗,大暑时节的养生也至关重要。
首先,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
由于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应多吃一些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食物。
比如绿豆、冬瓜、西瓜、薏米等。
绿豆汤是大暑天里常见的饮品,绿豆性凉,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冬瓜也是不错的选择,它富含水分和多种维生素,能够清热利湿。
西瓜则是夏季的水果之王,多汁解渴,但要注意适量食用,以免损伤脾胃。
薏米则可以煮粥或煮汤,有助于祛湿健脾。
其次,要及时补充水分。
在大暑天里,人体容易缺水,因此要养成定时喝水的好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除了白开水,还可以选择饮用一些淡盐水、柠檬水或茶类饮品。
但要避免过度饮用冷饮和含糖饮料,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睡眠也是养生的重要环节。
由于白天炎热,容易影响睡眠质量。
因此,要尽量创造一个凉爽、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晚上睡觉时可以适当开空调,但温度不宜过低,避免着凉。
大暑节气的饮食习俗及民俗活动

大暑节气的饮食习俗及民俗活动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开始,结束时间是8月6日或7日。
在大暑期间,正值盛夏时节,气温高,人们常常感到炎热难耐。
为了适应天气变化,人们在大暑节气有许多特定的饮食习俗,同时也有一些民俗活动与之相伴。
一、饮食习俗1.喝粥祛暑大暑时期的天气炎热,身体容易出现体温过高、烦躁不安等不适症状。
因此,很多地方流传着“大暑喝粥”的习俗。
在大暑节气里,人们多喝粥以消暑降温。
粥是用大米、小米、玉米、薏仁、荷叶等材料熬制而成,不仅补充了人体所需的水分,还能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2.多吃清凉食物在大暑期间,人们还会多吃一些清凉食物来降温解暑。
比如西瓜、葡萄、西柚、草莓等水果具有清凉生津的作用;绿豆、红豆、薏仁等食物则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此外,菜品中的黄瓜、苦瓜、冬瓜等蔬菜也是大暑时节的常见食材。
3.避免食用油腻食物由于大暑时期人体容易出汗,体内湿气较重,因此人们在大暑期间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高的食物。
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脾胃不适,加重体内的湿气,使人体更加炎热不舒适。
二、民俗活动1.祭祀祖先大暑节气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整理祖坟,扫墓并向祖先焚香祭拜,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组织祭祖大典,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弘扬传统文化、增进家族情感。
2.纳凉避暑大暑时节,人们会利用休息时间到郊外的公园、湖边或者风景区等地纳凉避暑。
在这些地方,人们可以感受到清凉的空气和绿树成荫的环境,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舒适感。
许多地方还有举办夏日游园会、音乐会等活动,供人们参与娱乐。
3.赛龙舟在一些江南地区,大暑时节会举办龙舟比赛。
这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
参与者划着龙舟在江河湖海上追逐比赛,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屈原,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举办庙会庙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大暑时节也有一些地方举办庙会。
庙会是集市、游乐、表演为一体的集会,人们可以品尝到各地特色小吃、欣赏到传统表演、体验到传统手工艺制作等。
2024大暑节气的风俗及养生知识

2024大暑节气的风俗及养生知识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天气炎热至极,阳光炽热,高温潮湿,人们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风俗和养生方法。
大暑时节,民间有“喝伏茶”的风俗。
伏茶,通常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在街头巷尾,常常能看到免费供应伏茶的摊点,过往的行人在酷热中喝上一杯,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晒伏姜”也是大暑的传统风俗之一。
人们会在大暑这一天,将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放在太阳下晾晒。
经过一段时间的暴晒,伏姜就制成了。
伏姜具有驱寒暖胃的功效,在寒冷的冬天食用,能让人倍感温暖。
在一些地区,还有“送大暑船”的习俗。
这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人们打造一艘精美的纸船,船上摆满了各种祭品。
在大暑这一天,人们敲锣打鼓,将大暑船送至江边,点燃火把,让船顺水漂流,寓意着送走瘟疫和灾祸,祈求平安和丰收。
说到大暑的养生知识,首先要重视的就是防暑降温。
高温天气下,尽量避免在中午时分外出活动,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戴帽子、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等。
同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不能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建议多喝白开水、淡盐水或者绿豆汤等。
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瓜、苦瓜、黄瓜、西红柿等,这些食物富含水分和维生素,有助于清热解暑。
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芡实、绿豆等。
但要注意,不宜过度食用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起居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感到疲惫,每天应保证 7 8 小时的睡眠时间。
