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述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500字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500字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500字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引言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机械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课程设计是为了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机械制造技能。

一、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简易的手动加工装置,结合机械原理的知识,完成以下任务:1. 使用滑轮和绳索组成简易的升降装置,实现工件的高度调节;2. 设计一组简单的机械传动,实现工具刀具的转动;3. 利用凸轮和传动机构,设计一个简单的自动进给装置。

二、课程设计步骤1. 学习机械原理相关知识,了解滑轮、齿轮、凸轮等机械传动原理;2.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装置的整体结构设计,确定各个部件的位置及连接方式;3. 设计和制作升降装置,包括滑轮、绳索、支架等组成;4. 设计和制作刀具传动装置,包括齿轮、轴承、带动刀具的转动;5. 设计和制作自动进给装置,包括凸轮、摇杆、连杆等机构的组装;6. 进行装置的试验与调整,确保装置达到设计要求;7. 整理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装置结构图、工作原理说明、实验结果分析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收获1.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深入学习机械原理相关知识,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的理解;2. 通过实践,提高了设计和制造的技能和能力;3. 学会了如何进行装置试验与调整,掌握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4. 了解了机械制造的实际应用,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的理解,提高了机械制造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使用一台小型汽车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并设计一个能够模拟汽车运动的机械装置。

这个装置将包括几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车轮。

首先,我们将以发动机为中心展开设计。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组件,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动力,驱动车辆前进。

我们将模拟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使用气缸、活塞和曲轴等零部件来展示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通过控制燃料的供给和排气的开关,我们能够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其次,我们需要设计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轮。

传动系统通常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等部件。

离合器用于分离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传动,变速器则可以根据需求调整车辆的速度和扭矩输出。

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车辆能够前进或后退。

最后,我们需要设计车轮和悬挂系统,以便车辆能够平稳地行驶。

车轮通常由轮毂、轮胎和刹车器组成,它们通过悬挂系统与车身相连。

悬挂系统可以减震和支撑车身,以提供舒适的驾驶体验。

通过模拟这一完整的机械系统,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机械原理的运作方式。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各个部件的参数和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这样的设计过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并培养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课程设计总结精选五篇

机械课程设计总结精选五篇

机械课程设计总结精选五篇机械课程设计总结(一)机械课程设计接近尾声,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

我们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

然而,当我一着手整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两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

或许很多人认为课程设计两周时间很长,可我们却丝毫未感觉到时间的充裕,这些天我们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在寝室休息食堂吃饭其他时间就窝在基地做课设。

这两周的时间大致的安排是第一周做选定题目、背景调查、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网上收集资料,选定方向,提出初步的方案,经过几次不断地反复修改和讨论,我们基本确定了题目和实现原理。

第二周的任务就着重在详细设计。

这个阶段我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我和xx由于有一些建模基础,负责建模和动画,xx负责文档、图片的整理和说明书。

我想这是我最充实的几天,经过概念设计后我们对方案都认为有深刻的了解,可是真正落实到细节,我们低估了它的困难性,每一个零件的尺寸、定位都需要确定,一个螺钉、一个轴承、一个卡簧都要装配,从来没有体会到装配原来也这么的有技术含量,经过四天的努力,我和xx还是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这期间我想最痛苦的并非我,而是我的笔记本,几乎每次都是以死机而告终,最后装配体里一百多个零件,三百多个装配约束,只要修改一个尺寸,就要驱动很多零件的位置,最后做动画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删掉了如圆角、推刀槽、筋等一些结构特征,甚至一些不影响约束的螺钉螺帽和卡簧,即便是这样动画也渲染了近八个小时。

