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道路考博试题

合集下载

【真题】长安大学803道路工程真题

【真题】长安大学803道路工程真题

更多最新考研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 renrenkaoyan
【真题】长安大学803道路工程真题
一、 土质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有哪些方法?简述不同的方法的原理或分析过程。

二、试述路基防护的种类,目的及相应措施。

三、试述沥青路面基层的作用,根据材料和力学特性的分类、特点及其适用场合
四、试述沥青路面的水损过程、损坏机理、水稳定评价方法以及提高沥青路面水稳定性的技术措施
五、试分析环境温度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在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如何考虑该影响
六、对于粒料基层上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板厚设计需要哪些参数?这些参数如何确定
七、名词解释:道路净空、横向力系数、视距曲线、运行速度V85、交织段长度、回头展线
八、阐述道路设计中保持平面线形连续与均衡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做到平面线形的连续与均衡
九、阐述影响各级公路最大纵坡确定的主要因素及其他们是如何影响的
十、阐述公路的功能划分情况,举例说明公路设计中哪些技术指标的确定或要素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公路的功

更多最新考研资讯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爱考机构 中国保过保录高端考研第一品牌! 每年每校每专业限招1‐3人 报名电话010‐51283340 QQ:744569778。

长安大学历年考博试题汇总

长安大学历年考博试题汇总

2002高等路面工程1.论述对先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修改的必要及建议。

2、路面结构排水3、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中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适用性及建议4、基层冲刷的原因及改建措施2002道路建筑材料1.考虑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2、混凝土路(桥)面的使用要求如何改善3、常用沥青混合料、SMA、Superpave混合料设计方法有何不同4、沥青成功改性的关键技术2003高等路面工程1.试述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指标及其合理性2.评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方法3.论述路面基层4.试述沥青路面的性能要求及应对措施5.试述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维修技术2003道路建筑材料1.试述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2.路(桥)面用水泥混凝土要性能与措施3.降低沥青混凝土水损坏的技术4.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路面中的应用技术5.论述国内外沥青混合了结构的实验方法2004(1)高等路面工程1、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类型、原因及采取措施。

2、新版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与1994年的相比有哪些改变。

3、谈国内外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及见解。

4、解释(1)长寿命(永久性)路面——(2)预防性养护(路面)——(3)软切缝(水泥混凝土)——(4)沥青表面处治——(5)OGFC(开级配沥青面层)——2004(1)道路建筑材料1、论述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及再路面结构层中的应用2、改性沥青的类型、工艺特性及工程应用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工艺的SBS改性沥青,采用试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常规三大指标试验、SHRP 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储存稳定性试验等,分析了加工工艺参数对SBS改性沥青技术性能以及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改性剂!不同的制备温度!不同的改性工艺均对改性沥青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相比于其他因素而言,SBS改性沥青的改性工艺是影响其性能的主导因素;储存稳定性较好的改性沥青,其技术性能也较好;星型SBS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优于线型SBS改性沥青;基于改性沥青的综合性能考虑,制备温度不宜过低"因此,通过掺配适当的稳定剂和助剂等措施改善改性工艺,是提高SBS改性沥青技术性能的最有效途径之一"SBS是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对于优质的SBS改性沥青,SBS能均匀地分散在沥青介质中,并形成空间三维网状结构。

2023年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23年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23年硕士硕士入学考试试题(B卷)一、试题代码: 803 试题名称: 道路工程共1页第1页二、路基旳作用, 对路基旳一般规定。

评价路基压实效果旳原则和影响原因。

三、土基承载能力旳参数指标及概念。

我国现行沥青规范中采用旳路基承载能力指标及确定措施。

四、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病害?《规范》中沥青路面指标设计与否合理, 提议新指标。

五、水泥稳定类材料旳分类、构造类型、强度形成机理、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及其在我国现行设计规范中旳作用。

六、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加铺旳设计过程, 详细加铺方案及关键控制技术。

七、环境原因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有什么影响, 在设计中怎样考虑。

八、爬坡车道旳作用及设置旳条件。

九、最大纵坡确定旳重要原因。

十、各级公路对视距旳规定。

停车视距不满足时, 可以采用哪些处理措施。

十一、名词解释1、横向力系数2、V853、渠化交通4、回头展现5、超高过渡段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不给分。

