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义词的演变MicrosoftWord文档
汉语语法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8-8-25第一节概说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包括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等五个方面。
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语义单位词:有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如:电、电脑、电视、水、水稻等。
语素:有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如:电、脑、视、水、稻等附:汉语语法知识结构图语素的概念语素语素的种类(单音节、多音节/自由、半自由、不自由)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词语的概念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词语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短语的概念短语短语的语法种类短语的结构种类(成语)句子的概念句子句子的种类(用途和语气、结构、骈散等来划分)句子的结构(单句、复句)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句群(句子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歌诀]五级语言单位,意义结构切分。
语素、词语、短语,还有句子、句群。
汉语语法高考中似乎不涉及,实际在词语的选用,近义词辨析,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甚至在写作(包括微型写作)方面都有涉及,而且语法知识的熟练系统掌握,对于语言水平的提高,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语文复习应考中,这些知识的复习、梳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词语的概念词语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根据结构来考察,词语首先可以分作两大类,一类是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另一类是合成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
我们主要研究合成词,合成词根据语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七种,如下所示:并列式:领袖、是非/开关、发展/高大、正误偏正式:粗心、红色/大战、高中/笔直、金黄支配式:求学、补课、打球、提水、走路、看书补充式:提高、走高、扩大、放大、缩小、变小陈述式:地震、月亮、脸红、眼红、腰酸、背疼附加式:老师、老虎/学者、老者/木头、砖头重叠式:朝朝、暮暮/走走、说说/潇潇、皎皎/常常除了这基本的七种构成方式,还有一种很特殊的词语构成方式。
一词多义与词义的演变

• 2、词义的概括性是一词多义的基础。 、词义的概括性是一词多义的基础。 • 词所概括的是对象的全部,或若干特征, 词所概括的是对象的全部,或若干特征, 而不是一个特征;同时, 而不是一个特征;同时,在一个概念所包 含的特征里, 含的特征里,往往有若干特征跟其他概念 的某些概念相通, 的某些概念相通,这就构成了词的多义性 的基础, 的基础,即词义沿着这些相通的特征方向 滋生。换句话说, 滋生。换句话说,一词多义是通过词义的 引申造成的。 引申造成的。 • 如“头”除了“脑袋”义外,还有“首 除了“脑袋”义外,还有“ ”“端绪 等意义。 端绪” 领”“端绪”等意义。
一词多义与词义会的需要。 、一词多义是语言反映社会的需要。 • 客观世界,事物的无限,语言词汇的有限, 客观世界,事物的无限,语言词汇的有限, 使一词多义成为必要, 使一词多义成为必要,即除了利用语言手 段外,主要的一着就是赋予旧词以新义, 段外,主要的一着就是赋予旧词以新义, 增加旧词的义项。 增加旧词的义项。
引申义的类别: 引申义的类别:
• 从引申义和本义的关系上看,可分为两类: 从引申义和本义的关系上看,可分为两类: • (1)直接引申义: )直接引申义: • 直接引申义跟本义之间的关系很近,产生 直接引申义跟本义之间的关系很近, 的时间比较早,也比较容易辨认。 的时间比较早,也比较容易辨认。 • (2)间接引申义: )间接引申义: • 间接引申义是在直接引申义上再引申出的 意义。 意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 词的本义,就是一个词的众多词义中有文 词的本义, 字形体可考, 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参证明的比较 原始的意义,是与引申义相对而言的, 原始的意义,是与引申义相对而言的,本 义是词义的源。 义是词义的源。 •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形体结构和意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 义密切相关。一般来说, 义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一个字的形体结 构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 的意义相符合的时候, 的意义相符合的时候,这就是造字时候的 本义。 本义。
古今汉语词汇的差别 多义词和同义词 古代汉语的同源关系

古今词汇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 在继承发展中,它是渐进的,但渐进又 不是匀速的。从“进”来说,它是不断 发展的,从“渐”来说,它又是相对稳 定的。
如何考察古今词汇的异与同
