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
胺碘酮致静脉炎课件

无菌技术
注意无菌操作,一次性皮针穿刺时, 应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消毒,范 围直径5 cm;留置针穿刺时,消 毒范围要达到8 cm。留置针一般 使用透明胶固定,局部皮肤汗液 蒸发不出,因此要及时更换服帖, 以2 d更换一次为宜。
胺碘酮致静脉炎
血管对药物敏感
盐酸胺碘酮pH值偏酸,酸性溶液对外周血 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 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
胺碘酮注射液ph值为2.5~4.0,呈偏酸性,应溶于 5%葡萄糖注射液中。
药物稀释不足、液体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 过高,都会致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透性增加,药 物容易渗入皮下间隙。引起静脉细血管痉挛,局部 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
胺碘酮致静脉炎
认知程度
患者
用胺碘酮前向患者介绍其作用与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及发生渗漏的危险因素及后果,以 取得患者配合,增强患者的防护意识,减少 肢体活动以防止药液外渗。
指导患者自我观察, 输液时局部有疼痛、肿 胀时, 立即向护士汇报, 以尽早发现药物外渗, 及时处理。注意输液肢体的活动, 尽量减少就 餐、大小便等躯体移动, 避免针头移位; 输液 肢体勿被压迫, 以免影响血液回流, 造成药物 外渗。
胺碘酮致静脉炎
认知程度
护士
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要让每一位护士认识到胺碘 酮注射液的特殊性,如果维护不当可能给患者造成 极大痛苦。严格床前交接班制度,及时巡视病房。 重视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周围皮肤情况, 要注意针头固定是否牢固、是否有移位、脱出或穿 出血管造成药物外渗等问题;注意观察沿静脉走行 是否有红、肿、热、痛及条索、硬结,回血是否良 好等。一旦发现有发生静脉炎的苗头,应立即停止 输液,用生理盐水快速滴注,以稀释静脉内的药物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用药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护理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用药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护理张晓;刘燕子;金红斌【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7(037)010【摘要】目的分析预防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用药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温岭市中医院150例心率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输液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于患者进行输注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注意观察患者局部反应,控制药液浓度,外敷土豆片.结果经过对应的护理措施后,实验组中静脉炎发生率为16.0%,显著低于对照组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Ⅰ度静脉炎发生例数为8例,所占比例为66.67%,对照组中,Ⅰ度静脉炎发生例数为7例,所占比例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Ⅱ度静脉炎发生例为4例,所占比例为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Ⅱ度静脉炎19例(5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率失常进行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用药的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治疗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提高疗效.%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nursing measures of phlebitis caused by vein medication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Methods 150 arrhythmias patien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Wenling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ansfusion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saline irrigation before and after transfusion, observed the local reaction of patients, and controlled the concentration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 ofpotato chips. Results After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ccounting for 46.7%. 35 cases of phlebitis occurr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6.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46.7%)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I degree phlebitis was 8, and the proportion was 6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7 cases of I degree phlebitis, accounting for 20%,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re were 4 cases of II degree phlebitis, the proportion was 33.33%,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54.28%) of the control group (19 cases of II degree phlebiti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in arrhythmia patients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vein medic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hlebitis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with high safet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总页数】2页(P333-334)【作者】张晓;刘燕子;金红斌【作者单位】温岭市中医院 ICU,浙江温岭 317500;温岭市中医院 ICU,浙江温岭317500;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温岭 317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J], 吴玉芹;赵曙光2.