中午时分,可以小憩一会儿,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此外,要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以防患上“空调病”。
运动也是大暑养生的重要环节。
但由于天气炎热,运动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避免高温时段。
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
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和大量出汗,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大暑的传统节日夏季中的各地传统节日与庆祝

大暑的传统节日夏季中的各地传统节日与庆祝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一般出现在农历7月22日或23日,这个时候夏天已经进入到最热的时期。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下面我们来看看夏季中各地的传统节日。
一、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虽然不是在大暑这个时期,但端午节是夏季的一个重要节日,因此也值得一提。
这个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也用来驱邪和预防疾病。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系五色丝线,传统的习俗非常丰富有趣。
二、七夕节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一般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庆祝。
传说七夕节源自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人们会在这一天向牛郎织女祈福,表达自己的爱意。
七夕节的习俗有放焰火、写信、祈福等。
在一些地方,还有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如街头巡游、文学演出等,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三、荷花节荷花节是中国南方一些城市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大暑这个时期盛大举行。
由于大暑时节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所以这个节日也被称为荷花节。
在荷花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荷花展览、摄影比赛、民间艺术表演等。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当地居民,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四、水灯节水灯节是中国南方一些水乡城市的独特传统节日,一般在夏季举行。
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欢庆的民俗活动。
在水灯节期间,人们会将装有蜡烛的纸灯放置在江河湖海中,希望能够祈福平安。
夜晚的水灯节非常壮观,成千上万的水灯点亮了整个江河湖海,给城市增添了一份祥和和美丽。
五、仲夏节仲夏节是北欧地区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夏至之后的几周内庆祝。
仲夏节是北欧人民庆祝夏季的重要活动,人们会举行篝火晚会、舞蹈表演以及户外游戏等。
在这一天,北欧国家的大部分办公场所和学校都会放假,人们会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欢乐的时光。
以上所述,是大暑时节各地传统节日与庆祝的一些例子。
尽管庆祝的方式和活动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暑的农事活动有哪些

大暑的农事活动有哪些大暑的农事活动1、送大暑船:大暑来临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浙江台州沿海地区有送大暑船的习俗。
2、过大暑:大暑这天,莆田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
3、烧伏香:古时人们会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还会在伏天时烧香祈福,叫做“烧伏香”。
4、饮伏茶:伏茶指的是三伏天喝的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
5、晒伏姜:把生姜切片或榨汁,与红糖搅拌均匀,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叫做“晒伏姜”。
大暑的农事是什么1、早稻收获及晚稻插秧大暑节气,正值我国双抢之时,也是一年之中最紧张、最艰苦的时候,因此在高温环境下,需要进行早稻抢日,晚稻抢时,早稻到了收获时期,就需要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各种病虫害,确保丰产丰收,然后晚稻适时栽插,能够争取晚稻快速生长,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一般在7月底将完成此项工作。
2、防旱排涝大暑一到,温度很高,田间水分蒸发快,农作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生长,所以一旦遇到干旱,就会影响作物生长,需要及时进行灌溉,大暑节气也是发生洪涝比较严重的时候,一旦发生洪涝,田间就很容易发生病虫害,要做好排涝工作,针对涝灾严重的地块,要适时改种其他抗涝作物,减少损失。
3、防高温在高温情况下,农作物很容易发生日灼病,这对于农作物生长很不利,而且影响其产量,所以面对高温天气,需要过灌溉的方式降温,还可以通过喷施一些叶面肥或者生长调节剂,来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减小高温的危害。
4、病虫害防治高温天气,病虫害总是爆发的高峰期,在这个时候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比如稻区的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玉米田的玉米螟、玉米粘虫、草地贪夜蛾、锈病等都要做好全面防治,以免出现造成农作物减产,损失收入。
