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胺碘酮 静脉炎 诉讼

胺碘酮 静脉炎 诉讼

胺碘酮静脉炎诉讼
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该药是一个良好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使用中容易发生静脉炎,胺碘酮导致静脉炎有下面几种原因:
静脉输液系统维护不当使用时常在浅静脉处单路输液连接微泵,因微量泵注射时药物浓度较高,使静脉炎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另外微量泵虽有阻塞报警功能,但需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报警,过分依赖报警系统,则回血与药液外渗不能及时发现。

药物因素盐酸胺碘酮pH值偏酸,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

该药有交叉过敏反应,对碘过敏者可能过敏,能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该作用,故易造成穿刺处皮肤皮疹、出血及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发生胺碘酮导致静脉炎。

穿刺技术原因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致静脉损伤易引起外渗;其次是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壁,穿刺后也可见回血,护士误认为穿刺成功,导致输注过程中药液外渗;另外拔针时按压不当也可造成药液外渗,因为静脉穿刺时,皮肤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不在同一点上,如按压皮肤穿刺点,易造成胺碘酮沿血管壁针道外渗。

胺碘酮导致静脉炎的原因还有穿刺部位选择不当长期卧床以及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水肿的患者,如在下肢等远心端的部位输液,外周静脉压升高,易使药液顺着针孔外渗;其次与下肢静脉解剖特点有关,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易形成静脉炎。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使用过程中不同浓度及给药途径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方法:将30例使用胺碘酮患者进行对照比较,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浅静脉组与深静脉组不同给药途径及浓度发生静脉炎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胺碘酮注射液直接经外周静脉给药会引起静脉炎,24h总量一般不超过1 200mg,通常剂量为600~800mg。

【关键词】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炎;原因【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95-01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为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对预防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复发性心房扑动、房颤、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以及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均高度有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制止的难治性心律失常,对预激综合征伴发的顽固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作为首选药物。

我科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多数患者出现外周静脉发生静脉炎或局部炎性反应,为使胺碘酮注射液使用更安全有效,我们将30例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患者对不同途径及浓度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30例患者均为我科2006年10~12月住院患者,男28例,女2例,年龄36~70岁,平均59.8岁;预激伴房颤5例,快速房颤17例,恶性心失常8例。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胺碘酮药物治疗,实验组胺碘酮注射液采用深静脉穿刺并10~20mg/(kg·d)和1.2mg/(kg·d)剂量给药。

1.3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两组不同给药途径及浓度采用χ2检验。

2讨论①胺碘酮注射液直接经外周静脉给药易引起浅表静脉炎,因此应采用深静脉给药途径。

②患者局部皮肤红、肿并周围血管出现静脉炎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如出现静脉炎的血管用硫酸镁湿敷。

③为防止深静脉穿刺处周围发炎、化脓,每天定期在无菌操作下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并及时更换贴膜。

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时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时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20 0 7年 6月 ~ 0 8年 1 20 0月 . 我 们 C U病 房 有 6 C 7例 心 律 失 常 患 者 静 脉 使 用 胺 碘 酮 时 . 生 静 脉 炎 . 分 析 报 道 如 发 现
下 :
[ 章编 号】1 7 — 7 1 2 0 ) 3 a 一 7 — 1 文 6 4 4 2 (0 9 0 ( ) 0 0 0
22没 有 严 格 执 行 无 菌 技 术 .