水胶体敷料预防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J], 马宋红;徐英3.静脉滴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对策 [J], 刘晋丽4.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J], 吴玉芹;赵曙光5.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J], 李艳玲;刘兰;冯翠娜;问玲玲;陈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预防静脉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所致静脉炎护理进展

预防静脉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所致静脉炎护理进展摘要:静脉输液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所致的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1】。
不断的总结新技术新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血管活性药物静脉炎护理传统意义上血管活性药物分为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两大类,分别用于升降血压为主,随着药物细胞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危重病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对血管活性药应用范围和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临床上常将此类药物用于改善血压、心脏排出量和微循环。
例如多巴胺、胺碘酮,前列地尔,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硝普钠、钙离子拮抗剂、酚妥拉明、乌拉地尔等【2】。
静脉炎是由于血管内壁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使血管壁发炎,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重者局部静脉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
调查显示:静脉注射的病人近80%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
临床上治疗静脉炎的干预措施有很多,但都是在患者发生静脉炎之后应用【3】。
现综述如下:1中药预防静脉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所致静脉炎1.1醋调金黄散外敷预防静脉炎,金黄散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南星,陈皮,厚朴,苍术,甘草,天花粉碾压过100目筛瓶装瓶用,与适量醋调成糊状沿静脉穿刺向心外走向外敷,至输液结束,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4】。
1.2一贴凉敷贴疗法,一贴凉是由水溶性高分子凝胶配以天然薄荷等纯中药成分精制而成,作用机制是通过水溶性高分子凝胶可快速吸收蒸发,起到消炎,消肿,止痛作用【5】。
1.3马铃薯外敷预防静脉炎,唐霞珠研究表明用新鲜的,无发芽的马铃薯外敷可有效地降低如前列地尔静脉炎的发生率【6】。
1.4中药湿敷【7】,用红花25个,当归20,赤芍20g,紫草15g,蜈蚣2条,将上述药物用浓度75%的酒精500ml加以炮制,然后用纱布浸泡在药液中,并将其直接湿敷在距离注射部位上方近心端2-5cm处(以纱布不滴药液为宜),最后用胶布固定,并用保鲜膜覆盖,可有效的降低血管活性药物胺碘酮的静脉炎发生率。
微量泵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6 3 8 ・
CHI NE S E GENERAI P RA( : T1 CE NURS I NG M a r c h 2 O l 3 Vo l _ 1 1 NO . 3 A
微 量 泵 静 脉 注 射 盐 酸 胺 碘 酮 引 起 静 脉 炎 的 预 防及 处 理
3 盐 酸 胺 碘 酮 药 液 外渗 后 的 处 理
1 . 1 一 般 资 料 2 0 1 1 年 1 0月 2 0 1 2年 1 0月 我 科 对 住 院 病 人 使用微量泵静脉注 射胺 碘酮 6 7例 , 男4 1例 , 女 2 6例 ; 年龄 4 6
岁~8 O岁 , 平均 6 5岁 。
文章 编 号 : 1 6 7 4—4 7 4 8 ( 2 0 1 3 ) 0 3 A一 0 6 3 8—0 2
盐 酸 胺 碘 酮 作 为第 Ⅲ代 抗 心 律 失 常 药 物 , 对 预 防 致 命 性 室 性心动 过速、 复发性心房 扑动 、 心房颤 动、 阵 发 性 室 上 心 动 过 速 以及 预 激 综 合 征 伴 发 的快 速 性 心律 失 常 均 高 度 有 效 , 具有安 全、 有效 、 给药方便等特点 , 在 临床 上 广 泛应 用 。盐 酸 胺 碘 酮 p H 为 2 . 5 ~4 . 0 , 偏酸, 酸性 溶液对外 周血管刺激 性大 , 易损伤血 管 内 皮 细胞 , 容易 引发静 脉血 管 、 局 部 组 织 无 菌 性 炎 症 。有 资 料 显 示, 浓度为 6 mg / m1 胺碘酮从外 周血 管静脉 泵人 , 泵 人 时 间 > 4 8 h时 静 脉 炎 发 生 率 达 8 8 . 2 L l J 。多 为 局 部 红 肿 、 胀痛、 静 脉 条索状改 变 , 甚至 出现水 疱 、 破溃 、 坏死, 给 病 人 造 成 痛 苦 和 恐 惧, 也 给 护 理 工 作 带 来 困难 。2 0 1 1 年 1 0月 一 一 2 0 1 2年 1 O月 我 科 6 7例 病 人 应 用 微 量 泵 静 脉 注 射 胺 碘 酮 , 经 采 取 积 极 的 静 脉 炎 预 防和处理 , 无 一 例 发 生 严 重 静 脉 炎 。 现报 告 如 下 。
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直接经外周静脉给药易发生浅表静脉炎[1],它主要用于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其属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又兼备二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特性和作用[2],但其PH值偏低,呈酸性,对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而引起静脉炎。
