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详细版.ppt

合集下载

静脉炎ppt课件

静脉炎ppt课件





严格无菌操作 减慢输液速度 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加大溶液稀释量 充分稀释血液(水化) 溶液酸碱度合理 合理选择输液工具
43
44
14
KUWAHARA等:兔耳试验比较不同PH值的药液输注后静脉炎的发 生率
PH值
发生率
4.5
100%严重周围静脉血管炎
5.9
50%诱发轻中度静脉炎
6.3
20%发生轻度静脉炎
6.5
即使增加输液时间也不发生静脉炎
15
渗透压与静脉炎的关系
溶液 渗透压 原理
低渗溶液
< 240mosm/L
使水分子向细胞内移动, 细胞水分过多--细胞破裂、 静脉刺激、静脉炎
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1



静脉炎的概念 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 的原因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静脉炎的预防 静脉炎的治疗护理 总结
2
静脉炎的概念

静脉炎是由静脉中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静脉内长 期放置刺激性较大塑料导管引起局部静脉化学性反应,也可 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引起局部静脉的损伤 感染、药物因素、机械损伤、微粒污染及物理因素等均可引 起静脉炎。
30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感染性因素



操作者的技术 院内感染 留置针留置时间 留置输液装置/接口感染1 敷料的使用和更换2
1.叶红. 血管内留置针的感染控制. 宜春医专学报. 2001,13(1):115 2.Cambell H, Carrington M. York. District Hospital. Periphery i.v cannula: advantage and diadvantages. Br J Nurs. 1999 Nov 25-Dec 8:8(21):1420-2, 1424-7

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PPT课件

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PPT课件
低渗溶液 <240 mOsm/L 使水分子向细胞内移动,细胞水份过多--细胞破裂、静脉刺 激与静脉炎,用于稀释或调节高渗药物
等渗溶液 240-340mOsm/L 与血液等渗而不会造成细胞壁水分子的移动
高渗溶液 > 340mOsm/L 吸取细胞内水份,血管内膜脱水、内膜暴露于刺激性溶液而 受损--静脉炎、静脉痉挛、血栓形成。不常用于稀释配置药物
•2分治疗 8分护理
32
6、静脉炎的预防 6.1 避免机械性静脉炎 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开关节部位穿刺,减少套 管针来回转动,以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损伤; 留置管道的材料,选择柔软材料的留置导管 稳定固定导管和输液管,减少移动 必要时可使用手臂固定托或其它固定辅助工具
33
6、静脉炎的预防 6.2 避免化学性静脉炎 在允许的前提下,充分稀释输注的药液,缓 慢滴注; 刺激性药物输注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静 脉管路; 刺激性药物输注前后,应用甾体类药物(如 氢考等)滴注;
5%碳酸氢钠 盐酸多巴酚丁胺(10mg/ml) 奥美拉唑钠(2%) 氯化钾(10%) 氨茶碱(25mg/ml) 氯霉素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灭菌注射液 0.9%生理盐水 糖盐 青霉素 654-Ⅱ 安灭菌 吗啡 万古霉素 溶液 环丙沙星 大伦丁
pH值
9—10 2.5—4.5 10.3—11.3 5.0—7.0 8.6—9.3 6.5-8.5 6.0-7.5 5-7 4.5-7 3.5-5.5 6-7 5.5 4.8-5.5 3.0-6.0 2.5—4.5 3.5-6.2 4.0 12.0
保持穿刺点无菌状态 大分子物质通过程度 水蒸气透过能力 氧气透过能力 吸收性 自粘性 粘胶过敏性 预防静脉炎 治疗静脉炎的红肿痛
4小时 能
完全透过 完全透过

