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学3个实验——指导书(学生用)

合集下载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一、引言电工电子实验是电工电子专业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重要部分。

本实验指导书旨在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原理。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1. 熟悉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仪器;2. 掌握基本的电工电子实验操作技能;3. 理解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4. 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示波器2.函数发生器3.直流电源4.电阻器5.电容器6.电感器7.连接线等四、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包括以下几个实验项目:1. 交流电压测量实验2. 直流电路测量实验3. 电阻测量实验4. 电容测量实验5. 电感测量实验实验一:交流电压测量实验1. 接线:使用连接线将示波器和测量电路连接。

2. 调节示波器:根据待测交流电压的幅值和频率,调节示波器的控制方式和显示范围。

3. 读取电压值:在示波器上读取交流电压的值,并记录。

实验二:直流电路测量实验1. 接线:使用连接线将电源、电阻器和电压表连接成直流电路。

2. 开启电源:根据实验要求确定电源的电压,并将电源开启。

3. 测量电压: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值,并记录。

实验三:电阻测量实验1. 接线:使用连接线将电源、电阻器和电流表连接成电阻测量电路。

2. 开启电源:根据实验要求确定电源的电压,并将电源开启。

3. 测量电阻:使用电流表测量电阻器中通过的电流,并结合已知电压计算出电阻的值。

实验四:电容测量实验1. 接线:使用连接线将电容器、电阻器和电源连接成电容测量电路。

2. 开启电源:根据实验要求确定电源的电压,并将电源开启。

3. 充电和放电:观察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并记录相应的电容器电压。

4. 计算电容:使用已知的电阻值和充电时间计算电容器的电容值。

实验五:电感测量实验1. 接线:使用连接线将电感器、电阻器和电源连接成电感测量电路。

2. 开启电源:根据实验要求确定电源的电压,并将电源开启。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用)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用)

实验须知实验是电工电子学课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工程实际观点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了保证实验课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须按下列要求去做:一、实验预习每次实验前,学生应详细阅读实验材料.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与任务,掌握必要的实验理论和方法,熟悉实验线路及内容,了解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操作步骤。

4)实验教材中要求选择的仪器、仪表、数据表格和需要预先计算或设计的内容。

二、实验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操作程序是进行实验的有效保证,因此实验中应做到:1)学生应按规定时间到实验室参加实验,认真听取指导教师讲解,迟到超过10分钟者不得参加实验。

2)实验前应仔细检查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和完好,是否与实验要求相符。

3)检查实验板或实验装置,察看有没有断线及脱焊等情况,同时要熟悉元器件的安装位置,便于实验时能迅速准确地找到测量点。

4)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要摆放整齐,有规律,易于接线、观察和读取数据,导线不要乱放。

5)电路的走线位置要合理,导线的粗细、长短要合适,接线柱要接触良好,并避免联接三根以上导线。

6)实验中若发现异常声音、气味、火花和冒烟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待找出原因并排除故障后,经指导教师同意方可继续进行实验。

7)实验时不得高声喧哗,不准在室内抽烟和随地吐痰,应保持室内安静、清洁。

8)实验内容完成后,实验结果须经指导教师认可。

整理好实验仪器、设备和导线,做好环境的清理工作,请教师验收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9)室内仪器设备不准随意搬动、调换,非本次实验所用仪器设备,未经教师允许不得动用。

10)凡是违章操作损坏设备者,要写出事故原因.做书面检查,并按实验室有关条例处理。

三、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的全面总结,做完实验后应认真编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接在预习报告后面,其内容一般是,1)实验记录。

电工电子学实验指导书正式稿.docx

电工电子学实验指导书正式稿.docx

实验绪论实验一设计简易电压表实验二口光灯电路实验三三相交流电路实验四常用电子仪表的使用实验五RC电路的暂态分析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控制实验七单管电压放人器实验八集成运算放人器的应用实验九RC正弦波振荡器与功放电路实验十直流稳压电源实验十一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实验十二集成JK触发器和计数器实验十三简易数字计时器实验十四555集成定时器及其应川实验十五A/D、D/A转换器实验十六可编程控制器PLC及其应用实验绪论一.实验在电工电子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原国家教委颁发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规定:实验是本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验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训练他们的实验技能,树立工程实际观点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使他们能独立地进行实验。

因此规定本课程实验学时占总学时数的25%。

二.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具体要求1.在''电工技术”部分,对学生实验技能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能使用常用的电工仪表、仪器和电工设备。

