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树和小枣树》评课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小柳树和小枣树》听课感想评课材料

二年级语文《小柳树和小枣树》听课感想评课材料

二年级语文《小柳树和小枣树》听课感
想评课材料
听课感想
大溪二小陈小燕
今天听陈芬老师上课,上的是《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二课时。

《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深刻的道理。

陈老师以复习导入,复习中唤起学生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印象。

小柳树长得很漂亮,小枣树却很难看。

陈老师顺着这个话头说:“小柳树长得这么漂亮,小枣树却很难看,我一点不喜欢枣树,你们呢?”引起学生意见的分歧。

接着让学生在课文5——8自然段,找找理由画一画。

解读小枣树的优点。

它会结枣子给人们送来了快乐,面对小柳树的嘲笑,它很温和。

接着,教师话锋一转,既然小枣树这么好,我不喜欢小柳树了,只喜欢小枣树。

再一次引起认知冲突。

促使学生去找小柳树的优点。

并引导学生说话。

小柳树,我想对你说:虽然你(),可是你()。

既了解了小柳树的优点,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的环节设计,我觉得也是一个亮点。

一是找出同伴的优点,写在优点卡上,使小朋友正确认识同伴的优点,还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二是阅读故事《骆驼和羊》,加深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道理。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案例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案例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案例与反思《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的教学已经结束了,但孩子们可爱的欢笑声还回荡在我的耳边,我的欣慰笑容还挂在那欢喜的脸上。

原来,一篇这么简短的说理性童话故事能给师生这么多欢乐!我都情不自禁地为孩子们喝彩,为他们鼓掌。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一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的课文,文中通过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描写,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课文细腻地描述小柳树从“洋洋自得”到“不好意思”的心理变化以及小枣树“温和、善良”的待人态度,从而将小柳树的得意和小枣树谦逊做对比,使孩子们明白“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与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解释得一清二楚。

这堂课,我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紧扣低年级说理性课文的特点,通过创设自主、民主的学习氛围来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借用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孩子进入情境,再用表演展示他们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的理解与体会,不约束,不灌输,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内涵。

几个环节在我的教学生涯留下宝贵的财富:一、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枣树和柳树。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柳树和枣树吗?请大家说说自己了解的柳树和枣树生:春天柳树很漂亮,有长长的枝条,小枣树树枝光秃秃的。

生:秋天,小枣树就结枣了;而柳树却不结果。

生:春天柳树发芽,柳条就象小姑娘的辫子,柳叶就像头发上的发夹。

……(评析:情感预热,发散思维;让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欣赏动画情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师: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柳树便成了春天的使者,它挺起细腰,最先向人们奉献绿色。

在微风中它披着飘逸的长发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

可是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仍是光秃秃的。

刚开始,我也感到很奇怪,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小枣树是想把自己的营养保留下来,秋天能结出又大又红又甜的枣子奉献给人们。

优秀评课稿15篇

优秀评课稿15篇

优秀评课稿优秀评课稿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

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评课稿1一、教材分析:《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蕴涵了深刻而丰富的生活哲理。

对于这组课文的教学,要特别关注人文精神的挖掘与落实,在让学生不离开对语言文字感悟的同时进行自然的思想教育,使生动的教材显得更加鲜活。

授以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二、学生分析: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

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三、指导思想:1、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读中感悟文章内涵的能力。

2、遵循直观性原则,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3、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寓德育于课堂,教育学生懂得做人道理。

4、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联系生活,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独特个性。

四、设想意图:1、媒体辅助,创设情境。

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对树木的生长特点并不了解,更没有刻意地留心观察过。

而本课枣树和柳树的生长特点是非常明晰的一条主线,对把握枣树和柳树人物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创设意境美是符合低年级学生主体参与的认知规律的。

引导学生在刺激他感官及兴奋点的很直观且恰当的媒体中感受、想象,表达自己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及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及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柳、耐”等10个生字,会写“耐、照”等1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柳树、小枣树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柳树和小枣树各自的特点,教育学生要正视自己的特点,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和不足。

