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示例Word版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比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它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

大家分析一下,铁矿从哪里来?(自然界)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即有用)这样铁矿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叫做铁矿资源。

下面请同学们说出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来自于自然界?是何种自然资源?[讲授新课]学生自主学习,明确什么是自然资源,教师点评。

这一章我们学习与中国的自然资源有关的内容。

(板书)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作大标题)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请同学们读图3.1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师问)土地、矿产、森林、水及水能都来自于哪里?(生答)自然界。

(师问)土地对人类来说,有何用途呢?(生答)放牧、耕种、树木进一步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问:放牧、耕种、树木对人类又有何使用价值呢?进一步推出:(注:用投影仪显示)(师问)矿产对人类有何用途?(生答)发电、冶炼。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问:发电、冶炼对人类有何用途呢?进一步推出:(师问)大家能说出水及水能的意义吗?(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

(过渡)我们离不开自然资源,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对我们人类来说有没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呢?出示投影图——可再生资源(书上图3.2)(师问)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学生充分想像,积极发言,最后教师总结)河水平均每16天多轮换一次,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说能够循环使用。

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与反思引言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们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虽然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过度开发,导致人均自然资源的供应不足。

为了提高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本文将设计一堂关于自然资源的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认识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供应不足的现状;•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内容1.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常见的自然资源分类;–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自然资源总量的丰富和人均供应不足–分析全球各类自然资源的总量情况;–说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均自然资源供应不足的原因和后果。

3.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和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保护自然资源的具体措施,如节约能源、循环利用资源等;–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如减少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

4.总结与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关注度;–开展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提醒学生自己动手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对自然资源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

3.观察和实践:通过观察学校或家中的节能设施和环保措施,引导学生亲身感受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4.游戏和角色扮演:设计相关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资源的稀缺和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一幅自然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思考,让学生描述自己对这幅图片的感受。

2.教学内容1: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教学内容2:通过图片、数据等方式展示全球各类自然资源总量的情况,并解释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影响。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优秀教案.docx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优秀教案.docx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优秀教案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淮北二屮周新松【教学垂点】1. 会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口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2. 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会区分可再心资源和非可再心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 能够根据冇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自然资源的图片;我国“地大物博”的媒体资料;自制课件。

【教法建议】为了明确自然资源的含义,教师可以在介绍概念Z后再举出儿种事物,让学生來判断这些是否属于资源,从而理解资源的H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为了加深理解,还可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來举例,说明在我们周围哪些是口然资源。

接着再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为后面提出解决资源紧张的措施作个铺垫。

【教学设计】:辩论赛—►资源丰富,人均不足*4舌动:行为评价、分组讨论、提出倡议【教学过程】引入:出示有关口然资源的图片,引入课题。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举例法+辩论法教师:自然资源与我们口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用到的、看到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谁能举出例子?学生活动:参照教材图“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四幅图片,小组讨论教材提供的相关活动,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什么是口然资源?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活动:分组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关系过渡:刚才提到的很多口然资源当中,有些对循环或重复利用,是哪些?又有哪些不对以呢?学生回答教师结介教材图“可再生资源”引出町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并进行归纳。

强调: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对于对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Z不尽,用Z不竭”的吗?有的学生回答:不是。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课时教案[5篇]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课时教案[5篇]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课时教案[5篇]第一篇: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课时教案焉耆县第二中学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地理科目集体备课教案课题【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科目【地理】年级【八年级】课时【第1课时】授课教师【马晓芳、马福梅、韩玉花赵常洋】主备人【赵常洋】参备人【韩玉花、赵常洋、马福梅、花卫芳、马晓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2).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2、能力目标: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辩证的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自然资源的分类;2.我国的自然资源国情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难点: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在生活中自觉保护资源。

三、教法、学法:“五步、双重教学法”四、教具准备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提问:长江的症状?和治理方案?上游:荒漠化问题、凌汛建设大型水库中游: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本)下游:地上河加固黄河大堤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一幅生活资料图片,让学生追本溯源,明确这些生活资料最终来自自然界。

1.自然资源的概念(注意概念中的关键词: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2.请同学们举例说出你知道的自然资源:3.判断下列资源哪些是自然资源;水、阳光、草地、动物、森林、小麦、雷电、玉米、核桃。

三、自学新知: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2.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3.结合课本图文资料,谈谈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4.通过课本资料的数字,明确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5.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特点形成的原因:6.讨论,为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7、读图3.2和3.3,回答问题。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教案设计一26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教案设计一26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分类。

2、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怎样看待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学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通过刚才的图片,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森林、矿产、土地、河流、湖泊、水能等。

(师归纳)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可以称为自然资源,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然资源?它又可以分为哪两大类?我国的自然资源又有什么特征呢?我们这节课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师提出问题)是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都是自然资源?你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小组讨论)并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图片进行分析什么是自然资源。

