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风词话》解读

合集下载

《蕙风词话》评介

《蕙风词话》评介

首先 , 他开宗明义提 出对词的看法。他说 :乃 “
至于 词 , 芳华 溢 茂 , 之 为道 . 者 之事 。酌剂 乎 则 词 智 阴阳, 陶写 于性 情 。 自有 元 音 , 上通 雅 乐 , 黑 白而 别
定一尊 , 亘古而今不蔽 矣 唐宋 已还 , 大雅鸿达 . 笃 好 而专精 之谓 之词学 。 ” 其次 , 他进 一步 阐发 了作 词 三要 , 日重 、 、 。 拙 大 所谓重 : “ 重者沈著之谓 , 在气格 , 不在字句。“ 词 ”填 先求 凝重 。凝 重 中有神 韵 , 去成 就 不 远 矣 。所谓 神 韵, 即事外致远 也。所谓拙 , ” 老子 日:大巧若拙” “ 。
的:熟读唐诗 三百首 , “ 不会吟诗也会吟。 ” 2“ . 初学作词 , 最宜联旬 和韵 。这样做的好处是 ” “ 始作取辨而 已, 毋存藏拙嗜胜之心。久之 . 灵源 日 睿 , 括 日熟 , 章 俊 语 纷 交 , 有进 益 于不 自觉者 机 各 衡
矣。 ” 3“ 词程 序 , .学 先求 妥贴 , 匀 , 求 和雅 、 秀 , 停 再 深 乃至 精稳 、 著 这 种 循序 渐 进 、 沉 ” 日积 月 累 , 能达 必 到 “ 谓满心 而 发 , 口而 成 , 所 肆 掷地 作金石 之 声 矣。 ”

词 镭》 谦
吴前 隽
( 州广播 电视 大学 , 荆 湖北 荆州 44 率文从 词论 、 词评 、 考证 三个部分全面评价 了《 惠风词 话》 在词学理论 中的地位 。
【 关键词 ] 《 惠风词话》 词论 ; ; 词评 ; 考证
【 图分类号 】 1 72 中 2 3 0
《 词话 》 正编 五卷 、 文 3 5则 , 有 条 2 续编 二卷 , 条
及, 融重与大于拙 中, 郁勃久之 , 有不得已者 出乎其 中, 而不 自知 , 不 可解 , 乃 其殆 庶 几 乎 。犹 有一 言蔽 之 : 子 之笑 啼然 。看虽 至易 , 若赤 而实 至难者 也 。至 ”

