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极其严重的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近年我国大力加强温室气体CO2催化氢化合成甲醇技术的工业化量产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反应为Ⅰ.3H2(g)+CO2(g)CH3OH(g)+H2O(g) ΔH1=-48.9 kJ ·mol-1。

问题1:为提高CH3OH的产率,理论上应采用什么样的条件?(素养角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提示: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CH3OH的方向是放热反应方向,也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因此提高CH3OH 的产率,需要降低温度升高压强。

问题2:250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由CO2(g)催化氢化合成CH3OH(g),如图为不同投料比[n(H2)/n(CO2)]时某反应物X平衡转化率变化曲线。

判断反应物X是CO2还是H 2。

(素养角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提示:观察图中的横坐标,其物理量为,若假设n(CO2)为定值,则X的转化率随n(H2)的增大而增大,则X为CO2。

问题3: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与反应物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有高度相关。

控制相同投料比和相同反应时间,有如下四组实验数据:实验编号温度(K)催化剂CO2转化率(%)甲醇选择性(%)A 543 Cu/ZnO纳米棒12.3 42.3B 543 Cu/ZnO纳米片11.9 72.7C 553 Cu/ZnO纳米棒15.3 39.1D 553 Cu/ZnO纳米片12.0 70.62提示:选择性是指产物的专一性,在一个化学反应中若有多个产物,其中某一产物是目标产物,若这个物质的产率越高,说明该反应的选择性越好。

《化学平衡移动(高考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移动(高考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移动(高考复习)》教学设计作者:田幼娟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09期摘要整合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四类平衡的移动,通过勒夏特列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K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分析平衡移动的结果。

关键词化学平衡移动;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常数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154-01一、教学内容分析化学平衡移动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核心内容。

这部分内容涉及一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综合性较强,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学生经常用勒夏特列原理定性分析四类化学平衡移动,却很少从化学平衡常数K的角度定量分析。

其实通过化学平衡常数K与浓度商Q大小比较,能让学生更科学地认识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即当K与Q不相等时,平衡会发生移动。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整合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四类平衡的移动,通过勒夏特列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K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分析平衡移动的结果。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三复习课经常是老师课前认真准备,自我感觉良好,可是上课发现学生面无表情被动地听着。

但是每次一提问,他们马上去掉呆滞的表情,脸上有了神彩,所以解决问题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没有自己主动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习惯,需要老师通过每节课慢慢引导他们怎么自己思考。

学生已经复习了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常数,在复习用浓氨水制取氨气的实验、氢氧化铝电离时均有涉及电离平衡,复习铝铁及其化合物时已经应用了盐类水解、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

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复习提供了基础。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本教学设计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问题情境,在复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水平。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其中反应物被转化为生成物,而生成物又被转化回反应物。

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会发生变化,而平衡常数则是用来描述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浓度比例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在化学平衡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通常会发生变化,移动的方向取决于浓度的变化趋势。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如果在系统中添加了物质或者改变了温度、压力等条件,平衡反应会重新调整以适应这些改变,使得系统保持稳定。

1. 浓度变化引起的平衡移动当我们向平衡反应的反应体系中添加了更多的反应物,反应会朝着生成物的方向移动,以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相反地,如果我们添加了更多的生成物,反应则会朝着反应物的方向移动,以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这种移动方向是为了保持平衡条件。

2. 温度变化引起的平衡移动温度对平衡反应的移动方向也有影响。

根据利用吉布斯自由能进行分析,当增加温度时,反应物中的吸热反应会被加剧,因此反应会向吸热方向移动。

相反地,当降低温度时,反应物中的放热反应会被加剧,反应会向放热方向移动。

这种移动的方向是为了维持平衡状态。

二、平衡常数的意义与计算平衡常数用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浓度比例的关系。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由平衡常数确定。

平衡常数的大小表示了反应的偏向程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Kc = [C]^c[D]^d / [A]^a[B]^b其中,[A]、[B]、[C]、[D] 分别表示反应物 A、B 和生成物 C、D的浓度,a、b、c、d 分别表示它们的化学计量数。

平衡常数 Kc 的值越大,表示反应偏向生成物的方向;Kc 的值越小,则表示反应偏向反应物的方向。

三、平衡常数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平衡常数不仅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比例关系,还决定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转化率。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与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预测平衡位置和反应的可逆性。