随着临床静脉使用胺碘酮日趋增多,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1 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原因1.1 药物浓度大,时间长血液中的正常PH值为7.4,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物无论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3],引起静脉炎。
临床常用的胺碘酮注射液的PH值偏低,呈酸性,若配伍后偏离其PH值范围,则可能产生混浊、沉淀或加速分解[4],引起静脉炎。
1.2 血管选择不当选择较细弹性欠佳的上肢浅静脉血管,由于胺碘酮的酸性刺激引发静脉炎;选择下肢静脉穿刺,由于下肢静脉的静脉瓣多,血液回流速度慢,从而增加了药液与血管的接触时间,引发静脉炎。
1.3 穿刺不熟悉,固定不牢固心律失常患者多为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血管通透性增加,不易固定,反复穿刺致使血管损伤,针头固定不牢固而脱出血管外,均可导致静脉痉挛、充血、水肿,导致静脉炎。
1.4 巡视不及时,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在患者输注胺碘酮时,应做好交接班,输注过程中要勤巡视,认真听取患者主诉,提高护理人员认识,增强自身责任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告知在输注胺碘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学会自我观察,尽量减少穿刺肢体活动幅度,以防药液外渗而导致静脉炎;嘱患者及家属不能擅自调节输液泵的按纽,注射部位有胀痛等感觉时要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嘱患者穿宽松衣服,避免手部屈曲,防止局部血管受压,以降低静脉炎及渗漏发生率。
2 预防2.1 调节输注的浓度、PH值、控制给药的持续时间[5]在使用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的过程中,掌握好其给药浓度和给药的持续时间至关重要。
胺碘酮输注又发静脉炎!19种处理方法任你选

胺碘酮输注又发静脉炎!19种处理方法任你选你知道几种处理方法?案例分享近日,笔者接到某病区护士长电话,咨询胺碘酮输注后手背出现了红肿该如何处理。
经了解,患者为老年女性,右侧手背出现红肿后,改为左手背静脉继续输液。
因老年痴呆、肢体躁动,两上肢用了约束带约束。
从左手背静脉可见,属于细而浅的那一种。
按INS标准,属于3级静脉炎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
后采用“三黄软膏+水胶体透明贴”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处理方法及效果追踪介绍如下。
物品准备三黄软膏,碘伏棉签,无菌纱布一块,一次性PE手套一个,胶布。
碘伏消毒皮肤后待干;用无菌干棉签蘸取三黄软膏涂在手背肿胀处;取无菌纱布覆盖其上,外套一次性PE手套固定(减少水分蒸发);患侧肢体下垫软枕以抬高肢体。
后续处理2019-10-01: 24小时后揭开敷料,可见手背肿胀较前消退。
用温水清洗后,按上述方法继续换药一次。
2019-10-02:去除敷料,用温水清洗,待干,改用水胶体透明贴贴敷。
2019-10-04:揭去水胶体透明贴后,患侧手背肿胀已愈合。
见下图↓该病区备有三黄软膏,但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没有相关经验,从后期评估中可见有一定效果。
据说明书记载,胺碘酮经外周静脉输注时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的风险,关于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治疗方法有较多临床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实践中不妨就地取材,选择方便、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进行处理。
就地取材19种静脉炎处理方法一旦局部出现红肿或疼痛,首先应立即停止输注胺碘酮,用氯化钠注射液快速滴注,以稀释静脉内药物浓度。
然后根据所在医院的资源,就地取材,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处理。
1.水胶体透明贴:水胶体能促进水肿、瘀血吸收,保护血管,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可代替3M透明贴在静脉穿刺成功后覆盖穿刺部位及留置针针翼上,每4天更换1次。
2.软聚硅酮泡沫吸收敷料:可有效吸收和保留渗液、维持潮湿的伤口环境,并可以封闭伤口边缘,防止渗液溢至周围皮肤表面,尤其适用于严重的静脉炎。
外周静脉使用胺碘酮,这些你都做到了吗?

外周静脉使用胺碘酮,这些你都做到了吗?心律失常是临床心血管中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如治疗不及时则容易造成病情加重,引发死亡;其发病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者窦房结以外有激动发生,造成在激动的传导缓慢。
胺碘酮是临床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具有起效快,治疗效果好等特点,但由于其需要长期持续的静脉给药,静脉炎发生风险较高。
在工作中如何避免静脉炎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呢?胺碘酮说明书中指出:胺碘酮注射液用于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超过3m g/m l 时,会增加外周静脉炎的发生,如果浓度在2.5m g/m l以下,出现上述情况较少,如需静脉滴注超过1小时,胺碘酮的浓度不超过2m g/m l,除非使用中心静脉导管。
配置要求:仅用等渗5%葡萄糖溶液配置,不要向输液器,注射器中加以任何其他制剂。
在应用PV C材料或器材时,胺碘酮溶液可使酞酸二乙酯(DE H P)释放到溶液中,为了减少病人接触DE H P,建议应用不含DE H P的PV C或玻璃器具,与应用前临时配制和稀释胺碘酮注射溶液。
一.穿刺部位及输液工具的选择1.1以《胺碘酮指南》为依据,中心静脉穿刺首选,外周选用前臂近肘部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较好。
应避开肌腱、韧带、关节处穿刺。
上臂的外周浅静脉管腔小,酸性的胺碘酮容易损伤管壁形成静脉刺激;下肢静脉有静脉瓣,血流缓慢,药物在血管停留时长,更容易有静脉炎的发生。
1.2操作前应充分评估患者血管情况,留置针应由受过训练、操作熟练的护士按标准方法进行穿刺,建立2条静脉通道以便更换。
沿血管走行的上方预防性的使用水胶体敷料。
1.3连续输注胺碘酮时,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在同一静脉输注,每4小时更换1次注射部位,执行《输液标准》中关于冲封管的规定,更换使用静脉时,对静脉留置针用5%葡萄糖20ml脉冲冲管,再以0.9%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封管时固定夹近心端夹闭,减少局部残留药液对血管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保证用药的及时性,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静脉输注胺碘酮注射液所致局部静脉炎护理措施