• 1、形式 词是怎样构成的 这个词与别的词是怎样的搭配关系 • 2、内容 词汇的意义
基本概念
• • • • • 词汇 基本词汇 一般词汇 词 语素
(一)词义变化的形式
1、旧义消失,新义产生,新义代替了旧义。 如“牺牲”词义的发展演变。 2、新旧义互存。一个词新表达的义项的数 量增加了。如“被”词义的发展演变。 3、旧义消亡,没有产生新义。如“坟”词 义的消亡。 4、旧义仍然保存,但有了细微的变化。如 “夺”词义的变化。
• 在古今词义演变的情况中,要把主要精 力放在古今汉语不同的地方上,在不同 的地方中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有细微变 化的地方。这种词义的差异还包括词义 感情色彩的差异,如“爪牙”“诽谤” 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还有轻重程度的 区别,如“感激”轻重程度古今的不同。
如何全面解决、掌握古今词义 的异同情况
• 1、借助工具书,如辞源、汉语大词典等。 • 2、看前人注解。 • 3、积累资料,进行比较研究。
第二节 古代汉语的多义词
• 这一节主要讲词的多义性、词的本义和 引申义、词义引申的主要方式、词义的反映社会的需要。 客观世界、客观事物的无限,语言词 汇的有限,使一词多义成为必要。
•
任 本义是动词,担、抱
大雅· 生民: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 • • • • • • • • • • • • • • • •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锍,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囗食。 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实种实褏,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穈芑,是获是亩; 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萧以脂,载谋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锍。胡臭亶时。 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古代汉语——多义词和词义引申[指南]
![古代汉语——多义词和词义引申[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5a17a2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6.png)
第六课多义词和词义引申一、古代汉语中词的多义性词在产生时应该是单义的。
后来发展为多义,称为多义词。
同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意义。
如:绝、引。
造成一词多义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词义的引申。
二、词义运动的基本方式——引申(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的本义,理论上讲应该是词产生时的最早的意义。
但由于汉语的产生历史久远,原始汉语中某词最早的意义是什么,在悠久的岁月中又是怎样演变的,历史上没有记录,今人已经很难考察确定。
于是,传统汉语语言学上就把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所得出的词的义项叫做这个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是其它义项引申的起点和核心。
如:绝、引(见P89)所谓引申义,是指在多义词的数个义项中从本义引申派生出来的意义。
(二)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词的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相似关系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事物在形状、功能、方式、特点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通过模拟造成引申。
如:斗:“斗,十升也。
象形,有柄。
”“斗”的本义是酌酒的器皿,形貌特征是勺形,长柄。
夜空中,北方由七颗星排列组成的一个小小的星群也呈勺形,长柄,与酌酒的器皿相似,也就用“斗”来命名,于是“斗”便引申出“斗星”的意义。
“关”的本义是“门闩”。
关卡也有控制人出入的作用,功能同门闩相似,所以“关”可引申指“关卡”。
2.因果关系引申义和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通过逻辑推导造成词义引申。
例如:虚“虚”的本义是“大丘”。
物体大了就容易空,所以“虚”可引申为“空虚”。
3.动静关系动指动作行为,静指名称性状。
事物本身与其性质状态及相关的动作行为有密切关系,从而构成相互间的引申。
这种形式的引申往往引起词性的变化。
节“节”的本义是“竹约”。
竹节约束着竹子每一段的长短粗细,所以可引申出“节制”“约束”的意义。
这是由事物的名称引申出相关动作,由名词意义引申出动词意义。
4.时空关系时间和空间关系密切,表示时空的词可以互相引申。
闲“闲”的本义是“缝隙”,表示空间的间隔。
多义词的演变Microsoft Word 文档

多义词的演变词汇与社会有着紧密地联系,词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词汇中的词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一个要素之一。
词义主要通过引申、比喻、假借这几种基本的途径推演发展出不同的义项,这里将以多义词义项的引申方式、引申规律为主,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多义词的例子,从实词多义和虚词多义两个角度分析、阐述义项间的关系,以此阐释多义词的义项主要是由本义直接引申而来的意义、由本义到虚化和由引申义到虚化的过程。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文言文中单音词占优势,易于引申,使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也就使古文中的词存在着复杂的多义性。