况周颐《蕙风词》

况周颐《蕙风词》

况周颐《蕙风词》况周颐:[公元一八五九年至一九二六年],原名周仪,字夔笙,别号玉梅词人,晚号惠风词隐。

临桂(今广西桂林)人。

光绪五年乡试优贡。

官内阁中书。

著有《蕙风词》和《蕙风词话》。

其论词主“重、拙、大”,并认为“真”字是词骨。

所作词感情真挚,寄兴深微。

王国维曰:“蕙风词小令似叔原(晏几道),长调亦在清真(周邦彦)、梅溪(史达祖)间,而沉痛过之。

疆村(朱祖谋)虽富丽精工,犹逊其真挚也。

” 况周颐崇古不苟,冯煦戏呼为况古人。

生平心力,全用在词,著有《第一生修梅花馆词》、《二云词》、《香樱词》、《蕙风词》,作风类白石。

其论词尤工,细入毫芒,能发前人所未发,所著有《香海棠馆词话》、《餐樱庑词话》、《蕙风簃随笔》、《选卷丛谈》、《西底丛谈》、《兰云蔆梦楼笔记》,盛传于世。

[齐天乐]沈郎已自拚憔悴,惊心又闻秋雨。

做冷欺灯,将愁续梦,越是宵深难住。

千丝万缕。

更搀入虫声,搅人情绪。

一片萧骚,细听不是故园树。

○沉沉更漏渐咽,只檐前铁马,幽愁如诉。

倘是残春,明朝怕有飞花飞絮。

天涯倦侣。

记滴向篷窗,更加凄苦。

欲谱潇湘,黯愁生玉柱。

[南浦]幽路入花天,闹红深、恰共中仙乘兴。

花外小红亭,无人到、亭外绿阴千顷。

疏烟澹日,木兰愁绝余香凝。

惜起青黄顦顇叶,曾共袅婷窥影。

○无边香色年年,算鸳鸯惯识,枝交蒂并。

年少冶游心,飘零后、禁得万蝉凄哽。

欢娱谩省,碧云日暮颇黎冷。

十二回阑肠断处,依约凌波来凭。

[临江仙十首]正是撩人天气也,可怜云澹烟轻。

闹红深处见娉婷。

花光人影,分占十分清。

○画里归来愁亦好,何须夜饮秦筝。

他年记取小红亭。

小红亭外,高柳万蝉声。

老去相如犹作客,天涯跌宕琴尊。

上阶难得旧苔痕。

帘深春梦浅,香冷夕阳温。

○拾翠心情消歇尽,东风不度兰荪。

言愁天亦欲黄昏。

断魂芳草外,何止忆王孙。

一桁湘帘尘不到,除非燕子归来。

吴天畅好碧于苔。

月娥琼驾出,流照软金杯。

○明日晴阴君莫问,回灯又见花开。

非花非雾即蓬莱。

邻娃工度曲,弦管未须哀。

从《蕙风词话》看金词发展的几个问题

从《蕙风词话》看金词发展的几个问题

从《蕙风词话》看金词发展的几个问题
刘扬忠
【期刊名称】《阴山学刊》
【年(卷),期】1991(000)004
【摘要】晚清学者况周颐的《蕙风词话》是在历代词话中评论研讨金词最多的一家。

金词的繁荣几与北宋相埒。

苏轼词的影响,与北方民族刚健质朴的性格相结合,形成了金词不同于同时期南宋词的独特风貌。

吴激、蔡松年的由南而北和辛弃疾的由北而南,见出宋金词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

金词只是北宋词的一种特殊的延伸和继续。

金人片面继承苏词而予以单向发展,同时有意无意地排斥了传统婉约词,这对北国词的全面繁荣起了阻碍作用。

【总页数】12页(P55-66)
【作者】刘扬忠
【作者单位】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况周颐《蕙风词话》词学创作论 [J], 张毓洲
2.从《粤西词见》中辑补的况蕙风词话 [J], 王娟
3.论况周颐《蕙风词话》的词学主体性理论 [J], 张利群
4.浅谈《蕙风词话》"词有穆之一境" [J], 魏宏远
5.全面精深探赜发蕴——评《词学渊粹——况周颐〈蕙风词话〉研究》 [J], 孙维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意境论:《蕙风词话》的理论核心——况周颐词论研究之二

意境论:《蕙风词话》的理论核心——况周颐词论研究之二

意境论:《蕙风词话》的理论核心——况周颐词论研究之二孙维城
【期刊名称】《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0(000)003
【摘要】谁也不会否认王国维在意境说方面的巨大影响,但若因此认为意境说就是王氏所发明,则不免见识肤廓。

意境说形成于唐代,至清代则普遍以此衡诗、衡词、衡画、衡书,成为一时风尚。

况周颐与王国维同丁清季,且晚年在沪交好,不知在词论方面有无切磋?从况氏《蕙风词话》来看,亦如同王氏的《人间词话》,它的核心正在于对意境范畴的体认与阐扬。

一、意境——词学审美的重要范畴《蕙风词话》五卷,从编排看,第一卷专谈理论,首倡重拙大;第二卷论唐五代宋词;第三卷论金元词;第四卷为考证、谈丛;第五卷论明代及清初词。

