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5 文言文阅读专练
文言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51篇(一)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③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④,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②尽却:全部退去。
③童隶:书童仆役。
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宜:__________(2)其具是.四美者与是:__________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二)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超曰:“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③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④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
2020高考语文 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5(含答案)

高2020届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5(含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
父松字乔年。
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
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
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
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纳粟赏行,遂受职名。
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
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
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
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
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
明年卒,年七十一。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讫:终了,完毕。
B. 为《学规》俾.守之俾:并且。
C. 单车屏.徒从屏:使……退避。
D. 有短.朱熹者,谓其疏于为政短:诋毁,指摘。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独端坐以.指画沙王好战,请以.战喻B. 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 禁女妇之.为僧道者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D. 五年,依所.请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因此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因此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别变、安顿别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别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咨询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降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要紧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如此做各有啥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往后,还间或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个地方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缘故。
C好似。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别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终再依照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语文】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群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XXX黄者别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别上别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个儿的话讲讲橄榄为啥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讲明啥?【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群仍然是青群的,因此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依照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因此,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明白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缘故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群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算是:橄榄即使熟了,颜群仍然是青群的,因此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讲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群仍然是青群的,因此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似乎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依照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明白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明白文章内容的能力。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3)泯然众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
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
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Ⅰ【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_____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________之意。
Ⅱ【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③真情,后作“愫”;④蔬菜、瓜果类食品;⑤一向,平素;⑥预先。
Ⅲ【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________之意。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C. 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D. 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B. 而或长烟一空/湖心亭一点C.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增其旧制/其西南诸峰B. 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C. 感极而悲者矣/人不知而不愠D.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水之乐(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作者借写楼记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
B. 文章第1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第2段情辞转为激昂。
第3,4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及其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
C. 作者详写楼,略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训练5 文言文阅读专练(一)(建议用时:40分钟)一、(2017·郑州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良翰字邦彦,台州临海人。
蚤孤,事母孝。
资庄重,为文恢博有气。
