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过滤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要点
微生物限度-薄膜过滤法

微生物限度(薄膜过滤法)
1、用到的设备和仪器:
微生物限度仪,一次性过滤杯,无菌滤膜(0.45um,Φ50mm)酒精灯,电子打火消毒喷枪,不锈钢镊子、无菌均质袋(无菌锥形瓶)、不锈钢剪刀、电子天平
2、环境要求:C+A检验前先开紫外灯和空调净化系统半小时。
3、样品外包装在准备室用75%乙醇或0.1%的新洁尔灭溶液浸泡10秒钟,然后通过传递窗传到检测室超净工作台内
4、供试液制备: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无菌剪刀打开外包装,根据样品稀释要求,称取适量供试品,加入稀释液。
(一般称取10g样品,加入90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
5、过滤:先用消毒枪对过滤头消毒,然后用无菌镊子把无菌滤膜贴这绿色面朝上贴在过滤头上,在把一次性滤杯放在上面,先用稀释液20ml润湿滤膜,取样品1ml过滤,用适量冲洗液冲洗滤膜。
取下一次性滤杯,用无菌镊子小心取下滤膜,菌面朝上贴在放有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
6、培养: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内,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33℃培养5天。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3℃培养7天。
注:1、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有无菌意识,防止对样品和环境造成污染。
2、此操作没有具体到品种,如果要具体到品种,冲洗量要在符合药典和法规要求的同时通过方法验证来得到。
3、稀释倍数根据样品污染程度进行,次稀释倍数也要经过验证来得到。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1 目的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3 职责质量检定部人员严格按本SOP操作。
4 工作程序4.1 仪器4.1.1 超净工作台4.1.2 微生物检测系统4.2 试剂所用培养基及缓冲液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三部要求进行配制。
玫瑰红钠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4.3 试验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4.4试验前准备试验过程中所有用的器材都应进行灭菌后方可使用;超净工作台使用前需进行紫外灭菌30min。
4.5 试验步骤4.5.1 将样品加入薄膜过滤器的滤杯中4.3.1.3 供试品检查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无影响4.3.1.4 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5~37℃。
4.3.1.5 检验结果以1g、1ml、10g、10ml或10cm2为单位报告。
4.3.2 检验量4.3.2.1 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或cm2)。
4.3.2.2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查量为10g或10ml;化学膜剂为100cm2;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
4.3.3 供试液的制备供试液制备若需用水浴加温时,温度不应超过45℃。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4.3.3.1液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油剂可加入适量的无菌聚山梨脂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4.3.4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4.3.4.1 检查法薄膜过滤法采用薄膜过滤法,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um,直径约为50mm。
选择滤膜材质时应保证供试品及其溶剂不影响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
滤器及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
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再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 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 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
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 适用性试验。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 10104]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 4410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CMCC(B) 50094]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 98001]
薄膜过滤法采用的滤膜孔径不大于。滤膜直径一般为50mm。滤器及滤膜使用 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水溶性供 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 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 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不超过100ml,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1;以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取照上述“供试液的制备”和“接种和 稀释”制备的供试液适量(一般取相当于1g、1ml、10cm2的供试品,若供试品 中所含菌数校对,供试液可酌情减量),加至适量的稀释液总,混匀,过滤,用 适量的冲洗液冲洗滤膜。测定需氧菌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 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沙氏葡萄糖 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按规定条件培养、技术。每株试验菌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1张滤膜。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和菌液对照组菌数。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验证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原理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薄膜过滤微生物测试法

薄膜过滤微生物测试法一、培养皿的准备1.配备与待测样品数相同的无菌培养皿,另上一个作对照组(每种培养剂一个对照组),在每个培养皿上标上待测样品的记号2.用烧过的镊子将无菌吸收垫从包装袋中取出,放入每个培养皿中,每取一个吸收垫,镊子需用火烧一次3.打开培养皿盖子到刚能加上约1.8ml的培养剂在吸收垫上,强烈建议使用装有培养剂的小安瓿瓶、小瓶或小管,当处理大量样品时,可使用无菌的吸管来分配培养剂二、培养剂的种类:总菌数橙血清培养剂酵母和霉菌数橙血清培养剂大肠杆菌数MF-Endo培养剂粪便大肠杆菌数M-FC培养剂4应有足够的培养剂加入每个培养皿,使过滤膜能适当地粘附着吸收垫。
但过多的培养剂会引起菌落扩展重叠,常常得不到正确的计数结果。
有需要时,建议调整推荐的培养剂数,以便粘附和菌落生长。
三.过滤器支架的准备:1.打开预先灭菌的过滤器支架或将过滤器座、漏斗和漏斗盖在沸水中浸没一分钟作消毒。
若没有沸水,用95%酒精喷洒于漏斗和漏斗盖,然后将其点燃,在火熄灭以后,让过滤器冷却至40℃以下,如果必须使用酒精,漏斗必须用耐火材料制造。
2.用水煮过或火焰灭菌钳子,将无菌过滤器的底座部分安装于过滤烧瓶或真空管道上。
3.用火烧过的镊子放一张无菌薄膜在过滤器底座上,根据测试目的,使用特定的过滤膜:总菌数/大肠杆菌数:0.45um薄膜酵母菌和霉菌:0.80um薄膜4.用水煮过或火焰灭菌钳子,将过滤器漏斗和漏斗盖放置于底座上。
如漏斗盖带有管口,则在管口处装上过滤器,或予以封住。
待过滤器的温度低于40℃后才可加样品。
5.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样品都完成过滤。
四.样品的过滤和平板培养1.无菌地将样品直接倒入消毒和冷却的过滤器漏斗中。
盖上过滤器漏斗的盖子。
若使用勺,须将勺放在95%的酒精的烧杯中。
2.施加真空,使样品通过薄膜。
无菌地打开装有无菌水的玻璃瓶,先用火烧螺纹处,然后倒入约20毫升无菌水于过滤漏斗内,进行冲洗。
施加真空,使无菌水通过薄膜。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验证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原理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直径50mm)、无菌移液管(5ml)4.验证方法菌液的制备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至10ml的无菌营养肉汤中在30~35℃下培养18~24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至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中,在23~28℃下培养24~48小时。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1.1验证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1.2原理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2.1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3.1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4.9pa。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2015版药典薄膜过滤法