多义词指一个词表示着两个或两个以上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词汇意义。
多义词并不是一产生时就有多个义项,而是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些词在单义的基础上,义项逐渐增多发展成为多义词。
因此,多义词的各个义项都是在该词已有意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多义词包括很多义项,根据各义项的地位、性质不同,可以把它划分为本义、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一、文言文中多义词的词义引申方式首先,我们称词最初产生时所具有的意义为词的本义,如:“穴”的本义就是“岩洞”,“姑”的本义是“丈夫的母亲”。
其次,我们将词在现代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称为词的基本义。
如:“姑”的基本义是“丈夫的姐妹”,“长”的基本义是“距离大”。
前者基本义与本义产生分歧,后者基本义则同本义是一致的。
再次,我们把通过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称为引申义。
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从引申义和本义之间的关系角度,引申义可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两大类。
从本义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称为直接引申义,从引申义再进一步引申出来的意义称为间接引申义。
如:“会”,其“聚会、会合”义是直接从本义“盖子”中引申出来的,是直接引申义,其“会面”义是从引申义中又引申出来的,是间接引申义。
其后又从间接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同样为间接引申义。
英语一词多义的起源、演变视角下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探究

7英语一词多义的起源、演变视角下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探究郭兰萍 何慧珍(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7)摘 要:一词多义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在英语中也不例外。
多义词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之一。
为提高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多义词起源、演变规律,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联系,并将这些理论成果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出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英语;一词多义;起源;教学在各种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都普遍存在,英语也不例外。
英语词汇中,多义词占据很大比重,它们体现了英语语言的经济性和简明性。
对于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众多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多义词记忆是他们英语学习的难点之一,对多义词各义项掌握不扎实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一些英语表达或不能用英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本文将从多义词的起源、演变角度来揭示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建议。
一、一词多义的起源根据一个词所表达的意义的数量多少,可将词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单义词指只能表达一个意义的词,多义词指“可以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的词。
相对于其他语言而言,英语的一百多万词汇中纯粹的单义词极少,绝大多数的英语词汇都是多义词。
从词汇起源上来看,最初的词都是单义的,而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出现一些与最初的意义相关的新事物或新现象需要表达,于是在语言经济原则的基础上让旧词来表达新的意义。
虽然随着语言的发展,旧的词义可能会消失,但旧词义消失的现象相对较少,很多词从最初的单义向多义转换,通过隐喻或转喻的方式派生出新的义项。
一般来说,词汇的新义是旧义的扩大、缩小或转移。
如virus来自拉丁语virus,义为毒汁,毒液,在1728年该词开始表达病毒的含义,用于指医学领域的传染病、天花、梅毒等,而后其含义扩大到计算机领域,还可指计算机病毒。
deer原指不确定的野生动物,相当于如今animal的意思,而后缩小到指鹿这种动物。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多义词“张”的词义演变

即使 是运 用 认 知 语 言 学 的 理论 , 也 仅 仅 是 对 量 词 “ 张” 的研究 。本 文通 过对 多义词 “ 张” 在 不 同辞 典 中的释义进 行 梳理 分 析 , 说 明 多义 词 “ 张” 的 发 展 演变 , 进一 步运 用认 知语 言学 的理论 对其 词义发 展 演变 作 出解 释 。