对红 、 、 症 状 较 轻 的 患者 可 用 02 %洁 尔碘 棉 球 擦 肿 硬 .5 拭 局 部皮 肤每 天 3次 , 症状 会 自动缓 解 。 对症 状较 重 的患者 , 单 用 5 %的硫 酸 镁湿 热 敷 , 用 其 高渗 作 用 , 进 局部 组 织 0 利 促 水 肿 消退 : 酸镁 和 甘油配 成甘 油硫 酸镁 乳 剂持 续治 疗外 周 硫 静 脉 炎疗 效好 . 治愈 时间较 单用 硫酸 镁 明显缩 短同, 铃薯 有 马 消炎 、 活血化瘀 、 消肿 止痛 的作 用 , 马 铃薯 可 以治疗胺 碘 酮 用 所 致 的静 脉炎[ 4 1 。用 如意金 黄散 外敷 , 用宽 胶布 固定 , 中药 如 意金 黄 散有 清 热解 毒 、 消肿 的 功效 7 且早 期 应 用效 果 更 活 -, 1
皮受 损 、 静脉 压增 高 等等 , 使药 液外 渗 。 致
3护 理 措 施 31减 少 引 起 静 脉 炎 的 不 良 因素 .
1临 床 资 料
严格 无菌 操作 , 守技 术规 范 , 遵 以防造 成污染 。 多选择 上 肢血 管 , 尽量 选 用较 粗 、 弹性 好 的血管 穿刺 。 短静 脉用 药时 缩 间尽 早给 口服 药 。避 免 反复 多次 穿刺 , 确定 穿刺 成功 输入 通 畅后 才能 继续 给药 。输 液过 程 中加强 巡视 , 注意 观察 局部 如 有药 液外 渗 、 红肿 等 异常情 况及 时处 理 。

小度写范文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及护理对策模板

小度写范文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及护理对策模板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及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132-01 【摘要】目的针对胺碘酮注射液对组织和血管的影响,改变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为专业化血管评估的程序化输液,更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血管。

【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护理胺碘酮是以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主,兼具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且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的药物作用强大,但副作用也较大,若使用或护理不当,可致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低血压、静脉炎等副作用,轻者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或呈红色条索状或树枝样改变,严重者可出现静脉硬结无弹性伴压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针对以上现象,在护理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大大减少了胺碘酮注射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2009年3月1日至2011年9月患者35例,均为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男22例,女13例,年龄26~94岁,参照中华护理学会组织翻译的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2003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其中Ⅰ级24例,Ⅱ级7例。

Ⅲ级4例,均为意识清醒能主动配合的病人,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明显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2原因分析2.1 【备1】药物因素:盐酸胺碘酮pH值偏酸,对局部血管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故易造成穿刺处出血及静脉炎的发生。

[1] 2.2 穿刺部位选择不当(1)选择过于细小的静脉,该酸性药液对细小静脉刺激性较大,增加了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

(2)选择的静脉脆性较大、弹性差、有结节性瘢痕或者所选择的静脉在短时间内曾反复穿刺过,易导致药液渗出。

(3)长期卧床以及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水肿的患者,易使药液顺着针孔外渗;其次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易形成静脉炎。

2.3 穿刺技术原因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壁,导致输注过程中药液外渗。

2.4 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穿刺消毒面积小,皮肤消毒不彻底仍留有污垢。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发表时间:2016-06-21T10:23:35.4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作者:姚正盛彭碧苗[导读]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作为Ⅲ类广谱抗心率失常药的典型代表,临床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

姚正盛彭碧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药剂科福建宁德 355000)【摘要】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作为Ⅲ类广谱抗心率失常药,常用于治疗各种各种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然而临床应用过程中该药所致静脉炎的事件时有发生,笔者结合我院心内科药学监护的实践经验,针对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剖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及临床实践对该药所致静脉炎的应对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该药在临床的正确使用,及静脉炎的防治提供帮助。

【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085-02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作为Ⅲ类广谱抗心率失常药的典型代表,临床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内科,但该药刺激性较强,易引起静脉炎,据有关报道,静脉炎发生率可达8%[1],而高浓度胺碘酮从外周泵入超过48h时静脉炎发生率甚至可高达88.2%[2],此类药物不良事件,不仅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严重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该问题一直困扰着医务工作者,近年来广大医务人员对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该药所致静脉炎的应对措施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结合笔者在我院心内科药学监护的实践经验,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以及静脉炎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常见原因1.1 药物因素溶液PH值是影响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3]。