2.能按电路图接线,查线和排除简m的线路故障。

3.能进行实验操作,测取数据和观察实验现彖。

4.能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并写出整洁的、条理淸楚的、内容完整的实验报告。

在“电子技术”部分,对学生实验技能训练的具体要求是:1.能使川常川电子仪器。

2.学习查阅手册,对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具有使用的基本知识。

3.初步学会使用二极管、品体管、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稳床器、门电路、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及七段译码器等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能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电子线路进行实验。

5.能准确读取数据,观察实验现象,测绘波形、曲线。

6.能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写出整洁的、条理清楚的、内容完整的实验报告。

三.电工电子学实验的过程与方法每个实验都要经历预习、实验和总结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

1.预习预习的任务是阅读实验指导书,弄清实验目的、内容要求、方法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电气实验指导书

电气实验指导书

《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及点动控制线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异步电动机的正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接线及故障检查。

2、掌握点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1)正转控制线路(2)点动控制线路启动控制依靠接触器的自身辅助触点而使其线圈保持通电的现象,称为自锁或者自保持。

这个自锁作用的辅助触点叫做自锁触点。

停车控制按下SB1,使线圈失电。

线路的保护短路保护由熔断器FU1,FU2来实现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短路保护。

过载保护由FR热继电器实现电动机的长期过载保护。

欠压和失压保护有接触器本身的电磁机构来实现。

电源电压严重过低或失压,接触器衔铁自行释放,电动机失电停机。

当电源电压恢复正常,线圈也不能自动得电。

只有按下启动按钮才能启动。

这种保护又叫零压保护。

设置欠压、零压保护的线路有三个优点:防止电源电压严重下降时电动机欠压运行防止电源电压恢复时电动机自启动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

避免多台电动机同时启动造成电网电压的严重下降。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1、三相异步电动机1台2、交流接触器1台3、热继电器1台4、按钮2个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根据实验电气元件和其对应图形符号,认真熟悉元件及各接线端子的名称。

2、检查电气元件的质量并且了解其使用方法。

3、按图一,用粗线接好主电路,用细线接好控制电路。

4、经指导教师检查并得到允许合上刀开关QS,按下SB观察接触器及电动的工作情况。

5、按图二,接好控制线路(原主电路不变),经指导教师检查后合上QS,操作SB2、SB3、SB1,观察电动机工作情况,及“点动”控制与“连续”控制的区别。

五、实验注意事项1、工具摆放合理。

2、操作完毕后及时清理工作台。

六、思考题1、电路中自锁触头起什么作用?2、什么叫零压保护,此电路中的零压保护是如何实现的?3、点动控制还有几种形式,试画出其控制线路。

实验二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一、实验目的:1、牢固掌握用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1 , R eq
R= -6 -8
Ω -10
4
计算电阻值 (Ω)
注 表 1-1、表 1-2 为方法一(电流表外接)的测试记录;表 1-3、表 1-4 为方法二(电压表 外接)的测试记录。
表 1-5 正向电流 (mA) 正向电压 (V) 表 1-6 反向电压 (V) 反向电流 (μA) 表 1-7 正向电流 (mA) 正向电压 (V) 表 1-8 反向电压 (V) 反向电流 (μA) 表 1-9 0 0 0 0 0 0 0 0
2)反向特性测量,改变加在电阻元件两端电压的方向,重复上述内容,结果对应记入附本 表 1-1、表 1-2、表 1-3、表 1-4。这四个表头上的 R 等于多少欧姆,可用万用表直接测出 所用电阻 R 的值后填入。 3)计算电阻值,是根据测量的电压、电流值进行计算,结果记入对应表中既可。 (2)测试非线性电阻元件 D3(二极管) 、D4(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正向特性的测试。测电流用毫安表,测电压可用万用表直流 50V 档,分别在元件 D3、 D4 左端接电流表“-“端,电流表“+”端再接直流稳压电源“+”端或高电位端(如图 2.1 -4 所示) ,元件右端接电源“-”端。测量时无论监视电压读电流,还是监视电流读电压,采 用方法一或方法二,电源电压都应从 0 起调。为使特性曲线测得准确,先从低到高给出一定电 压(电流)值(不能超过规定值) ,预测一次,由预测结果描出曲线的草图,然后再根据曲线形 状合理选取电压(电流)值进行正式测量。曲线曲率大的地方,测量点要选密些,反之疏些, 一定要测出拐点、导通电压(电流突然变大)等有特征的点,达到能完整、真实的测出元件的 特性曲线。测量结果记入附本表 1-5、表 1-7、表 1-9、表 1-11。 2) 反向特性的测试。 D3 或 D4 右端接直流电源 “+” 端 (高电位端) , 左端接直流电源 “-” 端,测电流用万用表微安档或微安表,测电压用±50V 电压表或数字万用表,其它同 1) ,测试 结果记入附本表 1-6、表 1-8、表 1-10、表 1-12。因各管特性不完全相同,所以表格只给 出 0 和最高限额值:电压 30V,电流 10mA;其他值由测试者自定。 五、测试记录表格

