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中沙漠区近地表特征及针对性勘探技术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沙漠地区逐点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沙漠地区逐点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潘树林;陈凯;崔庆辉;秦子雨;闫柯【摘要】在我国西部沙漠地区,起伏剧烈的沙丘造成了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在沙丘成因单一、物性变化不大的沙漠区,通常应用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来解决静校正问题,但在沙丘成因多样化或者沙漠边缘区域,应用常规的时深曲线静校正技术误差较大.基于微测井测量数据的地质统计学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逐点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基于数据正态分布检验、变异函数分析等地质统计学手段,明确了沙漠地区沙层厚度与地震波垂直传播到地表的时间之间具有空间分布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对微测井测量数据进行插值,得到各炮点和检波点处的时间-深度散点数据,再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所有散点进行拟合,获得炮点和检波点的时深曲线量板,计算静校正量.以准噶尔盆地SIX工区野外64口微测井的测量数据为控制点,采用上述方法计算得到各个炮点和检波点的静校正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交叉验证,该方法获得的静校正量与微测井获得的静校正量基本一致.应用该静校正量进行了叠加成像,并与常规静校正方法处理后的共炮点道集和叠加剖面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逐点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期刊名称】《石油物探》【年(卷),期】2019(058)005【总页数】7页(P709-715)【关键词】沙漠区;地质统计学;时深曲线;静校正;克里金插值;正态分布;最小二乘法;交叉验证【作者】潘树林;陈凯;崔庆辉;秦子雨;闫柯【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59;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静校正问题一直是制约复杂地区地震勘探的瓶颈,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1]。
沙漠地区工程地质勘察重点及道路选线方法

・工程技术・沙漠地区工程地质勘察重点及道路选线方法姚正毅,陈广庭,韩致文,张伟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摘要:风沙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地基土,其工程地质勘察重点、方法及沙漠地区道路选线的原则与其他地区不同。
本文从实际调查和试验分析出发,提出了沙漠地区工程地质勘察重点主要为沙漠地貌、风沙环境、植被状况及水文条件。
勘察方法主要有遥感和地面调查、室内分析和模拟试验及现场的一些简便试验。
道路选线原则主要是,绕避严重流沙地段、选择有利地貌形态、选蚀不选积、有利于防沙工程的布设、有利的风向、尽可能少的改变原始地貌形态,选择在沙害较轻地带通过。
关键词:沙漠地区;工程地质勘察;道路选线中图分类号:P64214;U41919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s a kind of special s oil ,aeolian s oil distributes extensively in the arid and semi 2arid areas of north China.The key point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and the principle for route selection in desert area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other areas.