研究 , 探 讨量 词 “ 张” 的搭 配对 象 特 点 和搭 配 原则 ,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0 9— 2 3
音Z h O n g ) , 《 汉语大字典 ・ 九卷本》 共收 2 4个义 项。经过 比较发现 , 《 汉语大字典》 所收义项较为
全面, 现将上述字典辞典 中的释义进行互补归纳 ,
《 关 于 汉语 词 汇 史 研 究 的 一点 思 考 》 一 文 中指 出 , 当下词 汇研 究多 把 力量 放 在 训 诂基 础 上 的对 疑难 词语 的考释 , 而 忽视 对 常 用 词语 的意 义 演 变探 究 , 如果 能 够 以史 的视 角对 常用 词语 作 出研 究 , 就能够 更好 地从 共 时层 面窥探 到特 定时 期 的词 汇 面貌 , 同 时 能够从 历 时 的角度 看 到 同一 词语 在 不 同时 期 的 发 展轨迹 , 从 而 据 此 对 词 汇 史 进 行 科 学 合 理 的分
( 3 ) 犹紧张, 与“ 松弛” 相对。如 : 《 礼记 ・ 杂记 下》 : “ 一张一弛 , 文武之道也。 ” 郑玄注 : 张、 弛 以弓 弩喻人也。弓弩 久张之则绝 其力 , 久 弛之则失 其
是 从历 时 的角度 对量 词 “ 张” 的产 生 以及 发 展演
变进 行研 究 ; 二 是 从 共 时 的角 度 对 “ 张” 的语 义 特
词义的演变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
一
二
三
一、词义范围的差异
词义范围的差异,是词义所概括的对象的外延
的差异。这种差异有三种表现形式:词义的扩大、
缩小和转移。
1.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扩大,指的是中心词义所指称的范围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
一
二
三
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词义的感情色彩是词的附加意义,表现了人们对 客观事物的爱憎喜恶即主观评价的好坏,以及对词义轻 重程度的判断。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表现了古人和今 人对词义所概括的对象的态度。这种差异有两种表现形 式:词义褒贬的变化和词义轻重的不同。 1.词义褒贬的变化
授予官职 暗中 剩下的 到…去 出嫁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0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
一
二
三
②“丈夫”,古代本是男子的通称,如《谷梁传·文
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又如 《庄子·外篇》“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 使弟子并流而拯之。”后来词义缩小,专指妻之夫。
(2)词义从抽象到具体。“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 包括香气、秽气。《易经》:“其臭如兰。”今义专 指秽恶难闻的气味。 (3)词义从通用变专用。“辇”,本为一种人拉的车, 上古不限于国君乘坐。《左传•定公六年》:“公叔文 子老矣,辇而如公。”这是臣乘辇。《战国策•赵策》: “老妇恃辇而行。”这是太后乘辇。自汉以后,专指 帝后所乘的车。
“苦”用的是本义,指苦菜。后来经过引申后指一切 苦味。 (3)词义从专名变通名。《孟子·滕文公下》:“水由 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义词的演变词汇与社会有着紧密地联系,词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词汇中的词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一个要素之一。
词义主要通过引申、比喻、假借这几种基本的途径推演发展出不同的义项,这里将以多义词义项的引申方式、引申规律为主,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多义词的例子,从实词多义和虚词多义两个角度分析、阐述义项间的关系,以此阐释多义词的义项主要是由本义直接引申而来的意义、由本义到虚化和由引申义到虚化的过程。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文言文中单音词占优势,易于引申,使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也就使古文中的词存在着复杂的多义性。
多义词指一个词表示着两个或两个以上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词汇意义。
多义词并不是一产生时就有多个义项,而是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些词在单义的基础上,义项逐渐增多发展成为多义词。
因此,多义词的各个义项都是在该词已有意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多义词包括很多义项,根据各义项的地位、性质不同,可以把它划分为本义、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一、文言文中多义词的词义引申方式首先,我们称词最初产生时所具有的意义为词的本义,如:“穴”的本义就是“岩洞”,“姑”的本义是“丈夫的母亲”。
其次,我们将词在现代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称为词的基本义。
如:“姑”的基本义是“丈夫的姐妹”,“长”的基本义是“距离大”。
前者基本义与本义产生分歧,后者基本义则同本义是一致的。
再次,我们把通过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称为引申义。
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从引申义和本义之间的关系角度,引申义可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两大类。
