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主题说明认证材料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 美丽的草原 演唱《美丽的夏牧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 美丽的草原 演唱《美丽的夏牧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歌曲分析《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它描绘了新疆地区哈萨克族夏牧场的美景,以及哈萨克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幸福生活的场景。

歌曲旋律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歌曲的旋律线条流畅,起伏有致,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歌曲以中速为主,节拍清晰,旋律中多处运用了跳进和级进的手法,使得歌曲既具有流畅性,又富有变化性。

同时,歌曲中还巧妙地运用了重复和对比的手法,使得旋律更加深入人心。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能够感知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2、正确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3、能够用愉悦、自豪的心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4、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夏牧场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能够用愉悦、自豪的心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夏牧场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2、发声练习。

二、新课导入1、在你们的印象中,夏牧场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充满了自由和快乐?(课件出示牧场图片)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踏上一段音乐之旅,前往一个充满歌声和欢笑的地方——美丽的夏牧场。

(板书课题:美丽的夏牧场)三、歌曲学习1、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师:在这首歌曲中,你们听到了什么?联系歌词,你想到了什么中的画面?(学生聆听后举手发言)2、歌曲简介。

《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描绘美丽夏牧场景色的歌曲,由高峻作词,徐锡宜作曲。

这首歌的歌词描绘了天山脚下、恰布河旁的美丽景色,以及牛群在草原上自由奔跑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歌曲的旋律起伏流畅、优美动听,尤其是用合唱的方式更显出这首歌曲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夏牧场之中。

3、再次聆听: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情绪:优美、抒情地速度:中速G大调四四拍4、学唱歌曲。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美丽的草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美丽的草原》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美丽的草原》教学设计1、美丽的夏牧场教学目标:1. 学习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2. 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美好的意境,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用优美清晰、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

2. 引导学生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舞视频。

2.提问:欣赏完这段视频,你觉得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呢?学生回答。

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 教师介绍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冬不拉、手鼓。

师:哈萨克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和手鼓。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录像认识哈萨克族乐器,进而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并引入本课歌曲的学习。

二、学习歌曲1. 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赞美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

2. 再次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提出问题:(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问题。

师:歌曲表现了天山脚下的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幸福生活。

(2)歌曲是什么速度?学生回答:中速。

3. 《美丽的夏牧场》歌曲学习。

(1)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句学唱歌谱。

提问: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哪两个乐句旋律相同?学生回答:旋律中“6”音出现的最多,一二乐句旋律相同。

师:以“6”音为主的旋律一般给人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

(2)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学生随琴唱歌谱。

4. 学习歌词。

(1)学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学生说出难唱的地方,老师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2)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找出最抒情的一句。

歌曲中“啊”用连线“⌒”连接,显得尤为抒情。

(3)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啊”(第三乐句),并在声音的运用上加以指导。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唱歌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唱歌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美丽的夏牧场》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美丽的草原”歌曲教学内容。

《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4/4拍、单乐段,四个乐句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的作曲手法。

歌曲词、曲都体现了一幅美丽生动的草原牧场情。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表现等音乐活动,学生能对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产生学习兴趣,并在表演中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学唱、创编表现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内容及旋律的美及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进行二度创编。

教学重点:准确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难点:有表现力地演唱、创编表现歌曲。

解决方法:通过范唱、分析旋律、自主探究、教师暗示、音画同步等方法,介绍哈萨克民族文化,帮助学生理解、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手风琴、多媒体课件、红旗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讲授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听完后请你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么?”2、播放《美丽的夏牧场》3、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

)(二)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1、师:“大家有没有听清楚最后一句歌词唱的是什么?(这是哈萨克放牧的好地方)这句话告诉我们这首歌曲歌唱的是哈萨克族美丽的夏牧场。

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和北疆,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里唱的夏牧场就位于南疆和北疆之间的恰布河旁。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哈萨克人民的生活。

2、课件展示: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

(设计意图:视听结合,让学生走近哈萨克族,了解哈萨克族民俗民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学唱歌曲1、再次聆听《美丽的夏牧场》感受歌曲。

2、师范唱歌谱,请同学们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小学音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唱歌)美丽的夏牧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唱歌)美丽的夏牧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唱歌)美丽的夏牧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美丽的夏牧场》,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的民族风情,从而热爱草原、关注草原、爱护草原。