这期间痛苦过纠结过,郁闷过犹豫过,可是也只有经历过才能学到知识,我们使用的机构类型比较多,这促使我对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有了新的理解,槽轮中槽数的选择和拨盘圆销的选择、凸轮的轮廓设计和运动性能分析及其优化、齿轮的模数齿数的选择和变位系数的计算、曲柄滑块中急回特性的应用和杆长的设计,这每一点都要用理论来指导,例如,我以前从来真正不明白为什么变位齿轮的重要性,中心矩不是设计好的吗?为什么还要凑呢?只有自己亲手设计东西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所以也真正认识到学好机械原理的重要性。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热镦挤送料机械手的设计综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热镦挤送料机械手的设计综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热镦挤送料机械手的设计起止日期:2008 年 6 月18日至2008 年6月23日学生姓名班级机设0xx班学号064051xxxxx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机械工程学院(部)年月目录设计任务书 (3)1.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5)2.工艺动作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6)3.执行机构选型 (6)4.方案评价 (7)5.动系统的速比和变速机构 (9)6.机构运动简图 (9)7.机构组合 (12)8.各个构件的动作顺序 (12)9.凸轮设计 (13)9.参考资料 (22)10.设计总结 (22)课程设计任务书2007 —2008 学年第2 学期机械工程学院学院(系、部)机械设计专业机设062 班级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热镦挤送料机械手的设计完成期限:自2008 年 6 月18至 6 月23日共 1 周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1.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1)夹料机构:靠平面连杆机构做间歇的直线往复运动。

运动循环图如下:(2)送料机构:送料机构由2种动作的组合,一是间歇的回转运动,二是做上下摆动。

运动循环图如下:(3)夹料机构:通过凸轮对手臂上平面连杆机构的控制来调整手指间的间隙从而达到对物料的夹紧和松开。

运动循环图如下:(4)送料机构:当料被抓紧后,通过凸轮对连杆一端的位置的改变进行对杆的摆角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物料的拿起和放下的动作。

手臂的回转通过回转机构进行实现。

(5)转动送料机构:通过来回的回转110度,这到运动的目的,同时又要注意满足机构动作的相互配合。

此机构运动循环图如下:2.根据工艺动作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拟定运动循环图的目的是确定各机构执行构件动作的先后顺序、相位,以利于设计、装配和调试。

其整体运动循环图如下:3.执行机构选型2.表3.2 机构选用表功能执行构件工艺动作执行机构设计矩阵夹料机构手指直线往复运动凸轮机构A1摆动机构手臂上下摆动凸轮机构A2回转机构手臂回转齿轮机构A3夹料机构与摆动机构:根据动作要求,由表2.1设计实例库A3、A1={a31,a41,a42,a11,a51},由于机构要具有停歇功能,且要进行运动变换,故选择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陈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陈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 陈明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的构成和功能;2.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3.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类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机械问题;2. 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进行效率评估;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机械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合作解决问题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机械原理部分,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机械原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需要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辅助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包括杠杆、滑轮、轮轴等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简单机械的应用》2. 机械效率的计算与评估:介绍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机械效率的计算》3. 机械运动类型:平移、旋转等基本运动类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机械运动类型及其应用》4. 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进行效率测试;- 教材章节:第三章实践活动《制作一个简单机械装置》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原理的学习与应用;第二课时:机械效率的计算与评估;第三课时:机械运动类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第四课时:实践活动,设计制作简单机械装置并进行效率测试。

小组机械课程设计总结

小组机械课程设计总结

小组机械课程设计总结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包括力学、传动、控制系统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制作,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对机械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各种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液压传动等。

3.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如继电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等。

4.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等。

5.小组实践活动,如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调试和改进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机械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实验法:进行机械装置的制作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估其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压床机构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压床机构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压床机构的设计一、设计背景及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为压床机构的设计,该机构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压力:最大压力需达到1000N;2. 工作行程:最大行程为50mm;3. 稳定性: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性,不产生振动和噪音;4. 精度:需要满足高精度加工要求,能够完成微小零件的加工。

二、设计思路及流程1. 设计思路压床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压力将材料压缩成所需形状,因此需要设计一个能够提供足够压力的机构。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零件之间的匹配度、传动方式、材料选用及特殊要求等因素。

