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经皮吸收制剂习题

合集下载

经皮吸收制剂

经皮吸收制剂

• 3.皮肤附属器
• 皮肤附属器包括汗腺、毛囊、皮脂腺。毛 孔、汗腺和皮脂腺从皮肤表面一直到达真 皮层底部。毛孔、汗腺和皮脂腺总面积与 皮总表面积相比小于 1%,在大多数情况下 不成为主要吸收途径,但大分子药物以及 离子型药物可能由此途径转运。
(二)药物在皮肤内的转运
• 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有两 条途径,
(三)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
• 1.皮肤的水合作用 • 角质细胞能够吸收一定量的水分,自身发
生膨胀和降低结构的致密程度,高程度的 水合作用最终可使细胞膜破裂。水合作用 使药物的渗透变得更容易。角质层含水量 达50%以上时,药物的渗透性可增加 5~ 10 倍,水合作用对水溶性药物的促进吸收 作用较脂溶性药物显著。
5mg 的药物就已经不容易制备成理想的 TDDS; 5)生产工艺和条件较复杂。
二、经皮吸收制剂吸收过程及影响 吸收的因素
• (一)皮肤的基本生理构造 • 结构上皮肤可简单地分为四个主要层次,
即角质层与生长表皮、真皮、皮下脂肪组 织以及皮肤附属器。角质层和生长表皮合 称表皮。
• 1.表皮
• 人体皮肤最外层角质层是由死亡的角化细胞组成, 厚度随身体不同部位而异,一般额部、腹部等部 位较薄,掌部等最厚。角质细胞膜为脂质、蛋白 质和非纤维蛋白等相互镶嵌组成的致密交联结构 而成为外来物质渗透的屏障,细胞间主要是由类 脂形成的双分子层结构。一般认为,对于脂溶性 较强的药物,角质层的屏障作用相对较小,主要 的限速因素是由角质层向生长表皮的转运过程, 而分子量较大的药物、极性或水溶性较大的药物 则较难透过,在角质层中的扩散是它们的主要限 速过程。
• 3.皮肤条件
• 角质层受损时其屏障功能也相应受破坏,湿疹、 溃疡或烧伤等创面上的渗透有数倍至数十倍的增 加。氢化可的松在正常皮肤的渗透量仅为给药量 的 1%~2%,一旦除去角质层后,渗透量增加至 78%~90%。用有机溶剂对皮肤预处理亦有类似 效果,可能是因角质层中类脂的溶解或被提取后 形成渗透通路。

临床药学(医学高级):药剂学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临床药学(医学高级):药剂学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临床药学(医学高级):药剂学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1、多选经皮吸收制剂的基本组成中包括()A.吸水层B.药物贮库C.控释膜D.黏附层E.保护层正确答案:B, C, D, E参考解析:经皮吸收制剂的基本组成可分(江南博哥)为5层: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黏附层和保护层,它们的作用分别是:①背衬层。

一般是一层柔软的复合铝箔膜,厚度约为9μm,可防止药物流失和潮解。

②药物储库。

由药物、高分子基质材料、透皮促进剂等,既能提供释放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

③控释膜。

一般是由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和致孔剂组成的微孔膜。

④黏附层。

由无刺激性和过敏性的黏合剂组成,如天然树胶、树脂和合成树脂等。

⑤保护层。

为附加的塑料保护薄膜,临用时撕去。

2、多选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具有下列哪些作用()A.增溶作用B.助溶作用C.润湿作用D.乳化作用E.润滑作用正确答案:A, B, D参考解析:表面活性剂分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具有增溶作用,增溶作用最适HLB值范围为15~18,吐温类HLB值在9.6~16.7,故吐温类具有增溶作用。

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作用,形成O/W型乳剂HLB值应为8~16,吐温类HLB值在此范围内,故具有乳化剂的作用,形成O/W型乳剂。

促进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或渗透作用叫润湿作用,起这种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润湿剂。

吐温类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润湿作用。

而助溶作用是指添加助溶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作用,润滑剂则是片剂物料中为了助流、抗黏和润滑而添加的辅料。

