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1)
2021届高考语文临考卷【新高考版】(四)古诗词鉴赏(1)

(四)古诗词鉴赏(1)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自题磨剑室诗词后①柳亚子②剑态箫心不可羁,已教终古负初期。
能为顽石方除恨,便作词人亦大痴。
但觉高歌动神鬼,不妨入世任妍媸。
只惭洛下书生咏③,洒泪新亭④又一时。
【注】①本诗是诗人自题诗词集之作,时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②柳亚子,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诗人。
③洛下书生咏:指带鼻浊音的吟咏。
东晋宰相谢安因有鼻疾,吟诗的时候鼻音较重,士人竞相仿效他的声音。
④洒泪新亭:西晋末年,大批官员士人随晋室南迁,南渡豪士在新亭宴饮,周顿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诗词集名字中的“磨剑室”,取意于“十年磨一剑”,充分表现出革命者的豪情。
B.首联“剑态”指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之志,“负初期”指背负革命理想,初心不改。
C.颔联二句一扬一抑,讲自己虽心怀家国之恨,却只能作为一个诗人,痴心于吟咏诗句。
D.颈联上承颔联,诗人自信革命的诗歌能有鼓舞人心的感染力,以文字为刀也是革命。
2.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2019年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模拟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1)

2019年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模拟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③。
(注释)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③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1.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首联:色美(花色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颔联: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品高(将菊花的色香同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2.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诗歌的前两联“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的意思是: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雅,丰韵翩翩,突出其色美;颔联用陶令、罗含之典,突出了菊的味香,烘托菊花高贵品格。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诗歌的前两联突出“菊”的美好品质,颈联用“禁重露”“怯残阳”写菊花深忧迟暮,暗含自己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
尾联则言志,暗含自己希望被朝廷赏识之意。
尾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的意思是: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所以,这首诗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花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入朝的思想。
2.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阅读许有王的词《江城子》,完成任务。
江城子[元]许有壬懒于沙鸟拙于鸠。
专题10:古诗鉴赏-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0:古诗鉴赏诗歌鉴赏(一)1.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下题。
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诗歌鉴赏(二)夜泊润州①江口刘言史秋江欲起白头波,贾②客瞻风无渡河。
千船火绝寒宵半,独听钟声觉寺多。
【注释】①润州:今江苏镇江。
②贾(gǔ):商人。
2.简述作者夜泊润州江口的原因。
3.根据诗句概括润州城的特点。
4.下列诗句均写到夜船行止,表达的情感与本诗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诗歌鉴赏(三)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①[北宋]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②。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③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释】①本诗是王安石依其弟平甫原诗的韵脚而作。
金山,地名。
②西兴:地名。
③桴(fú):小筏子。
④扶桑:传说中的神树,长在东方日出处。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展现的景象。
诗歌鉴赏(四)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6.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实写所见景象,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B.“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2019-2020学年山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鉴赏 (1)

2019-2020学年山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鉴赏一、古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窘况为许衡州赋郑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
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③欸乃:摇橹声。
(1)“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2)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1)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____(人名)的组诗《________》。
(2)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3)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别古诗词鉴赏_1

送别古诗词鉴赏送别古诗词鉴赏1《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慢慢消逝,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凉武昭王李嵩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合称“李杜”。
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
送别古诗词鉴赏2送别:王维朝代:唐朝【作品原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作品翻译】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漂浮。
【作品解释】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chuí)。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但:只。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
一、二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也许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对友人的关切、爱惜的深情厚意。
古诗词鉴赏(一)

古诗词鉴赏(一)双调殿前欢薛昂夫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
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
有丹青画不如。
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
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
木兰花宋祁(2004全国卷)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为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的“闹”字,你认为写的好不好?为什么?村行王禹偁(2004年成人卷)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2004天津卷)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的理解。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002年全国卷)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附录: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苦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附录:《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范仲淹《苏幕遮》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江南逢春李龟年杜甫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王维(2004上海春考卷)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一)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中考语文复习练测课件 素养综合练测 古诗词鉴赏(一)