从本义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称为直接引申义,从引申义再进一步引申出来的意义称为间接引申义。
如:“会”,其“聚会、会合”义是直接从本义“盖子”中引申出来的,是直接引申义,其“会面”义是从引申义中又引申出来的,是间接引申义。
其后又从间接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同样为间接引申义。
词的直接引申义、间接引申义是通过词义引申的三种途径而产生。
(一)连锁式引申“从本义引申出引申义,由引申义再递相引申下去的引申方式为连锁式引申”。
如:素:本义是致密而没有颜色的丝织品,如《上山采靡芜》:“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由“白缯”可以引申为“白的”、“没有染色的”,如《礼记•玉藻》:“……天子素服,乘素车。
”由此又可引申为“朴素”或“纯朴”,如《移居》:“闻多素心人。
”“素”的义项关系如下:致密而没有颜色的丝织品(本义)→白的、没有染色的(引申义)→朴素、纯朴(引申义)荣:如“草荣识节和”(《桃花源诗》)本义是指草木开花。
从本义引申为谷类秀穗,如“黍稷无成不能为荣。
”(《国语•晋语》)。
前两者引申出茂盛,如“木欣欣以向荣。
”(《归去来兮辞》)由“茂盛”引申为光荣、荣誉,如:“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荀子•荣辱》)“荣”的义项关系如下:草木开花(本义)→谷类秀穗(引申义);草木开花、谷类秀穗→茂盛(引申义);茂盛→光荣、荣誉(二)辐射式引申“以词的某一个意义为中心,呈辐射状派生出多个义项的引申方式称为辐射式引申”。
如:书:《说文》:“书,箸《著》也。
”“书”的本义即为“著写”。
由“写”引申为“文字”,如“书画并佳”等。
由“写”又可引申为被写的对象“书籍”,如杜甫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另外,由“写”还可以引申为“书信”,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书”的义项关系如图:节:《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竹约也,从竹,即声。
”“竹约”就是竹节,这是“节”的本义。
用于树木,引申为木节,如《汉书》:“盘根错节”。
由本义引申为关节,如《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天厚。
”由本义引申为节气、时节,如《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由本义引申为节拍,如《琵琶行》:“钿头银篦击节碎。
”有本义引申为节操,如《汉书•苏武传》:“单于壮其节。
”由本义引申为礼节,如《论语•子路从而后》:“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由本义引申为节制、节约,如《墨子•节葬》:“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由本义引申为符节,如《汉书•苏武传》:“杖汉节牧羊。
”“节”的义项关系如图:(三)综合式引申“连锁式引申和辐射式引申交错在一起的引申叫做综合式引申”③。
如:朝:本义是“早晨”。
由本义引申为朝见,如《左传》:“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又引申为朝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
”再引申为朝代,如《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上面所举的引申义为连锁式引申。
就本义“早晨”来说,它除了引申为朝见外,还可以引申为一日、一整天,如《孟子•告子下》:“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因为早晨是一天的开始,所以它还可以引申为初,如《荀子•礼论》:“然后月朝卜日,月夕卜宅,然后葬也。
”由早晨的意义并列地引申出朝见、一日、初的意义,为辐射式引申。
“朝”的义项关系如图:可见,词义引申的方式有时并不是单一的。
可以是“直线型”连锁式引申,可以是“平面型”辐射式引申,也可以是“线”与“面”结合的综合式引申。
多义词的义项除了上述的本义、引申义外,还有的义项是由文字假借而产生的意义,即假借义。
现代汉语中多用比喻和引申两种途径产生新的义项,但在古代汉语中则使用假借这种途径。
假借义与词的本义、引申义毫无联系。
如:燮,本义为“忧”。
其本义消失后,而假借为“和”,如《尚书•洪范》:“燮友柔克。
”升,本义为“龠”也是一种量具。
如《齐民要术•种谷》:“良地一亩,用子五升。
”至于“上升”之“升”,那是“升”字的假借义,如《后汉书•王符传》:“以此遂不得升进。
”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多义词的词义演变方式一个词不管有多少个义项,归纳起来不外乎本义、引申义、假借义这三类。
在中学教材中文言多义词的词义演变也是遵循以上的演变方式。
现对中学教材中出现的文言多义词进行分类,举例说明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与本义的关系。
(一)文言实词多义词的演变方式文言实词中的词大多是直接从本义引申而来的。
1. 名词例如:⑴“文”本义为“胸前刻的花纹。
”①皆披发文身(《观潮》)刺画花纹②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文字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文章、文辞④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文采“文”的这几个意义中,第①个是本义,第②、③、④个是由本义引申出的引申义。
⑵“国”本以为“国家”。
①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国家②孟尝君就国于薛(《冯谖客孟尝君》)封地③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国都、京城“国”的这几个意义中,第①个是本义,第②、③个是由本义引申出的引申义。
