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新人教版
2022化学第7章化学反应的速率限度与方向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工业合成氨教案

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工业合成氨考纲定位要点网络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知识梳理1.可逆反应[辨易错](1)2H2+O22H2O为可逆反应。
(2)Pb+PbO2+2H2SO42PbSO4+2H2O为可逆反应.(3)2 mol SO2和2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SO2(g)+O2(g)2SO3(g),平衡时的O2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 mol。
()[答案](1)×(2)×(3)×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2)建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若开始加入生成物,从逆反应建立平衡,则v.t图像为.因此,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可以从正反应建立,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建立,也可以从正、逆两反应方向同时建立,即平衡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
(3)特征注意:化学平衡状态的两种标志错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不变,反应停止.(2)从正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中,平衡前v正大于v逆。
(3)对于N2(g)+3H2(g)2NH3(g)反应,当v正(N2)=v逆(NH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4)在相同温度下,相同容器(恒容)发生2SO2(g)+O2(g)2SO3(g)反应,当分别向容器中充入2 mol SO2、1 mol O2与2 mol SO3平衡时,c(SO2)相同。
()(5)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2022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练习-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2讲 化学平衡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规范训练[单独成册]1.对于以下反应:A(s)+3B(g) 2C(g)+D(g),在肯定温度、压强下,在一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就可确定反应肯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B.B的生成速率和D的反应速率之比为3∶1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D.B、C、D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2∶1解析:选C。
方程式两边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所以无论反应是否平衡,容器的体积均不转变,A项中的说法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中的D的反应速率没有明确是生成速率还是消耗速率,因此,也不能说明反应肯定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B、C、D的分子个数之比不肯定等于3∶2∶1,D项中的说法也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C.A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解析:选B。
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无论反应是否达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都不转变,A、D错误;A为固态,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C错误;若反应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质量增加,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反之变小,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
3.用氮化硅(Si3N4)陶瓷代替金属制造发动机的耐热部件,能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
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如下:3SiCl4(g)+2N2(g)+6H2(g)Si3N4(s)+12HCl(g)+Q(Q>0)。
肯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的容器中,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3v(N2)=v(H2)B.v正(HCl)=4v正(SiCl4)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D.c(N2)∶c(H2)∶c(HCl)=1∶3∶6解析:选C。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2讲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教案

第2课时必备知识——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知识清单[重要概念]①可逆反应;②化学平衡状态;③化学平衡的移动[基本规律]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规律知识点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建立过程(3)平衡特点3.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两种标志 (1)直接标志(2)间接标志①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变时,若是等体积反应时,不一定达到平衡;若是不等体积反应时,达到平衡。
②气体的密度(ρ=m (气体)V (气体)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m (气体)n (气体)]不变时,要具体分析各表达式中的分子或分母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平衡。
③如果平衡体系中的物质有颜色,则平衡体系的颜色不变时,达到平衡。
④一定温度下,若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相等,即Q c =K 时,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⑤根据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判断,要考虑分子结构及所含共价键的数目。
[通关1] (易错排查)判断正误(1)在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v 正一定大于v 逆(×) (2)恒温恒容下进行的可逆反应:2SO 2(g)+O 2(g)2SO 3(g),当SO 3的生成速率与SO 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3)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生成2 mol NH3(×)(4)对于反应H2(g)+Br2(g)2HBr(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5)对于反应2NO2(g)N2O4(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通关2] (人教选修4·P32,5题改编)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s)+3B(g)3C (g)。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人教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简答题

2.原因分析类 (1)依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造成图像曲线变化的原因。 (2)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不同反应的选择性问题是这类题目的难点,解题时要多加 关注,不同的条件会有不同的选择性。 (3)这类题目一般都是多因素影响,需要多角度分析原因。
热点 专练