因此,一般论者
【总页数】8页(P82-88,81)
【作者】孙维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
【相关文献】
1.晚清词学研究的新开拓——评《况周颐与蕙风词话研究》 [J], 张利群
2.论况周颐《蕙风词话》对词法的研究 [J], 孙维城
3.论况周颐《蕙风词话》的词学主体性理论 [J], 张利群
4.全面精深探赜发蕴——评《词学渊粹——况周颐〈蕙风词话〉研究》 [J], 孙维城
5.“词境”说:灵感理论揭秘——论况周颐《蕙风词话》的构思理论 [J], 张利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蕙风词话》与《人间词话》“词境”范式之比较

《蕙风词话》与《人间词话》“词境”范式之比较
真性情所 酝酿出的深厚情意 以及沉着的气格笔力 , 以一个包 含了有寄托 的要 求 的 “ ” , 穆 字 于词 中创情 与景 融合 之 “ 深
静” 词境 。 2《 . 人间》 之境
古典美学重视情与景的契合 , 而形成 了独特 的审美 范 从
畴——意境。意境说的源头可以上溯到《 易传》 立象以 的“
张 晓 凡
( 哈尔滨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 哈尔滨 10 8 ) 50 0

要: 况周颐与王 国维为治词大家 , 均形成 了完整 系统 的词 学理 论 , 们的著作 《 他 葸风词话》 《 间词话》 、人 更
被誉 为晚清词 坛 “ 双璧” 。而二位先 生对 “ 词境” 这一词学重要 问题 的理 解各 有重合 亦各有千秋 , 比较二者异 同, 有
21 0 0年 3月 第2 9卷第 3期
黑龙江教 育学院学报
Ju a o e oga gC lg f d ct n o r l f i njn o eeo uao n H l i l E i
Ma . 0 0 r2 1 V0. 9 N . 12 o 3
《 蕙风词话》 人间词话》 词境" 与《 “ 范式之比较
“ 有造境 , 有写境 , 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 由分。然二者颇难 分别 。因大诗人所 造之 境 , 必合乎 自然 , 写之境 , 所 亦必邻 于
理想故也 。 L3 ”2 3
二、 蕙风词境与人 间词境概述
“ 意境 ” 一词 在况周 颐及 王 国维词学 理论体 系 中被具 体
阐释和生发 , 分别 代表着 两种不同的对词的审美观 照和词学 宗 旨。下面将就二者之境作简单概述 : 1《 . 蕙风》 之境 况周颐推崇“ 穆 ” 静 的美学 范 式 , 主张 词作 者将 感受 万 物、 蓄积已久 的真情 , 以及 出于 此真情 之不 得不 发为词 的深 厚意蕴 , 以真率 自然 的笔法写 出 , 营造 出一种 含蓄蕴藉 的“ 穆

