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检测标准依据
土壤检测方法及标准

土壤检测方法及标准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监测重金属类、农药类及pH共11个项目。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将土壤监测项目分为三类:规定必测项目,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择项目。
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包括铁、锰、总钾、有机质、总氮、有效磷、总磷、水分、总砷、有效硼、氟化物、氯化物、矿物油及全盐量等。
土壤监测方法包括土壤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方法两部分。
1、土壤样品的预处理用土壤取样器采来的土壤样品,应及时用土壤烘干箱(土壤干燥箱)进行风干,以免发霉而引起性质的改变。
其方法是将土壤样品碾压成碎块平铺在土壤干燥箱样品室内,摊成薄层放于室内风干,经常加以翻动,加速干燥。
切忌阳光直接曝晒,风干后的土样再用土壤研磨机进行研磨过筛处理。
2、分析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电化学法及化学分析法等。
土壤检测标准NY/T1121.2-2006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NY/T1121.3-2006土壤检测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NY/T1121.4-2006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NY/T1121.5-2006土壤检测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NY/T1121.6-200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1121.7-2014土壤检测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NY/T1121.8-2006土壤检测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的测NY/T1121.9-2012土壤检测第9部分:土壤有效钼的测定NY/T1121.10-2006土壤检测第10部分:土壤总汞的测定NY/T1121.11-2006土壤检测第11部分:土壤总砷的测定NY/T1121.12-2006土壤检测第12部分:土壤总铬的测定NY/T1121.13-2006土壤检测第13部分: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NY/T1121.14-2006土壤检测第14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NY/T1121.15-2006土壤检测第15部分:土壤有效硅的测定NY/T1121.16-2006土壤检测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NY/T1121.17-2006土壤检测第17部分: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NY/T1121.18-2006土壤检测第18部分:土壤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NY/T1121.19-2008土壤检测第19部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NY/T1121.1-2006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1121.20-2008土壤检测第20部分: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NY/T1121.21-2008土壤检测第21部分:土壤最大吸湿量的测定NY/T1121.22-2010土壤检测第22部分: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环刀法NY/T1121.23-2010土壤检测第23部分:土粒密度的测定NY/T1121.24-2012土壤检测第24部分:土壤全氮的测定自动定氮仪法NY/T1121.25-2012土壤检测第25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仪法。
农田土壤采样标准及样品采集

农田土壤采样标准及样品采集一、农田土壤的定义土壤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活动的场所。
农田土壤是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花卉、药材、草料等的农业用地土壤。
二、农田土壤采样标准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照实反映其代表的区域地块客观状况的先决条件。
农田土壤的采样标准主要有《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认定的土壤、栽培基质采样可参考《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NY/T5295),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认定的土壤、栽培基质采集可参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NY/T1054)。
三、农田土壤样品采集 (一)采样前预备 1.工具类土壤样品在采集前应预备好采样工具,按照检测项目实行合适的采样工具。
常用的采样工具有3种类型,即小土铲、管形土钻和一般土钻(图1-3)。
测量重金属含量的样品时,尽量用法小土铲、木片挺直采集样品,或用铁铲、土钻挖掘后用木片刮去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再用木片采集样品。
(1)小土铲。
在切割的土面上,按照采土深度用土铲采集上下全都的薄片。
这种土铲在任何状况下都能用法,但比较费工(图1-4)。
(2)管形土钻。
其下部为一圆柱形开口钢管,上部为柄架。
按照工作需要,可用不同管径的管形土钻,将土钻钻入土中,在一定的土层深度处取出一匀称土柱。
它的取土速度快,又少混杂,特殊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集;但不适用于沙性的土壤或干硬的黏重土壤。
(3)一般土钻。
一般土钻用法起来也比较便利,但它只适用于湿润的土壤,不适用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不适用于沙土。
另外,一般土混杂,也是其缺点之一。
图1-3 采样工具图1-4 土铲取土 2.器材及文具类包括GPS定位仪、卷尺、塑料袋、布袋、土壤样品标签(图1-5)土壤采样单、记号笔、样品箱等。
图1-5土壤样品标签 (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指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生产与种植状况、区域污染源分布及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工农第1页共2页。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田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分析方法、质控措施、数理统计、成果表达与资料整编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土壤环境监测。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GB/T 14550—1993 土壤质量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7134,—1997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7135—1997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7136—1997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7—1997 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8—1997 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9—1997 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0—1997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 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1997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NY/T 52—1987 土壤水分测定法(原GB 7172—1987)NY/T 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原GB 7173—1987)NY/T 85—1988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原GB 9834—1988)NY/T 88—1988 土壤全磷测定法(原GB 9837—1988)NY/T 148—1990 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原GB 12298—1990)NY/T 149,一1990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原GB 12297一1990)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农田土壤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作物的农业用地土壤。
种植土壤检测标准