(新课标)2018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四基本理论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讲解课件

(新课标)2018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四基本理论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讲解课件

⑥v正(B)=2v逆(C)
A.①④⑤⑥ C.②④⑤⑥ B.②③⑥ D.只有④
答案 A ①A呈固态,反应正向进行时气体质量增大,逆向进行时气体
质量减小,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故①正确;②该反应前后 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变时不一定平衡,故②错误;③该反应前后气 体物质的量不变,故③错误;④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 态,故④正确;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质 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⑤正确;⑥v正(B)=2v逆(C)时,正、逆反应速 率相等,故⑥正确。
2.反应2SO2+O2
2SO3,在一定温度下,将0.02 mol SO2和0.01 mol
O2通入1 L密闭容器中,依据反应进行阶段,填空:
答案 最大 最大 0 0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v(逆) 不变 0.02 0
题组一 可逆反应的特点及应用
1.(2016上海单科,10,3分)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
答案 B 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
SO2和O2的浓度变化分别为0.2 mol· L-1、0.1 mol· L-1,需要消耗三氧化硫 的浓度为0.2 mol· L-1,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实际变化浓度应小于三氧 化硫的原有浓度0.2 mol· L-1,所以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小于0.4 mol· L-1, O2的浓度小于0.2 mol· L-1,故A错误;S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 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的浓度变化为0.2 mol· L-1,实际 变化为0.05 mol· L-1,故B正确;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
化学
课标版

2018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

2018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

3.(溯源题)(海南高考)可逆反应 A(g)+B(g) C(g)+D(g)。下 列依据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③___。 ①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②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③c(A)不随时间改变 ④单位时间里生成 C 和 D 的物质的量相等
探源:本考题源于教材RJ选修4 P26“化学平衡状态”,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其判断依据进行了 考查。
1.可逆反应
考点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______,反应物的浓度 和生成物的浓度______,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不变
相等
(2)建立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如下:
(1)该时刻的化学反应________(填“已达到”或“未达到”)平衡状态。
(2)下列能说明乙苯与CO2在该条件下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v正(CO2)=v逆(CO2) b.c(CO2)=c(CO)=0.5 mol/L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C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3)平衡特点
教材 VS 高考
1.(RJ 必修 2·P51“思考与交流”改编)向含有 2 mol 的 SO2 的 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 2SO2+O2催加化热剂2SO3,充分反应 后生成 SO3 的物质的量__<___2 mol(填“<”、“>”或“=”, 下同),SO2 的物质的量___>__0 mol,转化率__<___100%。
考点二 化学平衡移动 (考点层次B→共研、理解、整合)
1.化学平衡的移动 平衡移动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 改变后,平衡可能发生移动,如下所示: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
特点
动态平衡,即反应仍在进行,但正逆 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但不一定相等;受外界条件影响, 平衡状态可能发生改变。
平衡常数及表达式
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K表示。
表达式
对于一般可逆反Leabharlann 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C]^c * [D]^d / [A]^a * [B]^b。其中,[ ]表示浓度,a、b、c、d为化学计量数。
函数形式。
速率常数
02
速率方程中的比例系数,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
剂等因素影响。
速率常数与反应速率关系
03
速率常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之,速率常数越小,反应速
率越慢。
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 快;生成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减慢。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解题思路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时,平衡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因此,可以 通过分析条件改变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影响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注意事项
在分析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方向时,需要注意区分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化学平衡的移动 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而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是指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
01
题目特征
题目中通常会给出一个化学反应,并描述反应过程中某些物理量(如浓
度、压强、颜色等)的变化,要求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02 03
解题思路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 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第3讲化学平衡状态_化学平衡移动

第3讲化学平衡状态_化学平衡移动

第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1)定义:在下既可以向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 (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2)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保持不变的状态。

(3)平衡特点小题热身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

( )(2)对反应A(g)+B(g)C(g)+D(g),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 )(3)平衡状态指的是反应静止了,不再发生反应了。

( )(4)对于反应A(g)+B(g)2C(g)+D(g),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 )(5)在2 L密闭容器,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当该容器颜色保持不变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6)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 )[考向精练提考能]考向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判断平衡状态的方法——“正逆相等,变量不变”1.“正逆相等”:反应速率必须一个是正反应的速率,一个是逆反应的速率,且经过换算后同一种物质的减少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