《蕙风词话》清.况周颐撰●卷二

《蕙风词话》清.况周颐撰●卷二

《蕙风词话》清.况周颐撰●卷二《蕙风词话》清.况周颐撰●卷二○词有穆之一境词有穆之一境,静而兼厚、重、大也。

淡而穆不易,浓而穆更难。

知此,可以读《花间集》。

○花间不易学《花间》至不易学。

其蔽也,袭其貌似,其中空空如也。

所谓麒麟楦也。

或取前人句中意境,而纡折变化之,而雕琢、句勒等弊出焉。

以尖为新,以纤为艳,词之风格日靡,真意尽漓,反不如国初名家本色语,或犹近于沉着、浓厚也。

庸讵知《花间》高绝,即或词学甚深,颇能窥两宋堂奥,对于《花间》,犹为望尘却步耶。

○唐词与诗近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

刘梦得《忆江南》云:“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

唯其出自唐音,故能流而不靡。

所谓“风流高格调”,其在斯乎。

前调云:“犹有桃花流水上。

无辞竹叶醉尊前。

”《拋球乐》云:“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亦皆流丽之句。

○晚唐诗有词境段柯古词仅见《闲中好》,寥寥十许字,殊未餍人意。

《海山记》中隋炀帝《望江南》八阕,或云柯古所托,亦无塙据。

余喜其《折杨柳》诗“公子骅骝往何处。

绿阴堪系紫游缰”。

此等意境,入词绝佳。

晚唐人诗集中往往而有。

盖词学浸昌,其机郁勃,弗可遏矣。

○李德润词极形容之妙李德润《临江仙》云:“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

”是人是花,一而二,二而一。

句中绝无曲折,却极形容之妙。

昔人名作,此等佳处,读者每易忽之。

○欧阳炯艳词《花间集》欧阳炯《浣溪沙》云:“兰麝细香闻喘息。

绮罗纤缕见肌肤。

此时还恨薄情无。

”自有艳词以来,殆莫艳于此矣。

半塘僧骛曰:“奚翅艳而已,直是大且重。

”苟无《花间》词笔,孰敢为斯语者。

○徐鼎臣诗是词境徐鼎臣《梦游》诗:“绣幌银屏杳霭间。

若非魂梦到应难。

”寘之词中,是绝好意境。

又云:“蘸甲递觞纤似玉,含词忍笑腻于檀。

”则直是《花间》丽句。

当时风会所趋,不期然而自致此耳。

○韩持国词深静词境以深静为至。

《蕙风词话》的唐宋词批评

《蕙风词话》的唐宋词批评

佳, 且易脱 稿 ” l l j , 他 评价 “ 刘潜夫《 风人松 ・ 福 清 道 中作 》 云: ‘ 多情 唯 是 灯 前 影 , 伴此翁 、 同 去 同来 。 逆旅 主人相 问 , 今 回老 似前 回。 ’ 语 真质 可喜 ” … 弼,
这首 词用 词简 单 , 语言质朴 , 正 因 如此 才 显 得 真 实 , 所 以说 “ 真质 可喜 ” 。
D OI : 1 0 . 1 6 1 6 2 / j . i s s n . 1 6 7 2— 3 4 7 3 . 2 0 1 7 . 0 6 . 0 1 4
况 周颐 是 清代 著 名 学 者 , 与王 鹏 运 、 朱孝臧 、 郑

文 焯合 称 为 “ 清 末 四大 家 ” , 他 一 生 都 致 力 于 研 究
了他 的重要 词 学理 论 : 重、 拙、 大, 而他 对 唐 宋词人 及 唐 宋词 的论 述 更是 其 重 、 拙、 大理 论 的重要 体现 。在 《 蕙 风 词话 》中, 他 对 晚唐诗 、 唐 五代 词 以及 宋词 都有 独特 的见 解 , 同时 对 于北 宋和 南宋 的词人 也做 了比较 , 跳出 了婉 约派和 豪放 派的桎 梏 , 更 为细致 地做 了分析 , 并 用具体 词 来佐证 其 观 点 , 加 深 了读 者对 其观 点 的理 解和
认识。除此之外 , 《 蕙风词话》 还对唐 宋词对后世的影响, 以及宋朝对唐朝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 [ 关键 词 ]况周 颐 蕙风词 话 唐 宋词
[ 中 图分 类 号 ]/ 2 0 7 . 2 2 7[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 1 6 7 2—3 4 7 3 ( 2 0 1 7 ) O 6— 0 0 4 5— 0 4
论述 他 的词 学理 论 , 提 出 了他 的重 、 拙、 大 理论 , 卷二

