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点高考题——化学平衡状态和移动
青岛二中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讲练: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答案+详解】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2020·信阳一中期末)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已知:①C4H10(g)+12O2(g)===C4H8(g)+H2O(g)ΔH1=-119 kJ·mol-1②H2(g)+12O2(g)===H2O(g) ΔH2=-242 kJ·mol-1丁烷(C4H10)脱氢制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C4H8(g)+H 2(g) ΔH3。
下列措施一定能提高该反应中丁烯产率的是( )A.增大压强,升高温度B.升高温度,减小压强C.降低温度,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降低温度解析:选B 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可得:C4H10(g)C4H8(g)+H2(g),得ΔH3=ΔH1-ΔH2=(-119 kJ·mol-1)-(-242 kJ·mol-1)=+123 kJ·mol-1。
提高该反应中丁烯的产率,应使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吸热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是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2.纳米钴(Co)常用于CO加氢反应的催化剂:CO(g)+3H2(g)CH4(g)+H2O(g) ΔH<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技术的应用,优化了催化剂的性能,提高了反应的转化率B.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浓度增大C.温度越低,越有利于CO催化加氢D.从平衡体系中分离出H2O(g)能加快正反应速率解析:选B 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转化率,A项错误;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移动的结果不能抵消条件的改变,CO的浓度还是增大的,B项正确;工业生产的温度应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温度,C项错误;从平衡体系中分离出水蒸气,反应速率减慢,D项错误。
3.(2019·北京海淀区考试)将5 mL 0.005 mol·L-1FeCl3溶液和5 mL 0.015mol·L-1 KSCN溶液混合,达到平衡后溶液呈红色。
高考化学 第12题 化学平衡状态

第12题:化学平衡状态满分:70分1.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反应停止了B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均为零C .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相等D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是CO(g)+H 2O(g) CO 2(g)+H 2(g)下列情况中,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B.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C.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D .混合气体中CO 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3.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 .反应混合物各自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C .正、逆反应停止不再进行D .外界条件改变,反应会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4.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g)+3B(g)2C(g),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生成C 的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B .A 、B 、C 的浓度相等C .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 ,同时生成3n mol BD .A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5.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 2 (g) + 3H 2 (g) 2NH 3 (g),下列说法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B .N 2、H 2、NH 3的浓度均不再变化C .N 2、H 2、NH 3在容器中共存D .N 2、H 2、NH 3的浓度相等6.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X(g) + 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 、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X、Y 、Z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 ,同时生成2n mol X ⑤V (X)∶V (Y)∶V (Z) = 1∶2∶2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7.—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 2(g)+3H 2(g)2NH 3 (g),当N 2、H 2、NH 3的浓度不再改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 2、H 2完全转化为NH 3B .N 2、H 2、NH 3的浓度一定相等C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D .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8.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X、Y 、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 的浓度不再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Z 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⑤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①③⑤9.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N 2(g) + 3 H 2(g) 2NH 3(g)。
新高考2021届高考化学小题必练12化学平衡移动(含答案)

高考化学小题必练主要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判断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意义、化学平衡常数相关计算、判断典型反应的自发和非自发等内容。
1.【2020年天津卷】已知[Co(H 2O)6]2+呈粉红色,[CoCl 4]2−呈蓝色,[ZnCl 4]2−为无色。
现将CoCl 2溶于水,加入浓盐酸后,溶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存在以下平衡:[Co(H 2O)6]2++4Cl−[CoCl 4]2−+6H 2O ,用该溶液做实验,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下:以下结论和解释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Co(H 2O)6]2+和[CoCl 4]2−中σ键数之比为3∶2B .由实验①可推知ΔH <0C .实验②是由于c (H 2O)增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D .由实验③可知配离子的稳定性:[ZnCl 4]2−>[CoCl 4]2−【答案】D【解析】A .1个[Co(H 2O)6]2+中含有18个σ键,1个[CoCl 4]2-中含有4个σ键,等物质的量的[Co(H 2O)6]2+和[CoCl 4]2−所含σ键数之比为18∶4=9∶2,A 错误;B .实验①将蓝色溶液置于冰水浴中,溶液变为粉红色,说明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为放热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 >0,B 错误;C .实验②加水稀释,溶液变为粉红色,加水稀释,溶液的体积增大,[Co(H 2O)6]2+、[CoCl 4]2−、Cl −浓度都减小,[Co(H 2O)6]2+、Cl −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CoCl 4]2−的化学计量数,则瞬时浓度商>化学平衡常数,平衡逆向移动,C 错误;D .实验③加入少量ZnCl 2固体,溶液变为粉红色,说明Zn 2+与Cl −结合成更稳定的[ZnCl 4]2−,导致 (新高考)小题必练12:化学平衡移动溶液中c(Cl−)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由此说明稳定性:[ZnCl4]2−>[CoCl4]2−,D正确;选D。
2019年高考化学必刷题 考点49 化学平衡移动 含解析

2019年高考化学必刷热考题 考点49 化学平衡移动
1.
