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重要问题索引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解析

从远古时代到明清时期,详细介绍了各个 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成果,帮助 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整体脉络。
分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 变革,包括分封制、郡县制、科举制等, 揭示了制度背后的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与科技成就
探讨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社会阶层和 民众生活状况,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经济繁 荣与社会矛盾。
01
02
03
1. 图文并茂
教材配有大量插图和图表 ,使得历史事件更加直观 易懂。
2. 深入浅出
教材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 ,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初 中生阅读。
3. 注重实践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践 活动,如实地考察、调查 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
02
教材内容解析
中国古代史部分
历史时间线梳理
政治制度演变
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 面的杰出成果,强调了文化在国家发展中 的重要地位。
中国近代史部分
西方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分析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以及 由此引发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
救亡图存与变革
讲述了近代中国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探索和斗争,包括洋 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编写目的
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 同感,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 定坚实基础。
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内容
本教材主要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涉及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结构
教材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近代化的探索”、“民 族危机与抗争”等。每个单元下又分为若干课,每课都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 容。
部编人教版版:八年历史上教材问题思考、材料研读和课后活动解答

部编人教版版:八年历史上教材问题思考、材料研读和课后活动解答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材料研读课后答案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P4材料研读: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杀害。
白银大量外流,危及国家统治;摧残国人的身体和精神。
P6问题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清政府度腐朽落后。
鸦片战争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战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
P7课后活动1.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香港岛的割让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西方列强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P9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会发生。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陆续完成,世界资本主义在19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
扩大国内市场,掠夺殖民地,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共同的强烈愿望。
侵略中国,就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P10材料研读: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P12课后活动1.根据《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部编版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重难点知识点笔记大全复习整理

目录第一部分: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目录---------------------------------------2 第二部分:部编版八年级上概念梳理---------------------------------------3 第三部分: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标志类事件汇编------------------16 第四部分:感悟启示类问题汇编--------------------------------------------18 第五部分:重要文献专题-----------------------------------------------------21 第六部分: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22 第七部分: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之最类事件汇编------------------25 第八部分:部编版历史八上“意义”、“影响”类问题梳理------- 26 第九部分: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本教材问题答案-----------28 第十部分:八上历史(近现代史)大事年表-----------------------------32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三部分: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标志类事件汇编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鸦片战争(1840—1842)2.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鸦片战争3.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辅内容索引

天朝田亩制度、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浮雕》《广西桂平金田村》《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曾国藩》、《李秀成》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
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
小生产
第四课
李鸿章
洋务派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李鸿章评洋务运动
《》《》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北洋舰队定远号》
京师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公车、光绪
第七课
义和团的主张、八国联军洗劫京城
《》《》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录》《八国联军在》《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民《美军抢劫银行》《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慈禧太后向八国联军献媚
侵略者眼中的中国与中国人
第八课
孙中山
《民主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章炳麟、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伦敦蒙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索引
人物扫描
材料研读
数据表格
人事图片
历史地图
相关史事
知识拓展
课文注释
第一课
林则徐
鸦片走私的危害‘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鸦片走私船》《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林则徐》《三元古庙》《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
浙江舟山“东方威尼斯”
《长征组歌》
第十八课
九一八事变、杨靖宇、东北抗日兑入抗击日军一二九运动的学生、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谈判旧址
关东军、一二八事变《淞沪停战协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歌曲《松花江上》
第十九课
赵登禹
国共合作宣言、泰晤士报评中国军民抗日
朱德、上海守军抗日、上海市郊抗日标语、南京大屠杀、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课本问题解答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1—11课课本问题解答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P4页【材料研读】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1)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白银大量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
(2)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3)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P7页【课后活动】中国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
在你看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
保护鸦片贸易。
3、P6页【问题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失败?内因:清政府制度落后,国力衰弱。
经济技术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外因:英国是资本主义强国,拥有先进的社会制度与先进的生产力,国力强盛,军事实力雄厚。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P4页【材料研读】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1)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白银大量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
(2)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3)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P7页【课后活动】中国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
在你看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
保护鸦片贸易。
3、P6页【问题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失败?内因:清政府制度落后,国力衰弱。
经济技术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外因:英国是资本主义强国,拥有先进的社会制度与先进的生产力,国力强盛,军事实力雄厚。
根本原因:衰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抗衡新兴的资本主义。
4、P7页【课后活动】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5、P9页【问题思考】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为什么?会发生。
因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部编版八年历史上教材内容整理、问题思考、材料研读和课后活动解答

部编版:八年历史上教材内容整理、问题思考、材料研读和课后活动解答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内容整理释疑解难: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控制和干预,中国实际上被纳入不平等条约体系。
这种状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同时也造成了中国社会形态的变化,它表现为从封建经济的缝隙中逐步生长出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只是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它却是与封建主义经济完全不同的一种经济形态。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的失败,从表层看是武器装备的落后;从深层看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与落后的封建制度的一次较量。
英国最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清朝封建落后,闭关锁国,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材料研读:(P4 页)材料研读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
……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
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史,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
……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
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黄爵滋《请产塞漏卮以培国本折》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
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
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马克思《鸦片贸易史》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
①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清政府的财政。
②摧残了人们体质,③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速记手册 第3部分专题线索归类