蕙风词话?附录

蕙风词话?附录

蕙风词话•附录○蕙风词话诠评(不归按:人文本《惠风词话》无此评,乃唐圭璋作。

)临桂况舍人夔笙,最善于论词。

虽其所作之词,亦不能尽符其论词之旨,要其所论,类多名言。

兹择其《蕙风词话》中之有关作词旨要者,加以扩充阐明。

其所说未惬吾意者,亦加以辨正。

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

南渡诸贤不可及处在是。

又曰:重者,沈著之谓在气格不在字句。

又引半塘云:「宋人拙处不可及,国初诸老拙处亦不可及。

」按况氏言,重、拙、大为三要,语极精粲。

盖重者轻之对,拙者巧之对,大者小之对,轻巧小皆词之所忌也,重在气格。

若语句轻,则伤气格矣,故亦在语句。

但解为沈著,则专属气格矣。

盖一篇词,断不能语语沈著,不轻则可做到也。

一篇中欲无轻语,则惟有能拙,而后立得住,此作诗之法。

一篇诗,安得全是名句。

得一二名句,馀皆恃拙以扶持之,古名家诗皆如此也。

名家词亦然。

北宋词较南宋为多朴拙之气,南宋词能朴拙者方为名家。

概论南宋,则纤巧者多于北宋。

况氏言南渡诸贤不可及处在是,稍欠分别。

况氏但解重拙二字,不申言大字,其意以大字则在以下所说各条间。

余谓重、拙、大三字相连系,不重则无拙大之可言,不拙则无重大之可言,不大则无重拙之可言,析言为三名辞,实则一贯之道也。

王半塘谓「国初诸老拙处,亦不可及」。

清初词当以陈其年、朱彝尊为冠。

二家之词,微论其词之多涉轻巧小,即其所赋之题,已多喜为小巧者。

盖其时视词为小道,不惜以轻巧小见长。

初为词者,断不可学,切毋为半塘一语所误。

余以为初学为词者,不可先看清词,欲以词名家者,不可先读南宋词。

张皋文、周止庵辈尊体之说出,词体乃大。

其所自作,仍不能如其所说者,则先从南宋词入手之故也。

大凡学为文辞,入手门径,最为紧要,先入为主,既有习染,不易涤除。

取法北宋名家,然后能为姜、张。

取法姜、张,则必不能为姜、张之词矣。

止庵谓问涂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乃倒果为因之说,无是理也。

词中求词,不如词外求词,词外求词之道,一曰多读书,二曰谨避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蕙风词话》解读
编者按:本刊今年自第二、三期选发熊文祥先生《〈蕙风词话〉解读》之后,全国各地读者,纷纷打来电话,希望能读到熊先生后续解读文字,是以本期连续刊发,以飨广大读者。

熊先生有《〈人间词话〉解读》已完稿,明年将奉于广大读者。

四十
两宋大僚,能词者多,往往不脱簪绂气。

魏文节杞《虞美人·咏梅》云:“只应明月最相思。

曾见幽香一点未开时。

”轻清婉丽,词人之词。

(《蕙风词话》卷二)
解读:寒月梅花,犹见清骨。

明月相思之情,不必在盛开时,含苞待放亦楚楚动人也。

此所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是也。

词人体物入微,全是情语,诚词人之词也。

四十一
“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杨濟翁《蝶恋花》前段也。

婉曲而近沉着,新颖而不穿凿,于词为正宗中之上乘也。

(《蕙风词话》卷二)解读:“做成”二字绝妙,换作他字,则熟矣,此新颖而不穿凿也。

离恨做成春雨,春雨添涨春江,春江划地东流,一气呵成,不容岔出。

至“弱柳”句一折,步入正题,鸣橹之声,正宜愁绝矣!此“婉曲而近沉着”者。

四十二
《织馀琐述》:《花庵词选》谢懋《杏花天》歇拍云:“馀酲未解扶头懒。

屏里潇湘梦远。

”昔人盛称之。

不如其过拍云:“双双燕子归来晚。

零落红香过半。

”此二语不曾作态,恰妙造自然。

蕙风论词之旨如此。

(《蕙风词话》卷二)
解读:作态,做作也。

《织馀琐述》认为被前人盛称的“馀酲未解扶头懒。

屏里潇湘梦远”有做作之嫌,不如过拍“双双燕子归来晚。

零落红香过半”。

妙造自然,蕙风引其为同调。

的确,“馀酲”是极抢
眼的句子,容易为人称道,然细思之,此种清高孤峭,富贵人言则可,贫寒子言则做作矣!“双双燕子”句,只写眼前景,人皆可见,人皆可言,且情韵十足,真妙造自然也。