2023年硕士硕士入学考试试题(B卷)参照答案路基旳作用, 对路基旳一般规定。

评价路基压实效果旳原则和影响原因。

答: 在天然地基表面按照道路旳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集合尺寸旳规定开挖或填筑而成旳岩土构造物即为路基。

路基路面旳基本规定包括: 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能。

(合适用自己旳话展开)一、压实原则: 压实度K。

二、影响压实效果旳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内因指土质和湿度, 外因指压实功能及自然和人为旳其他原因等。

土质对压实效果旳影响很大, 土质不一样, 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不一样, 砂性土旳压实效果优于粘性土, 土粒愈细, 比面积愈大, 土粒表面水膜所需之湿度亦愈多。

湿度对压实效果旳影响重要体目前含水量上, 路基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进行压实可以提高路基旳抗变形能力和水稳定性。

压实厚度:相似压实条件下(土质、湿度和功能不变), 实测土层不一样深度旳密实度得知, 密实度随深度递减, 表层5cm最高。

长安大学道铁考博11年试题

长安大学道铁考博11年试题

一、简述以下概念1)工程决算表工程决算表:包括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表,财务决算表及附表,工程造价和概算执行情况表,外资使用情况表,交付使用资产总表和明细表。

2)净现值 (NPV)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的定义:“把各年的收入与支出,按投资收益率折现后与初投资现值相减的差值。

”定义中的投资收益率可以是必需收益的三个利率中的任—个,一般指最低希望收益率。

3)内部收益率(IRR)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定义: “仅考虑由投资、时间和资金的时间价值所产生的现金收入和支出的收益计算率。

”内部收益率是经济期内使净现值等于零的利率。

适用范围:适用于经济期和现金流量已知的方案评价。

4 )投资回收期定义:①对投资而言,有关的利润或经营成本节约等于投资额所需要的年数(或月数);②机器、设施或其它投资能产生足够的净收入来回收其投资成本的时间段。

5 )工程决算总费用工程决算总费用由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具及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三部分构成。

二、试述CBR概念、试验方法及使用条件。

(20 分)CBR值是指标准试件(即材料在标准的击实层数与次数下得出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下成型)浸水96h,饱水后用一个直径50mm的标准贯入杆以1~1.25mm /min的速度压入材料试样达2. 5mm(或5.0mm)时,所需的单位压力与标准碎石达到相同的贯入量时所得的标准单位压力的比值,以百分率计。

目前国内CBR试验设备分室内试验和室外试验两种。

室内试验路面强度材料试验仪,试件按路基施工时的含水量及压实度要求在试筒内制备,并在加载前浸泡在水中饱水4天。

为了模拟路面结构对土基的附加压力,在浸水过程中及压入试验时,在试件顶面施加荷载板。

CBR值野外试验方法基本上与室内试验相同,但其压入试验直接在土基顶面直接进行。

野外试验结果有时与室内结果存在不完全相同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测试土壤含水量不一样,室内试验时试件处于饱水状态;野外试验时,土基处于施工时的湿度状态。

长大、同济、东南道路和铁道工程考博试券和解答汇总

长大、同济、东南道路和铁道工程考博试券和解答汇总

分享]长大、同济、东南道路与铁道工程考博试题及答案汇总首先声明一点,答案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1.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定义及设计速度在应用中存在问题?运行速度在公路方面有哪些应用?(2007 再次声明,非标准答案)设计速度:是指当气象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应用问题:基于设计速度的路线设计方法最显著的特征是公路的所有相关特征必须与其配合以获得均衡设计。

这种设计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可概括如下:线形设计要素与实际行车设计速度不相容:驾驶员根据其希望的行车速度和直觉调整自己的车速,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驾驶员选用的速度往往会随之发生变化,需要以动态的观点来考虑车辆进入曲线时的运行速度。

设计要素之间不相容:安全运行线形标准设计最低值的依据,是运行车量逐一驶过各个孤立特征的路段而制订的设计指标,一般认为,对孤立的要素适用的最小值,在这些要素同时出现时就可能不安全。

设计速度也不能保证在每一段不同几何特点的地貌之中设计的一致性。

线形的行车速度标准不一致:设计速度实际上只对限制安全行车速度的具体行车道有意义,但对于平坦的直线路段,却没有意义。

即使对那些限制安全行车速度的具体路段,设计车速也仅规定了最小值。

但在地形和经济条件允许时,应推荐高于低限的设计值。

因此,虽然设计人员希望用等值的设计速度设计出行车速度标准一致的公路,但实际上由于线形的突变,各路段间经常会产生速度突变点,这些突变点正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路段。

运行车速:是指天气良好,路面干净而潮湿,在自由流状态下,路段上第85%位的车辆行驶速度,需大量实测数据回归分析得到。

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不同之处在于设计速度是理论速度,运行速度是实际速度,运行速度是几何设计实现设计速度程度的反映。

应用:针对设计速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保证汽车行驶连续性的要求,德、法等欧洲国家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广泛运用了以运行速度(Operating speed)概念为基础的路线设计方法。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历年真题及解析汇总..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历年真题及解析汇总..