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key points for the survey in desert areas are the desert land form ,environment ,vegetation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The main measures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 survey are rem ote sensing ,field investigation ,laboratorial testing and simulative testing.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route selection is to select a fav orable geom orphology ,to select wind erosion areas and the fav orable wind direction ,to be fav orable to the lay out for desert 2prevention engineering and to minimize the change of the land form.K ey w ords :desert area ;engineering geologic survey ;route selection收稿日期:2004203222;修订日期:2004207207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201034).作者简介:姚正毅(1969-),男(汉族),甘肃省镇原人,副研究员,博士生. 风沙土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河流冲积物或河湖相沉积地层,被风力吹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1]。
准噶尔盆地中部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研究

地 层 发育 比较 齐 全 , 要 有 : ( 第 三 系 底 部 反 主 TN 上 射 )T ( 第 三 系底 部 反 射 ) T ( 垩 系 底 部 反 、E下 、K 白 射 )T ( 罗 系底 部 反 射 )TT 三叠 系 底部 反 射 ) 、 J侏 、 ( 和 T ( 叠 系底面 反 射) e二 。
收 稿 日期 :0 6 6—2 ; 回 日期 :0 6— 9—2 20 —0 5改 20 0 】
吉 凹陷 、 东道 海子 北 凹陷 、 1井 西 凹陷 三 大 主 力 盆 烃 源岩 洼 陷 内 , 丰 富 的油 源 基 础 , 有 发 育 低 幅 有 具 度 背斜 和岩 性 、 层 圈 闭 的构 造 沉 积 环 境 , 备 优 地 具
越 的 成藏条 件 。 继 准 噶尔盆 地 中部 1区块 实 现油 气突 破 以来 , 中部 4区块 董 1 在 白垩 系 清水 河组 发 现 多 处 油 井 气显示 , 罗系 头 屯河组 48 1 2 7 l 侏 7 . ~48 3n 井段 中 途 测试 获 高产 工业 油流 , 进一 步展 示 了 中部 各 区块 巨大 的勘 探潜 力和 良好 的勘 探前景 。 从 沉 积地层 看 , 中部 各 区块 二叠 系 以上各 时期
准噶 尔盆地 中部 各 区块 , 除靠 近南 缘 山前 带 的 少 部分 地 区高程 变 化范 围较 大 ( 5 ~ 1 0 外 , 3 O 0m) 3 大部 分 地 区地 表高程 在 3 O 5 I 间 , 5 ~5 0I 之 T 由低 频 地 貌地 形 和高 频地 貌地 形 交 互 组 成 。中部 1区块 的西南 、 中北 部 、 中部 2区块 、 中部 3区块 东北 部 、 中部 4区块 东 北部为 古 尔班 通 P 3 . 文献标 识码 : A
新疆塔里木盆塔中沙漠区近地表结构精细研究

据这个结论可 以较准确地确定不 同地表类型检 波器的埋深 ,
河 南 化 工
2 1 2月 0 0年
第2 7卷 第 2期 ( ) 下
HENAN CHEMI AL I C NDU TRY S
・7 ・ 7
低 洼平 坦 区 2 e 沙 丘迎 风 面 3e 沙 丘 背 风 面 6 c 0m, 0m, 0 m。
0 0 0 00 8 m) 见 图 1 。 8— . 8— .8— ( ( )
图 4 大 沙丘 迎 风 面 近 地 表 结 构 调 查 解 释 结 果
12 调查点位 置选 择 .
采用 以上施工方 法 , 择本 区三个 选
表1
近 地 表 结 构 调 查 解 释 结 果 统计 表
最典型的位置进行近地表结 构调查 , 中第一个来看 , .3 0 2 m一0 3 m 的埋深 .5 获得的地震子波能量最强 , 收效 果最好 。这 与前面测得 的 接
结果是一致的。
在沙丘顶部 和沙 丘底 部的迎风面进行检波器埋深试验 。 点, 激发井与该位置的正 常生产 井深一 致 , 药量 采用 6 g 以 k, 激发井为弧心 , lm 为半 径的 弧线上 的 4个象 限 ( 以 O 四个方
2 沙 丘 迎 风 面 检 波 器 埋 深 实 例 验 证
( 7 。从单道检波器 不 同埋 深平 均子 波振 幅图看 ,. 2 图 ) 0 2m
—
O3 .m的埋深获得的地震子波能量 最强 , 收效果最好 ; 接 而
2 1 试验位置 . 2 2 试 验方法 .
