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协议实验
ip协议实验

ip协议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IP协议进行实验,了解和掌握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二、实验设备1. 两台计算机(计算机A和计算机B)2. 网络模拟器软件三、实验步骤1. 连接计算机A和计算机B使用网络模拟器软件,将计算机A和计算机B连接到同一个局域网中。
2. 配置IP地址在计算机A和计算机B上进行IP地址配置,确保两台计算机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例如,将计算机A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1,将计算机B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2。
3. 发送数据包在计算机A上执行以下步骤:a. 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ping 192.168.1.2”命令,向计算机B 发送数据包。
b. 观察命令提示符窗口中的回显信息,判断数据包是否发送成功,并记录下发送数据包的时间和返回数据包的时间。
c. 统计发送数据包的丢失率。
4. 抓包分析在计算机B上使用抓包工具(如Wireshark)进行抓包,获取从计算机A发送到计算机B的数据包。
分析数据包的各个字段,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TL(生存时间)、标识符、数据长度等信息。
5. 路由表配置在计算机A上配置路由表,将数据包发送到计算机B的路径设定为默认网关或自定义路由。
6. 路由选择通过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tracert 192.168.1.2”命令,观察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经过的路由器。
7. 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总结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包括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过程、路由选择机制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的IP地址仅作示例,具体配置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2. 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数据包发送失败、延迟较高、丢包率较高等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故障排除和调试。
五、实验扩展1. 尝试使用不同的网络模拟器软件,比较它们的功能和性能。
2. 设计一个更复杂的网络拓扑,包含多个子网和路由器,模拟更真实的网络环境。
3. 探索IP协议中的其他关键概念,如IP分片、互联网寻址和子网划分等。
实验二分析IP协议

实验二分析IP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是互联网协议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它负责在网络层提供主机之间的通信服务。
本实验将分析IP协议的结构和功能,以及IP数据包的传输过程。
一、IP协议的结构与功能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它将数据分割成更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每个数据包都包含有关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信息,以及发送和接收的数据。
IP协议的核心部分是IP数据报,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版本:标识使用的IP协议版本,目前常用的是IPv4和IPv6。
2. 头部长度:指定IP数据包头部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3. 服务类型:用于指定IP数据包的优先级和服务质量。
4. 总长度:指定整个IP数据包的长度,包括头部和数据部分。
5. 标识、标志和片偏移:用于对数据包进行分片和重组。
6. 生存时间:指定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最大生存时间,防止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循环。
7. 协议:指定数据包中携带数据的上层协议,如TCP、UDP等。
8. 头部校验和:用于检测IP数据包头部是否发生错误。
9. 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分别指定数据包的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IP地址。
IP协议的主要功能包括:1. IP地址分配与路由:IP协议为每台主机分配唯一的IP地址,并根据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送到目标主机。
2. 分片与重组:当IP数据包的大小超过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TU)时,IP协议将数据包分割成更小的片段进行传输,并在目标主机上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包。
3. 错误处理:IP协议通过生存时间(TTL)字段来检测数据包是否在网络中循环,以及通过头部校验和来检测数据包头部是否发生错误。
4. 路由器间通信:IP协议通过路由器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二、IP数据包的传输过程IP数据包的传输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发送数据:源主机根据目标主机的IP地址和上层协议类型构造IP数据包,并通过网络接口发送到网络。
实验四TCPIP协议属性设置报告

实验四TCPIP协议属性设置报告1.实验目的与简介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是互联网使用的主要协议之一,它提供了网络通信中的可靠数据传输和连接服务。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置TCP/IP协议的属性,来了解和掌握TCP/IP协议的一些基本特性和优化方法。
2.实验环境本实验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并以本地局域网为实验网络环境。
实验中使用的工具主要包括网络设置界面和命令行窗口。
