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原有房屋的增层改造

合集下载

浅谈既有建筑物的增层改造

浅谈既有建筑物的增层改造
案。



25 — 3


提高建筑 物的抗震能 馐 瀚幔 力 力 条件延长 建筑物 1 概述 随着 建设的 经济 发民 城市 建设的规 模和 速度也 的寿命。 也迅猛增长。同时六七 3 不需要重新 . 4 购置建筑用地节约土 地 量节省 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的 征地费还可减少住户 搬迁及安置 费用等能大量节约 投 资。 需求但其仍其 有一 可 用 下地基承 于像我国这样—个人口众多经济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 来说是并 哈 实肠 。因此 地域性 § 啪 济性以及结合 理的条 下直 I 接进行I 显著。 日 房增层与改造 缓解当 搞矛盾的好 前 力法且是节 约用地的— 好办 可 氐 魈 骱 根据工j 吟 工 或相当子期建工程造价。
承载
。 但由于受’ ’ 潜
用范围。 方法适用于原承重 这种 结构与 地基基础的承 载潜力和变化自力 或经加固 , 后即 可直睽噌 房屋。 层的 增加的层 方 淄} , 所需增层数 = 誊 先 馁 优点 当 托 押 首 考虑 剖 的方
工l f f 程 科 技

浅谈既有建筑物 的增层改造
刘 江波 潘 洪峰 。
(、 1佳木斯市荣昌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龙江 佳木斯 1 00 、 黑' 5 0 2佳木斯大学工程维修中 黑龙江 佳木斯 1 00 4 心, 5 0) 4
摘 要: 既有建筑物的增层改造 , 是一种经济、 快捷且能缓解当前紧张的城 市用地的好方法。 本文阐述 了 既有建筑增层改造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 以及既
有结构与新增结构的连接方法。 关键词 : 既有建筑物 ; 增层改造
5 2改变翩 力途侣 层法。 增 当房屋的基呲赇 重结构体系 不能满足加层 后承 载的要求或由 于房屋使 位置时需改变原 结构布 置 这种 方法适用于原 恨 房国 糍斟 霸 潜 力 威经曷鞴啷 理即可满矗增 约用 地又 显的经济和社会 有明 效益的 增层改造 方案是 为了 落 正确 5 案 必 蝴 以 [ j 岂与 卿 下基本 层要 求的 房屋。 接增层 同直 —样I 于这— 糕 由 方 彳 我删 蝴 题的良策。近 r L 十年来周 内外在 建 厉 : 狈4 度匕 需借 白 列 沩 其嘞 口 勺 j 层数亦 不萄匿 屠 过3 筑物 的改造 现状和技7 啪 发展很快 陬得了 著 显 4 安全可靠。 . 1 这也限制了 它的应用 范围。 另外动 文 -献提出 利用构 的} 土 象踟断礁留徽益。 蓿 撇 。 造柱 分担部分荷 载的 改变茼 载传力 途径 增层法逮 是一 2 既葡彭 到皑曲 必要 勺 性 求增层后 屑高层 建筑 种较好的增方式 但 目 前国内 对这种方法的研究还较 2 世纪8 年代以 0 0 前我国中、峨 市 , J 和乡镇中 的 程要求泌须有明 确的 少。 住宅 哄 他民 用房屋大多数足 层 抵 或屠畦 ,侥 E 计算简图. 躐即 计算方 合 法、 理的传力 路线、 可靠可 行的 构造 5 3 为减,房屋的 J 、 京J海 特大城市和其他大城市中 也大量存在 措施要充分考虑不合理因素 分 1利用有利因 素馇 当 此类 躐 。 我国 莲 随着 经济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缄镇 ^ 潜挖、 有余地厨 旧 留 房部允过 加固 晰 要采雨缩亍 装全 点 是费碍 省 。 但需在原耀 内 部蜡没 部分I这会 圭 日 规 昕 { 蝴 题已 成为城镇巾亟 待解决的 重 无 —失。 要矛盾。 搦 £ 曾 列 洧趸 彳 层改造 醉 台 我国国 4 经济 2 合理。 增层形式时 阡 选择 勿 比 5 外套框架 . 4 增层法或称外套膳架 跃层增层改造 情'且可以 而 节约投资搬快解决住房紧张的难题更 重 较进行绦 盈 淅 , 中 作为摊 的增 案。 法。 