某实验小组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将
和
充入体积为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
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
变化的实
验数据如下:
的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温度下,
之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 . 在温度下,该反应有可能在70min 时已达到平衡状态
C . 由表中数据推测,
D . 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与
的反应限度越大
【答案】A
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g)+2B(g)C(g)+D(g)己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⑥v(C)与v(D)的比值
⑦混合气体的总质量⑧混合气体的总体积⑨C、D的分子数之比为1 : 1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A
3.CO(g)和H
2
O(g)以 1 : 2体积比分别通入到体积为 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g)+H
2O(g)CO
2
(g)+H
2
(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实验数据分析,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实验A中,在0~10min内,以v(H
2
)表示的反应速率大于0.013mol(L·min)-1 C.从生产效益分析,C组实验的条件最佳
D.比较实验B、C,说明C实验使用了更高效的催化剂
【答案】A。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移动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b_c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题组一:可逆反应的特征 1.(2019·武汉质检)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 ΔH<0,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经足够长的时间 后,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18O只存在于O2中 B.18O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某个二氧化硫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66 D.三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82
6.(2019·长沙一中月考)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 +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 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 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
I2”的是( A )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②
滴入AgNO3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③ 滴入K3[Fe(CN)6]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④
滴入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③和④
D.①和③
[解析] ①现象说明存在Fe3+,②现象说明有I-,③现象 说明有Fe2+生成,④现象说明有I2生成。但是③④不能说明反 应为可逆反应。
6.(2019·长沙一中月考)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 +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 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 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高考化学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在1 L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3H 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c(N2)∶c(H2)∶c(NH3)=1∶3∶2B.1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C.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D.v正(N2)=2v逆(NH3)解析:选B c(N2)∶c(H2)∶c(NH3)=1∶3∶2,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不能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不一定为平衡状态,A错误;1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了平衡,B正确;混合气体的密度ρ=mV,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C错误;v正(N2)=2v逆(NH3)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未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2.对于可逆反应:A(g)+B(s)C(s)+D(g) ΔH>0。
如图所示为正、逆反应速率(v)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如果在t1时刻改变条件:①加入A;②加入催化剂;③加压;④升温;⑤减少C,符合图示条件的是( )A.②③B.①②C.③④ D.④⑤解析:选A 加入A,因为A为气体,因此加入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故①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只加快反应速率,故②正确;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因此加压平衡不移动,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③正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④错误;C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故⑤错误。
3.(2020·黑龙江四校联考)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Z(g) ΔH<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容积),Z的浓度不变C.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氦气,Y的浓度不变D.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解析:选C 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A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由于容器的容积缩小,故Z的浓度增大,B错误;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氦气,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正确;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相当于保持其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容器的容积,而缩小容积,平衡不移动,X的体积分数不变,D错误。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五化学平衡的移动

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3)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外界因素(1)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条件的改变(其他条件不变)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增大压强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2)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几种特殊情况①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化学平衡没影响。