静脉输注胺碘酮注射液所致局部静脉炎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静脉注射胺碘酮所致局部静脉炎的效果。
方法:取60例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患者,分2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症状消失等均优(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用药安全性高,能减少静脉炎产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静脉输注;胺碘酮;静脉炎;护理胺碘酮主治心律失常疾病,在心房颤动中起到重要改善作用。
但静脉输注胺碘酮药物期间,极易出现局部静脉炎情况,主要表现为硬结、烧热等现象[1];不仅影响治疗进展,还会增加患者痛苦,所以护理干预极为重要,可以直接影响效果及预后[2]。
对此,本文用综合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时间:2020年2月-2021年9月,选60例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患者,奇偶数分2组,各30例。
对照组14例女、16例男,年龄22~70岁,平均(47.85±2.69)岁;观察组13例女、17例男,年龄20~68岁,平均(47.55±2.68)岁;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内容:输注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组织,预防感染;输注过程中要加强滴速控制,避免速度过快影响药效。
同时强化环境管理,定时清洁、消毒,注意皮肤检查,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处理,减少静脉炎发生。
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内容:①用药前: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管径比较粗的血管进行穿刺,减少胺碘酮刺激性;可以(选择深静脉)或(两个部位留置静脉针换成注射),并在穿刺部位(贴上)特殊(水胶体敷料),发挥预防效果。
尽量把药物浓度稀释到最低,避免高浓度对静脉造成刺激。
②用药中: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预防药物渗出,做好交接工作,定期巡视,主动询问患者感受,检查(穿刺点的皮肤状态),若穿刺皮肤无变化,则用专用封管液或者下次换一部位输注),自然吸收,禁用热水热敷);若出现皮肤发红情况,用硫酸镁湿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
汤小秋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系列护理措施预防胺碘酮(可达龙)静脉治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
[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20例恶性心律失常使用可达龙治疗的病人,对其采用一系列护理措施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结果]可达龙静脉治疗时静脉炎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结论]一系列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可达龙静脉用药所致静脉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静脉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7.020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9C-2522-02
胺磺酮(可达龙)在心血管内科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反复发作及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恶性心律失常,并证实其能取得很好的疗效[1]。
但其静脉用药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从而又增添了病人的身心痛苦,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或杜绝静脉炎的发生让病人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不额外的增加痛苦,使病人身心全面健康,使住院满意度提高。
为此,我科2010年5月—2012年5月对120例恶性心律失常使用可达龙治疗的病人,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预防静脉炎。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120例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男72例,女48例;年龄34岁~72岁,平均53.6岁;快速性心房颤动者42例,频发室性早搏者54例,心肌梗死后并发室性早搏者16例,室性心动过速者8例。
1.2 方法
1.2.1 准备
1.2.1.1 护士自身方面 ①护士应有计划的使用静脉,穿刺技术熟练,避免反复穿刺而增加血管壁的损伤。
②无菌操作,棉签
蘸消毒液不宜过多,以湿透棉花头端一半为宜,剩下部分让其自动浸润。
静脉穿刺处皮肤消毒应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螺旋状消毒两次,直径8cm~10cm。
1.2.1.2 治疗用物方面 ①选择型号为20号~22号的小号BD留置针,并保证针尖锐利,以减少穿刺针过粗造成的血管机械性损伤。
②严格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期及使用浓度:我院近年来使用小包装的消毒液———爱尔碘,每瓶60mL,并要求其开瓶启用的有效期为一周。
③使用小包装的一次性棉签,在有效期内,打开棉签时开口不宜过大,能取出即可,用后即时封口,避免污染,且开包后应在短期内用完。
④选择精密输液器,以高效滤除输入液体中的微粒。
1.2.1.3 环境方面 静脉穿刺时避免室内打扫、铺床等操作,适当控制探视人员。
操作:①选择合适的静脉。
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开靠近关节、疤痕、受伤及感染的静脉,避免下肢静脉输注,其与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及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静脉长等易致静脉炎的解剖特点有关。
条件许可的话,可经中心静脉输注。
②采用专用输液通道,避免与其他药物同用一静脉通道。
③穿刺成功后先给予0.9%氯化钠10mL~20mL冲管,确定针头在血管内且通畅时,再连接可达龙稀释液点滴。
④根据医嘱正确配置药物,保证剂量准确,遵医嘱使用输液泵或微量泵控制药物滴速,减少因手法控制不佳所致的冲击式输注,而增加静脉炎的发生。
⑤预防性给予50%硫酸镁湿敷。
具体操作为:可达龙开始静脉泵注后,将50%硫酸镁湿纱布贴敷于穿刺静脉上方,纱布不可过湿,以不滴水为宜;然后在纱布上方加盖一层保鲜膜,使其妥善固定。