对于没有发生病虫害的,应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大暑风俗1、早稻收获及晚稻插秧大暑节气,正值我国双抢之时,也是一年之中最紧张、最艰苦的时候,因此在高温环境下,需要进行早稻抢日,晚稻抢时,早稻到了收获时期,就需要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各种病虫害,确保丰产丰收,然后晚稻适时栽插,能够争取晚稻快速生长,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一般在7月底将完成此项工作。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夏日炎炎,酷暑难耐。
就在这时节,大暑节气悄然而至。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标志着夏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候。
民间有许多传统习俗与大暑节气相关,下面我们就来探索一番。
一、清扫驱邪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阳光明媚,万物欣欣向荣。
许多地方民众会选择此时清洁住宅和庭院,扫除积尘之物,以迎接新的一年。
这既是为了使家中环境整洁宜人,也是一种驱邪的方式。
人们相信,通过清扫住处,可以将邪气驱散,保持家中的吉祥安宁。
二、午时避暑大暑节气里的午时,正是太阳最为猛烈的时刻。
因此,许多地方会出现午时避暑的传统习俗。
人们在家中或清凉的地方休息,以避免中暑。
一些地区的民间还有挂桐叶或绿色植物等习俗,以期避邪消灾。
三、吃香菇大暑节气里的早上,人们喜欢用香菇炖汤或煮粥。
这被视为庆祝丰收的方式,也寓意着家庭的团圆和财富的积累。
香菇在草木之中是一种较难得的食材,因此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四、祭祀祖先大暑节气作为夏季的转折点,人们常常会选择这个节气祭祀祖先。
这是一种尊崇和感谢的表达,意味着后人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在祭祀仪式中,人们会摆放美味的食物和水果,供祖先享用,以示对祖先的敬意。
五、烧香拜佛在大暑这个节气里,不少地方的寺庙会举办盛大的烧香拜佛活动。
民众会前往寺庙,烧香祈福,向佛祖许愿,祈求平安和福祉。
这一传统习俗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人们内心的寄托和期盼。
六、采摘水果大暑节气是许多水果的丰收季节。
人们会趁着这个时节,前往田间地头采摘水果。
这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也是感受大自然恩赐的美好时刻。
同时,采摘水果也象征着收获和顺利。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多种多样,它们既有助于人们克服酷暑,又可以祈福寻求吉祥。
这些习俗富有地域特色,代代相传,融入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习俗或多或少地也在演变和消失。
然而,大暑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它所蕴含的文化与价值观念仍然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传承至今。
大暑节气的农事活动及传统习俗

大暑节气的农事活动及传统习俗大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7月23日或24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在中国古代,大暑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因此有着丰富的农事活动和传统习俗。
一、农事活动1.水稻长势稳定。
在大暑节气中,气温高,降雨量较大,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
这时候需要做好稻田的灌溉和排水等工作,及时施肥,促进水稻生长,确保水稻长势稳定。
2.晾晒粮食。
大暑节气中,荞麦、黍子、大豆、芝麻等粮食开始成熟,需要及时采摘晾晒。
特别是在南方气候潮湿的地区,为了防止粮食发霉、烂掉,需要将粮食晒干,以免影响存储和食用。
3.收获水果。
夏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大暑时节瓜果飘香。
此时,梨、桃子、荔枝、葡萄、柿子、西瓜等水果陆续成熟,需要及时摘取,以免过熟掉落、浪费资源。
4.防治病虫害。
大暑节气中,病害、虫害容易滋生,对作物的生长、产量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需要对稻田、果园等做好灭虫、防病的工作,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二、传统习俗1.喝凉茶。
大暑期间气温高,人们容易出现烦躁、口干口渴等情况,此时品尝凉茶,既可以解暑生津,又可以清凉解渴,是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2.贴“冰黄”。
大暑前后,人们会在门前或窗户上贴上一块黄色的纸片,上面写着“冰黄”二字,以祈求家人健康平安,避免中暑的发生。
3.吃“小暑糕”。
小暑糕是山东、河南等地的传统小吃,相传可预防中暑。
在大暑这个节气里,人们会吃一些小暑糕,祈求健康平安。
4.赏荷花。
大暑期间,荷花处于盛开期,人们会前往荷塘赏花、品茶,感受荷花的清香与雅致。
总之,大暑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既是农民们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也是人们身体健康关注的重点时期。
人们需要认真对待农事活动,同时遵循传统习俗,保护好自己和社会大众的健康与安全。
大暑节气的风俗及注意事项

大暑节气的风俗及注意事项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通常在七月中旬左右。
大暑气温高,天气炎热,是夏天最热的时期。
在我国的许多地区,人们有许多庆祝大暑节气的风俗和习俗。
本文将要探讨大暑节气的风俗及注意事项。
一、大暑节气的风俗1. 饮凉茶在大暑这个节气里,由于气温的升高、天气的炎热,很多人都会感到口渴,因此,饮用凉茶成为许多地区的一个习俗。
凉茶可以去暑解热,体内的湿气通过适当饮用凉茶可以得到很好的调理。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饮用冰镇饮料可以暂时消除口渴感,但会加重身体负担和扰乱身体平衡,而饮用凉茶则具有缓解暑气的作用,更加适合夏季饮用。
2. 接龙船广东地区的一些城市,在大暑节气时会有接龙船的活动。
接龙船是一种传统文化活动,它代表了人们对火灾和其他天灾的惊吓和警醒。
在活动中,人们在湖中描绘一个庞大龙头,龙头上面绑着一个金钟,当接过来的船靠近龙头时,金钟就会敲响,以示警醒。
3. 祭祀祖先和神灵在许多地区,大暑节气也是祭祖祭神的时候。
人们通常会去拜祭自己的祖先和神灵,以感恩和祈求保佑。