各小组代表发言。

(师归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

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阳光和水;冶炼钢铁,需要开采铁矿;电灯照明、开动机器,需要用煤、石油或水能作动力;建筑房屋,所用的水泥是用石灰石烧制而成,所用的木材则取自森林;就连我们学习所用的纸张和木杆铅笔,也需要用木材作原料,这些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师提出问题)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哪两大类,我们分别要怎样加以利用?(生看书回答)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课堂活动)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教师提出疑问)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图文资料,请谈谈你的看法。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教案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课标要求】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教材的能力,在看待事物方面有着自己的想法,见解,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表现自己。

本节课就需要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

2、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到自然资源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

3、掌握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对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我们采取什么原则?4、通过阅读文本、材料、数据,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通过阅读文本,认识到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还将继续激化,激发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2、根据有关数据资料分析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

3、尝试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我国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地理现象。

4、通过学生的共同讨论,制定本人、本组、或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2、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及自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

【重点】1、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与我们密切的关系。

2、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点。

【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并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主要教法】①讲述和讲解法②对比和分析法③讨论法【教学准备】①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②布置学生分组,讨论。

③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准备相关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章是对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内容的延伸,同时自然资源还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为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准备。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现状。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人均自然资源不足的含义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和数据。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划分学生为若干小组,准备案例分析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如森林、矿产、水资源等,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自然资源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我国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强调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现状。

3. 案例分析给出若干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如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煤炭开采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的含义及其影响,展开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收集相关资料,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满足当前需求的保障后代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探讨我国自然资源政策及其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地位。

七、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自然资源调查活动,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自然资源概念、分类和人均占有量的理解程度。

2. 考察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3.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教案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教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中国的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1)用读图归纳、分析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

(2)阅读图文理解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利用数据对比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快乐点击1.自然资源与我们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都是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是人类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的源泉;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但其后果则不同。

其一,无节制开发和利用,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使人类生活和生产受到威胁;其二,合理地开发利用,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负荷能力,就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3)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有些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循环使用,属可再生资源;还有些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等,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对非可再生资源:如何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以及寻找新的代替品。

对可再生资源:如何保护和促进更新,以及最充分地加以利用。

活动问卜阅读下面材料,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①我们吃的小麦、大米等粮食,是利用土地资源收获的农产品。

②我们学习用的书本、纸张等原料来自森林木材。

③你能补充更多的实例吗?活动(2):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下面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示例——“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北京市知春里中学董本国【教学重点】1.会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自然资源的图片;我国“地大物博”的媒体资料。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引入:出示有关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入课题。

板书:一、自然资源与我们教师: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用到的、看到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谁能举出例子?学生活动:参照教材图“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四幅图片,小组讨论教材提供的相关活动,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什么是自然资源?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过渡:刚才提到的很多自然资源当中,有些可循环或重复利用,是哪些?又有哪些不可以呢?学生回答教师结合教材图“可再生资源”引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并进行归纳。

强调: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有的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如果不是,请你举出一些实例。

一部分学生举教材提供的例子;另一部分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相关信息材料补充说明。

教师强调: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和保护,也会逐渐枯竭的。

过渡: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骄傲,“地大物博”我们经常听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放一段“地大物博”的相关媒体资料。

组织学生分成两大辩论团体。

正方论点:我国地大物博;反方论点:我国不能算是地大物博。

分组准备:证明自己一方观点正确的资料辩论题目:我国地大物博吗?(1)明确辩论要求:一方说完另一方才能开始反驳,要听完对方的辩论;所出示的证明资料要准确真实。

(2)辩论:正方: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这是“地大”。

反方: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有13亿之多。

俄罗斯地大,人口只有1.48亿;加拿大人口更少,只有0.26亿。

人均下来,我国每人占有量很低,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正方:我国资源数量大,品种全。

例如矿产,目前世界上发现的160多种矿产,我国几乎样样都有。

其中有色金属矿:钨、锡、锑、锌、稀土、钛、锂等,非金属矿:菱镁矿、黄铁矿、石膏、石墨、重晶石、硼等的储量都居世界第一。

再例如动、植物资源,我国动、植物种类多种多样,其中有很多珍惜品种。

珍稀动物熊猫,金丝猴等,植物“活化石”珙桐,银杏等。

仅我国云南一省的植物种数比欧洲多一倍。

这不算“物博”吗?反方:我国人口多,资源再多,每人平均占有的资源也少的可怜。

这不算“物博”。

正方:我国资源丰富,很多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

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耕地9567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森林面积12465万公顷,居世界第六位;河流年流量265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淡水面积1664万公顷,占世界的十分之一。