b 5 j J 就 l 旷 层方 皱 晴 构外部增设外 套结构 椎 力墙 要的 萼 用土地列缓解 日 征 趋紧张的 城市 矛盾 甩地 ' 4 有利抗震。 6 3 在 定增层 改造方 寸 案B' 壶翻军 有 具 具有重要白口 意义。 勺 合理的 地震 精 力途径0 要的强度、 好的抗变 作月 良 形 的增层改造方法。 该方法可以 使原有房屋与增层 新建 我国 是世界 b 的发展 豉尢 中国家 党和国家正 在 性能; 平面泣 面规则整齐简单列 称避免出现过大的 外 的龟 筑槐之 翔锄堰联 系 房屋被包茁外套 J 结 挑及内 收尽l 鱼 0 度中心和 质量中心的 赢 直 有 构内夕 古 偏 具 学 构的柱基可以利用原结构加固后的基础也 力。 从我国工 业发展的 情况来 看沩 了发艮 生产以 往的 翌 『 的冈 J 度和激 分布严 防竖向冈度 j l 突变、 冈 J 二 可以在原有 基础外重新 布置这样避免了 增层部分的 荷 办是以 扩大固 产的投 定资 资新建厂旁 ] 为主从 k 造成黼 底层产生过大的应力 鸯阮 集中 或塑性变形 集中 对 载传到 房屋 影响。 用了国家建设资金。当煎国外发展生产的经验表明, 已 可能出 现的薄弱部位采 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有 应 5 外扩 5 式增层 此力 法。 怯是当 原房 基础 屋的 或承 重拇降 系不满足 增层后的承载要 求藏房屋使用 功能 得 著的 益。据 投 激 有关资料统计改建比 酋 节约 体系丧失 抗震能力及竖向 承载能 谤 喇 力 罄 选 需 加大建筑平面布置需在原房屋外围凋边允许时增 投资4啦白 i 期 5‰回 0 工 - O 投资的 速度比 房 用、 箱甥 的代用 E 有其特殊的要求。这是抗震施 诅- 司 藤的钢筋混凝士 体 右 简 构的— 种增改造 方法。 快 倍。 由此可见发展 生产不能仅 只 仅 靠新建厂威 工中的—个. 问题洇此 漏季 j 施工中应引起 鲠 t 巾阳 殳 室内增层法 对老厂的 改造也捏 # 要的' 取得事半功倍 足够的重视。 技术 爿 常必 可以 内部增层后的新荷载可 也可传 蓟新 的地基基础。内 部增层的的 特点是可充分 行业 一。 之 因此根 据我国 情贫穷落昏 的国 资金缺乏. 的殿要考虑安全防沪 保证施工的8 在 ' 顷 利进行 要尽可 利用旧内的空 间只 在室内 增加承垂 构饿硼 旧房 今岳 发展过程中 生产 搞必要的新建项目 与老厂技术 改 能缩短工期减低造价I便吨工达 到尽 力 快使用增层房 基屋 盖及夕 t 墙 勃 筑物 立面无 加固痕 因而 迩 是一 造相结合 采用 两条腿走路 的方针是发展 生产强国富民 屋提高投资效益 的目 的。 种更经济合 理的增层改造 方式常用 于对退出 使用功能 的必由之 据调查资料我国城镇现有 路。 房屋中 2 - 有 i f 4 满足限制 5 条件。 在增层岗 椭 建设单鹾提 一 的大空工业厂房或原建筑层高较大的隋 出 况。 3 其有增层改造的条件。 些限 制条 避她商贼 部门也挺 酣 这 出 串 5 . 7地 睦 法。地下增层J谄思 义 就是充分利 3 既葡龟 剖 勖 些限制条件是选择噌层结构形式的主要前提条 在选 用 地下空间' 在建筑物下部增层觌 由于 其比 较复杂且 房 屋的 增层改造过程包 括既有民用建筑和工业 择力案时直充分考虑。 应用 较少但 国 外有 建筑的噌 改造。工 层 程实践 证明既有建筑物 施行 增层 5 建筑增 既有 层改造常 用方法 少这样增层的工程实例。 改 艮走 的优龇 。 既有建筑增层改造的主要方法可采用直接增层 结束语 3 . 1通过噌层改造可以扩 舞 毪 用面移解 法、 l 改变荷载传 递增层改造法、 结构跃层 步 } 增层改造 蛆 决当前用房紧张矛舌 。 法等。当 有成熟经验时功 塞 其他行乏 效自 用 々 增层 能缓解 合理地选择 既 3 增层改造I重新进行建筑平面 2经 可 及立面的调 改造方法。 整 当 适 装修 改 善房 屋的 使用功能满足居民 生活日 益 s 直接噌层法。 1 即在原有房屋 夔 结构承重 构的连接方法是可以 达到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的目 标 提高的要求。 体系和平面布置直接增层的方法是直接增层时齑建结 的。 3 3旧房噌 层改造广般勇 功铡 Ⅱ 合可 定的