四十三
卢中之《江城子》后段云:“年华空自感飘零。

拥春酲,对谁醒。

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然终不如少陵之“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为倔强可喜者。

(《蕙风词话》卷二)
解读:应该说,卢词也是很不错的,虽不如少陵之倔强,但流丽过之。

诗有诗的作法,词有词的写法,岂可一概而论?
四十四
宋人词亦有疵病,断不可学。

高竹屋《中秋夜怀梅溪》云:“古驿烟寒,幽垣梦冷,应念秦楼十二。

”此等句钩勒太露,便失之薄。

张玉田《水龙吟·寄袁竹初》云:“待相逢说与相思。

想亦在、相思里。

”尤空泛粗率,并不如高句,字面稍称蕴藉。

(《蕙风词话》卷二)
解读:“古驿烟寒,幽垣梦冷”堪称雅调,“忽念秦楼十二”俗之极矣,雅俗如此突兀,终显轻佻之像。

“待相逢说与相思。

想亦在、相思里。

”寄与红颜知己大佳,寄友则不伦矣!此句并非空泛粗率,是对像错位。

四十五
方壶词《满江红·赋感梅》云:“洞府瑶池,多见是、桃红满地。

君试问、江梅清绝,因何抛弃?仙境常如二三月,此花不受春风醉。

”此意绝新。

梅花身分绝高,向来未经人道。

(《蕙风词话》卷二)解读:此词寄托甚深。

古人心有块垒,往往托物寄兴以出之。

结句犹见风骨。

贺铸才华卓越,因性格容貌皆不见容于世,以至仕途坎坷,赋此词以“江梅”自许乎?因其“清绝”,故不受醉于春风也。

四十六
《履斋词》《满江红·九日郊行》云:“数本菊香能劲。

”劲韵绝隽峭,非菊之香不足以当此。

《二郎神》云:“凝伫久,蓦听棋边落子,一声声静。

”《千秋岁》云:“荷递香能细。

”此静与细,亦非雅人深致,
未易领略。

(《蕙风词话》卷二)
解读:它物可劲,香亦能劲乎?无理之语,极传神语也。

于夜深之际蓦听棋边落子,静极矣!状静境善择物也。

“有客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亦同一写法。

“荷递香能细”,妙在一“递”字。

无风香则唯递,递则极细;有风,香则阵阵,岂能细乎?此写无风静态,善体物者也。

“递”字精绝,若“溢”字,意虽同,意境大逊矣!
四十七
宋宗室名汝亮者,词笔清丽,格调本不甚高。

《词旨》取其《恋绣衾》句:“怪别来,胭脂慵傅,被东风,偷在杏梢。

”此等句不过新巧而已。

余喜其《汉宫春》云:“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

漫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

”以清丽之笔作淡语,便似冰壶濯魄,玉骨横秋,绮丸粉黛,回眸无色。

(《蕙风词话》卷二)
解读:“偷在杏梢”虽新巧,终伤纤弱,不及“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有历尽沧桑的人生况味。