题组一 曲线上特殊点的分析 1.用(NH4)2CO3捕碳的反应:(NH4)2CO3(aq)+H2O(l)+CO2(g) 2NH4HCO3(aq)。为研 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 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分别在不同温度下,经过相 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 (1)c点的逆反应速率和d点的正反应速率 的大小关系为v逆(c)_<___(填“>”“=” 或“<”)v正(d)。
N点时,
(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
(g)完全消耗,
(g) 和
(g)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即
(g)
和
(g)物质的量相等,设起始
(g)、NH3(g)物质的量依次为
2 mol、15 mol,平衡时
(g)物质的量为x mol,
反应Ⅰ生成的
(g)和H2O(g)的物质的量均
为2 mol,则反应Ⅱ消耗的
(g)和NH3(g)、
生成的H2O(g)和
(g)物质的量都为x mol,
则2-x=x,解得x=1,平衡时
(g)、3(g)、
(g)、H2O(g)、
(g)物质的量依次为1 mol、14 mol、1 mol、3 mol、1 mol,气体总物质 的量为20 mol,
物质的量分数依次为210、1240、210、230、210,N 点对应 反应Ⅱ的平衡常数 Kx=210× 2102×30× 1240210=2380。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模型。
通过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 0.2 0.4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 2(g)+Y 2(g)2Z(g)起始浓度(mol·L -1) 0.1 0.3 0.2 改变浓度(mol·L -1) 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 -1) 0.2 0.4 0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 2∈(0,0.2),Y 2∈(0.2,0.4),Z∈(0,0.4)。
3.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密闭容器中。
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26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图像及分析课件

[解析] t2时刻改变条件,v(正)、v(逆)瞬间增大,可能增大压强或 升高温度,但v(逆)>v(正),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t2时刻升高温度。t4时 刻,v(正)、v(逆)瞬间减小,可能减小压强或降低温度,但v(逆)>v(正), 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t4时刻减小压强。t6时刻改变条件,v(正)瞬间增 大、v(逆)逐渐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t6时刻增大反应物浓度。t8时刻改 变条件,v(正)、v(逆)瞬间增大,二者仍相等,平衡不移动,则t8时刻使 用了催化剂。
(2)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是___t3_~__t_4 ___。
(3)下列措施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是___A___(填字母)。
A.通入A(g)
B.分离出C( 解 析 ] (1)t1 时 刻 , 改 变 条 件 , v′( 正 ) 、 v′( 逆 ) 均 增 大 , 且 v′( 逆 )>v′( 正 ) , 平 衡 逆 向 移 动 , 说 明 改 变 的 条 件 是 升 高 温 度 。 t3 时 刻,改变条件,v″(正)、v″(逆)同等程度增大,且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 体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故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t4时刻,改变 条件,v (正)、v (逆)均减小,且v (逆)>v (正),平衡逆向移动,说 明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
第26讲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图像及分析
1.掌握常见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图像的分析方法。 课标解读
2.加深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影响的理解。
考点1 化学反应速率图像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7.2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练) 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济南一中期末)可逆反应:2NO(g)+O2(g)2N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n mol NO2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C.v(NO2)∶v(NO)∶v(O2)=2∶2∶1的状态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答案】B【解析】A.单位时间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能够证明达到平衡状态,A项不是平衡状态;B.由于NO2是红棕色气体,而O2和NO是无色气体,因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时,证明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证明达到平衡状态;C.任何时刻,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v(NO2)∶v(NO):v(O2)=2∶2∶1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D.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密闭容器的体积不变,因此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2.(东莞一中期中)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已达平衡,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下列条件与图像不相符的是(0~t1:v正=v逆;t1时改变条件,t2时重新建立平衡)( )【答案】C【解析】分析时要注意改变条件瞬间v正、v逆的变化。
增加O2的浓度,v正增大,v逆瞬间不变,A不选;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 逆,B不选;升高温度,v正、v逆都瞬间增大,C条件与图像不相符;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时同倍数增大,D不选。
3.(滨州一中期末)对于反应:X(g)+Y(g)2Z(g) ΔH<0的反应,某一时刻改变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 )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C.t1时刻,降低了体系温度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答案】D【解析】由图像可知,外界条件同等程度地增大了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
高考化学一轮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微专题十二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的绘制强基练新人教版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会变,当其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符合题意;
同一反应同一时段,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正(H2S)=2v
正(S2),所以当v正(H2S)=2v逆(S2)时,也即v正(S2)=v逆(S2),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
1 2 3 4 5 6 7 8
6.已知某温度时,反应 C(s)+2NO(g)
N2(g)+CO2(g)的平衡常数
9
K=16 ,在该温
度下的2 L密闭容器中投入足量的活性炭和2.0 mol NO发生反应,t1时刻达
到平衡,请在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c(NO)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答案
1 2 3 4 5 6 7 8
(CH3CH2COCH3 的选择性=
反应消耗的 2-丁烯的总物质的量
)
(1)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时CH3CH2COCH3(g)的选择性升高的原因
温度升高,反应Ⅱ逆向移动使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促进反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v正(H2S)=2v逆(S2)