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 (2)

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 (2)

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实验五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一、实验目的1.熟悉按钮、交流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的构造和各部件的作用。

2.学习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启动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接线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继电接触器控制大量应用于对电动机的起动、停转、正反转、调速、制动等控制, 从而使生产机械按既定的要求动作;同时也能对电动机和生产机械进行保护。

交流接触器有一个线圈, 还有三个主触点和四个辅助触点。

主触点接在主电路中, 对电动机起接通或断开电源的作用, 线圈和辅助触点接在控制电路中, 可起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某分支的作用。

接触器还可起欠压保护作用。

热继电器主要由热元件和触点组成。

热元件接在主电路中, 触点接在控制电路中。

当电动机过载一定时间, 主电路中的热元件动作, 使接在控制电路中的动断(常闭)触点断开, 使电动机主电路断开, 起到过载保护作用。

图1图1是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电路, 先接通电源开关Q1, 为电动机起动作好准备, 按下起动按钮SB1时, 交流接触器线圈KM1通电, 其主触点闭合, 使电动机M起动。

KM1动合(常开)辅助触点起自锁作用, 以保证松开按钮SB1时, 电动机仍能继续运转。

若需电动机停转, 可按停止按钮SB3。

图中熔断器FU起短路保护作用, 热继电器FR起过载保护作用。

为了避免接触器KM1(正转)、KM2(反转)同时得电吸合造成三相电源短路, 在KM1(KM2)线圈支路中串接有KM2(KM1)动断触头, 它们保证了线路工作时KM1、KM2不会同时得电(如图1), 以达到电气互锁目的。

三、实验内容按图1接线, 经指导教师检查后, 方可进行通电操作。

(1) 开启控制电源总开关。

(2) 按正向起动按钮SB1, 观察并记录电动机的转向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

(3) 按反向起动按钮SB2, 观察并记录电动机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

(4) 按停止按钮SB3, 观察并记录电动机的转向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学实验指导书实验⼀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的研究⼀、实验⽬的1.验证叠加原理;2.了解叠加原理的应⽤场合;3.理解线性电路的叠加性。

⼆、原理说明叠加原理指出:在有⼏个电源共同作⽤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个电源单独作⽤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具体⽅法是:⼀个电源单独作⽤时,其它的电源必须去掉(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在求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时,当电源单独作⽤时电流或电压的参考⽅向与共同作⽤时的参考⽅向⼀致时,符号取正,否则取负。

在图1-1中:+'=UU''U叠加原理反映了线性电路的叠加性,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如电源作⽤)增加或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它各电阻元件上所产⽣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K倍。

叠加性和齐次性都只适⽤于求解线性电路中的电流、电压。

对于⾮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都不适⽤。

三、实验设备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2.恒压源(含+6V,+12V,0~30V可调)3.EEL-74A组件(含实验电路)四、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如图1-2所⽰,图中:R1 = 150Ω,R2 = R5 = 100Ω,R3 =200Ω,R4 = 300Ω,电源U S1⽤恒压源中的+12V输出端,U S2⽤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6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将开关S3投向R3侧。

1.U S1电源单独作⽤(将开关S1投向U S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参考图1-1(b),画出电路图,标明各电流、电压的参考⽅向。

⽤直流数字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路电流:将电流插头的红接线端插⼊数字毫安表的红(正)接线端,电流插头的⿊接线端插⼊数字毫安表的⿊(负)接线端,测量各⽀路电流,按规定:在结点A,电流表读数为‘+’,表⽰电流流出结点,读数为‘-’,表⽰电流流⼊结点,然后根据电路中的电流参考⽅向,确定各⽀路电流的正、负号,并将数据记⼊表1—1中。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三相负载作星形联接、三角形联接的方法, 验证这两种接法下线、相电压及线、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2. 充分理解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中线的作用。