新巧虽好,然重、拙更不易得,欲趋上乘者,当以重、拙为格。

四十八
冯深居《喜迁莺》云:“凉生遥渚。

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

雁外渔灯,蛩边蟹舍,绛叶表秋来路。

世事不离双鬓,远梦偏期孤旅。

送望眼,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

慵看清镜里,十载征尘,长把朱颜污。

借着清油,挥毫紫塞,旧事不堪重举。

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

倦游也。

便樯云舵月,浩歌归去。

”此词多矜练之句,尤合疏密相间之法,可为初学者楷模。

(《蕙风词》卷二)
解读:此词凡写景处皆实,皆密,如绘画之工笔也。

亦唯实唯密,方见景丽如画。

凡抒情处皆疏,如绘画之写意也。

唯疏,方见性情之空灵。

四十九
词笔“丽”与“艳”不同。

“艳”如芍药、牡丹,慵春媚景;“丽”若海棠、文杏,映烛窥帘。

薛梯飚词工而刷色,当得一“丽”字。

《醉落魄》云:“单衣乍着。

滞寒更傍东风作。

珠帘压定银钩索。

雨弄初睛,轻旋玉尘落。

花唇巧借妆梅约。

娇羞才放三分萼。

尊前不用多评
泊。

春浅春深,都向杏花觉。

”(《蕙风词话》卷二)
解读:“艳”不涉俗,“丽”不犯妖,方为正格。

欧阳烔之“兰麝细香闻娇喘”,艳而俗者也,张泌之“晚逐香车入凤城”,丽而妖者也,皆非正格。

此《醉落魄》丽而有则、艳而有格。

“春浅春深,都向杏花觉”得春之神韵,宁不动人千种绮思乎?
五十
密国公(铸)词,《中州乐府》著录七首。

姜、史、辛、刘两派兼而有之。

《春草碧》云:“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

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青玉案》云:“梦里疏香风似度,觉来唯见、一窗凉月,瘦影无寻处。

”并皆幽秀可诵。

《临江仙》云:“薰风楼阁夕阳多。

倚栏凝思久,渔笛起烟波。

”淡淡著笔,言外却有无限感怆。

(《蕙风词话》卷三)
解读:誉之太过,有几人姜、史、辛、刘兼而得之?余唯从《青玉案》中略窥白石道人笔意,至辛之沉郁顿挫、盘旋郁结何曾梦见?《春草碧》《临江仙》可望放翁项背。

五十一
《明秀集》《满江红》句:“云破春阴花独立。

”清姒极喜之,暇日吟讽不已。

余喜其《千秋岁·对菊小酌》云:“秋光秀色明霜晓。

”意境不在“云破”句下。

(《蕙风词话》卷三)
解读:一写春花,一写秋菊,写春花出之以丽,写秋菊暗含傲意,皆可诵。

“秋光秀色明霜晓”诚为佳句,尚不足比肩“云破月来花弄影”也。

古人作诗话词话,常有不敌人情处,袁枚作《随园诗话》尤甚。

五十二
清姒学作小令,未能入格。

偶翻《中州乐府》,得刘仲尹“柔桑叶大绿团云”句,谓余曰:“只一‘大’字,写出桑之精神,有它字以易之否?”斯语其庶几乎。

略知用字之意。

(《蕙风词话》卷三)解读:此句从唐人诗句“芭蕉叶大栀子肥”化出,皆写仲春景象。

“芭蕉叶大”唯“栀子肥”可匹,“绿团云”唯“柔霜叶大”能状。

试换以“嫩”字“碧”字,则纤。

“燕山雪花大如席”,如无“片片吹
落轩辕台”则成何话?大如席之雪花,唯“轩辕台”方可托之。

察此,方审用字之妙。

五十三
刘无党《乌夜啼》歇拍云:“离愁分付残春雨,花外泣黄昏。

”此等句虽名家之作,亦不可学,嫌近纤近衰飒。

其过拍云:“宿酲人困屏山梦,烟树小江村。

”庶几运实入虚,巧不伤格。

(《蕙风词话》卷三)
解读:词乃言情之物,凡至情之语,若以衰飒视之,则李易安之《声声慢》,无处立锥矣。

当此离愁,当此残雨,伤别人宜作黄昏泣也。

过拍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同一妙境。

(作者系国家一级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曾任黄冈市作家协会主席、本刊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