2.“变量不变”:如果一个量是随反应进行而改变的,当不变时为平衡状态;一个随反应的进行保持不变的量,不能作为是否是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1.可逆反应N2(g)+3H2(g)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2.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甲)2NO2(g)2NO(g)+O2(g) (乙)H2(g)+I2(g)2HI(g)现有下列情况:①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②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③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④浓度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⑤百分含量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⑨体系温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⑩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⑪反应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⑫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其中能表明(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考向二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考查可逆反应的特点3.在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2SO2+O22SO3中,充入由18O组成的氧气一段时间后,18O 存在于下列物质中的( )A.多余的氧气中 B.生成的三氧化硫中C.氧气和二氧化硫中 D.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中4.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SO2、O2、SO3浓度分别为0.2 mol/L、0.1 mol/L、0.2 mol/L,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是( )A.SO2为0.4 mol/L B.SO2为0.25 mol/LC.SO2、SO3均为0.15 mol/L D.SO2为0.24 mol/L,SO3为0.14 mol/L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1.化学平衡的移动平衡移动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的过程。

高考化学总复习课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考化学总复习课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通过模拟实验场景,让学生分析 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和原因,并预测实验结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等)表 达了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是化学平 衡计算的重要依据。掌握各种平衡常 数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能够快速准 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化学平衡移动是指在外界条件改变时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正逆 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反应向着减弱这 种改变的方向进行。影响化学平衡移 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和 催化剂等。理解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 和规律,能够预测和解释实验现象。
要点三
实例分析
如CH3COOH与NH3·H2O反应,当 CH3COOH浓度较大时,平衡向生成 CH3COONH4方向移动;当温度升 高时,平衡向吸热的生成水方向移动 。同时,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受 温度影响,因此温度变化对平衡移动 的影响更为显著。
多元酸反应中平衡移动
平衡移动原理
影响因素
多元酸在反应过程中可以分步电离, 每一步电离都会对化学平衡产生影响 。随着反应的进行,多元酸的电离程 度逐渐增大,使得反应体系中的离子 浓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化学平衡的 移动。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氧化剂和弱还 原剂,即“强强生弱弱”。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
通过得失或偏移电子来实现,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作用
要点一
氧化剂作用
要点二
还原剂作用
接受电子,使其他物质被氧化,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 应。
失去电子,使其他物质被还原,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 应。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可用于控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实现难溶电解质的分离和提纯;还可用于预测和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如溶洞的形 成、龋齿的产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解析 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 最终测得A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变为原来的一半,说明减小压 强,平衡没有发生移动,即a=b+c,由于平衡不发生移动, 故物质B的质量分数不变,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2.(溯源题)[2016·天津理综,10(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 某储氢反应:MHx(s)+yH2(g) MHx+2y(s) ΔH<0 达到化 学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b.吸收 y mol H2 只需 1 mol MHx c.若降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若向容器内通入少量氢气,则 v(放氢)>v(吸氢) 答案 ac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诊断性题组]
1.基础知识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H2O
电解 点燃
2H2↑+O2↑为可逆反应(
×
)
(2)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 × ) (3)可逆反应不等同于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 化学变化,而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 )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3.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4.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 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 _减__弱__这__种__改__变___的方向移动。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提醒:①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正 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平衡不一定移动。例如使用催化剂,正 逆反应速率均增加,但是同等程度地增加,正逆反应速率仍然 相等,所以平衡不发生移动。 ②不能认为平衡正向移动时反应物的浓度一定减小,生成物的 浓度一定增大。 ③v(正)增大或 v(逆)减小,平衡不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 有 v(正)>v(逆)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④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最终结果只能“减 弱”条件的改变,但不能“消除”条件的改变。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2.两标志——本质标志、等价标志 (1)本质标志:v(正)=v(逆)≠0。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 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 速率。 (2)等价标志 ①全部是气体参加的非等体积反应,体系的压强、平均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不 再 随 时 间 而 变 化 。 例 如 , N2(g) + 3H2(g) 2NH3(g)。 ②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或 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4)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 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 速率不一定相等( √ ) (5)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 能达到的限度( √ ) (6)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改变( √ ) (7)对 NO2(g)+SO2(g) SO3(g)+NO(g)反应,当每消耗 1 mol SO3 的同时生成 1 mol NO2 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
探源:本考题源于教材RJ选修4 P27“思考与交流”对外界 因素对平衡及速率的影响进行了考查。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拓展性题组]
题组一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将等物质的量的 X、Y 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
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g) 2Z(g) ΔH<0。 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下表中关 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方法总结】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两方法和两标志 1.两方法——逆向相等、变量不变
(1)“逆向相等”:反应速率必须一个是正反应的速率,一 个是逆反应的速率,且经过换算后同一种物质的减少速率 和生成速率相等。 (2)“变量不变”:如果一个量是随反应进行而改变的,当 不变时为平衡状态;一个随反应的进行保持不变的量,不 能作为是否是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对同一物质来说,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状态;b 项,结合(1)可知是平衡状态;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c项,在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在反应过程中始终没 有变化,即密度始终没有变化,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无关;d 项,随着反应进行,CO2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当CO2的体积 分数保持不变时,即达到平衡状态。(3)该反应为正向吸热、 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若维持恒压绝热,相当于在原平衡的 基础上降温,同时增大容器的容积,二者对乙苯浓度的影响无 法确定。 答案 (1)已达到 (2)abd (3)d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教材 VS 高考 1.(RJ 选修 4·P326 改编)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
+c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 最终测得 A 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原来的 5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a>b+c C.物质 B 的质量分数增大 D.以上判断都错误
(g)+CO2(g)
(g)+CO(g)+H2O(g)
ΔH。
在温度为 T1 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K=0.5。在 2 L 密闭容
器中加入乙苯(g)与 CO2,反应到某时刻测得混合物中各组分
的物质的量均为 1.0 mol,请回答下列问题: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1)该时刻的化学反应________(填“已达到”或“未达到”)平 衡状态。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拓展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
时: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
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
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
比,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
(1) 能 说 明 2SO2(g) + O2(g) ①③④⑦。
乙苯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填字母)。
a.大于0.5 mol/L
b.小于0.5 mol/L
c.等于0.5 mol/L
d.无法确定
解析
(1)








