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教案

自然资源教案

导:同学们,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比如说:当我们感到口渴时要喝水,像现在天冷了,同学们都知道晒太阳会感觉暖和,我们需要阳光,那么水、阳光都是从哪来的呢?(大自然)这都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宝贵资源,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自然资源都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三章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板书: 3.1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师:首先从我们的身边着手,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来看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是怎么样的?1、我们来看我们穿的衣服是用什么做的?()我们要用棉花或者人造纤维先纺成线,再织成布,最后做成了衣服,那么种植棉花离不开土地资源。

2、我们再来看吃的方面,同学们喜不喜欢吃水果,蔬菜啊?()我们吃的粮食、水果、蔬菜都是利用土地资源收获而来的。

3、然后该说哪了?(住)好,我们居住的房屋是用钢筋水泥建筑的,钢筋的制造需要用铁矿,水泥呢则是用石灰石烧制而成的,制作家具所用的木材则来自于森林,所以在住的方面也离不开自然资源。

4、最后我们说说行,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出行需要什么资源?(例如:我们出门乘坐的汽车,汽车的制造需要钢铁,燃烧的汽油是用石油加工而来的,所以需要矿产资源)从这四个方面来看我们会发现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是不是很密切啊?)转:那么在我们前面举出的例子中像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还是我们人类创造出来的?(存在于自然界)那么自然资源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有)好,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什么是自然资源?板书:1、什么是自然资源?师:自然资源是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如: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

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个概念划出来。

同学们要注意两点,一是:来自于自然界,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

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要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下面我们来做一道判断题:小麦不是它虽然有利用价值,但不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而是通过人们利用土地资源种植出来的,所以不是。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专题1.10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一、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中国的土地资源1、6月25日是世界土地日。

2、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3、“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

4、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例如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5、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横断山脉)。

人工林、次生林主要分布在东南(东南丘陵)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等,类型齐全土地利用类型比重:草地最广,耕地林地比重偏小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北部、西部内陆地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及主要分布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干湿区主要地形类型耕地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区平原、盆地、丘陵林地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区山地、丘陵草地非季风区干旱、半干旱区高原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三)中国的水资源1、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2、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多,土地资源少;北方地区,土地资源多,水资源少。

水土搭配不协调。

3、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办法特点解决办法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黄济青)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兴建水库3、我国北方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南方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4、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居世界120位6、我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往黄河流域缺水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中国的自然资源解析

中国的自然资源解析
• 防治水污染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不过渡开采地 下水;②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如工厂建设要坚持环保设 施(即废水处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③加强法制宣传,严格执行水资源保护法;④加强河源 地区的环境保护,防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⑤加大对已 污染水源的治理力度和加强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 我国水资源一方面相当紧张,另一方面浪 费惊人。如果我们能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 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能为国家节约大量 宝贵的水资源。
• 节约用水措施:①农业方面发展节水农业, 如推广节水技术,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 灌以及在北方缺水地区推广耐旱作物;② 工业方面发展清洁生产,尽量把废水处理 净化后回收利用;③生活用水也注意尽量 节约,减少浪费。
• (4)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
• 与浪费水并存的现象是人为的水污染1991年,环境保 护部门对全国大江大河总河长的4万多千米河段进行了 评价,发现大约44%的河流因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 较差,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剧了水资 源危机的程度。对水污染的防治,要靠科学技术,但是 树立一个正确的惜水节水、防治水污染。综合利用水资 源的观念,更为重要。
• 3、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 事实告诉我们,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 的,但因我国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就 很少了,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 我国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却在继续增 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势必相应减少。由于利用不 当和管理不善,还有很多资源遭到了不应有的破 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 性。
• 此有什么认识呢?
• 2、中国各类自然资源人均在世界地位 -----不足
• (1)中国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 (2)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储量总值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二分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 丰富 人均不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 合理。 2、让学生能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 型。
能力目标
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 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 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5.关于可再生资源的性质和利用叙述, 正确的是( B ) A.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
B.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
C.用一些就少一些 D.无论采取何种利用方式,都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B) 6.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小麦 B.河水 C.石油 D.汽车 7、下列现象中属于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 是( A ) A、购买一次性消费品 B、洗手后注意关水龙头 C、拒绝贺卡 D、垃圾分类回收
练一练:
1.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①③④⑤ ) ①天然宝石 ②羊毛衫 ③大熊猫 ④土地 ⑤阳光 ⑥电脑 2.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B ) A.耕地 B.石油 C.阳光 D.河水
自然资源的一般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资源,还有水 能、太阳能、风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
中国资源的国情:
中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种类多, 总量大。)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人均占有量少)。
节节清
一:选择题
1、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B
)
A 石油 森林 煤炭 太阳能 B 阳光 土地 水 草原
C 铁矿 天然气 铀矿 阳光 D.森林 水 天然气 铁矿
2、下列生产过程,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袁忠玉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居不足

袁忠玉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居不足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材分析】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节课的设计首先从连接运博出发,学习身边的地理,接着引入生活入入神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感知身边的自然资源,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国情,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