3.实验步骤3.1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可以通过进入网络设置界面来设置本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IP地址是用于区分不同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的唯一标识,而子网掩码用于定义本地网络的范围。
3.2设置默认网关默认网关是指当计算机要向其他网络发送数据时,首先会将数据包发送到默认网关。
在网络设置界面中,可以设置默认网关的IP地址。
默认网关通常是本地局域网内连接互联网的路由器。
3.3设置DNS服务器DNS(域名系统)服务器用于将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
在网络设置界面中,可以设置DNS服务器的IP地址。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本地路由器或者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DNS服务器。
3.4设置TCP/IP属性通过命令行窗口可以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当前TCP/IP属性的详细信息。
可以通过命令行窗口中的一系列命令来设置TCP/IP属性,例如设置TCP缓冲区大小、调整TCP拥塞控制算法等等。
3.5实验结果与分析设置完TCP/IP属性后,可以使用一些网络性能测试工具来评估网络连接的质量和性能。
例如可以使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延迟和丢包率,使用速度测试工具来测试网络带宽等等。
4.实验总结与心得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通信协议之一,对于网络通信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实验,我了解到TCP/IP协议的一些基本特性和连接调优方法,并且掌握了调整TCP/IP属性的操作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通过调整TCP缓冲区大小可以提高TCP连接的传输速度,并且可以通过调整TCP的拥塞控制算法来改善网络拥塞时的传输性能。
网络层协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层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IP协议、ARP协议和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网络层协议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一台安装有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PC机;2. 实验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7.3.1模拟器;3. 实验拓扑:实验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三台路由器(R1、R2、R3)和三台主机(H1、H2、H3)。
图1 实验拓扑结构图三、实验内容1. IP协议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R1、R2、R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在H1、H2、H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③ 使用Ping命令测试H1与H2、H3之间的连通性;④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IP协议在网络层的作用。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IP协议在网络层中实现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功能。
当H1与H2、H3之间进行通信时,数据包会按照IP地址进行路由,最终到达目标主机。
2. ARP协议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AR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R1、R2、R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在H1、H2、H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③ 在H1上配置MAC地址与IP地址的静态映射;④ 使用Ping命令测试H1与H2、H3之间的连通性;⑤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ARP协议在网络层的作用。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ARP协议在网络层中实现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功能。
当H1与H2、H3之间进行通信时,数据包会通过ARP协议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从而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3. RIP协议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R1、R2、R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在R1、R2、R3上配置RIP协议,使其相互通告路由信息;③ 在H1、H2、H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④ 使用Ping命令测试H1与H2、H3之间的连通性;⑤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RIP协议在网络层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实验IP协议解析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2.掌握IP校验和计算方法3.掌握子网掩码和路由转发4.理解特殊IP地址的含义5.理解IP分片过程6.理解协议栈对IP协议的处理方法7.理解IP路由表作用以及IP路由表的管理二、实验步骤:实验准备:配置IP,IP地址和格式同第一次实验。
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主机B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staticroute_config命令,开启静态路由服务。
2.主机A启动协议编辑器,编辑一个IP数据报,其中:MAC层: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对应于172.16.1.42接口的MAC)。
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0。
IP层:总长度:IP层长度。
生存时间:128。
源IP地址:主机A的IP地址(172.16.1.41)。
目的IP地址:主机E的IP地址(172.16.0.45)。
校验和:在其它所有字段填充完毕后计算并填充。