⑶“道”本义为“道路”。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道路②策之不以其道(《马说》)途径、方法③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思想、学说④臣之所好着,道也(《庖丁解牛》)规律、道理⑤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道义-⑤个是由本义引申出的引申义。
2. 动词例如:⑴“从”的本义是“跟随”。
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跟随②民弗从也(《曹刿论战》)依顺、听从③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参与“从”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做介词,由动词逐渐虚化而来的,译为“自、由”。
④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⑤或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从”的这几个意义中,第①个是本义,第②、③个是由本义引申出的引申义,第④、⑤个意义是由第③个意义虚化而来。
⑵“得”的本义是“得到、获得”。
①遂不得履(《郑人买履》)取得、获得②此言得之(《六国论》)对,合适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能够④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感激③个是由本义引申出的引申义,第④个是“得”的假借义。
⑶“归”本义为“女子出嫁”。
①秦伯归女五人(《国语》)女子出嫁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返回③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归还④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归属、归依“归”的这几个意义中,第①个是本义,第②-④个是由本义引申出的引申义。
3. 形容词例如:⑴“少”,《说文》:“少,不多也。
”“不多”就是“少”的本义。
①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论积贮疏》)数量少、不多②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稍微“少”的这两个意义中,第①个是本义,第②个是由本义引申出的引申义。
⑵“善”本义为“好的善良”。
①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好的、善良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交好、友善③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擅长、善于④先主曰:“善”(《三国志•诸葛亮传》)应答之间,表示同意“善”的这几个意义中,第①个是本义,第②-④个是由本义引申出的引申义。
4. 数词例如:“再”的本义一般专指一个动作重复两次。
①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两次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二次“再”的这两个意义中,第①个是本义,第②个是由本义引申出的引申义。
5. 量词古代汉语中的量词,一般是由名词或动词转化来。
多由词的引申义来充当量词。
也存在着以下两种量词省略的情况:一是数词直接放在名词前面,不用量词;二是数词放在名词后面,也不用量词。
6. 代词这类词多是代替名词的词,有时也可以代替动词、形容、数词、量词或副词,如:“其、之、此、者”等等。
由此看来,量词、代词中的多义词较少。
在文言文学习时,根据上下文的理解,比较容易掌握,在这不多作分析。
(二)文言虚词多义词的演变方式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虚词大多由本义或引申义虚化而来。
1. 介词大多数由动词虚化而来的。
例:⑴“为”由动词“为”(wéi)虚化为介词“为”(wèi)。
“为”本义是“作”、“干”等,引申为“造”、“制”,由“制”之义又引申为“治理”。
当“为”(wèi)时,作介词,译为:“给、替”,“对、向”,“因为”。
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做②善为国者,仓癝虽满,不喻于农(《商君书•农战》)治理③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给、替④媪之送燕后,持其踵为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对、向⑤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思焉(《齐恒晋文之事》)因为“为”的这几个意义中,第①个是本义,第②、③个是由本义引申出的引申义,第④、⑤个意义是由实意虚化而来。
⑵“因”本义为“席子”。
由名词引申为动词,再由动词虚化为介词,当“因为”、“由于”讲。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凭借②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于是③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雁荡山》)因为、由于“因”的这几个意义中,第①、②个是由本义引申出的意义,第③个是由引申义虚化出的意义。
2. 连词例:“以”是从动词虚化为介词“以”,又从介词“以”虚化为连词“以”,译作“而”、“又”、“而且”、“并且”、“用来”、“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