中绍兴五年进士第。
知温州瑞安县。
俗号强梗,吏治尚严。
良翰独抚以宽,催租不下文符,但揭示名物,民竞乐输。
听讼咸得其情。
或问何术,良翰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
”殿中侍御史吴芾荐为检法官,迁监察御使。
孝宗初元..,金.主褒新立,求和,而中原..旧人多求归。
诏问何以处此,良翰言:“议和,复纳降,皆非是。
必定计自治,而和不和,任之乃可。
”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金再移书求故疆,良翰言:“中原皆吾故土,况唐、邓、海、泗①又金渝盟后以兵取之,安得以故疆为言而归之?”朝廷遣史正志至建康,与张浚议事乖牾,良翰劾之,上曰:“正志亦无罪。
”良翰言:“陛下使浚守淮,则任浚为重,一郎官为轻,且正志居中,浚必为去就。
”上悟,出正志为福建漕运。
杨存中为御营使,总殿前军,良翰言:“存中久擅兵柄,太.上皇..罢就第,奈何复假使名?宜慎履霜之戒②。
”疏三上,存中竟罢。
良翰在谏省,成恭皇后受册,官内外亲属二十五人,良翰论其冗,诏减七人。
进给事中。
改礼部侍郎,不拜。
召为太子詹事,既见,上属以调护之责。
一日,召对选德殿,出手书唐太宗与魏征论仁德功利之说,俾极陈今日所未至者。
良翰退,上疏。
上为之嘉叹,诏兼侍讲。
未几,以疾告老。
卒,年六十五。
光宗立,特谥献肃。
(选自《宋史·陈良翰传》,有删改)【注】①唐、邓、海、泗:指当时的唐州、邓州、海州、泗州。
②履霜之戒:指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
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B .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C .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D .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元,我国封建时期皇帝即位之初,惯例要改元纪年,改元的第一年称元年,也称“初元”。
B.金,中国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曾先后灭掉辽和北宋,与南宋长期对峙。
C.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广义上指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D.太上皇,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和不在世父亲的头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良翰德才兼备,精于吏治。
他孝顺母亲,稳重端庄,写文章恢宏博大有气概;他在吏治尚严的瑞安任知县时,用宽松的政令安抚百姓,成效显著。
B.陈良翰洞悉时局,富有见地。
对如何处理金主求和、中原旧人求归一事,他认为关键在于谋求自治;他认为金主写信索要故土是无理要求,不应归还。
C.陈良翰正直无私,敢于进谏。
他认为皇上对史正志和杨存中的任命不妥,坚决反对;他在担任谏官时,敢于直言成恭皇后的亲属封官太多。
D.陈良翰忠于国事,深受倚重。
他为官公正,屡次从国家大局出发,建言献策;皇上托付他调护太子之责,又让他指陈当今不足,他的奏书令皇上赞赏不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闲何术,良翰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况唐、邓、海、泗又金渝盟后以兵取之,安得以故疆为言而归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7·湖南省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
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
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
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
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
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
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
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焉。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而思自全之计。
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
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
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
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
”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已。
勒甚悦之,与语移日。
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
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使左右扶出。
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
”使人夜排墙填杀之。
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王衍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B.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C.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D.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指儿童时代。
B.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长揖,旧时见面的一种礼节。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跑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在不同朝代,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
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贻误天下苍生,事实证明山涛眼光独到。
B.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
朝野上下一致认为他是“一世龙门”,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甚至虚浮怪诞成为风俗。
C.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
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找借口推脱。
D.王衍被俘后,因远近闻名,身居晋之重任,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加上劝石勒称帝,致使石勒大怒,将他杀掉。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强化训练5 文言文阅读专练(二)(建议用时:40分钟)一、(2017·成都一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不公,所以致异。
上识其忠,擢监察魏矼,唐丞相知古后也。
绍兴元年,会星变,矼力言大臣黜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内侍李廙饮韩世忠家,刃伤弓匠,事下廷尉。
矼言:“内侍出入宫禁,而狠戾发于杯酒,乃至如此,岂得不过为之虑?建炎诏令内侍不得交通主兵官及预朝政,违者处以军法,乞申严其禁。
”于是廙杖脊配琼州。
刘豫挟金人入寇.宰相赵鼎决亲征之议,矼请扈从,因命督江上诸军。
时..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大将权均势敌,又怀私隙,莫肯协心。
矼首至光世军中,谕之日:“贼众我寡,舍力犹惧不支,况军自为心,将何以战?为诸公计,当思为国雪耻,释去私隙,不独有利于国,亦将有利其身。
”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
上至平江,魏良臣、王绘使金回,约再遣使,且有恐迫语。
矼请罢“讲和”二字,饬厉诸将,力图攻取。
会金屡败遁去,使亦不遣。
八年,金使入境,命矼充馆伴使,矼言:“顷任御史,尝论和议之非,今难以专论。
”秦桧召矼至都堂,问其所以不主和之意,矼具陈敌情难保,桧谕之曰:“公以智料敌,桧以诚待敌。
”矼曰:“相公固以诚待敌,第恐敌人不以诚待相公耳。
”桧不能屈,乃改命吴表臣。
诏金使入境,,陛下承祖宗基业,天命所欲屈己就和,令侍从、台谏条奏来上。
矼言:“贼豫为金人所立,为之北面..归,何藉于金国乎?陛下既欲为亲少屈,更愿审思天下治乱之机,酌之群情,择其经久可行者行之。
搢绅与万民一体,大将与三军一体,令陛下询于搢绅,民情大可见矣。
欲望速召大将,详加访问,以塞他日意外之忧。
大将以为不可,则其气益坚,何忧此敌。
”未几,丁父忧。
免丧,除集英殿修撰、知宣州,以卒。
不就。
改提举太平兴国官,自是奉祠,凡四任。
丁内艰...(选自《宋史·魏矼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B.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C.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D.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