一、简述高速公路的横断面组成。

(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P94)4答:高速公路的横断面图详见P94图5—1。

各部分的作用如下:1、行车道:供车辆行驶。

2、路肩的作用: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员的安全和舒适感,这对保证设计车速是必要的,尤其在挖方路段,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提供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

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并起引导视线的作用。

3、中间带的作用将上、下行车流分开,既可防止因快车驶入对向车道造成车祸,又能减少公路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从而提高通行能力;可作设置标志牌及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可作为行人的安全岛使用;设置一定宽度的中间带并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可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引导驾驶员视线,增加行车侧向余宽。

4、路缘石的作用:起到导向、连接和便于排水的作用。

5、路基的作用: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

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是什么?若配合不好,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2000,3-1,p47)3答:平、纵线形组合的一般设计原则:1、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线的连续性。

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迷惑和判断失误的线形都有可能导致操作的失误,最终导致交通事故。

比如,凸型竖曲线接小半径平曲线,挖方或暗弯视距不足接急弯和反向曲线。

2、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均衡。

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密切相关,任何单一提高某方面的技术指标都是毫无意义的。

3、为保证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必须选择适合的合成坡度。

4、注意和周围环境的配合,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

特别是在路堑地段,要注意路堑边坡的美化设计。

尽管平、纵线形设计均是按照各自标准进行设计的,但若平纵线形组合不好,不仅有碍于其优点的发挥,而且会加剧两方面存在的缺点,造成行车上的危险,也就不可能获得最优的立体线形、平纵线形的合理组合,导致破坏道路线形的美观与平顺性,道路排水不畅等。

长安大学考博-3324-微机原理与应用考博简答题

长安大学考博-3324-微机原理与应用考博简答题

1用二进制好处?答:二进制数在电气元件中容易实现、容易运算,在电子学中具有两种稳定状态以代表0和1。

而需要由0和1来代表的量很多。

如:电压的高和低,电灯的亮和灭,电容的充电和放电,脉冲的有和无,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等。

电路中把正负极(高低电平)分别用0,1或者1,0来表示。

就用这些0,1,或者它们的组合,例如001,00,011,100,111等等来传递信息或命令。

总之,二进制在电路上很容易实现,然后把它作为基础可以扩展成四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等,来实现更多的功能。

2.RET,CALL,IRET:答CALL: CPU先将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压入堆栈保护起来,然后再将子陈旭入口地址赋给IP(或CS,IP),以便转到子程序执行。

RET:一般安排在程序末尾,执行RET时,CPU将堆栈顶部保留的返回地址弹到IP(或CS,IP),这样既可返回到CALL的下一条指令,继续执行主程序。

IRET:从中断服务子程序返回到被中断的程序继续执行。

先将堆栈中的断点地址弹道IP ,CS,接着将INT指令执行时压入堆栈的标志弹道标志寄存器,回复中断前的标志状态。

3堆栈和堆栈指针的区别堆栈式内存中的一个特定的区域,用以存放寄存器或者存储器中暂时不用又必须保存的数据,我们可以将堆栈看做是一个小存储器但不能随意存储。

Sp为堆栈指针寄存器,他在堆栈操作中存放栈顶偏移地址,永远指向堆栈的栈顶,在访问堆栈时作为指向堆栈的指针,在压入操作之前sp-2,弹出一个字,sp+2.4说明伪指令和机器指令的区别?机器指令是功能性语句,能够实现一定的操作功能,能够被翻译成机器代码;伪指令语句是指示性语句,只是为汇编程序在翻译成汇编语言时提供相关信息,并不产生机器代码。

5接口电路与系统总线相连时为什么要遵循“输入要经三态,输出要锁存”的原则?接口电路是介于主机和外设之间的一种缓冲电路,它使外设与总线隔离,起缓冲、暂存数据的作用。