2. 设计流程(1)确定压盘大小及厚度,预估所需压力;(2)确定压平衡机构类型,选取传动方式;(3)设计压平衡机构参数;(4)设计压床结构参数;(5)制图、计算及优化。

三、设计方案1. 压盘设计根据制品的需求确定压盘大小及厚度,经计算得出所需压力为1000N。

压盘通过凸轮机构实现上下运动,为了保证稳定性和精度,选择加厚压盘边缘并采用凸轮导向方式。

2. 压平衡机构设计采用曲柄摇杆机构实现压平衡机构,并选择连杆传动方式。

设压平衡机构长度为100mm,曲柄长度为50mm,摇杆长度为50mm,曲柄摇杆机构设计如下:(1)曲柄长度:50mm;(2)摇杆长度:50mm;(3)连杆长度:100mm;(4)曲柄与摇杆中心之间夹角:120°;(5)摇杆与连杆垂直。

3. 压床结构设计压床机构的压盘、压平衡机构等组成。

为了满足工作要求,选用平台支撑并固定凸轮、压盘、压平衡机构等零件。

同时,为了保证机构的稳定性,选用低噪音滚轮传动。

四、设计结果经过计算得出,设计的压床机构满足所需的工作要求,能够提供最大压力为1000N,最大行程为50mm,并能保证微小零件的高精度加工。

在机构选用、传动方式、材料、结构参数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设计。

五、总结通过本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掌握了设计压床机构的方法及流程,并对凸轮机构、曲柄摇杆机构、滚轮传动、零件匹配度等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牛头刨床课程设计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牛头刨床的原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安全而且高效的操作机床,为以后的实验、制作做准备。

一、总述牛头刨床,是用来进行切铣或者刨削加工的机床,主要用于打凹槽、打丁、刨槽、切断、挤出、切透等工作。

由于它精度高,准确性好,可以用来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制作同样形状的零件,因此十分流行。

二、物理原理牛头刨床是一种摩擦式加工机床,其工作原理是将工件把其用牛头刨刃进行切削,产生摩擦动力发生滑动现象,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加工加工非常有效率。

它特点体现在机床的构造,通常由一个垂直的刨花杆,一个活动的刨刃和一个垂直的工件夹紧装置组成。

三、机床结构牛头刨床,基本包括:主轴系统,分度齿轮系统,臂节系统,工件夹紧系统,床身系统和润滑系统等结构。

主轴系统由主轴、轴夹等组成,分度齿轮系统由主齿轮、主动齿轮、位移齿轮和分度齿轮组成,臂节系统由夹紧臂、轨道臂、杠杆调整臂、弹簧臂和臂轮组成,工件夹紧系统由夹紧框、夹紧杆、紧固螺栓及液压夹紧装置组成,润滑系统由油箱、油泵和油管组成。

四、机床操作1、在夹紧上就好紧固螺丝杆调整压力,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锥度的刨刃,按照顺序从大到小的刨;2、翻转夹件夹紧装置夹紧工件,使其与机床的定位位置一致;3、调整切削深度,即调整刨刃夹紧臂的位置,当刨刃完全进入工件时,开机进行加工;4、加工中要注意机床及工件的热量,使其保持在一定范围内;5、加工完成后,去除刨刃,清理刨花,进行刀具检查,并更换新的刀具。