2、通过聆听、律动,成为自我引导的学习者,自主探究歌曲的音乐特点;通过演唱、打节奏、舞蹈表现,成为有合作意识的工作者,从中体会合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3、学会运用平稳的气息、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美丽的夏牧场》。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对音乐的情绪把握、律动、节奏感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首歌曲比较简单容易上口,所以我把这节课内容做的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综合性,多角度来表现音乐。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演唱实践,感受歌曲音乐风格、情绪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情绪。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美丽的夏牧场》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段民族舞蹈,大家来猜一猜这是哪个地方的舞蹈?(播放歌曲《送你一支玫瑰花》,)2.师:大家学得很快,舞姿也很优美。

新疆舞温婉优美,很有地域特色,我们一起来学习几个动作吧?第一个动作:摊手、压手腕;第二个动作:双手斜向打开、摆造型;第三个动作:一只手背后,另一只手到额头处推腕、划过脸颊;第四个动作:双手打开、造型。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舞蹈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并为以下教学做下铺垫。

)2【讲授】《美丽的夏牧场》一、1.介绍新疆夏牧场,开启新疆之旅。

2.师挑选一位同学有感情的随老师琴伴奏朗诵歌词。

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画面。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仿佛已经把我带到了那片美丽的草原了。

3.那我们来看一看和你想象当中的画面一样吗?播放《美丽的夏牧场》视频。

(感受当地景色)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非常好听的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出示课题)5.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呢?生:动听、优美等6.把刚才学的舞蹈动作加入到音乐当中。

找几位同学带领大家跳一遍。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美丽的童话》教案三篇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美丽的童话》教案三篇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美丽的童话》教案三篇波斯市场教学内容:凝听《波斯市场》、《魔法师的弟子》编创与表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从曲名、地理、风俗文化人手,点出课习题《波斯市场》。

可出示地图,提出问习题:波斯在哪儿?你能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臵吗?你知道波斯有些什么特产吗?你估计波斯的市场上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等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见识谈谈,把学生带到一个乐曲特定的情景中,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⑴简略介绍乐曲作者的生平以及波斯的民俗风情。

⑵按活动提示要求,完成以下练习:(1)完整凝听作品,听出音乐主习题出现的先后顺序。

请学生用数字或者图形来表示,边听边记录,并听出主习题图的演唱形式。

(2)主习题2是由男声合唱来表现的,当主习题2音乐出现时,可在老师指导下,在音乐的重音处拍手,并用"啦"模唱旋律。

(3)说出主习题园主奏的乐器名称(大提琴),并随主习题3旋律的流动,做模拟竖琴弹奏动作。

感受和表现旋律的特点。

(4)当主习题团中出现铃鼓声时,让学生用手拍击xx x的节奏来表现,也可用铃鼓敲击xx x的节奏为音乐伴奏。

注意使用的铃鼓数量不要过多,以免影响对音乐的凝听,毁坏音乐的意境,拍打铃鼓的姿势应为一只手平拿,另一只手用手掌心拍击铃鼓的上面。

⑶再次完整凝听乐曲,并根据自己对每个主习题音乐的感受与理解,给每个主习题起一个小题目。

⑷编创与活动《魔法师的弟子》编创与表演三、全课总结归纳。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魔法师的弟子教学内容:凝听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利用课本提供的故事配图、文字讲解、乐器图片等相关信息,请学生讲讲这部作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用一个得当的成语,说明魔法师的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谈话激趣,设问导入。

老师可这样讲述:?1797年,德国诗人歌德写了一首叙事诗,一百年之后的1897年,法国作曲家迪卡斯根据这部叙事诗创作了一部交响诗;1940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片《幻想曲》,让观众领略到这部音乐作品的迷人魅力。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唱歌美丽的夏牧场|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唱歌美丽的夏牧场|人教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种开放性的讨论氛围使得学生们对歌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并提醒学生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提问。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较为扎实的掌握。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某些环节的讲解可能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细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唱歌美丽的夏牧场|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二单元“唱歌”部分,主题为“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夏天的牧歌》歌曲学唱,认识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及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夏牧场的美景与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及情感表达;进行集体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结合歌曲,开展音乐创造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内容包括:
-情感投入:学生可能缺乏将情感融入歌声的经验,需要教师引导和示-节奏难点:歌曲中的某个特定小节,切分音的使用使得节奏不易把握,教师需要分解节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
-音准难点:在合唱的高潮部分,学生可能因为音域的原因唱不准,教师应提前进行音阶练习,帮助学生拓展音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合唱中表达夏牧场的美丽”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唱歌美丽的夏牧场》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唱歌美丽的夏牧场》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六年级上册