浅论原有房屋的增层改造

浅论原有房屋的增层改造
可以预见 , 通过建立 一个 性 能描述 和 性能 预测 的通用 的 、 可
互换 的平 台 , 基于性 能的抗 震设计 理 论可 应用 于 以下 几 个领域 : 该法用位移作 为整个抗震设计过 程的起点 , 假定位移或层 间 完善 简化 的规 范设 计 、 为规范设计 的不 同性能水 准提供一个 有效 位移是结构抗震性能的控制 因素 。设计 时用位 移控制 , 计后用 的选择 、 设 改进 已有建 筑的评估 和翻新 、 改进和完 善区域损失估算 、 应力验算 , 不足的时候用 增大 刚度 而不是 强度 的方 法来改 进 , 以 提高历史 地震 勘察的适用性 、 提高地震工程研究 的效 率等。 位移 目标 为基准来配置结构构件。该法 考虑 了位移 ( 变形) 在抗 震 基于 l能 的结 构抗 震设计 代表 了未 来结 构抗 震设 计 的发展 生 性能中的重要地位 , 是在性能设计的理论 中很有前途的一种方法。
维普资讯

8 ・ 0
第3 2卷 第 2 2期 2 0 年 1 月 0 6 1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 . 2 NO. 2 13 2 NO 2 6 V. 00
文章 编号 :0 962 {0 6 2 .0 00 10 8 52 0 }20 8 3
物的耗 能能量共 同决定 的 3。能量 的输 入是 地震 动有效 速度 和 [ ] 2林
皋 , 十届 世界 地震 工程 会议 的 回顾 与展 望[ ]世 界地 第 J,
重现期的函数 。 速度与持时不依赖于 常用 的加速 度反应谱 。从 前 这方 面的重要补充 。 3 2 5 结构控制技术 .. 传统 的结构抗震 体系是 通 过增强结 构本 身 的性 能来 抵御 地

第八章 旧房的增层和改造

第八章  旧房的增层和改造







4.增层设计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增层不能盲目进行,必须认真设计,保证安全合理,否则 易造成工程事故,轻者房屋开裂、倾斜,重者发生倒塌,造 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增层设计中,如考虑不周可能发生以下6项问题: 1)横墙间距过大。当旧房为弹性方案多层砖房时,如未增 加抗震横墙,会造成横墙间距过大;纵墙承重的砖房,增层 后若不加横墙,也会造成横墙间距过大;在顶层设置大会议 室等空旷房间,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2)增层后房屋的高宽比过大。特别是一些单外廊式办公、 教学楼等,加层后高宽比增大,可能超过规范的规定。 3)增设的构造柱无可靠锚固。增层时,仅将构造柱与旧房 顶层圈梁相连,造成加而不固。 4)增层结构方案传力不明确。

