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示意图

合集下载

板块学说

板块学说

板块学说江发世板块学说是关于地壳运动的一个假说。

板块学说的前身是大陆漂移学说,进一步发展为海底扩张学说,最后成为板块构造学说。

1. 大陆漂移学说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患病在床上,他发现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因此在他的脑海里就形成了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在地质时期里曾经是在一起的,大西洋是后来从这两个大陆中间形成的,发生了大陆漂移。

后来,魏格纳又从古生物上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在大西洋两岸大陆相对应的一些位置,有相同的古生物群分布。

在大陆漂移学说提出之前,有人提出陆桥学说来解释这些古生物群相似或相同的现象。

除从大西洋两岸陆地存在的古生物上获得支持大陆漂移的证据外,魏格纳又从大西洋两岸陆地对应的地层岩石和地质构造上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从所搜集到的这些资料,对大陆漂移学说起到了一定的有利证明作用。

在古冰川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冰川资料,也有的学者用来证明大西洋两岸的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通过系统搜集地理、地层、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等资料。

于1915年发表了《海陆的起源》一书,从此大陆漂移学说就诞生了。

魏格纳认为:地球上原来只有一个大陆叫做泛古陆,这个大陆在古生代前是连在一起的,如图1-1。

到了中生代南美洲、非洲、印度、澳洲和南极洲已分离,如图1-2。

到了新生代陆地、海洋分离成为现在的格局,如图1-3。

图1-1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在古生代时的泛古陆示意图图1-2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在中生代时的陆地分布示意图图1-3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在新生代时的陆地分布示意图后来又有人提出和魏格纳不同的见解,认为在原来的地球上存在两个古老大陆,在北半球的叫做劳亚古陆,在南半球的叫做冈瓦纳古陆,见图1-4。

图1-4 大陆漂移学说所划分的南北两个古老大陆图大陆漂移的方向,是向赤道和向西。

向赤道的漂移是由于地球自转时的离心作用而形成的。

大陆向西漂移的作用力来源,魏格纳认为是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所产生的潮汐摩擦力引起的。

板块构造学说PPT课件(上课用)1

板块构造学说PPT课件(上课用)1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你对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
练习部分
共同部分:完成课后练习和作业题目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不足之处 了解目前全球构造理论的发展情况
四、教学流程
开始
导入
……
活动一、研究内容一 (层层递进)
活动六、研究内容六
分组讨论完 成思考题目
自学大陆漂移说 和海底扩张说
学生归纳总结板块 构造学说主要内容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山的的形成--板块运动

山的的形成--板块运动

(碰撞挤压) (张裂分离)
陆陆碰撞 陆洋碰撞
裂谷、海洋 海岭(海上)
海沟(海上)、岛弧(太平洋西部岛弧链) 海岸山脉(陆上,科迪勒拉山系)
A. 陆陆碰撞挤压 ——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举例: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脉
B.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 ,而是被断裂带分成六大板块,而且这 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②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边界不太平, 多火山地震,内部较稳定。
(1)板块张裂
(2)板块挤压
六大板块示意图
板块的运动类型与板块边界
板块内部
板块交界处
地壳比较稳定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张裂
(2)板块挤压
六大板块示意图
(1)各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 (2)几乎全部位于一个大洋上的板块为?澳大利亚、印度半岛、 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板块?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半岛属于?东南亚、 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位于什么板块?
(3)板块边界类型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各自形成的地貌?
1.喜马拉雅山脉海拔在不断升高,原因是

海新岭:大洋中脊,老大洋地壳诞生处
海沟:大洋地壳消亡处
板块的运动类型与板块边界
板块内部
板块交界处
地壳比较稳定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碰撞挤压) (张裂分离)
陆陆碰撞 陆洋碰撞
裂谷、海洋 海岭(海上)
海沟(海上)、岛弧(太平洋西部岛弧链) 海岸山脉(陆上,科迪勒拉山系)
六大板块示意图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比较