二、原理说明1. 三相负载可接成星形(又称“Y”接)或三角形(又称"△"接)。

当三相对称负载作Y 形联接时,线电压U L 是相电压U p 的3倍。

线电流I L 等于相电流I p ,即 U L =P U 3, I L =I p在这种情况下,流过中线的电流I 0=0, 所以可以省去中线。

当对称三相负载作△形联接时,有I L =3I p , U L =U p 。

2. 不对称三相负载作Y 联接时,必须采用三相四线制接法,即Y o 接法。

而且中线必须牢固联接,以保证三相不对称负载的每相电压维持对称不变。

倘若中线断开,会导致三相负载电压的不对称,致使负载轻的那一相的相电压过高,使负载遭受损坏;负载重的一相相电压又过低,使负载不能正常工作。

尤其是对于三相照明负载,无条件地一律采用Y 0接法。

3. 当不对称负载作△接时,I L ≠3I p ,但只要电源的线电压U L 对称,加在三相负载上的电压仍是对称的,对各相负载工作没有影响。

四、实验内容1. 三相负载星形联接(三相四线制供电)按图24-1线路组接实验电路。

即三相灯组负载经三相自耦调压器接通三相对称电源。

将三相调压器的旋柄置于输出为0V 的位置(即逆时针旋到底)。

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启实验台电源,然后调节调压器的输出,使输出的三相线电压为220V ,并按下述内容完成各项实验,分别测量三相负载的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中线电流、电源与负载中点间的电压。

将所测得的数据记入表24-1中,并观察各相灯组亮暗的变化程度,特别要注意观察中线的作用。

图24-12. 负载三角形联接(三相三线制供电)按图24-2改接线路,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接通三相电源,并调节调压器,使其输出线电压为220V表五、实验注意事项1. 本实验采用三相交流市电,线电压为380V,应穿绝缘鞋进实验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电器技术综合实验平台认识实验一、介绍实验平台开关部分:输入保护开关为总开关,输入电压监视显示各相电压的值;电源开关为旋钮开关,一上电时,工作指示灯亮,给测量仪表和电器实验设备供电。

其中“单相直流输出”部分不受电源旋钮开关的控制,只受输入保护总开关的控制。

电源部分:1. 直流电压源(稳压32V)。

2. 三相可调电压T3(6KV A),A、B、C为输入端,输入保护开关K1为输入部分保护,U、V、W为输出点,输出保护开关K2为输出部分保护,输出电流过大时跳闸保护。

3. 单相可调电流T2,调压器容量为0.5KV A.4. 单相可调电流T1, 调压器容量为0.5KV A.5. 低压交流电源,输入为220V交流电,输出为交流6.3V和交流12V.6. 单相直流输出,输入为可调的交流电源,调压器为3KVA,通过整流装置变为直流,再经过电容滤波,输出直流电源。

在使用“单相直流输出”电压时,一定要将调压器回零并用变阻箱并联放电。

测量仪表部分: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伏表、直流数字电流表;交流数字毫伏表、交流数字电压表、交流数字电流表(一)、交流数字电流表(二)、交流数字毫安表。

电器实验仪器:接触电阻测量仪,测量小电阻精度高,可以判断接触电阻是否合格。

动作时间表,测量时间范围(0.0000~9999.9),测量精度可以达到万分之一秒。

二、典型认识实验1. 接触电阻测量仪的使用(具体使用说明见附录Ⅱ)其中红色按钮包含两组触点(两条红线为常开触点,两条黄线为常闭触点),绿色按钮为备用按钮。

使用接触电阻测量仪前,应先设定量程(200毫欧或2000毫欧),表笔短接调零。

将表笔的两端接在红色按钮的两条红线上,观察接触电阻测量仪的示数;按下红色按钮再次观察接触电阻测量仪的示数。

2. 数字电秒表的使用(具体使用说明见附录Ⅲ)使用前先选好数字电秒表的量程(量程为99.999s)和L工作方式(其中L:连续工作方式;C:触动工作方式),将红色按钮的两条红线接在数字电秒表的Ⅰ、Ⅲ(Ⅰ为红色,Ⅲ为黑色)上,按下红色按钮,数字电秒表开始计时,断开红色按钮,数字电秒表停止计时。

3. 直流电压源的使用,理解直流电压源的交越特性(具体使用说明见附录Ⅰ)1)稳定电压输出预置:开启电源开关,调节电压(VOLTAGE)粗调(COARSRSE)和微调(FINE)旋钮使电源显示在需要的值。