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ppt课件

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ppt课件
c
PPT课件 29



PPT课件
30
PPT课件
25
穿刺点使用无菌敷料覆盖 纱布敷料影响对穿刺点皮肤的 观察,常规每48小时更换一次 纱布敷料与透明的半透膜敷料 一起使用,应视同纱布敷料, 每48小时更换一次
c
PPT课件 26
透明的半透明敷料每7天更换一
次,敷料的完整性受损时立即更 换,如有渗液、渗血及贴膜潮湿 松动时随时更换
g
PPT课件
23
3、细菌性静脉炎 ①原因:感染所致 操作者洗手不彻底 无菌技术观念不强 皮肤消毒剂使用不良 非密闭式固定 穿刺技术不当
PPT课件 24
②预防 a
操作前充分洗手“六步洗手
法 b 穿刺部位皮肤消毒 用碘伏直接涂擦(稍用力)注 射部位皮肤二次,待干即可注 射(不必脱碘) 消毒的范围大于敷贴的面积
PPT课件
20
建议 静脉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留置
针当天输液结束后拔除 留置针套管短,在穿刺静脉过细 或静脉内留置过短时,不易留置
PPT课件
21
规范操作,提高操作技术 动作宜轻柔 提高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穿刺针固定牢固
f
PPT课件
22
提高患者自护意识 做好患者宣教,输液期间穿刺手 臂尽量减少活动,告知患者进行 自我观察 加强营养
PPT课件
27
5、静脉炎的治疗
①局部制动,抬高肢体 ②局部外敷
50%硫酸镁湿热敷 b 50%gs 10ml+vitB12 1ml混合 液,现配现用
a
PPT课件 28
中药外敷:金黄散+食醋调成 糊状外敷 d 芦荟:把皮扯掉把里面的肉 敷在患处 e 湿润烧伤膏:有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生肌止痛作用 f 赛肤润:外涂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告知患者静脉炎的相关知 识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静脉炎的发生原因、预 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 识。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减轻其焦虑和恐 惧情绪,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
03
静脉炎处理原则
停止输液并拔除导管
立即停止输液
一旦发现静脉炎症状,应立即停止输 液,避免炎症进一步加重。
02
静脉炎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输液工具
选择合适的输液导管
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管条件、输液性质等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规格,以减少对 血管的损伤。
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
尽量避免使用高渗、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应充分稀释并减慢 输液速度。
规范操作程序
1 2
3
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正确穿刺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的 损伤。
妥善固定
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在血管内移动,减少对血管内膜的 机械性刺激。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静脉炎 的发生。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在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 用导致静脉炎。
疗程及剂量
按照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确保足够的疗程和剂量,避免滥用。
疼痛管理与护理
疼痛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合适的疼痛评分工具进行量化评估。
止痛措施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进行止痛治疗。同时,可采用冷敷、热 敷等物理方法缓解疼痛。
护理措施
保持炎症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受压和摩擦。对于严重疼痛的患者,可采取抬高患肢、制动等措施 减轻不适。

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课件

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课件
药液或因机械直接损伤静壁, 长期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液淤滞 等,而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害 ,以及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
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
• 血管因素: 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淋巴 循环状况以及患者的营养等全身状况。
• 个体与操作者因素: 与患者全身情况及护士的技术 和责任心有关。 • 化学因素: 主要是药物因素,如药物的酸碱度和药 物的浓度、渗透压、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 • 物理因素: 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作 用,液体输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否与 静脉管舒缩状态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尤其是 拔针不当对血管壁的损害较大,也可引起静脉炎。
1、预防
1 2
加强无菌观念 提高技术能力 静脉的选择
3 4
留置针和敷贴选择、保留及更换 控制微粒输入
治疗室尽量减少人员的走动 在安瓿开封时微粒极易混入药液,因此在锯安瓿 前后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减少针头穿刺胶塞次数,建议使用侧孔注射器 选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1、预防
1 2
加强无菌观念 提高技术能力 静脉的选择
临床表现
1.沿静脉走行出现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皮肤下出现红线。 2.严重者可致受累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和结节。
3.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会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 ,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
4.少数病人可引起全身反应, 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 患者常常诉疼痛肿胀。

病理改变: 静脉输入各种刺激性
二、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 1、预防
• 2、护理
1、预防
1 2
加强无菌观念 提高技术能力 静脉的选择
3
留置针和敷贴选择、保留及更换
选择最细管径和最短长度的穿刺导管 使用静脉留置针时间宜在72h内 使用密闭、隔水、透气、顺应性好的无菌透 明敷料固定 静脉留置针使用正压封管 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到血管内,防止感染性 静脉炎的发生 保持留置针部位的皮肤干燥 留置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