对于住宅、宿舍、办公楼等类砖混结构房屋, 若增层层数不多,应首先考虑采用直接增层法,且 不论平屋顶或坡屋顶房屋,都可以采用。对平屋顶 房屋,利用原有基础、墙体,拆除屋面防水层,加 砌墙体,铺筑楼面、屋面,进行内外装修和水电安 装;对坡屋顶房屋,拆除屋顶更换成楼面,加砌墙 体,再做楼面或屋面,进行装修和水电安装。

8.2.2 旧房增层设计

1.设计原则 增层设计是增层工程的关键,不能无证设计、盲目增层。 设计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充分发挥原有结构(包括地基、基础)的承载力,考虑旧 房及新加房屋结构的各种不利因素,确保增层后的结构安全。 2)增层与改造结构应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处理好新旧结构 的受力、连接的协调工作。 3)增层(改造)应与抗震加固结合,协调好新旧结构的抗震 能力及关系,保证地震时的结构安全。 4)增层与改造相结合,完善旧房的使用功能和设施,提高 使用标准(如增设厕 所、阳台等),改善建筑立面,力求协调、新颖和美观。 5)尽可能做到增层施工时旧房不间断使用,增层施工期尽 量短。

关于旧有房屋增层改造工程的几个问题

关于旧有房屋增层改造工程的几个问题

() 1通过增 层改建 , 扩大建筑物使 用面积 , 可 解决 当 前用 房不足 的向题 。
() 2 通过重新进 行平面 、 面的调整 、 计和 内外装 立 设
修。可使既有建筑焕然一新, 改善居 民的住房条件。 () 3 旧房改建工 程 , 多为利用 原有基础 , 能 回收屋 且 顶材料 ( 尤其 是木屋 顶材 料) 降低 工程 造 价 , 使新 增 , 可 建 部分造价 低于或相 当于新 建工程造 价 。 () 4 不需重 新购置建筑 用地 , 提高土地利用率 , 可 仅 购地 费一项 , 即相当于 整栋 建筑 物工 程 费 , 可减 少住 且 户搬 迁 、 安置 费用 等一 系列 问题 。 () 5可减少场地 土方开挖 量和建筑材料 运输 、 堆放 ,
20 0
西部探矿工 程
2 1 年第 3 01 期
关 于 旧有 房 屋 增 层 改 造 工 程 的 几 个 问题
戴悠玲
( 新疆生产建设 兵 团农 二师设计院 有限责任公 司 , 疆 库 尔勒 8 10 ) 新 4 0 0 摘 要 : 绍和分析房屋 增层工程 中的一些重要 问题 , 出选择 合适增层 方案 的可行 方法 。最后 还提 介 提
出了本 学科 当前有待解 决的一些 重要 问题 。
关键词 : 房屋增 层 ; 承重体 系; 外套框 架 ; 卸荷 ; 地基 处理 中图分类号 : TU2 文 献标 识码 : 文章编号 :O 4 7 6 2 1 ) 3 2 O 3 4 B 1 O —5 1 (0 1 O 一O 0 —O
延 长各类 房星 的使 用 寿命 , 是一 项重 要 科研 课题 ;
对层数 较低又具 备增 层条件 的房屋 , 在确保 安全 的条 件 下 , 过增层改造 , 量扩大其使 用面积 , 通 尽 特别 是在寸 土 如金 的大城 市 , 充分利 用城市空 间 , 提高土地 利用率 , 更