3、多选有关气雾剂的正确表述是()A.气雾剂由药物和附加剂、抛射剂、阀门系统3部分组成B.气雾剂按分散系统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及乳剂型C.目前使用的抛射剂为压缩气体D.气雾剂只能吸入给药E.抛射剂的种类及用量直接影响溶液型气雾剂雾化粒子的大小正确答案:B, E参考解析:气雾剂的组成包括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4部分。

药学专业知识之药剂学-经皮吸收制剂

药学专业知识之药剂学-经皮吸收制剂

药学专业知识之药剂学-经皮吸收制剂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6-12 08:12 共6人浏览[大] [中] [小]药学专业知识之药剂学-经皮吸收制剂☆☆☆☆考点1:经皮吸收制剂概述1.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经皮吸收制剂,双称透皮给药系统(TDDS、TDS),透皮治疗系统(TTS),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给药剂型。

2.TTS的特点(优点)(1)可避免肝脏的首关效应和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以及胃肠道给药时的副作用;(2)可以减少给药次数;(3)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4)使用方便,可随时给药或中断给药,适用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的病人。

3.TTS的缺点(1)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药物仅限于强效类;(2)大面积给药,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和过敏性;(3)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储库作用。

4.TTS的基本组成TTS的基本组成可分为5层: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粘附层和保护层,它们的作用分别是:(1)背衬层。

一般是一层柔软的复合铝箔膜,厚度约为9μm,可防止药物流失和潮解。

(2)药物储库。

由药物、高分子基质材料、透皮促进剂等,既能提供释放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

(3)控释膜。

一般是由乙烯一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和致孔剂组成的微孔膜。

(4)粘附层。

由无刺激性和过敏性的黏合剂组成,如天然树胶、树脂和合成树脂等。

(5)保护层。

为附加的塑料保护薄膜,临用时撕去。

5.TTS的质量要求皮肤贴片应外观整洁,冲切口光滑,无锋利的边缘,性质稳定,无刺激性,有均匀一致的应用面积。

☆☆☆考点2:TTS的类型TTS可分储库型和骨架型两大类。

储库型经皮吸收制剂是指药物被控释膜或其他控释材料包裹成储库,由控释膜或控释材料的性质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骨架型经皮吸收制剂是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在聚合物骨架材料中,由骨架材料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医学类试卷]经皮吸收制剂练习试卷1.doc