▪ 十三、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6分) ▪ 泊秦淮 ▪ 杜牧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这首诗的首句描写了哪些景物?(3分)
▪ 诗的首句写了迷蒙的月色,轻烟笼罩着 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4 分)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 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借此表达了要 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 分)
▪ 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揭示了 什么哲理?(4分)
▪ 写作手法:景物描写、形象的比喻、拟 人等手法。
▪ 哲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要为眼前 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 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意思对即可)
▪ 十六、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6分) ▪ 约客 ▪ 赵师秀
2.谭嗣同在《潼关》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表达了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九、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6 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2 分)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体现诗人 思想感情的词语有:独坐、弹琴、长啸。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 现的画面。(4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鉴赏一、把《七步诗》补写完整,并完成练习。
七步诗羹,漉菽。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反问句)1.将诗句补充完整。
2.将最后两行诗改为陈述句。
3.写出第三行和第四行诗句的意思。
4.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打“√”A.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后,嫉恨有才华的弟弟曹植。
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其处死。
曹植真的在七步内作成了这首诗,因而题目为《七步诗》。
( )B.《七步诗》前两句描述了煮豆燃萁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 )5.一个“泣”字,充分有确切的表达了诗人的悲伤和痛苦之情。
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胞兄弟,用萁煎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悲愤与斥责。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鉴赏: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注释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菽(豉):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泣:小声哭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何:何必。
《七步诗》文言文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导读: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注释: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
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
阅读题:一、解释加点的词1.不成者行大法( )2.萁在釜下然( )3.漉菽以为汁( )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
三、《七步诗》一般写作: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参考答案:一、1.死刑 2.同“燃”字 3.过滤豆类 4.曾经二、锅破釜沉舟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四、相煎何急;七步成章翻译:魏文帝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内做成一首诗,做不出即处以死刑。
东阿王随声就做诗一首:“锅里煮着豆子用来作羹,滤豆子用来作汁。
豆秸在锅底燃烧着,豆子在锅中哭泣:‘你我本是一个根上生长的,你为什么这样不留情地逼迫我、熬煎我呢?’”魏文帝听了深有惭愧之色。
二、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动)1.请先用一个字______概括山涧的特点,然后简要分析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5分)2.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透露出的情感。
(3分)3.《鸟鸣涧》里描写了哪些景物?4.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1.静(1分);以动衬静(2分);分析(2分)(共5分)2.闲适/愉悦(1分);分析(2分)(共3分)3.描写了桂花、春山、月、山鸟、春涧等景物。
4.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景物2分,答对两处1分,答对三处2分。
意境2分).⑴下列诗句中与本首诗借月所表达情感相似的是(2分)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⑵赏析“人闲桂花落”与“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各有什么妙处。
(4分)⑶赏析“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精妙之处。
(2分)答案:⑴C(ABD都是借月表达思念之情。
例句和D选项都是王维的诗句,都是借月描写山中清新、幽静、恬淡的山中美景,表达诗人崇尚恬静淡泊的生活情趣。
)(2分)⑵“人闲桂花落”中,桂花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诗人以此来衬托夜晚春山的静谧和自己心境的宁静。
(答到“环境静谧”或“心境宁静”即可得2分)“不知秋思落谁家”中,把抽象的“秋思”形象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富有动态美。
(2分)⑶此句以动衬静(1分),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1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译文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注释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春山:春日的山。
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闲字的好处:一个闲字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闲静。
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
三、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的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
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依旧纯洁无瑕。
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连”和“入”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
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2)怎样理解这首诗歌的中心?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3)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4)表现了诗人清廉正直的品质。
(5)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6)结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
冰心和玉壶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寓意?答:冷而洁,有冷于名利而洁身自好之意。
(7)请你说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作者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没有追求功名富贵的欲念,坚持玉洁冰清操守的情怀。
(8)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的志向。
(9)另写一首送别诗。
四、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花多:花满蹊、压枝低(静态描写)热爱生活,向往幸福花美:戏蝶——时时舞,娇莺——恰恰啼(动态描写)[注释]寻:欣赏娘:妇女的通称江畔:江边。
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蹊(xī):小路。
压枝低:因为花开得很多,把枝条压得低垂下来。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戏蝶:蝴蝶飞舞,好像在游戏。
时时:常常。
自在:自由安适,不受拘束。
娇莺:娇美的黄莺。
娇:可爱的。
恰恰:恰巧碰上。
这里形容黄莺啼叫悦耳和谐的声音。
娇:可爱的样子。
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与李白合成“李杜”。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1.“江畔独步寻花”中“寻”的意思是欣赏,这首诗中写出地点,和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繁茂。
2.这首诗围绕花景来写,前两句写出了花的缤纷繁茂,后两句则写了花间的景象,由动态描写转为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之情。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五、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状物)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喻人)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是钱塘人,即现在的________。
他是一位民族________,也是一位政治家。
2.暗喻保持高尚节操,清白无污的诗句?3..选择千锤万凿(zuò záo ) 烈火焚烧(hún fén) 粉骨碎身(cuì suì )4.写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