其次,在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国情后,设计义不容辞环节,观看一段《天天向上》节目播放的灭绝动物写给人类朋友的一份信视频,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

【学习目标】1.结合课本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用读图归纳、分析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

2.阅读图文理解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利用数据对比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基本国情。

4.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我国的资源国情。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准备】学生方面:从正反两方面搜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实例。

教师方面: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制定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动方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连线运博:今年9月25日—27日,扬州举行了第四届运河名城博览会。

运博会期间,将有16艘特色花船巡游古运河,供市民和游人观赏。

每条船都要不同程度地反映我市在低碳产业、低碳生活、低碳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成果。

花船本身装饰用材也要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问:以“绿色”为主题的扬州运博会,低碳的设计理念,16艘花船呈现在大家面前,那么,花船用了哪些材料呢?生活入入神:早餐:鸡蛋、牛奶、稀饭……学习用品:铅笔、书本、书包……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燃料)……承接:从刚才的共同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呢。

第一节丰富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一节丰富的自然资源教案

教案:第三章自然资源第一节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自然资源及其分类,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的资源国情。

培养学生用实例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重要性2、我国的资源国情教学难点: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导入。

【教师提问】人类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所以说自然资源是联系人类和环境的纽带。

我国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特别多,可算得上“资源大国”,但是,我们在电视和报刊上又能经常看到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出示板书】第一节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师承转】首先我们看一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本3.1图讨论①这些自然资源的来源②这些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③归纳自然资源的含义。

(以问题为动力,培养读图分析和发散思维能力)【学生讨论活动】【教师提问】每小组选派代表举例说明自然资源。

(学会知识的迁移)【教师补充】针对学生举例中出现的错误,可补充为:有些物质和能量虽然对人类有用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而是人类加工、培养的,就不是自然资源,目前人类还无法利用的也不能称为自然资源。

如闪电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学生活动】每个小组共同学习探究,然后选一名代表陈述。

(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共同学习的机会,放飞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本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尽可能我们在电视和报刊上又能经常看到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出示板书】1、自然资源与我们【教师承转】自然资源与我们关系密切,那么分类如何呢?【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图3.2,说明具体分类及其含义。

3.1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材分析)同步素材(文本资料)(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3.1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材分析)同步素材(文本资料)(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了解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一、本节内容知识结构:
提出倡议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建议:
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让学生联系实际生产、生活实例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利用教材提供的事例,也可适当补充相关事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差别,并提出不同种类的资源应有区别的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并通过相关事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不合理也可能失去其“继续利用”的特性,从而培养学生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数字说明,文字分析,阅读资料等形式,认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

页1第。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2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2
参照教材图“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四幅图片,小组讨论教材提供的相关活动,然后在全班交流。
根据刚才的讨论回答
回答:不是
回答:我国资源丰富,但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我国资源丰富,但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二、自然资源与我们
1、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用到的、看到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谁能举出例子?
2、什么是自然资源?
教师引导,得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刚才提到的很多自然资源当中,有些可循环或重复利用,是哪些?又有哪些不可以呢?
3、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是地理课中应该渗透的内容,本章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首先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是地理课中应该渗透的内容,本章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首先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本课有很多易引起争论的话题,如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国“地大物博”吗?教学过程中充分抓住了这一契机,让学生讨论起来,从争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付诸行动,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和保护资源,从而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中国的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1)用读图归纳、分析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

(2)阅读图文理解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利用数据对比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快乐点击1.自然资源与我们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都是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是人类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的源泉;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但其后果则不同。

其一,无节制开发和利用,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使人类生活和生产受到威胁;其二,合理地开发利用,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负荷能力,就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3)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有些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循环使用,属可再生资源;还有些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等,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对非可再生资源:如何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以及寻找新的代替品。

对可再生资源:如何保护和促进更新,以及最充分地加以利用。

活动问卜阅读下面材料,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①我们吃的小麦、大米等粮食,是利用土地资源收获的农产品。

②我们学习用的书本、纸张等原料来自森林木材。

③你能补充更多的实例吗?活动(2):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下面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土壤侵蚀使地表营养大量流失,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成为不毛之地。

原来绿色的树林消失了,肥沃的良田荒芜了。

资料二:20世纪 90年代,淮河水遭受严重污染,部分河段变为废水。

位于淮河干流上的重要城市蚌埠,一直依靠淮河供水。

淮河污染,使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排队买水。

你从报纸、电视等媒体见过类似的报道吗?请举几个实例,说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资源丰富,人均不足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下面的一组数字,既值得我们自豪,也提醒我们对“地大物博”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我国资源总量大,品种齐全,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国”。

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而且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因此资源紧张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要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总量丰富的一面,又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从而科学地、合理地去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好环境。

活动(3):请你对下面几种行为作出解释和评价,并且说明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4):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你能做些什么?请完成下面的倡议书,并付诸行动。

倡议书同学们,为保护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如:积极参与社会宣传活动。

(更多的倡议,请你提出)××中学××223年 4月 22日热点考点聚集命题方向1.考点:(1)通过漫画,材料分析等形式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通过漫画,材料分析等形式考查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2.动向:出示漫画、材料、图片等,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例1】“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人均矿产储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3/5;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森林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