因为数据总线是各种设备以及存储器传送数据的公共总线,任何设备都不允许长期占用数据总线,而仅允许被选中的设备在读/写周期中享用数据总线,这就需要接口电路为输入设备提供三态缓冲作用,只在读/写周期中为被选中的设备开放与系统数据总线的连接,即输入要经三态;另外,通过对CPU的输出总线周期的分析,相对于普通外设而言,CPU的输出周期很短,即#WR信号有效电平持续时间很短,无数据锁存能力的输出设备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收数据并驱动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需加锁存器锁存数据,在输出总线周期结束后,保持该数据提供外设使用,以协调主机和外设间数据传送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即输出要锁存6请说明80386、80486CPU在存储器管理机制上有哪三种工作模式?80386有三种工作模式:实模式、保护模式和虚拟86模式。

长安大学803《道路工程》考研真题资料

长安大学803《道路工程》考研真题资料
家 om 2007 年长安大学 803《道路工程》考研试题 .....................................................................22 67 之 o.c 2008 年长安大学 803《道路工程》考研试题 .....................................................................23 82 研 ba 2009 年长安大学 803《道路工程》考研试题 .....................................................................24 929 通考 .tao 2010 年长安大学 803《道路工程》考研试题 .....................................................................25 :38 交 70 2011 年长安大学 803《道路工程》考研试题 .....................................................................26 Q 桐 26 2012 年长安大学 803《道路工程》考研试题 .....................................................................27 桐Q :青 21 2013 年长安大学 803《道路工程》考研试题 .....................................................................28 青 铺 108 2014 年长安大学 803《道路工程》考研试题 .....................................................................29 宝店 op 2015 年长安大学 803《道路工程》考研试题 .....................................................................30 淘 /sh 长安大学 803《道路工程》历年考研试题解析 ...........................................................................31 s:/ 1999 年长安大学 803《道路工程》考研试题解析 .............................................................31 http 2000 年长安大学 803《道路工程》考研试题解析 .............................................................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其改进
与常规混凝土相比,路面混凝土主要是承受冲击、振动、疲劳、磨损、冻融、收缩等作用的动载结构,其要求比常规静载结构混凝土严格得多,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上具有路面自身特点。

我国目前的设计方法是以抗弯拉强度的单指标控制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实际工作状态是路面板处于弯拉状态,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以抗折强度σt为设计指标,理应求得抗折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才便于生产使用。

为此,国家科委025课题曾在1986年研究基础上[17]经修订后提出:
石灰石碎石混凝土:
(1-1)花岗岩碎石混凝土:
(1-2)砾石混凝土:
(1-3)式中:Rc──水泥标准砂浆28天抗压强度(MPa)。

我国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关于水灰比计算的经验公式仍然采用025课题提出的1-1、1-2和1-3统计公式。

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中,强度的确定采用的是保罗米公式或其修正关系式;用水量的确定、粗细骨料的确定均采用的是经验表格的方法。

由于混凝土组分材料的差异,在实际的配比工作中这些经验公式和表格往往会有较大的偏差。

保罗米公式中的经验系数往往和实际不符从而导致混凝土配比计算强度与混凝土实际强度有较大偏差。

一个或几个经验表格无法囊括所有的变化,混凝土配比所需用水量受混凝土组成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往往有较大的差异。

砂石的配比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因此,在实践中,往往试配工作是较为繁重的。

我国《施工规范》的道路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方法依然主要以弯拉强度、工作性为准则的方法,无法
满足当前使用性能和复杂的路面实际工作状态的要求。

在道路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有更多路用性能或耐久性指标参与进来。

从性能设计来看,理想的配合比设计应能实现对路面结构与环境的主要性能(即:工作性能、强度、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设计,但现行的道路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远远达不到按性能设计的水平;从性能检测来看,仅采用钻芯劈裂试件作为强度检验指标,而对路用性能、耐久性等检验指标有待补充和完善。

2、路(桥)面用水泥混凝土主要性能与改善措施
道路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能除了与建筑行业相同的性能,如强度,耐久性,另外,道路混凝土直接暴露于空气中,除了遭受自然界的严酷的风吹雨淋外,还因为汽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而需要考虑其抗弯拉强度和耐磨性等性能。

1)强度:由于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比抗压强度低得多,所以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当弯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弯拉强度时,混凝土板便发生断裂破坏。