二、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柳树吗?知道柳树的特点吗?2.那么,你们见过枣树吗?知道枣树的特点吗?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指导。

(三)理解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说说,小柳树和小枣树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小柳树为什么难过?它觉得自己什么地方不好?3.小枣树为什么安慰小柳树?(四)朗读感悟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内心感受。

2.学生交流感悟,教师点评、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小柳树和小枣树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二)深入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气。

2.学生交流朗读感受,教师点评、指导。

3.请同学们思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各自的特点,也明白了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2.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学会正视自己的特点,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和不足,与人为善,共同进步。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课下熟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小柳树和小枣树》评课记录

《小柳树和小枣树》评课记录

《小柳树和小枣树》评课记录第一篇:《小柳树和小枣树》评课记录《小柳树和小枣树》评课张老师执教的《小柳树和小枣树》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紧扣低年级说理性课文的特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内涵。

一、凸显预习作用张老师设计了预习作业,课堂上通过听写、读文等方式有效地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测。

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

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

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刘老师对预习作业的设计花了一定的心思。

二、重视读的训练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感悟、内化、延伸,这不仅是教学理念,而且是实现阅读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

教学时,刘老师设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

1、以读显形,突出感染性。

例如:学生欣赏了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顺势鼓励学生表演读,把自己当成小柳树和小枣树,让大家来欣赏自己的美丽,这样就在读中突出了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区别,增强了感染力。

2、以读动情,坚持渗透性。

例如:小柳树虽然美丽,但是随着她越来越漂亮,也越来越瞧不起小枣树。

这一骄傲得意,只关注对方缺点的性格特点是从她说的话中体现出来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老师将小柳树两次说的话对比朗读,从而让学生较好地把握了小柳树的人物性格。

在逐层渗透中,为后面理解小柳树对待小枣树的态度发生变化,做出了必要的铺垫。

我想在朗读中,应充分地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在“动中学”,“学中动”的过程中感受情感,体验情感,由此再来进一步推动朗读。

2024年小柳树和小枣树大班语言教案及反思优秀

2024年小柳树和小枣树大班语言教案及反思优秀

2024年小柳树和小枣树大班语言教案及反思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为《小柳树和小枣树》。

详细内容涉及第二章“春天的故事”,第三节“小柳树和小枣树”。

通过该故事,让学生感受春天万物生长的喜悦,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大意。

2. 通过观察和想象,描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描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大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模型。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景象,引出故事主题。

2. 故事讲解(10分钟)播放故事课件,边讲解边让学生关注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请描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完整的句子进行描述。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选择一组进行展示。

5.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学生用彩纸、画笔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过程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小柳树和小枣树》2. 内容:小柳树:春天发芽,夏天茂盛,秋天落叶,冬天休眠。

小枣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秋天成熟,冬天休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你眼中的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过程。

2. 答案示例:春天,小柳树发芽,小枣树开花。

夏天,小柳树茂盛,小枣树结果。

秋天,小柳树落叶,小枣树成熟。

冬天,它们都进入休眠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过程,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片段及点评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片段及点评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片段及点评作者:成宏史春研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3年第01期【教学片段一】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出示图画)小柳树眨着眼睛跟大家打招呼呢!你们也跟它打个招呼吧。

生:你好,小柳树!师:小柳树听到你的问候,可高兴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一位朋友。

(板书:小柳树)还有一位朋友,它光秃秃的,是一棵小枣树。

这个“枣”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你们一边看我写,一边记住它。

(板书:枣)一棵小枣树,树枝伸展开,秋天到了,树上结了又大又甜的枣子,有两颗枣子从树上落下来,有趣吗?【点评】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怎样让儿童识得快、记得牢呢?成老师了解儿童,关注细节,将静止的汉字变成了灵动的图画,一边书写笔画撇和捺,一边讲解撇、捺就是伸展的树枝,让孩子看清笔画的书写和走向,感受到“伸展”的态势,而“枣”字中的两点就是从树上落下的枣子,形象直观,让汉字变得有趣起来。