②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反应,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③“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a.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错误!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b.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错误!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错误!—错误!④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强调】(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正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平衡不一定移动。
例如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加,但是同等程度地增加,正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所以平衡不发生移动。
(2)v(正)增大,平衡不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第25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点精讲)-高考化学一轮提分策略

第25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建立1.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
(2)建立(3)平衡特点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两种方法(1)动态标志:v正=v逆≠0①同种物质: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②不同物质:必须标明是“异向”的反应速率关系。
如a A+b B c C+d D,v正(A)v逆(B)=ab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静态标志:各种“量”不变①各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或浓度不变。
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等)不变。
③温度、压强(化学反应方程式两边气体体积不相等)或颜色(某组分有颜色)不变。
总之,若物理量由变量变成了不变量,则表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若物理量为“不变量”,则不能作为平衡标志。
题组一“极端转化”确定各物质的量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3 mol·L-1B.Y2为0.4 mol·L-1C.X2为0.2 mol·L-1D.Z为0.4 mol·L-1答案A2.(2019·长沙一中月考)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1∶c2=3∶1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X、Y的转化率不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答案D解析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之比亦为1∶3,故c1∶c2=1∶3,A、C不正确;平衡时Y生成表示逆反应速率,Z生成表示正反应速率且v生成(Y)∶v生成(Z)应为3∶2,B不正确;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0<c1<0.14 mol·L-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考点高考题——化学平衡状态和移动化学平稳状态的判定和化学平稳移动是两大常考点,而后者考题更多,范畴更广。
关键是要把握平稳的特点,明白平稳状态的一等六定;熟悉地把握条件对化学平稳的阻碍及条件,以及勒沙特列原理。
化学平稳状态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稳状态的标志是( AC )A.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 单位时刻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2.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以下各关系中能讲明反应已达到平稳状态的是( C )A. 3υ正(N2)=υ正(H2)B.υ正(N2)=υ逆(NH3)C. 2υ正(H2)=3υ逆(NH3)D.υ正(N2)=3υ逆(H2)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稳的标志是( C )A.单位时刻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B.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刻变化C.单位时刻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D.单位时刻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稳的标志是(AC )A. Z生成的速率与Z分解的速率相等B.单位时刻生成a mol X,同时生成3a mol YC. X、Y、Z的浓度不再变化D. X、Y、Z的分子数比为1∶3∶2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稳状态的标志是( AC )A.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 单位时刻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化学平稳移动1.某温度下,反应N2O4(g) 2NO2(g)-Q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稳,以下讲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B )A. 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B.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C.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平稳时,颜色变深D. 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达平稳时颜色变深(三南92.20)2.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 A )A. 2NH3(g)N2(g)+3H2(g)B. 2NO(g)N2(g)+O2(g)C. 2N2O5(g)4NO2(g)+O2(g)D. 2NO2(g)2NO(g)+O2(g)3.对已达化学平稳的以下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阻碍是( C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BC )A. 可逆反应的特点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 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稳状态C.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够使化学平稳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4D.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稳状态5.反应2A(g)2B(g)+C(g)-Q达到平稳时,要使正反应速度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D )A.加压B.减压C.减小E的浓度D.降温46.某温度下,反应ClF(g)+F2(g) ClF3(g)+268 kJ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稳。