1.0 2
mol L

0.5
mol/L , Q =
0.50×.50×.50×.50.5=0.5=K,则该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2)a 项,
2018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状态及其 移动
考点一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考点层次A→自学、识记、辨析)
1.可逆反应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 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__相__等__,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 度_不__变___,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解析 该反应是有固体参与的非等体反应,且容器体积不变, 所以压强、密度不变均可作为平衡的标志,该题应特别注意 D 项,因为该反应为固体的分解反应,所以 NH3、CO2 的体积分 数始终为定值NH3为23,CO2为13。 答案 C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3.(2017·湖北宜昌模拟)苯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产品中最重要的 单体之一。在工业上,苯乙烯可由乙苯和 CO2 催化脱氢制得:
2SO3(g) 达 到 平 衡 状 态 的 是
(2)能说明 I2(g)+H2(g) 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⑤⑦。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3)能说明 2NO(g) N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③④⑤⑦。 (4) 能 说 明 C(s) + CO2(g) 2CO(g) 达 到 平 衡 状 态 的 是 ①②③④⑦。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2.(RJ 选修 4·P325 改编)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 A(g)+ 2B(g) 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单位时间内消耗 a mol A,同时生成 3a mol C B.容器内 B 的浓度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D.A 的消耗速率等于 C 的生成速率的12倍 答案 B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3.(溯源题)(海南高考)可逆反应 A(g)+B(g) C(g)+D(g)。下 列依据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③___。 ①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②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③c(A)不随时间改变 ④单位时间里生成 C 和 D 的物质的量相等
探源:本考题源于教材RJ选修4 P26“化学平衡状态”,对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其判断依据进行了考查。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2)建立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 容器中。反应过程如下: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以上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3)平衡特点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提醒:①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可以从正反应方向建立,也可以 从逆反应方向建立。 ②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 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 速率不一定相等。 ③化学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但不一定相等。
微考专点题二九
考点二 化学平衡移动
(考点层次B→共研、理解、整合)
1.化学平衡的移动 平衡移动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 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平衡 可能发生移动,如下所示: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考点一
微考专点题二九
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