2)稳定电流输出预置:开启电源开关,调节电压调节钮使之输出2~5V左右的电源,再将电流(CURRENT)粗调(COARSRSE)和细调(FINE)钮逆时针旋到底(即将恒流值开到0值),然后用一条能通过相应电流值的导线短路输出正负端子,此时(CC)绿色指示灯点亮,再顺时针调节电流(CURRENT)粗调和细调钮使输出电流到需要的电流值0.1A,撤出短路线,然后将电压预置到20V。

3)断开直流电压源的开关按钮,将直流电压源的输出端与一个300欧的电阻(电阻箱上的两个150欧串联)串连成一个回路,按下直流电压源的开关按钮,观察直流电压源电压和电流的示数。

4)断开直流电压源的开关按钮,将直流电压源的输出端与一个150欧的电阻(电阻箱上的一个电阻为150欧)串连成一个回路,按下直流电压源的开关按钮,观察直流电压源电压和电流的示数。

4. 电阻箱的使用1)放电2)电阻的串并联的应用实验二直流电弧特性研究一、实验目的1、测量在相同电弧长度时直流电弧的伏安特性曲线;2、测量在不同直流电流下的直流电弧临界长度。

二、实验设备1、电弧产生实验装置(电极材料为碳棒)一台;2、直流数字电流表一块;3、直流数字电压表一块;4、可变电阻箱一个;5、按钮一个;6、护目镜一副;7、锉刀一把。

三、实验线路图(见图3-1)图2-1 实验线路图Q1:交流电源开关;T:单相自耦调压器; R1:可变电阻箱;M:电弧产生实验装置;a、b电弧产生实验装置的上下两个电极;SB:动合按钮;V:直流电压表 A:直流电流表。

四、实验内容1、测量直流电弧的伏安特性:(1)保持保护开关处于关断状态,将实验平台右下方调压器手柄首先应回零并用变阻箱并联放电。

按实验线路图5-1将电路接好,实验时电阻箱总阻值为150欧(三个150欧电阻并联成50欧,然后用三个上述的50欧串联成150欧);(2)将电弧产生实验装置的电极a和b接触好,合上输入保护开关和电源旋钮开关,接通交流电源,调节平台右下方的调压器,其副边输出交流电压,通过交流电源整流装置整流后,给两电极通直流电,观察直流电流表,使其读数为1.5A;再将电极a和b分开,距离约为2毫米,注意在分开电极的过程中要调节调压器,使直流电流表的读数一直保持为1.5A;稍等几秒,待直流电弧稳定燃烧(直流电压250V左右)后,按下按钮SB,读出此时直流电弧两端的直流电压值,将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的读数记入表5-1中;(3)保持两个电极间距离不变,调节调压器,按照表5—1所给出的电流数据,依次测出对应电流下稳定燃烧的直流电弧两端的直流电压值,并将它们分别记入表5—1中,共取5~6组数据。

注意:每次调整电流后,均需稍等一下,待直流电弧稳定燃烧后,再按下按钮SB,测出直流电弧两端的直流电压,以使测量的数据准确;(4)全部数据测量完成后,将实验平台右下方调压器手柄首先应回零并用变阻箱并联放电然后用电极间隙长度测量工具测量电极间距离,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2-1中;表2-12、测量直流电弧的临界长度(1)变阻箱总阻值为75欧(4个150欧电阻并联成37.5欧,再与上述相同的37.5欧电阻串联),实验时先将电弧产生实验装置的电极a和b接触好,然后接通交流电源,调调压器,其副边输出交流电压,通过交流电源整流装置整流后输出直流电压,观察直流电流表,使通过电弧产生实验装置的两个电极的直流电流为2A;(2)保持实验平台右下方调压器手柄位置不变,缓慢分开电极a和b,在电极间将产生直流电弧,继续缓慢分开电极直至直流电弧刚刚熄灭,保持此时的电极间距不变,将电源断开;(3)用电极间隙长度测量工具测量电弧产生实验装置的a、b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此距离即为直流电弧的临界长度,将其记入表2-2中;(4)将实验步骤(1)中的直流电流值改为1A,变阻箱总阻值为150欧(2个150欧电阻并联成75欧,再与上述相同的75欧电阻串联),重复实验步骤(1)、(2)、(3),可测下对应另一直流电流下的直流电弧临界长度值,将此值也记入表2-2中。