血液正常PH值为7.35~7.45,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4],引起静脉炎,而药典表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pH2.5~4.0,采用METTLER TOLEDO DELTA 320pH计测得盐酸胺碘酮0.15(法国赛诺非公司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022)+5%GS20ml(青岛华仁药业股分有限公司,产品批号B0701001)混合液的pH值为3.65、胺碘酮0.3+5%GS50ml混合液的pH值为3.69,均明显低于人体正常的pH值,对血管刺的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其有效成分胺碘酮,其所含碘对血管的刺激性很强,静脉用药易引起静脉血管、局部皮肤组织无菌性炎症反应,发生静脉炎,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沿穿刺静脉近端呈红色条索状或树枝样改变,这可能是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高浓度胺碘酮(6mg/ml)静脉泵入也是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重要原因[2]。

胺碘酮致静脉炎42例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胺碘酮致静脉炎42例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外 渗 和 静脉 炎 的发 生 _ 。 5 J 3 2 调 节 输 注浓 度 、H 值 . p 据文 献 报 道 , 脉 滴 注 胺 碘 酮 浓 静
本 组 均 为 反 复 发作 室 速 或 室 颤 的 患 者 , 中 男 2 其 5例 , 女 1 7例 , 平均 年龄 6 5岁 。胺 碘 酮 持续 静 脉 用 药 时 间 为 6 0d ~1 , 均在用药过程中发 生静脉 炎 , 合 文献 [ ] 符 1 中静 脉 炎 诊 断 标
引发 静 脉 血 管 、 部 组 织 无 菌 性 炎症 。 局 2 2 穿 刺 部 位 选 择 不 当 因 心 力 衰 竭 患者 存 在 不 同程 度 下 .
慢 , 患 者活 动时 血 管 压 力 增 高 , 引 起 管 路 回血 , 理 静 脉 当 易 处
回 血时 , 应根 据 回血 量 多 少 采 用 不 同处 理 方 法 。如 少 量 回血 。 则 将 抽 有 生 理 盐 水 的 注 射 器 接 上 穿 刺 针 头 将 回血 注 入 ; 回 如 血 量大 , 血 至延 长 管 内 , 回 除按 上 述 处 理 外 , 更 换 延 长 管 , 需 避
肢 水 肿 , 上 长 期 卧 床 , 肢 血 流 缓 慢 。 如 在 下 肢 等远 心端 的 加 下 部 位 输 液 , 外 周 静 脉 压 升 高 , 进 药 液 顺 着 针 孔 外 渗 。其 次 使 促
与下 肢 静 脉解 剖特 点 有 关 , 肢 静 脉 有 瓣 膜 , 流 缓 慢 , 物 下 血 药 在 下 肢 静 脉 停 留 时 间 比 上肢 长 , 易形 成静 脉 炎 _ 。 3 ]
维普资讯
・14 ・ 06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志 Mo en o r a o I t rtdT a io a C i s a dWet d i 0 8Ma , 7 7 d r u n l f ne a rd i l hn e n s r Me i n 2 0 r 1 ( ) J g e tn e e n ce

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2010年3月~2011年6月,我们对92例心律失常患者静脉使用胺碘酮,引起静脉炎,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2例,男58例,女34例, 39~83岁。

轻者71例,表现为穿刺点或周围皮肤出现酸、麻、胀、痛等症状,疼痛可自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向远处放射,严重时,烦躁不安;重者21例,表现为穿刺点沿静脉上行5~35cm静脉呈条索状改变,皮肤红、肿痛、炙热感,血管壁增厚,弹性消失,穿刺点以上静脉塌陷,穿刺点可触及硬结。

2原因分析2.1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临床上常用胺碘酮盐酸盐,其pH值偏酸,常将胺碘酮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有资料显示浓度为6mg/ml胺碘酮液体从外周静脉泵入,当泵入时间大于48h时,静脉炎发生率达88. 2%[1]。

2.2选择血管不当:选择上肢外周静脉过于细小或选择下肢静脉应用此药,由于该酸性溶液对细小静脉刺激性较大易引发静脉炎;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而形成静脉炎。