原有建筑改造加层设计探讨

原有建筑改造加层设计探讨

Pr be on f mi dd ton ll y r ft e o i i lbui n s o or ng a ii a a e s o h rg na l g di
M i0 Li a
( h o s ut nsi ti aae eLd ea rv c Z e ghuH nn 4 00 ) T ecnt c o e ic cdm t.H nnpoi e hn zo ea 50 0 r i c n f n
面高度处宜现浇截面较高 的转换梁 , 以确保新 旧结构 在加层 处有可靠的传递 , 并增 强节点 的抵抗 能力 。对老 框架 的复核 验算 , 除了考虑增层后增加 的垂直荷载外 , 还要考虑建筑物高 度加高后 , 由于水平荷 载增加而 使侧位移 加大 的影响 。必 要 时可设抗震墙 , 使其侧位移满足要求 , 同时相 应地 提高框架的
Absr c : i esy ds us sten c si frfr n h d io a lyr n teb s fa lzn h urn tt fteh u ig t a t T s sa ic se h ee s yo eomigte a dt n l a eso h aeo mayigtec r tsaeo o sn h t i e h
② 多层现浇框架 结构 , 当增 层部 分仍采 用框 架结 构时 ,
上下框架柱应对齐 , 将原结构框架 柱顶凿开 , 接长钢筋后再浇 筑增层部分 的框架柱 混凝土 。在新筑 设计
所需增层改造建筑 的平面布局应满足 现行 各类 房屋 功能 的标准 , 对原有房屋功能 的调整应 力求尽 量保持 原状。施工 时应 以不搬迁或少搬迁 住户 为原则 。新 旧房屋宜 联成 整体 , 最好不设施工缝 。如必须利用沉降缝来解决新 旧建筑 的沉降 差, 应待 主体结构完工 两个 月后 , 用二次浇灌的方法将新 旧房 屋联成 整体 , 以增强房 屋 的整体 性和抗 侧移 能力 。抗震设 防

浅谈房屋增层改造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浅谈房屋增层改造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浅谈房屋增层改造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摘要:房屋改造工程是一项经济效益高,节约成本的低碳建筑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但建筑单位万不可在改造过程中疏忽大意,改造此类房屋对安全的要求更高,改造前的考察以及改造中的设计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房屋增层改造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房屋增层;设计;施工技术引言对原有的房屋进行房屋增层改造,不仅能够使建筑商获得较大的利益,也有利于开发低碳建筑的新模式,房屋增层具有较多的优点,适合在我国的建筑事业中大力推广。

虽然房屋增层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进行施工改造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改造设计,并选用适当的施工技术,避免在施工中出现疏漏,并充分考虑房屋建设的安全问题,做好房屋考察和预算工作,按照严格的规定来进行具体操作,这样才能使房屋增层取得更好的效果。

1、房屋增层改造的基本原则1.1、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及可行性论证房屋增层前应提供使用单位的增层目标要求,进行增层鉴定工作,经综合评定适宜增层时方可进行增层。

旧房增层改建设计远比新建工程复杂,不仅要考虑新建部分和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对原建筑的结构质量状况作出判断,并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考虑到五六十年代兴建的住宅,限于当时各方面的条件,房屋质量标准,在使用材料的品格、级别上都较低,经使用三四十年后,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裂损或破坏。

因此在考虑增层扩建时,首先应对原建筑物委托有关方面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作出安全鉴定或耐久性鉴定,为增层设计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此外设计人员还应亲自实地调查对原建筑物结构情况有全面了解,以作出切合实际的设计。

考虑上部增层后,还应补充必要的地质资料,为新框柱基础设计及旧房基础加固处理提供可靠数据。

1.2、安全可靠1.2.1、增层结构计算简图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传力路线明确。

1.2.2、通过结构设计原理减少对旧房屋的承重,避免增层房屋出现附加应力和变形。

1.3、经济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时,列出多个结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从中选出经济效果最佳的方案。