五、课程内容1、讲解物理原理及机床结构;2、讨论加工工艺;3、实操演示加工技术;4、实验室测试本课程学习的技能;5、指导并完成机床制作机械部件的实际操作。

六、学习成果1、理解牛头刨床的原理,掌握机床的结构及各部件;2、熟悉牛头刨床内所有工艺加工流程及其步骤;3、掌握各种加工技术,能够正确熟练地操作机床;4、能够正确配置工艺,以满足加工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画B NEXT
21
主动轴加速度:
NEXT 22
B 主动件速度:
NEXT 23
主动件加速度:
NEXT
24
动画 B
25
动画 A1
26
动画 A2
27
NEXT
28
NEXT
29
BACK
30
设计心得----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课程设计在为期一周半的时间内结束了,回顾这几天来我们的辛勤劳动,再看一下 我们的成果,心中充满了喜悦与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在已度过的大三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所掌握的仅仅只是专业 基础课的理论面,而这次则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在这次作业中,我们深深 感受到设计的科学性,同时作为一名设计师掌握一门或几门制图软件是十分重要的。 毕竟是我们的第一次机械设计,是我们对本专业课程的一次实践,其中包含了小组成员 的辛酸,也包括了每个人的欣喜.自己出题目,自己总体设计,自己动手把设计图形化,整个 过程必须节节相扣,哪个环节出了错,会给整个设计过程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需要 每个成员慎之又慎,丝毫的麻痹大意都不允许出现. 我们的构想,在提交指导老师审核之前,我们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了如何将我们所学的机 构运用于中小型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于是想到了这个课题,得到老师 的肯定后,我们便开始了设计过程。之后我们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一部分总体负责, 一部分专门负责机构参数的设计,部分负责画图和文档的编排.虽然分了工,但我们也不 是在自己的责任之外就不去考虑其他成员的任务,我们相互之间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遇到问题一起解决,共同面对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共同想解决的办法,同时在解决问题的 那个时刻能共同享受那份收获的喜悦.这就是团队合作的意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会了不少东西,正如上面所的团队协作意识,课程以外知 识的学习,以及课程与实践结合的意识,都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A棘轮机构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运动可靠,棘轮轴的动程 (即每次转过的角度)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调节,但它是工作时有较大 的冲击和噪音,而且运动精度较差。
C不完全齿轮机构设计灵活,从动轮的运动角范围大,很容易实 现一个周期中的多次动、停时间不等的间歇运动。但它加工复杂,在 进入和退出啮合时速度有突变,引起刚性冲击,主、从动轮不能互换。
BACK
4
工作装置
输入装置 贴标签装置 过渡装置 装盒装置 输出装置 动力装置: 马达 控制装置: 根据生产的实际需求进行人工调整 附
NEXT
5
输入装置
完成将巧克力输入到执行机构上的中间装置。如
皮带传动、齿轮(减速箱)传动、链条传动、液压 气压传动等。考虑到适用在中小型企业及其经济条 件,可采用皮带与链条传送,由于链条传送,链条和
齿轮摩擦容易使链条磨损,节距增大,链条松软变 形,但链传动不能保持恒定的瞬时转速和瞬时传动 比,且工作时振动、冲击、噪音较大,降低传送的 平稳性;而皮带传送,只要产生的摩擦力有足够的 初张力,使皮带压紧带轮,虽然没有链条的过载能 力好,但长期在最大承载重量工作时没有永久的变 形。所以采用皮带传送。Fra bibliotekBACK
NEXT
13
14
15
分析比较
A棘轮机构、B槽轮机构和C不完全齿轮机构由于结构、运动和 动力条件的限制,一般只能用于低速的场合。而D凸轮式间歇运动机 构则可以通过合理地选择转盘的运动规律,使得机构传动平稳,动力 特性较好,冲击振动较小,而且转盘转位精确,不需要专门的定位装 置,但凸轮加工较复杂,精度要求较高,装配调整也比较困难。