选择的静脉脆性大、弹性差、有结节性瘢痕,或者所选择的静脉在短时间内曾反复多次穿刺过,虽然穿刺成功,却很容易渗出,导致药液外渗。

2.3穿刺技术不熟练:技术不熟练,造成多次穿刺;再次穿刺时,选择的部位距离上一次穿刺部位太近。

2.4针头位置固定不当:针头中途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使药物外溢;针尖接触到血管壁,使局部受针尖的刺激和针眼所渗出高浓度药物长时间的刺激,会引起静脉痉挛、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静脉炎。

2.5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巡视观察时未及时发现问题,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

患者穿刺部位出现局部疼痛、渗出、发红等症状时未及时处理。

3护理对策3.1心理护理:在治疗前向患者做好必要的知识教育,取得其主动配合,树立患者的信心,减轻患者对毒副作用的恐惧心理,指导患者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积极配合,减少肢体活动。

静脉注射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静脉注射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静脉注射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探讨减少及减轻静脉炎的预防护理对策。

方法从使用的药物浓度、给药持续时间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发生静脉炎后积极对症处理。

结果 20倒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中15例(75%)为药物因素引起;2例(10%)为护理人员因素引起;3例(15%)为患者因素引起。

结论胺碘酮所致静脉炎药物因素为主要因素,输注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护理对策胺碘酮作为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对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时取得的疗效满意,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内科。

但胺碘酮针剂对血管刺激性较强,轻者易引起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重者静脉血管条索状改变伴剧痛,甚至血管周围皮肤结节状硬结、局部组织坏死,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即使无药液外渗,也可引起上述症状。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如不及时发现与处理,将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加重病情[1]。

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8月使用胺碘酮外周静脉滴注后致静脉炎患者20例,分析其发生原因,积极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后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52~89岁,均为静脉滴注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