[医学类试卷]经皮吸收制剂练习试卷1.doc

[医学类试卷]经皮吸收制剂练习试卷1 1 有关经皮吸收的叙述正确的为(A)熔点高的药物穿透能力强(B)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越易吸收(C)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是影响吸收的重要因素(D)皮肤用有机溶剂擦洗后可增加药物的吸收(E)溶解态药物的穿透能力高于微粉混悬型药物2 TTS制剂的优点是(A)有皮肤储库现象(B)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降低毒副作用(C)无肝首过效应(D)减少给药次数(E)使用方便,适合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的病人3 肝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适宜的剂型是(A)透皮吸收帖剂(B)口服乳剂(C)肠溶衣片(D)舌下片剂(E)直肠栓剂4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包括有(A)药物晶型(B)基质的性质(C)经皮吸收促进剂(D)药物的性质(E)药物的低共熔点5 对经皮吸收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的分子量越小,越易吸收(B)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是影响吸收的重要因素(C)皮肤用有机溶剂擦洗后可增加药物的吸收(D)溶解态药物的穿透能力高于微粉混悬型药物(E)熔点高的药物穿透能力强6 正确叙述经皮给药系统的质量控制的是(A)皮吸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与口服制剂接近(B)经皮吸收制剂可不进行药物含量检查(C)需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D)二般情况下,药物的释放速率应小于药物的透皮速率(E)应进行粘和性能的检查7 影响经皮吸收的药物性质有(A)药物的亲脂性(B)药物的熔点(C)药物pKa(D)皮肤的部位(E)皮肤的水合作用8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是(A)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B)药物的低共熔点(C)皮肤的水合作用(D)药物晶型(E)经皮吸收促进剂9 对经皮吸收制剂的表述错误的是(A)皮肤有水合作用,使得多数药物易于透皮吸收(B)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C)无肝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灭活,药物快速扩散进人血液循环(D)释放药物持续平稳,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用药顺应性(E)根据治疗要求可随时中断给药10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皮肤因素包括(A)渗透促进剂(B)角质层的厚度(C)皮肤水合作用的程度(D)皮肤的温度(E)皮肤与药物的结合作用11 经皮吸收制剂中常用的压敏胶有(A)聚异丁烯类(B)聚丙烯酸酯类(C)乙烯酸类(D)聚硅氧烷类(E)水凝胶类12 TTS制剂的优点为(A)减少给药次数(B)使用方便,适合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的病人(C)有皮肤储库现象(D)药物种类多(E)无肝首过效应13 丙二醇可用作(A)透皮吸收促进剂(B)乳化剂(C)软膏保湿剂(D)胶囊增塑剂(E)气雾剂的抛射剂14 经皮吸收制剂中粘胶分散型的组成部分有(A)药物贮库(B)控释膜层(C)粘胶层(D)防护层(E)背衬层15 对透皮吸收制剂不正确的表述是(A)无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灭活,药物快速扩散进入血液循环(B)释放药物持续平稳,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用药顺应性(C)根据治疗要求可随时中断给药(D)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E)皮肤有水合作用,使得多数药物易于透皮吸收16 下列哪些物质可增加经皮吸收性(A)氮酮类(B)二甲基亚砜(C)月桂醇硫酸钠(D)尿素(E)山梨酸17 TTS的制备方法有(A)涂膜复合工艺(B)充填热合工艺(C)骨架粘合工艺(D)超声分散工艺(E)逆相蒸发工艺18 影响透皮吸收的基质性质因素包括(A)药物的低共熔点(B)基质对皮肤的水合作用(C)基质的特性与亲和力(D)基质的pH(E)药物的熔点19 下列哪些物质是渗透促进剂(A)丙二醇(B)松节油(C)海藻酸钠(D)甘油(E)硬脂酸甘油酯20 经皮吸收的药物性质的影响因素有(A)药物的溶解性(B)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C)药物的熔点(D)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E)基质中药物的状态21 单剂量大于0.5g的药物不宜制备(A)注射剂(B)薄膜衣片(C)气雾剂(D)透皮给药系统22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皮肤因素有(A)角质层的厚度(B)皮肤水合作用的程度(C)皮肤的温度(D)皮肤与药物的结合作用(E)渗透促进剂23 甘油可用做(A)透皮吸收促进剂(B)注射剂溶剂(C)亲水性骨架材料(D)片剂的润滑剂(E)霜剂中的保湿剂24 单剂量大于0.5g的药物不宜制备(A)经皮给药系统(B)薄膜衣片(D)注射剂(E)气雾剂25 TTS制剂的不足是(A)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药物仅限于强效类(B)使用方便(C)大面积给药,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和过敏性(D)减少给药次数(E)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储库作用26 可作透皮吸收促进剂的有(A)山梨酸(B)丙二醇(C)硬脂酸(D)月桂醇硫酸钠(E)液体石蜡27 影响经皮吸收药物性质的因素包括(A)药物的油休分配系数(B)基质中药物的状态(C)药物的溶解性(D)药物的分子量(E)药物的熔点28 经皮吸收制剂的优点(A)可避免第一关卡效应(B)降低胃肠道的局部刺激作用(C)有皮肤的储库作用(D)使用方便(E)适用于所有类型药品29 经皮吸收制剂中常用的压敏胶有(A)乙烯酸类(B)聚硅氧烷类(C)聚异丁烯类(D)水凝胶类(E)聚丙烯酸酯类30 以下哪些对药物经皮吸收有促进作用(A)吐温(B)薄荷油(C)二甲基亚砜(DMSO)(D)月桂氮革酮(E)乙醇31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有(A)基质的pH(B)经皮吸收促进剂(C)药物的低共熔点(D)基质对皮肤的水合作用(E)药物的溶解特性32 甘油可用作(A)固体分散体载体(B)注射剂溶剂(C)胶囊增塑剂(D)片剂润滑剂(E)透皮吸收促进剂33 TTS制剂的质量评价包括(A)面积差异(B)重量差异(C)含量均匀度(D)崩解度(E)释放度34 关于经皮吸收制剂的叙述中,错误的为(A)水溶性药物比脂溶性药物穿透能力强(B)药物的分子量越小,越易吸收(C)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是影响吸收的内在因素(D)高熔点的药物易渗透通过皮肤(E)应进行含量均匀度测定35 TTS制剂的质量评价有(A)崩解度(B)释放度(C)面积差异(D)重量差异(E)含量均匀度36 可作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有(A)液状石蜡(B)硬脂酸(C)山梨酸(D)丙二醇(E)月桂醇硫酸钠37 关于经皮给药系统的质量控制的叙述,正确的为(A)需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B)一般情况下,药物的释放速率应小于药物的透皮速率(C)应进行粘合性能的检查(D)经皮吸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与口服制剂接近(E)经皮吸收制剂可不进行药物含量检查38 下列那些物质是透皮吸收促进剂(A)DMSO(B)尿素(C)甘油(D)十六醇(E)海藻酸钠39 下列哪些物质可增加透皮吸收性(A)山梨醇(B)氮酮类(C)二甲基亚砜(D)吐温(E)尿素40 某药物第一关卡效应较大,适宜的剂型(A)肠溶衣片(B)经皮吸收制剂(C)舌下含片(D)缓释制剂(E)直肠栓剂。