自定义字段:数据:填入大于1字节的用户数据。
【说明】先使用协议编辑器的“手动计算”校验和,再使用协议编辑器的“自动计算”校验和,将两次计算结果相比较,若结果不一致,则重新计算。
●IP在计算校验和时包括哪些内容?3.在主机B(两块网卡分别打开两个捕获窗口)、E上启动协议分析器,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P协议),开始捕获数据。
4.主机A发送第1步中编辑好的报文。
5.主机B、E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数据报,并回答以下问题:●第1步中主机A所编辑的报文,经过主机B到达主机E后,报文数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记录变化的字段,并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
6.将第1步中主机A所编辑的报文的“生存时间”设置为1,重新计算校验和。
计算机ip实验报告

计算机ip实验报告计算机IP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IP(Internet Protocol)作为网络通信的基础协议之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IP协议的基本概念、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IP协议的基本概念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为重要的协议之一,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IP协议通过为每个主机分配一个独特的IP地址,实现了数据在网络中的唯一寻址和路由功能。
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点分十进制的形式呈现。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深入了解IP协议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IP地址的理解。
通过该实验,我们将学习如何配置和管理IP地址,以及如何解决IP冲突和子网划分的问题。
三、实验过程1. IP地址配置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需要配置主机的IP地址。
打开计算机的网络设置界面,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配置。
确保每个主机都有唯一的IP地址,以避免冲突。
2. IP地址冲突解决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IP地址冲突的问题。
当两台主机拥有相同的IP地址时,会导致网络通信故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网络工具来扫描局域网中的IP地址,并检测是否存在冲突。
一旦发现冲突,我们需要手动更改其中一台主机的IP地址,以确保网络正常运行。
3. 子网划分在实验中,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子网划分。
子网划分可以将一个大型网络划分为多个较小的子网络,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设置子网掩码,我们可以确定网络中的主机数量和子网数量,并进行合理的划分。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完成了IP地址的配置和管理,解决了IP地址冲突的问题,并学习了子网划分的方法。
实验结果显示,网络通信正常,各个主机之间能够稳定地进行数据传输。
五、实验分析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
我们学会了如何配置和管理IP地址,解决IP冲突的问题,并掌握了子网划分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 使用Wireshark分析IP协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分析IP协议,熟知IP协议数据包各个字段的含义与作用;2、分析IP数据报分片,熟悉IP数据包的传递方式。
二、实验设备: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安装有Wireshark、IE浏览器等软件。
三、实验原理:1、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报文说明:(1)DHCP-DISCOVER:DHCP客户端广播发送的,用来查找网络中可用的DHCP服务器。
(2)DHCP-OFFER:DHCP服务器用来响应客户端的DHCP-DISCOVER请求,并为客户端指定相应配置参数。
(3)DHCP-REQUEST:DHCP客户端广播发送DHCP服务器,用来请求配置参数或者续借租用。
(4)DHCP-ACK:DHCP服务器通知客户端可以使用分配的IP地址和配置参数。
(5)DHCP-NAK:DHCP服务器通知客户端地址请求不正确或者租期已过期,续租失败。
(6)DHCP-RELEASE:DHCP客户端主动向DHCP服务器发送,告知服务器该客户端不再需要分配的IP地址。
(7)DHCP-DECLINE:DHCP客户端发现地址冲突或者由于其它原因导致地址不能使用,则发送DHCP-DECLINE报文,通知服务器所分配的IP地址不可用。
(8)DHCP-INFORM:DHCP客户端已有IP地址,用它来向服务器请求其它配置参数2、pingPING(Packet Internet Groper),因特网包探索器,用于测试网络连接量的程序。
Ping是工作在TCP/IP网络体系结构中应用层的一个服务命令,主要是向特定的目的主机发送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报文控制协议)Echo请求报文,测试目的站是否可达及了解其有关状态。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用300字左右,描述你对IP协议的认识;IP协议,即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是互联网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定义了数据如何在互联网中传输。
tcp ip协议实验报告

tcp ip协议实验报告《TCP/IP协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TCP/IP协议的理解,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软件工具:Wireshark、Putty三、实验内容1. 使用Wireshark监测网络数据包利用Wireshark工具,实时监测网络数据包的传输过程,观察数据包的结构和传输规则,以及TCP/IP协议的工作流程。
2. 使用Putty进行远程连接通过Putty工具,进行远程连接实验,模拟TCP/IP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场景,了解TCP/IP协议在远程通信中的工作原理。