在祭祀的时候,人们会燃香、点烛、烧纸钱,并准备一些食物和水果的供品。
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4. 食品节目展在一些地区,大暑节气也是食品节目展的时候。
不少美食爱好者会在这个时候聚集在一起,一起品尝各种各样的当地美食。
在展览中,不仅会有当地的特色美食,还会有一些奇特的食品,比如蚕蛹、蚂蚱等。
二、大暑节气的注意事项1. 饮食清淡由于大暑节气非常炎热,饮食上应当以清淡为主,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糖分和热量,以免影响身体的健康。
2. 防暑降温夏季高温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及时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
可以适量地吃一些草本植物,如薄荷、荷叶等,帮助身体防暑降温。
3. 避免日晒大暑节气中,阳光十分强烈,容易晒黑伤皮肤。
因此,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戴防晒帽、遮阳伞等,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
4. 注意搭配衣物体液在高温下会流失,因此,穿戴舒适透气、材质轻盈的衣物,可以让身体得到更好的通风和缓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殊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安稳民。
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
仙草别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
由于其奇妙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安稳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
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
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
这一时刻吃荔枝,最舒服、最滋补。
南方大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1、南方大暑习俗: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
仙草别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
由于其奇妙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2、南方大暑习俗:煎青草豆腐
温州大暑习俗要煎青草豆腐。
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纳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外形、冷却后即可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
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3、南方大暑习俗:喝老冬瓜鲜荷叶汤
在广东尤其在珠三角一带每逢大暑当日或暑热天气,几乎家家户户都煲消暑汤。
老冬瓜鲜荷叶解暑汤是广东民间传统的消暑饮食汤品。
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奇荷叶和赤小豆组成。
4、南方大暑习俗:吃凉拌素菜
南方人在大暑节气前后还喜欢吃各种凉拌素菜,大都是制作简单且经济的菜品,如芽菜凉拌油豆腐、凉拌豆角,都有着脆生生的凉快口感,能让人提起食欲。
还有将海带、青椒、红椒用酱油、醋、姜末等调味的凉拌三丝,更是夏令佐酒的佳品,盛宴上的凉拌三丝里还能见到鱼、冬笋与烧鸭的身影。
5、南方大暑习俗: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
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
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6、南方大暑习俗:喝姜茶
晒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调蛋是台州人大暑当日的食俗,因为姜汁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因此历代传承了下来。
台湾人民则十分流行在大暑这一天吃仙草与凤梨,传说这个时间的凤梨最为好吃,仙草也是当地着名的小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7、南方大暑习俗:饮伏茶
暑热入伏后,人们遣暑的习惯之一还有饮伏茶,尤其是在江西等地,人们在大暑天里有喝擂茶的习俗,很多人家还会将后院晒干的乌梅制作乌梅茶饮用。
8、南方大暑习俗:喝老鸭汤
南北各地流传甚广的食方是——大暑老鸭赛补药,以老鸭慢炖后加入莲藕、冬瓜、芡实、薏苡仁来煲汤,消暑滋补。
老鸭是暑天的清补佳品,它不仅营养丰富,并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
9、南方大暑习俗:吃鸡
南方人在大暑天有吃鸡的习惯。
民间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
童子鸡体内含有必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补益作用。
做鸡时加入适量生姜,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到去湿强身的作用。
大暑节气需注重事项
1、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多喝水注重防暑降温;
2、幸免在烈日下暴晒,白日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
3、要充分饮用凉开水、饮料,并加少量盐,以补充体内盐分;
4、幸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
5、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减少中暑诱发的因素;
6、可随身备有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7、注重多食含钾食物;
8、一旦发生中暑,应马上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其喝些淡盐水、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