(完整版)经皮给药系统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经皮给药系统习题及答案

经皮给药系统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离子导入技术 2.压敏胶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因素中,不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是A.皮肤因素B.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浓度C.背衬层的厚度D.基质的pHE.药物相对分子质量2.药物透皮吸收是指A.药物通过表皮到达深层组织B.药物主要作用于毛囊和皮脂腺C.药物在皮肤用药部位发挥作用D.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E.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的过程3.下列有关药物经皮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为A.皮肤破损时,药物的吸收增加B.当药物与组织的结合力强时,可能在皮肤内形成药物的储库C.水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脂溶性药物D.非解离型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离子型药物E.同系药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的4.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Azone”的目的是A.增加贴剂的柔韧性B.使皮肤保持润湿C.促进药物经皮吸收D.增加药物的稳定性E.使药物分散均匀5.下列关于透皮给药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药物分子量大,有利于透皮吸收B.药物熔点高,有利于透皮吸收C.透皮给药能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流,避免了首过效应D.剂量大的药物适合透皮给药E.透皮吸收制剂需要频繁给药6.以下各项中,不是透皮给药系统组成的是A.崩解剂B.背衬层C.粘胶剂层(压敏胶)D.防粘层E.渗透促进剂7.药剂中TDS或TDDS的含义为A.药物靶向系统B.透皮给药系统C.多单元给药系统D.主动靶向给药系统E.智能给药系统8.适于制备成经皮吸收制剂的药物是A.在水中及油中的溶解度接近的药物B.离子型药物C.熔点高的药物D.每日剂量大于10mg的药物E.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的药物9.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是A.乙醇B.山梨酸C.表面活性剂D.二甲基亚砜(DMSO)E.月桂氮酮10.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218A.药物经皮肤给药既能起局部作用又能全身作用B.药物制成不同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C.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D.微囊又称分子囊E.用吸附法或透过法可测得粉体的比表面积径(二)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药剂学习题及答案

药剂学习题及答案

药剂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是什么?2. 什么是处药与非处药(OTC)3. 什么是GMP 、GLP与GCP?第二章液体制剂1.液体制剂的按分散系统如分类?2.液体制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3.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4.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有哪些?为潜溶剂?5.为絮凝,加入絮凝剂的意义在?6.乳剂和混悬剂的特点是什么?7.用Stokes公式描述影响沉降的因素,并说明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具有哪些作用?8.乳化剂的作用如?如选择乳化剂?9.乳剂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10.简述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法有哪些?11.简述助溶和增溶的区别?12.什么是胶束?形成胶束有意义?13.表面活性剂分哪几类,在药剂中主要有哪几个作用?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1.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有哪些?2.常用的除菌过滤器有哪些?3.灭菌参数F和F0值的意义和适用围?4.洁净室的净化标准怎样?5.注射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6.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7.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的区别?8.热原的定义及组成是什么?9.热原的性质有哪些?各国药典检查热原的法定法是什么?10.简述污染热原的途径及去除热原的法。