原有建筑物的增层加高

原有建筑物的增层加高

14
F R I E ND O F C HE M IC AL I ND US T R 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需要注意的是在扩大承台断面宽度的同时 适当加大承台的配 筋 2. 5 改变施 工方法
桩基事故有些是因为施工顺序错误或方式工艺不当所造成 处理时一方面对事故桩采取适当的补效措施 另一方面要改变错 误的施工方法 以心目事故的发生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二种
( 1) 改变成桩施工顺序 如桩布置太密不便施工时 可采用间隔成桩法 ( 2) 改变成桩方法 如成孔桩出现较大地下水时 采用套管 内成桩的方法 2. 6 修改 设计 ( 1) 改变桩型
工程技术 化工之友
2007. NO. 05
原有建筑物的增层加高
王桂清 (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审计事务部 154600)
摘 要 本文就如何对原有建筑物的增层加高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并提出在加高后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增层加高超余安全度
中图分类号 TU9 7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004- 0 862 200 7 03 a - 0014 - 01
增层加高的方案和布局 因受原有建筑物的限制 应结合 原有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相互协调一致 在一般情况下 应遵守原 有建筑物的开间 进深 门窗洞口等参数和保留 利用 少改造 原有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在建筑材料方面 应采用轻质高强的墙 体材料 并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减轻楼盖屋盖构件的自重
房屋接高的层数 决定于原有建筑物墙体和基础储备的超余 安全度 超余安全度是原有建筑物增层加高能力的重要数据 必须慎重 准确地通过结构验算确定 超余安全度由两个方面 提供 一是设计上通常具有的安全度的富余值 二是墙体砂浆
随着城市的建设与改造 对原建筑物的房屋增层加高有了较 大的发展 它不占城市用地 不需要建新的房屋基础 投资小见 效快 对解决缺房以及楼房的改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为了提高 房屋质量 保证安全 对如何处理好一些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 问题是十分有益的

试谈建筑的增层改造技术

试谈建筑的增层改造技术

试谈建筑的增层改造技术作者:吕晓卉高可欣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4期一、建筑物增层的现实意义由于人口的增多,许多建筑有在原有建筑基础上增层的必要。

增层改造的优点:(1)将大幅度地增加建筑面积,节约征地费用和配套费;(2)在既有建筑上增层,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该区域的建筑密度,节约用地还不影响该区域周边环境的协调;(3)在增层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合理调整原建筑的平面和立面格局,更新了原有水暖、电等配套设备,达到调整使用功能、美化环境的要求;(4)增层改造的建设周期短、投资小,对于目前日益增长的建设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增层改造是既有建筑由低层或多层建筑变为多层、中高层或高层建筑的有效途径;(6)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的增长剩余,在地基不作处理或略加处理的条件下,直接进行增层改造,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目前,我国城镇现有房屋中相当数量的既有建筑具备增层改造条件,增层与改造不仅节约投资,还对缓解日趋紧张的城市用地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增层的条件和设计要点既有建筑是否满足增层改造的条件,应由建造年代、破损程度、结构情况、建筑物重要程度及使用要求等进行鉴定,通常对于现状不错的建筑增加二三层是比较合理、经济的,一般适用于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类建筑物,该类建筑钢性结构体系较多,几乎无横向侧移,通常不需要计算风荷载引起的结构内力,受力特征主要是承受竖向载荷,受长期载荷作用,沉降基本完成,地基基础强度得有剩余。

增层改造设计时首先要分析该建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勘测、调查研究其结构体系荷载分析、受力状况、初步安全鉴定和地基基础的受载作用情况,在确定可以进行增层改造后,设计的重点是处理好地基和基础及结构设计,并注意新旧建筑物各部位的连接。

三、建筑增层改造的具体方案1.直接增层方案(1)一般刚性砖混结构(上下部均为砖混结构)。

在对地基基础及墙体强度进行复核验算并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后,可采用普通粘土砖或砌块、轻质高强材料(如泰柏板等)来加砌新的上部墙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原有房屋的增层改造
1概述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建筑物66亿m2,价值38200亿元。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建筑物受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建筑技术所制约,在建筑功能的完善程度和建筑结构的形式、装饰方面已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尤其是50~70年代末所建住宅,大多是解决吃饭、睡觉问题,很少有起居室、卫生间、储藏室等,上下水、暖气、煤气、电器等设备更差,且成套率很低。

这些房屋大部分是2~4层,其承重结构却有一定潜力,如果将这批住宅全部拆掉,按“九五”规划的小康标准盖新房,国家财力难以承受,如果采用房屋加层的方法改造原有住宅中结构质量较好的,就能达到经济、适用、快捷的建房目标。