此法既避免湿纱布污染被褥,又可保持纱布持久潮湿,而发挥疗效。
冬季湿敷时,为减少湿敷所造成的寒冷不适,可将湿纱进行加温,温度以不超过皮肤温度为宜。
每次湿敷时间为6h~8h。
⑥留置针使用时间为24h。
临床实践发现静脉使用可达龙24h后发生静脉炎的几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所以24h拔针更换部位重新选择血管,如果不足24h,病人主诉有灼痛或局部发红现象,应及时拔针,拔针前需注射0.9%氯化钠10mL~20mL冲管,拔针后继续予以湿敷1d~2d。
⑦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⑧健康教育,使用前加强教育,告知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如告知病人输液时应穿宽松的衣服,尽可能减少移动穿刺肢体,避免穿刺肢体用力活动,防止药物外渗;嘱病人及家属不能擅自调节输液泵的按钮;注射部位有胀感等异常感觉应立即告知护士。
2 结果
24h内发生穿刺静脉局部疼痛的5例,局部发红的2例,较以往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
3 讨论
可达龙用于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其疗效显著。
然而该药属于刺激性强的药物,其药物有效成分中的碘对血管的刺激性大。
静脉用药易引起相应部位皮肤血管炎,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炎症性渗出,一些活化因子(如5羟色胺等)游离至组织间隙,刺激末梢神经,造成局部疼痛、红斑、水肿、坏死、渗出、炎症、静脉炎及蜂窝组织炎。
另外可达龙又为酸性药物,静脉注射可引起血浆pH值改变。
血浆正常的pH值为7.35~7.45,超过此范围,无论是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及正常功能,从而发生静脉炎[3]。
因此护理人员在使用可达龙静脉注射时,应熟知药物的特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非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或非药物性因素加剧药物性静脉炎的进展速度及其发生率。
同时有针对性的选用50%硫酸镁湿敷预防静脉炎。
50%硫酸镁因其高渗作用能促使组织水肿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Mg2+、SO42-均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可以透过皮肤渗入皮下组织及血管。
Mg2+可使血管扩张,局部血流加速,促进渗液吸收,同时可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起到止痛作用[4]。
而且此操作方便,价格便宜。
所以应在静脉使用可达龙的过程中综合应用各种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静脉炎的发生,使可达龙在治疗时能彰显自身的疗效,又不增加病人的生理心理痛苦,又提高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云,袁琳,王静.联合硫酸镁治疗静脉炎的临床现状[J].现代护理,2006,12(18):1687-1688.
[2] 魏艳,王月平.金黄散与硫酸镁外敷治疗可达龙致静脉炎的疗效比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61.
[3] 程智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6):432.
[4] 刘昌江,曹乃美.马铃薯外敷与硫酸镁湿敷治疗甘露醇外渗的疗效比较[J].护理研究,2004,18(7A):1289.
作者简介 汤小秋,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25200,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2-06-18)
(本文编辑郭海瑞)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监测及护理
刘艳华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监测及护理。
[方法]选取26例进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的颅内动脉狭窄病人,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所有病人术中置入支架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后均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原狭窄部位管腔扩张,血流通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达100%。
[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熟练细致的手术操作,正确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监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7.021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9C-2523-02
颅内动脉狭窄多数由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层组织变性、钙化,管腔内继发血栓,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造成脑缺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1]。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可有效地预防脑缺血发作及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脑梗死[2],改善脑供血,提高生命质量。
我科于2011年6月—2011年12月,对26例颅内动脉狭窄病人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6例病人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62岁~76岁;脑梗死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4例;伴随疾病:高血压病8例,高脂血症12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4例;这些病人都有反复发作的与血管狭窄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经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后仍有短暂性脑缺血或脑卒中发作。
26例均经脑动脉血管造影(DSA)证实: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基底动脉狭窄5例,
·
3
2
5
2
·
全科护理2012年9月第10卷第9期下旬版(总第2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