选择低降速带超 过 3 m 的高大沙 丘 , 别 0 分 在沙 丘顶 部和 沙丘 底部 各选 择 一个 激 发
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目次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的特殊要求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测试和报告编写等技术要求。
1. 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中小比例尺的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工作。
2引用标准GB 12328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DZ/T 0060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 :10万〜1 :20万)DZ/T 0061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 :10万〜1 :20万)DZ/T 0062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 :10万〜1 :20万)DZ/T 0063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 :10万〜1 :20万)3总则3.1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3.1. 1为国土开发与国土整治,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区域件、基础性资料。
3.1. 2为在沙漠地区工程建设,包括城市、矿山、水利、国防和线性工程等规划与合理布局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
3.1. 3为区内进一步开展较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调查或专门性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勘察提供设计依据。
3.2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的任务3.2. 1初步查明沙漠的成因、岩性、厚度、含盐性及盐渍土的分布生成环境,沙漠活动特点及分布规律。
确定不同沙漠的工程地质持征。
3. 2. 2初步查明沙漠地貌形态特征,结构类型及其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附录A)。
3. 2. 3初步查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可能引起的沙漠化及其预防途径。
3. 2. 4初步查明自然地理要素,尤其是气候条件对沙漠形成发展的影响。
3. 2. 5初步杏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表水流特征并对水质水量作概略性评价。
3.2. 6对区内矿产资源、天然建筑材料和景观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状况做概略评价。
4基本技术要求4.1沙漠地区根据沙丘固定程度划分为:裸露的流动沙丘、植被覆盖度中等的半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较大的固定沙丘三种工程地质类型。
它们具有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需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
结合地震资料处理的近地表调查技术研究

结合地震资料处理的近地表调查技术研究摘要:几乎所有的地震勘探项目都要进行近地表调查,近地表调查结果在现场及后续处理中时常不好用、不可用。
通过逆向思维分析资料处理对近地表调查结果的具体需求,如低降速带的厚度、速度及调查的密度,总结各种调查方法的利弊后,总结出调查中需注意和必须达到的要求,有的放矢的开展调查,大大提高了近地表调查结果的可用率,并在资料处理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近地表调查静校正叠前偏移结合随着沙漠、戈壁、黄土塬、悬崖峭壁的山地和水陆交替的海滩等地表条件变化复杂地区的勘探日益增多,更加精确、实用的近地表调查是解决这些复杂地区地震勘探静校正、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和叠前偏移等问题的关键[1]。
地震勘探生产过程中常采用的小折射、微测井等调查手段,由于地形地貌、近地表地质条件、调查目的不明确等因素,导致调查方法的单一,近地表调查的结果精度、密度都或多或少达不到资料处理的应用要求。
由于部分近地表调查手段仅在实际地震生产的前夕或同步进行,现场处理很难监控调查的目的性、可行性和真实效果,现场处理能用上这些结果,更是寥寥无几,所以,结合资料处理的实际需求,总结一套实用性强的综合近地表调查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常见近地表调查方法1.1 虚反射界面的微测井调查根据井数的多少,微测井可以分为单井、双井、三井、及四井微测井等,单井和双井微测井使用较多。
其中,单井微测井是打一口较深的井(一般要求打穿低降速带厚度[2]),采用井中激发,地面接收的方式。