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静脉炎的判断标准[2]。

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2方法:分析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8月使用胺碘酮外周静脉滴注后致静脉炎20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从使用的药物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 是否使用升压药等因素 , 分析其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
1 - 3 静 脉炎 判 断标 准 根 据 美 国静 脉 输 液 护 理 学 会 ( I N S ) 判 断 静 脉 炎 的标 准 : 0 级 没有症状 ; 1 级 穿刺 点 疼 痛 、 红和肿 , 静 脉 无条 索 状 改 变 , 未 触 及 硬 结; 2 级 穿 刺 点疼 痛 、 红肿 , 静 脉 无 条 索 状 改变 , 未 触 及硬 结 ; 3 级 输 工作 单 位 : 2 2 6 0 0 1 南通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2 4 南 通 大 学 附属 医 院C C U 2 . 2 . 3 不 同穿 刺 部 位 、 给药方式 、 输 液 器具 、 是否使用 升压药 、 是 否 同 时使 用 多种 药 物 患者 静 脉 炎发 生 情况 比较 , 见 表3 ~ 表7 。
液部位疼痛 , 伴有发 红和/ 或水肿 , 静脉有 条索状改变 , 可触及硬 结; 4 级输液部位疼痛 , 伴有发红和/ 或水肿 , 可触摸 到条索状 的静 脉> 2 . 5 4 c m, 有脓液渗出。
1 . 4 统 计 学 方 法
先对 相 关 因素 进 行 单 因素 分 析 , 计 数资 料 比较 采用 x 2 检验 , 计 量 资 料 比较 采 用t 检 验 或方 差 分 析 。 采用 L o g i s t i c 多元 回归 分 析影 响 静 脉 炎发 生 的 主要 因素 , 以P < 0 . 0 5 为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选择2 0 1 0 年7 月~ 2 0 1 2 年3 月 南 通 大学 附 属 医 院 C C U 住院的1 0 1
例使用胺碘酮治疗患者进行调查研究 ,统计分析静脉炎的发生情
况。 其 中男 6 7 例, 女3 4 例。 年龄 1 7 ~ 8 9 岁, 平均 ( 6 4 . 8 + _ 1 5 . 6 ) 岁。 心肌 病1 5 例, 心律失常3 5 例, 冠 心病 4 3 例, 心衰4 例, 风 湿 性瓣 膜 病 1 例, 心源 性 晕 厥2 例, 肺 源性 心 脏病 1 例。
陈志芳: 女, 大专 , 主管护师
2 . 3 以是否发生静脉炎为应变量 , 以患者性别 、 穿刺部位 、 给药方
2 . 2 . 1 发生静 脉炎 患者 年龄 、 胺碘 酮浓 度 、 给药 速度 等 指标 与没 有发 生静 脉炎 患者相 比, 差异 无统计 学意 义( o 0 5 ) , 具 体结果见 表 1 。 表 1 有无 发 生静脉 炎 患者 年龄 、 胺碘 酮 浓度 、 给药 速 度 比较 )
盐酸胺碘酮是一种有效抗心律失常药物 , 胺碘 酮静 脉注射起 效快 , 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 心肌病 、 心功能衰竭等并发顽 固性 室速 和室颤 的治疗 , 可有 效降低死亡率_ 1 ] 。 但 因胺碘酮p H 值偏酸
性, 对血管刺激性大 , 临 床使 用 易 引 起 静 脉炎 , 表 现 为 穿刺 局 部 沿 血管走 向红 、 肿、 热、 痛和条索状改 变 , 严 重 者 甚 至 引起 周 围组 织 坏死口 , 不仅影 响治疗效果 , 而 且 增 加 患 者痛 苦 。 目前 许 多 文 献 报 道 胺 碘 酮 所致 静脉 炎 的原 因 , 虽 然 与 药物 因素 、 给药浓度 、 输 注持
2 结 果
续 时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穿刺部位 的选择 以及穿刺技术 有关 , 但均未作详尽 的分 析, 仅案例报道[ 3 - 5 ] 。 本研究分析引起静脉炎的相关 因素 , 为选择合
适 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选择 本 院 C C U 2 0 1 0 年7 月 至2 0 1 2 年3 月 使 用 胺 碘 酮 注射 患 者 1 0 1 例, 其 中有 2 6 例发 生 了静 脉 炎 , 对 其 影 响 因素 进行 分 析 , 现 报 道如 下 。
1 . 2 方 法
整 理 病历 资料 , 登 记 静 脉 炎 发生 率 、 性别 、 年龄 、 穿刺部位 、 给 药速度 、 胺碘酮浓度 、 输液器具 、 给 药方 式 、 是 否 同时 使 用 多 种 药
2 . 2 . 2 不 同性 别 胺碘 酮 所 致静 脉 炎 发生 情 况 比较 , 见表2 。 表 2 不 同性别胺碘酮 所致静脉 炎发生情 况比较 例
结论
本研 究未能明确胺碘 酮所致静 脉炎的可靠因素, 仍需进一步的研 究。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4 ) 0 4 — 0 1 3 1 - 0 2
关键词 : 胺碘酮 ; 静脉 炎; 影 响 因素
中图 分 类号 : R 4 7 1
当代 护士 2 0 1 4 年0 4 月 下 旬 刊
. 1 3 1 .
胺碘酮所致静脉 炎的影 响因素分 析
陈志 芳 吴
摘要 目的

钱 红 继 缪 爱凤 陈丽 华
将 选用胺碘 酮进 行治疗的1 0 1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 象, 对其住 院资料进行分 胺碘 酮所致静脉 炎的发 生与以上因素均无明确的 关系。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 料
2 . 1 静脉炎发生情况
本组 1 0 1 例 患者中发生静脉炎2 6 例, 发生
率为2 5 . 7 %, 其 中1 级静脉炎 1 7 例, 2 级静脉炎6 例, 3 级静脉炎3 例。 2 . 2 影响胺碘 酮所致静脉炎发生因素 的单因素分析
探讨使 用胺碘 酮致静脉 炎的影响 因素。 方法
析, 以是否发生静脉 炎为 因变量 , 性别 、 年龄 、 穿刺部位 、 给 药速度 、 胺碘酮浓度 、 输液 器具 、 给 药方式 、 是 否 同时使 用 多种 药物 、 是否使 用升 压药为 自变量 , 采用L o g i s t i c 多元回 归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影响 因素。 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