11.注射剂等渗的调节法及调节等的意义。

12.制备安瓶的玻璃有几种?各适合于什么性质的药液?13.输液按规定的灭菌条件灭菌后,为什么还会出现染菌现象?14.输液常出现澄明度问题,简述微粒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法。

第四~五章固体制剂1.散剂的概念、制备法与质量要求。

2.用什么程来描述药物的溶出速度?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法有哪些?3.什么是功指数?4.影响物料均匀混合的因素有哪些?如达到均匀混合?5.片剂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6.片剂的可分哪几类?各自的特点?7.片剂常用的辅料有哪些?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有哪些?8.湿法制粒的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9.片剂产生裂片的主要原因及解决的法。

10.片剂的包衣的目的在?11.片剂的成形及其影响因素。

【执业药师考试】经皮吸收制剂(一)

【执业药师考试】经皮吸收制剂(一)

经皮吸收制剂(一)(总分:36分,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36,score:36分)1.经皮吸收制剂的粘合性应符合的规律是•A.无要求•B.初始力>粘合力>内聚力>粘基力•C.初始力<粘合力<内聚力<粘基力•D.初始力<内聚力<粘合力<粘基力•E.初始力>内聚力>粘合力>粘基力【score:1分】【A】【B】【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E】本题思路:2.经皮吸收制剂的粘合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律•A.初始力>粘合力>内聚力>粘基力•B.初始力<粘合力<内聚力<粘基力•C.初始力<内聚力<粘合力<粘基力•D.初始力>内聚力>粘合力>粘基力•E.无要求【score:1分】【A】【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D】【E】本题思路:3.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为•A.释放、穿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B.药物溶解、释放、穿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四个阶段•C.穿透、释放、吸收进人血液循环三个阶段•D.穿透、溶解、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四个阶段•E.穿透和吸收两个阶段【score:1分】【A】【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C】【D】【E】本题思路:4.储库型经皮吸收制剂不应包括的是•A.微储库型•B.膜控释型•C.粘胶分散型•D.复合膜型•E.微孔骨架型【score:1分】【A】【B】【C】【D】【E】【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5.不增加药物经皮吸收性的是•A.氮酮类•B.二甲基亚砜•C.月桂醇硫酸钠•D.HPC•E.PEG 400。