C.K不变
D.容器容积不变
1 2 3 4 5 6 7 8
(填字母)。
(2)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H2S的平衡转化率为4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
2
a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
27
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如p(B)=p·x(B),p为
度下,增大压强反应Ⅱ逆向移动使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促进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 化学平衡 知识清单
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像——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 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2)特点——“三同一小”。 ①三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c.反应物与生成物 同时存在。 ②一小: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小 于”)100%(不能完全转化)。
(2)改变条件,使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能把 v 正增大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起来。只有 v 正>v 逆 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CO2(g)+C(s) 2CO(g) ΔH>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
【方法归纳】 (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不相 等。正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平衡不一定移动。例如使用催化剂,正 逆反应速率均增加,但是增加后的速率仍然相等,所以平衡不发生移 动。
(2)v(正)增大,平衡不一定向正反应方向。只有 v(正)>v(逆)时,才 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最终结果只能“减弱” 条件的改变,但不能“消除”改变。
知识点二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知识清单
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不发生移动。 (3)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之一,平衡 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问题思考 (1)向含有 2 mol SO2 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 2SO2(g)+O2(g)
2SO3(g),充分反应后生成 SO3 的物质的量___<_____2 mol(填 “<”、“>”或“=”,下同),SO2 的物质的量___>_____0 mol,转化率 ____<____100%。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固体生成物,v 正加快( × ) (2)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 SO2 的转化 率( √ ) (3)对于 N2(g)+3H2(g) 2NH3(g)反应达到的平衡,在恒温恒容 下通入 Ne,气体压强增大,而平衡不移动( √ ) (4)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 )
态即反应就停止了( × ) (4)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N2 和 3 mol H2 充分反
应,达到平衡时 N2、H2、NH3 三者共存( √ ) (5)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 × )
(6)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 达到的限度( √ )
(7)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改变( √ )
(3)表示方法:在化学方程式中用“ ”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建立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 器中。反应过程如下:
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2)特征
【方法归纳】 (1)可逆反应不等同于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包括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2.问题思考 (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会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此时放热反 应方向的反应速率会减小吗? 不会。因为升高温度 v 吸和 v 放均增大,但二者增大的程度不同,v 吸增 大的程度大于 v 放增大的程度,故 v 吸和 v 放不再相等,v 吸>v 放,原平衡 被破坏,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直至建立新的平衡;降温则相反。
(2)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可以从正反应方向建立,也可以从逆反应 方向建立。
(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 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 定相等。
(4)化学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但不一定相等。
自测诊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H2+O2 点燃,2H2O 和 2H2O 电解,2H2+O2↑是可逆反应( × ) (2)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 (3)当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反应限度时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
(4)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起来, 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 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只会使其他 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而本身的转化率会降低。
(5)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 影响。
自测诊断
考纲解读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 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命题探究 本讲的主要考查内容有: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 (2)对化学平衡移动中相关量的变化分析。 预计 2017 年高考既会保持对传统知识点的考查,如化学平衡状态 的判断,有关平衡的计算等;又会适当增加对新增知识点的考查。复 习备考时多注重以下两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勒夏特列原理 在其他平衡体系中的应用等。
(2)对可逆反应 N2+3H2 2NH3,若某一时刻,v 正(N2)=v 逆(NH3)。 此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应向哪个方向 进行? 不是平衡状态;因为对于同一反应用不同反应物表示反应速率的,反 应速率与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v 正(N2)=v 逆(NH3)
时,v正1N2>v逆N2 H3,正、逆反应速率并不相等,而是正反应速率大 于逆反应速率,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①增加 C,平衡_不__移__动___,c(CO)___不__变___。 ② 减 小 密 闭 容 器 体 积 , 保 持 温 度 不 变 , 则 平 衡向__逆__反__应__方__向 _ ,移动 c(CO2)__增__大____。 ③通入 N2,保持密闭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则平衡__不__移__动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