反方:世界耕地总面积136171万公顷,我国耕地9567万公顷,占世界的7%,居世界第四位;世界人均耕地面积0.23公顷,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8公顷,居世界第67位;我国人均耕地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以占世界的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的22%的人口,这是我国了不起的成就,但也是我国耕地的沉重负担。

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在增长,使耕地减少的趋势越发严重。

所以我国的耕地不是多,而是少,多的是人。

世界人均林地面积1.3公顷,我国人均林地面积只有0.11公顷,居世界第80位;世界人均草地面积0.76公顷,我国人均草地面积只有0.35公顷;世界人均水资源11000立方米,我国人均水资源2700立方米,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不能算“物博”。

教师:听完同学的辩论,你认为谁的意见正确,谁的意见不正确?还是都有道理?学生:双方说得都有道理。

教师:在资源方面我国的国情是怎样的?学生:我国资源丰富,但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教师小结: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板书:二、资源丰富人均不足教师:那么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是否已经不在进一步激化了呢?学生:不是。

三个学生上讲台前模仿教材提供的相关对话;教师:可见我国的人口还在不断的增长,人均资源的占有量势必还会继续减少。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学生阅读P64材料: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教师:我国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学生分小组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教师: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呢?学生举例教师: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请大家分组讨论。

学生讨论并在全班交流(成立小小环保队、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等活动)教师:希望你们能够付诸行动。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分析讨论,知道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关系密切,并且知道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现实国情。

但是这节课我们更重要的收获是我们确定了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去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

教学点评: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是地理课中应该渗透的内容,本章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首先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本课有很多易引起争论的话题,如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国“地大物博”吗?教学过程中充分抓住了这一契机,让学生讨论起来,从争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付诸行动,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和保护资源,从而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习题精选——“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选择题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B.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C.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D.自然资源只要利用合理,就可以不断再生2.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森林资源B.矿产资源C.水资源D.气候资源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铁矿石B.石油C.森林 D.铜矿4.我们学习用的书本和纸张,原料来自()A.土地资源B.矿产资源C.森林资源D.水资源5.关于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的各种叙述,正确的有()A.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B.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C.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D.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二位6.关于我国人均资源的说法,对的有()A.矿产资源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2/5B.耕地和土地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l/3C.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世界人均值的l/2D.森林资源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l/77.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办法是()A.大力减少我国目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B.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C.使再生资源不断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D.大力进口我国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非选择题1.从这幅漫画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看下面这段资料,回答下面问题:小小贺卡与森林资源、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一张贺卡从砍伐树木、印制纸张、精美加工、集中邮寄至废弃扔掉,其中资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和人力物力的浪费都十分惊人。

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对北京地区的机关、学校、企业、商社及邮电等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仅北京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期间的贺卡邮寄量就达3000多万张。

以每17棵树制造1吨纸张计算,每寄4000张卡就相当于砍掉一棵树,仅北京市去年就相当于砍伐十年树木一万多棵。

大量的贺卡吞噬着宝贵的森林资源,大量的造纸黑液、废水污染着河流湖泊,淮河污染了,巢湖污染了,海河、辽河……都在污染着!贺卡吞噬着资源,造纸污染着资源如果不以贺卡来互致祝福,你能为同学提供更好的祝福方式吗?3.题目:家庭小调查内容:在第三章的学习之前,请学生回家做一个调查,内容如下:(1)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2)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3)现在是什么样子的?(4)从这个小调查的结果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目的:使学生通过调查家庭世代居住环境的变化,了解我国资源的变化情况。

4.综合题(1)观察下图,把找到的每种可再生资源用圆圈圈起来,把不可再生资源用方框框起来:(2)下面这些图片,可以提示你节约或保护什么资源呢?(3)小明和小红正在议论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

小明说:“我国地大物博,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种就有160多种,我国自然资源多么丰富。

”小红却说:“我为我国的自然资源担心,你看,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我国自然资源太贫乏了!”听了他们的对话,你同意谁的看法?谈谈你对我国自然资源状况的看法。

(4)如何对待中国人均资源不足的问题。

参考答案:选择题1.B2.B3.C4.C5.C6.B7.C非选择题1.略2.(1)森林,水;(2)略。

3.略4.(1)略(2)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3)我国自然资源的状况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科学地、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更新、补充,使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典型例题——“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例题一、下面对于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自然资源,人也是可以生活的。

B.作为可以不断循环的水资源,永远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C.对于矿产资源,今后应加以保护,少利用或不利用。

D.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等都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

【选题角度】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理解【解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选项A是错误的。

选项B提到的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的话,它就能永远满足人类的需要。

选项C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但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也不能不用,只要我们注意珍惜和节约使用,不浪费就可以。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许多自然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进一步导致环境恶化,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