种植土壤检测标准一、引言种植土壤检测是确保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
健康的土壤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也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为了确保我国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土壤环境的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种植土壤检测标准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种植土壤检测的相关标准,以供参考。
二、种植土壤检测项目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该标准规定了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污染物种类、限值等方面的要求,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2.土壤有机质测定法:GB9834-1988。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评估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
3.土壤碳酸盐测定法:GB9835-1988。
碳酸盐是土壤酸碱度调节的重要成分,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4.土壤全钾测定法:GB9836-1988。
钾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通过测定土壤全钾含量,可以了解土壤钾素供应能力。
5.土壤酸碱度测定法:GB/T9837-1988。
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测定土壤酸碱度有助于了解土壤肥力状况。
6.土壤盐分测定法:GB/T14684-2011。
盐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的盐分都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7.土壤微量元素测定法:GB/T15555-2008。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测定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有助于评估土壤质量。
8.土壤污染物检测方法:GB6920-86、GB/T14848-93等。
针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有机物等污染物,制定了一系列检测方法,以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三、结论种植土壤检测是保障农作物质量和土壤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以上介绍的种植土壤检测项目和标准,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土壤检测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只有定期进行土壤检测,及时了解土壤质量状况,才能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2008/7/31/17:13 来源:慧聪农化网标准类别:GB-国家标准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号:GB15618-1995 标准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标准分类:农业土壤化肥标准颁布部门:颁布日期:1995-1-1 实施日期:1995-12-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1 主题内容与适用于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谁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菜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I类为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到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是评价土壤环境质量、保护土壤资源、预防和治理土壤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标准是指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所遵循的规范和要求。
在进行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的目的。
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发现土壤环境污染情况,为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评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二、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的内容。
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的内容包括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分布和迁移规律等方面。
其中,主要包括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的检测。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全面了解土壤环境的质量状况,为制定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三、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的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的标准是保证检测工作科学、准确进行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文件。
这些标准对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质的检测方法、标准限值等都有明确规定,为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提供了具体操作指南。
四、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的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取样、室内分析、数据处理等步骤。
在进行取样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污染物质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取样方案设计,保证取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在室内分析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实验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处理时,需要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五、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的意义。
土壤环境质量检测对于保护土壤资源、预防和治理土壤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可以及时了解土壤环境的质量状况,发现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为制定科学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也可以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农田土壤的用途和农业生产需要,制定的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指标:
pH值:土壤的酸碱度,适宜的pH值有利于植物生长,一般在5.5-8.0之间。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养分来源,通常以有机碳含量来评价,合适的含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水分,一般要求在1.0%以上。
养分含量: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适宜的养分含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重金属含量: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是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过高的重金属含量可能对植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一般会对铅、镉、汞等重金属进行限制。
农药残留:评价土壤中农药残留的含量,农药残留超标可能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污染。
土壤质地:土壤的质地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一般以土壤颗粒组成(比如沙、粘土、壤土比例)来评价。
以上是常见的一些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农民和农业部门可以参考相应的标准指标,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估和管理,以确保农田土壤的良好环境质量和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农田土壤养分调查标准

农田土壤养分调查标准一、引言农田土壤养分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对于科学施肥、提高农田产量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对农田土壤养分进行准确评估和有效管理,制定一套全面而科学的农田土壤养分调查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就农田土壤养分调查标准进行论述,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科学调查。
二、采样与处理1. 采样点选择在农田土壤养分调查中,采样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应首先根据农作物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地理分布等因素确定采样范围,然后根据土地利用历史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合理选择采样点。
2. 采样方法采样时应使用标准取样器,在农田土壤层中均匀采样,并根据采样深度的不同分层采样。
采样器应彻底清洗,以避免样品污染。
采样时应避开废弃物、积水和显著不同的土壤异常区域。
3. 样品处理采样后,应将样品集中保存,并及时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样品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曝晒和水分流失,以确保样品质量。
三、养分分析方法1. pH值测定pH值是土壤养分分析中最基本和重要的指标之一,可通过电解质溶液测定仪器进行准确测定。
2. 全氮、全磷、全钾测定全氮、全磷和全钾是农田土壤中的主要养分。
可通过酸浸提取法进行测定,然后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检测。
3. 肥料可效态养分测定肥料可效态养分是指农田土壤中植物能够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可通过酸提取法将肥料可效态养分溶解,然后使用色谱仪、光谱仪等仪器进行检测。
四、数据分析与解释1. 数据处理在养分数据收集后,应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
可以使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2. 数据解释根据土壤养分数据,可以对农田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分析和解释。
例如,判断农田土壤是否需要补充某些养分,评估土壤的肥力水平等。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农田土壤养分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例如,推荐适当的施肥量和肥料种类,提出改善土壤肥力的措施等。
六、总结农田土壤养分调查标准对于科学施肥和提高农田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土壤检测标准依据
农田土壤检测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维护农业可持续
发展和农产品安全,建立标准化的农田土壤检测标准依据是至关重要的。
农田土壤检测的标准依据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土壤采样、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首先,土壤采样是农田土壤检测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常见的采样方法有划分网格采样和随机采样等,根据具体农田和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其次,分析方法是农田土壤检测的核心环节。
常见的分析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如氮、磷、钾)、重金属含量及土壤酸碱度等。
目前,实验室分析方法和现场检测技术相结合被广泛应用,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各地区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农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分析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最后,评价标准是农田土壤检测的指导性依据。
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环境保护
要求,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确定土壤质量等级划定的指标和标准值。
充分考虑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安全的要求,标准应包括对有机质、养分、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限定值。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引导农田土壤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保护土壤资源和农业环境。
综上所述,农田土壤检测标准依据包括土壤采样、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多个
方面。
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应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