表22五、注意事项1、因实验时产生的电弧温度很高并发出强光,为防止灼伤眼睛,要求在观察电弧时,一定要戴上护目镜;另外,在测量电极间距离时,用于安装两个电极的金属座已受热发烫,因此测量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手被烫伤;2、为防止电弧在熄灭时产生的过电压损坏直流电压表,特用一个动合按钮与之串联,只有在测量直流电压值时才按下此按钮,其余时间此按钮应断开。

3、测量直流电弧临界长度时,所谓的“直流电弧临界长度”是指将电极缓慢分开并拉长到直流电弧刚刚熄灭时的两个电极间的最短距离。

4、实验时,确保实验平台右下方的调压器回零,并用电阻箱并联放电。

5、实验时,电阻箱不能过热,以免电阻箱击穿。

6、让老师检查线路,看碳棒是否接触上。

7、接线之前不能开输入保护开关。

8、实验完成后首先将调压器回零并用电阻箱放电。

六、思考题1、直流电弧在不同的电极间距离稳定燃烧时,其伏安特性一样吗?为什么?2、直流电弧电流大小不同时,测得的直流电弧临界长度有何不同?为什么?七、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中应写出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所用设备、实验线路图和有关的实验数据,画出直流电弧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坐标轴标明物理量和单位,曲线连接应平滑),对实验结果要进行分析讨论,并回答思考题。

实验三继电器吸合及释放时间、吸合及释放电压参数测量一、实验目的1、熟悉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2、测量继电器吸合及释放时间、吸合及释放电压参数;二、实验设备1、单相自耦调压器一台;2、数字式电秒表一块;三、实验线路图1、测量继电器吸合及释放电压参数实验的线路图(图3-1)图3-1 继电器吸合及释放电压参数实验的线路图2. 测量继电器吸合及释放时间的实验线路图(图3-2)图3—2 继电器吸合及释放时间的实验线路图四、实验内容1.电磁式时间继电器的继电特性实验(1)按实验线路图3-1将电路接好,并将T1调压器手柄回零,观察继电器线圈和触点的变化;(2)合上电源开关S1,调节调压器,输出交流电压为100V,按下按钮开关,观察继电器线圈是否吸合及触点状态是否变化,如果没有变化,断开按钮开关,调节调压器增大输出的交流电压(每次调节时可以增大5V),再观察继电器线圈是否吸合及触点状态是否变化,重复上述操作直到继电器的线圈吸合及触点发生变化,记下此时交流数字电压表的示数。

(3)逆时针调节T1调压器,逐渐减小电压值,当电压值连续减小到继电器线圈开始释放时,记下此时交流数字电压表的读数,继续减小电压值,继电器的状态不发生变化。

表3-1 电磁式继电器动作电压、返回电压测试2. 测量普通电磁式继电器吸合及释放时间特性实验(1)按实验线路图3-2将线路接好,将调压器手柄回零并观察继电器触头和线圈的状态。

(2)合上电源开关S1,调节T1调压器,使其输出交流电压为220V(电磁式继电器的额定电压),打开数字式电秒表的开关,选择电秒表的量程(量程为9.9999s)和“触动”工作方式,按下按钮开关,观察继电器触头和线圈的状态变化并读取数字式电秒表的示数;断开按钮开关,再次观察继电器触头和线圈的状态变化并读取数字式电秒表的示数。

(3)调节T1调压器,使其输出交流电压为176V(额定电压的80%),打开数字式电秒表的开关,选择电秒表的量程(量程为9.9999s)和“触动”工作方式,按下按钮开关,观察继电器触头和线圈的状态变化并读取数字式电秒表的示数;断开按钮开关,再次观察继电器触头和线圈的状态变化并读取数字式电秒表的示数。

五、思考题1、影响交流继电器的吸合电压和释放电压的因素有哪些?2、测量吸合电压时为什么没有连续调节调压器?六、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中应写出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所用设备、实验线路图和有关的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要进行分析讨论,并回答思考题。

附录ⅠPS系列直流稳定电源用户手册一、概述PS系列为高精度恒压、横流型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稳定度高,文波系数小,且具有超载保护功能,可靠性高,其输出电压、电流都能在0到标称值之间连续可能。

既可做稳压源使用,又可做恒流源使用,适用于科技产品开发、实验室、电子生产线及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机的调试维修使用。

二、技术参数1.额定工作条件电源电压 110V/220V±10% 50/60HZ工作条件温度:-10℃~40℃相对湿度:<90%储存条件温度:-20℃~80℃相对湿度:<80%2.稳压工作状态1)输出电压从0到标称值之间连续可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