3. 分析网络数据包结合Wireshark抓包结果和Putty远程连接实验,分析网络数据包的传输过程,探讨TCP/IP协议的数据传输机制,包括数据封装、传输流程和错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四、实验结果1. 通过Wireshark监测数据包,了解了TCP/IP协议的数据包格式和传输规则,包括TCP头部、IP头部等内容。
2. 利用Putty进行远程连接,实际体验了TCP/IP协议在远程通信中的应用,加深了对TCP/IP协议工作原理的理解。
3. 分析网络数据包,深入探讨了TCP/IP协议的数据传输机制,包括数据封装、传输流程和错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TCP/IP协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加强了对网络通信协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六、参考文献1. 《TCP/IP协议详解》2. 《计算机网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TCP/IP协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加强了对网络通信协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对TCP/IP协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今后的网络通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ip协议实验
篇一:实验三ip协议分析实验
实验报告
班级:0906401姓名:吴朋发学号:36实验日期:评分:_____________
1.实验名称
ip协议分析实验2.实验学时
2学时3.实验类型
设计型4.实验目的
1、分析ip基本ip报头结构,给出每一个字段的值及其含义,加深对ipV4协议理解。
2、分析http报头结构
3、分析tcp、ip、http封装关系5.实验内容
借助于网络分析议etherreal捕获http、tcp、ip报文,分析ip报文头结构,理解其具体意义。
6.实验原理网络实验室40台学生机组成一个局域网络,并连接学校校园网络,每台主机均能通过校园网络实现对internet
的访问。
学生机所装操作系统均为windows20xxserver。
7.实验步骤(包括实验原始记录、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步骤1:认真阅读文档《ethreal的使用方
法》,熟练掌握windows下ethereal的使用方法。
步骤2:在学生机上启动etherreal软件进行报文截获,然后在ie浏览器上输入,分析截获的http报文、tcp报文,试找出http协议数据包,并进行分析,研究主窗口中的数据报文列表窗口和协议树窗口信息,填写下表。
步骤3:找出对应的ip报文,试分析ip数据报文头中各字段值的含义,并填入下表
步骤4:分析aRp报文结构:选中第一条aRp请求报文和第一条aRp应答报文,将aRp请求报文和aRp应答报文中的字段信息填入下表。
步骤5:根据实验截获的报文写出aRp协议在同一网段内的解析过程。
步骤6:综合分析截获的数据报文,概括http协议的工作过程(从在浏览器上输入
步骤7:选择一条计算机发出的dns请求报文和对应的dns应答报文,填写下表。
步骤8:简述dns域名解析的过程。
1、当客户机提出查询请求时,首先在本地计算机的缓存中查找。
2、客户机将域名查询请求发送到本地dns服务
器,。
3、如果本地服务器不能在本地找到客户机查询的信息,将客户机请求发送到根域名dns服务器。
4、根域名服务器负责解析客户机请求的根域部分。
5、客户机的dns服务器利用根域名服务器解析的地址访问下一级dns服务器。
6、按照上述递归方法逐级接近查询目标,最后在有目标域名的dns服务器上找到相应ip地址信息。
7、客户机的本地dns服务器将递归查询结果返回客户机。
8、客户机利用从本地dns服务器查询得到的ip访问目标主机,就完成了一个解析过程。
8.说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其它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我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理解不够深入。
本次实习,让我对网络协议数据包的分析,掌握在tcp/ip模型中,各个层次上网络pdu的实际组成,深入理解网络协议的组成,对网络中传送数据的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培养我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收获巨大。
篇二:实验三ip协议分析
实验三ip协议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熟练掌握ethereal的使用方法
能对捕获到的包进行较深入的分析
掌握ip层的作用以及ip地址的分类方法
掌握ip数据包的组成和网络层的基本功能。
二、实验内容
常见网络命令使用;启动ethereal并设置相应的选项,进行一次简单的icmp,观察捕获到的数据包,过滤出ip数据包,分析每个ip分组的细节,查看ip数据包的结构与含义,观察ip协议的功能。
三、实验设备
pc机、ethereal软件、winpcap软件
四、背景知识
1、ip地址的编址方法
ip地址是为每个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分配的唯一识别的32位标识符。
ip地址的编址方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1)分类的ip地址
这是一种基于分类的两级ip地址编址
(2)划分子网的ip地址
子网就是将一个a类、b类或c类网络分割成许多小的网络,每一个小的网络就称为子网。
划分子网采用“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三级编址的方法。
在划分了子网
的网络地址中,子网掩码用于确定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是一个和ip地址对应的32位二进制数。
子网掩码中与ip地址的网络地址对应的部分为1,与主机地址对应的部分为0。
这样把网络接口的ip地址与该接口上的掩码相与就得到该接口所在网络的网络地址,而把该ip地址与掩码的反码相与则可得到主机地址。
(3)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是根据划分子网阶段的问题提出的编址方法。
ip地址采用“网络前缀”+“主机号”的编址方式。
目前cidR是应用最广泛的编址方法,它消除了传统的a、b、c类地址和划分子网的概念,提高了ip地址资源的利用率,并使得路由聚合的实现成为可能。
2、ip报文格式
ip报文由报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ip报文格式
其中主要字段的意义和功能如下:
*版本:指ip协议的版本;
*头长:是指ip数据报的报头长度,它以4字节为单位。
ip报头长度至少为20字节,如果选项部分不是4字节的整数倍时,由填充补齐;
*总长度:为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
*服务类型:规定对数据报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