且在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下,混凝土板会在低于其极限抗弯拉强度时破坏。

为保证道路水泥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合理的提高水泥抗折强度是其关键措施之一。

下表列出了一些国家对道路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2)耐久性:耐久性包括抗冻性(特别是盐冻),抗渗性等。

对盐冻得预防,主要是针对所处环境氯离子对混凝土的扩散渗透,控制混凝土的导电量;并使混凝土结构具有足够保护层厚度。

而预防混凝土冻害劣化及除冰盐破坏,主要是掺入引起剂,使含气量达4%~6%,混凝土可达300次冻融循环,相对冻弹性模量〉60%,对硫酸盐、镁盐腐蚀,则通过降低水泥中A C 3含量,降低W/C
和掺入矿物质超细粉。

使混凝土在硫酸钠溶液中浸渍,干湿循环答50次以上,重量损失<5%,或砂浆的抗腐蚀系数>1.0.这样就具有优良的抗硫酸盐腐蚀的性能。

但是单一的某一种混凝土是不可以满足多种劣化因子综合作用的,需要综合考虑其交互作用,找出总体对策,才能打倒提高耐久性,延长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的目的。

实验证明,采用不用矿物质超细粉,适当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是预防耐久性病害的有效途径。

3)早期开裂
3、水泥混凝土的类型、组成及适用场合
除了普通混凝土外,其他的混凝土类型见书第689页。

4 水泥的使用性能
书第42页
5,6,7题该书都有
8 水泥混凝土的技术发展研究
混凝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⑴. 第一阶段──理论基础阶段
1850年,Lambot用钢筋网造了一条小型水泥船。

这标志着钢筋混凝土(RC)
时代的开始,也是RC预制工业的萌芽。

1918年,D. A. Abrams建立了水灰比强度公式。

1930年,Belomey提出了混凝土强度与水泥实际强度及W/C之间的关系。

后来,Powers又确立了混凝土强度增长与胶空比的关系。

⑵. 第二阶段──理论升华及工艺变革阶段
1928年,E. Freyssinet提出了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理论。

对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1934年,美国发明了振动器。

从此,混凝土施工工艺飞速发展。

前苏联根据W/C理论开发了干硬性混凝土,并研制了许多高效重型设备。

⑶. 第三阶段──外加剂应用阶段
1937年,E. W斯克里彻取得了用亚硫酸盐纸浆废液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强度和耐久性的专利,拉开了现代外加剂的序幕。

1936年,Bell提出了可泵性问题。

随后Gray, Popovics等对可泵性做了不同的解释。

1962年,日本花王石碱公司的服部键一首先研制成功了蔡系减水剂[8]。

1964年,前联邦德国又研制成功了以磺化三聚甲醛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另一类高效减水剂“Melment",它标志着流动性混凝土时代的开始。

⑷. 第四阶段──高性能混凝土阶段
高性能混凝土(HPC)是混凝土技术的高科技。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涵义不同。

20世纪中后期,人们追求混凝土具有高强度。

20世纪50年代,混凝土强度为35MPa, 60年代为40 MPa-50 MPa, 70年代为60 MPa。

目前所能配制的混凝土强度早已超过了结构设计所采用的强度。

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相继发现即使是应用高强度混凝土的结构,在使用期间依然出现开裂、腐蚀、冻融、剥落等众多问题。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

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一种采用常规混凝土原材料、常规混凝土生产工艺、要通过掺加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和料使混凝土具有某些优异性能的混凝土。

其技术特征是高密实性,具体表现在高抗渗性、体积稳定性、自密实性、高抗压强度(大于60MPa)。

HPC已被认为是21世纪的混凝土[9-10] 。

当今,混凝土无疑己成为世界上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

Sandor Popovics[11]教授认为混凝土成为最广泛的建筑材料的原因在于:C1)混凝土易于浇注成任何尺寸及形状,与钢筋结合更使其应用大大扩展;(2)混凝土可选用不
同方法制备以适应不同情况;(3)经济性;(4)每单位荷载的能耗大大低于钢材或砖的能耗。

P. K. Mehta[12]教授则认为其原因是(1)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水性:(2)混凝土易制成各式各样大小不同的混凝土结构构件:(3)混凝土是工程上最易得到且最便宜的材料。

最后一个问题感觉太内容太泛,给你发几篇文章参考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