第十五章 经皮吸收制剂习题

第十五章 经皮吸收制剂习题

第十五章经皮吸收制剂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1.下列因素中,不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是A.皮肤因素B.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浓度C.背衬层的厚度D.基质的pHE.药物相对分子质量2.药物透皮吸收是指A.药物通过表皮到达深层组织B.药物主要作用于毛囊和皮脂腺C.药物在皮肤用药部位发挥作用D.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E.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的过程3.下列有关药物经皮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为A.皮肤破损时,药物的吸收增加B.当药物与组织的结合力强时,可能在皮肤内形成药物的储库C.水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脂溶性药物D.非解离型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离子型药物E.同系药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的4.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Azone”的目的是A.增加贴剂的柔韧性B.使皮肤保持润湿C.促进药物经皮吸收D.增加药物的稳定性E.使药物分散均匀5.下列关于透皮给药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药物分子量大,有利于透皮吸收B.药物熔点高,有利于透皮吸收C.透皮给药能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流,避免了首过效应D.剂量大的药物适合透皮给药E.透皮吸收制剂需要频繁给药6.以下各项中,不是透皮给药系统组成的是A.崩解剂B.背衬层C.粘胶剂层(压敏胶)D.防粘层E.渗透促进剂7.药剂中TDS或TDDS的含义为A.药物靶向系统B.透皮给药系统C.多单元给药系统D.主动靶向给药系统E.智能给药系统8.适于制备成经皮吸收制剂的药物是A.在水中及油中的溶解度接近的药物B.离子型药物C.熔点高的药物D.每日剂量大于10mg的药物E.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的药物9.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是A.乙醇B.山梨酸C.表面活性剂D.二甲基亚砜(DMSO)E.月桂氮酮10.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经皮肤给药既能起局部作用又能全身作用B.药物制成不同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C.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D.微囊又称分子囊E.用吸附法或透过法可测得粉体的比表面积径二、 B型题(配伍选择题)【1-4】 A.背衬材料 B.防粘层 C.油酸 D.聚丙烯酸类压敏胶 E.醋酸1.可在经皮给药系统中作为经皮吸收的促进剂的是2.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用于支持药库或压敏胶等的薄膜3.主要用于经皮给药系统中作为粘胶层的保护的是4.在经皮给药系统中起到把装置粘附到皮肤上的作用的是【5-8】 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B.药物及透皮吸收促进剂等 C.复合铝箔膜D.压敏胶E.塑料薄膜5.在透皮给药系统的中用作控释膜的材料6.在透皮给药系统的中用作粘附层中的材料7.在透皮给药系统的中用作背衬层的材料8.在透皮给药系统的中药物库的组成三、 X型题(多项选择题)1.TDDS的制备方法有A.骨架粘合工艺B.超声分散工艺C.逆相蒸发工艺D.涂膜复合工艺E.充填热合工艺2.可以在经皮给药系统中作为渗透促进剂的是A.月桂氮酮B.聚乙二醇 200C.二甲基亚砜D.薄荷醇E.尿素3.经皮吸收制剂中常用的压敏胶有A.乙烯酸类B.聚硅氧烷类C.水凝胶类D.聚异丁烯类E.聚丙烯酸类4.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有A.药物的分子量B.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C.皮肤的水合作用D.药物粒子大小E.透皮吸收促进剂5.下列关于经皮给药系统的质量控制,正确的为A.经皮吸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与口服制剂接近B.经皮吸收制剂可不进行药物含量检查C. 经皮吸收制剂需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D.一般情况下,经皮吸收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应小于药物的透皮速率E. 经皮吸收制剂应进行粘合性能的检查6.下列对皮肤具有渗透促进作用的是A.凡士林B.DMSOC.AzoneD.丙二醇E.液体石蜡7.经皮吸收制剂中粘胶分散型的组成部分包括A.控释膜层B.粘胶层C.防护层D.背衬层E.药物储库8.丙二醇可用作A.软膏剂的保湿剂B.胶囊剂的增塑剂C.气雾剂的抛射剂D.透皮吸收促进剂E.乳化剂9.经皮吸收给药的特点包括A.血药浓度没有峰谷现象,平稳持久B.避免了肝的首过作用C.改善病人的顺应性,不必频繁给药D.提高安全性,如有副作用,容易将贴剂移去,减少了口服或注射给药的危险性E.适合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参考答案一、A型题1.C2.D3.C4.C5.C6.A7.B8.A9.B 10.D二、B型题1.C2.A3.B4.D5.A6.D7.C8.B三、X型题1.ADE2.ACDE3.BDE4.ABCDE5.CDE6.BCD7.BCDE8.ABD9.ABCD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经皮吸收制剂
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