2015版药典薄膜过滤法摘要:一、概述二、薄膜过滤法的原理三、2015版药典薄膜过滤法操作步骤四、注意事项五、对照试验与验证正文:一、概述2015版药典薄膜过滤法是一种用于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能够有效保障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薄膜过滤法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对照试验与验证。
二、薄膜过滤法的原理薄膜过滤法是利用微孔膜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和捕捉,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然后进行培养、计数和鉴定。
微孔膜的孔径大小可以选择,以筛选出所需大小的微生物。
三、2015版药典薄膜过滤法操作步骤1.准备样品:按照药典规定,将待检测的药品制备成适当的溶液或悬浮液。
2.薄膜过滤:将制备好的样品过滤至微孔膜上,利用真空泵或其他方法将溶液中的微生物过滤出来。
3.冲洗:用无菌水冲洗过滤后的微孔膜,去除残留的样品。
4.培养:将冲洗后的微孔膜放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培养条件可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进行调整。
5.计数:培养后,对产生的菌落进行计数,计算微生物限度。
四、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微生物污染。
2.选择合适的微孔膜孔径,以保证筛选出目标微生物。
3.冲洗时要充分,避免微孔膜上的微生物残留。
4.培养条件要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进行调整,以保证菌落的准确计数。
五、对照试验与验证对照试验是验证薄膜过滤法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与公认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对照,评估薄膜过滤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对照试验可以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
总之,2015版药典薄膜过滤法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通过掌握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膜过滤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要点
1. 设备、仪器
1.1 无菌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应有单独的无菌室,每个无菌室应有独立的净化空气系统。
1.1.1 操作间操作间应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流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4.9Pa。
操作台上备有电子天平,乙醇灯,火柴,乙醇棉球,大、小橡皮乳头等。
1.1.2 缓冲间缓冲间内应有洗手盆,无菌衣、帽、口罩、拖鞋等。
缓冲间内不得放置培养箱和其他杂物。
1.1.3 在每次操作前、后,用75%乙醇溶液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
然后启动层流净化装置,同时用紫外杀菌灯照射30min。
1.1.4 无菌室操作台消毒擦拭后,先启动层流净化装置30min,将备妥的营养琼脂平板3个(经30~350C预培养48h,证明无菌落生长),以无菌方式移入操作间,置净化台左、中、右各1个,开盖,暴露30min 后将盖盖上。
在30~350C培养箱内倒置培养48h,取出检查。
3个平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不超过1个。
1.2 仪器
1.2.1 恒温培养箱(30~350C)、生化培养箱(23~280C)、电冰箱、蒸汽灭菌器。
1.2.2 玻璃器皿烧杯、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
玻璃器皿用前应洗涤干净,吸管、量筒不挂水滴,无残留抗菌物质。
玻璃器皿均应用牛皮纸(或双层报纸)严密包裹置蒸汽灭菌器高压蒸汽121
℃灭菌30min,烘干。
或于160℃干热灭菌2h,备用。
2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2.1 营养琼脂培养基:取营养琼脂培养基34g,加10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121℃高压灭菌15分钟。
2.2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30.5g,加1000ml 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121℃高压灭菌15分钟。
2.3 胆盐乳糖培养基:取胆盐乳糖培养基36g,加10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121℃高压灭菌15分钟。
3 稀释剂
3.1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取氯化钠9.0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121℃灭菌20分钟。
3.2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磷酸氢二钠7.23g,氯化钠
4.30g,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分装,过滤,灭菌。
4 供试液的制备
4.1 取供试品10g,加经干热灭菌的5%吐温-80 0.2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稀释至100ml,边加边振摇使成混悬液,静止5分钟使分层,倾取上清液置离心机中500r/min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5 检查方法
采用薄膜过滤法,滤膜孔径为0.45um,直径为50mm。
滤膜及滤器在使用前采用121℃高压灭菌30钟。
试验过程中,应保持滤膜前后的完整性。
将制备好的供试液过滤,然后用100ml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
冲洗后,用镊子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
细菌于30~35℃培养48小时,霉菌于23~28℃培养72小时。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