6
贴标签装置
主要完成上下往复运动,上下往复 的周期与巧克力的传送间隔时间相吻 合。有三种参考方案:
A 直动平底推杆盘形凸轮机构 B 平压机构 C 等宽凸轮机构
NEXT
7
比较分析
A 、B方案均为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的主要优点:只要适当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 可以使从动件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且结构简单紧凑. 凸轮机构的缺点:由于凸轮轮廓与推杆之间为点或线接触, 故易于磨损,所以凸轮机构多用在传递动力不大的场合。 C 方案为平压机构,它的特点为结构复杂且紧凑,但模切压 力大。此工作机构为小压力机构,所以可采用A、B方案。 A方案中对弹簧的要求为弱弹簧,弹簧的存在增加了凸轮轮 廓与推杆的接触反力,使机构受到较大的磨损,且不易固定; B方案虽然也有一定的磨损,但较小且易于装配,故选择B方 案。
2
设计内容
原理概述 工作装置
3
原理概述
托盘式半自动巧克力包装机工作时贴标签机构固定在皮
带传送装置的正上方,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上下往复周期 与传送速度跟巧克力的位置间隔相吻合),当推杆运动到 下方最低点时与传送过来的巧克力接触贴标签,同时贴好 标签的巧克力经过漏斗型过渡装置进入包装盒中,由工人 将包装盒由托盘转到皮带输出装置,即完成工作. 该机器主要完成巧克力的贴标签与装盒两个功能。主要包 括:输入装置、贴标签装置、过渡装置、装盒装置、输出 装置、动力装置与控制装置七部分共同完成上述功能。
B槽轮机构虽然在工作时有柔性冲击,且随着转速的增加及槽轮 槽数的减少而加剧,槽轮的转角大小不能调节,但它同时具有结构简 单、外形尺寸小、制造容易、机械效率高,能较平稳地、间歇地进行 转位、工作可靠等优点。
所以我们采用B方案槽轮来实现间歇性运动功能。为了使巧克力 盒的稳固,我们采用托盘槽式来固定包装盒,保证其精确度与准确度。
BACK
16
17
18
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
我们用solidworks计算仿真,cosmosmotion测得数据如下图 所示:
A 贴标签装置之等宽凸轮机构轮加速度:
轮速度: 动画A1 动画A2 NEXT
19
B 贴标签装置之标签盒加速度: 标签盒速度:
NEXT
20
装盒装置之槽轮机构 A 主动轴速度:
BACK
8
过渡装置
过度装置是完成巧克力的贴标签结束与
分盒包装开始之间过渡,将贴完标签的巧 克力从传送机构过渡到装盒的执行机构上。 要求落料方位准确,对产品的损害小,根 据巧克力的形状,可方便任意更换。可采 用斜坡式平板,漏斗型等。漏斗型接料面 积较大,所以我们采用漏斗型进行说明。
9
装盒装置
完成将巧克力按个数装入包装盒中的功能。 要求与输入机构的周期规律配合精密,定位准确。 完成此项功能有多种实现方式,为了提高工作效 率,减少劳动强度,完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可 采用往复运动输入,精密等分360度角度转动输出 的间歇式机械传动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述
托盘式半自动巧克力包装机 ➢ 设计总图 ➢ 设计目的 ➢ 设计内容
王白茹 王晓耘 苏昊 陆慧婷 徐莹
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3级
1
设计目的
鉴于目前中小型企业投资少,劳动强 度大,多为纯手工,卫生条件不佳,经 济效率不高的现状,故设计出可提高生 产效率,增长收益的半自动化生产流水 线。
共有三种类型: A 棘轮机构 B 凸轮机构可以实现间歇式运动 C 槽轮机构
NEXT
10
输出装置
此项功能为半机械自动化,由工人将 圆形托盘上已装好的包装盒转送到旁边 的输出皮带上,由皮带传送至下一个流 水作业处。
BACK 11

※方案选择表
输入
方案 A
皮带
方案B 链条
方案 C
其他
方案D 其他
选择 A
贴标签
直动平底 等宽凸轮 平压机构 其他
A
推杆
机构
凸轮机构
过渡
漏斗型
斜坡式
其他
其他
A
装盒 输出
棘轮机构 槽轮机构 不完全齿 凸轮机构 B 轮机构
皮带
链条
齿轮
其他
A
BACK 12
参考文献
☆ 机械原理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三维造型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虚拟样机应用 ----人民出版社
31
谢谢观赏
32
工作循环图
传送带
工作
贴标签
向下 休 向上 休
-----凸轮推杆


装盒 -----槽轮
工 静止 工作 静止 作
0
90 180 270 360
NEXT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