图(一)为全球板块分布示意图

图(一)为全球板块分布示意图

單選題 ( 1~20題 3分/題,21~40題 2分/題,總分100。

)※ 圖(一)為全球板塊分布示意圖,圖中標示有甲、乙、丙、丁四個地點,請依圖回答1~10題:1. 最接近有「世界之屋脊」稱呼的喜瑪拉雅山脈是(A)甲 (B)乙 (C)丙 (D)丁。

2. 位於太平洋板塊上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3. 使得南美洲與非洲漸漸遠離的是下列何種邊界?(A)海溝 (B)大西洋的中洋脊 (C)太平洋的中洋脊 (D)安地斯山脈。

4. 圖中甲、乙、丙、丁四個地點的地殼岩石年齡,哪一個最新? (A)甲 (B)乙 (C)丙 (D)丁。

5. 位於地球內部熱對流上升的地形區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 圖中甲、乙、丙、丁四個地點,會發生地震的地區有 (A)一個 (B)二個 (C)三個 (D)四個。

7. 位於當地地殼,是以花岡岩為主要成份的地區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 這四個地點不在下列何種邊界附近?(A)喜瑪拉雅山脈 (B)安地斯山脈 (C)美國加州聖安底斯斷層 (D)海溝。

9. 圖中丁點所在的地殼將會漸漸移向 (A)東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10. 圖中可看出南美洲板塊的東邊是下列何種邊界? (A)斷層 (B)中洋脊 (C)褶皺山脈 (D)海溝。

※ 圖(二)表示A 、B 、C 三個斷層的剖面,其中甲、乙、丙、丁為斷層二側岩層的代號。

請依圖回答11~15題:圖(二) A. 甲 乙 B. 丙 丁 C.11. 如果斷層A 、B 都是正斷層的話,在乙、丙岩層不動的情況下,應該向下移動的是(A)甲 (B)丁 (C)都是 (D)皆非。

12. 如果斷層A 、B 都是正斷層的話,何者是因受到擠壓而形成?(A) A (B) B (C)都是 (D)皆非。

13. 如果斷層A 、B 都是逆斷層的話,而且在地面上使河流中出現瀑布的情形時,河流上游應該位於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岩層上。

专题04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专题04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练习
5.(2022·湖北宜昌·统考一模)北京时间2022年3月28日17时0分,在台湾 台东县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震中位于23.09°N,121.32°E。
A.B群岛国家中,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丰富 B.A地比F地降水少 C.C半岛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D.D半岛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2022·湖南岳阳·统考二模)汤加位于大洋洲,其海域内火山于2022年1月
练习
发生强烈喷发并引发大范围海啸,太平洋沿岸多个国家检测到海啸波。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3.汤加位于①②两个板块交界地带,火山地震频发,图中①代表的板块名
专题04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Plate tectonics theory explains geographical phenomena
01 六大板块 Six major sectors 02 板块运动 Plate movement
03
用板块构造学说aphical phenomena with plate tectonics
练习 市发生4.8级地震,震区提前14秒接到预警。学生第一时间躲在书桌下,随
后有序撤到空旷地带,上演了“教科书式撤离”。读世界局部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雅安市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 C)
A.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01 六大板块 Six major sectors 02 板块运动
Plate movement
03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Explain geographical phenomena with plate tectonics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的痕迹----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1.褶皱
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背斜、岩层下凹的称为向斜。
※背斜、向斜构造的判断:
从岩层新老 形 式 从形态上看 关系上看 背 斜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的原因
向上拱起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 岩层中心老、 岩石易破碎,易被侵 两翼新 蚀成谷地;
边界 类型
地区
交界处板块
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洋板块 →|← 亚欧板块 青藏高原 阿尔卑斯山脉、 ( 非洲板块→ | ← 亚欧板块 挤 消 地中海(缩小) 压亡 西太平洋的 碰边 太平洋板块 →|← 亚欧板块 撞 界 海沟-岛弧链 ) 太平洋板块 → |← 美洲板块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板块 →|← 美洲板块
读“我国某地区一古城遗址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 据此回答9-11题。
9.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①滑坡、泥石流频发 ②过度使用水资源 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火山喷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 10.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测历史上古城附近地区环境最好 , 3 、水草最丰美的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 5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输的气源区 B.常年受副高控制,气候干旱 C.河流侵蚀强烈,含沙量大 D.城市大都呈片状分布
风化、侵蚀、
填平洼地,
使地表趋
于平坦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 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 块,并处在相对运动之中. 2. 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 壳比较活动,多火山地震. 3.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 张裂形成地表基本面貌.