”这一资料说明()A.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B.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C.我国自然资源优势大D.我国自然资源短缺导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从资料中知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值相差很大。

答案:B【例2】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漫画“所剩无几”。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之一,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

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水平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月,人均水资源为1川,人均森林面积为1乃。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2000年11月1日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是亿,是世界人口第大国。

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的自然资源将更加短缺。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行怎样的基本国策?。

导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类与资源的密切关系,以及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漫面反映了人口增长造成资源短缺,资料显示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答案:(1)自然资源总量十分丰富,但由于人口特别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2)12.95 一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金钥匙:通过该题的解答,学会分析漫画的深刻内涵,并通过资料找出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典型例题剖析【例1】读图3.1-3,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渔民的做法对吗?,。

(2)下列做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鱼籽经济价值高,应在繁殖期大量捕捞B.定期向河、湖投放鱼苗C.规定捕捞期和休鱼期D.只捕捞养鱼池里的鱼剖析:该题考查的是对渔业资源的利用问题。

漫画中小鱼的哀求,表明由于人们过度捕捞,使鱼的个体越来越少,最后可能会导致某些鱼类的灭绝,所以小朋友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正确的做法是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既要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又要使其永续存在和发展。

答案:(1)过度捕捞不对(2)BC金钥匙:通过该题的解答,要学会从漫画所给出的信息(包括图画、语言等),考虑该漫画反映的深刻涵义,并客观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该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对正确的做法不能全面分析,全面考证其正确性,易漏选,因此考虑问题应全面、客观。

【例2】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基本国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一位B.我国人口多,水资源利用率高C.淮河流域最缺水D.80%的地表径流量集中在南方剖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当前在开发利用方面还不够充分合理,需要加强规划管理和保护。

水资源的基本情况也是这样。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河流径流量27000亿立方米,仅居世界第六位,因此选项A不正确;目前,我国江河径流和地下水的总利用量合计约5000亿立方米,不足水资源总量的20%,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所以选项B也不正确;从水资源地区分布上看,南方多,北方少,但从具体河流来看,淮河流域并不算最缺水的流域。

答案:D创新例题点拔【例1】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目前上海每年消耗煤炭4 200多万吨,占全市一次能源总量的70%左右,超大量用煤使上海市跨入煤烟型污染城市之列。

一组数字显示,上海市每年酸雨发生率为11%,江苏省为21%,浙江杭州等主要城市高达如饰。

过量使用煤炭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

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加快了我国发展天然气的步伐。

一条横穿新疆、甘肃、宁夏、陕西。

山西、河南、安徽。

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市的输气管线全面开放,必然会使沿线9个省(区)市地区的经济迅速取,沿线小城镇将迎来一轮新的服高潮。

(1)材料中所说的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工程。

(2)上海主要的消耗能源是()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水能材料中提到的因该能源的大量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是。

(3)此了程将在和(填起止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之间架起一道地下长城,成为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

(4)该工程的气源主要位于我国第一大盆地,终点位于我国第一大河的下游地区。

(5)该工程的作用是()A.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为东部能源结构乃至经济结构调整奠定基础C.减少污染,改善城市环境D.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点拨:该题考查的是西气东输工程问题,其中的(1)(2)(3)(4)都可以从材料中找到答案,该工程的作用可根据已有知识和平时的知识积累,得出答案。

答案:(1)西气东输(2)A 酸雨(3)新沪(4)塔里木盆地长江(5)ABCD爱心提示:对于材料分析题,要善于从材料中找答案,还要注意平时从报纸、报刊、电视、电脑等多方面知识积累,并注意善于思考、分析。

【例2】可再生资源也会变成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因是()A.可再生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B.可再生资源被开采利用C.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增加D.可再生资源遭破坏或污染点拨:此题此查的知识点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转化问题。

可再生资源只有得到合理的开采,才能被人类永续利用,因此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是有条件的,即人类在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同时,必须给它们“可再生”的机会、时间,否则,就会变成不可再生的资源。

从这一意义出发,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都要珍惜,合理开发利用。

答案:D爱心提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例3】煤炭、石油和水能的共同特点是()A.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都属于非可再生能源C.都不是新能源D.都是易污染的能源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煤炭、石油和水能作为能源分类及其相关特征的理解与归纳能力,弄清每种能源各属于哪类能源,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的能源,而煤和石油部属于非可再生能源.是有污染的能源。

它们共同特点是近年来大规模使用的能源.非新能源,答案:C爱心提示:此题采用逐项核实的方法:煤炭、石油不符合A项,水能不符合B项和D项。

学用方法指导1.列表对比法2.会根据漫画、材料、地图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保护意义等。

(1)看清题目中要求的问题。

(2)精读漫画、材料、地图,获取与考题有关的有用的信息。

(3)分清关于哪类资源问题。

(4)联系课本有关理论与知识,构思答题方案。

(5)答题时,必、须结合材料进行归纳概括,语言要简炼、要点要鲜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