《唱歌美丽的夏牧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第一课时的音乐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基本旋律和歌词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准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4. 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歌曲学习:学生需自学《美丽的夏牧场》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 节奏练习:学生需通过敲击、拍打等动作,感受歌曲的节奏,并尝试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 音准训练:学生需通过听音、模唱等方式,训练自己的音准感,确保在演唱时能够准确把握音高。

4.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歌曲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或绘画作品,以表达对夏牧场美景的感受。

三、作业要求针对上述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要求如下:作业要求:1. 歌曲学习: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利用网络资源或音乐教材自学歌曲,确保能够熟练演唱,并注意歌词的准确性。

2. 节奏练习:学生需选择合适的物品作为打击乐器,如筷子、纸杯等,通过敲击、拍打等方式,感受歌曲的节奏,并尝试为歌曲伴奏。

3. 音准训练:学生需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听音、模唱等方式,进行音准训练。

家长可以协助孩子使用手机APP或网络资源进行音准练习。

4. 创意表达:学生需根据自己对夏牧场美景的理解和感受,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或绘画作品。

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歌曲演唱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情感表达。

2. 节奏感的表现及为歌曲伴奏的能力。

3. 音准感的表现及听音、模唱的能力。

4. 创意表达的原创性、表达力和艺术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展示;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将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其继续努力。

同时,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美丽的草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美丽的草原》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美丽的草原》教学设计1、美丽的夏牧场教学目标:1. 学习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2. 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美好的意境,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用优美清晰、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

2. 引导学生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舞视频。

2.提问:欣赏完这段视频,你觉得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呢?学生回答。

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 教师介绍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冬不拉、手鼓。

师:哈萨克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和手鼓。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录像认识哈萨克族乐器,进而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并引入本课歌曲的学习。

二、学习歌曲1. 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赞美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

2. 再次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提出问题:(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问题。

师:歌曲表现了天山脚下的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幸福生活。

(2)歌曲是什么速度?学生回答:中速。

3. 《美丽的夏牧场》歌曲学习。

(1)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句学唱歌谱。

提问: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哪两个乐句旋律相同?学生回答:旋律中“6”音出现的最多,一二乐句旋律相同。

师:以“6”音为主的旋律一般给人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

(2)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学生随琴唱歌谱。

4. 学习歌词。

(1)学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学生说出难唱的地方,老师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2)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找出最抒情的一句。

歌曲中“啊”用连线“⌒”连接,显得尤为抒情。

(3)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啊”(第三乐句),并在声音的运用上加以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说明
一、教学主题: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二、主要内容:
1、教材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为一段体,G大调,四四拍,一段体,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常见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歌曲旋律起伏流
畅,优美动听,充分表现了新疆哈萨克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唤起人们对新疆的热
爱与向往。

2、教学目标:
学习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更好的表现歌曲内容。

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美好的意境。

3、歌曲的重难点:
掌握歌曲的节奏与音准。

4、教程:
教师讲解维吾尔族音乐及蒙古族音乐,并出示图片。

5、新课导入:
(1)教师讲解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第一遍听赏。

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

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出示课件: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

(5)教师范唱歌曲。

(6)学生读歌词,教师纠正。

(7)学唱歌曲,教师边教边纠正。

(8)学生集体唱歌曲。

(教师纠正唱的不正确的地方)
(9)学生分组唱歌曲。

(教师纠正唱的不正确的地方)
(10)叫个别学生唱歌曲。

(教师纠正唱的不正确的地方)
三、教学对象:
六年级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学习热情也非常高,上课课堂气氛活跃,再借助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兴趣更高。

四、教学环境:
教室配备的多媒体设备,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音乐视频播放效果
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