入宛平城搜索, 遭到中国守军的 严词拒绝。日军
组织正面战场, 进行抵抗
日军全面发动侵 华战争,中国全 民族抗战的开始
炮轰我军防地,
中国守军奋起反
击。
线索二 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
抗争阶层
要点
概况
封建地主阶级
1839 年 6 月 3 日至 25 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
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
自 1840 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
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
第 4 页 共 13 页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 鸦片战争。 2.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与侵略者两次在北京城作威作福相
八上历史专题线索归类
专题一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线索一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1.列强的侵略战争
战争 名称
起止 时间
发动 国家
暴行或者 签
订的条约
影响
教训
1840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
鸦片 战争
— 1842
英国
《南京条 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封建经济开始解 约》 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社
年
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0 年
英法 1860 年火 中国赔款割地、增开通商口岸,中国半殖民地 落后就
联军 烧圆明园
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要挨打,
提高综
1894
合国力,
甲午中 — 日战争 1895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主要问题提纲(最新教育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主要问题提纲(最新教育部编人教版)1.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和经过(鸦片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2.虎门销烟的时间、人物和意义。
3.《南京条约》的时间、地位和内容。
4.鸦片战争的影响。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6.《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时间和内容。
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9.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经过(四场重要的战役)。
10.《马关条约》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1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经过(重要的战役)。
12.《辛丑条约》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13.总结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4.清政府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15.列强发动的历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争。
16.太平天国运动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格)和评价。
17.近代化的探索(三个层面的探索及具体的代表事件)18.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目的、内容和评价。
19.戊戌变法的兴起(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内容和意义)、高潮(百日维新的时间和内容)。
20.戊戌变法的意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及教训。
2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性质和意义。
22.革命党人发动的四次武装起义的名称、时间、人物和意义。
23.辛亥革命的评价。
24.辛亥革命的两大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25.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开始的标志、代表人物、重要阵地、内容和评价。
26.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口号。
27.五四运动扩大的表现及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
28.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30.中共一大的时间、地点、内容。
3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32.中共二大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33.全国工人运动高涨的时间、表现及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58-1927
发动公车上书,组织戊戌变法
梁启超
1873-1829
发动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变法通议》
严复
1854-1921
《天演论》
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家
谭嗣同
戊戌变法中殉难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聂士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天津战役中牺牲
孙中山
1866-1925
1894年创建兴中会;
1905年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7
领导发动南昌起义
1936
积极协商,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46
参与重庆谈判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人物索引
人物
时间
主要事件/作品
备注
林则徐
1785-1850
虎门销烟
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道光帝
1821-1850在位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香港岛),没有面目见先帝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
《暴风骤雨》
中共七大
1945
延安
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三大
1923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八七会议
1927
国共十年内战
第二次合作
1937—
1945
西安事变(初步形成)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进行抗日战争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正式形成)
第二次分裂
1946
—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解放战争
初中历史教材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名称的变化
时期
名称
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名称的变化
秋收起义
中国工农革命军
国共十年对峙
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
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十一届三
中全会
1978
北京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参与洋务运动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近代军阀的鼻祖
奕䜣
洋务运动中央代表人物
李鸿章
1823-1901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参与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北洋舰队;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有人赞其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有的则贬之为“卖国贼”。
左宗棠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创办福州船政局;收复新疆。
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中共八大
1956
北京
中共八大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汪精卫
国共分裂参与镇压中共,抗日战争中投降叛国
贺龙
南昌起义
叶挺
刘伯承
陈毅
南昌起义
朱德
1886-1976
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总指挥
方志敏
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
徐向前
刘志丹
博古
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遵义会议中被取消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
初中历史教材中所见的中共会议
名称
时间
地点
内容
地位/意义
中共一大
1921
上海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标志着中共诞生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二大
1922
上海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副总统。
袁世凯
逼迫宣统帝退位,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担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复辟称帝。
被孙中山称为“民贼”
宣统帝(溥仪)
1912年2月12日退位,1932年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就任伪满洲国皇帝
宋教仁
组织国民党参选内阁,被袁世凯刺杀
宋案引发二次革命
蔡锷
1882-1916
组织护国战争
李烈钧
唐继尧
1907年指挥镇南关起义
1912年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组织二次革命;
1915年组织护国战争;
1924年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革命先行者
陆皓东
广州起义,被捕牺牲
章炳麟
1869-1936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
1885-1905
《革命军》
陈天华
关天培
虎门抗英战死
广东水师提督
陈化成
江南提督
咸丰帝
1850-1861在位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
1814-1864
创立拜上帝教,太平天国运动
领导运动与清王朝对抗14年未成而败,被清人贬为寇,却被称赞为“反清英雄第一人”
石达开
天京事变
杨秀清
韦昌辉
洪仁玕
《资政新篇》
曾国藩
1811-1872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邓小平理论
建设时期
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国共两党关系
国共关系
时间
标志
事件
第一次合作
1924
—
1927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开展工农革命运动;发动工人武装起义。
第一次分裂
1927—
1937
四一二政变
长征;
十二大
1982
北京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
1987
北京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十四大
1992
北京
1875-1905
《猛回头》《警世钟》
徐锡麟
1873-1907
安庆起义失败牺牲
秋瑾
1875-1907
安庆起义期间遇害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被称为“鉴湖女侠”。
黄兴
组织黄花岗起义,参与二次革命
孙中山最得力的助手
黎元洪
武昌起义中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
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
1997
北京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名称
形成时期
领导人
内涵
实质
毛泽东思想
革命时期
毛泽东
汉口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遵义会议
1935
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张之洞
参与洋务运动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左宝贵
1837-1894
甲午中日战争中平壤战役牺牲。
叶志超
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中弃城逃跑
邓世昌
1849-1894
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牺牲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徐邦道
甲午中日战争辽东战役中牺牲
丁汝昌
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牺牲
姚子青
淞沪会战中守卫宝山牺牲
谢晋元
淞沪会战中守卫四行仓库
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大败日军,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
林彪
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在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的第一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