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

二、板块构造要素
1、板块边界类型
1 ) 离 散 板 块 边 界 ( divergent plate boundary) 2 ) 聚 敛 边 界 ( convergent plate boundary) 3) 转 换 边 界 ( transform fault/conservative boundary )
2 ) 聚 敛 边 界 ( convergent boundary)
e
俯冲边界(subduction boundary):由大洋岩石 圈构成的俯冲板块。 ①岛弧—海沟型;②安第斯 型(或山弧—海沟型)。 碰撞边界( collision boundary ):当岩石圈板 块的大洋部分俯冲消减后,两相邻板块的大陆岩 石圈部分发生相对聚敛运动。即相邻的两个大陆 板块之间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 岩浆与变质作用、并形成山脉,即板块碰撞带 (造山带,orogenic zone)
岛弧-海沟型 (洋-洋型)
安底斯型(洋-陆 型)
(山弧-海沟)
陆-陆碰撞
聚敛边界类型
3)转换边界
截断大洋中脊的断层是由于自大洋中脊轴部向两侧扩张量不同而 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断层,被称为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 其特点一:大洋中脊轴部两侧随着海底不断扩张,断层两侧的大 洋中脊之间的距离并不一定加大;二:断层相互错动仅发生在两 侧大洋中脊轴部之间的段落上。
7、板块运动的驱动机制
地幔对流是驱动机制
Proposed models of the driving force for plate tectonics. rge convection cells in the mantle may carry the lithosphere in a conveyorbelt fashion. B.Slab-pull results because a subducting slab is more dense than the underlying material. Slab-push is a form of gravity sliding caused by the elevated position of lithosphere at a ridge crest. C.The hot plume model suggests that all upward convection is confined to a few narrow plumes, while the downward limbs of these convection cells are the cold,dense subducting oceanic plates.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板块边界与分布判断技巧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板块边界与分布判断技巧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板块边界与分布判断技巧一、专题讲解1.板块边界与分布判断技巧(1)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2)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处于生长边界。

(3)新西兰南、北二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处于消亡边界。

(4)北美洲的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二、同步训练1.图一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图二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

完成下题。

图一中四地与图二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甲②—丙③—乙④—丁B.①—乙②—丁③—甲④—丙C.①—丙②—甲③—乙④—丁D.①—丁②—乙③—甲④—丙[思维探究][答案] C2017年6月12日,爱琴海海域发生6.4级地震。

下图为震中(图中黑点)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2~3题。

2.此次地震位于(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B.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此次地震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3.关于图中两个海域面积变化的组合正确的是( )A.M海域——面积扩大,消亡边界B.N海域——面积缩小,生长边界C.M海域——面积缩小,生长边界D.N海域——面积扩大,生长边界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M海域是地中海,位于板块与板块相互碰撞的消亡边界,面积缩小;N海域是红海,位于板块与板块张裂的生长边界,面积扩大。

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与图中板块A、B对应恰当的是(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D.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答案 A解析据图可知,图中的板块是陆地板块之间的碰撞现象,且有大小之分,小板块在与大板块碰撞后,前端向下俯冲,后端随之隆起,大板块则呈现出一系列的隆起,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似,故A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①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比它们所对应的大陆范围大,面积广。

②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范围小。

③印度洋板块,名不副实,不是海洋板块而是土地板块,地跨亚洲、大洋洲的部分陆地,特殊。

④六大板块均经过赤道。

0度经线自北向南大致穿过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读构造学说图,回答:
1.红海、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地中海域面积会怎样变化?
2.解释成因: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系,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西部岛弧链,东非大裂谷,新西兰南岛北岛,爪哇岛南部海水深度大,中国多地震,美国西部多火山地震。

3. 下列地理事物所在板块:喜马拉雅山、阿拉伯半岛、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火地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