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课件

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课件
健康教育
向患者宣传静脉炎的预防知识,提 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03 静脉炎的护理
护理原则
01
02
03
04
保持清洁
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 感染。
避免刺激
避免对患处的刺激,如避免使 用刺激性药物或热毛巾敷。
适度运动
适度进行肢体运动,促进血液 循环。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患处情况,及时发现 并处理异常情况。
静脉炎的分 类
根据病程长短,静脉炎可分为 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静脉炎通常发生在输液或 注射后,表现为局部红肿、疼 痛、发热等症状,病程较短。
慢性静脉炎则病程较长,可能 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症状较轻 但持续存在。
静脉炎的病因
静脉炎的常见病因包括长期输液、 注射、血管损伤、感染等。
长期输液或注射高渗溶液、化疗 药物等刺激性物质,会导致血管 内皮细胞损伤,引发炎症反应。
护理方法
冷敷或热敷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 当的冷敷或热敷方法缓
解症状。
外用药物
遵医嘱使用外用药物, 如抗炎药、止痛药等。
压力治疗
抬高患肢
使用压力治疗仪或弹性 绷带,减轻静脉压力。
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 液回流。
护理建议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适当休息,变换姿势,减轻静脉压力。
合理饮食 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综合评估
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 生活习惯等因素,对静脉炎的预 后进行全面评估。
预后建议
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控制体重、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久坐久 站等,有助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和复发。
定期检查
对于有静脉炎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管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ppt课件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ppt课件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ppt课件
1/18
静脉炎的定义 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静脉炎的预防、处理原则 治疗静脉炎的方法
ppt课件
2/18
静脉输液是直接、大量地将药液输 入血管内,通过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 吸收,是一种常用、有效的治疗疾病 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其他给药方式不 可替代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输液治疗的前、中、后期,均应注 意观察并及时预防和处理输液的并发 症。
ppt课件 37
治疗静脉炎的方法
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或溃 疡贴 95%酒精、25%硫酸镁 水调散 云南白药 喜疗妥、百多邦 芦荟、仙人掌 氟美松
ppt课件
38
静脉炎的预防措施是非常 必要的!治疗时遵循的原则 是及时缓解局部疼痛 ,积极预 防或控制已经发生的感染。
ppt课件
39
谢谢大家
ppt课件 24
按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制定的标准,根 据患者表现出的最严重的症状进行分级,静脉炎分五级。
临床分型
根据静脉炎发生的时间及症状,国内分型: 红肿型:静脉周围有红肿,沿静脉走向发 红,触痛明显; 硬结型:沿给药的静脉节段疼痛,触痛, 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的肿胀, 形成淤斑达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
ppt课件 7
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导管针的材质、长度及管径 操作技术不当 穿刺部位不当 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固定方法不当 输液的浓度 患者本身的身体状态 输液速度
ppt课件 8
药物外渗的常见因素
药物方面:PH值、渗透性、药物本身 毒性及Ⅰ型变态反应 护理人员方面:护理技术、用药知识、 责任心。 病人方面:血管方面、组织水肿、病 人及家属对药物外渗的风险认识不足。