双井微测井是打两口较深的井,一口激发井、一口接收井,接收井井底井口各放置一个检波器,自下而上激发,根据虚反射界面的反射波确定虚反射界面,这种方法对求取虚反射界面是相当准确的。
根据虚反射界面的深度可以合理的选择激发井深,使得激发产生的地震波不受虚反射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频率。
1.2 浅层折射法使用小折射仪在野外对表层进行调查,通过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计算出近地表各层的厚度和埋深。
油气田勘探考试题

油⽓⽥勘探考试题1、滚动勘探开发:是通过少数探井和早期储量估算,在对油⽥有⼀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将⾼产富集区块优先投⼊开发,实⾏开发时间的向前延伸;同时,在重点区块突破的同时,在开发中继续深化新层系和新区块的勘探⼯作,解决油⽓⽥评价的遗留问题,实现扩边连⽚。
这种“勘探中有开发,开发中有勘探”的勘探开发程序,称为滚动勘探开发。
2、综合录井:是在钻井过程中应⽤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分析技术,通过在钻台上、钻井液循环通道上、钻具等相关部位安装⼀定的采集仪器,来获得⼯程信息、钻井液循环动态信息、钻井液性质信息、⽓测信息和随钻测量信息等,进⽽达到发现油⽓层、评价油⽓层和实时钻井监控⽬的的⼀项随钻技术。
3、⾮常规油⽓资源:在地下的赋存状态和聚集⽅式与常规油⽓具有明显差异的⽤常规的采油⼯艺技术不能开发利⽤油⽓聚集。
4、圈闭预探:是指经盆地区域勘探优选出的有利含油⽓凹陷进⾏勘探,经过圈闭准备到圈闭钻探获得⼯业油⽓流的全过程。
5、预测储量:该储量是地震详查和其他⽅法所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业性油⽓流、油⽓层或油⽓显⽰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的分析和类⽐,对有利区域按照容积法估算的储量。
6、探明储量:是指油⽓藏评价勘探阶段完成以后,经过油⽓藏精细描述评价⽅法,计算出的油⽓储量。
7、隐蔽圈闭:是指采⽤常规的勘探技术和识别⽅法难于发现的圈闭。
隐蔽圈闭⼏乎包括了地层、岩性、特殊类型圈闭以及与构造因素有关的复合型圈闭的⼤多数。
8、⼤区勘探:是指从众多盆地的地质调查开始,通过科学探索井钻探,优选出有利含油⽓盆地的过程。
勘探对象是盆地。
9、评价井:是在已经证实有⼯业性油⽓的构造、断块或其他圈闭上,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为查明油⽓藏类型、评价油⽓⽥规模、⽣产能⼒以及经济价值为⽬的的探井。
10、科学勘探程序:正确处理勘探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流程、正确处理勘探对象与勘探技术⽅法以及勘探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科学勘探程序。
弱反射地震资料处理成像技术研究与应用

弱反射地震资料处理成像技术研究与应用根据区块地震资料特点,采用定量定性的分析手段,加强研究区内影响资料处理效果的因素研究,寻找相应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资料处理中存在的难题。
沙漠地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沙丘连绵起伏、高差巨大,表层地震激发、接收条件极差,造成野外采集得到的地震资料信噪比很低,成像困难。
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精确分析,制定了符合研究区地震资料的处理流程,得到认识:(1)由于采用的激发方式是在潜水面下7m 激发,原始记录的品质差异、干扰波的发育情况主要与检波点的地表条件相关联。
(2)研究区主要目的层的反射表现为低频弱反射特征,在资料处理中应做好静校正处理、叠前噪声衰减以及精细速度分析等工作。
(3)高覆盖次数以及大排列是提高深层弱反射成像的有效途径,覆盖次数要满足150次以上,最大炮检距要满足6000m 以上才能获得满意的成像结果。
(4)采用宽线施工比单纯提高覆盖次数更有效,能改善深层弱反射成像效果。
标签:沙漠地区;地震资料;多参数约束叠前去噪技术;高精度速度盆地地表主要为干燥沙漠,流动性强。
地形大致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海拔为1050~1250m。
沙丘多以垄状呈西南-东北向展布,局部呈蜂窝状、垄状复合型沙垄和沙山,相对高差一般为10~70m,最高可达80m以上,表层主要为3层结构,低速层速度为320~400m/s,降速层速度为500~900ms,高速层速度为1600~1800ms。
区内低速层厚度随地表起伏变化较大,一般为4~50m,低洼地带低速层厚度一般为4~10m。
局部高大沙丘处可达到80m 以上。
高速层顶界面与潜水面基本吻合。
已有的地震资料品质[1],从石炭系至泥盆系、志留系、奥陶系各个层系,反射波信噪比较高,连续性中等,可连续追踪,总体资料品质中等,多数属于Ⅱ~Ⅲ类资料,对上奥陶统内部信息及地质属性难以进行评价分析。
石炭系以下主要目的层的反射波主频由上至下呈递减的趋势,T74反射波组的主频约为19Hz,优势频宽为6~33Hz,有效频宽为6~43Hz,难以满足构造解释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中沙漠区近地表特征及针对性勘探技术尚新民【摘要】准中沙漠区沙丘起伏剧烈,厚度变化大,二维勘探时主要采用小折射法进行近地表调查,近地表结构测量不准确使激发井深设计不合理,造成沙漠区资料品质较差,圈闭可靠程度低。