增层改造具有以下优点:1原有房屋一般多在地理位置较好、交通方便、生活供应配套较完善的地区,改造这里的房屋不需征地,建筑面积又能成倍增加,节约征地费用和配套费;2在旧房屋上加层属于旧房改造与周围建筑物的间距可维持现状,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该区域的建筑密度,不影响该区域正常的生活环境,深受周围居民及房屋管理部门的欢迎;3如套型变化不大的加层,施工时原使用者不用搬迁,从而解决了无拆迁过渡用房的难题,节省搬迁费;4在增层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合理调整原建筑的平面和立面格局,扩建原有水、暖、电等配套设备,达到调整使用、美化环境的要求,以满足小康住宅标准;5建设周期短、投资小、见效快,对于缓解建房速度跟不上日益增长的需求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增层改造的对象和可行性分析
2.1增层改造的对象增层改造的目的主要是节约投资,短期收效。

在选择改造对象时,更应着重于其安全设计,凡满足下列条件的房屋可进行改造:1经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增层改造房屋的造价低于新建房屋造价;23~4层砖混结构或混合结构房屋;3房屋结构状态良好,未因基础不均匀下沉、地震和其他人为因素引起裂缝;4增层改造后房高、进深加大,应基本满足房屋对日照的需求(但对房屋间距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比新建筑物要求放宽)。

2.2增层改造的可行性分析在接受一个增层改造的工程项目前,首先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它包含专业技术分析和经济技术分析。

3建筑设计增层设计的平面布局应满足现行各类小康住宅的标准,对原有住宅的调整应力求每套住宅有一完整的套型平面,即每套内有卧室、厨房、厕所及阳台。

施工时应以不搬迁或少搬迁住户为原则。

新旧房屋宜联成整体,最好不设施工缝。

如必须利用沉降缝来解决新旧建筑的沉降差,应待立体结构完工后,用二次浇灌的方法将新旧房屋联成整体,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抗侧移能力。

抗震设防区应与抗震设防加固结合进行,以达到抗震加固和改造旧房的双重目的。

在原结构上直接增层时,房屋中的烟囱及上下水管、煤气、暖气、电器设备的布局要考虑原有系统的布局和走向,尽量做到统一。

如原房屋地基基础和承重结构不满足在原房屋上直接增层时,常采用门型框架和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这样就可利用框架的高度设置设备层。

增设设
备层后,增层部分的建筑平面可重新设计组合。

在立面设计时,要做到新旧建筑本身的协调统一,并充分考虑与周边建筑区整体格调的协调。

此外,还需适当考虑日照问题。

4结构设计
4.1直接增层方案
(1)一般刚性砖混结构(上下部均为砖混结构)。

在对地基基础及墙体强度进行复核验算并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后,可采用普通粘土砖或砌块、轻质高强材料(如泰柏板等)来加砌新的上部墙体。

当个别墙段或基础强度不足时,可先进行局部加固处理。

增层的承重体系可在原承重墙体上加层,也可采用与体系相反的承重体系,即原房屋为横墙承重体系,增层部分为纵墙承重体系;原房屋为纵墙承重体系,增层为横墙承重体系。

但必须在刚性方案或抗震要求的间距内布置上下连贯的刚性横墙。

(2)多层全框架结构。

当增层部分仍采用框架时,上下框架柱应对齐,将原结构框架柱顶凿开,接长钢筋后再浇筑增层部分的框架柱混凝土。

在新旧结构交接处,亦即原屋面高度处宜现浇截面较高的转换梁,以确保新旧结构在加层处有可靠的传递,并增强节点的抵抗能力。

对老框架强度的验算,除了考虑增层后增加的垂直荷载外,还要考虑房屋加高后,由于水平荷载增加而使侧移加大的影响。

必要时可设剪力墙,控制侧移的影响,相对地提高框架的承载能力。

(3)多层内框架结构。

增层部分的结构布置与下层结构相同,内框架钢筋混凝土中柱梁、砖壁柱设置至顶。

根据抗震要求,层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房屋四大角设抗震柱,新加层抗震纵横
墙采用普通砖或砌体。

