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图片介绍二十四节气

(整理)图片介绍二十四节气
(整理)图片介绍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图片)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345°至360°(0°)的一段时间,每年3月5日(或6日)开始,至3月20日(或21)结束,约15天。这时太阳直射点由 5°57′S移至赤道。狭义上,指惊蛰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345°的时刻,即在3月5日(或6日)。

春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这时昼夜平分,即视太阳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段时间(约15.2天),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5°57′N。狭义上指春分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或21日)。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民俗专家表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日,“清明节”的得名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密码”。

谷雨,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名称,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表示这个时期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

立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5月5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8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每年六月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

夏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小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传统上为夏季第五个节气。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105°至120°的一段时间,约15.7天。

大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

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

二十四节气卡通图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卡通图片 篇一:一年二十四节气(图片诠释篇) 一年二十四节气(图片诠释篇) 一年二十四节气(图片诠释篇) 一年二十四节气(图片诠释篇) 一年二十四节气(图片诠释篇) 一年二十四节气(图片诠释篇) 篇二:图片介绍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图片)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345°至360°(0°)的一段时间,每年3月5日(或6日)开始,至3月20日(或21)结束,约15天。这时太阳直射点由5°57′s移至赤道。狭义上,指惊蛰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345°的时刻,即在3月5日(或6日)。 春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

(整理)图片介绍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图片)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345°至360°(0°)的一段时间,每年3月5日(或6日)开始,至3月20日(或21)结束,约15天。这时太阳直射点由 5°57′S移至赤道。狭义上,指惊蛰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345°的时刻,即在3月5日(或6日)。

春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这时昼夜平分,即视太阳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段时间(约15.2天),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5°57′N。狭义上指春分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或21日)。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民俗专家表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日,“清明节”的得名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密码”。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简介 一、春 1.1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自秦代以来,古人就以立春作为春季的起点,甚至新年的开始。春归人间,温风解冻,草本先知,大自然与人类一起希冀着春天的来临。 1.2雨水 雨水时节,鸿雁北归,雨雾初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润物无声的好雨过后,烹茶燃香,临窗小坐,微微凉意中已能嗅到大地回暖的气息。 1.3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后来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而改为“惊蛰”。此时春雷乍响,草间蛰虫潜出,万物生长的时节开启了帷幕。北方迎来春耕农忙,人们正用辛勤劳作换取年尾的收成。 1.4春分 仲春时节,繁花似锦,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煦暖的春天。汉代《春秋繁露》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线上,昼夜长度相等。玄鸟梁间,春和景明里,人们重又活跃在田野河畔。 1.5清明 “万物皆洁齐而清明”。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与节气共通的就是“清

明”。在此时祭祖扫墓的风俗,相传是来源于古代帝王的“墓祭之礼”。天朗气清,桃花盛开,正是踏青插柳、游园赏花的好时节。 1.6谷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牡丹花盛开的季节。在明代《群芳谱》中写道:“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此时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因此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二、夏 2.1立夏 《吕氏春秋》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斗指东南,维为立夏”,此时北斗七星的柄指向东南方。在“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的暮春初夏,开启了虫与草的时节,大自然正蓄积着能量,等待热情的释放。 2.2小满 小满未满,是麦类作物开始灌浆,尚未成熟之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丽日暖风之中,或许清粥小菜、桃李瓜果即可带来小小的满足。 3.3芒种 “芒种”二字所反映的是农业物象,此时正是有芒类作物成熟,亟待抢收的季节。“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池边阵阵蛙鸣声唱和着采菱人的曲调,合奏着夏日的交响。 2.4夏至 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日。“仲夏之月,万物方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