近期开展的新一轮勘探,主要利用深井微测井近地表调查结果,对沙漠区顶、底板结构、厚度、速度、深度–时间关系、吸收衰减等地球物理参数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准中沙漠区属于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具有平缓稳定变化的沙丘底界面,深度–时间对应关系一致性好,不同位置相同的深度具有近似的速度与品质因子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等特点。
针对不同厚度沙丘分别采用逐点设计井深单深井激发、多井浅井组合激发,研发了综合沙丘量板拟合静校正、近地表吸收补偿等针对性技术,获得了高品质地震资料。
%Because of intensely fluctuating dunes and varies thickness in hinterland of Junggar desert area,short refraction survey is mainly used in the 2D near surface exploration;however,this method causes inaccurate near-surface structure mea-surement,leading to poor desert area seismic data quality and low trap reliability. In the new round of exploration launched recently,we used the result of micro logging survey to study the geophysical parameters,such as desert region top,bottom interfacestructure,thickness,velocity,depth-time relation,absorption and attenuation,etc. Research shows that sand dunes in the hinterland of Junggar Basin desert area are fixed or semi-fixed,and are characteristic of stability and gentle bottom inter-face,good consistency of depth-time relation,basically same buried depth velocity in different region and goodcorrespondence between velocity and quality facto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hickness of sand dunes,we adopted single deep-well shooting with roll-along designing excitation well depth and multiple and shallow well array shooting. High-quality seismic data has been obtained by developing comprehensive dune map fitting statics correction and near surface absorption compensation technology.【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11页(P65-75)【关键词】深井微测井;近地表特征;沙丘曲线;静校正;吸收补偿【作者】尚新民【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引言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塔里木盆地沙漠区近地表特征研究较多[1],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形成了系列勘探技术。
多年的勘探实践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表层结构有如下特点:(1)高速层顶界面即沙漠的潜水面是一个非常平稳的界面;(2)高速层以上的深度与地面到该深度的单层旅行时可以用沙丘曲线来表示。
在沙漠区采用微测井、推水坑等联合近地表调查技术、避高就低潜水面下激发技术、沙丘曲线静校正等处理技术,在塔中等地区获得了大量的油气发现。
相比而言,对准噶尔沙漠区的近地表特征及规律研究较少,没有形成针对性的地震采集及处理技术,造成准噶尔腹部沙漠区油气勘探程度较低。
2002 年二维测线施工时期,主要采用小折射法进行近地表结构调查,该方法利用低速层中传播的直达波和近地表折射界面传播的折射波的初至时间来研究低、降速带的变化,一般应用在地形平坦、折射界面水平且低、降速带厚度不大的地区。
准中沙漠区沙丘起伏剧烈,低降速带厚度大,由于小折射排列长度一般只有50 m,受排列长度的限制,难以求取准确的低降速带厚度。
由于受沙漠巨厚低、降速带的影响,地震有效波能量弱,资料信噪比低,反射波同相轴不连续,层间信息缺失,资料品质差,不能满足精细刻画岩性圈闭要求,各类地层、岩性圈闭情况无法落实。