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A )A. 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F的转化率增大B. 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F3产率提高C. 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转化率降低7.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不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稳。
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假设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那么乙容器中的转化率( B )A. 等于p%B. 大于p%C. 小于p%D. 无法判定8.可逆反应:3A(g) 3B(?)+C(?)-Q,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那么以下判定正确的选项是( CD )A. B和C可能差不多上固体B. B和C一定差不多上气体C.假设C为固体,那么B一定是气体D. B和C可能差不多上气体9.关于反应,以下判定正确的(BC )A. 2体积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2SO3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稳必定向右移动C.平稳时,SO2消耗速率必定等于O2生成速率的两倍D.平稳时,SO2浓度必定等于O2浓度的两倍10.在一密闭容器,a A(g)b B(g)达平稳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稳时,B的浓度是原先的60%,那么(AC ) A.平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11.压强变化可不能使以下化学反应的平稳发生移动的是( A )A. H2(g)+I2(g) 2HI(g)B. 3H2(g)+N2(g) 2NH3(g)C. 2SO2(g)+O2(g) 2SO3(g)D. C(s)+CO2(g) 2CO(g)12.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稳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不为4 mol、2 mol和4 mol。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稳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稳右移的是( C )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1 molD.均减少1 mol13、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血中,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稳后,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稳时,N2O4的体积分数( A )A. 不变B. 增大C. 减小D. 无法判定(辽宁大综合)14.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F2(g) ClF3(g)+268 kJ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稳。
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A )A. 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F的转化率增大B. 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F3产率提高C. 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转化率降低15.某温度下,反应N2O4(g) 2NO2(g)-Q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稳,以下讲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B )A. 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B.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C.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平稳时,颜色变深D. 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达平稳时颜色变深16.关于反应2SO2+O22SO3,以下判定正确的(BC )A. 2体积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2SO3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稳必定向右移动C.平稳时,SO2消耗速率必定等于O2生成速率的两倍D . 平稳时,SO 2浓度必定等于O 2浓度的两倍17.氯水有如下平稳:Cl 2+H 2O HCl +HClO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50 mL 的针筒里吸入40 mL 氯气后,再吸进10 mL 水。
写出针筒中可能观看到的现象 。
假设将此针筒长时刻放置,又可能看到何种变化? 试用平稳观点加以讲明 。
答. 气体体积缩小,溶液呈浅黄绿色;气体体积进一步缩小,气体和溶液均变成无色;氯水中的平稳:Cl 2+H 2OHCl +HClO 由于HClO 逐步分解(HClO → HCl +21O 2)而不断地向右移动,最终Cl 2耗尽全部转化为O 2,导致气体体积减小和黄绿色消退。
18. (1) 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 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
将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HClOH 2O +NH 2Cl(一氯氨),NH 2Cl 较HClO 稳固。
试分析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刻的缘故:答. (1) CaO +SO 2=CaSO 3 (2分), 2CaSO 3+O 2=2CaSO 4(1分)(2) 加液氨后,使HClO 部分转化为较稳固的NH 2Cl 。
当HClO 开始消耗后,上述化学平稳向左移动,又产生HClO 起杀菌作用.19.当化学反应PCl 5(g) PCl 3(g)+Cl 2(g) 处于平稳状态时,向其中加入一种37Cl 含量较多的氯气,平稳发生移动,在建立新平稳往常,PCl 3中所含37Cl 的百分含量比原平稳状态时是否会增加?请讲明理由。
(三南91.41)答:加入37Cl 含量较多的氯气后,平稳向左移动,使PCl 5中37Cl 含量增加,虽未重新建立平稳,但这些含37Cl 较多的PCl 5的分解反应也在进行,因此PCl 3中含37Cl 的百分比也会增加。
20.某化学反应2A B +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 、D 起始浓度为见反应物A 的浓度〔mol / L 〕随反应时刻〔min 〕的变化情形如下表:依照上述数据,完成以下填空:〔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刻内平均速率为 mol / (L ·min)。
〔2〕在实验2,A 的初始浓度c 2= mol / L ,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稳,可估量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υ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υ1,那么υ3 υ1〔填>、=、<=,且c3 1.0 mol / L〔填>、=、<=〔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估量该反应是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理由是答.〔1〕0.013 〔2〕1.0;催化剂〔3〕>;>〔4〕由吸热温度升高时,平稳向右移动勒沙特列原理1.以下事实中不能应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讲明的是(BD )A.往硫化氢水溶液中加碱有利于S2-的增多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氧化的反应C.高压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D. 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选择适宜条件1.二氧化氮存在以下平稳:2NO2(g) N2O4(g)+Q 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量时,以下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 C )A.温度130℃、压强3.03×105 PaB.温度25℃、压强1.01×105 PaC.温度130℃、压强5.05×104 PaD.温度0℃、压强5.05×104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