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3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整章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 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并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准备相关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
比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它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
大家分析一下,铁矿从哪里来?(自然界)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即有用)可见铁矿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叫做铁矿资源。
下面请同学们说出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来自于自然界?是何种自然资源?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是自然资源,有的不是;有的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有的则间接来自于自然界。
教师要做好点评,让其辨明“真伪”。
二、新课教学(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大自然中有哪些资源?什么是自然资源呢?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所以,自然资源必须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有自然属性,还应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即经济属性。
教师举例说明:铁矿石、小麦、甘蔗和闪电哪些是自然资源?(铁矿石是;小麦和甘蔗虽然对人类有用,具备了经济属性,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而是经过人类的培育和加工,所以不是自然资源;闪电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在目前科技条件下,人类不能直接利用,所以它只具备自然属性,不具有经济属性,不是自然资源。
) 教师总结:判断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时,要看是否同时具备“自然”和“经济”属性。
过渡: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那我们就来看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给出建议: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教师应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指导学生如何改正并提高作业质量。
-鼓励进步:对于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定期反馈: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作业反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答案: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重工业;东部地区矿产资源相对较少,制约了工业发展。
例题四:
题目:请说明我国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对我国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影响。
答案: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地理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2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2)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状况;(3)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自然资源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2)运用数据分析方法,了解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自豪感;(2)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视,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2)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
2.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2)自然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料;(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2)搜集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资料,进行初步了解;(3)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资源吗?它们分布在哪里?2. 教学新课:(1)教师展示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2)介绍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讲解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3.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4. 课后作业:(1)绘制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意识等。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水电站、矿山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开展自然资源知识竞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3. 举办自然资源保护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环保习惯。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PPT展示参考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
中国的自然资源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金太阳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
PPT课件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技能运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过关,可以下讲台进行相关的抽查。同时对部分的题进行适当的点拨。
抢答的方式与探究讨论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相关试题。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3.21 中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概述
1.自然资源与我们 2.自然资源基本国情
2、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利用2.土地资源分布
三、水资源
1.水资源分布 2.水资源保护
第四层级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自然资源、分类、分布、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使我国自然资源数量上的特征。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要正确看待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我觉得人均占有量的现实意义更大。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以前的行为,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
然而,自然资源并非无穷无尽的,也需要环境的支撑和维护。
本课程将会介绍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学生了解中国的资源优劣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一、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中国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
1.土地资源中国是一个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的国家,但耕地资源紧缺,耕地面积仅为1.38亿公顷。
其中,华北地区的平原耕地最为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丘陵坡耕地居次,西南地区的丘陵山地耕地最为缺乏。
2.水资源中国的总水资源丰富,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缺水、南方水多。
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干旱状况极为严重。
同时,中国的水资源污染也极为严重,自来水水质不达标的城市常年超过80%。
3.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铁、锰、铜、铝、镍、锡、锂、钨、金、银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石油、天然气、钾盐等非金属矿产。
其中,煤、铁、铜、铝、锌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能源资源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然而,我国的能源结构过于依赖煤炭,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源头。
因此,加强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推进清洁能源,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生物资源中国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我国的特色之一,包括世界上最多的动物和植物品种,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我国已审定的动物和植物品种近7万种。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生存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物质和能量负荷的能力。
中国几千年的人口积累、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化石能源的能源结构和不断加剧的污染,造成了中国的环境问题。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Adversity is an inevitable process of growth. People who can accept adversity bravely will grow stronger day byday.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目标导航:1、记住自然资源的概念、类型并能举例说明。
2、记住自然资源的特征,了解其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3、阅读矿产分布图,记住主要矿产的分布,知道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
重点:1、自然资源的特征。
难点:2、主要矿产的分布。