2011—2012 年,在准中沙漠区开展了新一轮勘探攻关,分别部署了成1 井东与董2 井北三维,本轮勘探主要利用深井微测井及岩性取芯技术进行近地表调查,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到了准中沙漠区精确近地表结构模型及地球物理参数[2],并研发了针对性采集及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单深井(沙丘厚度小于50 m)与多井浅井组合激发技术(沙丘厚度大于50 m)、综合沙丘曲线静校正技术、沙漠区近地表吸收补偿技术等,获得了高品质地震资料。
1 近地表地球物理特征研究1.1 沙丘顶底板与厚度特征研究区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主体面积的80% 以上处于稳定状态[3],地表为连绵起伏的沙丘覆盖,沙丘大多为陇状固定沙丘,沙中泥质成分较多,具有明显的第四纪陆相风成沉积特点,沙漠地表有梭梭柴、芨芨草等植被。
地表海拔在400~650 m,沙丘相对高差一般在10~70 m。
沙丘主体呈南北走向,总体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
图1 是在中部4 区块董2 井北三维区两期地震资料地表高程变化对比分析,其中红线为2002 年二维施工时测量的地表高程,蓝线为对应位置2012 年施工时测量的地表高程,可以看到两条曲线基本重合,只是在沙丘顶、底位置略有变化,这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为流动性沙丘明显不同。
图1 董2 井北三维区2002—2013 年地表高程变化对比图Fig.1 Surface elev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year 2002 and 2013 in D2 Area图2 是董2 井北与成1 井东三维工区沙丘底板平面图,可以看出,虽然准中沙漠区地表起伏相对较大,但沙丘底界面变化较为平缓,且总体走势一致。
从两个工区的高速顶平面图看出,虽然局部存在构造变化,但总体变化平缓。
两工区虽然南北方向相距近30 km,但从变化趋势看,两者应该存在统一的高速顶界面[4],类似塔中沙漠区的统一潜水面。
图2 成1 井东与董2 井北三维区沙丘底板平面图Fig.2 Sand base map in C1 and D2 Area地表高程与沙丘底界面的差就是沙丘厚度,由于沙丘底板是一变化平缓的倾斜界面,沙丘厚度随着地表的升高而增大,总体趋势与地表高程基本一致。
在董2 井北三维区,沙丘厚度从西南向东北部逐渐变大,在3.6~140.0 m 变化。
成1 井东三维工区,沙丘厚度变化与董2 井北基本一致,从西南向东北厚度逐渐变大,在40.0~190.0 m 变化,与原测量成果30.0~85.0 m 相比,测量精度明显提高(图3)。
图3 成1 井东地区沙丘厚度变化图Fig.3 Sand thickness distribution in C1 Area1.2 沙丘深度-时间曲线变化特征对采集得到的微测井原始数据进行初至拾取,可以得到深度与初至时间的对应关系散点图,用于研究深度-时间关系,进而研究速度的变化规律。
图4a 是董2 井北全部微测井调查得到的深度-时间散点图,从图中看出,深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比较散,规律性较差,这是由于部分散点位于高速层中造成的。
图4b 是将位于高速层内的时间点剔除后的深-时关系,所有散点收敛程度高,具有一致的深度-时间对应关系,这说明该区沙漠属于稳定的连续变化介质。
稳定的深度-时间关系为后续静校正方法的选取提供了充分依据[5]。
图4 董2 井北工区微测井深度-时间对应关系散点图Fig.4 Micro-log depth-time scatters diagram in D2 Area1.3 沙丘速度变化特征连续变化介质不同于层状介质,原则上可以进一步分成N 层进行层速度解释,这也是利用微测井解释得到的分层厚度与层速度没有规律性的原因。
对于连续变化介质,利用其深度与时间具有较好一致性的特点,可以计算出每一深度对应的平均速度,研究深度与平均速度的对应关系,同样可以获得沙漠区速度变化规律。
首先选取高大沙丘与小沙丘进行平均速度对比,通过深度-平均速度散点图可以看出,小沙丘平均速度与高大沙丘对应深度的平均速度变化是一致的。
再对工区南北向和东西向微测井得到的深度-速度散点进行分析(图5),可以发现平均速度变化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与沙丘走向无关,仅与沙丘的厚度即埋深有关。
从全区深度-平均速度散点图看出,平均速度随沙丘厚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的埋深对应基本相同的速度。
图5 董2 井北三维沙丘平均速度散点图Fig.5 Average LVL velocity scatter diagram in D2 Area根据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在沙漠区应改进利用微测井进行分层厚度与层速度解释方法,即首先将所有微测井深度-平均速度散点全部统计,研究工区平均速度总体变化趋势,划分出低速层与降速层深度关系,再对全区的微测井进行统一的解释。
以董2 井北工区为例,可以看出低速层与降速层的边界大致在沙丘厚度20 m 的位置,因此,对于单个微测井进行解释时,当沙丘厚度小于20 m,不需划分降速层,只划分出低速层各层速度、厚度及高速层速度;当沙丘厚度大于20 m,首先划分出20 m 以上低速层各层的速度、厚度,再解释高速层速度,二者之间为降速层的速度与厚度。
通过岩性录井发现,低速层以含土湿沙层为主,降速层为干燥沙层,高速层为含水沙层,各层速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且变化规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