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PPT课件

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PPT课件

同时,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 应用,静脉炎的诊断和治疗也将更加智 能化、便捷化,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如出现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疼痛 等症状,同时超声检查或静脉造影显示静脉血管内膜炎症改变,即可诊断为静 脉炎。
02
静脉炎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及材料
优先选择使用精密过 滤输液器,以减少微 粒进入血管的风险。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 化学药物,如高渗、 高pH值或高刺激性 的药物。
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 PPT课件
目录
• 静脉炎概述 • 静脉炎预防措施 • 静脉炎治疗方法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医护人员培训与考核 • 总结与展望
01
静脉炎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内膜的炎症 ,通常表现为静脉区域的疼痛、 红肿等症状。
发病原因
包括静脉损伤、血液高凝状态、 血流缓慢等。其中,长期卧床、 手术、创伤、静脉曲张等是常见 的诱发因素。
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自我调 节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家属参与和支持
01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让家属了解静脉炎的知识和护理技能,共同参与患者的照护工作。
02
提供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情绪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家属应对照
顾患者的压力和挑战。
03
加强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性。
定期组织考核,确保操作规范
制定静脉炎相关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 ,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再培训和指导, 直 操作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分享经验教训,促进团队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NS PH=4.5~7.5
5%GNS PH=3.5~5.5 20%甘露醇 PH=4.5~6.5 多巴胺 PH=2.5~4.5
10%KCL PH=4.5~6.5 5%NaHCO3 PH=7.5~8.5维生素B6注射液 2.5-4.0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3.5-6.0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 (潘美路)9.5-11.0呋塞咪注射液 它的ph 值是 8.5-9.5 酒石酸长春瑞宾注射液3.0-3.8 紫杉醇注射液3.0-5.0 依托泊苷注射液3.0-4.0 氟尿嘧啶注射液 8.4-9.2
➢在安瓿开封时微粒极易混入药液,因此在锯安瓿 前后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减少针头穿刺胶塞次数,建议使用侧孔注射器
➢选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新.
18
1、预防
1 加强无菌观念 提高技术能力
2 静脉的选择 3 留置针和敷贴选择、保留及更换
4 控制微粒输入
5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滴速
➢输入化疗药物及高渗药物时, 要充分稀释后应用
.新.
13
(3)细菌性静脉炎
消毒方法 穿刺技术 输液管路
不正确Βιβλιοθήκη 不良污染逆行感染 微粒污染
血管壁变硬
细菌性静脉炎
.新.
14
静脉炎的分级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6版
级别 临床分级标准
0 没有症状
1 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 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
发展的有效措施。一旦出现静脉炎,
选用的留置针或输液针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 与血管壁摩擦引起发炎。
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损伤静脉发生静脉炎。
.新.
9
机械性静脉炎
——液体的机械作用导致 的静脉炎
1、输液量
每日静脉输液量大于1500ml的患者其 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每日输液量 小于1000ml的患者。
2、输液速度 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都易导致静脉炎
5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滴速
6
控制液体输入量
7
其他
将75%酒精浸湿的纱布敷于穿刺部位前端,用于预防静滴甘露
醇所致的静脉炎
.新.
20
2、护理
原则:早发现、早处理
护士认真向患者宣教并耐心倾听患者
感受;熟悉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在使 用药物前认真阅读书说明书,随时巡 视患者并早发现异常
早期发现并及时护理,是控制静脉炎
, 并缓慢滴注
➢输入强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先输、慢输, 避免短时间内血
管内药物浓度太高而刺激血管壁
➢ 刺激性小的药物应后输, 则可避免刺激性强的
.新.
19
药物滞留在血管内而致静脉炎
1、预防
1 加强无菌观念 提高技术能力
2
静脉的选择
3 留置针和敷贴选择、保留及更换
4
控制微粒输入
.新.
4
病理改变: 静脉输入各种刺激性 药液或因机械直接损伤静壁, 长期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液淤滞 等,而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害, 以及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 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
.新.
5
原因
血管因素: 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淋巴 循环状况以及患者的营养等全身状况。 个体与操作者因素: 与患者全身情况及护士的技术 和责任心有关。 化学因素: 主要是药物因素,如药物的酸碱度和药 物的浓度、渗透压、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 物理因素: 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作 用,液体输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否与 静脉管舒缩状态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尤其是 拔针不当对血管壁的损害较大,也可引起静脉炎。
➢使用密闭、隔水、透气、顺应性好的无菌透
明敷料固定
➢静脉留置针使用正压封管
➢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到血管内,防止感染性
静脉炎的发生
➢保持留置针部位的皮肤干燥
➢留置期间要经常观.新. 察穿刺部位
17
1、预防
1 加强无菌观念 提高技术能力
2 静脉的选择 3 留置针和敷贴选择、保留及更换
4 控制微粒输入
➢治疗室尽量减少人员的走动
调查显示:静脉注射的病人近80%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 炎
.新.
3
临床表现
1.沿静脉走行出现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皮肤下出现红线。
2.严重者可致受累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和结节。
3.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会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 ,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
4.少数病人可引起全身反应, 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 高等,患者常常诉疼痛肿胀。
静脉炎的防治与护理
外科 陈静
.新.
1
内容
1
一、相关理论
1、定义
2、临床表现
3、分类及原因分析
4、静脉炎分级
2
二、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 1、预防
• 2、护理
.新.
2
静脉炎定义
静脉炎是由于血管内壁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使血 管壁发炎,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重者局部静脉 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
11
(2)化学性静脉炎
药物浓度
管壁 通透性
化学性静脉炎
液体PH 值
.新.
12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PH值 ) PH值 正常血液PH值7.35~7.45,药物PH值超过此范围会干 扰 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P H<4.1为强酸,PH>9.0 为强碱 5%GS、 10%GS 、50%GS PH=3.2~5.5
4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
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
>2.5cm,有脓液.新流. 出.
15
二、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 1、预防 • 2、护理
.新.
16
1、预防
1 加强无菌观念 提高技术能力
2 静脉的选择
3 留置针和敷贴选择、保留及更换
➢选择最细管径和最短长度的穿刺导管
➢使用静脉留置针时间宜在72h内
.新.
6
静脉炎的分类
(1)机械性静脉炎 (2)化学性静脉炎 (3)细菌性静脉炎
.新.
7
静脉炎的分类
(1)机械性静脉炎
✓留置针的机械作用导致的静脉炎 ✓液体的机械作用导致的静脉炎
.新.
8
机械性静脉炎
——留置针的机械作用导致的静脉炎
穿刺部位固定不牢靠,针管滑动;
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关节活动使针管与血管壁 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的发生
.新.
10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
(药物输注速度 )
药物输注速度 液流>血流,会引起机
械性静脉炎,同时会导致渗出造成化 学性静脉炎。
部分静脉流速
外周小静脉5ml/min
手背及前臂静脉<90ml/min
肘部及上肢静脉100~300ml/min
锁骨下静脉1~1.5L/min
上腔静脉2~2.5L/m.新.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