课内探究一、背景资料,创设问题情境:2分钟出示四幅图片,判读人们正在利用哪些自然资源?图片1________ 图片2_________ 图片3__________ 图片4_________常见的自然资源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梳理,构建框架:模块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3分钟自然资源是指________中对人类____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活动: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①天然宝石②煤油③羊毛衫④东北虎⑤沼泽⑥森林⑦阳光⑧闪电⑨水泥⑩水稻 (11)河流水 (12)皮革归类(填序号):矿产资源_____. 土地资源_____. 生物资源_____. 水资源_____.气候资源_____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 非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其中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2分钟①自然资源是固定不变的吗?②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模块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0分钟1、阅读P54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图,判断下列石油和天然气所在的省。
大庆________ 辽河________ 华北________ 中原________ 南阳________玉门_______ 冷湖_______ 克拉玛依_________ 江汉_______ 泸州________2、阅读P54中国主要煤矿分布图,判断下列煤矿所在的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习目标】1.知道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让学生找一找本市的自然资源种类,一起讨论,看谁找的准,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自主探究:1.学生阅读课本P62页文字内容,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
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学生完成课本P63页活动1,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
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64-65页内容。
1.归纳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完成课本P66页活动。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第二节土地资源【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构成特点。
2.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影响。
3.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环境和发展问题,增强土地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认识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土地保护意识。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话题导入——“民以食为天”而“粮食的生产”离不开土地,土地是生命之本。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自主探究:认识我国土地类型的构成。
1.学生阅读课本P68页图3.6,图3.7,图3.8,图3.9,完成以下任务:(1)归纳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可利用草地、工矿生产和城乡建设用地、耕地、难以利用土地。
(2)从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中得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基本特征是: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说出下列资源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的。
天然钻石、山羊、皮鞋、制作羊绒大衣的布匹、阳光、闪电、地震。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四)教师点拨
1.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象空气、风景以前不是自然资源,现在就归为自然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不是自然资源的地震、闪电或者海啸以后很可能会变成自然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可能还会有新自然资源被开发利用。
2.教师展示新能源可燃冰的发现、开发和利用前景。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范畴在逐渐增大。
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过多、需求量过大,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五)解疑释惑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我国的资源现状是总量丰富,人均少。
(六)合作探究
针对我国自然资源人均较少的现状,人口众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多的现状,如何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三、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知识树帮学生梳理知识。
四、达标测试
完成配套同步练习。
板书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程类型
一轮复习
课时
1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老师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其主要类型。
2.运用资料表达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运用实例,表达我国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4.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节约资源的观念,增强资源保护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
PPT课件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技能运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过关,可以下讲台进行相关的抽查。同时对部分的题进行适当的点拨。
抢答的方式与探究讨论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相关试题。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四层级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自然资源、分类、分布、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使我国自然资源数量上的特征。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要正确看待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我觉得人均占有量的现实意义更大。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以前的行为,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
通过学习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土地、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强化合理的环境观、资源观。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制作相应课件、地图册、教材图片、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
完成«预学案»,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问老师。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人口众多的国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这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在数量上有何特征?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对待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
积极进行思考。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1.我国资源基本国情;土地资源分布及其基本特点,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水资源时空分布;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危机的有效途径。
2.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与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征及利用中相应的对策。
教学建议
在讲解土地资源、水资源分布时,可以知道学生回忆地形、气候等知识,并引导学生读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PPT展示参考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
中国的自然资源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金太阳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3.21 中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概述
1.自然资源与我们 2.自然资源基本国情
2、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利用2.土地资源分布
【三】水资源
1.水资源分布2.水资源保护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环节二
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整合
探究一【探究点拨】
1. 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根据用途可以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土地、难以利用的土地等。
2. 耕地减少主要与工业化、城市化挤占耕地、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耕地退化等有关。
3. 土地资源的的〝开源〞即把一些可垦荒地可以开辟为耕地,节流即严格控制各种建设用地挤占耕地。
探究二【探究点拨】
1.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空间上具有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的规律,时间上具有夏秋多,冬春两季少。
2.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需要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的时间不均匀需要跨流域调水。
3. 水资源短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水质性缺水、水源性缺水。华北地区是缺少最严重的地区,缺水原因需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