【教学片段二】师: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

(生齐读课题)打开课本自己读,第一次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跟同桌讨论。

(生自由读课文)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都很用心。

这位小朋友一读完就开始标自然段了,这样的学习习惯真好。

课文都读完了,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师出示字卡,指名读)师:“思”原本读第一声,在这里读轻声。

课文中,像这样的词语出现了好几个呢,(出示:衣服、漂亮、怎么)你们能读好吗?师:出示“浅绿色”“光秃秃”,(指名读)如果把这些词都放到课文中去,你还能读好吗?(出示句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

指名读)这样的长句子,她能注意到标点的停顿,将句子读流畅,真棒!同学们,你们也像她这样练习着读一读吧!【点评】在这个初读课文的环节,教学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实录和评析word精品文档4页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实录和评析word精品文档4页

《小柳树与小枣树》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5课《小柳树与小枣树》。

二、教学目(1)认识“枣、秃、浅”三个字,会写“浅”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小柳树说话语气,能用不同语气表达课文中每个角色不同性格。

(3)能够初步感受到小柳树与小枣树形象。

三、教学重点认读生字。

四、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小柳树说话语气,体会小柳树美。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1.猜谜导入,孕育特点师: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介绍两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啊?生:想!师:那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①绿头发,长又长,春风吹来荡呀荡,你可认识这姑娘?(柳树)②一个婆婆园里站,身上挂满红鸡蛋,鸡蛋不煮就能吃,没加白糖蜜蜜甜。

(枣树)(课件出示小枣树与小柳树图片,板书:小柳树小枣树)师:要跟他们交朋友首先要喊正确他们名字,我们来读一读“枣”字,说说你是如何记住它?生1:水果店里有青枣、冬枣,也有红枣。

生2:“枣”字上面是一个木字,说明枣是植物,下面两个点像枣子。

师:是啊,这两个点是从树上落下枣子。

这节课,我们就要与他们交朋友,请同学们热情地跟他们打打招呼吧!师:有一个小朋友家院子里,就种着我们新朋友―小柳树与小枣树,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有趣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今天新课:《小柳树与小枣树》(板书补充课题)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猜谜语游戏既简便又容易,有利于同学们主动参与课堂。

在打招呼过程中,在孩子内心建立起小柳树与小枣树形象,为学生找准新知生长点,有效地引出两者特点作铺垫,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

2.情景引路,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这是一棵____小柳树,这是一棵_____小枣树。

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色研读,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力求突出重点,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理解。

师:想要了解一个人,首先得听听他说话,自己读一读1―4自然段,用“____”划出小柳树说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柳树和小枣树》评课
朝天小学肖萍《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童话。

文章趣味性强,非常适合二年级的学生学习。

吕老师上的这堂课给人一种轻松、活泼、自然的感觉。

作为一个年轻的老师,能把这堂课上得那么顺利,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下面我谈谈对这堂课的几点看法:首先,本课的过渡语设计得很自然连贯。

如“小枣树给你们送来了又大又甜的枣子”“小柳树和小枣树看到你们读的那么好都想和你们交朋友了”等,给学生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并很自然的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其次,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以及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吕老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包括:1)小老师的发言指引。

2)小组学习以及小组长组织。

3)学生读课书的姿势等等。

看得出老师在平时很注重抓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常规。

再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吕老师在学生字这一环节设计了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再到篇的读法,学生学习生字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学得很扎实。

最后,吕老师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用----又----又---来说话,这个训练很好,但是,如果把“苹果长得又---又---”改成“苹果又—又—”,学生拓展的思维将会更宽广些。

另外,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读为本,读得很充分,有老师范读、小组读、个别读、小老师读等,但读的层次还是不能好好体现,如果设计时能体现出读准——读顺——读出感情这样的读书层次,效果可能会更好。

以上是我听完课后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希望和吕老师共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