加层的可行性取决于原钢筋混凝土内柱及带有壁柱的砖砌体的承载能力以及补强加固的可能性。

(4)底层全框架结构。

上部加层部分一般采用刚性砖混结构,由于上部加层而增加了底层框架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

对于经过复核验算不能满足加层强度及抗震要求时,可采用(口)形钢架与原框架梁柱形成组合梁柱进行加固(此方案适合于非地震区使用)。

(5)下部砖混、上部框架结构方案。

这种类型主要是为了减小增层荷载,在旧房屋上部分采用填充轻质墙形成的框架结构体系。

采用这种方案时上部框架柱应有可靠的锚固或支承,通常应结合对旧房加固,宜对旧房设构造柱,使其与加层中的框架形成整体,从而使框架梁柱落地,构造柱应尽可能伸入既有建筑物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基础圈梁内,以避免上部框架柱未落地,而只是在旧楼层圈梁上连接,造成锚固不可靠的后果。

(6)下部刚性方案、上部为弹性或刚弹性方案的砖混结构。

此类建筑主要用于增设一个较大空间的会议室等。

由于此类建筑的抗震性能差,不宜在地震区修建。

在非地震区,应考虑新加纵墙有足够的承受横向风荷载的能力。

此类房屋在增层时,应从外墙底部起,在室外侧沿房高增设扶壁砖柱,用以增强加层部分墙体抵抗横向水平力的能力,扶壁砖柱的断面应满足加层部分窗间墙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或加层部分增设钢筋混凝土柱列与旧墙体增设的构造柱相连。

4.2外套结构当在既有建筑物上增加的层数比较多、增加的荷载较大,而原建筑的宽度不大于15m、高度在15m以下且不适于采用直接增层方案时,可采用外套结构增层方案〔1〕。

外套结构可以解决直接增层不
能解决的问题:1增层以后的层数、高度可不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对砌体房屋层数和总高度的限制,而放宽到多层或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适用层数和高度〔2〕;2不受原平面设计及结构类型限制,可按新的使用功能要求,重新进行设计;3可以改善建筑立面,解决新旧部分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消除外形上简单的加固痕迹。

外套框架可分为两大类:1外套框架与旧建筑物完全脱开,外套框架底层柱很高,中间无水平支点,称为长腿柱外套框架;2外套框架与旧建筑物连在一起,在外套框架各层柱中间有水平支点,称为短腿柱外套框架。

5地基基础设计
5.1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地基承载力是加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其大小决定增加层数和上部结构方案的选择,所以首先应该弄清既有房屋现在的地基承载力。

一般认为旧有房屋的地基承载力在既有房屋荷载作用下,地基固结,产生压密效应而得到提高。

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可比原始承载力提高10%~50%。

在设计中一般取20%~30%。

这种土的压密过程与基础压力的大小、基础宽度、房屋建成的时间、土体本身的性质及渗透性、排水条件等有关。

当房屋建造时间太长、原始资料不全、难于确定原有房屋的原始承载力时,也可以通过原位测试或取样化验,按与新建筑物相同的方法确定其承载力。

根据经验确定由恒载引起的地基沉降量:对于低压缩性粘土,一般在施工期间已完成50%~80%;中等压缩性粘土为30%~50%;高压缩性粘土为10%~30%。

砂土地基的沉降量一般在施工期间已基本完成,故建成8年以上的建筑都可认为地基承
载力得到提高,在实际工程中最好在基底下1m范围内取土样化验土的允许承载力和压缩模量。

6结束语
房屋增层改造涉及面广,原建筑物建造时间长、变化多、情况复杂,要做到适用、经济、快捷难度很大,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加层设计法令性规定,因此设计前要广泛收集资料、现场调查,认真分析资料,确定合理的建筑方案和结构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