1.下列因素中,不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是
A.皮肤因素
B.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浓度
C.背衬层的厚度
D.基质的pH
E.药物相对分子质量2.药物透皮吸收是指
A.药物通过表皮到达深层组织
B.药物主要作用于毛囊和皮脂腺
C.药物在皮肤用药部位发挥作用
D.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E.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的过程
3.下列有关药物经皮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皮肤破损时,药物的吸收增加
B.当药物与组织的结合力强时,可能在皮肤内形成药物的储库
C.水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脂溶性药物
D.非解离型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离子型药物
E.同系药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4.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Azone”的目的是
A.增加贴剂的柔韧性
B.使皮肤保持润湿
C.促进药物经皮吸收
D.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E.使药物分散均匀
5.下列关于透皮给药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药物分子量大,有利于透皮吸收
B.药物熔点高,有利于透皮吸收
C.透皮给药能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流,避免了首过效应
D.剂量大的药物适合透皮给药
E.透皮吸收制剂需要频繁给药
6.以下各项中,不是透皮给药系统组成的是
A.崩解剂
B.背衬层
C.粘胶剂层(压敏胶)
D.防粘层
E.渗透促进剂
7.药剂中TDS或TDDS的含义为
A.药物靶向系统
B.透皮给药系统
C.多单元给药系统
D.主动靶向给药系统
E.智能给药系统8.适于制备成经皮吸收制剂的药物是
A.在水中及油中的溶解度接近的药物
B.离子型药物
C.熔点高的药物
D.每日剂量大于10mg的药物
E.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的药物
9.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是
A.乙醇
B.山梨酸
C.表面活性剂
D.二甲基亚砜(DMSO)
E.月桂氮酮
10.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药物经皮肤给药既能起局部作用又能全身作用
B.药物制成不同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C.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D.微囊又称分子囊
E.用吸附法或透过法可测得粉体的比表面积径
二、 B型题(配伍选择题)
【1-4】 A.背衬材料 B.防粘层 C.油酸 D.聚丙烯酸类压敏胶 E.醋酸
1.可在经皮给药系统中作为经皮吸收的促进剂的是
2.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用于支持药库或压敏胶等的薄膜
3.主要用于经皮给药系统中作为粘胶层的保护的是
4.在经皮给药系统中起到把装置粘附到皮肤上的作用的是
【5-8】 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B.药物及透皮吸收促进剂等 C.复合铝箔膜
D.压敏胶
E.塑料薄膜
5.在透皮给药系统的中用作控释膜的材料
6.在透皮给药系统的中用作粘附层中的材料
7.在透皮给药系统的中用作背衬层的材料
8.在透皮给药系统的中药物库的组成
三、 X型题(多项选择题)
1.TDDS的制备方法有
A.骨架粘合工艺
B.超声分散工艺
C.逆相蒸发工艺
D.涂膜复合工艺
E.充填热合工艺2.可以在经皮给药系统中作为渗透促进剂的是
A.月桂氮酮
B.聚乙二醇 200
C.二甲基亚砜
D.薄荷醇
E.尿素
3.经皮吸收制剂中常用的压敏胶有
A.乙烯酸类
B.聚硅氧烷类
C.水凝胶类
D.聚异丁烯类
E.聚丙烯酸类
4.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有
A.药物的分子量
B.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
C.皮肤的水合作用
D.药物粒子大小
E.透皮吸收促进剂5.下列关于经皮给药系统的质量控制,正确的为
A.经皮吸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与口服制剂接近
B.经皮吸收制剂可不进行药物含量检查
C. 经皮吸收制剂需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
D.一般情况下,经皮吸收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应小于药物的透皮速率
E. 经皮吸收制剂应进行粘合性能的检查
6.下列对皮肤具有渗透促进作用的是
A.凡士林
B.DMSO
C.Azone
D.丙二醇
E.液体石蜡
7.经皮吸收制剂中粘胶分散型的组成部分包括
A.控释膜层
B.粘胶层
C.防护层
D.背衬层
E.药物储库
8.丙二醇可用作
A.软膏剂的保湿剂
B.胶囊剂的增塑剂
C.气雾剂的抛射剂
D.透皮吸收促进剂
E.乳化剂9.经皮吸收给药的特点包括
A.血药浓度没有峰谷现象,平稳持久
B.避免了肝的首过作用
C.改善病人的顺应性,不必频繁给药
D.提高安全性,如有副作用,容易将贴剂移去,减少了口服或注射给药的危险性
E.适合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C
2.D
3.C
4.C
5.C
6.A
7.B
8.A
9.B 10.D
二、B型题
1.C
2.A
3.B
4.D
5.A
6.D
7.C
8.B
三、X型题
1.ADE
2.ACDE
3.BDE
4.ABCDE
5.CDE
6.BCD
7.BCDE
8.ABD
9.ABC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